动物营养学:第九章 维生素的营养
动物营养学-维生素的营养

• 第一阶段开始于许多世纪以前,人们逐 渐认识到夜盲症、坏血病、脚气病和佝 偻病是与日粮有关的疾病。古希腊、罗 马和阿拉伯人发现用肝脏可治疗夜盲症。 在16世纪和18世纪,分别发现用云杉针 (SPrucenee—dles)提取物、桔子和柠檬 可治疗坏血病。19世纪末,日本海军发 现脚气病与摄食大米有关,而用大麦代 替大米,或者增加膳食中的肉和蔬菜可 防治该病。此外,还发现用鱼肝油可治 疗佝偻病。
维生素营养状况的判定
• 生长反应、肝脏维生素A的含量、血浆维 生素A的浓度及脑脊髓液压都可反应维生 素A的营养状况。 • 肉牛血浆中低于0.2 ug/ml表示缺乏,
奶牛肝中A含量低于1 IU表示临界缺 乏, • 猪血浆中低于1 ug/ml表示缺乏,鸡每 克肝储备2~5IU 则不会缺乏。
(五)缺乏症和中毒症
• 关于维生素的名称尚有争议。有些并不符合维 生素的概念。胆碱只是暂作为B族维生素。与 其它B族维生素不同,胆碱在体内可以合成, 需要量大,发挥功能是以结构成分而不是辅酶 形式。 • 有些物质虽符合维生素的定义,但仅少数动物 需要,视这些物质为类维生素(Vitamin— like substances),主要有:肌醇、肉毒碱、对氨基 苯甲酸、黄酮类(Flavonoids)、辅酶Q、葡萄糖 耐受因子、硫辛酸、乳清酸、泛配子酸 (VB15,Pangamic)、VB17(Laetrile)、 VH3(Gerovital)、VU(Cabagin)等。
表9-1 维生素研究的历史年代
• 维生素 • • • • • • • • • • 首次分离来源 发现 分离 阐明化学结构 1931 1831 1932 1936 1939 1926 1933 1938 1948 1911 1931 1930 1936 1938 1939 1936 1935 1938 1956 1937 合成 1947 1950 1959 1938 1939 1936 1935 1939 1972 A 鱼肝油 1909 胡萝卜素 胡萝卜、棕榈油 D 鱼肝油、酵母 1918 E 小麦胚芽油 1922 K 苜蓿 1929 B1 米糠 1897 B2 鸡蛋白蛋白 1920 B6 米糠 1934 B12 肝、发酵产物 1926 烟酸 肝 1894
9动物营养学(维生素)

二、核黄素
(二)吸收与代谢: VB2大多以FAD和FMN的形式存在,在肠道 同蛋白质消化被释放,经磷酸水解为游离形 式,进入小肠粘膜细胞,再次磷酸化,生成 FMN,在门静脉与血浆白蛋白结合,在肝脏 转化为FAD或黄素蛋白质。 动物缺乏储备核黄素的能力。
二、核黄素
(三)功能与缺乏症
核黄素是动物机体内许多重要辅酶的成分,它的生 理功能主要是作为辅酶促进代谢。
人和动物不易利用 。 动物性产品,酒糟、发酵液及油饼类含量丰
富,绿色的叶子特别是青草含量也较多。 饲粮中的色氨酸在多余的情况下可转化为尼
克酸 。
三、尼克酸
(四)来源与需要 需要: 除成年反刍动物都需饲粮提供尼克酸,但高
产奶牛和饲喂高营养浓度饲粮的肉牛也需要。 饲粮中亮氨酸、精氨酸和甘氨酸的过量,色
均含有核黄素 。
二、核黄素
需要: 猪和家禽对核黄素的需要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环境温度相差25℃,需要量可相差一倍, 种用产蛋鸡和妊娠、泌乳的母猪的需要量比
一般猪、鸡高一倍。 核黄素中毒的剂量是需要量的数十倍到数百
倍。
三、尼克酸
(一)理化性状
尼克酸是嘧啶的衍生物 , 尼克酰胺是尼克酸的酰胺 衍生物,并且是动物体内 发挥作用的形式 。
盐酸吡哆醇
四、维生素B6
(一)理化性状
对热、酸和碱稳定; 遇光,尤其在中性和碱性溶液中易破坏。 强氧化剂很容易使吡哆醛变成生物学上无
活性的4-吡哆酸。 合成的吡哆醇是白色结晶,易溶于水。
四、维生素B6
(二)吸收与代谢 均以游离形式在肠道内以被动方式吸收,运
至肝脏主要转变成磷酸吡哆醛,其次是磷酸 吡哆胺。大致有70% 吡哆醇以4-吡哆酸代谢 物由尿排出。
动物营养学(维生素)

目 录
• 维生素的概述 • 维生素的吸收与代谢 • 维生素缺乏症与过量影响 • 动物对维生素的需求 • 维生素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 维生素研究的新进展与展望
01 维生素的概述
维生素的定义与特性
定义
维生素是动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需 的微量有机营养素,它们在动物 体内无法自行合成,必须通过食 物获得。
02 维生素的吸收与代谢
维生素的消化吸收
消化液中溶解, 以便于肠道吸收。
维生素的吸收
维生素通过肠道细胞进入 血液,由淋巴系统输送至 全身。
维生素的转运蛋白
维生素需要特定的转运蛋 白进行运输。
维生素的运输与储存
1 2
维生素的运输
维生素在血液中通过特定的转运蛋白进行运输。
的生理功能。
03
老年动物
随着年龄的增长,动物对某些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能力下降,因此对维
生素的需求量也会相应增加,如维生素E、B1和B6等。
不同品种和类型的动物对维生素的需求
草食动物
草食动物主要依靠植物 性食物获取维生素,因 此对某些特定维生素的 需求量较高,如维生素 C和某些B族维生素。
肉食动物
肉食动物主要依靠肉类 食物获取维生素,因此 对维生素A、D和其他脂 溶性维生素的需求量较 高。
在必要时使用维生素补充剂, 但应遵循兽医或营养师的建议
,并控制好剂量。
04 动物对维生素的需求
不同生长阶段的动物对维生素的需求
01
幼年动物
由于生长迅速,对维生素的需求相对较高,尤其是与骨骼、牙齿和免疫
系统发育相关的维生素,如维生素D、C和B族维生素。
02
成年动物
成年动物对维生素的需求相对稳定,但仍然需要各种维生素来维持正常
《维生素与动物营养》课件

CHAPTER
02
维生素的种类与作用
水溶性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它们易溶于水,在体内不易储存,需要每 天从食物中摄取。
水溶性维生素在体内起到辅酶的作用,参与能量代谢、蛋白质合成和脂肪代谢等过 程,对维持动物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维生素与动物营养》 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维生素与动物营养概述 • 维生素的种类与作用 • 动物对维生素的需求与来源 • 维生素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 维生素的最新研究进展 • 结论与展望
CHAPTER
01
维生素与动物营养概述
维生素的定义与功能
定义
维生素是动物生长、发育和维持 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类低分 子有机化合物,它们不能由动物 猪的视觉、生长和免疫功能,缺乏会导致夜盲症、生长受阻 和感染风险增加。
维生素D
促进猪的骨骼健康和生长,缺乏会导致佝偻病和骨软化。
维生素E
抗氧化剂,保护猪的细胞免受氧化应激损伤,缺乏会导致肌肉萎缩 和繁殖障碍。
奶牛生产中的维生素应用
维生素A
维持奶牛的视觉、生长和免疫功能,缺乏会导致夜盲症、生长受 阻和感染风险增加。
功能
维生素在动物体内发挥着多种生 理功能,如促进蛋白质、脂肪和 碳水化合物的代谢,维持免疫系 统和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等。
动物营养的重要性
01
02
03
生长与发育
动物需要充足的营养来支 持其生长和发育,缺乏任 何必需的营养素都会影响 其生长速度和健康状况。
生产性能
营养素对动物的生产性能 至关重要,如肉、蛋、奶 等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动物营养学 9-2 维生素营养

Lamb Calf Rabbit Pig Mink
三、维生素E
3、需要特点
(1)分布广泛,一般不需额外补充。
(2)需要量随饲粮不饱和脂肪酸、氧化剂、维生素 A、类胡萝卜素和微量元素的增加而增加,随脂 溶性抗氧化剂、含硫氨基酸和硒水平的提高而减 少。 (3)为了提高肉质和延长贮藏时间,推荐的维生素 E的需要量已有所提高。 猪、禽:由5-10mg/Kg 10-20mg/Kg
二、维生素D
(2) 活性 1IU VD = 0.025ug VD3 猪:维生素D3的效价可能高于维生素D2 奶牛:维生素D2 的效价可能只有维生素D3 的 1/2-1/4,用维生素D2满足鱼对维生素D的需要 至少3倍于维生素D3 家禽:维生素D3的效价比维生素D2约高30倍
二、维生素D
(3)VD的活性形式
VK1为黄色油状物,VK2为黄色结晶, 不溶于水,耐热,对光敏感。
(3) 特性和效价
• 维生素K1 : 叶绿醌,植物合成 • 维生素K2 : 微生物合成 • 维生素K3 : 甲基萘醌,合成
四 维生素K
2、功能与缺乏症
(1) 功能 参与凝血活动 前凝血酶原(因子Ⅱ)
斯图尔特因子(因子X)
转变加速因子前体(因子Ⅶ) 血浆促凝血酶原激酶(因子IX) 在肝脏中促进凝血酶原和凝血活素合成;使凝血 酶原转变为凝血酶。保证机体凝血功能正常
鱼类:50-100mg/Kg。
三、维生素E
4、来源 (1)含量较高的饲料: 青饲料和优质干草 谷类(胚芽)
(2)植物油:
小麦胚油、豆油、花生油和棉籽油
四 维生素K
1、结构与性质 (1) 结构
维生素K有多种形式,其中比较重要的有 VK1、VK2和VK3(人工合成)
动物营养学章节知识点

动物营养学章节知识点动物营养学章节知识点绪论1、营养、营养学、动物营养及动物营养学的概念。
2、简述动物营养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势。
3、简述动物营养学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4、论述动物营养在提高动物生产效率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章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1、饲料、养分、ADF、NDF、CF、概略养分分析法的概念。
2、饲料概略养分分析包括几大成分?分别怎样测定和计算?3、简述营养物质的功能。
4、试比较动植物体组成成分的异同?5、论述概略养分分析体系的优缺点。
第二章动物对饲料的消化1、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有哪几种?动物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有哪几种?2、什么是消化率?怎样计算?3、简述影响消化率的因素。
怎样提高动物对养分的消化率?4、简述微生物消化在反刍动物和非反刍动物营养物质消化中的作用。
第三章水的营养1、简述水的生理作用。
2、水的来源和流失分别包括哪几种方式?3、简述动物的需水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4、水的质量包括哪些指标?与动物的营养有何关系?第四章蛋白质的营养1、概念:EAA、LAA、氨基酸缺乏、氨基酸中毒、氨基酸拮抗、理想蛋白、RDP、UDP、可利用氨基酸、有效氨基酸、真可利用氨基酸等。
2、生长猪、禽的必需氨基酸包括哪几种?3、简述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对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异同。
4、简述如何提高饲料蛋白质利用效率。
5、阐述单胃动物的理想蛋白原理及其意义。
6、NPN的利用原理及合理利用措施。
7、什么叫限制性氨基酸?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在蛋白质营养中有何意义?猪、禽饲料最常见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各是什么?8、论述瘤胃内环境稳定的含义及营养生理意义。
9、简述氨基酸间的相互关系在动物营养中的作用。
10、简述影响蛋白质消化、吸收、沉积的因素。
第五章碳水化合物的营养1、挥发性脂肪酸主要包括?2、碳水化合物在瘤胃降解的主要产物是什么?提高日粮粗纤维水平将提高什么的组成比例?3、比较猪和牛对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的异同。
4、简述纤维的营养生理作用。
动物营养学复习资料

绪论:▲动物营养:指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全过程,是一系列化学、物理及生理变化过程的总称。
▲动物营养学:是研究动物摄入、利用营养物质全过程与动物生命活动(包括生产)相互关系的科学。
动物营养学在动物生产中的作用有哪些?1.保障动物健康2.改善产品质量3.降低生产成本4.提高生产水平5.保护生态环境第一章▲营养物质: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称为营养物质,简称养分。
1.根据概略养分分析方案,饲料中养分分为哪几种,各自的含义是什么?(1)水分包括游离水(存在于细胞之间,结合不紧密,容易挥)和结合水(与细胞内胶体物质紧密结合,难以挥发。
)(2)粗灰分(Ash) :是饲料样品在550-600℃高温炉中将所有有机物质全部燃烧氧化后剩余的残渣(3)粗蛋白质(cp):指饲料中所有含氮物质的总称(4)粗脂肪(EE): 是饲料、动物组织、动物排泄物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5) 粗纤维(CF):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
(6) 无氮浸出物(NFE):为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包括单糖、双糖和淀粉等可溶性多糖的总称2.比较动植物体组成成分的异同。
(1)植物水分含量变异大于动物。
(2)植物含粗纤维,动物无。
(3)植物体内的结构物质是碳水化合物;动物体内是蛋白质。
(4)植物能量储备为淀粉;动物为脂肪(5)植物除含真蛋白外,含有较多的氨化物;动物主要是真蛋白及少量游离AA。
(6)植物除含真脂肪外,还有色素、蜡质等;动物主要是真脂肪;动物脂肪含量高于除油料作物外的植物。
(7)植物体内灰分含量比动物体少第二章▲可消化营养物质:动物营养研究中,把消化吸收了的营养物质称为可消化营养物质▲消化力:动物消化饲料的能力;▲消化性:饲料能被动物消化的性质或程度。
▲消化率:是衡量饲料可消化性和动物消化力的统一指标,是指饲料中可消化养分占食入饲料养分的百分率。
▲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指饲料本身含有,或从外界进入饲料中的阻碍养分消化的微量成分1.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消化方式:1物理性消化化学性消化微生物消化吸收方式:1.被动吸收 2.主动转运 3.胞饮吸收2.瘤胃微生物消化的优缺点有哪些?优点:一是借助于微生物产生的β—糖苷酶,消化宿主动物不能消化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等物质,显著增加饲料中总能(GE)的可利用程度;二是微生物能合成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和B族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供宿主利用。
维生素营养功能与缺乏症

甘肃农业大学
驱虫保健添加剂 驱虫性抗生素和抗球虫剂 驱虫性抗生素 越霉素A: 抑制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对猪内寄生虫均 有效。 动物专用抗生素,与人用抗生素不产生交叉 抗药性,对动物无副作用,不残留。
甘肃农业大学
潮霉素B: 可有效杀死猪体内蛔虫、结节虫和鞭虫。对 鸡体内寄生虫同样有效。 比较安全的动物专用抗生素
甘肃农业大学
2)饲料添加剂的作用 ♦ 提高饲料利用率 ♦ 改善饲料适口性 ♦ 促进畜禽生长发育 ♦ 改善饲料加工性能 ♦ 改善畜产品品质 ♦ 合理利用饲料资源
甘肃农业大学
3)开发饲料添加剂需遵循的原则 安全 有效 稳定 适口性好 对环境无不良影响
甘肃农业大学
2、饲料添加剂的种类与作用
1)营养性饲料添加剂 微量元素添加剂 (mineral supplement) 饲料添加剂中应用最多的微量元素是Fe、Cu、 Zn、Co、Mn、I与Se,这些微量元素对保证 动物的正常生理机能和物质代谢有着极其重 要的作用。 维生素添加剂( vitamin additive)
甘肃农业大学
酸化剂(Acidifiers) 能使饲料酸化的物质叫酸化剂。 增加幼龄动物发育不成熟的消化道的酸度 刺激消化酶的活性 杀灭或抑制饲料本身存在的微生物,抑制消 化道内的有害菌,
甘肃农业大学
饲料风味剂 (Flavoring agents) 主要有香料(调整饲料气味)与调味剂(调 整饲料的口味)两大类。许多实验表明,饲 料风味剂不仅可改善饲料适口性,增加动物 采食量,而且可促进动物消化吸收,提高饲cid additive) ♦ 赖氨酸(L-lysine monohydrochloride) ♦ 蛋氨酸(DL-methionine) ♦ 蛋氨酸羟基类似物 ♦ DL-色氨酸(DL-Tryptophan) ♦ 甘氨酸(Glycine) 苏氨酸(Threonine) 非蛋白氮添加剂 (NP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D缺乏症
佝偻病—生长动物
VD缺乏的羊--腿向两侧弯曲 (X腿)
小鸡佝偻病,喙软化 猪---佝偻病
二、维生素D
骨软症、骨质疏松症——成年动物
产蛋禽----产蛋量和孵化率,使蛋壳薄而脆
肢腿变形
青年蛋鸡股骨严重弯曲
维生素E
1922年,发现怀孕怀孕白鼠日粮中缺某 脂溶物质时胚胎死亡或被吸收,把该物 质称为“X因子” 1925年有人提出这种有生育能力的因子 是一种新的维生素——维生素E,并于 1927年确认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被叫做生殖维生素 或抗不育维生素
种类有限
七、维生素的一般缺乏症
维生素缺乏,通常都会使动物表现出一 些非特异性的症状
如食欲下降,外观发育不良,生长受阻及饲 料利用效率下降等
因不同的维生素而异
第九章 维生素的营养
概述 第一节 脂溶性维生素 第二节 水溶性维生素
在了解维生素分
类及特性的基础上, 着重掌握各类维生素 的营养生理作用及缺 乏症,比较掌握脂溶 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
不参与机体构成 不是能源物质 需要量少 主要以辅酶形式广泛参与体内代谢 缺乏时产生缺乏症——危害很大 过量——中毒症
胆碱
维生素的研究历史
用特定食物治愈某些疾病的经验 用动物实验诱发缺乏症 采用合成日粮发现必需因子
二、维生素的分类?
14种 脂溶性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 类维生素
(肌醇、肉毒碱、辅酶Q、硫辛酸等)
四、维生素的计量单位?
绝对单位
g, mg, ug, pg
相对单位
IU、鼠单位、雏鸡单位
五、维生素的需要特点
饲养方式(如集约化与传统散养) 动物生理状况 生产水平 体内储备 疾病(尤其是肠道疾病)
六、动物的维生素来源?
饲料中供给
维生素或其前体物
动物消化道中某些微生物合成
瘤胃、大肠
动物体某些器官转化合成
生素的营养特点。
脂溶性维生素——A、D、E、K
只含有C、H、O三种元素 在消化道内随脂肪一同被吸收,吸收的 机制与脂肪相同 以被动的扩散方式穿过肌肉细胞膜的脂 相,主要经胆囊从粪中排出 摄入过量的脂溶性维生素可引起中毒, 代谢和生长产生障碍
脂溶性维生素——A、D、E、K
缺乏症一般与其功能相联系
除维生素K可由动物消化道微生物合成所 需的量外,其他脂溶性维生素都必须由 饲粮提供
VA
?
VD
维生素A
不饱和一元醇 视黄醇、视黄醛和视黄酸三种衍生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构型
维生素A只存在于动物体中 植物含有维生素A原(先体)——胡萝卜素
多种类似物,β -胡萝卜素活性最强 玉米黄素和叶黄素无维生素A活性,但可用作
蛋黄、肉鸡皮肤及脚胫的着色
维生素A的贮存
结合形式贮存于肝
鱼 北极熊
肝脏20000 IU/g
维生素的分类
溶解性
脂溶:A、D、E、K 水溶 :B族(组),C
构成 消化吸收、代谢 贮存
化学结构组成
脂溶性维生素:C、H、O 水溶性维生素:C、H、O、N、S、Co
绝大多数维生素分子中含环状结构 生理功能及性质决定于某位置 C 所带基团 至1956年已阐明全部维生素化学结构,至 1972年已全部可合成
抗干眼病维生素、促发育维生素
钙化醇、抗软骨病维生素 抗佝偻病维生素
VE 生育酚、抗不育维生素、生育维生素
VK1 叶绿醌、植物甲基萘醌
VK2 合欢醌、甲基萘醌类 VK3 凝血维生素
抗出血维生素
2、水溶性维生素
VB1 VB2 VB3 VB4 VB5 VB6 VB7 VB11 VB12 VC
硫胺素、抗神经炎素、抗脚气病维生素 核黄素、乳黄素、促生长维生素 泛酸、遍多酸 胆碱 烟酸、烟酰胺、维生素 PP、尼克酸、尼克酰胺 吡哆醇、吡哆醛、吡哆胺 生物素、维生素 H、促生素 II 叶酸、维生素 Bc、维生素 M 钴胺素、氰钴素、APF 因子、抗恶性贫血维生素 抗坏血酸、抗坏血病维生素
维生素D的代谢
在肝细胞微粒体和线粒体中,维生素D3 经25-羟化酶作用,生成25-OH-D3 在肾小管细胞的线粒体中经正1-a-羟化 酶的作用,进一步转变成1,25-(OH)2D3(活性形式,作用类似类固醇激素)
维生素D的缺乏与过量?
骨骼疾病
佝偻病
中毒
恶心、食欲下降、多尿、皮肤骚痒、肾衰竭, 心血管系统异常,死亡
脂溶性维生素过量(超过推荐量的500倍)会 产生严重的中毒症状,水溶性维生素不会 饲料中含量不足时,脂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均 会产生缺乏症状
三、维生素的命名?
拉丁字母 拉丁字母加下标 化学结构特征 结合生理功能
1、脂溶性维生素
VA1 视黄醇 VA2 脱氧视黄醇 VD2 麦角钙化醇 VD3 胆钙化醇
维生素A的功能与缺乏症
视觉 上皮组织 繁殖 泌等
骨骼 免疫力 内分泌等
维生素A过多?
视黄醇对于类脂结构的细胞膜是表面活 性剂——高毒性 骨畸形、器官退化、生长缓慢、失重、 皮肤受损、先天畸形 非反刍:4~10倍 反刍:30倍 人:50~100万IU/次
北极熊肝脏20000 IU/g
维生素D
VD2:麦角化固醇——植物 VD3:胆钙化固醇——动物 VD4 、 VD5、 VD6 、VD7 与钙、磷代谢关系密切
第九章 维生素的营养
概述 第一节 脂溶性维生素 第二节 水溶性维生素
在了解维生素分
类及特性的基础上, 着重掌握各类维生素 的营养生理作用及缺 乏症,比较掌握脂溶 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
生素的营养特点。
维生素概述
动物代谢所必需而需要量极少的低分子有机 化合物,体内一般不能合成,必须由饲粮提 供,或者提供其先体物
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的比较
吸收
脂溶性Vit——脂肪 水溶性Vit——被动扩散 B12——内在因子(糖蛋白)
体内储存的数量和能力
脂溶性Vit:肝脏和脂肪组织中; 储量多,尤其是VA
水溶性Vit:几乎不在体内储存 每天随大量水排出
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的比较
排泄路径
脂溶性Vit—— 经胆汁从粪便中排出 水溶性Vit—— 尿中排泄 某些来自于微生物合成的B族维生素也经粪便排出
维生素E
所有具有α-生育酚生物活性物质的总称 共8种化合物,可分为生育酚、三烯生育酚两 类,以α-生育酚生物活性最高 动物缺乏维生素E的主要特征是肌营养不良
维生素E的主要作用
一种生理性抗氧化剂
抑制有害于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物产生,稳定不饱 和脂肪酸,防止细胞膜上的脂类物质被氧化、破坏, 从而保证了细胞膜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