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构图基本法则
房屋建筑学-教学大纲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房屋建筑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房屋建筑学》是研究建筑空间组合与建筑构造理论和方法的一门课程,是建筑工程、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其任务是:1、了解民用与工业建筑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基本掌握一般民用与工业建筑构造的理论和方法。
二、适用范围:本课程适用于土木工程、城市建设工程等学科的本、专科学生,成人高等教育相关专业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相关专业的学生。
三、教学内容的重点:本课程由民用建筑设计、民用建筑构造、工业建筑设计三部分组成。
其中,民用建筑设计和民用建筑构造部分是本课程的重点;工业建筑设计部分可根据实际情况作为选修内容。
本课程中民用建筑设计部分的内容,是土木工程相关专业中非建筑学专业学生学习建筑设计的一般理论和方法的基本环节;民用建筑构造部分的内容,详细介绍建筑物各部分的构造原理和构造方法,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四、内容:(标注▲号的为重难知识点)第一篇民用建筑设计原理1 民用建筑设计1.1 建筑的产生和发展1.1.1 原始社会的建筑1.1.2 奴隶社会的建筑1.1.3 封建社会的建筑1.1.4 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建筑1.1.5 西方国家近现代时期的建筑1.2 建筑的构成要素1.2.1 民用建筑的分类1.2.2 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1.3 建筑设计的内容和程序1.3.1 建筑设计的内容1.3.2 建筑设计的程序▲1.4 建筑设计的要求和依据1.4.1 建筑设计的要求1.4.2 建筑设计的依据▲▲2 建筑平面设计2.1 平面设计的内容▲2.2 主要使用房间的设计2.2.1 房间的分类和设计要求2.2.2 房间的面积2.2.3 房间的形状2.2.4 房间的尺寸2.2.5 房间的门窗设置▲▲▲2.3 辅助使用房间设计2.3.1 厕所设计2.3.2 浴室、盥洗室2.3.3 厨房2.4 交通联系部分 2.4.1 走道▲2.4.3 电梯2.4.4 扶梯及坡道2.4.5 门厅2.5 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2.5.1 影响平面组合的因素2.5.2 平面组合形式2.5.3 建筑平面组合与总平面的关系▲▲3 建筑剖面设计3.1 房间的剖面形状3.1.1 使用要求3.1.2 结构、材料和施工的影响3.1.3 采光、通风的要求3.2 房屋各部分高度的确定3.2.1 房间的净高和层高3.2.2 窗台高度3.2.3 室内外地面高差▲▲▲3.3 房屋的层数 3.3.1 使用要求3.3.2 建筑结构、材料和施工的要求3.3.3 建筑基地环境与城市规划的要求3.3.4 建筑防火要求▲3.4 建筑空间的组合与利用3.4.1 建筑空间的组合3.4.2 建筑空间的利用4 建筑体型及立面设计4.1 影响体型和立面设计的因素4.1.1 使用功能4.1.2 物质技术条件4.1.3 城市规划及环境条件4.1.4 社会经济条件4.2 建筑构图的基本法则4.2.1 统一与变化4.2.2 均衡与稳定4.2.3 韵律4.2.4 对比4.2.5 比例4.2.6 尺度▲▲▲▲▲4.3 建筑体型及立面设计方法4.3.1 体型的组合4.3.2 体型的转折与转角处理4.3.3 体量的联系与交换4.3.4 立面设计5 建筑构造概论5.1 建筑物的构造组成▲5.2 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和设计原则5.2.1 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5.2.2 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6 墙体与基础6.1 墙体类型及设计要求6.1.1 墙体类型6.1.2 墙体的设计要求▲6.2 块材墙构造 6.2.1 块材墙材料6.2.2 块材墙的组砌方式6.2.3 块材墙的尺度6.2.4 块材墙的细部构造▲▲▲6.3 隔墙构造 6.3.1 块材隔墙6.3.2 轻骨架隔墙6.3.3 板材隔墙6.4 幕墙构造 6.4.1 玻璃幕墙6.4.2 石材幕墙6.4.3 铝板幕墙7 楼梯7.1 概述7.1.1 楼梯的组成7.1.2 楼梯形式7.1.3 楼梯尺度▲7.2 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梯构造7.2.1 预制装配梁承式钢筋混凝土楼梯7.2.2 预制装配墙承式钢筋混凝土楼梯7.2.3 预制装配墙悬臂式钢筋混凝土楼梯▲7.3 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梯构造7.3.1 现浇梁承式7.3.2 现浇梁悬臂式7.3.3 现浇扭板式▲7.4 踏步和栏杆扶手构造7.4.1 踏步面层及防滑处理7.4.2 栏杆与扶手构造▲▲6.5 墙面装修 6.5.1 抹灰类墙面装修6.5.2 涂料类墙面装修6.5.3 陶瓷贴面类墙面装修6.5.4 石材贴面类墙面装修6.5.5 裱糊类墙面装修6.5.6 特殊部位的墙面装修6.6 基础与地下室 6.6.1 地基与基础的基本概念6.6.2 地下室的防潮与防水▲▲7.5 室外台阶构造7.5.1 台阶尺度7.5.2 台阶面层7.5.3 台阶垫层▲7.6 电梯与自动扶梯7.6.1 电梯7.6.2 自动扶梯▲8 楼地层8.1概述8.1.1 楼板层的基本组成及设计要求8.1.2 楼板的类型及选用▲▲8.2 钢筋混凝土楼板8.2.1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8.2.2 现浇式钢筋混凝土楼板8.2.3 装配整体式楼板▲▲8.3 地坪层构造8.3.1 素土夯实层8.3.2 垫层8.3.3 面层▲8.4 楼地面装修8.4.1 不同类型房间地面做法要求8.4.2 楼地面装修8.4.3 顶棚装修▲8.5 阳台及雨棚8.5.1 阳台的类型、组成及要求8.5.2 阳台承重结构的布置8.5.3 阳台栏杆8.5.4 雨篷▲▲9 屋面9.1 屋顶的类型和设计要求9.1.1 屋顶的类型9.1.2 屋顶的设计要求▲▲9.2 屋顶排水设计9.2.1 屋顶坡度选择9.2.2 屋顶排水方式9.2.3 屋面排水组织设计▲▲▲9.3 卷材防水屋面构造9.3.1 材料9.3.2 卷材防水屋面构造▲▲9.4 刚性防水屋面9.4.1 概述9.4.2 刚性防水屋面的构造层次及做法9.4.3 混凝土刚性防水屋面的细部构造▲▲▲9.5 涂膜防水屋面9.5.1 材料9.5.2 涂膜防水屋面的构造及做法9.6 瓦屋面9.6.1 瓦屋面的承重结构9.6.2 瓦屋面的基层和防水层9.7 吊顶棚构造9.7.1 吊顶的构造组成9.7.2 抹灰吊顶构造9.7.3 木质板材吊顶构造9.7.4 矿物板材吊顶构造9.7.5 金属板材吊顶构造▲9.8 屋顶的保温9.8.1 屋顶保温9.8.2 屋顶隔热▲▲10 门和窗10.1 门窗的形式和尺度10.1.1 门的形式与尺度10.1.2 窗的形式与尺度▲▲10.2 木门构造10.2.1 平开门的构造10.2.2 成品装饰木门10.3 铝合金及彩板门窗10.3.1 铝合金门窗10.3.2 彩板门窗10.4 塑料门窗10.4.1 塑料门窗系列10.4.2 塑料门窗安装10.5 门窗节能10.5.1 门窗节能设计指标10.5.2 门窗节能设计第二篇工业建筑11 工业建筑11.1 概论11.1.1 工业建筑的特点11.1.2 工业建筑的分类▲▲11.2 工业建筑设计的任务及要求11.2.1 工业建筑设计的任务11.2.2 工业建筑设计应满足的要求▲12 单层厂房设计12.1 单层厂房组成12.1.1 房屋的组成12.1.2 构件的组成▲12.2 单层厂房平面设计12.2.1 总平面对平面设计的影响12.2.2 平面设计与生产工艺的关系12.2.3 平面设计与运输设备的关系12.2.4 单层厂房常用平面形式12.2.5 柱网选择12.2.6 生活间▲12.3 单层厂房剖面设计12.3.1 厂房高度的确定12.3.2 天然采光▲▲12.4 单层厂房定位轴线12.4.1 横向定位轴线12.4.2 纵向定位轴线12.4.3 纵横跨连接处柱▲与定位轴线的联系12.5 单层厂房外部造型设计及内部空间处理12.5.1 外部造型设计12.5.2 内部空间处理13 多层厂房设计13.1 概述13.1.1 主要特点13.1.2 使用范围13.1.3 多层厂房的结构形式▲▲13.213.2.1 生产工艺流程和平面布置13.2.2 平面布置形式13.2.3 柱网13.2.4 楼、电梯布置及人、货流组织方式13.2.5 生活及辅助用房布置13.3 多层厂房剖面设计13.3.1 层数的确定13.3.2 层高的确定13.4 多层厂房造型设计13.4.1 体型组合13.4.2 墙面处理13.4.3 入口处理13.5 有特殊要求的厂房13.5.1 空气调节13.5.2 净化13.5.3 电磁屏蔽13.5.4 建筑防振13.5.5 防噪声。
建筑平面设计内容

1.建筑平面设计内容:单一功能房间的平面设计(主要使用功能,辅助使用空间和交通联系空间),也包括三类功能空间的平面组合设计。
2.房间平面形状确定,从使用功能要求,结构合理性,空间技术效果,总体组合的灵活性,房价朝向,施工便利性考虑;房间面积确定,掌握室内家具及设备数量及尺寸和人的室内活动和交通面积大小;房间平面尺寸的确定,满足家具设备布置及人体活动要求,视听要求,良好的天然采光,经济合理的结构布置。
3.平面组合形式考虑因素,有使用功能,结构类型,基地环境,设备管线,建筑造型。
平面组合形式有以下,走廊式,穿套式,单元式,大厅式,庭院式,综合式。
4.房间剖面形状的确定因素,室内房间的使用性质和活动特点,采光和通风要求,结构类型的要求,设备位置的要求,室内空间比例关系。
5.房间高度的确定,层高是国家对各类建筑物房价高度的控制指标。
净高是供人们直接使用的有效室内高度,它与第4的考虑因素有关。
(起居室,卧室大于或等于2.50m,办公,工作用房2.7,教学,会议3.00,走廊2.10,小学教室3.10,中学教师3.40,幼儿园2.80。
影响房屋层数的要求,建筑本身的使用要求,城市规划要求,结构类型要求。
建筑结构1、混合结构(砖墙和钢筋混凝土楼板的混合结构最普遍)2、框架结构(以框架梁柱作为承重系统)3、空间结构(大跨度空间结构,薄壳、索膜等)6.建筑空间的组合方式,高层加裙房,错层,跃层。
⑴错层剖面组合是指在建筑物纵向和横向剖面中,房屋几部分之间的楼地面,高低错开。
主要适合坡地上建筑或建筑体部之间由于房屋高度不同造成高差的情况,如住宅、中小学等。
错层之间的高差可用楼梯或踏步来解决。
⑵跃层式剖面组合方式主要用于住宅建筑中。
这些房屋的公共走廊每隔1~2层设置一条,每个住户可用前后相通的一层和上下层房间,住户内部以小楼梯上下联系。
其特点是节约公共交通面积,各住户之间干扰小,由于每户两个朝向,因此通风条件好,但其结构布置和施工均较复杂,每户面积大,标准高。
建筑构图的基本法则

·尺度
1. 尺度的概念
尺度所研究的是建筑物整体与局部构件给人感觉上的大小与其真实大小之间的关系。
2. 在建筑设计中,常以人或与人体活动有关的一些不变因素如门、台阶、栏杆等作为比较标准,通过与它们的对比而获得一定的尺度感。见[建筑物的尺度感]
3. 尺度的处理通常有三种方法:
建筑构图的基本法则
·统一与变化
建筑物在客观上普遍存在着统一与变化的因素。应巧妙处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取得整齐、简洁、秩序而又不致于单调、呆板、体型丰富而又不致杂乱无章的建筑形象
统一与变化是一切形式美的基本规律,具有广泛的普遍性和概括性。
举例:印度泰姬陵
1.以简单的几何形状求统一
3. 可通过对称均衡的形式体现出不同建筑的特征,获得明显的完整统一。见[对称均衡]
4. 不对称均衡是将均衡中心偏于建筑的一侧,利用不同体量、材质、色彩、虚实变化等的平衡达到目的。它与对称均衡相比显法
·韵律 视频-韵律
1. 韵律的概念。
·比例
1. 比例的概念。
比例是指长、宽、高三个方向之间的大小关系。无论是整体或局部以及整体与局部之间,局部与局部之间都存在着比例关系。良好的比例能给人以和谐、完美的感受,反之,比例失调就无法使人产生美感。
良好的比例关系
2.建筑物的各部份一般是由一定的几何形体所构成。因此,在建筑设计中,有意识地注意几何形体的相似关系,对于推敲和谐的比例是有帮助的。见[以相似比例求得和谐统一]
如圆柱体、圆锥体、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等形体由于它们的形状简单、明确与肯定,很自然取得统一。见[简单体型处理]
2.主从分明,以陪衬求统一
复杂体量的建筑在外形设计中,应恰当地处理好主要与从属、重点与一般的关系,使建筑形成主从分明,以次衬主,以取得完整统一的效果。
浅谈建筑的形式美

■理论探索建筑是造型艺术,因而也需要贯彻对称、均衡、比例、韵律、对比、统一等基本原则。
一、建筑形式美的表现1.对称与均衡处于中心轴两侧的形象相同或相似称作对称。
对称是美的法则之一。
我国的古建筑造型形式中常用对称的构图。
例如北京故宫的房屋、大殿、天安门城楼及金水桥均采用对称的形式。
对称是我国建筑和民居布置中传统的手法。
对称形式包括反射、平移、旋转、扩大四种。
均衡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使构图的各方面保持平衡关系,它在视觉上产生形态的安定感。
形态即点、线、面的平衡,涉及重量、数量及色彩几个方面。
两点中心的支点是平衡点;水平线有平稳安定感;对称中心的面,安定感更强。
建筑物及其装饰,大为重、小为轻;多为重、少为轻;暗为重,亮为轻;粗糙为重、光洁为轻。
建筑物的前后、左右、上下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应该给人以平衡,可以在造型上安排一边竖向高起和一边低矮平铺,或一边用一个大体积和一边用几个小体积,以取得体积和数量上的均衡。
2.比例与稳定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美是由一定数量关系构成的和谐。
他指出:直线分割短比长相当于比全的分割关系,即“黄金分割”:将一线段分为长短两段,使“短比长等于长比全”,其长短相差所得的面积也具有同样的比例即1:1:618或5:8、8:13,建筑史上有一些有代表性的建筑,如古希腊神庙建筑、哥特式天主堂建筑以及法国的凯旋门建筑均采用黄金分割的方法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比例与尺度是建筑物的整体与局部、建筑物与人体之间的关系。
中国庙宇为横长形、西方神庙为纵长形,都有良好的比例。
适宜的尺度给人以美的享受。
尺度效果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以人体的大小来度量建筑的实际大小。
幼儿园中各种尺度与其他学校是完全不同的。
第二种是夸张尺度,一般适用于纪念性建筑、宗教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以其崇高、凝重的效果来满足需要。
第三种是亲切尺度,比实际生活尺度小,以示亲切、温和、舒适。
稳定,对于建筑物是一项重要原则。
在人们视觉中,上小下大、上轻下重,重心较低的物显然具有稳定感。
3、平面构成形式美法则(基础构成骨格、重复、近似、渐变、发射

在标志和其他设计中,应用了特异的 手法,既可在统一的形态中形成变化,也 可惜此特异的元素表现对象的内容和特 性。
3 、构图上的整齐和统一,加上局 部的变化,画面既可以控制稳妥, 也不会沉闷单调。
第二章 基础构成
第三节 视平衡构成
视平衡构成
利用视平衡原理组织编排构成即视觉平 衡构成,可称为视平衡构成。
1、骨骼不变,单元形微变,单元形的应 用形式变化,这有时也叫近似构成。
这三张图使用了自然形态、几何形态和 文字作近似构成。
(四).渐变构成
一、渐变构成的形式和构成方法 形态产生连续的有规律的变
化,这就是渐变。渐变着重表现 变化的过程,还有其中包含着的 节奏和韵律。像钢琴上划过的音 阶,渐变给人流畅生动的感受。
•面集结
单元形趋向某一形状聚集,其形状可以是任何 形。
•自由集结
自由安排单元形,没有任何形态的引力目标。要善于 控制流动性的画面。
1 、特异构成中的变化部分会成为视觉的中心焦 点,视觉传达上经常用这种方法引起人们的注意 和重视。
视觉心理学告诉我们,如果几个事物具有 相同的特征,人们的视觉倾向于将它们归 入一类,只注意总体而不注意单个,而其 中不同的一个会突现出来引起人们的注意 。这就是特异的心理基础。
2、特异的方式多种多样,为创 意和想像留下了空间。在寻常的 视觉中,假如一些荒诞的、反常 规的元素出现。势必带来观者心 理的强烈变化,达到四两拨千斤 的功效。
没有一定的规律,是由规律性骨格随意和 自由地衍变而成,随作者在一定的平面框 架内进行划分,因此它具有极大的任意和 自由性。
单元形 非规则骨架
(二). 重复重复是一种非常见的视觉 形式,也是很多自然物、人造物 的存在方式。从自然物讲,鱼鳞、 树叶、花瓣、动植物内部的组织 结构都存在重复的现象,矿石等 无机物内部分子结构也表现为重 复的形式。
房屋建筑学知识点整理

房屋建筑学知识点整理一、建筑的构成要素1、建筑的基本要素(1)建筑功能:满足人们生活、居住、活动的要求,满足人体尺度和人体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度。
满足人的生理要求。
满足不同建筑有不同使用特点的要求。
满足功能要求是建筑的主要目的,在构成的要素中起主导作用。
(2)建筑技术:建造房屋的手段,包括建筑结构、材料、施工、设备等内容(3)建筑形象:建筑物内外观感的具体体现,包括内外空间的组织、建筑体型与立面的处理,材料、装饰、色彩的应用等内容。
2、建筑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筑功能——建筑目的,首要地位建筑技术——建筑的物质基础,实现功能的手段建筑形象——建筑的结果3、我国建筑方针——适用、安全、经济、美观4、建筑的分类建筑物按照使用性质,分为生产性建筑:工业建筑、农业建筑;非生产性建筑:民用建筑。
5、民用建筑的分类:(1)按使用功能分:居住建筑——住宅、宿舍、公寓等公共建筑——办公楼、体育馆、医院等(2)按规模大小分类大量性建筑:规模不大,但数量多,分布面广建筑大型性建筑:规模大、耗资多的建筑(3)按层数分工业建筑则分单层、多层和混合层次这三种。
(4)按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四级)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根据房屋主要构件(如柱、梁、楼板、屋顶等)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把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划分成四级,一级的耐火性能最好,四级最差。
性质重要的或规模宏大的或具有代表性的建筑,通常按一、二级耐火等级进行设计;大量性的或一般的建筑按二、三级耐火等级设计;很次要的或临时建筑按四级耐火等级设计。
①构件的耐火极限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是指按建筑构件的时间-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火作用时止的这段时间,用小时表示。
具体判定条件如下:◆失去支持能力—构件在受到火焰或高温作用下,由于构件材质性能的变化或承载能力和刚度降低,承受不了原设计的荷载而破坏。
—非承重构件自身解体或垮塌/承重构件挠曲率发生突变◆完整性被破坏—指薄壁分隔构件在火中高温作用下,发生爆裂或局部塌陷,形成穿透裂缝或孔洞,火焰穿过构件,使其背面可燃物燃烧起火。
建筑构图的基本美学法则包括

建筑构图的基本美学法则包括美学法则在建筑构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指导着建筑师在设计建筑时应采取的正确方式。
美学法则是建筑构图的基础,它让建筑师可以将建筑物内部的空间设计得更加美观,同时也增强了建筑的结构安全性和实用性。
因此,了解建筑构图的基本美学法则非常重要。
首先,建筑构图的基本美学法则之一是空间尺度。
空间尺度是指在建筑空间中,不同空间的大小,位置,形状等的比例。
空间尺度的设计应该满足空间本身的逻辑性,确保空间设计的合理性。
空间尺度的设计也应该考虑到建筑物的外观效果,以及建筑物使用者的实际需求。
其次,另一条基本美学法则是光线的管理。
建筑构图的基本美学法则之一就是要恰当的管理空间中的光线,以达到最佳的照明效果。
在室内空间设计中,需要考虑空间尺度、空间布局、材料选择和色彩等因素,以及光源的角度、强度和颜色等,从而获得最佳的照明效果。
此外,建筑构图的基本美学法则还包括色彩的管理。
色彩的管理是指在建筑物内部,通过正确的色彩选择来实现空间的美感及秩序感。
在选择色彩时,应考虑建筑物的外观风格,以及建筑物使用者的实际需求,以便选择最合适的色彩,增强空间的美感及秩序感。
最后,建筑构图的基本美学法则还包括材料的选择。
材料的选择是指在建筑物内部,通过正确的材料选择来满足空间的实用性及耐久性。
在选择材料时,应考虑建筑物的外观风格,以及建筑物使用者的实际需求,以便选择最合适的材料,增强空间的实用性及耐久性。
总之,建筑构图的基本美学法则包括空间尺度、光线的管理、色彩的管理和材料的选择等,这些法则都是空间设计的基础,它们能够指导建筑师正确的设计建筑物,从而达到最佳的空间效果。
只有恰当地遵循这些基本美学法则,建筑物的外观和实用性才能得到最佳的发挥,才能满足使用者的实际需求。
房屋建筑学(第五版)

确定房间面积的方法:
1.掌握家具、设备、人体活动 等基本尺度。
2.根据使用人数和面积定额指 标确定房间面积。
2.2.3房间的形状
面积确定后再确定房间形状。
影响因素:使用要求; 结构形式; 结构布置; 经济条件; 采光、通风、音响要求; 建筑造型、美观要求。
2.2.5.1门的宽度及数量 门的宽度:由人体尺寸、通过人流股数及家具设备
大小决定。
门的数量:由房间面积、使用人数决定。
2.2.5.2窗的面积 根据使用要求、房间面积、当地日照情况结 合通风、朝向、节能、立面造型、经济等因 素考虑, 设计按窗地比估算。
窗地比:窗洞口面积之和与房间地面面积比。
2.2.5.3门窗位置
多用矩形
2.2.4房间的尺寸
房间尺寸指开间尺寸和进深尺寸。 综合下列因素考虑: (1)满足家具、设备及人们活动要求; (2)满足视听要求; (3)良好的天然采光; (4)经济合理的结构布置; (5)符合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要求。
2.2.5房间的门窗设置:
门窗大小、数量、位置、开启方式直接影响房间 通风、采光,家具布置的灵活性,房间面积有 效利用,人流活动,交通疏散,建筑外观及经 济。
交通联系部分设计要求: •有足够的通行宽度 •联系便捷 •互不干扰 •尽量减少交通面积以提高平面利用率
2.4.1走道:
分类:完全为交通需要而设置的走道; 主要为交通联系兼有其它功能的走道;
多种功能综合使用的走道。 设计:宽度和长度主要根据人流通行股数、
安全疏散、防火规范、走道性质、空 间感受综合考虑。 最远房间门离走道出口的距离必须 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构图基本法则——引领立面与体型设计的关键因素摘要:自古以来,人类不断地寻找建筑和造型的表达形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由于受环境影响,以相互交流的作用,人们创造了早期的建筑,生活方式等一系列的生产活动的工具,并且对不同的形,色,质都有了一种先入为主的认识观,久而久之这些认识具有了广泛的意义,成为特定的符号.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这些符号形成为一门理论,引入到建筑设计当中去,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建筑构图基本法。
关键词:建筑物构图变化美感大师兼具感性和理性的复杂体,所有建筑的诞生及使用都是由人类完成,其规划、设计、审美、消费以及感知的一系列过程所涉及的诸多评判的标准都不是简单的是或非可以绝对划归的,很多事情并不是非白即黑或0、1原理。
在建筑设计的实践中,定位一个建筑作品的优秀与否,这个评判和下结论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灰色的概念,好或不好都是相对而言,是通过运用一系列的标准或尺寸来进行衡量和评判。
着中间就包含很关键的一点——建筑构图基本法则。
建筑设计是一个创作过程,是一个构图过程,完成一件设计作品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理论。
在建筑设计中不仅要处理好建筑内部各要素的关系,而且在处理好建筑外部立面及体型要素间的关系。
建筑立面表示房屋外部形状和内容称为建筑立面,筑立面为建筑外垂直面可视部分。
建筑体型指建筑平面布局,建筑栋深,层数,体量。
现在建筑设计都考虑节能环保,这又建筑的体型系数有关。
建筑物外露部分所有面的面积总和,除以该建筑物的体积,所得的数值称为建筑的体型系数。
在设计中可以运用建筑构图的基本法则使建筑平面布局紧凑,减少外墙凸凹变化,即减少外墙面的长度,加大建筑物的栋深。
3.加大建筑物的层数。
4.加大建筑物的体量。
可以减少建筑物的体型系数,使建筑能耗效果改善。
建筑是三维的艺术,实体的处理是必不可少的。
任何一幢建筑物从整体到立面均由不同部分、不同材料组成,各部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它们通过一定的规律组合成为一个整体。
这些规律即为建筑构图法则,其中主要是统一与变化,均衡与稳定、韵律、对比、比例和尺度等。
对建筑形式美的理解,首先表现在对建筑实体的感性认识上,结合构图基本法则,来体会建筑立面和形体的表象之中处理关系。
东京都新市政厅大厦(图-08)通过对称均衡形式体现出不同建筑的特征,获得明显的完整统一。
不对称的均衡显得活泼。
利用不同体量、材质、色彩、虚实变化等的平衡以达到均衡与稳定目的。
图-07图-08建筑物达到稳定往往要求有较宽大的底面,上小下大、上轻下重,使整个建筑重心尽量下降而达到稳定的效果。
如有的建筑在底层布置宽阔的平台、雨篷,形成一个形似稳固的基座,或者逐层收分形成上小下大呈三角形或阶梯形状。
著名的有北京天坛祈年殿(图-09),图-09古根汉姆博物馆(图-10)。
随着现代新结构、新材料的发展,传统的砖石结构上轻下重、上小下大的稳定观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不少底层架空的建筑,利用悬臂结构的特性、粗糙材料的质感和浓郁的色彩加强底层的厚重感,同样达到稳定的效果。
图-103、韵律韵律是物形的各要素重复或渐变所形成的一种状态,这种有规律的变化和有秩序的重复所形成的节奏,能产生以条理性、重复性、连续性为特征的韵律感,给人以美的感受。
我国古塔(图-11)体现出的的韵律感是利用建筑物存在的一些相同元素,有意识地对这些元素进行有秩序重复或渐变的处理,能使建筑形体以至细部给人更加强烈而深刻的印象。
图-114、对比在二物之间彼此相互衬托作用下,使其形、色更加鲜明、如大者更觉其大、小者更觉其小、深者更觉其深、浅者更觉其浅,给人以强烈的感受、深刻的印象即称为对比。
在建筑造型同一要素之间通过对比,相互衬托,能产生不同的形象效果。
例如:高体量与低体量的对比,玻璃与实墙的对比。
同时恰当地运用对比是取得统一与变化的有效手段。
5、比例比例是指物形之间的大小关系,它包括物形自身的长宽高之间,也包括物形与物形之间。
建筑物的整体或局部、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都存在着比例关系。
良好的比例能给人以和谐、完美的感受,反之,比例失调就无法使人产生美感。
例如:建筑门窗的比例,群楼与主楼的比例。
6、尺度尺度所研究的是建筑物整体或局部构件与人或人熟悉的物体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其这种关系给人的感受。
在建筑设计中,常以人或与人体活动有关的一些不变元素如门、台阶、栏杆等作为比较标准,通过与它们的对比而获得一定的尺度感。
从大往小说吧,先是建筑在城市中的位置和体量,是否符合与城市的之间的融洽。
然后建筑形体本身是有逻辑的。
做过模型的都知道。
柯布西耶强调——建筑的尺度“一种尺度即代表一个时代,它是精神的标尺”。
现代技术手段与过去相比新尺度远远超越了传统的结构,这对当时以传统手法处理建筑那种孤立、局部的手法来说,它逃离了更多的限制,给任何一个空间以更为自由的表达。
建筑外部体形是建筑内部空间的反映,建筑空间又取决于建筑功能的需要,外部体形与建筑功能有直接联系。
建造房屋的目的是为了使用,即所谓建筑功能。
使用功能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建筑空间,因此也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建筑体形,从这一观点来说,建筑功能决定了建筑体型。
建筑形式往往不是简单的建筑功能的反映,人们还从建筑艺术和审美观点的角度去对建筑形式进行创造。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材料和施工技术的发展也会影响建筑形式的发展。
高层建筑和大跨度建筑就是建筑技术发展的反映,也赋予了新的建筑形式。
从建筑历史发展来看,建筑形式往往是不断变化的,例如从封闭到开敞、从简单到复杂、从粗犷到纤细、从对称到非对称、从有规律到无规律等等,而且这一现象还会出现反复、周期性的变化。
从辩证法的观点来看,这也是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
统一与多样是艺术形式应具备的基本原则。
建筑形式也同样有美的要求,也应遵循统一与多样这一形式美的法则。
统一与多样就是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
任何造型艺术在体形上可以分解成若干部分,这些部分之间既有区别,又有内在联系;各部分组合应有和谐的秩序,既有变化又有统一,不能杂乱无章,这样才会使人感到美。
只有统一没有变化,会使人感到单调、枯燥、千篇一律,不能唤起人的美感。
只有变化没有统一,会使人感到无秩序、杂乱,同样也不会使人认为是美的。
只有统一变化,方能使人在精神上得到美的享受,这是人们在实践中得出来的美学规律。
如何达到建筑的统一与变化,可以以多种创作手法来实现,如主从与对比、均衡与稳定、对比与微差、韵律与节奏、比例与尺度等,这些处理手法都可以达到统一变化的目的。
在眼中的建筑世界就像一曲音乐,他同样是充满节奏与韵律。
各国的建筑都有着十分辉煌的成就,融合了大量的美的建筑语言。
采用建筑构图的基本法则对基本建筑形式进行衍化,得出具有某种内在相似性的多样化的建筑立面与体型设计。
建筑构图的方法并非一成不变的方法。
根据它的思想,不同的建筑师发现了自己的设计方法。
例:1.柯布西耶(Le Corbusier)郎香教堂(图-12),法国(1950~1953年)一向讲构图的形式美,主张采用新技术来满足新功能和创造新形式的“现在建筑”,并在建筑创作实践中遵循理性主义方向的赫赫有名的建筑家,却设计出了一个具有震动性的奇特的建筑。
这是一座位于群山之中的小小天主教堂。
它突破了几千年来天主教堂的所有形制,造型扭曲混沌,超常变形,怪诞神秘,如岩石般稳重地屹立在群山环绕的一处被视为圣地的山丘之上。
它代表了柯布西耶创作风格的转变,并对西方“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图-122.贝聿铭(I.M.Pei)本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在他卓越建筑的背后,贯穿着一条神秘的线,这就是为贝氏所独有的设计方法——模数的应用。
在中银大厦(图-13)的设计中,贝聿铭采用了非常精彩的模数制,并用它贯彻设计的始终,从而取得了近乎完美的效果。
最基本的模数来源于立面上的一块石材的尺寸。
这个尺寸为1150×575,是2/1的比例关系。
而建筑的基本轴网为6900,层高为3450,它们分别为石材长宽的6倍。
建筑的门高为2300,是3450的2/3,为四块砖的高度,同时也是高级建筑的理想门高。
建筑各处的尺寸都符合这个模数,这样一来,最后的装修效果非常完美,到图-13 处都是整块的石材,决不会出现不合模数石材的情况。
而且在施工过程中,一块标准尺寸的石材在哪里不经切削,都可以使用,大大方便了施工。
贝氏严格的模数制同样也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他根据不同的功能需要,灵活变换模数。
6900×6900的基本柱网,是考虑了办公空间的家具分隔,同时又是其结构体系——无梁楼盖的经济跨度;地下车库考虑并排停三辆车的布置方式,采用7800×7800的柱网。
车库正好位于中庭及54米的大跨之下,避免了两套柱网的矛盾,是建筑的体型更美观。
贝氏一直把模数制贯彻到建筑设计中去。
在他以前的作品中也经常采用。
比如新加坡OCBC华侨银行(图-14),采用的是2000×1000的模数,也是2/1的比例关系,它正好符合门的高、宽。
贝氏的模数体系是非常精彩的,用寿震华总建筑师的话说,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这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建筑,建筑的立面与图-14 体型设计真正融为了一体。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图-15),美国华盛顿(1978年)此馆包括陈列馆和艺术研究中心两部分。
它在议会大厦和白宫之间,是白宫前最后一块空地,位置很重要。
但是地段的形状不完整,是个斜角的楔(梯形)。
因为东馆是整个美术馆的一部分,所以它的大门必须面向1941年建的旧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