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之算盘文化简介
认识算盘知识点总结

认识算盘知识点总结算盘,又称珠算,是一种古老的计算工具,由横珠和竖珠组成,在横珠上有两颗珠子,分别代表5和1,竖珠上有一颗珠子,代表1。
算盘是一种通过珠子的位置变化来进行计算的工具,它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是中国传统的计算工具之一。
在韩国、日本和越南等国家也有类似的计算工具,但它们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略有不同。
算盘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商代时期,那时使用的是木制算盘。
算盘在中国历史上有了很长的使用历史,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逐渐形成了现代的算盘结构和使用方法。
算盘在中国各地广泛使用,尤其是在古代,是人们进行生产和商业活动的必备工具之一。
如今,虽然随着电子计算器和电脑的普及,算盘的使用已经大大减少,但算盘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依然受到人们的喜爱,许多人仍然乐此不疲地使用算盘进行计算。
算盘的基本原理是十进位制,即每个数字都以10为基数。
算盘的横珠分为两排,每排有5颗珠子,代表0到4,而竖珠则只有一颗,代表1。
从右往左以此类推,每个位置上的珠子分别代表个位、十位、百位等。
在进行加减乘除运算时,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来移动珠子,通过珠子的位置变化来完成计算。
算盘可以进行大数的减乘除运算,是一种非常实用的计算工具。
算盘的使用方法较为复杂,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熟练掌握。
首先需要熟记算盘上各个位置的珠子代表的数字,然后需要学会如何移动珠子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最后需要学会如何读取算盘上的结果。
由于算盘的结构比较复杂,使用起来相对麻烦,所以在使用算盘进行计算时需要非常细心和耐心。
但一旦掌握了算盘的使用方法,它就可以帮助人们快速高效地进行计算,而且在一些特定的计算场合,算盘的速度和准确度还是不可替代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算盘有着很高的地位,不仅是一种计算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符号。
算盘代表了中国古代的数学智慧和技术水平,它也蕴含了人们对数学的热爱和对智慧的崇尚。
在中国的一些重要传统节日和仪式上,人们常常使用算盘来进行一些特殊的计算,以求得吉利和平安。
珠算历史介绍范文

珠算历史介绍范文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下面小编为你介绍珠算的历史,希望能帮到你。
珠算历史珠算之名最早见于汉朝徐岳撰写的《数术记遗》。
现在说珠算有1800多年的历史,应该就是根据这个时间点计算出来的。
不过,那个时候的算盘运算法与今天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宋代《清明上河图》中,可以清晰看到"赵太承家"药店柜台上放着一把算盘。
现代珠算起于元明之间。
元朝朱世杰的《算学启蒙》载有的36句口诀,即与今天的大致相同。
明朝时逐步传入日本、朝鲜、泰国等地。
元代刘因(1248~1293)《静修先生文集》中有题为《算盘》的五言绝句。
元代画家王振鹏《乾坤一担图》(1310)中有一算盘图。
元末陶宗仪《南村辍耕录》(1366)卷二十九“井珠”条中有“算盘珠”比喻。
里更记载了一段有趣的俗谚:“凡纳婢仆,初来时曰擂盘珠,言不拨自动;稍久曰算盘珠,言拨之则动;既久曰佛顶珠,言终日凝然,虽拨亦不动。
”把这里的“婢仆”换成职能部门的某些工作人员,同样熨帖。
元曲中也提到“算盘”﹐由这些实例﹐可知宋代已应用珠算。
明代商业经济繁荣﹐在商业发展需要条件下﹐珠算术普遍得到推广﹐逐渐取代了筹算。
现存最早载有算盘图的书是明洪武四年(1371)新刻的《魁本对相四言杂字》。
现存最早的珠算书是闽建(福建建瓯县)徐心鲁订正的《盘珠算法》(1573)。
流行最广﹐在历史上起作用最大的珠算书则是明朝程大位编的《直指算法统宗》。
国务院已将“算盘”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2013年10月3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2013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备选名单,中国的珠算位列其中。
2013年12月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开幕。
为期6天的会议将审议近30个非遗申报项目,其中包括中国的珠算。
2013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通过,珠算正式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趣闻中国古代算盘是谁发明的?算盘的来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中国古代算盘是谁发明的?算盘的来历导语:算盘是中国传统的计算工具。
中国人在长期使用算筹的基础上发明的,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重要的发明,在阿拉伯数字出现前是全世界广为使用算盘是中国传统的计算工具。
中国人在长期使用算筹的基础上发明的,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重要的发明,在阿拉伯数字出现前是全世界广为使用的计算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算盘一词并不专指中国算盘。
从现有文献资料来看,许多文明古国都有过各自的与算盘类似的计算工具。
古今中外的各式算盘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沙盘类,算板类,穿珠算盘类。
关于算盘的来历。
一说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末三分时期,关羽所发明,据说我国当时就有了"算板"。
古人把10个算珠串成一组,一组组排列好,放入框内,然后迅速拨动算珠进行计算。
但据公开资料显示,“珠算”一词最早见于东汉徐岳所撰的《数术记遗》,其中有云:“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
”北周甄鸾为此作注,大意是:把木板刻为3部分,上、下两部分是停游珠用的,中间一部分是作定位用的。
每位各有5颗珠,上面一颗珠与下面四颗珠用颜色来区别,后称之为“档”。
上面一珠当五,下面四珠每珠当一。
而今天的解释是:算盘为长方形,木框中嵌有细杆,杆上串有算盘珠,算盘珠可沿细杆上下拨动,通过用手拨动算盘珠来完成算术运算。
古时候,人们用小木棍进行计算,这些小木棍叫"算筹",用算筹作为工具进行的计算叫"筹算"。
后来,随着生产的发展,用小木棍进行计算受到了限制,于是,人们又发明了更先进的计算工具--算盘。
到了明代,珠算不但能进行加减乘的运算,还能计算土地面积和各种形状东西的大小。
生活常识分享。
算盘的由来组成用法

算盘的由来组成用法算盘,又称“珠算”,是一种传统的计算工具,可以用于进行加减乘除等数学运算。
它的发明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汉朝。
算盘最早是由一些聪明人发明的,他们研究出了绳结数学,通过在绳上打结来表示数字,通过绳结来做数学运算。
经过不断的发展完善,算盘最终成为了一种高效、精度高的计算工具,成为古代商贾、算师、书生必备的工具。
算盘主要由算珠、算杆、算底板组成。
算珠是算盘的关键部件,一般有两端,每端有5颗珠子,分别表示1、5、10、50、100等数值。
算杆则是托住算珠的支撑物,可以在算珠间左右移动,用来进行数字的加减运算。
算底板则是算盘的底部,也是算珠和算杆的承受者,可以放置在手中,也可以放在桌面上进行使用。
三者的组合形成了强大的计算工具。
算盘的使用非常简便,只需要把要进行计算的数分别放在不同的珠上,通过算杆的左右移动进行加减运算就可以得到结果。
在进行乘除运算时,可以通过算盘上的乘法、除法珠进行计算,很快就可以得到结果。
算盘的优点是计算速度快、精度高、易于携带,不需要电源、无需充电,非常方便实用。
算盘的发明不仅改善了古代数学的计算方式,也促进了人们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和应用。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算盘现在已经成为了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商业、金融、科学、工程、教育等各个领域。
此外,在很多国家中,算盘也作为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得到了保护和传承。
总之,算盘的发明和使用是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代表,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它的普及和流传,促进了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和科技文化的繁荣。
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去珍视和学习。
算盘的历史文化故事

算盘的历史文化故事《算盘的历史文化故事》嘿,你知道不?算盘这玩意儿,那可有老些故事了。
我记得小时候啊,去爷爷家玩。
爷爷的书房里就摆着一个老算盘。
那算盘珠子黑黝黝的,看着就有年头了。
我好奇地问爷爷:“爷爷,这是啥呀?”爷爷笑着说:“这是算盘,以前算账用的。
”我还是不太明白,“算账?咋算呀?”爷爷就拿起算盘,给我演示了一下。
爷爷的手指在算盘珠子上飞快地拨弄着,噼里啪啦的声音可好听了。
爷爷说:“这算盘啊,可有讲究了。
上面的珠子一个代表五,下面的珠子一个代表一。
算起来可快了。
”我看着爷爷那熟练的动作,佩服得不行。
“爷爷,你好厉害啊!”爷爷笑着说:“这都是以前学的,现在都用计算器了,算盘都快没人用了。
”这时候,爸爸走了进来。
爸爸说:“爸,这算盘可是老古董了,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留着它干啥?”爷爷不高兴了,“这算盘可是有历史的,不能扔。
想当年,我用它算过多少账啊。
”爸爸无奈地摇摇头,“行,您留着吧。
”我却对算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缠着爷爷,让他给我讲算盘的故事。
爷爷就开始给我讲起来。
爷爷说,算盘在中国已经有好几千年的历史了。
以前的商人、账房先生都离不开算盘。
算盘不仅能算账,还能锻炼人的思维呢。
爷爷还说,他小时候,就跟着师傅学算盘。
那时候,学算盘可不容易了,要背口诀,还要不停地练习。
爷爷的师傅可严格了,要是打错了,就得挨板子。
我听得津津有味,“爷爷,那你还记得口诀不?”爷爷想了想,说:“一上一,二上二,三下五去二……”爷爷一边说,一边在算盘上演示着。
我也跟着学起来,可是我总是打错。
爷爷笑着说:“别着急,慢慢学。
这算盘啊,可有学问了。
”从那以后,我每次去爷爷家,都要摆弄一下那个算盘。
虽然我打得还不太好,但是我觉得算盘真的很有意思。
现在,虽然我们有了电脑、计算器这些高科技的东西,但是算盘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还是应该被我们记住。
关于算盘的历史

关于算盘的历史
算盘是一种古老的计算工具,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伦文明。
它最早可能是以石头或木头为材质制成,用来进行简单的算术运算。
最早记载算盘的文献是《周髀算经》。
这部经书是中国数学史上的重要著作,它记载了古代中国人使用算盘进行数学运算的技巧和方法。
在中国历史上,算盘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商业和财务领域,它是商人和会计师们必备的一种计算工具。
随着时代的发展,算盘也经历了不断的改进和创新。
在古代,人们逐渐将算盘制成各种形状和大小,并在上面加上了更多的珠子,以适应不同的计算需求。
在现代,算盘被电子计算器和计算机所替代,但其在某些地区和行业仍然被广泛使用。
总的来说,算盘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为人们的数学学习和实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算盘的历史

算盘的历史
算盘的历史已有千多年,是我国古代发明创造的重要成就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发明算盘最早的国家。
算盘,是由古代的筹算演变来的,筹算就是运筹码—种削制签来进运算,唐代末年开始筹算乘除法,到了宋代产了筹算的除法歌诀,明代数学家吴敬著算法全中,已正式有了算盘这名称。
扩展资料
算盘是一种手动操作计算辅助工具形式。
它起源于中国,迄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发明。
在阿拉伯数字出现前,算盘是世界广为使用的计算工具。
现在,算盘在亚洲和中东的部分地区继续使用,尤其见于商店之中,可以从供应中国商品和日本商品的`商店里买到。
在西方,它有时被用来帮助小孩子们理解数字,而一些数学家喜欢体验一下使用算盘计算出简单算术问题的感觉。
算盘的规格,呈长方形,四周由木条为框,内有轴心,俗称档,档的上端中间用一根横梁隔开,上端有两个珠子,每个珠子当五,下端有五个珠子,每个珠子代表一。
运算时定位后拨珠子运算,谓之珠算。
珠算配有口诀,便于记忆,运算简便。
21国史-非遗-算盘

21国史-非遗-算盘2013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在阿塞拜疆巴库通过决议,正式将中国珠算项目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珠算如何出现,算盘究竟由何人发明,现在无从考证,但它的使用应该是很早的。
2001年澳门《传统工具》据东汉数学家徐岳所著的《数术记遗》记载:“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
”北周甄鸾注云:“刻板为三分。
位各五珠,上一珠与下四珠色别,其上别色之珠当五,其下四珠各当一。
”可见汉代即有算盘,但形制与今不同。
不过,中梁以上一珠当五,中梁以下各珠当一,则与现代相同。
1999年利比里亚《中国算盘与<算法统宗>》有些历史学家认为,算盘的名称,最早出现于元代学者刘因撰写的《静修先生文集》里。
在《元曲选》无名氏《庞居全误放来生债》里也提到算盘:“闲着手,去那算盘里拨了我的岁数。
”元代杨辉在其《乘除通变算宝》里、元代朱世杰在其《算学启蒙》里,都记载了有关算盘的“九归除法”。
明代吴敬在其《九章详注比类算法大全》里,对算盘的用法记述则较详。
而宋代画家张择端在其《清明上河图》中也画有一个算盘,可见早在北宋时或北宋以前我国就已普遍使用算盘了。
1972年澳大利亚《会计师》直到明代出现了《盘珠算法》这类专著,才有了带横梁的上二珠下五珠的算盘。
我国的算盘由古代的“筹算”演变而来。
“筹算”就是运用一种竹签做筹码来进行运算。
唐代末年,已见筹算乘除法的改进,到宋代产生了筹算的除法歌诀。
15世纪中叶,《鲁班木经》中有制作算盘的规格。
由于算盘普及,论述算盘的著作也随之产生,流行最久的珠算书是1593年明代程大位所编辑的《算法统宗》。
由于珠算口诀便于记忆,运算又简便,因而在我国被普遍应用,同时也陆续传到了日本、朝鲜、印度、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算盘的出现,被称为人类历史上计算器的重大改革。
2002年香港《算盘与计算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政府間委員會,於2013年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開會,通過中國珠算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 程大位 算法 统宗 算盘图
明朝万历初年 《盘珠算法》中 的明式算盘,上 一子,下五子
西门庆绸缎庄 柜台上算盘
算盘的种类
值得注意的是,算盘一词并不专 指中国算盘。从现有文献资料来看, 许多文明古国都有过各自的算盘。古 今中外的各式算盘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沙盘类,算板类,穿珠算盘类。
• 沙盘是在桌面、石板等平板上,铺上细 沙,人们用木棍等在细沙上写字、画图 和计算。后来逐渐不铺沙子,而是在板 上刻上若干平行的线纹,上面放置小石 子(称为“算子”)来记数和计算,这 就是算板。穿珠算盘指中国算盘、日本 算盘和俄罗斯算盘。日本算盘叫“十露 盘”,和中国算盘不同的地方是算珠的 纵截面不是扁圆形而是菱形,尺寸较小 而档数较多。俄罗斯算盘有若干弧形木 条,横镶在木框内,每条穿着10颗算珠。 在世界各种古算盘中,中国的算盘是最 先进的珠算工具。
算盘的象征意义
乌镇修真观算盘 “毫厘不爽,乘除分明”
自古以来,算盘都是用来算账 的,也正因为此,算盘被当做象征 富贵的吉祥物,为人们推崇。在民 间,常会听到“金算盘”、“铁算 盘”之类的比喻,形容的也多是 “算进不算出”的精明。古代小孩 挂在脖子上驱凶辟邪的百眼筛上, 也有算盘。除此之外,算盘还作为 警醒新娘学会“精打细算”的陪嫁, 出现在嫁妆“六证”中,以祝福新 人婚姻生活富足安宁,赢得广茂财 源。
算盘的来历
算盘-算筹的化身
于算盘的来历,最早可以追溯到公 元前600年,据说我国当时就有了“算 板”。古人把10个算珠串成一组,一组 组排列好,放入框内,然后迅速拨动算 珠进行计算。东汉末年,徐岳在《数术 记遗》中记载,他的老师刘洪访问隐士 天目先生时,天目先生解释了14种计算 方法,其中一种就是珠算,采用的计算 工具很接近现代的算盘。这种算盘每位 有5颗可动的算珠,上面1颗相当于5, 下面4颗每颗当作1。
• 有些历史学家认为,算盘的名称,最早出现 于元代学者刘因(1249——1293年)撰写的 《静修先生文集》里。在《元曲选》无名氏 《庞居士误放来生债》里也提到算盘。剧中 有这样一句话:“闲着手,去那算盘里拨了 我的岁数。”公元1274年,杨辉在《乘除通 变算宝》里,1299年朱世杰在《算学启蒙》 里都记载了有关算盘的《九归除法》。公元 1450年,吴敬在《九章详注比类算法大全》 里,对算盘的用法记述较为详细,张择瑞在 《清明上河图》中画有一算盘,可见,早在 北宋或北宋以前我国就已普遍使用算盘这一 计算工具。
算盘是中国人在长期使用算筹 的基础上发明的。古时候,人们用 小木棍进行计算,这些小木棍叫 “算筹”,用算筹作为工具进行的 计算叫“筹算”。后来,随着生产 的发展,用小木棍进行计算受到了 限制,于是,人们又发明了更先进 的计算器--算盘。
算盘的起源与普及
• 算盘究竟是何时何人发明的,现在无法考 察。但是根据史料记载,我们推断它的使用应 该是很早的。
在阿拉伯数字出现前是世界广为使用的计算工具。
•
一般算盘是长方形的,四周是木框,里面固定着
一根根小木棍,小木棍上穿着木珠,中间一根横梁和
算盘分成两部分,每根木棍的上半部有两个珠子,每
个珠子当五,下半部有五个珠子,每个珠子代表一。
• 现存的算盘形状不一、材质各异。一般的算盘 多为木制(或塑料制品),算盘由矩形木框内 排列一串串等数目的算珠,中有一道横梁把珠 统分为上下两部分,算珠内贯直柱,俗称 “档”,一般为9档、11档或15档。档中横以 梁,梁上2珠(财会用为1珠,每珠为5;梁下5 珠(财会用为4珠),每珠为1。用算盘计算称 珠算,珠算有对应四则运算的相应法则,统称 珠算法则。相对一般运算来看,熟练的珠算不 逊于计算器,尤其在加减法方面。
• 陪嫁算盘有着招财进宝的寓意,可以放在 新房或者书房,若是小型挂件的话还可以随身 携带,以帮忙您财源广进。若放房间最好的风 水放法便是:挂在门上、窗上或者书架上,这 样可以助你们婚姻生活富足安宁,还可以帮你 们化煞化小人。
• 算盘常用来象征精打细算,毫厘不差,象 征神明计算世人的功过也定然清晰分明。在北 京东岳庙速报司中,挂有两座大算盘,长6尺、 高2尺,共29档、203枚算盘珠。这座算盘表示 神灵给下界的人们计算功过不差毫厘。在台湾, 多数城隍庙悬挂大算盘,象征神明计算人类的 善恶,分毫无差,以教化人心。
• 东汉数学家《数术纪遗》载:“珠算控带 四时,经纬三才。”北周甄鸾注云:“刻板为 三分,位各五珠,上一珠与下四珠色别,其上 别色之珠当五,其下四珠各当一。”可见汉代 即有算盘,但形制于近日不同 。不过,中梁 以上一珠当五,中梁以下各珠当一,则与现代 相同,又据徐岳说,他的老师刘洪曾问学于道 家天目先生,天目即赠传授珠算之法,可见至 迟在东汉已经出现算盘。
中国古代文化之算盘文化
中国是算盘的故乡,在计算机已被普遍使 用的今天,古老的算盘不方 兴未艾。因此,人们往往把算盘的发明与中 国古代四大发明相提并论,认为算盘也是中 华民族对人类的一大贡献。
算盘简介
•
中国传统的计算工具。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