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镇化进程中甘肃裕固族传统文化保护的思考 - 副本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如何保护传承传统文化

我们的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华传统文化, 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 是
,
我们这—代人的责任也是必须要履行的义务。如我们永康建成多个非 遗传承基地就是很好的方法, 在城镇化过程中不失文化韵味。
五、建立保护规划制度 把保护和创承传统文化的精神纳入到新 型城镇化建设的规划中去 , 依照国家颁布的古村落、古民居保护管理 力 去 等规辛制 度, 对乡土建 杆I 『 的科 : 管理, 明确其保护范围内 荡然无存, 这也提醒我们中华传统价值体系和价值观念的修复已经迫 所有建设活动均按法定程序办理报批手续。及时编制控制性详细规 在眉睫。 划, 具体明确保护 、整治、更新的区域和范围, 明确具体实施的政策和 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建议: 措施。为了将规划制度制定的更加实际和易于操作, 在保护与更新模 让民间资本来滋养乡土文化。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 乡土文 式规划 中, 可将其分为近期、中期、远期三个操作阶段, 做出有一定依 化的产业化是一项重要内容 。推进乡土文化的产业化, 关键要发挥市 据 白 贼 0 预测 。 场的作用 , 建立起多元化的文化产业融资机制 , 吸引更多 民间资本进 加快推进 “ 新型城镇化”的大幕即将拉开 , 传统文化如何在 “ 新 入。像我们永康的浙江林炎古陶瓷悻 鳓 涫、神雕铜文化博物馆及其他 型城镇化”浪潮下使 自己的乡土文化不被 “ 化”掉, 并使其得以传承 民力悄物馆就故 } 很好, 近年来, 文化产业 日益受到民间资本的亲睐。 与保护 , 既是一场角力赛, 也是一场智力竞赛。这样的角逐, 不存在胜 但由于文化产业培育期较长、市场营销模式不明朗等因素, 民间资本 负 , 只有采纳更多的: 意见及智慧, 才能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新型城镇化 在投资时又不免顾虑重重。那么如何消解民间资本的投资顾虑 , 实现 的道路 匕 畅通前行。只有保住了传统文化的根脉 , 城镇化才是好的城 民间资本与乡土文化有机结合?这就需要进一步做好政策引导 , 出台 镇化, 新兴的城镇, 才会是人民安居的乐园 和中华民喉永匣的骄傲。 衄
裕固族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反思

裕固族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反思
安惠娟
【期刊名称】《河西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029)001
【摘要】基于裕固族研究丰厚的成果,裕固族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也相应地建立在一个较高的研究起点,但总体而言,裕固族文化遗产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认真地反思已有研究的状况将有助于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和整体性.文章试从整体、动态的视角分析裕固族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现状,反思普遍存在的不足和缺憾,以期对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有所启发.
【总页数】4页(P1-4)
【作者】安惠娟
【作者单位】甘肃省张掖市委党校,甘肃张掖 73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12
【相关文献】
1.社会文化语境变迁与人口较少民族的非遗保护——以裕固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例 [J], 李建宗
2.裕固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研究现状与对策 [J], 王玉明
3.裕固族民歌在非遗保护中的价值
——为何裕固族民歌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J], 杜亚雄
4.裕固族民歌在非遗保护中的价值——为何裕固族民歌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名录 [J], 杜亚雄
5.乡村振兴战略下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困境与路径研究——以酒泉市肃州区黄泥堡裕固族乡为例 [J], 朱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镇化进程中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城镇化进程中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作者:原卫忠来源:《速读·下旬》2015年第02期摘要:本文从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和基本精神的角度来阐述它的重要性,而不是从具体某方面来展开的。
而在城镇化进程中势必会对它造成破坏,然后从党、国家、社会、执行者等四个方面提出了保护措施。
关键词:传统文化;城镇化进程;保护措施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从传统习俗等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的继承性。
在这里,我想从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和基本精神方面对人产生的重要作用来探究在城镇化进程中要如何保护和传承好它,而不是从传统文化具体的某方面来阐述。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丰富博大的有机整体。
它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如何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我们这里仅从宏观总体上揭示以下三点:1.源远流长华夏大地是人类起源地之一。
中国是世界上经济、文化发展最早的一个国家,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长达5000年之久,世界上没有其他国家同时具备这些条件。
我国近年来的重要出土文物解答了许多历史之谜,证明以往的一些历史结论应当改写。
2.影响深远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尤其是在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基础上升华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凝聚、自立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维护独立统一的精神支柱。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对于鼓舞民族团结奋斗,提高人民的思想境界,推动社会进步,都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
尤其是近代以来,中国物质经济力量贫弱,中华民族多遭磨难,甚至几临倾覆厄运,民族精神在民族凝聚力中的地位越发突出起来,民族精神的凝聚作用的覆盖面尤其广泛。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文化是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对中华民族的形成、繁衍、统一、稳定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都起了极其巨大的作用,有着超时代的影响。
城镇化进程中的文化多样性保护问题研究——甘肃五泉山古建筑群的

d o a g o o d j o b o f a r c h i t e c t u r a l c u l t u r e o f d i v e s r i t y p r o t e c t i o n , w i l l ma k e Wu q u a n Mo u n t a i n l a n d s c a p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i n ma i n t a i n i n g t h e
Of t h e W uq u a n Mo u nt a i n An c i e nt Bui l d i n gs i n Ga ns u P r o vi nc e
高 明醒 ( 甘 肃政 法学 院 ,甘 肃 兰州 7 3 0 0 7 0 )
摘 要 : 自元朝至今 ,甘 肃五泉 山遗 存 了大量 古建筑及古建 筑群 ,其 多元 的 宗教 与儒 文化 、灵活的建 筑布局 、多样 的 建 筑样 式及 建筑工艺等均是我 国景观与古建筑领域 不可多得 的文化遗产。 在现代城 市化进程 中做好 建筑镇化进 程 中的文化 多样性 保护 问题研 究 甘肃五泉 山古建筑群 的文化 多样性 保护
—
A S t u d y o n t h e P r o t e c t i o n o f Cu l ur t a l Di v e r s i t y i n t h e P r o c e s s o f Ur b a n i z a t i o n— T h e Cu l ur t a l Di v e r s i y t P r o t e c t i o n
向左 可到 大佛 殿 、清辉 阁、三教 洞 ,三教 洞 为右 麓最 高
点 。从 三 教 洞 向下 可 到 西 龙 口 , 西 龙 口右 侧 为 嘛 呢 寺 。 建
裕固族传统文化现状与问题

裕固族传统文化现状与问题作者:张爱民来源:《丝绸之路》2010年第08期[摘要]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裕固族传统文化经历了众多文化发展中都有的沧桑与曲折。
现代文明的影响使裕固族传统文化正在失去深厚的群众基础,同时也将使传统文化的实际载体——生产、生活不复存在。
本文对裕固族传统文化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裕固族;传统文化;民俗文化[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0)08-0045-03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单独存在并独立发展,同样,任何一种文化中的任何一项内容也不可能单独存在。
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它们之间都在不断地交流与融合。
裕固族传统文化同样经历了众多文化发展过程中都有的沧桑与曲折。
一、裕固族文化现状1954年,对裕固族人民来讲,颇具历史意义。
2月20日,来自肃南的各界代表在红湾寺共同见证了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天,一个在裕固族政治上前所未有的集合体——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成立了。
4月,酒泉县黄泥堡裕固族乡也宣告成立。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成立,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由于裕固族自治县是在原张掖县康乐县、高台县第六区、酒泉县祁明区的基础上建立的,从地域上讲,分散多年的裕固族终于成为了一个整体,并在这一基础上有了一个真正的“家”。
这一政治实体的建立,从长远来看,对裕固族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状大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自1958年到“文革”结束前的近20年时间里,由于接二连三的政治运动,使裕固族地区的社会经济遭受了重大破坏。
特别是1958的“反封建”运动,包括康隆寺、长沟寺、水关寺在内的有着重要文物价值的十多个寺院相继被毁,僧侣被迫还俗。
“文革”期间,各种宗教活动被取消,民族服饰被禁穿,民族文化活动也被禁止,民俗文化基本上被淡化,这使得许多有价值、有特色、有意义的民族文化形式没有被传承和保留下来,裕固族民俗文化遭受了很大的损失。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得到贯彻落实,肃南经济和政治秩序开始进一步好转。
浅析裕固族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承发展对策

汉、 蒙、 回、 土等 1 种 民族集 居 , 1 以牧业 为主 的民族 自 县 , 治
全 县人 口 35 万 。其主体 民族 裕 固族是 甘肃省独 有 的人 口 .8 较少 民族之一 , 约有 1 万人 。由于本县地处丝绸古 道沿线 , . 1 自古就是 中西 经济 、 文化交 流 的重 要通 道 . 是游牧 文化和 也 有 大量历 史文 物 、 民族 文物 和革 命文 物 , 门类繁 多 , 内容丰 富 ,具有独特 的历史 和 民族文化 特色及 很高 的历史 价值和 科 学艺术价值 。因此 , 必须 加快抢救保 护力度 , 科学 论证 , 做
21 第 1 0 2年 8期
总 第 2 5期 3
氨璃 垮 2
T E SL 0 D H I K R A 民族 文化 I
浅析裕固族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承发展对策
贺 春 燕
( 南裕 固族 自治县 石 窝纪念馆 , 肃 肃 南 7 4 0 ) 肃 甘 340
[ 摘要 ] 固族是 甘肃 省独 有 的人 口较 少 民族之 一 , 固族 自治县 地 处丝 绸古 道沿 线 , 裕 裕 这里 自古 就是 中西经 济 、 文化 交 流 的重 要 通道 , 也是 游牧 文化 和农耕 文化 频繁 交织 、 融合 的地 区 。由于其 特定 的地理 环境 , 独特 的生 产方 式 、 会生 活和历 社 史渊 源 , 成 了独特 的 民情风 俗 , 有 典型 的地 域文 化 特征 。在 肃南 裕 固族 自治县 境 内遗存 有 大量 历 史文 物 、 形 具 民族 文物 和 革命 文物 , 门类 繁多 , 内容 丰 富 , 很高 的历史 价值 和 科 学艺 术价 值 , 须加 快抢 救 保 护力 度 , 学论 证 , 到在 保护 中利 有 必 科 做
民族文化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保护与发展

民族文化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保护与发展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速,传统的民族文化也渐渐淡漠。
城市的纷繁复杂,居民们的快节奏生活,使人们越来越难以体会到我们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然而,民族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精髓和瑰宝,它是我们民族价值观的基石,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依托。
所以,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任务。
一、城市化与民族文化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这也伴随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和城市变迁。
对于民族文化而言,城市化的进程使得人们更多地关注新文化和外来文化,而传统的民族文化则不断地被淘汰或改变。
城市化也意味着城市化的多元化和碎片化,这更让民族文化遭受了严重的挑战。
城市化和民族文化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的,并不是绝对的对立关系。
城市需要有一种内在的文化魅力,这也是民族文化应该发挥的价值所在。
民族文化在人们的心中深种根,它是构成我们民族身份认同的基础,也是我们的精神食粮。
因此,民族文化应该成为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内容,城市化的发展应该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
二、如何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要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既需要国家的支持和政策保障,也需要民众的参与和文化自觉。
首先,国家应更加重视和保护民族文化。
它应该设立相关机构来对传统的民族文化进行保护和研究。
应该加大文化领域的投资,保障文化项目的资金,并且提高文化领域的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音乐、舞蹈、戏剧、绘画、文学等方面的创作水平和表现形式,以吸引广大民众参与和投入。
其次,民众也应该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个人应该时刻保持对传统的文化的敬畏之心,关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状况,自觉承担起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责任。
在生活中大力宣传民族文化,使人们重新了解和关注自己的文化遗产,不断将民族文化的价值传递给下一代。
最后,城市文化建设也应注重吸收民族文化元素,以此弥补城市单一的现代文化局限。
公共文化设施应该融合民族文化的元素,努力营造出鲜活的文化氛围,让人们在文化中寻求和感受精神支持。
城镇化进程中的乡土文化保护与传承对策思考

之义。
关键 词 :新型 城镇 化 : 乡土文化 ;保护 与 传承 中 图分 类 号 : G l 1 4 文 献 标志 码 :A 文章 编 号 :1 6 7 2 — 5 4 0 9( 2 0 1 5 )0 7 - 0 0 3 2 - 0 2
ND . 7 . 2 0 l 5
Ge n e r a 1 . No . 1 3 9
【 边疆文化 】
-
城镇化进程中的乡土文化保护- 5 传承对策思考
曹学娜 , 郑雅 文
(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哲学教研部 ,哈尔滨 1 5 0 O 8 0 ) 摘 要 :新型城镇化应具有 文化 内涵、人文精神 ,而不是单纯追求空间扩展、规模扩大。城镇化进程 中,尤 其应该注重城镇的文化传承功能。由于功利 主义思想驱动 、文化保 护意识淡薄、城 市建设认识单一的因素 ,导
双 鸭 山人 ,硕士 研究 生 ,从事 思想 政治 理论 与实 践研究 。
回 B I A N J I A N G J I N G d l Y U W E N H U h ,
的 “ 民间文化遗产” 、 “ 世间遗产 ”保护 的方 向发 展。 【 l 】 从 文化 遗 产 保护 的新 特点 可 以看 出 ,文 化 遗产所赖以寄存的原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要 ,一定意 义上 ,甚 至越来 越脆 弱 。而广大 的乡 村 ,是 文化 遗 产最原生态的寄存场所和空间。因此 ,文化的保护 与传 承必 须与 城镇 化一 体推进 ,这就 赋予 了城镇 保 护传 承乡 土文化 的应有 之责 。 3 . 功能城 市必 然走 向文 化城 市 。传 承乡土 文化 是城 镇化进 程 中的题 中之义 。1 9 3 3年 ,国际现 代建 筑协会第 4 次会议提出了关于 “ 功能城市 ”的 《 雅 典 宪章》 。该 宪章 以功 能分 区 的观念 规 划城 市 ,并 指 出城 市 的居 住 、工作 、游憩 和交通 四大 功能要 协 调 、平衡 发展 。功 能城 市 的理 念对城 市规 划 和发展 产生 了重要影响。随着经济社会 的发展 ,人们越来 越认 识 到 ,功 能城 市发 展 只是 城市 发展 的一维 ,而 文化 的 、诗意 的城 市发 展应成 为功 能城市 的重要 补 充 ,甚 至 是 城 市 发 展 的 核 心 内容 。城 市 是 人 的城 市 ,只有 符合 人 的生存 的文化 维度 才是城 市发 展 的 未来 走 向 ,由功 能城市 必然走 向文 化城市 ,传 承乡 土文 化也 就成 为城镇化 进程 中的题 中之义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城镇化进程中甘肃裕固族传统文化保护的思考 - 副本关于城镇化进程中甘肃裕固族传统文化保护的思考摘要: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也是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灵魂。
作为甘肃独有少数民族的裕固族传统文化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城镇化建设背景下民族传统文化的生态基础、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发生着改变,传统民族文化面临着消融的困境,本文将思考在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如何保护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
关键词:裕固族;城镇化;民族传统文化;保护民族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国历史悠久,众多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民族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很大的冲击,保护民族传统文化,成为城镇化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
1.丰富多样的裕固族文化裕固族源于唐代游牧在鄂尔浑河流域的回纥。
9世纪中叶,其中一支迁徙到今甘肃河西走廊的敦煌、张掖、武威一带,史称河西回纥。
在不断地民族交融中,逐渐形成为一个单一的少数民族。
清朝康熙时期,裕固族部落被划分为七大部落,后来发展变化成为十个部落,分别操蒙古语、突厥语、藏语和汉语。
其中大头目部落、八个马部落、曼台部落、杨哥部落、四个马部落、罗尔部落属蒙古语族的尧熬尔人,五个马部落、西八个马部落、亚拉格部落、呼郎格部落属突厥语族的尧熬尔人[1]。
现在裕固族存在三种语言形式:一种是西部裕固语(尧乎尔语),主要分布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西部,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一种是东部裕固语(恩格尔语),主要分布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东部,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在就是汉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甘肃独有少数民族传统图案、纹样及相关文物信息数字化建设研究”(批准号:15XMZ035)阶段性研究成果。
2.兰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甘肃特有少数民族文化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批准号:2015-3-30)阶段性研究成果。
3 语。
裕固族没有文字,汉语目前作为共同的交际的工具。
裕固族历史上信仰过多个宗教,公元8世纪中期以前,曾信仰过萨满教。
明末清初,随着喇嘛教中的黄教势力逐渐传入撒里畏兀地区,裕固族开始信仰喇嘛教格鲁派(黄教)。
裕固族是以畜牧业为主的民族,风俗习惯上近似藏族。
他们过去不仅住的是毛毡帐篷,穿的衣服、鞋袜以及吃的肉、奶都来自于畜产品,而且生产和生活上用的大部分用具也都是毛皮制成的。
现今裕固族多数聚居在甘肃省河西走廊肃南地区,部分居住在酒泉黄泥堡地区。
裕固族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厚,文化氛围浓厚。
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为例,有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裕固族民歌、裕固族服饰、裕固族婚俗等)列入了国家级保护名录,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裕固族剃头仪式、裕固族口述文学与语言、裕固族剪马鬃、裕固族祭鄂博、裕固族皮雕、裕固族刺绣、裕固族织褐子等)列入了省级保护名录;培养国家级非遗传承人4人,省级非遗传承人24人,县级非遗传承人96名。
有各类野外文物点329处,国家级文保单位3个,省级文保单位10个,馆藏文物2900多件。
裕固族作为甘肃独有的少数民族民族,文化遗产资源富集、富有特色且保存得比较完整,包含了丰富多姿的河西自然风光和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
作为甘肃独有少数民族文化形式,已经成为对甘肃张掖河西地区旅游文化的宣传策略和手段,已成为张掖河西地区乃至甘肃的名片。
2.城镇化建设对裕固族文化的影响裕固族作为甘肃独有少数民族发展至今,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变革。
裕固族有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裕固族之分。
主要分布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酒泉市黄泥堡裕固族乡。
随着现代城镇化的不断发展,现代文明环境下的城镇构造体系逐渐替代着裕固族原始部落的生活环境。
在这个过程中,取而代之的是具有现代特征的生态环境,肃南裕固族作为传统的游牧民族,历史上主要以帐篷为家,随着水草迁徙。
由于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加快推进,民族地区民居建筑大多是混凝土结构,建筑样式新了,造型现代了,但特色没了,传统丢了,未能保留和体现原有民族生活特色。
虽然在城镇化建设中也注意了民族元素的融入,如楼梯顶部以裕固族帽子作为特色体现,头面对楼体外观进行图案装饰,但任然无法体现原有民族生活环境,民族原有特色弱化、淡化、甚至消失。
城镇化建设是一种经济社会现象,少数民族城镇化建设改变着裕固族少数民族原始生活状态的面貌。
城镇化以无法阻挡的穿透力渗透到民族文化的刚性结构中,并逐渐取代民族传统文化在乡村社会形成的地位和作用,使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面临着被代替的境地[2]。
城镇化建设对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有消极影响是肯定的。
原始游牧牧民渐渐离开牧区,搬进城镇及周边新房,优越的国家政策使得牧民的生活更加安逸、舒适且过上稳定的定居生活。
城镇化进程中对村寨、小镇及旧城的改造,往往无形中会对传统文化产生破坏。
许多承载民族传统文化的地方特色建筑被拆毁,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被丢弃、遗忘和破坏,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资源大量流失,现代工业用品逐渐替代民族手工制品。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面临无人继承和失传的境地。
城镇化建设使的都市文化不断向乡村渗透,作为民族传统文化重要载体形式的民族语言、民歌、民族舞蹈、民族体育等都深受影响。
原住民族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选择时尚的现代文明产物,传统民族文化元素未能很好的融入城镇化建设,民族文化生长发育的土壤受到侵蚀和破坏。
少数民族年轻的一代向往现代都市生活,各类现代都市文化都会以强大的渗透力影响年轻一代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认知,他们一旦对本民族文化失去信心,就很容易接受外来的优势文化,而对本民族文化会弃之不顾,因此使得裕固族传统文化在传承方面面临困境。
3.城镇化建设背景下裕固族文化保护的建议3.1增强民族传统文化保护意识,加大民族文化传承力度生态环境建设应保留其传统文化的前提开展,欧洲工业化进程中对于城镇化的改造过程中依然保留着其传统建筑风格,裕固族作为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高海拔地区,其历史发展进程中有着传统部落的形成,游牧民族文化的融入,这些都可以在现代生态环境建设的过程中加以传承和保留,建筑结构中融入裕固族传统文化元素,通过打造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来体现这一甘肃独有的少数民族文化。
首先,需要政府在政策方面做出安排,制定合理有效的制度,保证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民族利益,保护民族各类传统文化,将民族文化的破坏性降低到最低,甚至是零破坏。
其次,鼓励并树立民族自豪感,使得每个少数民族成员都对自己拥有的民族文化历史而感到自豪与骄傲,更为重要的是培养裕固族的年轻一代对本民族文化认同感,成为弘扬、发展本民族文化的一员,树立和加强民族文化保护意识。
因为裕固族文化传承最为重要的载体就是裕固族民众本身,因此增强民族群众对本民族文化的保护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再次,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本民族的自主行为,应大力加强少数民族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重视发现和培育裕固族年轻一代成为本民族文化的继承与传承者,大力发展培养民族传统文化与工艺的接班人,使裕固族多姿多彩的游牧文化得以发扬。
3.2合理开发民族文化产品,保护民族传统物质文化遗产面对甘肃民族地区现代化和城镇化快速的发展,我们还需要通过不断强化和壮大民族自身的力量,使民族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有自己的发展空间,把民族传统文化和城市现代文明有机地结合起来,让裕固族文化伴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而发展壮大,而不是被现代文化所消融和取代。
裕固族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如丰富多彩的传统饮食、靓丽考究的民族服饰、独具特色的民族手工艺品等,它们以自身的独特性给现代城镇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增添许多有益的成份,使现代城镇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通过合理的开发民族文化产品,将传统民族文化附着于现代文明载体之上,根据裕固族各类物质文化形态的不同特点采用相应的方法和手段,尤其要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科学、合理、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民族文化得以在社会上传播,避免其成为一种追求名利的伪文化和伪民俗。
3.3坚持传承民族“活态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文化遗产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中,除了有形的物质文化以外,还有无形的精神文化,如各民族的民间文学、特色艺术、价值观念、风情习俗等。
由于它们是无形的,多蕴涵在具体的民族事象中,故不易被传承,且容易遗失,其实这些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活态文化”[3]。
由于裕固族本民族文字失传,其民族文化中的活态文化的传承形式主要是口传身授。
裕固族的活态文化包括经文、祭词、民间文学、神话传说、民间口传史诗、民间舞蹈歌唱等。
活态文化根植于民间,是其他一切文化的源头,是本民族文化的象征。
因此,对于活态文化的保护是民族文化存亡的关键。
在思想上,加强民族文化传承保护意识,树立保护民族活态文化的自觉意识。
在行为上,不仅要保护和培育活态文化存在的载体,还要通过立法来加强对活态文化的有效保护。
民族的即世界的,通过大力宣传,学习、借鉴和利用国内外的先进经验,促进裕固族文化的保护、宣传与国际交流,对甘肃裕固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宣传与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4.总结面对势在必行的城镇化建设,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及发扬,不能仅仅以追求名利为目的,更为重要的是在民族内部如何切实有效的进行文化传承与保护,如何正确发挥其应有的民族文化价值。
民族文化是一个活态的机体,它需要有自己的生存环境,它的存在不是经济利益可以简单衡量的,因为它可以孕育拥有自己文化观念的民族成员,它可以激发诱导其他文化的繁荣兴盛,它的存在是其他文化存在的条件。
裕固族是作为我国众多少数民族中一个人口较少民族,同时又是甘肃所独有的少数民族之一,其特有的历史形成背景、特定的地理生活环境、独特的生产方式、形成了独特的民情风俗,具有典型的甘肃地域文化特征。
面对裕固族大量存在的历史文化物品、民族文化产品及民族工艺等,在城镇化进程中如何进行保护、开发和利用,是我们接下来所要重点思考的。
参考文献[1]戴艳华,裕固族[M].吉林:吉林文化出版社,2016.06 第一版[2]高永久,刘庸.城市化背景下西北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利用开发[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5.(6)[3]王光荣.论少数民族活态文化的抢救[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