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总规与东进简介

合集下载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12020年5月29日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一、总规修编历程12月至 4月,成都市规划局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三家研究机构进行了成都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研究工作,对成都市的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提出对成都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的必要性。

8月,成都市人民政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成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大纲( -2020)>等组织修编<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至今已历经1年,经过了建设部、四川省和成都市三个层次的技术审查,共召开了部门协调会、各级政府汇报会等大小会议30多次,为规划修编打下坚实的基础。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综合协调了四川省和成都市有关产业、国土、水利、电力、电信、交通等20多个行业专业规划,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目标、城镇体系、城市性质与规模、空间布局、城市交通、园林绿化、城市景观、市政工程、近期建设、规划管理等有关规划内容。

二、总规修编背景及理由(一)总体规划修编背景1、十六届三中全会经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加快发展必须注意的”五个统筹”,并指出:”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2、四川省政府近期下发<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意见>提出规划管理”九不准”;市政府着手整顿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推进规划编制、规划管理、规划监督三分离的管理体制。

3、成都市第十次党代会召开,提出”把成都建设成为中国西部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实力最强的特大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以城市化为主线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4、为适应国家与地方政府职能的调整与转变,城市规划编制重点与编制办法正酝酿着重大变化。

(城市规划)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规划)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班级:09城乡城市规划原理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20)小组成员:邓静管念廖灿鹏小帕刘谨赫樊琪指导老师:张贞国务院关于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四川省人民政府:你省《关于报请审批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川府发〔1997〕157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1、原则同意修订后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年至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2、成都市是四川省省会,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成都市的城市建设和发展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合理利用城市各类用地及空间资源,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把成都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城市。

3、同意《总体规划》确定的3260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

在城市规划区内,实行统一的规划管理。

要优化中心城的产业结构和用地布局,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中心城北部和西部的开发,引导城市向东部、南部发展。

要加强中心城与周边卫星城的快速交通联系,严格保护规划的绿色隔离地带,防止连片发展。

4、严格控制城市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耕地,节约用地。

到2000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230万人以内,建成区建设用地控制在172平方公里以内;到2010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270万人以内,建成区建设用地控制在226平方公里以内。

到2020年的城市实际居住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另行报批。

5、优化城镇体系结构与布局。

重点建设中心城周边卫星城镇,特别是龙泉、华阳等中小城镇,逐步形成以中心城为核心,中小城市为主体,小城镇为基础的城镇体系。

在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指导下做好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6、加强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

严格控制好的净空条件和铁路站场及公路枢纽建设用地。

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铁路要统筹规划,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形成轨道交通与城市铁路要统筹规划,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形成安全、高速的轨道交通体系。

成都东进战略实施方案

成都东进战略实施方案

成都东进战略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成都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一直以来都扮演着经济、文化和交通枢纽的重要角色。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成都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成都东进战略成为了当前城市规划的重要方向。

东进战略的实施将对成都市的经济发展、城市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产生深远影响。

二、目标设定。

1.实施东进战略,打造成都东部地区的经济新增长极,推动成都市整体经济发展。

2.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东部地区的城市功能和品质,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3.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城市产业发展水平。

三、实施方案。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成都东部地区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水平,为东进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2.优化产业布局。

引导和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高附加值产业向东部地区集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提高产业集聚程度和产业发展水平。

3.提升城市功能。

加强对成都东部地区的城市功能提升,建设更多的商务办公区、文化创意区、科技创新区等,提高城市的综合功能和品质。

4.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在东进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推动城市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四、保障措施。

1.加强政府引导。

政府要加大对东进战略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推动各项实施方案的顺利进行。

2.加大资金投入。

增加对成都东部地区的资金投入,提高对东进战略的财政支持力度。

3.强化监管力度。

建立健全东进战略实施的监督和评估机制,确保各项实施方案的有效落实和效果评估。

五、预期效果。

1.经济增长效果。

实施东进战略将推动成都东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提升成都市整体经济发展水平。

2.城市功能提升效果。

通过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提升城市功能,将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吸引力。

3.产业结构升级效果。

东进战略的实施将推动成都市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城市产业发展水平。

六、总结。

成都东部新区总体方案

成都东部新区总体方案

成都东部新区总体方案成都东部新区位于成都市东部,是成都市重要的城市发展战略。

为了更好地推动成都东部新区的发展,我们制定了以下总体方案。

一、总体规划。

成都东部新区总体规划面积约为200平方公里,包括城市核心区、生态宜居区、产业发展区和配套设施区。

其中,城市核心区将建设成为政治、商务、文化中心;生态宜居区将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居民生活品质提升;产业发展区将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配套设施区将建设完善的交通、教育、医疗、文体等公共服务设施。

二、交通规划。

成都东部新区将建设成为便捷的交通枢纽,规划建设地铁、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等交通设施,打通东西向和南北向交通要道,提高交通网络的覆盖率和通达性,确保城市内部和外部的快速畅通。

三、产业发展。

成都东部新区将聚焦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吸引一批高端科技企业和金融机构入驻。

同时,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动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四、生态环境。

成都东部新区将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建设城市绿地、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等生态景观,提高城市绿化率和空气质量,打造宜居的生态环境。

五、社会民生。

成都东部新区将注重社会民生建设,加大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教育和医疗水平,丰富文化体育活动,改善居民生活品质。

六、城市管理。

成都东部新区将建立健全现代城市管理体系,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管理的科学化、法治化水平,确保城市运行有序、安全、高效。

总之,成都东部新区总体方案的制定,将为成都市东部地区的发展提供全面的指导和规划,推动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的城市新区奠定坚实基础。

成都“东进”战略总体规划 2018

成都“东进”战略总体规划 2018
土地开发程度较低,龙泉山以东开 发强度仅11.1%
地质相对安全,龙泉山东坡断裂基 本无危害,历史地震多在5级以下
综合现状图
1 发展条件
3. 山水本底优越,人文特色鲜明
自然山水
三岔湖
以山、水、丘、田为核心 要素的自然环境
丘田景观
历叱文化
文化特色:巴文化入蜀的 重要门户,多元文化交流 融汇之地
GDP1020亿元,约占市域总 量9%,人均GDP5.6万元
三次产业结构9:72:19
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建设
生态本底不建设条件
现状用地:现状城市建设用地 130km2,其中龙泉山以东45km2, 待建12.4km2
现状铁路:现状高铁1条、普铁 2条,在建高铁1条
现状高速:现状6条、在建1条
优质农田少,生态敏感性不高;大 气扩散条件较好,环境容量较大
彰显天府特色的
美丽家园
新天府文化展示区
展现成都新时期现代文明的文化总部 不展示、现代传媒企业集聚区
12
3 发展觃模
基亍《成都市实斲“东进”总体戓略研究》结论,结合水资 源承载力和产业用地需求核算,确定发展觃模
2035年,龙泉山以东城市人口300万人(四组团),城市建设用地300km2
龙泉山以东总人口380万人、含80万镇村人口
空港新城分 区详细觃划
成都“东进”戓略 觃划与题研究简阳
城区分区觃划
简州新城分区 详细觃划
淮州新城分区 详细觃划
东进区域其他 分区详细觃划
6
4 觃划范围不觃划期限
觃划范围
觃划范围图
包括:简阳市(2214km2)、 金堂县(1156km2)、龙泉 驿区部分(414km2)以及 青白江区和天府新区龙泉 山部分(192km2),涉及 84个乡镇

成都城市总体规划概况

成都城市总体规划概况

成都城市总体规划概况1. 引言成都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的城市之一,其城市总体规划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成都市的城市总体规划进行概述,包括城市开展背景、总体规划目标和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

2. 城市开展背景成都市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四川省省会,也是中国西部地区综合实力较强的城市之一。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的重视和对成都市的支持力度加大,成都市经济不断开展壮大。

在城市开展过程中,成都市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平衡、交通拥堵问题、城市根底设施建设等。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成都市制定了城市总体规划,以标准城市建设,推动城市可持续开展。

3. 总体规划目标成都市的城市总体规划旨在实现以下目标: - 综合开展: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开展。

- 生态环境保护: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 空间优化: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 交通便捷:优化交通组织,提高交通运输效率,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 社会公平:注重人民群众的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4. 主要内容成都市的城市总体规划主要涵盖以下内容:4.1 城市空间布局规划根据城市开展需要,成都市制定了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规划。

通过科学规划和利用城市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城市的开展结构。

同时,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质,打造宜居宜业的良好环境。

4.2 产业开展规划成都市将重点开展现代效劳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

通过引导和支持各类产业的开展,提高产业结构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此外,成都市还将大力开展旅游业,打造成为国内外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4.3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成都市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和规划。

通过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

例如,加大生态绿化和水源保护力度,加强大气和水污染治理等。

4.4 交通规划成都市通过优化交通组织,提高交通设施的建设水平,推动交通运输的便利化和智能化。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 引言成都市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拥有广阔的开展空间和潜力。

为了有效规划城市的可持续开展,成都市需要制定一份全面的城市总体规划。

本文将对成都市的城市总体规划进行详细的分析和介绍。

2. 规划背景成都市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资源丰富。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开展的加快,成都市面临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土地资源压力不断增大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有必要制定一份城市总体规划,以合理利用城市资源,保障城市开展的可持续性。

3. 目标与原那么根据成都市的实际情况和开展需求,城市总体规划的目标和原那么如下:3.1 目标•实现城市空间结构合理布局,优化城市功能布局;•促进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开展,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强城市抗灾能力,提高城市的平安性和稳定性;•建设宜居城市,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3.2 原那么•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建设生态友好型城市,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脉。

4. 规划内容4.1 城市空间结构规划通过优化城市功能区布局、提高城市核心区的开展密度,实现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布局。

同时,开展新兴产业,促进城市的经济开展。

4.2 城市交通规划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重点开展公共交通,并建设便捷的交通网络。

4.3 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规划建设生态友好型城市,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

加强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推动清洁能源的开展和利用。

4.4 根底设施建设规划加强根底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应急救援能力。

包括改善供水、供电、供气等根底设施的状况,同时加强城市的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4.5 城市文化保护与传承规划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脉。

加强文化产业的开展,提高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5. 实施措施5.1 资金支持加大财政对城市总体规划的资金支持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开展。

5.2 政策支持出台有利于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政策,鼓励企业、个人投资城市建设和开展。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一、规划背景成都市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四川省的省会城市,也是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成都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文将介绍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背景、目标和主要内容。

二、规划目标1. 经济发展:通过城市总体规划,促进成都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2. 城市建设: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品质,建设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3. 生态保护: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4. 社会服务:改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

5. 文化传承:保护和传承成都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规划内容1. 空间布局:根据城市发展需求,合理规划城市的空间布局,包括城市中心区、城市副中心区、城市外围区等。

2. 交通规划:优化交通网络,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包括道路建设、公共交通发展、交通枢纽建设等。

3. 城市功能区规划:合理划分城市功能区,包括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文化教育区等,以满足不同需求。

4. 生态保护规划: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建设生态公园、湿地保护区等,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5. 城市景观规划:打造独特的城市景观,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包括公园、广场、河道绿化等。

6. 城市设施规划:改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医疗卫生设施、教育设施、文化设施等,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

四、规划实施1. 规划编制: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由政府相关部门负责编制,经过专家评审和公众参与后形成正式规划文件。

2. 实施措施:根据规划要求,制定具体的实施措施和时间表,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3. 资金保障: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包括政府投资、社会资本参与等,确保规划的资金保障。

4. 监督评估:建立规划实施的监督评估机制,定期对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加快内陆国际化,形成比肩全球先进城市的国际影响领域 • 带动区域,网络发展,共同构筑世界级的城市群 • 创新驱动,改革先行,成为中国城市路径创新的领军 • 为市民提供能够与全球先进城市相媲美的一流生活品质 • 塑造成都具有全球识别性的文化形象,强化市民文化认同
5.独特的文化魅力
战略举措
战略举措 重大行动
最新进展
在编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 (2016-2030)
选取标准:全球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城市 综合实力(含规模和功能)、兼顾城市群 与国土空间格局。选取指标包含人口、经 济、贸易、文化、创新、交通等六个方面。 初步目标:2030年,国家中心城市进入 全球城市体系顶层。2049年,多个具有 全球一流品质的世界级城市群形成。


西部科技中心
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世界一流大学(学科)与科研机构汇集高地、国际科技研发转 化和技术扩散基地,国家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西部文创中心
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创意名城,开放包容的艺术之都,具有独特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


西部对外交往中心
国际友好往来门户,国家内陆经济开放高地,西部地区重要的跨国公司、国际组织集聚地,世界级旅 游目的地、辐射西部的旅游集散和组织中心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及东进战略简介
成都市总体规划
2
国家中心城市目标要求

国家中心城市定义内涵:
会管理、经济、文化事务职能;对所在区域具有广泛的辐射影响力。
是指处于我国城镇体系中的顶级城市,承担国家级和国际化的政治与社

选取标准:国际影响力、综合实力、创新和文化影响力
概念提出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 (2010-2020)
过程方案:

国家中心城市、世界文化名城、国际化大都市 国家中心城市、世界文化名城、美丽中国典范

城市
8
城市职能



“五中心、一枢纽”
西部经济中心
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国家服务业核心城市,西部金融中心和生产服务业中心,国家都市现代 农业示范城市。


西部金融中心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血脉,服务实体经济、融入发展大局是金融的职责所在。
4.便捷 高效 的城 城市 市 交通
城镇 化
专项 目标 区域 交通
测度对象 具体指标
城际轨道 城际轨道网络30分钟覆盖半径范围(公里) 路网密度 公共交通 慢行交通 停车泊位 通勤时间 总人口 集中建设区道路网密度(km/km2) 集中建设区公交分担率(含轨道)(%) 集中建设区慢行(步行+自行车)交通出行比例(%) 集中建设区城镇停车泊位与汽车保有量的比值 集中建设区30分钟以内通勤时间居民比例(%) 市域常住人口(万人) 集中建设区城市人口(万人)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集中建设区基础教育设施人均用地(平方米/千人) 集中建设区医疗卫生设施人均用地(平方米/千人) 集中建设区养老机构百名老人床位数(床/千人) 流域水质优良率(%) 森林覆盖率(%) 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 全市PM2.5浓度(微克/立方米) 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城乡污水处理率(%) 体育空间 集中建设区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平方米/人) 集中建设区公园绿地500米覆盖率(%) 开敞空间 集中建设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人) 灾害风险 人均紧急避难场所面积(平方米) 入境旅游 年入境游客人次(万人) 文创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占GDP比例(%)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改
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 技创新中心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
综合性的全球城市、长三角全球城市区域


全国体系(过程稿):
西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商贸物流中心,综合交通枢纽
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深圳总规2020
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 城市


规划区(城市集中建设区):所有市辖区及天府新区成都部 分,总面积3934平方公里
规划区与集中建设区合并为一个层次
150km 60km 30Km
7
城市性质

城市性质:
国家中心城市


现行总规城市性质
四川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重要的 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 枢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指标体系
机场、国际铁路 流量,对外投资、 国际贸易量等
高技术产业比重、 研发投入强度、 专利数等
推进双向开放
加强对内、对外双向开放,规划建 设自贸区、国际合作园,形成内陆 开放型高地和国家门户城市
强化创新引领
融入全球创新体系,推进创新改革 深入实施“创业天府”行动。 聚焦高端产业和价值链高增值环节
5
指标体系

总目标
围绕城市发展目标战略,构建包括6个方面共51项指标体系
总目标
专项 2030年值 指标要求 测度对象 具体指标 目标 预期性 75 国际 航空枢纽 国际(地区)直飞航线数(条) 门户 国际铁路 铁路进出口集装箱吞吐量(万标箱) 预期性 20 外商投资 外商直接投资额(亿美元) 150 预期性 1.国际 300 预期性 国际 跨国企业 世界500强投资企业数(个) 开放 经贸 服务贸易 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160 预期性 的城 对外投资 对外投资额(亿美元) 100 预期性 市 国际人口 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中小学)(个) 100 预期性 国际 国际会展 举办国际会展次数(次) 250 预期性 交往 国际赛事 国际体育赛事数(次) 预期性 50 经济增长 GDP增速(%) 预期性 7.5 预期性 13 经济 发展水平 人均GDP(万元/人) 预期性 2.创新 实力 高新制造 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比重(%) 50 高端服务 金融业增加值占比(%) 预期性 16 引领 预期性 5 的城 科技 创新投入 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 预期性 50 市 创新 创新效益 每万人发明专利授权数(个) 金融服务 区域性技术产权市场交易额(亿元) 预期性 200 创新 服务 政策创新 拥有国家级政策示范区的数量(个) 预期性 30 市域城乡建设用地(平方公里) 2600 约束性 用地规模 集中建设区城市建设用地(平方公里) 1400 约束性 市域人均城乡建设用地(人/平方米) 113 约束性 人均用地 集中建设区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人/平方米) 100 约束性 土地 产出效率 集中建设区单位工业用地增加值(亿元/平方公 约束性 50 里) 资源 3.生态 市域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比重(%) 41:37:22 约束性 生态空间 集约 市域湿地保有量(平方公里) 240 约束性 746 的城 农业空间 耕地保有量(万亩) (2020 约束性 市 年) 单位GDP能耗(吨标准煤/万元) <0.25 约束性 能源高效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 >70 预期性 资源 单位GDP用水量(立方米/万元) <20 约束性 利用 资源集约 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占比(%) >30 预期性 绿色建设 新建绿色建筑占比(%) >60 预期性
旅游 吸引 文化 产业 文化 保护
约束性 >8 约束性 50 预期性 30 预期性 >1 预期性 >60 预期性 2200 预期性 1400 预期性 90 预期性 85 约束性 1698 约束性 >8.5 约束性 45 预期性 85 约束性 42 国家二级 预期性 35 约束性 预期性 100 县以上100、 预期性 乡镇85 约束性 >1 预期性 >85 约束性 >14 预期性 1.5 1000 10 >40 >150 >20 >300 >5 >30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1、加强与全球顶级城市的高端链接,强化市场导向的外资导入 2、培育国际化的本土企业,提高成都的全球控制力和影响力 3、推动生产企业价值链区段升级,向研发设计、关键制造环节升级 1、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与科研机构;建设国际级科技研发和大孵化平台; 构建军民技术的融合创新。 2、推进成都科学城建成知识创新中心,中心城区成为综合创新中心, 高新区成为创新转化的“泉眼”,经开区成为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3、强化“菁蓉汇”等众创空间和“三岔湖镇”等特色小镇建设 1、加快建设天府国际机场,适当扩容双流机场 2、建设青白江、新津、天府国际机场三大铁路枢纽 3、构建“米”字型国家对外陆路运输通道格局,推进“蓉欧+” 4、构建铁路四主三辅客运和四主六辅货运枢纽,完善城际和高铁网 5、规划建设1660公里轨道交通,构建双核交通系统 6、提升集中建设区常规公交线网密度至4.5KM/KM2,公交站点500米 覆盖率100%;常规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全方式的50% 1、划定生态红线建议线,占市域11%;划定生态、农业、城镇空间, 各占市域41%、37%、22% 2、以承载力确定人口总目标调控目标2200万人 3、明确“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空间发展思路,调整不适宜产业 1、划定“6+X”通风廊道,对城市东北、西北片区提出控制要求 2、加强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构建“13+14+8+N”水系;加强生态公园 体系建设,包括11座城市大型生态公园及13座城市郊野公园 3、构建“一核双轴、多带多点”的景观风貌结构,对“六线、二十片” 提出城市设计要求 1、确定“两轴、一环、三线、五片”的市域历史文化保护空间 2、实施多线多片历史文化复兴计划、12片现代主题文化展示计划 3、构建观光游、购物游、文化游、乡村游、休闲游等内容丰富的城市 旅游产品体系,推进跨区域旅游合作
6
市域资源利用、集中建设区公共设施等相关指标作为约束性指标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