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项羽之死》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18项羽之死作业含解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18项羽之死作业含解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项羽之死一、基础知识1.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直夜溃围南.出B.项王则夜.起C.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D.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答案】D(A、B、C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D.名词用作动词)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时不利兮骓不逝.逝:奔驰B.项王乃复引.兵而东引:率领C.然今卒.困于此卒:却D.马童面.之面:面对【答案】C(卒:终于)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错误!B。

错误!C.错误!D.错误!【答案】C(A。

副词,于是/副词,才。

B.介词,因为/介词,把。

C.均为代词,代项羽军。

D。

介词,替/句末语气助词)二、文本阅读阅读《项羽之死》全文,完成后面的题。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军壁.垓下壁:设营驻守B.力拔山兮气盖.世盖:胜过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遭受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购:购买【答案】D(购:悬赏征求)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羽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外面唱起楚歌,同时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的悲剧.B.项羽之所以拒渡乌江,是因为觉得老天要灭掉自己,且失败无颜见江东父老。

C.节选的内容主要写了垓下之围和乌江拒渡,均表现了项羽在末路中的英雄本色。

D.垓下之围渲染悲剧气氛,乌江自刎精雕细刻神态,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

【答案】A(“四面皆楚歌”应是汉军在唱楚地的歌)6.与“天之亡我,我何渡为”语意相同的句子在文中出现多次,体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点?【答案】项羽认输但不服气,明知必死,意犹不平.表明了他自负、自尊但不知自省、自责的性格特点.三、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萧韩家奴,字休坚,涅剌部人,中书令安抟之孙.少好学,弱.冠.入南山读书,博览经史。

统和十四年始仕。

家有一牛,不任驱策,其奴得善价鬻之。

韩家奴曰:“利己误人,非吾所欲。

项羽之死练习及答案

项羽之死练习及答案

项羽之死一、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注音写汉字:骓.()不逝田父绐.()曰“左”项王嗔.()目而叱.()之扛.()鼎之作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自刎.( )自矜.()功伐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歌数阕.( ) 悲歌慷慨..( )项王自度.()不得脱汉军皆披靡.( ) 辟.()易数里泥淖.( )桂棹.( ) 粘.()贴登载.( )上不着.()天,下不着.()地黄澄澄.( )无色无臭.( ) xiāng qiàn( )( )怅wǎng() 空méng ( ) qiú( )曲Wò chuò( )( ) 刚bì( )自用xiāo()勇善战jué( )别shè( )人心魄霸王别jī()铁骨zhēngzhēng ()( ) 优róu( )寡断二、基础知识运用题1.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①( )②( )③( )①A.盖.以此得名也/力拔山兮气盖.世B.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C.徙倚久之.而归/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D.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于其身也,则.耻师焉②A.汉皆已得楚乎./若非吾故人乎.B.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C.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项王瞋目而.叱之D.过夕乃.可饮/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③A.灭六国者.六国也/骑能属者.百余人耳B.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南唐为奉化军.节度C.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岸土赤而壁.立D.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2.下列加点词古今义基本相同的项是①( )②( )①A 期山东....为三处 B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C江东虽小,地方....千里D汉军皆披靡②A 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B 吾知公长者..C 骓不逝兮可奈何.... D 吾骑此马五岁3.下列加点字字音都不同的一组是 ( )A.垓.下之围/尸骸.斩将刈.旗/狭隘.汉军皆披靡./.靡.费不期.而遇/祈.祷辟.易数里/辟.谣B.溃.围/振聋发聩.美人和.之/暖和.瞋.目而叱之/缜.密汉骑.追者/骠骑.将军田父./果脯.C.被十余创./.疮.痍自刎.而死/蓊.郁自度.不得脱/书蠹.所当.无敌/长歌当.哭慷慨./同仇敌忾.D.骑能属.者/属.意麾.下/法网恢.恢田父绐.曰/春风骀.荡庖.丁解牛/疱.疹喝叱./.炽.烈4.下列加点词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 )A.非战之.罪也/汉军乃觉之.此项王也./是何楚人之多也.此天之.亡我/是何楚人之.多也B.麾下壮士骑.从者/以五千骑.追之虞兮虞兮奈若.何/固若.金汤沛公军.霸上/项王军.壁垓下C.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愿为.诸君快战非战之罪也./亦一奇也.项王瞋目而.叱之/吾尝跂而.望矣D.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亡.其两骑耳/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亦足王.也/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5.下列句式都相同的两组是 ( ) ( )A.此项王也赤泉侯为骑将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骑能属者百余人耳B.然今卒困于此/洎牧以谗诛所当者破,所击者服乃分其骑以为四队不忍杀之,以赐公C.左,乃陷大泽中项王军壁垓下天之亡我,我何渡为汉骑追者数千人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此山当是其一也是何楚人之多也6.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垓.下(gāi)乌骓.(zhuī)数阕.(què) 田父.(fù)B.麾.下(huī) 属.垣有耳(shǔ)唱和.(hè) 刈.旗(yì)C.揣度.(duó) 溃.围(kuì) 瞋.目(chēn)坐骑.(qí)D.舣.船(yǐ)创.伤(chuàng) 披靡.(mí) 绐.骗(dài)7.对加点词解释判断正确的是:①()②( )③()①(1)是何楚人之.多也(2)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3)汉军乃觉之.(4)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②(1)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2)以.故汉追及之(3)乃分其骑以.为四队 (4)不忍杀之,以.赐公③(1)为.诸君溃围 (2)乃分其骑以.为四队(3)我何渡为. (4)吾为.若德A.(1)(2)意义相同,(3)(4)意义也相同B.(1)(2)意义相同,(3)(4)意义不同C.(1)(2)意义不同,(3)(4)意义也不同D.(1)(2)意义不同,(3)(4)意义相同8.对下列加点词意义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有美人名虞,常幸.从幸:宠幸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随从C.田父绐.曰“左”绐:欺骗D.然今卒.困于此卒:最终9.对加点实词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力拔.山兮气盖世拔:撼动B.直.夜溃围南出直:当C.籍独.不愧于心乎独:唯独D.若.非吾故人乎若:你10.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时不利兮骓不逝.逝:消逝B.项羽乃复引兵而东引:率领C.平明..,汉军乃觉之平明:天亮D.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服:臣服11. 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军壁.垓下壁:修筑营垒,退守B.期.山东为三处期:约定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遭受D.吾为若德.德:感激12.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不同的一组是( )A.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身.七十余战B.项王乃复引兵而东.歌.数阕,美人和之C.令诸君知天亡.我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D.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马童面.之13.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相同的一组是( )A.项王军壁.垓下岸土赤而壁.立B.项王乃复引兵而东.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C.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则夜.起D.亦足王.也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14. 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是何.楚人之多也大王来何.操B. 吾为.公取彼一将天之亡我,我何渡为.C.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D. 若.非吾故人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15. 下面六句话分为四组,全都表现项羽“勇猛无畏”的一组是( )①直夜溃围南出,驰走②项王嗔目而叱之③汉军不知项王所在④复斩汉一都尉⑤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⑥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A. ①③⑤B. ②④⑥C. ①③④D. ②⑤⑥16.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大敌当前,四面楚歌,项羽面对虞姬,慷慨悲歌。

《项羽之死》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项羽之死》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项羽之死》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 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 )2. 乌江亭长船待(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今义:充满正气,情绪激昂古义:______________ 2. 期山东为三处今义:山东省古义:______________3.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今义:中央下属的各级行政区划的统称古义:______________4.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今义:父亲和哥哥古义:_____________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 乃项王乃大惊曰(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平明,汉军乃觉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乃陷大泽中(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 )2. 亡此天之亡我( )此亡秦之续耳( )亡去不义( )唇亡齿寒(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 项王军壁垓下( )2. 身七十余战( )3.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4. 左,乃陷大泽中( )5. 马童面之( )6. 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7.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8. 项王则夜起( )9.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10. 直夜溃围南出( )11.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12. 此天之亡我( )五、指出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 )参考答案一、1.“伏” 通“服”,心服;2.“ ” 通“舣”,使船靠岸。

二、1. 悲愤激昂。

2. 此处为山的东面。

3. 土地方圆。

4. 父老兄弟。

三、1. 副词,就/连词,于是/副词,才/连词,于是/副词,却/副词,只,仅仅;2. 动词,灭亡/形容词,已亡的/动词,逃亡/动词,丢失。

四、1. 名词用作动词,设营驻守。

2. 名词用作动词,亲身(参加)。

3. 名词用作动词,东行。

4. 名词用作动词,左走。

5. 名词用作动词,面对。

6. 名词用作动词,称王。

7. 名词用作动词,西征。

(完整word版)《项羽之死》练习题及答案.docx

(完整word版)《项羽之死》练习题及答案.docx

《项羽之死》练习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 垓下 (g āi)乌骓(zhuī)B. 麾下 (hu ī)骑能属者(shǔ).C. 揣度 (du ó)溃围(kuì)D. 舣船 (y ǐ)创伤(chuàng)( )数阕 (qu è)田父(fù)唱和 (h è)刈旗(yì)瞋目 (ch ēn)坐骑(qí)披靡 (mí)绐骗(dài)2.对下列加点词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有美人名虞,常幸从幸:宠幸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随从..B.田父绐曰 : “左”绐:欺骗然今卒困于此卒:最终..C. 期山东为三处期:期待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遭受..D. 项羽乃复引兵而东引:率领籍独不愧于心乎独:唯独..E.若非吾故人乎若:如果直夜溃围南出直:当..3.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相同的一组是()A.项王军壁垓下岸土赤而壁立B.项王乃复引兵而东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C.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则夜起 D .亦足王也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4. 下列加点词古今义基本相同的项是()A.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B.江东虽小 , 地方千里吾骑此马五岁C.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吾知公长者D.骓不逝兮可奈何汉军皆披靡5.下列加点词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A.此天之亡我汉军乃觉之B.虞兮虞兮奈若何吾为若德.C. 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项王瞋目而叱之D.平明,汉军乃觉之乃有二十八骑6. 下列句式都相同的一组是()A. 此项王也 / 非战之罪也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B. 然今卒困于此 / 洎牧以谗诛汉军不知项王所在/ 不忍杀之,以赐公C. 左,乃陷大泽中 / 项王军壁垓下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汉骑追者数千人D.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项王则夜起,饮帐中籍独不愧于心乎/ 汉军至,无以渡7. 下面六句话分为四组,全都表现项羽“勇猛无畏”的一组是()①直夜溃围南出,驰走②项王嗔目而叱之③汉军不知项王所在④复斩汉一都尉⑤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⑥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A. 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④D.②⑤⑥8.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大敌当前,四面楚歌,项羽面对虞姬,慷慨悲歌。

〖2021年整理〗《项羽之死》阅读练习2

〖2021年整理〗《项羽之死》阅读练习2

《项羽之死》阅读练习一、阅读课文最后一段,回答问题。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乃自刎而死。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A.地方..千里__________________B.吾知公长者..________________C.持短兵..接战________________D.若非吾故人..乎______________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江东虽.小虽然B.我何渡为.语气词,呢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受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购买3.下列句式相同的两项是A.吾知公长者。

B.此项王也。

C.吾为若德。

D.刘备天下枭雄。

4.下列对课文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节选语段是课文的最后一个场面,乌江自刎。

这个场面写了三个细节,拒渡、赠马、赐头。

B.“乌江亭长船待”这个细节,让项羽在苟活幸存与维护尊严之间,从容地作出了选择,使他的英雄形象更加丰满。

C.“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项羽江边的慷慨陈辞不仅无损于他的英雄形象,反而使他的形象更加感人。

D.最后一个细节项羽把头赐给故人:“吾为若德。

”这实在是无奈之举,不如此他也会被汉军杀掉。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5~8题。

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

项王闻之,即令诸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

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

〖2021年整理〗《项羽之死》阅读练习

〖2021年整理〗《项羽之死》阅读练习

《项羽之死》阅读练习一.翻译1.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吾知公长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功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史记•项羽本纪》) 1.下列句中字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不肯竟学竟:完毕。

B.毋妄言妄:狂妄。

C.梁以此奇籍奇:这里是“认为……出奇”之意。

D.皆已惮籍矣惮:畏惧。

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

(1)其季父项梁____________(2)梁父即楚将项燕____________(3)项梁怒之____________(4)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____________(5)略知其意____________(6)梁以此奇籍____________(7)虽吴中子弟____________3.下列句子在中文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是被秦国将领王翦杀死的B.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学文字能够记住名姓就行了C.彼可取而代也——他可以取而代之D.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项籍身高八尺多,力量能举起大鼎4.下列对文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的祖父楚将项燕,他是被秦将王翦杀死的。

项羽之死附答案

项羽之死附答案

课题:项羽之死编写人:卢曦审核人:杨先广编写时间:2021/3/12 班级学习小组编号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中重点字词和特殊句式,理解文意。

培养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合作研究,把握人物形象,能正确评价人物。

3、学习多侧面展示人物性格的方法【重点难点】把握项羽人物形象,学习多侧面展示人物性格的方法【学法指导】朗读法,探究法【知识链接】〔一〕作者司马迁〔前145—前87年后〕,字子长,自称太史公,〔朝代〕夏阳人,我国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元封三年任太史令,后因替李陵辩白,得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

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_____ 。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本纪〔表达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表达贵族王侯的历史〕、______列传〔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______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______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表达了上起传说中的______,下到______太初四年约______年的历史。

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史,对后世的影响极大,被鲁迅誉为“〞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答案:〔一〕西汉史记 12本纪 30世家 70列传 10表 8书黄帝汉武帝 3000年纪传体通史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二〕背景介绍楚汉争霸鸿门宴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楚地义军分两路攻秦。

项羽在关东歼秦军主力;刘邦乘隙攻入咸阳。

依据楚怀王“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的约定,刘邦欲称王关中,派兵驻守函谷关,同时,宣布废除秦朝苛政,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

项羽破釜沉舟歼灭秦军主力,率诸侯军40万、秦军降卒20万直奔关中,中途,项羽恐秦降卒哗变,将他们全部坑杀。

元年十二月,项羽进驻鸿门,意图消灭刘邦集团,刘邦自料力量不敌,亲赴鸿门,表示诚意,动摇了项羽决心,战争没有立即爆发。

《项羽之死》答案

《项羽之死》答案

《项羽本纪》同步练习一、基础巩固1.D(田父.fǔ;B.马骑.jì;C.唱和.hè,怜而王.我wàng)2. A(逝:奔驰)3.C(A.分别为“宠幸”和“幸亏”,B.分别为“灭”和“丢失”,D.分别为“回头”和“但是”。

)4.D(A项分别为“用”和“因”;B项分别为“只、仅”和“才”;C项分别为“对于”和“在”。

)5.C(A项为“山的东面”;B项为“土地方圆”;D项为“年高有德的人”。

)6. A(A项是名词作状语,其余三项都是名词作动词。

)7. B(B项是状语后置句,其余三项都是被动句。

)二、课内阅读8.C(当:抵挡)9.A(B项分别是介词“用”和连词“来”;C项分别是表承接“于是、就”和表转折“却”; D项分别是代词“他”和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10. (1)句式短小、整齐,节奏铿锵有力,有气势。

酣畅淋漓地表现了大将风范与气概。

(2)侧面烘托。

通过众人的胆怯畏惧,侧面烘托了项羽神勇过人、一往无前的英雄形象。

(3)《垓下歌》表现了项羽面临绝境之时悲凉和无奈的情绪,是一种英雄穷途末路之哭。

《大风歌》表现了刘邦得到天下后回归故里的一种张狂之辞,但之中也隐藏着一种担忧。

11.(1)诸侯军队中前来解救巨鹿之围的有十多座营垒,没有谁敢派兵出击。

(2)这里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楚人呢?12.①约定;②退下;③遭受、受到;④回头;⑤同情;让……称王(名词使动用法)。

13.B(B项“独”是“难道”,其他项的“独”都是“惟独”。

)14. D(例句与D项都是使动用法。

A、C两项都是名词作动词,B项是名词作状语。

)15.①上天让我灭亡,我还渡江做什么呢?②我听说汉军用赏金千两,封邑万户来悬赏购取我的头,我给你做件好事吧。

16.兵败垓下,问心有愧,无颜见江东父老。

17.(1)天之亡我,我何渡为!(2)四面楚歌;(3)自尊心和虚荣心过强,又不功于心计,而且没有诸葛亮的计谋。

(答出两点即可)18.①拒渡、赠马、赠头;②知耻重义、心地仁慈、视死如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1.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垓下之围”重点写了“四面楚歌”和“慷慨悲歌”两个连续性的事件,表现出 项羽多愁善感的性格侧面。
B.“东城溃围之战”从不同角度刻画了项王的威风勇猛。项羽也想以此来证明自己“此天 之亡我,非战之罪”的论断。
C.项羽乌江拒渡表现了他的知耻重义,赐马给亭长又可见他的心地仁善,最后的赠头再次 表现了他视死如归的豪侠性格。
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 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
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
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 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 .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木义船待,谓项王曰:“江东 ..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
D.文章通过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多次运用对比手法,生动传神地表现了 项羽的英雄气概和豪迈性格。
72.翻译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2) 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答案】
69. A பைடு நூலகம்0. C
71. D
72. (1) 可是如今最终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不是作战的过错。
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
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
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
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6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属:隶属
B.期.山东为三处
期:约定
C.骑皆伏.曰
伏:心服
D.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遭受
7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 汉朝分王、侯二等。汉时诸侯国由皇帝派人治理,王、侯仅食赋税。
B.“麾下”,在文中指“部下”,它也用来表示对将帅的尊称。类似的尊称还有:对帝王
尊称“陛下”,对皇太子、亲王尊称
“殿下”,对使节尊称“节下”。
C.“江东”,为古代地域名,指长江以东地区。因古人以东为右,故又称“江东”为“江 右”。古以中原为中心,长江以南为外,外即表,故称江南为“江表”。
D.司马迁的《史记》开我国纪传体通史的先河,其中“本纪”所记录的大都是皇帝,项羽 并没有成为皇帝,司马迁把他归入“本纪”表现了对项羽的尊重。
(2) 于是项王说:“我听说汉王用千斤金,万户的封邑
( 或封邑万户 ) 来悬赏征求我的脑袋,
我就送你个人情吧!”
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
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
之?纵彼不言, 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 “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 所当无敌,
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 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
项羽之死
司马迁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 ..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
“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
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
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歌数阕, 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 左右皆泣, 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 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项王至阴陵, 迷失道, 问一田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