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功能不全中西医理论及治疗
中药治疗黄体功能不全

中药治疗黄体功能不全
黄体功能不全(简称LPD)是指黄体分泌孕酮不足,或黄体过早衰退,以致子宫内膜分泌不良,从而导致孕卵着床困难或早孕流产。
黄体功能不全是造成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占3%~10%。
黄体功能不全在年龄较大,有反复流产史及高催乳素血症的妇女,黄体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可高达35%~50%。
黄体功能不全者往往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月经频发、不孕或流产,而流产主要发生在孕早期,基体温曲线高温相短于周天或高低温差过小。
黄体功能不全的病因:
其确切原因尚不清楚。
可能与垂体分泌的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素(FSH)不足或垂体催乳素分泌过多、过少有关;有的是由于卵泡本身不成熟,对促性腺激素不敏感;有的是黄体本身合成孕激素能力不足,或者与雌孕激素之间的比例不协调等因素有关。
黄体功能不全的主要症状:
黄体功能不全者往往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月经频发、不孕或流产,而流产主要发生在孕早期,其基础体温曲线高温相短于周天或高低温差过小。
黄体功能不全的治疗:
从中医学角度来看,黄体功能不全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人体阴阳失衡,肾虚、肝郁和脾虚。
因此,采用中医药物治疗法是一个比较稳妥和适当的选择。
中药育宫培麟丸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更多疑问可搜索《育宫培麟丸官网》。
黄体功能不全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黄体功能不全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黄体功能不全(Luteal Phase Defect,LPD)是指由于黄体分泌功能减退或不全,引起的黄体期缩短或不完整的一种生理异常。
它是继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卵巢功能不全后,影响女性生殖健康的另一个常见问题。
调查发现,约有10%的育龄女性患有黄体功能不全,其中有一定比例由中药治疗而成。
本文将围绕黄体功能不全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中医理论对黄体功能不全的诊疗原则中医理论认为,黄体功能不全与肝肾虚弱,气血不足有关。
正常情况下,人体精气和血液充足,能够养护子宫和促进卵泡发育,在排卵后形成黄体,为受精卵的着床提供条件。
因此,黄体功能不全的中医治疗方案通常需要补充肾阳、益气养血、活血通经等药物。
黄体功能不全患者还需要加强调节情绪,避免过度的情绪波动对人体内分泌系统的损害。
此外,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也有助于恢复正常的生育功能。
例如,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合理饮食、保持正常体重等,这些因素都有助于恢复女性正常的生育能力。
中药治疗黄体功能不全研究进展孟加拉中药治疗黄体功能不全的研究2017年,一项针对孟加拉 37例黄体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研究表明,中药治疗可以有效改善LPD患者的黄体期缩短、异常子宫出血等问题。
所用的方剂是“肝肾益气汤”,主要成分有生地黄、山药、熟芡实、菟丝子、半夏等,这些药材可以补肝肾,益气生血,调节免疫系统等多个方面。
中药膏剂对黄体功能不全的治疗一项2018年的研究,对120例黄体功能不全患者进行了治疗,用到了一种名为“双务生育合剂膏”的中药膏剂,包括黄芪、当归、熟地、川芎、白芍、党参、防风等中草药成分。
临床治疗结果表明,中药膏剂治疗黄体功能不全可以缩短患者月经周期,提高精子质量、增加优质卵子的排放率。
因此,研究者推测该膏剂具有通过增加卵巢功能,降低二次发生率的作用。
黄体期前用药对黄体功能不全的治疗还有一项2019年的研究,表明黄体期前用药对黄体功能不全的治疗是一种可行性更强的治疗方式。
黄体功能不全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黄体功能不全的治疗方法有哪些黄体功能不全是指黄体分泌孕酮不足,或黄体过早衰退,以致子宫内膜分泌不良,从而导致孕卵着床困难或早孕流产。
黄体功能不全可能与垂体分泌的LH,FSH不足或垂体催乳素分泌过多、过少有关;有的是由于孕卵本身不成熟,对促性腺素不敏感;有的是黄体本身合成孕激素能力不足,或者与雌孕激素之间的比例不协调等因素有关。
黄体功能不全患者一般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行经期延长,因此月经频发。
有时月经周期虽在正常范围内,但卵泡期延长,黄体期缩短,不易受孕或易于在孕早期流产。
黄体功能不全所致不孕症的治疗应根据不同的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
下面是治疗黄体功能不全几个常用方法:1、黄体酮增补疗法:这个方法用得最广泛,不论何种病因,凡查到黄体中期孕酮值低,内膜活体组织检查分泌相欠佳或经临床观察确认为黄体功能不足者多可使用。
具体方法为:a) 黄体酮阴道栓25mg塞入阴道深部或直肠内,早晚各一次,由患者自用,于基础体温上升后2天开始(月经周期第16天或17天)到月经来潮时止。
b) 黄体酮油剂,每日肌肉注射10mg,或隔日肌肉注射20mg,基础体温上升后第2天起使用。
c) 合成孕激素:安宫黄体酮2mg,每日3次,或每晚服5mg,基础体温上升后2天起开始用药。
羟孕酮:每周肌肉注射2次,每次125mg,基础体温升高后第2天开始用药。
2、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用于排卵前可以诱发排卵,用于排卵以后则可刺激黄体发育,支持黄体功能,增加孕酮合成,延长黄体寿命。
用法是于排卵后3~4天起,隔日肌肉注射HCG2000~3000u,共3~4次;或排卵后3天起,每日肌肉注射1000u,连续7~8日。
3、克罗米芬:应用克罗米芬诱发排卵曾发现有部分患者黄体功能欠佳。
但有报道认为对自然排卵患者,尤其在用孕酮增补疗法无效时可于卵泡早期,即从月经周期第3天起每日服克罗米芬50mg,连服5日,可提高妊娠率。
4、溴隐亭:黄体功能不良的不孕患者,伴有血清催乳素升高者可用溴隐亭治疗:每日1~2次,每次25mg。
黄体功能不全中医怎么治疗

黄体功能不全中医怎么治疗
相信很多人都了解黄体功能不全是导致习惯性流产的原因之一,因此很多女性朋友检查出黄体功能不全后都比较关注治疗问题,部分女性朋友想通过中医治疗,因此会有这一的疑问,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黄体功能不全的中医治疗。
1、气血双虚:妇女以血为主,以气为用,气血生成又源于脏腑,若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虚衰则任脉虚,太冲脉少,故无子;
2、肾虚痰湿:肾主水,司命门之火,若肾阳虚惫,命门火衰,不能温化水湿,湿聚生痰,滞于冲任,雍寒胞脉,以致月经不调,难于摄精成孕;
3、肾虚肝郁:肾藏精主生殖,肝藏血主疏泄,肾气不足,精血亏耗,肾水不能滋养肝术,木失调达,肝郁则气滞,冲任失调,而发生月经不调致不孕;
4、肝郁血瘀:情志不遂,所愿不得,抑郁伤肝,肝郁则气滞,气滞则血瘀内阻,故月经不调而不孕。
因此,中医治疗主要是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辨证施治,全面疏导调理,达到受孕之目的。
黄体功能不全是导致不孕及习惯性流产的重要原因,多以肾虚、肝郁为主、或兼气血不足、痰瘀阻滞。
故中医治疗黄体功能不全重在补肾养血、疏肝解郁。
可以服用中药育宫培麟丸进行调理。
育宫培麟丸是李小平医生在中医古籍经方的基础上加减且经过长临床实践观察,总结摸索出来的具有显著疗效的经验方。
方中党参主以补中益气,健脾益肺来鼓舞正气,培本固原。
熟地主以补血滋阴、填精益髓以补肾虚;白芍,香附主以补血柔肝、缓中止痛,疏肝健脾以解肝郁;川芎,白术主以健脾行气,利水燥湿以祛痰湿;当归,益母草,艾叶主以温经活血,调经止痛以散血瘀。
诸药合奏补肾养血、疏肝解郁、益气补血、化痰通络之功效
以上是针对“黄体功能不全中医怎么治疗”的内容介绍,更多疑问可搜索《育宫培麟丸官网》,会有专业人士会为您详细解答。
中医治疗黄体功能不全研究进展

实 用中 医药杂志 2 0 1 5 年9 月 第3 1 卷9 期 ( 总第2 7 2 期)
J OURNAL OF P RAC TI C AL T RADI T I ONAL C HI N ES E MEDI C I NE 2 0 1 5 . Vo 1 . 3 1 No . 9
1 病 因病机
中医认为肾虚导致 “ 肾气一 天癸一 冲任一 胞宫”生殖 轴功能紊乱是L P D 发病 的重要原因。范栋贤 … 认为L P D 是由于排卵后基础体温上升缓慢 ,或上升幅度小 ,或高 温相维持时间短 ,在阴转 阳的过程 中肾失温煦 ,肝郁失 疏 ,导致阴转 阳迟缓 ,阳气不及 ,不能达到正常的阴阳 平衡状态所致。钱菁等 认为该病的病理机制主要是肾 虚肝郁 ,肝肾同源 ,肾虚则肝藏血及疏泄功能失常 ;肝 郁也可使 肾的闭藏功能失调 ,导致L P D 的发生 。王金权 等 认为黄体期是阴充 阳长 ,肾虚渐旺 ,胞宫温暖待孕
中医治疗黄体功能不全研 究展
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症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症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章慧琴;谢桂珍
【期刊名称】《实用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9(025)002
【摘要】黄体功能不全(LPD)是引起不孕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黄体分泌孕酮不足,或黄体过早萎缩,卵泡发育不良,子宫内膜分泌欠佳,而影响受精卵着床,其重要因素是黄体生成激素(LH)分泌受到干扰而影响黄体合成和分泌孕酮(P)作用。
主要表现为不孕、月经周期缩短或基本正常、基础体温(BBT)双相但高温在9~11天之间,或呈阶梯状,黄体中期测孕激素数值低于7.42ng/mL。
此病可单独存在,也可伴见高泌乳素血症(高PRL血)、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卵巢功能早衰等卵泡生长、发育不良等疾病。
现就近5年来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LPD的近况综述如下。
【总页数】3页(P130-132)
【作者】章慧琴;谢桂珍
【作者单位】广西中医学院,广西,南宁,530001;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科,广西,南宁,5300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1.14
【相关文献】
1.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症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J], 何晶;施艳秋
2.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症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J], 覃菁;马银瑶
3.中西医结合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症临床观察 [J], 王月喜;郭军玲
4.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症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J], 谈伟伟;赵晶;张桂凤
5.中西医结合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症50例临床观察 [J], 王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体功能不全是什么意思

黄体功能不全是什么意思
黄体功能不全是指卵巢排卵后形成的黄体内分泌功能不足,以致孕激素分泌不足,使子宫内膜分泌转化不足,出现排卵性功血。
黄体功能不全不利于受精卵的着床,可导致不孕或习惯性流产,因此对于备孕的妈妈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黄体功能不全的吧!
1、什么是黄体?
排卵后残留的卵泡壁塌陷,卵泡膜的结缔组织、毛细血管等伸入到颗粒层,在黄体生成素的作用下演变成体积较大,富含毛细血管并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团,新鲜时显黄色,称黄体。
(1)黄体细胞以颗粒细胞占多数,细胞大,着色浅,分泌孕酮。
(2)泡膜黄体细胞小,大部位于黄体外周,细胞较少,核和质都较黄体细胞深,分泌雌激素。
(3)卵巢黄体分泌黄体酮,黄体酮是一种天然孕激素,在体内对雌激素激发过的子宫内膜有显著形态学影响,为维持妊娠所必需。
2、黄体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
(1)月经失调:黄体功能不全的患者,会出现月经周期的缩短(小于28天)、来月经次数增多和经前淋漓出血。
(2)不孕:在生育期的女性会比较难受孕,或者怀孕了却容易流产。
(3)频繁流产:女性的黄体功能不全,就不能分泌足够的孕激素,孕激素的缺乏是很难维持怀孕,即使女性幸运怀上孩子,也很可能因为激素刺激程度不足,导致患者无法持续妊娠极终导致习惯性流产。
3、黄体功能不全的治疗
除了平时的食疗、采用中药疗补以外,西医上采用补充黄体酮、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激素类药物治疗黄体功能不全。
导致黄体功能不全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一旦出现上述临床现象,可去医院检查,并根据医嘱进行治疗。
黄体功能不全中西医理论及治疗

1 . 3 子达 异常 1 . 4 催乳 素增高
0 m g ,每 d 1次 肌 注至 妊 娠 1 4周 ,绒 毛膜 促 性 腺激 素 ( H C G ) 多 数 学者 认为催 乳 素 ( P R L ) 增 高 ,可作 用于 卵巢 局部 P R L受 液 2
1 . 2 . 1 黄 体来 自排 卵后 的 卯泡 壁细 胞 。① 来源 于排 卵前 颗粒 排 卵后 口服黄 芪 、 当归、菟 丝子 、覆 盆子 、枸杞 子 、熟地 黄 、泽
细胞 的黄体细 胞 , 完成孕激素 的基础 分 F S H 有 反应 , 增加 E的合 成 。 兰 、紫河 车 、茺蔚 子 、郁金 、 白芍、 肉苁蓉 、 山茱萸 等组 成 的方
经 验 交 流
黄体功能不全中西医理论 及治疗
王 井 荣
内 蒙古 赤 峰 市 克什 克腾 旗 妇 幼 保 健 所 妇 产 科 【 摘 0 2 5 3 5 0
要】 黄 体 功 能 不 全是 女 性 不 孕 的 主要 原 因之 一 。 其 病 因较 多 , 可 由 卵泡 发 育 不 良、 黄 体 期 黄 体 分 泌 不足 、 黄 体 过 早 退化 、
黄芩 等 ) 每d 1 剂 口服 至妊娠 1 4 周, 配 合西药 组的治 疗方案 , 生成 ,L H诱导 的孕酮生 成 ,以致 L P D 。高催乳 素血症 患者基 础体温 、 陈皮 、
经 前子 宫内膜活 检及黄体 期孕 酮测定 ,均提 示黄体 功能不 全 。 达 异常 宫颈黏 液 中细 胞因子 水平 , 高于其 血清 中细 胞 因子水平 ,
其 中西药 组有 6例保 胎失 败 ,中西 医结 合组 有 3例失 败 ,中西 医
②来 源 于卯泡膜细 胞 的黄 体细胞 ,依靠于 I J H 脉冲 分泌孕激 素 。 剂 ,每 d l 剂 ;西 药治 疗组 于 月经 第 5 d口服 克罗 米芬 5 0 m g /日, d ,排卯后 隔 日注射 绒毛膜 促性腺 激素 ( H C G ) 1 0 0 0~ 2 0 0 0 u ; 1 . 2 . 2 孕 酮 合 成 的 主 要 来 源 是 黄 体 细 胞 的 低 密 度 脂 蛋 白 连 用 5 组 药物 ,共 治疗 3个 月经周 期 ,统计 ( L D L ) 。假 如 L D L缺少 或血 管发 育不 良,L D L不能 进入 或仅有 少量 中西 医结合 组 则应用 上述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体功能不全中西医理论及治疗
黄体功能不全是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病因较多,可由卵泡发育不良、黄体期黄体分泌不足、黄体过早退化、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ER、PR)表达异常致子宫内膜成熟延迟等多方面因素引起;中医认为黄体功能不全由肾虚所致或兼肝郁、脾虚,根据中医理论和西医理论,总结出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所致不孕症的中西医结合方法。
标签:黄体功能不全;中西医理论;治疗
黄体功能不全(Luteal Phase Defect,LPD)是指排卵后黄体形成不全,分泌孕酮不足,黄体过早退化,或子宫内膜对孕酮反应性降低,以致子宫内膜分泌反应不良,而发生月经不调、妊娠早期流产,反复早期流产,不孕等病症,现将中西医对LPD的相关理论探讨如下。
1 西医理论
1.1 卵泡发育不良
正常的黄体功能首先取决于正常的卵泡发育,促卵泡生成激素(FSH)通过影响生长卵泡中颗粒细胞的发育和分化而间接调节黄体功能。
次级卵泡的形成及分化完全依靠于FSH和促黄体生长激素(LH)。
卵泡期FSH或FSH/LH比值降低,可引起LPD。
1.2 黄体期黄体分泌不足
1.2.1 黄体来自排卵后的卵泡壁细胞。
①来源于排卵前颗粒细胞的黄体细胞,完成孕激素的基础分FSH有反应,增加E的合成。
②来源于卵泡膜细胞的黄体细胞,依靠于LH脉冲分泌孕激素[1]。
1.2.2 孕酮合成的主要来源是黄体细胞的低密度脂蛋白(LDL)。
假如LDL 缺少或血管发育不良,LDL不能进入或仅有少量LDL进入黄体颗粒细胞,孕酮的合成即减少。
1.3 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ER、PR)表达异常
1.4 催乳素增高
多数学者认为催乳素(PRL)增高,可作用于卵巢局部PRL受体,减弱或阻断卵巢对促性腺激素的反应性,抑制卵泡发育与成熟,不能形成排卵前雌激素及LH高峰,并抑制FSH诱导的雌激素生成,LH诱导的孕酮生成,以致LPD。
高催乳素血症患者基础体温、经前子宫内膜活检及黄体期孕酮测定,均提示黄体功能不全[2]。
1.5 白细胞介素1β(IL 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表达异常宫颈黏液中细胞因子水平,高于其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提示这些细胞因子水平增高可能主要来源于生殖道局部分泌。
LPD患者排卵期宫颈黏液中IL 1β,TNF 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生殖道宫颈局部处于细胞免疫激活状态,而该状态可能是黄体功能不全患者不孕发病环节中的主要免疫因素之一,并可能间接影响黄体发育导致黄体功能不全[3]。
2 中医理论
现代中医妇科学根据其临床表现将“无子”“月经不调”“崩漏”“胎漏”“滑胎”等归属于LPD范畴。
中医学认为其病机与情志因素,淫邪因素,生活与体质因素等引起肾、肝、脾功能变态、气血失调、冲任失调有关,其病因主要有肾虚(肾阳虚、肾阴虚、肾气虚)、肝郁、血虚、气血俱虚、脾虚、冲任气虚。
胡洪瑞运用温肾疏肝序贯疗法,分3个阶段治疗。
第1阶段于卵泡发育期至排卵前期,治以温肾暖宫,填精养血,方用四物汤合五子衍宗丸。
第2阶段于黄体形成期,治以疏肝解郁,理气通络,方用逍遥散加味[4]。
第3阶段即早孕期间内,治以补肾益气安胎。
黄邦萍等在肾阴虚(知柏地黄汤),脾肾阳虚证(右归丸、归脾丸),肝郁气滞证(丹栀逍遥散)采用序贯周期治疗LPD,分4期,月经后期填精养血;排卵前后期行气活血通络;黄体期温补肾阳,滋补肾阴,此为关键;行经期行气活血,取得较满意的疗效[5]。
因月经及孕育与肾肝脾等脏腑经络有关,而冲任督三脉一源三岐,相互流注,对月经及排卵起重要作用。
有研究认为针灸疗法既可以调经又可诱发排卵,行之有效,是一种独特的调经种子方法。
3 中西医结合治疗
张树成等观察267例黄体功能不全的患者,分为中药治疗组,西药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其中中药治疗组于月经第5d口服由菟丝子、覆盆子、枸杞子、生地黄、熟地黄、山茱萸、黄芪、当归、巴戟天、山药、枳壳、鸡血藤、女贞子等组成的方剂,排卵后口服黄芪、当归、菟丝子、覆盆子、枸杞子、熟地黄、泽兰、紫河车、茺蔚子、郁金、白芍、肉苁蓉、山茱萸等组成的方剂,每d1剂;西药治疗组于月经第5d口服克罗米芬50mg/日,连用5d,排卵后隔日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000~2000u;中西医结合组则应用上述2组药物,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统计表明,中西医结合组在症状的改善和妊娠率都明显高于中药治疗组及西药治疗组,具有显著性意义[6]。
邵振堂等将47例黄体功能不全习惯性流产的患者分为2组,西药组10例以黄体酮注射液20mg,每d1次肌注至妊娠14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2000u肌注每d1次维持至妊娠第8周,中西医结合组37例以安胎合剂(桑寄生、杜仲、续断、菟丝子、太子参、黄芪、白术、陈皮、黄芩等)每d1剂口服至妊娠14周,配合西药组的治疗方案,其中西药组有6例保胎失败,中西医结合组有3例失败,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成功率达到92%,经χ2检查,疗效差异有显着性(P<0.01)[7]。
4 结语
西医认为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轴功能失调是黄体功能不全不孕的主要原因,中医认为肾-天癸-冲任-胞宫功能失调为黄体功能不全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两者是有相关吻合的。
现代药理研究及实验分析补充了中医传统的逻辑推理,如补肾中药有促性腺激素样作用,能改善黄体功能。
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等学科的发展以及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关于LPD的很多尚未明确的机理如黄体退化机制(涉及细胞凋亡和体内诸多因子),及中医学治疗LPD的现代药理机制仍需继续探求,以求中西医更好的指导临床诊治。
参考文献
[1]谈静.黄体功能不全中西医研究概况[J].河南中医,2013,33(3):398-401.
[2]王飞虹,谈勇.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中西医治疗进展[J].吉林中医药,2015,35(3):319-324.
[3]管蓬蓬,周惠芳.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症的中西医治疗[J].吉林中医药,2012,32(3):247-249.
[4]胡洪瑞.温肾疏肝序贯法治疗黄体功能不全不孕51例[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6,(7):30-31.
[5]黄邦萍,曾萍.中医辨证治疗黄体功能不健50例[J].河南中医,2003,22(12):54-55.
[6]张树成,陈秋梅,夏誉微,等.267例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分析[J].四川中医,2004,22(6):54-55.
[7]邵振堂,赵翠英.中西医结合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性习惯流产[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7(6):91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