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周围神经系统

合集下载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的神经生理基础精品PPT课件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的神经生理基础精品PPT课件
研究表明: 左半球是语言优势半球, 右半球是图形优势半球。
Stroop的色词实验
四、反射与反射弧
• 反射——是人和动物适应环境 的基本方式,是有机体通过神 经系统对客观刺激物所作的有 规律的反应。
• 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 经通路。
• 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 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 环节,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 ,反射活动都不能发生。它不 是单向的神经通路,其终末环 节并不意味着反射活动的终止 ——反馈使人的心理活动得以 完整、连续。
第二章 心理与行为的神经生理基础
第一节 神经元
• 一、神经元的构造及分类
• (一)神经元的构造
• 神经元:胞体+突起

突起:树突+轴突
• (二)神经元的分类
• 形态:单极细胞、双极细胞、多级细胞 • 功能:运动神经元、感觉神经元、联络神经元
神经元
神经元示意图
神经元模式图
第二节 神经系统
• 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
请标出上图中反射弧的各部分名称
五、脑电活动
• 脑电主要包括:四个波段,即δ(1-3Hz)、θ(4-7Hz)、α(8- 13Hz)、β(14-30Hz)。
• δ波,频率为每秒1-3次,当人在婴儿期或智力发育不成熟、成年人 在极度疲劳和昏睡状态下,可出现这种波段。
• θ波,频率为每秒4-7次,成年人在意愿受到挫折和抑郁时以及精神 病患者这种波极为显著。但此波为少年(10-17岁)的脑电图中的主 要成分。
1、脑干:(称为“生命中枢”) 延脑:呼吸、心跳、血液循环、消化、饮食的中枢 桥脑:对面部、人的睡眠的调节、控制 中脑:调节眼部运动,探究反射中枢,自我保护
2、间脑: 丘脑:传入神经冲动的中转站,具有初步分析能力 下丘脑:植物神经中枢, 调节情绪,内脏及内分泌的活动 3、小脑:维持身体平衡与协调动作的中枢 4、边缘系统:个体保存、种族保存、内脏功能、控制情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脑与心理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脑与心理

1.2 中枢神经系统
2.脑干
脑干包括延脑、桥脑和中脑三部分,它是深藏在大脑下面的一个奇特而复杂的 结构。延脑在脑的最下方,与脊髓相连,它支配着呼吸、心跳、吞咽、肠胃等 活动,被称为“生命中枢”。桥脑在延脑上方,是周围神经系统向大脑传递信 息的必经之路,它调节和控制人的睡眠。中脑位于丘脑底部,小脑与桥脑之间。 从横切面看,中脑可以分为中央灰质、中脑四叠体和大脑脚三个部分。
网状系统分布在脑干各段的广大区域,它由白质与灰质交织混杂组成,主要包 括延髓的中央部位、桥脑的被盖、中脑部分。网状结构按功能划分为上行系统 和下行系统的两部分。
1.2 中枢神经系统
3.间脑
间脑包括丘脑和下丘脑。 丘脑是中继站,其后部有内、外侧膝状体,分别接受听神经和视神经传入的信
息。所有来自外界感官的输入信息,除嗅觉外,均通过丘脑再传向大脑皮层, 从而产生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感觉。丘脑也是网状结构的一部分,对控 制睡眠和觉醒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丘脑与机体维持体内平衡、控制内分泌腺的活动具有密切的关系。下丘脑可 以调节机体的情绪,控制机体的体温、摄食、饮水、内分泌等,是内脏活动的 调节中心。下丘脑、一部分丘脑和大脑内侧的一些皮质结构组成机体的边缘系 统,包括杏仁核、海马、边缘皮层等,与机体的记忆、动机、行为、情绪等有 关。
3.1 脑与认知
1.编码 编码是将外界接收到的信息,转化为大脑可以接受和处理的信息。在感受到的信息
中,只有很少一部分能被大脑真正获得,并进一步地加工处理。注意对外界信息的 获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某种意义上,没有注意对外界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便没有大脑的记忆。如果目标 和对象没有引起人脑的注意,听觉、视觉、触觉和味觉等感觉器官的信息将无法在 大脑中留下印象,也无法产生记忆,古人所说的“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食而不知其味”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注意在记忆的编码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心理学神经系统实训报告

心理学神经系统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神经系统作为心理活动的基础,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为了更好地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神经系统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验操作和理论学习,加深对神经系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实训目的1. 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2. 掌握神经传导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3. 学习使用神经生理学实验设备,进行神经传导实验。

4. 培养科学实验能力和严谨的科研态度。

三、实训内容(一)神经系统基本结构1.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小脑和脊髓。

2.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二)神经传导原理神经传导是指神经细胞之间通过神经递质传递信息的过程。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电信号的产生:神经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开放,产生动作电位。

2. 神经递质的释放:动作电位到达神经末梢,触发神经递质的释放。

3. 神经递质的作用:神经递质作用于目标神经细胞的受体,引起受体细胞膜电位变化。

4. 神经递质的降解:神经递质被酶分解或重新摄取,终止信号传递。

(三)神经生理学实验1. 实验一: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实验目的:测定神经传导速度。

- 实验方法:使用神经生理学实验设备,对小鼠的坐骨神经进行电刺激,记录刺激点到反应点的距离和时间,计算神经传导速度。

2. 实验二:神经递质效应实验- 实验目的:观察神经递质对神经传导的影响。

- 实验方法:使用神经生理学实验设备,对小鼠的坐骨神经进行电刺激,观察神经递质对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四、实训过程(一)实验一:神经传导速度测定1. 实验准备:准备实验器材,包括神经生理学实验设备、小鼠、电极等。

2. 实验步骤:- 将小鼠麻醉,暴露坐骨神经。

- 将电极连接到坐骨神经上。

- 使用神经生理学实验设备进行电刺激,记录刺激点到反应点的距离和时间。

- 计算神经传导速度。

生理心理学的神经解剖基础

生理心理学的神经解剖基础

皮层小脑 大脑皮质 →脑桥核
齿状核
丘脑→ 调节随 大脑皮质 意运动
脑室系统与脑脊液循环
脑室组成:
– 侧脑室(室间孔) – 第三脑室,中脑导水管 – 第四脑室(正中孔,外侧孔)
脑脊液的功能
– 保护脑组织,维持颅内压,物质代谢
脑脊液的循环
中脑导水管 第四脑室 中央管
•位置: 脑室系统、脊髓中 央管、蛛网膜下隙
主要结构
大脑皮质 基底神经节
丘脑 下丘脑
顶盖/被盖
小脑/脑桥
延髓
一、前脑
脑最前凸部分
由端脑及间脑 组成
大脑皮层
端脑 基底神经节
间脑
与间脑中下丘脑共同构成的边缘系统
丘脑 下丘脑
端脑 telencephalon (大脑 cerebrum)
大脑纵裂
cerebral longitudinal fissure
皮层功能柱
垂直的组织学结构 共同完成相同的生理功能 躯体感觉区
– 眼优势功能柱 – 眼定向功能柱
功能系统学说
❖ 鲁利亚通过长期对大量脑损伤病人的深入 分析而创立的,认为人们心理过程是个复 杂的功能系统,它是由三个基本的功能系 统构成。
❖ 每一个功能系统都有着分层次的结构,至 少是由彼此重叠的三种类型的皮层区组成。
与脑桥相连,经内耳门入颞骨内的面神 经管,出茎乳孔,支配面部表情肌。
脊神经
共31对:颈神经神经1对
功能: 躯干和四肢的运动、感觉
自主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是调节内脏功能的神经装 置,也称植物神经或内脏神经,通常专 指传出神经(内脏运动神经)
特点:
丘脑:
所有感觉的中转站(嗅觉除外) 初步整合(分析综合)

神经心理学主要知识点总结

神经心理学主要知识点总结

神经心理学主要知识点总结神经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智能和行为与大脑的关系的学科,它结合了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本文将对神经心理学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了解该领域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一、神经系统和大脑结构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而外周神经系统则由神经元传递信号到身体的其他部分。

大脑是一个复杂的器官,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都负责不同的功能,如感觉、运动、语言和记忆等。

二、神经元和神经通讯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它负责接收、处理和传递信息。

神经元之间通过细胞间隙的神经递质传递信号。

当一个神经冲动到达神经元的终末,它会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将信号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

三、神经可塑性神经可塑性是指大脑对环境和经验的适应性改变能力。

它可以表现为突触的变化,包括突触增强和突触抑制。

神经可塑性是学习和记忆的基础,也是大脑康复和适应性训练的重要机制。

四、感知和知觉感知和知觉是人类对外界刺激的处理过程。

感知是指对感官信息的初步加工和解释,而知觉则是对感知信息的综合和理解。

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觉系统在大脑中有对应的神经通路和中枢区域。

五、意识和注意意识是人类的主观体验和对外界的知觉。

注意是指我们选择性地集中精力和认知资源。

大脑会对感兴趣或重要的刺激进行筛选和加工,以便更有效地处理信息。

六、学习和记忆学习是指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而记忆是保留和回忆学习过程中获取的信息。

在神经心理学中,学习和记忆的机制被广泛研究,包括神经递质的作用、突触可塑性和大脑区域的活动等。

七、情绪和认知功能情绪是对于某种刺激或体验的主观反应,而认知功能则指与思维、记忆、理解和解决问题相关的心理过程。

大脑中的多个区域参与情绪和认知功能的调控,如杏仁核、前额叶皮质和海马等。

结论:综上所述,神经心理学是研究大脑与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跨学科领域。

它探讨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神经可塑性、感知、意识、学习、记忆、情绪和认知功能等方面的知识。

心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心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1.人格:通常指一个人外在的行为模式,即在各种情境中表现出来的独特一贯的风格。

(人格指一个人内在的动力组织,包括稳定的动机,习惯性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稳定的态度、信念和价值观;人格是一种蕴蓄于中、形诸于外的统一体,由一些特质组成,如害羞的、可信任的、友好的、沮丧的、自信的等等。

)2.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3.习得性无助感:指个体经历了失败和挫折之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或行为。

4.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5.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6.感受性(绝对、差别)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绝对感觉性——能觉察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差别感受性——感觉出同种刺激最小差异量的能力7.感觉阈限(绝对、差别)感觉阈限——引起感觉的一定限度的刺激量。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新感觉的两个刺激的最小差异量。

8.联觉:由一种感受器官受到刺激而产生一种特定感觉的同时,又产生另一种不同感觉的现象。

9.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10.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规律性联系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思维活动俗称思考。

11.记忆:是指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12.有意识记(有意注意):有意识记(voluntary memorizing),又叫随意识记。

是指有一定的目的任务,按一定的方法、步骤进行,需要作一定意志努力的识记。

13.智力:智力是由思维、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等构成的一般能力。

14.情绪:人类对于各种认识对象的一种内心感受或态度。

(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15.需要: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16.创造力: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边缘系统的心理功能神经心理学

边缘系统的心理功能神经心理学
前额叶、杏仁核和腹侧纹状体一样参与了人类奖赏加工 过程
5、伏隔核损害所致的情绪障碍
另一个参与情绪加工的重要脑区位于腹侧纹状体的伏隔核 。
伏隔核损伤后导致动物对于条件刺激的行为反应能力下降 ,特别是那些针对自身的刺激
同时总伏之隔,核研在究延已迟经奖证赏实中伏也隔起核着在重表要的征作外用部刺激的价 值、形成动机以及作出行为反应等认知过程中都起 着重要的作用。
这些反应随着刺激的持续而逐渐加强,停止刺激则逐渐 减弱或消失
对于人类的研究也支持上述观点: ①影像学研究发现人类的杏仁核可以被恐惧面孔或
恐惧的声音选择性激活。 ②双侧杏仁核损害会导致面孔的情绪感知障碍,特
别是恐惧情绪 ③杏仁核同时也参与了外界恐惧条件下的加工过程
杏仁核是确定刺激奖惩价值的关键结构,是对新异刺 激的条件性恐惧、自我奖赏,以及脑刺激对自主神经系 统和行为的情绪反应的关键部位。
迫症都有益
4、下丘脑损害所致的情绪障碍
下丘脑是最早被认定为与情绪有关的脑结构 20世纪20年代,Hess就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下丘脑的
功能,通过刺激下丘脑诱导出猫的情感防御反应 Olds and Milner通过刺激老鼠的下丘脑使其获得了快感
,提示下丘脑可能参与了愉悦的奖赏加工过程 1972年,Heath通过对人类的研究结果也提示下丘脑和
2、睡眠活动 损毁基底前脑区则会导致动物失眠
3、性行为障碍 杏仁核也参与摄食行为的调节。
3、性行为障碍 在对性爱电影的反应中可以观察到它们的激活。
丘脑学说 Papez 环路
海马 内嗅区
乳头体 Papez环路
丘脑前核 扣带回
1、杏仁核损害所致的情绪障碍
杏仁核在确定感觉时间的感情意义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于猴子的研究

《心理学》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

《心理学》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

第二章 心理的生理基础第一节 神经系统神经元树突:接受信息轴突:传递信息细胞体:整合信息树突及胞体接受传来的信息,胞体对信息进行整合,然后通过轴突将信息传给另一个神经元或效应器。

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人的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

)间脑、小脑、大脑六部分。

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三沟四叶枕叶:视觉中枢颞叶:听觉中枢顶叶:躯体感觉中枢额叶:躯体运动中枢中央前回:注意、记忆、思维、语言。

觉性失语症”。

第二节反射和反射弧反射第三节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反射。

条件反射经典性条件反射M:经典性条件反射。

(当条件刺激成为无条件刺激的信号,有机体对这个信号起反应。

)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时间接近;条件刺激的预测性。

这种现象称为“泛化”。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叫做“分化”。

叫做“强化”。

只要开头刺激出现,后面一连串反应就可以一次出现,巴普洛夫把这种现象叫做“动力定型”。

(开车,早操)工具性条件反射M:工具性条件反射和经典型条件反射的关系:共同规律:最根本的共同点是都需要强化,不强化,就消退;消退后有都会自然恢复,都可以建立初级强化;都有泛化和分化。

不同点:1.无条件刺激是否明确。

经典:无条件刺激很明显。

工具:由身体内部某些情况(内驱力)。

2.强化是与刺激有关还是与反应有关。

经典:强化与刺激有关。

工具:强化只与反应有关。

3.反应方式不同。

经典:反应是先天固有的。

工具:反应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

强化时程表J:主要分五种:1.正确的反应每次均予以强化2.定比间隔强化3.定时间隔强化4.不定比间隔强化5.不定时间隔强化两种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第四节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非条件性抑制:外抑制M:额外刺激物出现,对正在进行的条件反射发生的抑制称为外抑制。

超限抑制M:当刺激过强、过多或作用时间过久时,神经细胞不但不能引起兴奋,反而会发条件性抑制:消退抑制M:条件反射由于没有受到强化而发生的抑制叫做消退抑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围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中枢神经系统(CNS):脑、脊髓;周围神经系统(PNS):它将脑和脊髓与身体其它部位联系起来。

这里主要简单介绍周围神经系统的组成和机能。

周围神经系统由脊神经、脑神经经、植物神经组成。

脊神经。

脊神经发自脊髓,共31对。

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脊神经由脊髓前根和后根的神经纤维混合而成,前根纤维属于运动性的,后根纤维属于感觉性的。

脊神经具有4中不同机能成分:一般机体感觉纤维、一般机体运动纤维、一般内脏感觉纤维、一般内脏运动纤维。

脑神经。

脑神经由脑部发出,共12对:1、嗅神经,2、视神经,3、眼动神经,4、滑车神经,5、三叉神经,6、外展神经,7、面神经,8、听神经,9、舌咽神经,10、迷走神经,11、副神经,12、舌下神经。

这12对神经可分为3部分:运动神经1、2、8,分别传递嗅觉、视觉、听觉和平衡觉信息。

运动神经3、4、6、11、12,分别支配眼球活动、颈部和面部的肌肉活动、以及舌的运动。

混合神经5、7、9、10,三叉神经负责面部感觉和咀嚼肌的运动,面神经支配面部表情、舌下腺、泪腺及鼻粘膜腺的分泌、并接受味觉的部
分信息,舌咽神经负责味觉和唾液腺的分泌,迷走神经支配颈部、躯体脏器运动(咽喉肌肉、内脏平滑肌、心肌等运动)、同时负责一般内脏感觉的输入。

植物性神经。

植物性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2部分组成。

交感神经支配胸腹部的脏器和血管活动,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在副交感神经节内交换神经元,然后发出节后纤维到平滑肌、心肌和腺体,副交感神经一般位于脏器附近或脏器壁上。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机能上具有拮抗性质,一般情况下,交感神经是机体应对紧急情况的机构,副交感神经的作用相反,它起着平衡的作用,抑制体内器官的过度兴奋。

以上就是周围神经系统的组成和机能,为什么我要介绍它们,因为周围神经系统是我们接受外界和自身体内信息的必经的神经物质基础,可以说没有周围神经系统就不存在人类的一切活动,同时由于某种心理活动还会引起我们神经正常活动的紊乱,使机体出现一些特殊反应,甚至引发疾病。

在心理问题中很多都伴随着神经功能的活动,这些神经活动通常是与心理问题的症状相适应的,这就为解决心理问题提供了一种途径。

2012年2月13日星期一13:39与寝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