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要点

全身体格检查纲要一般情况:生命体征:体温,呼吸,脉搏,血压,体重,身长,头围。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精神反应可,面色红润,呼吸平稳,对答切题,自动体位,步态正常,查体合作。
皮肤: (颜色、水肿、弹性、皮疹、出血点、皮下脂肪)弹性良好,无干燥,无色素脱失斑以及牛奶咖啡斑,未见出血点,双手、面部潮红,累及上眼睑,双侧面颊部及上眼睑可见少量充血性斑丘疹,双手十指指端至近端指间关节处可见散在片状皮肤瘀斑,双足十趾皮肤可见散在片状瘀斑,双手掌指关节曲面可见少量充血性丘疹,其他部位未见明显皮疹。
左上臂卡疤(+)。
淋巴系统:顺序:耳前、耳后、乳突区、枕后、颌下、颏下、颈前、颈后、锁骨上、腋窝、滑车上、腹股沟、腘窝。
双侧耳后,颈部,锁骨上,可触及数枚肿大淋巴结,大者如花生粒大小,质软,活动可,无粘连,余部位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
头部:(囟门、颅骨形态)头颅外观无畸形,五官端正,头发分布均匀,色黑。
眼部:眉毛浓密,双眼窝无凹陷,眼睑轻度水肿,眼球外观无异常,活动灵活、到位;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角膜透明,瞳孔等大、等圆,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射灵敏,集合反射存在。
耳部:耳廓正常,外耳道未见异常分泌物,乳突压痛阴性,粗测听力大致正常。
双侧腮腺未触及肿大。
鼻:外形正常,鼻中隔无偏曲,无鼻翼扇动、鼻塞以及分泌物,鼻通气可,副鼻窦区压痛阴性。
口腔: 口唇红润,口腔粘膜光滑,无溃疡,齿列齐,牙龈无红肿及出血,咽部充血,双扁桃体不大,表面无脓性分泌物。
颈部: (外形、颈动静脉、甲状腺、气管)胸部:胸廓外观正常,无桶状胸及鸡胸等畸形,双侧对称,肋间隙无增宽或变窄,无肋缘外翻及肋骨串珠;胸式呼吸存在,呼吸平稳。
肺部:视诊:呼吸运动正常,双侧对称,无增强及减弱;触诊:胸壁及胸骨无压痛,呼吸动度双侧对称,语颤双侧对称,无胸膜摩擦感及皮下捻发感;叩诊:肺部叩诊音清,肺界(右锁及右腋中线)大致正常;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未闻及胸膜摩擦音,语音共振双侧对称。
体格检查的总结与体会范文(12篇)

体格检查的总结与体会范文(12篇)体格检查心得体会体格检查是医生确定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为一名普通人,通过学习和实践体格检查,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情况,预防与治疗疾病。
本文将会分享我的体格检查心得与体会。
第二段:仪器准备。
在开始体格检查前,必须先准备好相应的仪器。
首先要确保有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等基础仪器。
其次,根据检查对象选择适当的仪器,如体检仪、心电图机等。
此外,仪器的正确使用也是非常关键的,必须保证每一项检查都得到准确的结果。
第三段:检查环节。
在进行体格检查时,要重点关注不同身体部位的检查。
例如,对于头部,可以检查头颅轮廓、颈部肌肉、颈动脉搏动等。
对于胸部,可通过触诊、叩诊、听诊等方式,检查肺部、心脏等器官的健康情况。
对于腹部,可以通过触诊、听诊、排便等方式,检查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器官。
此外,还要注意检查其他部位的健康情况,如四肢灵活度、皮肤状况等。
通过实践体格检查,我深刻地认识到,良好的检查流程和正确的检查方法是体检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只有确保每一项检查得到准确的结果,才能进一步诊断和治疗身体疾病。
同时,我们也需要在检查过程中细心耐心,关注细节,确保每一项检查都得以顺利完成。
第五段:结论。
总之,体格检查是保护自己健康的首要工作之一。
通过了解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体格检查的技能和方法。
唯有如此,才能及时发现身体问题并加以治疗。
这是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保持警觉的一项重要工作。
案件检查心得体会总结案件检查是公安机关侦破案件的重要环节,其结果直接关系到案件的审判和社会公平正义。
在我参与的案件检查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案件检查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下面将结合实际案例,总结案件检查心得体会。
首先,案件检查要坚持客观公正。
案件检查是一项严肃而庄重的工作,对检查人员的思维能力和专业素养要求较高。
在案件检查过程中,我们应当始终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不受个人感情、利益和外部影响的干扰。
体格检查名词解释

体格检查名词解释体格检查(Physical Examination)是一种医学诊断的重要手段,它是通过外观、探测和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使用各种医疗器械对患者的身体机能进行评估来诊断疾病的方法。
它包括常规体格检查和专科体格检查。
一、常规体格检查常规体格检查是临床诊断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主要是从外观,探测和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入手,以发现病情的变化,初步鉴别疾病的性质和程度,并作出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常规体格检查的内容包括:1. 体温测量:测量体温时,可以通过口腔、腋窝或肛门三种部位,采用电子体温计或液体体温计等方法测量,以了解患者的体温是正常的还是异常的。
2. 血压测量:血压是血液在血管壁内的压力,是诊断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指标。
常规体格检查时,可以用血压计测量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以便诊断心血管疾病。
3. 脉搏测量:脉搏是指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引起的脉动现象。
测量脉搏时,可以在脉搏点用手指检测,或者用听诊器听取脉搏,以了解患者的心跳情况。
4. 呼吸测量:呼吸是人体的重要生理活动,可以通过定时检测患者的呼吸频率来了解患者的呼吸状况。
5. 其他测量:如体重测量、视力测量、心电图测量等。
二、专科体格检查专科体格检查是指专科医生在进行检查时,根据病人的病症特征,使用一些专门的检查手段,以检测患者的不同系统器官的功能状况,以便更准确地诊断疾病。
专科体格检查的内容包括:1. 内科体格检查:内科体格检查主要是用来检查患者的脏器,如心脏、肝脏、肾脏、胃肠等,以及神经系统的功能状况。
主要包括触诊、听诊、肛门检查、X线检查、CT 检查、超声波检查等。
2. 外科体格检查:外科体格检查主要是用来检查患者的外科部位,如皮肤、骨骼、关节、肌肉等,以及其他外科系统的功能状况。
主要包括触摸检查、X线检查等。
3. 眼科体格检查:眼科体格检查用来检查患者的眼睛状况,主要包括视力测试、眼底检查、眼压测量等。
4. 妇产科体格检查:妇产科体格检查用来检查患者的妇科部位,主要包括宫颈检查、子宫检查、卵巢检查、阴道检查等。
体格检查的注意事项

体格检查的注意事项体格检查是对人体各个系统进行综合观察和检测的手段,因此在进行体格检查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首先,在进行体格检查前,医生或护士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过去的疾病史、手术史、药物史等。
这将有助于医生从更全面的角度来分析和解释患者的体格检查结果。
其次,进行体格检查时需要尊重患者的隐私和个人尊严。
医生或护士应保持与患者的良好沟通,事先告知患者检查的目的和方法,并获得患者的同意。
必要时,可以提供一些隔离或适当的遮挡措施,以确保患者在检查过程中感到舒适和尊重。
第三,医生或护士在进行体格检查时应采取适当的性别敏感措施。
例如,在检查女性的乳房或生殖器官时,应邀请女性医生或护士在场,以确保患者感到安心和尊重。
第四,体格检查时需要通过多种感官来观察患者的外貌和行为。
医生或护士应留意患者的面色、唇色、眼底、皮肤黏膜等,观察有无异常。
同时还要注意患者的行走姿势是否正常,是否有异常气味等。
第五,体格检查中要注意使用合适的工具和设备。
比如,听诊时需要使用优质的听诊器,血压测量时需要准确可靠的血压计等。
医生或护士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这些设备,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另外,在使用体温计、血压计等器械时,要严格遵守器械的消毒和无菌操作规范,以防止交叉感染。
第六,进行体格检查时需要注意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和方法。
医生或护士应熟悉每种检查方法的步骤和技巧,以减少操作中的误差和不适。
比如,在听诊时要正确放置听诊器,用适当的力度和频率听诊,并注意排除干扰因素。
第七,体格检查时要注意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医生或护士应及时询问患者的感受,避免过度伤害和不适,并在操作过程中保持轻柔和仁慈。
对于有风险的检查或特殊人群,比如儿童、孕妇、老年人等,需要格外关注他们的特殊需求和安全。
最后,体格检查后,医生或护士应及时整理和记录检查结果,并向患者进行明确的解释和建议。
对于有异常或疑问的结果,应及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或咨询,以确定诊断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体格检查

九、面容与表情
面容(facial features)是指面部呈现的状态;表情(expression)是在面部或姿态上思想感情的表现。健康人表情自然,神态安怡。患病后因病痛困扰,常出现痛苦、忧虑或疲惫的面容与表情。某些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尚可出现特征性的面容与表情,对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是评价病人情绪状态的重要指标。一些特征性面容与表情,对于某些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3)长期服用含有黄色素的药物,如阿的平、呋喃类等药物也可引起皮肤黄染。
5.色素沉着(pigmentation)常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肝硬化、肝癌、肢端肥大症及应用某些药物如砷剂、马利兰等也可引起皮肤色素沉着。
6.色素脱失常见的色素脱失有白癜、白斑和白化病。
(二)湿度与出汗 皮肤湿度(moisture)与汗腺分泌功能有关,出汗多者皮肤比较湿润,出汗少者比较干燥。在气温高、湿度大的环境中出汗增多是生理的调节功能。在病理情况下,可发生出汗增多或无汗,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如风湿病、结核病和布氏杆菌病出汗较多;甲状腺功能亢进、佝偻病、脑炎后遗症亦经常伴有多汗。夜间睡后出汗称为盗汗,多见于结核病。手足皮肤发凉而大汗淋漓称为冷汗,见于休克和虚脱患者。
(5)强迫蹲位(compulsive squatting):见于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6)强迫停立位(forced standing position):见于心绞痛。
(7)辗转体位(alternative position):见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肠绞痛等。
(8)角弓反张位(opisthotonos position)见于破伤风、脑炎及小儿脑膜炎等。
临床上营养状态常用良好、中等、不良三个等级来描述。
临床常见的营养异常状态有:
体格检查

方向垂直、时间短促、富有弹性,
叩击后右手立即抬起,一个部位每次连叩2 ~ 3下,叩击力度 一致 右手叩击动作以腕与掌指关节活动为主,避免肘、肩关节参与 运动。 叩击力量(度)大小依部位、病变性质、范围、深浅而定
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
叩诊音的分类和特点
叩诊音
清音
浊音 鼓音
三、头部---鼻(借助手电)
外形正常 无鼻翼煽动 鼻腔通畅,鼻中隔无偏曲, 鼻粘膜无充血,鼻腔无脓性分泌物 无鼻衄 副鼻窦无压痛(颌窦、额窦、筛窦)
注意按压方向: 1、额窦:向后、向上按压 2、筛窦:从眼内角处向内后方按压 3、上颌窦:从左右眼眶下缘向后按压 具体方法见录象片段
三、头部---口(借助手电、压舌板)
5. 关闭开关: 向右倾斜45°角
三、头部---头颅、眼
1.头颅:大小正常,无畸形 及包块,无压痛,头发:色黑,分布正常 2.眼眉:无稀疏及无脱落、 3.睫毛无倒睫、 4.眼睑无下垂、水肿,闭合障碍 5.结膜无充血、苍白、出血,滤泡 6.巩膜无黄染, 7.角膜透明, 8.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mm 对光反应包括直接和间接反应正常引出 9.眼球突出或凹陷、运动自如 10.调节反射及辐辏反射存在, 11.角膜反射正常引出
正常时可见被检侧眼睑迅速闭合,称为直接角膜反射
三、头部---耳(借助手电)
耳廓:畸形 外耳道:通畅、红肿、分泌物、溢脓 (手电筒查看,嘱病人侧头,手牵耳廓向斜上方) 乳突:压痛 听力:粗侧 要点:测左耳 1.嘱闭眼 2.捂住右耳 3.听一米以外有无手指捻动声 正常人约在一米处即可听到手表声或捻指声
颈部每侧可分为
颈前三角
胸锁乳突肌内缘 下颌骨下缘 前正中线 胸锁乳突肌后缘 锁骨上缘 斜方肌前缘
试述体格检查的基本检查方法

试述体格检查的基本检查方法一、引言体格检查是医生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判断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方法。
体格检查包括外观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心血管系统检查、呼吸系统检查、消化系统检查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详细介绍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
二、外观检查外观检查是体格检查的第一步,主要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表情、精神状态等来判断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
具体方法如下:1. 观察面色:包括苍白、发红、黄染等。
2. 观察表情:包括平静、痛苦等。
3. 观察精神状态:包括清醒度、注意力集中度等。
4. 观察营养状况:包括肥胖或消瘦程度等。
三、神经系统检查神经系统检查主要是通过测试患者感觉和运动功能来评估神经系统功能是否正常。
具体方法如下:1. 感觉测试:包括温度感受和触觉感受等。
2. 运动测试:包括肌力测试和协调性测试等。
3. 神经系统反射测试:包括膝反射、跟腱反射等。
四、心血管系统检查心血管系统检查主要是通过测量患者的血压、心率、心音等来评估心血管系统功能是否正常。
具体方法如下:1. 测量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等。
2. 测量心率:包括静息心率和运动后心率等。
3. 听取心音:包括听取心脏杂音等。
五、呼吸系统检查呼吸系统检查主要是通过观察患者的呼吸节律和深度来评估呼吸系统功能是否正常。
具体方法如下:1. 观察呼吸节律:包括快速或缓慢的呼吸节律等。
2. 观察呼吸深度:包括深度浅或者有气喘现象等。
3. 听取肺部杂音:包括听取肺部啰音等。
六、消化系统检查消化系统检查主要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饮食习惯、排便情况和腹部疼痛等来评估消化系统功能是否正常。
具体方法如下:1. 观察饮食习惯:包括进食量、进食时间等。
2. 观察排便情况:包括便秘或腹泻等。
3. 观察腹部疼痛:包括腹胀、腹痛等。
七、总结体格检查是医生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判断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方法。
本文详细介绍了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包括外观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心血管系统检查、呼吸系统检查和消化系统检查等多个方面。
体格检查

• 后面
• 后正中线 • 肩胛下角线
二、胸壁、胸廓与乳房
(一)胸壁(chest wall)
胸壁检查主要是通过触诊和视诊来完成。 重点检查以下项目:
1、静脉 :上腔静脉阻塞时,静脉血流方向自上而
下;下腔静脉阻塞时,血流方向则自下而上。
2、皮下气肿:以手按压皮下气肿的皮肤,引起气
体在皮下组织内移动,可出现捻发感或握雪感
大小改变 、对光反射、 调节与集合反射(瞳孔缩 小,眼球内聚)
正常瞳孔:
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 临床记录:
3-4 3-4
○==○ ++
三、颜面部 9、眼的功能检查
(1)视力检查包括远视力和近视力。 ⑵色觉
三、颜面部
10、眼底检查:
借助眼底镜才能看到。
许多全身性疾病可引起 眼底改变。
如:高血压病、尿毒症、 糖尿病。
胸部的体表标志 肩胛骨 脊柱棘突 肋脊角
胸部的体表标志
• 自然陷窝:腋窝、胸骨上窝、锁骨上窝、锁骨下窝。
胸部的体表标志
垂直线标志
• 前正中线、锁骨中线 • 胸骨线、胸骨旁线 • 腋前线、腋后线、腋中线 • 肩胛线、后正中线
• 前胸:
前正中线 锁骨中线 胸骨线 胸骨旁线
• 侧胸: • 腋窝 • 腋前线 • 腋中线 • 腋后线
(1)脉压差增大常见于哪些病人? (2)脉压差增大超过多少毫米汞柱时出现周
围血管征? (3)周围血管征有哪些?
第六节 颈部
三、甲状腺(thyroid)
甲状腺位于颈前下方软组织内,紧贴在甲状软骨和 气管软骨环的前面和两侧,上端自甲状软骨的中点, 下端至第6气管软骨环。甲状腺呈“H”形,由左右两 侧叶和连接两侧叶的狭窄的峡部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格检查第1单元一般检查1.动态血压监测,24h平均血压<130/80mmHg;白昼平均血压<135/85mmHg;夜间平均血压<125/75mmHg。
2.关于体温测量,腋温应测10min。
3.下列关于体位的描述,正确的是心肺功能不全--强迫坐位。
4.脑脊髓膜炎患者常呈伤寒面容。
5.脉压改变:脉压增大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脉压减少见于主动脉瓣狭窄、心包积液等。
6.上呼吸道部分阻塞病人,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向内凹陷,称为"三凹征",常见于气道阻塞,如气道异物。
7.呼吸浅快见于呼吸肌麻痹、严重鼓胀、腹水和肥胖等;呼吸深快见于剧烈运动时、情绪激动或过度紧张时;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时,出现深而快的呼吸,称之为Kussmaul呼吸,常见于糖尿病酮中毒和尿毒症酸中毒等。
8.潮式呼吸:又称陈,施呼吸(Cheyne-Stokes呼吸),是指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随之出现一段呼吸暂停后,又开始如上变化的周期性呼吸。
潮式呼吸周期可长达30s至2min,暂停5~30s。
间停呼吸:又称比奥呼吸(Biots呼吸),表现为有规律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一段时间,又开始呼吸,即周而复始的呼吸。
以上2种呼吸是由于呼吸中枢的兴奋性降低导致。
多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炎、脑膜炎、颅内压增高及巴比妥中毒、糖尿病酮中毒。
9.双侧上肢血压差别异常:正常双侧上肢血压差别为5~10mmHg,超过此范围应考虑多发性大动脉炎或先天性动脉畸形。
10.强迫体位,病人为减轻痛苦,被迫采取某种特殊的体位。
临床上常见的强迫体位有强迫仰卧位、强迫俯卧位、强迫侧卧位、强迫坐位、强迫蹲位、强迫停立位、辗转体位、角弓反张位。
第2单元皮肤、黏膜、淋巴结检查1.淋巴结肿大时,应注意的内容有部位、大小、数目、硬度、压痛、活动度、有无粘连,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瘢痕、瘘管等。
2.伤寒的特征性皮疹是玫瑰疹。
3.蜘蛛痣的形成是由于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扩张。
4.风湿结节好发于关节附近,呈圆形、质硬。
5.肺癌最易转移至右锁骨上窝淋巴结。
6.米糠样脱屑常见于麻疹。
7.皮下出血:根据直径大小及伴随情况分为以下几种,直径<2mm称为瘀点,直径3~5mm为紫癜,直径>5mm为瘀斑。
8.一般蜘蛛痣和肝掌的出现与肝脏对雌激素的灭活作用减弱有关,常见于急、慢性肝炎或肝硬化。
9.胃癌多向左侧锁骨上窝转移,称Virchow淋巴结;胸部肿瘤如肺癌可向右锁骨上窝或腋窝淋巴结群转移。
10.全身淋巴结肿大:可见于急、慢性淋巴结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瘤,各型急、慢性白血病。
第3单元头颈部检查1.尖颅见于矢状缝和冠状缝早闭(Apert综合征);方颅见于小儿维生素D缺乏病(佝偻病)、先天性梅毒;巨颅见于脑积水、落日现象;长颅见于Manfan综合征(马方综合征)、肢端肥大症。
2.角膜边缘出现黄色或棕褐色色素环,称Kayser-FleisCher环,为铜代谢障碍导致,见于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
3.蝶窦不能在体表进行检查。
4.正常人去枕平卧颈静脉充盈,半卧位(30°~45°)颈静脉充盈水平超过锁骨上缘至下颌角间距的2/3为颈静脉怒张,见于静脉压力增高的疾患,如右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5.麻疹黏膜斑(Koplik斑)为麻疹早期表现;雪口病(鹅口疮)提示白色念珠菌感染。
6.典型病例:患者,男,12岁,从3m高处跌下5h,后枕部着地,浅昏迷,双瞳孔等大等圆,右侧外耳道有血性分泌物流出,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颅底骨折。
7.口腔内相当于第二磨牙的颊黏膜处出现帽针头大小的白色斑点,常提示麻疹。
8.颈静脉搏动常见于三尖瓣关闭不全。
9.右锁骨上窝听到血管杂音,最有可能是生理性杂音。
10.Oliver征常见于主动脉弓瘤。
11.蝶窦不能在体表进行检查。
12.大量胸腔积液、积气、纵隔肿瘤及单侧甲状腺肿可将气管推向健侧,而肺不张、肺硬化、胸膜粘连可将气管拉向患侧。
13.主动脉弓动脉瘤时,由于心脏收缩时瘤体膨大,将气管压向后下,因而每随心脏冲动可以触到气管的向下曳动,称为Oliver征。
14.甲状腺功能亢进,静脉呈低调、连续、嗡鸣音;弥漫性甲状腺肿伴功能亢进可有动脉收缩期杂音。
第4单元肺部检查1.肺下界,平静呼吸时于锁骨中线、腋中线、肩胛线从上向下叩,由清音叩至浊音的点分别为第6、8及第10肋间隙。
2.支气管呼吸音,似抬舌后经口腔呼气时发出"ha"的音响,吸气相较呼气相短,呼气音响较吸气强,音调高。
分布于喉部、胸骨上窝、背部第6、7颈椎及第1、2胸椎附近。
3.胸膜炎症时胸膜变粗糙于深呼吸时出现胸膜摩擦音,前下侧胸壁最清楚。
4.胸骨压痛和叩击痛常见于白血病。
5.典型病例:患者,男性,60岁,测量胸廓前后径与横径之比为1:1,肋骨与脊柱夹角为60°,应考虑桶状胸。
6.胸膜摩擦音和心包摩擦音最大的区别在于屏气后摩擦感是否消失。
7.阻塞性肺气肿桶状胸、语音共振减弱、肺部叩诊呈过清音。
8.中湿啰音常出现于吸气中期。
9.Velcro啰音常见于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
10.局限性干啰音常见于支气管内膜结核。
11.肺部固定性湿啰音常见于支气管扩张。
12.空瓮音见于空腔>3cm且靠近胸壁;如变为浊鼓音见于肺不张,肺水肿。
第5单元心血管检查1.心脏收缩时,心尖冲动内陷称负性心尖冲动,见于粘连性心包炎、右心室明显肥大。
2.心脏叩诊:普大型,常见于扩张型心肌病、克山病。
左心房增大或合并肺动脉段扩大,心界如梨形,常见于二尖瓣型心。
心包积液,坐位时呈烧瓶样。
3.心房纤颤:听诊特点有3个不一致,心跳节律不一致、第一心音强弱不一致、心率脉率不一致。
4.额外心音:舒张早期奔马律又称为第三心音奔马律,实质为病理性第三心音,常见于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重症心肌炎。
舒张晚期奔马律又称为房性奔马律,常见于高心病、肥厚型心肌病、主动脉瓣狭窄。
5.特殊脉象:脉搏骤起骤落,犹如潮涨潮落称水冲脉。
系脉压大所致,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先心病动脉导管未闭和严重贫血。
节律规则而强弱交替的脉搏为交替脉。
为左侧心力衰竭的重要体征之一,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吸气时脉搏减弱,甚至不能扪及称奇脉,又称"吸停脉"。
常见于心脏压塞或心包缩窄时。
6.周围血管征:枪击音、Duroziez双重杂音、毛细血管搏动征、水冲脉。
主要见于脉压增大时,如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及严重贫血。
7.能确诊器质性心脏疾病的体征是心尖抬举性搏动。
8.心前区隆起不常见于高血压心脏病。
9.负性心尖搏动常见于粘连性心包炎。
10.于心尖区触及舒张期震颤,应考虑二尖瓣狭窄。
11.关于心音分裂的叙述,S分裂不因呼吸而变异;S生理性分裂于深吸气末可闻及;S反常分裂几乎都是病理性的。
12.胸骨左缘第3~4肋间搏动多见于右心室肥大;胸骨左缘第2肋间搏动多见于肺动脉高压;胸骨右缘第2肋间搏动多为升主动脉瘤、主动脉弓瘤;剑突下搏动多为右心室肥大、腹主动脉瘤。
13.相对浊音界反映了心脏的实际大小。
14.①第一心音:(S)为半月瓣开放的振动所产生的声音。
音调低钝,强度较响,历时较长,与心尖冲动同时出现,心尖部最响。
②第二心音(S):发生在心室舒张开始时,主动脉瓣、肺动脉瓣突然关闭,S为房室瓣开放的振动产生的声音。
15.二尖瓣区功能性杂音,主要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致相对性二尖瓣狭窄所产生的Austin Flint杂音:肺动脉瓣区功能性杂音,主要见于功能性肺动脉瓣关闭不全,杂音性质柔和、吹风样,又称为Graham Steell杂音。
16.脉搏骤起骤落,犹如潮涨潮落称水冲脉。
系脉压大所致,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先心病动脉导管未闭和严重贫血;节律规则而强弱交替的脉搏为交替脉。
为左侧心力衰竭的重要体征之一,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吸气时脉搏减弱,甚至不能扪及称奇脉,又称"吸停脉"。
17.主要见于脉压增大时,如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贫血。
第6单元腹部检查1.门静脉高压时腹壁曲张的静脉以脐为中心向四周分布,如水母头;下腔静脉回流受阻时,曲张的静脉分布于腹壁两侧,血流由下向上走。
2.左腰部皮肤发蓝见于急性出血性胰腺炎。
脐周或下腹壁皮肤发蓝(Cullen征)为腹腔内大出血的表现,常见于急性出血性胰腺炎、宫外孕。
3.脾触诊。
正常脾不能触及,触及脾则提示脾大,临床上将脾大分为轻、中、重3度。
轻度:脾缘不超过肋下2cm。
中度:超过2cm但不超过脐水平。
重度:超过脐水平或前正中线。
4.肝脏叩诊。
正常肝上界位于右锁骨中线上第5肋间;腋中线上第7肋间;右肩胛线上第10肋间。
5.当腹腔内游离腹水在1000ml以上时,移动性浊音阳性。
6.腹部水坑征主要用于微量腹水的测定,可检查出少至120ml的游离腹水。
7.液波震颤:腹水3000~4000ml或以上时可触及。
8.腹主动脉狭窄或腹主动脉瘤在腹中部可听到收缩期血管杂音。
9.典型病例一:老年患者,急性腹痛2h入院。
体检:可见肠型,左中下腹饱满,轻度压痛,听诊肠鸣音12/min,响亮高亢,无金属调音,提示该患者为机械性肠梗阻。
10.典型病例二:患者,男性,45岁。
3h前感上腹部胀痛伴恶心,呕吐1次,为胃内容物,1h以来右侧腹痛,有便意但未能排便,疑似急性阑尾炎。
对确诊最有价值的是McBurney点压痛。
第7单元脊柱、四肢检查1.脊柱生理性弯曲。
颈段稍向前凸;胸段稍向后凸;腰段前凸;骶椎则有较大幅度的后凸。
2.检查腰椎的试验:屈颈试验(Linder征)、拾物试验、直腿抬高试验。
3.方肩见于肩关节脱位或三角肌萎缩;杜加斯(Dugas)征见于肩关节脱位。
4.脊柱前凸好发于腰椎。
5.膝内翻和外翻的畸形常见于小儿佝偻病。
6.垂腕征见于桡神经损伤,猿掌见于正中神经损伤,爪形手见于尺神经损伤,手的餐叉样畸形见于Colles骨折。
7.匙状甲常见于缺铁性贫血、高原疾病。
杵状指常见于慢性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症、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肺癌、肝硬化。
第8单元神经系统检查1.痉挛性肌张力增高见于锥体束病变,上肢屈肌张力增高,呈"折刀状"。
2.铅管样强直:伸、屈肌张力均增高,见于锥体外系损害。
3.静止性震颤见于震颤麻痹症。
4.脑膜刺激征包括颈强直、Kemig征、Brudzinski征。
见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颅内压增高。
5.自主神经系统检查:临床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是皮肤划痕试验。
6.面神经受损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不能闭眼。
7.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对抗阻力,按6级肌力分级法属于3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