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线的认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线的认识》教学设计

《线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等学习活动,初步认识线段、射线、直线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会用字母正确地表示并读出线段、射线和直线。
2.过程与方法经历线段、射线、直线的表象的形成过程中,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线段、射线、直线在生活中作用,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线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讨论法、讲解法。
【课前准备】激光棒(手电筒)、多媒体课件、尺子、表格【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观看视频,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见到过线?我们先来观看一段视频吧。
你能举出几个有关线的例子吗?生互相交流。
课件出示:霓虹灯、铁轨、跑道图片。
提问:在这些图片中,你能找出自己认识的线吗?请你指一指。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线的奥秘。
(二)探究新知1. 初步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探究其特点。
(1)线段的认识:出示斜拉式大桥图片。
①课件演示斜拉式大桥中的线,师:像这样的线称为线段,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线段有什么特点?学生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线段有两个端点,线段有一定的长度。
举例: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线段,你能测量它的长度吗?同桌比一比:谁的小手最巧。
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提问:为什么有的同学画得直,有的不直呢?(注意:要用直尺画才规范哟!)②课件演示手电筒射出的线,师:像这样的线称为射线,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射线有什么特点?学生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射线有一个端点,射线可以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
(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射线向一端延长、再延长……)师: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射线?(激光灯、霓虹灯,太阳照射的光线……)小组活动:请同学们用手中的手电筒、激光灯体会一下射线,它的长度能测量吗?③课件演示海面中的线,师:像这样的线称为直线,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直线有什么特点?学生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直线没有端点,直线可以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
第1课时 线的认识(教学设计)四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

【同步备课】第1课时线的认识(教学设计)四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一、教材分析1.1 教材内容本学期四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第一单元为「线的认识」。
本次备课是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了线的概念和特征。
1.2 学情分析学生年龄在9-10岁之间,正处于比较好奇和好学的阶段,想象力和探索欲强,对学科知识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在几何概念方面却较为薄弱,需要教师重点强调,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概念和认识。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掌握线的定义和特征。
•了解线的种类和表示方法。
•能够在生活中观察并准确描述线的形状和方向。
2.2 能力目标•能够进行简单的线段测量。
•能够描述简单的几何模型中的线段、直线、射线等。
2.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1 导入(1)出示两条线段,一条是横线,一条是竖线,请学生说出它们的异同。
(2)通过学生回答的方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线的认识。
3.2 探究(1)请学生根据出示的不同线段,一组一组地进行分类,分类标准为线段的方向、长度等。
(2)老师在黑板上绘制两条垂直的直线,然后让学生默想:用一支笔把这两条直线连起来,会得到什么结果?请学生用语言形容一下所连接的结果。
(3)同样的,老师在黑板上绘制两条相交的线段,然后请学生画出将它们连接起来所得到的结果,并形容连接后的结果特征。
(4)讲解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和特征,充分展示教材中的相关图案及其解释。
(5)共同观测一组物质实例,并在组内说明线的种类和特征。
3.3 引申(1)请学生在所给定的题目中找出所有的线段,并进行测量。
(2)针对一些真实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抽象出线段,并注意其长度、方向等特征。
3.4 小结通过复习课堂中学到的概念和特征,让学生能够自主、直观地认定和判断线的性质。
4.1 学生评价针对本节课所掌握的知识点,让学生进行小测验,了解每个学生掌握课程的情况,并做出相应调整。
同时,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观察和发现线的存在,提高他们对几何概念的关注度。
四年级上册《线的认识》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精选15篇)

四年级上册《线的认识》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精选15篇)四年级上册《线的认识》北师大版篇1线的认识一、教学内容线的认识(教材16、17页)二、教学目标1、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1、体会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与线段、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2、理解三种线的特征,掌握三种线的读法四、教具准备电脑。
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谁能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线吗?(黑板边、书本边、铅笔盒的边……)很好,看来你们观察的非常仔细,在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线,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线中,有直的线也有弯的线,在数学中也一样,有直的线也有弯的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研究直的线。
(板书:线的认识)(二、)探索活动,获取新知1、认识直线同学们,笔直的线里也学问!电脑出示铁轨图,引导学生观察师:图中画的是铁轨,铁轨很长,笔直的铁轨,一眼望不到头,像这样两端可以无限延长,没有端点的线,就叫做直线。
(1)画一画让学生用直尺画一条直线(2)说一说(直线有什么特征?直没有端点无限)2、认识线段电脑出示马路中的斑马线,引导学生观察马路中的斑马线大约有多长?(师:不管是几米,他都有一定的长度,都可以度量出来,像这样的线叫做线段,它是直线上两点之间的一段。
你能不能画一条线来表示它?(1)画一画(2)说一说(线段有什么特征?直两个端点有限)3、认识射线电脑出示夜景图,学生观察师:这是一条什么线?你什么时候见过?它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自由的说说)你能画一画吗?(1)画一画让学生尝试画射线(2)说一说(射线有什么特征?直有一个端点无限)4、比较三种线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图形端点个数延长情况与直线的关系直线没有端点向两端无限延长线段两个端点不能延长是直线的一部分射线一个端点向一端无限延长是直线的一部分5|、认一认、说一说(电脑出示各种直线、线段、射线)6|、线的读法(1)直线一条直线有两种读法,可以读作直线ab,也可以把字母倒过来读作直线ba。
线的认识-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线的认识-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线的概念,理解线的特点和性质;2.能够在生活中观察、感知和认识线;3.能够通过实验和探究,深入理解线的性质;4.能够通过练习掌握线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教学重点1.认识线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用尺子画直线的方法;3.初步认识线段。
三、教学难点1.理解和掌握线的性质;2.初步掌握线段的概念。
四、教学准备1.教师备好教具:尺子、圆规等;2.学生备好笔、纸等。
五、教学过程1. 教学引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从平日生活中线的应用(麻将、长颈鹿等)让学生引入线的概念的认知。
2. 认识线1.让学生拿起尺子观察,宣布这是一根直线,问学生知不知道直线有哪些特点;2.引导学生回答直线没有拐弯、没有起点和终点、长度无穷(无限长);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再强调一遍直线的特点。
3. 用尺子画直线1.教师告诉学生用尺子可以画出直线;2.让学生拿起尺子,掌握尺子的使用方法,教师示范如何用尺子画直线;3.让学生跟着教师一起练习。
4. 认识线段1.教师拿起圆规向学生展示一个圆,问学生圆的特点;2.引导学生回答圆没有起点和终点,长度无限;3.相比较于圆,向学生展示线段,让学生观察线段有哪些特点;4.引导学生回答线段有起点和终点,长度有限。
5. 练习1.让学生用尺子画出直线,并标出直线的起点和终点;2.让学生用尺子画出线段,并标出线段的起点和终点。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线的概念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掌握了画直线和线段的方法和标记方法。
同时,让学生从生活中真正体验到线的特点和性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线的概念。
在后续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利用线的概念,丰富学生的线的认知。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线的认识》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线的认识》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的第一课,主要介绍线的认识。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并且能够在简单的图形中识别和描述线段。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
(2)能够在简单的图形中识别和描述线段。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思考、实验等方式,积极探究线的性质。
(2)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线段。
3.情感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兴趣和习惯。
(2)培养学生认真、细心、耐心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
(2)能够在简单的图形中识别和描述线段。
2.教学难点:(1)认识射线的概念。
(2)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线段。
四、学情分析本课是四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学生已经学过了一年级和二年级的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是,对于线的概念和性质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加深理解。
同时,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1. 教师出示一张图纸,上面画有一条线段和一条射线,要求学生说出这张图纸上有哪些线段、直线和射线。
2. 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说出线段、直线和射线的定义。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线段、直线和射线的示意图,并让学生观察,让学生自己发现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教师可以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这个图形上有几条线段?它们的长度相同吗?为什么?”等等。
第二环节:讲授1. 教师出示直线、线段和射线的图形,分别介绍它们的定义和特点。
2. 让学生观察图形,说出直线、线段和射线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3. 通过多组图形的对比,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的概念。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直线、线段和射线的示意图,让学生观察,并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特点。
教师可以问一些问题,例如:“这条线段的长度是多少?这条射线的方向是什么?”等等。
《线的认识》(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线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含义,能够识别和描述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运用直线、射线和线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含义及特点。
2.教学难点: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直线、射线和线段。
三、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直尺、圆规等。
2.学具:直尺、圆规、练习本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直线、射线和线段,如黑板的边缘、墙角等。
(2)提问:你们知道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特点吗?2.探究新知(1)直线①定义:直线是无限延伸的,没有端点。
②特点:直线可以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无法度量长度。
③举例:黑板边缘、书本边缘等。
(2)射线①定义:射线有一个端点,另一端无限延伸。
②特点:射线可以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无法度量长度。
③举例:太阳光线、手电筒光线等。
(3)线段①定义:线段有两个端点,长度有限。
②特点:线段可以度量长度,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就是线段的长度。
③举例:书本的厚度、桌子的长度等。
3.巩固练习(1)让学生用直尺和圆规画出直线、射线和线段。
(2)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直线、射线和线段,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4.课堂小结(1)引导学生总结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含义及特点。
(2)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们有什么收获?5.课后作业(1)让学生用直尺和圆规画出直线、射线和线段,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直线、射线和线段,并举例说明。
五、板书设计线的认识1. 直线:无限延伸,没有端点,无法度量长度。
2. 射线:一个端点,另一端无限延伸,无法度量长度。
3. 线段:两个端点,长度有限,可以度量长度。
六、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教学活动,让学生理解了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含义及特点。
四年级上册《线的认识》北师大版数学教案设计

四年级上册《线的认识》北师大版數學教案設計标题:四年级上册《线的认识》北师大版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概念及其区别。
2.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线段的度量和比较。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铅笔,白纸。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线条。
然后提问:“你们看到了哪些不同的线条?”引出课题——“线的认识”。
(二)新课讲授1. 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概念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图示,并解释其概念。
如直线是两端无限延伸的,射线是只有一个端点,另一端无限延伸的,线段是有两个端点的。
2. 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区别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和讨论,发现它们之间的区别。
(三)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活动,用直尺在纸上画出直线、射线和线段,然后互相检查。
2. 学生尝试测量和比较线段的长度。
(四)课堂小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强调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概念及其区别。
五、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找生活中的直线、射线和线段,下节课分享交流。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同时,也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线的认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线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线的认识》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图形的世界”中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了解它们的特征和区别。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直线、线段和射线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线条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数学课堂上,学生可能对直线、线段和射线的概念和特征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活动来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直线、线段和射线的概念,认识它们的特征和区别。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直线、线段和射线的特征和区别。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感受直线、线段和射线的特点。
2.采用操作活动法,让学生动手画直线、线段和射线,进一步巩固概念。
3.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直线、线段和射线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直线、线段和射线的图片和实例。
2.准备画直线、线段和射线的工具(如直尺、铅笔等)。
3.准备小组讨论的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如电线、尺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是什么形状。
进而引出直线、线段和射线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展示直线、线段和射线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直线、线段和射线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线条,动手画出直线、线段和射线,并标明它们的特征。
讨论结束后,各组向全班展示并解释自己的作品。
4.巩固(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直线、线段和射线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它们属于哪一种线条,并说明理由。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直线、线段和射线在生活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线的认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颍上县江店孜镇培雷小学胡丽丽
一、教学目标:
借助实际情境,认识线段、射线、与直线,并知道他们的区别和联系。
会用字母正确表示线段、射线和直线。
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二、教学过程:
感受线是由无数的点组成的: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上有一些排成一排的点,想象一下,如果像这样的点越来越多,不断的增加,会形成什么?(线)
在数学中,线都是由无数的点组成的,请看大屏幕:
(2)如果把上面的这些线,分成两类,你认为可以怎么分?(分成直直的线和弯曲的线)
(3)线有直直的线,也有弯弯的线,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重点就是像这样一些直直的线。
(板书:直直的线、课题:线的认识)(4)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线是直直的?
指名说,后教师介绍
(课件介绍:斑马线、探照灯光线、铁路轨道等)
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
出示金箍棒,在比较中认识线段、直线。
这是孙悟空的法宝金箍棒,我们也可以把它看做是一条直直的线(课件抽象出线)
孙悟空的金箍棒会变长、变短
现在孙悟空想让它变长,长、长、长、(课件演示两端不停地长)想象一下,金箍棒不停地长,向上穿过天花板,穿过房顶,穿过天空,穿过宇宙……向下穿过地板,地面,穿过地球……
比较一下,这两条金箍棒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预设:一条短一些,一条很长很长
一条可以看到他的两头,一条在无限延长,看不到两头
……
怎样用两条不同的线来表示这两根金箍棒呢?同桌之间可以讨论一下,或者也可以拿出尺子画一画。
预设:一条短一些,一条很长很长,和黑板一样长,直到画不下,
第一根金箍棒可以看到两头,我们就用两个点表示金箍棒的两头。
我们把这两个点叫作“端点”(板书,并跟老师读一读)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第一种线,叫做线段(跟老师读一读:线段)。
(7)第2根金箍棒呢?想一想,要不要画上端点呢?
(两端无限延长、两端没有端点)
向这样两端没有端点,可以像两端无限延长的线,我们把这样的线叫做“直线”。
认识射线:
孙悟空的金箍棒除了会向两个方向不断变长,还会怎么变?(向一个方向延长)
这条线又该怎么画?在草稿本上画画?
师在黑板上画:和老师这样画的小朋友举手。
你为什么这么画?一头有端点,一头为什么没有端点?(因为他是从这一端向着另一端无限延长的,另一边看不到头)
像这样只有一个端点,像一端无限延长的线,叫作“射线”。
谁来说说射线的特点?(一个端点,一端无限延长)
(三)教学用字母表示直线、线段和射线
认识了这三种线,接下去老师要教大家怎么读这些线。
(1)为了表示方便,我们通常用大写字母来表示这些不同的线,
在线段两个端点上标上A、B ,
(读作线段AB或线段B A、)
(2)直线呢?怎么表示,它可没有端点?(在直线上任意的两点表示A、B)可以读作直线AB,或直线BA
另一种方法,可以在在直线旁边用一个字母表示L,读作直线L (3)谁来说说射线呢,该怎样表示?
射线呢?提醒你射线的读法和前面两种线的读法不一样,它只有一种读法,想一想,你认为该怎么读?
(射线只有一种读法,它的读法是从端点读起。
)
思考:为什么读“射线AB”而不读成“射线BA(射线AB:端点是A,向B点无限延伸,射线BA:端点是B,向A点无限延伸)
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区别:
认识了这三种线,想一想,这三种线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它们有什么联系呢?(同桌互相讨论,完成表格)
(四)练习
看来大家都了解了这三种线各自的特点,下面看你会不会判断?1、下面哪些是线段?哪些是直线?哪些是射线?说明理由。
2、你能读出下面各条线吗?
(1)这里有4组不同的线,同桌之间任意找一组互相读一读
(2)指名读,第1组谁先来读?
(3)根据线的不同特点,找一找,哪一组的两条线通过延伸后会交叉
预设如:第1组,哪条线会延伸,延伸后,他们会交叉吗?
3、他们谁说对了?
1、小明说:我画的线段长4厘米。
()
2、小红说:我画的射线长1米。
()
3、小丽说:我画的直线长2分米。
()
想一想,画一画:
(1)过一点可以画几条直线?几条射线?
(2)过两点又可以画几条直线呢?
动手画一画。
1、同桌互相交流
2、画一画(教师巡视)
3、展示汇报。
你有什么发现?
认为过一点可以画出无数条直线,无数条射线。
过两点只可以画出一条直线。
4、在直线上加一点B,数一数在这条直线上有几条线段,
想一想: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射线呢?
小结: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5、哪条线路最近?
(1)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出示家到学校的线路图。
(2)你认为哪条路线最近,为什么?
(3)c线路在我们今天学的知识里,可以把它看做是一条什么线?(4)家和学校可以看做是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除了这5条连线外,我们可以画出无数条像这样的连线。
(5)小结:两点间无数条连线中,线段的距离最短。
(六)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七)智慧题:数一数:在△ABC中有几条线段
想一想,这三种线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它们有什么联系呢?
想一想,这三种线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它们有什么联系呢?
反思:
一、从课堂生活中寻找素材。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需要生活化,靠生活来理解数学。
学校和课堂是教学的第一生活资源库,我们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
线的认识,这是一节抽象的概念课,数学中的“起始概念”一般
比较难教,如果不让学生利用生活去理解,那很难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中,教师敏锐地抓住排队这一生活情境,感触线段、射线、直线是笔直的。
这种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素材、足够的时间、足够的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仔细地观察,认真地思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始终渗透着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让学生深刻理解了由线段延长后形成射线和直线的过程,初步感悟了线是由点组成的微分观念,以及射线和直线可以无限延伸的无穷观念。
二、充分让学生自主参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积极的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给予学生一个能够创造和发现数学问题的环境,没有一定的环境,任何空洞的语言都表现得那么苍白无力,学生的思维就得不到有效的训练和发展。
有了排队的这一形象的感观情境,学生思维的匣子就打开了,一个个“我发现了”应运而生,我发现了问题,我发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的发现是从学生的角度去发现的,当测量队伍的长度时,学生测量方法的多样化,令老师惊叹。
就是那一个近乎平常的解决测量排列队伍的长度——线段的长度——只要拿尺测量两端两个同学之间的距离,就可以测量出队伍的长度。
线段这一抽象概念的一系列特征就形象化、具体化了。
如果把全世界的小朋友都来排队,一个非常贴切的假设。
这么多的小朋友往一端排列,不正像无限延长的射线吗?往两端排列,不正像无限延长的直线吗?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主,尊重学生的看法。
着力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敢于质疑、勇于挑战。
或许课堂上学生的有些问题是稚嫩的,这是真实的课堂,真实的学生,才有真实的问题,也有其价值的体现。
当学生探讨给线段取名称时,一学生说到“陈智豪简称陈,梁小欣简称梁,叫做线段陈梁。
”多么有趣的回答,教师并没有否认学生的回答,而是肯定了学生数学问题的简单化意识。
有的学生的观点是鲜明而个性化的。
“老师,我反对!”这样近乎“叫嚣”的口气存在于课堂,是学生个性的体现,就是他的这样一个“叫嚣”——铁路线不可能是无限长的,马路也不可能,总有个尽头吧,我觉得他们说的像线段。
是的,一个这样深邃的问题,就被一个平常的学生发现了。
生活实际中直线确实是很少的,几乎是没有,这是数学家为了研究数学的需要,而想象的一种线。
这又上升到了一个数学理论研究的范畴,如果没有理论意识的驾驭,生活中的深层数学问题是很难发现的。
学生的这种大胆质疑,老师是没有预设的,但创造了课堂的亮点。
三、对教材进行整合,注重教学设计。
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课堂的问题设计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并具有开发性。
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基础练习和拓展练习。
有动手操作的,有形象感观的,有空间想象的。
以往教师一般从直线入手进行教学,我打破常规教学方式,而从线段入手教学,使问题的产生很贴切自然。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借助认一认、画一画、量一量、数一数的教学活动,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其
实,什么是线段、射线和直线并不重要,本节课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学习氛围,体现了探索空间的开放性。
由课堂想到了课外,由人类生活的地球想到了浩瀚的宇宙,由现实的数学生活想到了数学理论。
一个精心的教学设计,会带给师生教与学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