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陶艺剖析

合集下载

浅谈现代陶艺在环境艺术中的运用

浅谈现代陶艺在环境艺术中的运用

浅谈现代陶艺在环境艺术中的运用作者:邓秀芳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6年第25期[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生活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的生活、生存需要后,越发重视室内空间的改善,于是应运而生的室内设计在我们的生活中日益兴盛。

现代陶艺作为一种特殊的装饰语言和文化载体,除了常规应用,还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了环境艺术中,本次我们将来探讨现代陶艺在环境艺术之居室设计中的独特应用。

[关键词]室内设计;现代陶艺;独特应用中图分类号:TD1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5-0216-01前言:陶瓷艺术的出现和发展,正满足了人们理想中室内温馨的艺术氛围。

现代陶艺作为一种特殊的装饰语言和文化载体,已经广泛应用于环境艺术的空间,其在室内环境与空间艺术设计方面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陶艺设计逐渐成为了新世纪展现室内时代风貌的一种艺术形式,尽管现代陶艺在整体室内空间中不是作为一个主题来进行展现的,然而它是一个重要的装饰部件,它对突出整体室内空间的装饰思想起到了无可替代的重要的作用,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设计元素。

1.现代陶艺文化分析1.1分析陶艺文化在中国,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纪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可以说,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并形成各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

陶艺是一种既年轻又古老的艺术,年轻是因为现代陶艺的独立和发展,古老是因为她伴随着人类文明史,透着原始的魅力。

通过人们敏锐的灵感和创新意识,捕捉并揭示泥土的塑性美、柔韧美以及表现活力,这样就出现了全新陶艺形态,为智慧的人所掌握、发展、创新。

陶瓷艺术由粗犷向细腻的转变,由繁复庞杂向稚拙、简朴、大方的追求,蕴含了人们对陶艺的深究和喜爱。

因而,从陶瓷艺术中人们可以窥探到一个时代的文化内涵和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

环境陶艺剖析

环境陶艺剖析

环境陶艺剖析作者:郑振雷来源:《艺苑》2012年第01期【摘要】由于材料的独特与艺术语言的多样化,陶艺更容易参与到公共环境艺术中,并显示出了它的强大生命力,“环境陶艺”也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

环境陶艺和环境雕塑一样成为目前公共艺术中常见的艺术表达方式。

但是环境陶艺产生和发展并不是偶发的,而是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

【关键词】陶艺;天然公共性;环境雕塑一、环境陶艺源于中国传统陶艺陶艺从原始社会产生后便一直伴随在人们的生活中,见证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

彩陶的出现则可看作是人类对于一种原始美的追求,可以说是现代环境陶艺的雏形。

原始人类通过在陶器上绘画一些图腾来美化自己的环境,表达内心的情感,同时展示了一种征服自然的欲望,是一种自身能力的体现。

如果说原始彩陶有其偶发性,那么接下来的“秦砖汉瓦”,则是一种较为成熟的环境陶艺的先驱。

瓦当、画像石保持其使用功能的同时,在表面绘制图画和符号,表达了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并使环境陶艺更具有文化和生活气息。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建筑瓷砖浪潮,人们纷纷用各色的瓷砖把自己的房子包装起来,其中还有可以拼成整幅壁画的马赛克。

陶瓷在装饰人们建筑环境的同时,也走进人们的生活空间,人们开始注重陶瓷器皿日用性和陶瓷艺术品欣赏性的选择。

但由于当时现代陶艺发展得不够成熟,瓷砖只是作为一种装饰材料,以至于这一时期的建筑物看起来都一个模样,建筑外墙用同样颜色的瓷砖,同样的地面砖,完全是工业化的产物,毫无个性可言。

我们也可把这一时期看作向现代环境陶艺的转型期,就因为有这一时期的求变需求,加上现代陶艺的不断发展成熟,具有现代艺术理念的现代环境陶艺才真正进入人们的生活。

二、环境陶艺是现代陶瓷艺术发展的必然结果“环境陶艺”,即是环境中的陶艺,适合于某一特定环境的陶艺,或为某一环境空间而创作的陶艺作品。

任何一种艺术门类的产生都离不开社会的需求,环境陶艺也是如此。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

环境陶艺课程实验报告(3篇)

环境陶艺课程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现代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室内陈设设计在提升居住品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陶艺作为一门传统艺术,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在现代室内设计中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

本实验报告旨在通过环境陶艺课程的学习,了解陶艺的基本理论、制作工艺,并尝试将陶艺元素融入室内陈设设计中,提升室内空间的艺术氛围。

二、实验目的1. 掌握陶瓷器皿的基本理论,包括陶瓷的原料、工艺流程、装饰手法等。

2. 学习陶艺的基本制作工艺,如揉泥、塑形、上釉、烧制等。

3. 将陶艺元素与室内陈设设计相结合,创作具有个性化、艺术性的室内陈设作品。

4. 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创新思维,为今后的室内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三、实验内容1. 陶瓷器皿基本理论- 陶瓷的原料:了解陶瓷的原料种类、性质、用途等。

- 陶瓷工艺流程:学习陶瓷从原料处理、成型、装饰到烧成的全过程。

- 陶瓷装饰手法:掌握陶瓷的釉上、釉下装饰技法,如彩绘、雕刻、堆贴等。

2. 陶艺制作工艺- 揉泥:学习如何揉制软硬适中的陶泥,为后续制作做好准备。

- 塑形:通过手工或模具制作各种陶艺作品,如茶具、餐具、花器等。

- 上釉:了解釉料种类、性质,学习上釉技巧,使作品表面光滑、美观。

- 烧制:掌握陶艺烧制的基本知识,包括窑炉类型、烧制温度、时间等。

3. 室内陈设设计- 分析室内空间特点,确定陶艺元素在空间中的位置和作用。

- 设计具有个性化、艺术性的陶艺陈设作品,如陶瓷茶具组合、陶瓷花瓶、陶瓷灯具等。

- 考虑作品与室内空间的和谐统一,实现艺术与功能的完美结合。

四、实验过程1. 陶瓷器皿基本理论学习- 通过查阅资料、课堂讲解等方式,了解陶瓷器皿的基本理论。

2. 陶艺制作实践- 在指导下,进行陶艺制作实践,包括揉泥、塑形、上釉、烧制等环节。

3. 室内陈设设计- 分析室内空间特点,确定陶艺元素在空间中的位置和作用。

- 设计具有个性化、艺术性的陶艺陈设作品。

浅析环境艺术在陶瓷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浅析环境艺术在陶瓷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文化景观wen hua jing guan浅析环境艺术在陶瓷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李聃铭摘要:随着我国陶瓷艺术的快速发展,陶瓷艺术在环境艺术中的应用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本文通过对环境陶瓷艺术进行介绍,能够更好的提高 公共空间的审美品质,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陶瓷艺术,促进陶瓷艺术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环境艺术;陶瓷艺术;应用分析环境陶瓷艺术就是指在城市的公共建筑区域、公园、道路绿地以及其他场所以陶瓷艺术作品为载体的传播媒介陶瓷艺术,通过与周 围的环境相互融合,具有动态化的效果同时也能够蕴含着一定的人文底蕴,所以陶瓷材料在环境艺术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陶瓷艺术与环境装饰的主要联系所谓的陶瓷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与其他的装饰具有明显的区别,尤其是陶瓷作为我国的传统国粹,具有丰富的物质文化精神,在陶瓷烧制的过程中,精湛的技艺,丰富的材料和精美的图案都会让整个陶瓷艺术更加的丰富,在陶瓷艺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其 自身的实用性,功能已经大幅度减少,而其所具有的审美功能是其他物品无法取代的,所以陶瓷艺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具有非常独特的效果,由于现代人们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审美,追求一种文化品 位,在日常生活中也更讲究休闲娱乐,所以必须要确保整个环境设计更加的轻松自由,体现丰富的人文精神世界,让人们能够获得更深远的意蕴,而陶瓷艺术可以严格按照人们的不同审美需求和不同造型表现出不同的工艺,这些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美观大方。

调节 人们的心理,更好的促进人与自然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二、建筑环境与陶瓷艺术随着工业化水平不断加快,城市化进程明显提升,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也在不断增强,对于各种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物质生活极大满足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呼唤自己的精神家园,追求人性、诗意、自然和生态,所以通过将陶瓷艺术在环境艺术中应用,不仅可以确保整个城市的品质,同时也能够增强整个城市的文化自信,例如 在日本,韩国等国家大型建筑与公共艺术项目,都利用陶瓷艺术完善整个建设项目,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陶艺家开始转变公共艺术设计,有许多的建筑师景观师,雕塑师,画家等,也开始重视陶艺与建筑环境之间的关系,随着陶艺家艺术家交流,能够为整个公共环境艺术发展与陶瓷艺术相结合提供重要的契机。

环境陶艺的实验报告

环境陶艺的实验报告

环境陶艺的实验报告一、引言陶艺是一门古老而美妙的艺术形式,通过塑造、装饰和烧制陶瓷材料,展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

然而,传统陶艺在烧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和废水,对环境造成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开展了环境陶艺的实验,旨在寻找一种更环保的陶艺制作方法。

二、实验目的1. 探索使用环保材料制作陶艺的可行性;2. 研究环境友好型烧制方法。

三、实验原理1. 环保材料的选择:传统陶艺中的一些材料,如铅釉和瓷漆,含有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害。

我们选择使用无毒、无害的天然材料,如黏土、天然颜料等。

2. 新型烧制方法:传统的烧制方法需要大量使用煤炭或天然气作为燃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

我们尝试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生物质能源等,来代替传统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四、实验步骤1. 材料准备:使用无毒的黏土,并加入适量的天然颜料进行调色。

2. 制作陶艺品:将黏土按照设计形状进行塑造和装饰。

可以采用手工塑造或陶轮旋转塑造等方法。

3. 干燥:将制作好的陶艺品晾干,确保水分蒸发完全。

4. 新型烧制方法:使用太阳能或生物质能源烧制陶艺品。

将陶艺品放入专门设计的烧制设备中,使用可再生能源进行加热。

5. 冷却:待陶艺品完全烧制后,取出进行自然冷却。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制作出一批环保陶艺品。

在材料选择上,我们使用无毒的黏土和天然颜料,避免了传统陶艺中含有有害物质的问题,确保陶艺品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此外,我们采用了太阳能和生物质能源进行烧制,实现了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减少了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的排放。

经过观察和对比,我们发现环境陶艺与传统陶艺在外观和质量方面并无明显差别。

环境陶艺制品具有相同的韧性、耐磨性和色彩稳定性。

这表明,环境陶艺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能提供与传统陶艺相媲美的艺术品质。

然而,我们也注意到环境陶艺制作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环保材料和新型烧制方法的成本较高,陶艺制作者和消费者可能需要支付更高的价格。

环境陶艺设计理念

环境陶艺设计理念

环境陶艺设计理念环境陶艺设计是一种将陶艺与环境设计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旨在通过创造和营造环境陶艺作品,提升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其设计理念主要包括融合自然元素、凸显环保主题和体验式设计。

首先,环境陶艺设计强调融合自然元素。

通过采用自然材料和自然色彩,将自然环境与陶艺作品相结合,使作品更好地融入环境之中。

例如,设计师可以利用天然石材、水流等元素,与陶艺作品相互呼应,营造出一种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感觉。

同时,在陶艺作品的设计中加入自然元素的图案或造型,如鸟类、植物等,使作品更具生命力和自然美。

其次,环境陶艺设计强调凸显环保主题。

在设计中,应注重使用环保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例如,在陶艺制作过程中,可使用可降解材料或回收材料,减少资源的浪费和能源的消耗。

另外,设计师还可以通过作品的形式和主题来传达环保意识,引发观众对环境保护的思考。

例如,可以设计具有象征性意义的形状,如梅花形状的花盆,寓意着勤俭节约和环境保护。

最后,环境陶艺设计强调体验式设计。

设计师应关注观众在环境陶艺作品前的感受和互动体验。

通过设计具有触感和视觉上的吸引力的作品,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例如,在作品的表面加入质感或纹理,使人们有一种想要触摸或抚摸的冲动。

另外,在作品的摆放和布局上,要考虑观众的视角和空间感,使人们能够全方位地欣赏作品的美感。

综上所述,环境陶艺设计理念主要包括融合自然元素、凸显环保主题和体验式设计。

通过这些设计理念的应用,环境陶艺作品能够更好地与自然环境融合,传达环境保护意识,并且提供给人们一种与作品互动和体验的机会。

这种设计理念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还能够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感受。

环境景观设计中现代陶艺运用与分析

环境景观设计中现代陶艺运用与分析

表现出诗一般的抒情气息与女
性的细腻,既具有东方的抒情, 又有西方的理性与抽象。
案例简介

人文环境与现代 陶艺
英国陶艺家格温· 亨尼为英国威 尔士 Ebbw 谷公园节日创作的 作品《神话野兽》,她的陶艺 作品制作技巧丰富、分格独特, 作品题材主要来源于地方民间
传说形象,多为人物和动物,
运用借喻和双关的手法极具文 化装饰性,她的陶艺作品展示 了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并且具 有明显的功能性。

现代陶艺的互动 性
美国的镶嵌艺术家艾赛亚· 在伽 和妻子居里亚· 在伽定居美国费 城的南大街,租住近 40 年。在 伽夫妇俩带领社区成员并与之 用瓷片、玻璃碎片等不知疲倦
地镶嵌墙壁,把费城南大街
10~12 街区 20 多面墙塑造成 了一件件美妙绝伦的公共环境 作品,成为当今世界最负盛名 的马赛克迷宫。
腻的描绘手法和精湛的工艺技
术刻画出一个个生动具体的艺 术形象,跃然于灯柱上使人领 略到瓷都别具一格的陶瓷风光, 这些绘画不仅装饰了灯柱,也
装饰了街道,装饰了城市。
案例简介

陶艺材质的肌理 装饰
环境景观中陶艺的不规则肌理 表现,使人亲近自然的本能欲 望得以释放,是环境陶艺介入 公共设施的重要途径。
案例简介

陶艺壁画的 运用
六七十年代后随着公共 建筑的大量兴建,陶壁 创作日益兴盛起来,日 本当代著名陶艺家会田 雄亮做过许多的陶艺型
壁画,它的作品结合环
境、灯光,极具现代感 而显得异常美丽。
感谢观看
的符号”,其作品颜色十分绚
丽多姿、造型夸张,具有幽默 的艺术趣味。
案例简介

建材陶艺的 运用
西班牙建筑大师安东尼 奥· 高迪创作的一系列 作品如《文森公寓》 (图上)《巴特罗公寓》 (图下左)和《吉尔公

浅析陶瓷在环境艺术中的运用

浅析陶瓷在环境艺术中的运用
的 极好 例 证 。
当 人们在建 设物质家园的 同时 ,更呼 唤一个能代表 自己文 化身份 的精神家 园 ,时代在呼唤 自然 、生态 、人性化 、 “ 意”和 富有 诗 个性化 的建筑和环境空 间,而城 市内和郊外的公共空间 ( u l P bi c
S a e) p c 是提升城市环境 品质 的重要途径 , 环境艺术 则是联系公

r ZH ON G GUO TA O CIYIS E HU DA I U A ZH UAN TI - I
2011 01 .
图 6室 内 陶板 壁 画— 会 田雄亮
图 5西 班 牙 巴塞 罗那 米拉 公 寓— 安 东尼 奥 ・ 迪 《 高 Amo. u ro6a di i
图 7户
( s k d Yu u eAia)等 ,他们不断推动环境陶艺的发展 。
进 入 21 纪 ,随 着 社 会 工 业 化 、城 市 化 进 程 a ; 速 ,人 们 的 物 世 Ob ,1 ]
质生 活水平不断提高 ,对各类环境的 品质要求 也随之 越来越高 。 2 世_ 40 O  ̄ 年代 中期 ,西 班牙 艺术 大师约 翰 - B 米罗 ( o n Mi Ja r o 19 3~1 8 年 ) 8 3 9 积极 探索陶艺与公共环 境空间之间 的联 系 ,为 陶瓷壁 画在公 共环境 中的应 用起了 一定的 促进作 用 。在 2 世 纪 0 6 O~7 年 代 ,他 经 常和 陶艺 家约 瑟夫 罗 伦斯 -阿 蒂 加 斯 O ( o epLo e sAria 合作 创作并 在全世界巡回展览 。 J s lr n t s) g 英国著名雕 塑大师亨 利 - 摩尔 ( n yMo e)2 世纪 5 年 代 He r or 0 O 在英国创作完成的包塞崔姆地砖浮 雕墙 也是陶艺应用于公共环 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陶艺剖析
【摘要】由于材料的独特与艺术语言的多样化,陶艺更容易参与到公共环境艺术中,并显示出了它的强大生命力,“环境陶艺”也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

环境陶艺和环境雕塑一样成为目前公共艺术中常见的艺术表达方式。

但是环境陶艺产生和发展并不是偶发的,而是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

【关键词】陶艺;天然公共性;环境雕塑
一、环境陶艺源于中国传统陶艺
陶艺从原始社会产生后便一直伴随在人们的生活中,见证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

彩陶的出现则可看作是人类对于一种原始美的追求,可以说是现代环境陶艺的雏形。

原始人类通过在陶器上绘画一些图腾来美化自己的环境,表达内心的情感,同时展示了一种征服自然的欲望,是一种自身能力的体现。

如果说原始彩陶有其偶发性,那么接下来的“秦砖汉瓦”,则是一种较为成熟的环境陶艺的先驱。

瓦当、画像石保持其使用功能的同时,在表面绘制图画和符号,表达了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并使环境陶艺更具有文化和生活气息。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建筑瓷砖浪潮,人们纷纷用各色的瓷砖把自己的房子包装起来,其中还有可以拼成整幅壁画的马赛克。

陶瓷在装饰人们建筑环境的同时,也走进人们的生活空间,人们开始注重陶瓷器皿日用性和陶瓷艺术品欣赏性的选择。

但由于当时现代陶艺发展得不够成熟,瓷砖只是作为一种装饰材料,以至于这一时期的建筑物看起来都一个模样,建筑外墙用同样颜色的瓷砖,同
样的地面砖,完全是工业化的产物,毫无个性可言。

我们也可把这一时期看作向现代环境陶艺的转型期,就因为有这一时期的求变需求,加上现代陶艺的不断发展成熟,具有现代艺术理念的现代环境陶艺才真正进入人们的生活。

二、环境陶艺是现代陶瓷艺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环境陶艺”,即是环境中的陶艺,适合于某一特定环境的陶艺,或为某一环境空间而创作的陶艺作品。

任何一种艺术门类的产生都离不开社会的需求,环境陶艺也是如此。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

当人们坐在钢筋混凝土铸成的建筑物中,享受其改造自然的成果时,面对这些毫无表情冰冷的材质又不免令人们有些失落感。

环境陶艺这一艺术形式在尽情挥洒人们内心情怀的同时,其表面丰富的肌理,多变的釉色效果,正好吻合了人们这一心理和视觉的审美需求。

现代陶艺作为现代艺术的分支,陶艺家借助陶土这一特质,用泥土所特有的语言来表达现代社会中人与他人的行为、情感。

现代陶艺在中国的发展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与中国传统陶艺几千年的时间所形成的审美文化相互抗衡,自然有些力不从心。

但在全球现代艺术蓬勃发展的形势下,又有些势不可挡之势,许多艺术家纷纷向现代陶艺靠拢,于是现代陶艺的创作便形成了三个趋势:一是由传统陶瓷工艺师转化来的创作群体,即在坚持其扎实的传统技艺和实用功能的基础上向现代陶艺发展,注重艺术个性和审美情趣的加强。

二是崇尚现代陶艺的艺术家们,他们抛弃以往的实用与技艺的束缚,完全挣脱传统陶艺的条条框框,充分表
达创作者个人的意志与情感,宣泄个人对于人类、自然和社会问题的深思。

三是各高校陶艺专业的学院派创作群体,他们首先接触到的是现代陶艺前卫的创作思想,而且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艺,是现代陶艺的忠实追随者,为现代陶艺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现代陶艺的创作梯队,在这些陶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创作形式更加丰满。

也正是这第三种趋势中的部分陶艺工作者,他们的创作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即为某一公共空间而创作陶艺作品,这也正是我们所说的环境陶艺。

环境陶艺使当今纯艺术化的、孤芳自赏的、远离普通人的现代陶艺找到了走进人们生活的一种新的语言表达形式,一个非常恰当的契合点。

广义的环境陶艺包括:室外公共空间中的大型陶艺壁画、景观墙、陶雕小品和室内公共空间中的壁画、日用陶艺品和陶艺装置等。

国外的环境陶艺发展比较早,拥有很多优秀的环境陶艺家和环境陶艺作品。

比如西班牙的米罗、日本的会田雄亮以及加拿大的柏得利、荷兰的巴巴拉、挪威的可丽斯等都是这一领域的领军人物。

米罗在20世纪50年代制作的联合国教科文总部的“太阳墙”是独立的陶板壁画景观,直到今天仍然风采依旧。

日本的会田雄亮不仅能做极具个性的小型陶艺装置,他的大量的巨型陶板壁画以鲜明的艺术风格获得人们的一致好评,而真正展示其才华的是他设计实施的诸多陶艺景观工程,比如使他获得了日本人极为看重的吉田五十八建筑奖的《水之庭》。

美国的梅森与辛莫曼是以巨型陶艺作品的户外陈列参与到环境陶艺中来。

我国环境陶艺起步较晚,但是后起直追,有众多的陶艺家纷纷加入到环境陶艺的创作队伍中来,创作出了大量的环境陶艺作品。

这些作品无论从形式、内容,还是色彩方面都充分考虑到作品的陈设环境,既自然古朴又不失恢弘大气。

我有幸参与了德化瓷都广场的陶艺景观墙工程的设计、制作,从而对于环境陶艺有了更加切身的体验,总结出了环境陶艺创作的两个特点:第一,注重与环境的和谐一致。

德化瓷都广场的陶艺景观墙工程是配套景观而设置的,同时考虑到位瓷都市中心,所以整个景观墙的设计以“线面结合”为主题。

由于陶瓷是德化的一个亮点,所以景观柱上的装饰采用了反映德化历史做陶的图案,作品在设计时还考虑到光线对于画面的影响,日出与日落时会出现两种不同的视觉体验。

第二、充分考虑到作品的受众群。

陶艺创作一旦被纳入某一特定的环境,将与环境的融合作为一个创作的主要因素,环境陶艺也就不再是陶艺家表达个人情感的个体需求,更应顾及到这一环境的使用者、观赏者的审美需求。

三、人类对环境意识的提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不同的变化,科技的进步使得一些高科技产品走进人们的生活,在铝塑制品充斥人们生活的同时,科技又告诫人们食用过量的铝会致病,所以人们便又对原始社会时期便产生的陶瓷器皿倍加青睐。

现今存在着众多社会问题,比如:环境污染、装潢材料超标、资源浪费、人口过于拥挤、生存空间恶化等,也正是基于这些问题,人们更加注重自身生存环
境的改善。

随着钢筋混凝土及人工合成材料等的有害物质对于人体侵害的不断曝光,人们在选择材料时更加慎重,尽量采用天然的绿色环保产品。

陶土这一材质以其质朴原始的气息、肌理、釉彩变化的丰富,对于人体与环境无害而备受关注。

环境陶艺这一古老而又新颖的艺术形式进入人们生活,无论是室外公共空间中的大型陶艺壁画,还是室内小型的陶艺装置品,在美化人们公共环境的同时,也把陶艺的美传达给了观赏者,满足和提升了人们的审美情趣。

陶艺工作者在注重其作品美化环境、保护环境的同时,也注重自身环保意识的提高。

从事陶艺工作的人都知道,烧制陶器的窑有很多种,比如柴窑、煤窑、气窑、电窑等。

不同窑的烧制氛围会产生不同的烧成效果,不同的烧成效果自然会生成不同的釉面肌理,有些特定的肌理只能在特定的烧成氛围才能烧成。

比如柴窑能烧成一种表面像哈密瓜皮一样的肌理,非常细密而又不失沧桑感,但柴烧不仅要耗费大量的稀有木材,而且会产生大量的烟气,对环境污染严重。

随着人类及陶艺家环保意识的增强,很多陶艺家忍痛割爱,放弃了这些污染严重的烧成方式,从古代沿用至今的柴窑和煤窑越来越少,节能环保型的气窑和电窑的使用越来越多。

四、环境陶艺的人文精神
现今社会各种宣传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恐怕就是“以人为本”这个词,这说明人们更加注重自身心理需求的满足,环境陶艺正是基于这种人文关怀而产生的。

艺术理论家皮道坚先生在《拓展眼界的当代陶艺》一文中指出:“虽然它使用的是人类最古老,最原始的材
质,但它关注的是当下的人性、社会和自然……”,环境陶艺更是把这一特征趋于强化。

因为环境陶艺总是处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中,所以必然具有公共性,是面向大众的一种艺术形式。

这里所说的公共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大众参与到环境陶艺的制作过程中。

比如,日本的女陶艺家藤田昭子以创作大型的户外环境陶艺而闻名,她的作品由于体量巨大,在制作和烧制过程中往往要邀请众多的志愿者参加,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起完成作品。

这种大众参与的形式更易被大众接受和理解,同时参与者还会享受到亲手创作的乐趣。

另一方面是指环境陶艺作品的形式内容易被大众接受。

许雅柯教授的环境陶艺设计作品《大海潮》正是选取了这样一个易于被大众接受的“海”的主题,从大空间、大格局、天与地与人与海的相互交叉关系中,从海洋生物的进化过程中,从人的生存空间格局中,吸取有价值和有趣味的符号进行象征意义上的审美重构,充满着人文关怀。

综上所述,中国现代环境陶艺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环保性,环境陶艺的公共性决定了有大量的人群接触到环境陶艺,从而为现代陶艺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喜欢现代陶艺,喜欢环境陶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