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行政公文

合集下载

最新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最新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新)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使国家行政机关(以下简称行政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行政机关的公文(包括电报,下同),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第三条公文处理指公文的办理、管理、整理(立卷)、归档等一系列相互关联、衔接有序的工作。

第四条公文处理应当坚持实事求是、精简、高效的原则,做到及时、准确、安全。

第五条公文处理必须严格执行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和其他有关规定,确保国家秘密的安全。

第六条各级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应当高度重视公文处理工作,模范遵守本办法并加强对本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的领导和检查。

第七条各级行政机关的办公厅(室)是公文处理的管理机构,主管本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并指导下级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

第八条各级行政机关的办公厅(室)应当设立文秘部门或者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公文处理工作。

第二章公文种类第九条行政机关的公文种类主要有:(一)命令(令)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

(二)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三)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四)通告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五)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

(六)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

(七)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八)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九)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十)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

(十一)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行政公文管理制度

行政公文管理制度

行政公文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1.为规范企业行政公文的管理,提高行政效能,订立本制度。

2.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组织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企业实际订立。

第二条适用范围1.本制度适用于企业的各级组织机构的行政公文的管理。

2.行政公文包含企业内部文件、函电以及外部合作单位的来函、往来文件等。

第二章行政公文的起草与审批第三条起草单位 1. 各单位对于所需发文的内容进行起草,并负责核实文稿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起草单位应当依据需要,征求相关部门的看法和建议,并及时进行修改完善。

第四条签发单位1.行政公文的签发单位是指公文责任人对公文审核并签发的单位。

2.企业内部不同级别的行政公文的签发单位有所不同,一般依照职责和权限进行界定。

第五条审批流程1.行政公文的审批流程应当明确,符合职权范围和层级关系,在不同级别的签发单位进行审批。

2.审批流程中,除了审批看法外,还应包含审批人签章、日期等要素。

第六条行政公文的签发与印发1.经签发单位审批通过的行政公文,应当及时进行签发,并加盖相应印章后生效。

2.已签发的行政公文应当及时印发并分发到相关部门,并在公文系统中进行备案。

第三章行政公文的保管与归档第七条行政公文的保管 1. 接收到行政公文的单位应委派专人负责行政公文的保管工作。

2. 行政公文的保管人员应依照规定的保密级别和期限进行妥当保管,确保文件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第八条行政公文的归档1.行政公文的归档工作由归档负责人负责组织实施。

2.企业应依据行政公文的类别、性质和保管要求进行分类归档,并在归档标签上注明文件的相关信息和归档位置。

第九条行政公文的查询与销毁1.企业内部人员有权查询与行政公文相关的信息,但必需在查阅登记册中进行登记。

2.行政公文的销毁应当依照企业规定的期限和程序进行,销毁工作应由专人负责,并保存相应的销毁记录。

第四章行政公文的传输与送达第十条传输渠道 1. 行政公文的传输渠道可以采用电子邮件、公文传输系统或快递等形式。

应用写作公文部分(精简版)

应用写作公文部分(精简版)

第一章行政公文写作概述第一节公文概述一、公文的概念公文——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团体行使职权、办理公务所使用的文书。

是党和国家在有关公文管理的法规中明确规定的公务文书。

具体可以分为两大类:13种公务文书(即行政机关公文);14种公务文书(即党的机关公文)。

行政机关公文——《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明确指出:行政机关的公文(包括电报),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党的机关公文——《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亦规定:党的机关的公文,是党的机关实施领导、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格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和交流情况的工具。

由上表可见,两种公文相同的文种共有9种第二节行政公文写作概述一、行政公文的特点和种类(一)、行政公文的特点1、作者的法定性2、制发的程序性3、公文的法定效力性4、体式的规范性(二)、行政公文的种类◆1、按适用范围来划分:命令(令)、议案、决定、意见、公告、通告、通报、通知、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2、按缓急程度来划分:(办理时限)特急:一天内办理完毕急件:三天内办理完毕注:党的机关公文凡紧急文件分别标“特急”、“加急”一般文件:◆3、按保密级别划分:绝密、机密、秘密◆4、按文件载体和发布方式划分:文本发文——通过一定的文件传递渠道发送文本文件。

绝大多数公文属于此类。

电传发文——通过电报、传真、计算机等手段迅速传递给收文单位的文件。

报刊发文——通过报刊登载发表文件。

一般是面向全社会或一定范围公布公务事项。

如命令、通告、公告公开张贴——将同一文件以特殊格式印制多份并以张贴形式公布。

一般为公告和通告。

◆5、按行文方向划分:下行文、上行文、平行文二、行政公文的构成要素(公文格式)组成公文的各要素划分为眉首、主体、版记三部分。

我们来看一下这份文件,以一条鲜红的横线(即红色反线)隔开了眉首部分和主体部分。

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全文

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全文

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全文为使国家行政机关(以下简称行政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制定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下文是小编收集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全文,欢迎阅读!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使国家行政机关(以下简称行政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行政机关的公文(包括电报,下同),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3] 第三条公文处理指公文的办理、管理、整理(立卷)、归档等一系列相互关联、衔接有序的工作。

第四条公文处理应当坚持实事求是、精简、高效的原则,做到及时、准确、安全。

第五条公文处理必须严格执行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和其它有关规定,确保国家秘密的安全。

第六条各级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应当高度重视公文处理工作,模范遵守本办法并加强对本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的领导和检查。

第七条各级行政机关的办公厅(室)是公文处理的管理机构,主管本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并指导下级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

第八条各级行政机关的办公厅(室)应当设立文秘部门或者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公文处理工作。

第二章公文种类第九条行政机关的公文种类主要有:(一)命令(令)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

(二)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三) 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四)通告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五)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

(六)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

(七)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行政公文写作概论

行政公文写作概论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公文总集
• ?尚书?〔亦称?书经?〕是战国以前流传下来的一批古代历史文献的记录,其 中收集了虞、夏、商、周四个朝代的公文,并将文体划分为典、谟、训、诰、 誓、命六种,共计100篇〔现仅存28篇〕。绝大局部是当时统治者对臣下发布 的文告。
• 典,发也。三代之前之公文书曰典,故?尚书?有?尧典?、?舜典?。 • 谟,为臣下谋议之词。后世公文无此名称。 • 训,凡君教其民或以上戒下之词,均称训。 • 诰,谓以文言告晓之也。 • 誓,制也,以拘制之也。 • 命,使也,令也。刘勰:“古者王言,假设轩辕唐虞,同称为命,至三代始兼
第一章 行政公文写作
第一节 概述
一、文书的概念
文书
各种载体的文字、图表、 声像等记录材料。
国家机关
社会团体 企事业单位 个人
处理事务 交流信息
概念的区分 — 文书 公文 文件
文书 公务文书和私人文书的统称 公文 公务文书的简称 文件 有固定格式或文件版头
文书 → 公文 → 文件 文书 > 公文 > 文件
〔四〕附件
• 附件是指和公文正文相关的附属材料。在正文之后,起说明、注 释、补充的作用。
• 分成两种: 1.证实公文正文内容的材料,如历史材料、证明人材料
2.公文要传达的相关文件,特指随文发布的其他相关材料
公文生效标识
1.单一行文的印章 印章应端正居中,下压成文时间。 〔下套方式〕 〔中套方式) 2.联合行文印章 3.联合行文需加盖三个以上印章
组成: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序号组成
例:国务院文件“国发〔2021〕3号〞
“国发〞是发文机关代字, “2021〞是发文年份, “3号〞为文件序号, 说明这份文件是国务院在2021年度制发的第3号文件。

第一章党政公文概述

第一章党政公文概述

A
9
三、公文的作用(见讲义)
A
10
四、 公文的分类
公文的分类,是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或观 察的角度,从整体上将公文划分若干类别。
通常的划分依据有: 使用范围 行文方向 涉密程度 办理时限 公文来源 公文载体
A
11
1.按照使用范围划分:
1)通用公文:是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等
各类社会组织在管理活动中制发、传递和办理的 公文。
A
23
4.试行本
试行本是规范性公文正本的一种特殊
形式,即试验推行本,在规定的试验推 行期间具有正式公文的法定效用。 试
行本的外形特征主要是在公文标题中加注 稿本标记,一般是在文种后用括号注明 “试行”字样。
A
24
5.暂行本
暂行本也是规范性公文正本的一种特
殊形式,即暂时推行本,在规定的暂行期 间具有正式公文的法定效用。
2)专用公文:一些专业部门和系统内部根据特
定工作内容和要求制作的公文。
A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2
2.按照行文方向划分:
1)上行文:向具有隶属关系的上级领导、
指导机关呈送的公文
2)下行文:向所属被领导、指导机关发
送的公文
3)平行文:向同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
发送的公文
4)泛行文:向所有方向的行文
A
13
3.按照涉密程度划分:
定稿的外形特征是有法定的生效标志(签
发等);有的还标明“定稿”、“最后完 成稿”等稿本标记。
A
22
3.正本
正本是根据定稿制作的供主要受文者 (主送机关)使用的具有法定效用的正式 文体,其内容必须是对定稿的完整再现。
正本的外形特征是格式正规并有印章或 签署等表明真实性、权威性、有效性的标 志,在一些特殊公文上还标有“正本”字 样的标记。

行政执法公文管理制度

行政执法公文管理制度

行政执法公文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行政执法公文的管理和使用,提高行政执法部门的效率和服务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执法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行政执法公文是行政执法机关进行执法活动所使用的各类书面文件和资料。

第三条行政执法公文的管理工作应当遵循科学、规范、便捷和安全的原则,确保行政执法活动的顺利进行。

第四条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建立健全行政执法公文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操作程序和监督机制,确保行政执法公文的规范化管理。

第二章行政执法公文的种类和编号第五条行政执法公文分为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告知书、案件报告、调查取证报告、案件处理意见等多种类型。

第六条行政执法公文应当采用统一编号制度,编号应当包括发文机关代码、年份和顺序号等内容,确保公文的唯一性和连续性。

第七条行政执法公文的编号应当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进行,确保公文的及时性和完整性。

第八条行政执法公文的编号管理应当由行政执法机关的专门部门负责,按照规定程序进行。

第九条行政执法公文的编号应当在公文签发之时进行,确保公文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第十条行政执法公文的编号一经确定不得更改,如有错误应当按照规定程序进行修改。

第十一条行政执法公文的编号应当在统一的公文管理系统中进行记录和归档,确保公文的档案完整性。

第三章行政执法公文的签发和传递第十二条行政执法公文的签发应当由责任人或经授权人员进行,确保公文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第十三条行政执法公文的签发应当根据相关规定和程序进行,确保公文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第十四条行政执法公文的签发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确保公文的及时传达。

第十五条行政执法公文的传递应当采用书面或电子形式进行,确保公文的传达有效性。

第十六条行政执法公文的传递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确保公文的签收和收件及时性。

第十七条行政执法公文的传递应当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确保公文的传递安全性和保密性。

第四章行政执法公文的保存和销毁第十八条行政执法公文应当按照规定时间进行保存,确保公文的档案完整性和真实性。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第二十九条 公文正式印制前,文秘部门应当进行复核,重点是:审批、签发手续是否完 备,附件材料是否齐全,格式是否统一、规范等。经复核需要对文稿进行实质性修改的,应 按程序复审。
第六章 收文办理
第三十条 收文办理指对收到公文的办理过程,包括签收、登记、审核、拟办、批办、承办、 催办等程序。
第三十一条 收到下级机关上报的需要办理的公文,文秘部门应当进行审核。审核的重点 是:是否应由杜机关办理;是否符合行文规则;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 定;涉及其他部门或地区职权的事项是否已协商、会签;文种使用、公文格式是否规范。
定移交、清退。 第五十三条 密码电报的使用和管理,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章 附则
第五十四条 行政法规、规章方面的公文,依照有关规定处理。外事方面的公文,按照外交部 有关规定处理。 第五十五条 公文处理中涉及电子文件的有关规定另行制定。统一规定发布之前,各级行政机 关 可以制定本机关或者本地区、本系统的试行规定。 第五十六条 各级行政机关的办公厅(室)对上级机关和本机关下发公文的贯彻落实情况应当 进 行督促检查并建立督查制度。有关规定另行制定。 第五十七条 本办法自 2001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1993 年 11 月 21 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1994 年 1 月 1 月起施行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同时废止。
第三章 公文格式
第十条 公文一般由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标 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 机关和印发日期等部分组成。
(一)涉及国家秘密的公文应当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其中,“绝密”、“机密”级公文还 应当标明份数序号。
第四章 行文规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撰写通报的注意事项
第一,通报的材料必须真实无误。 第二,通报的对象应具有典型性。 第三,通报的写作应注意时效性。
实训练习
一、填空题
1.通报的适用范围是表彰先进、批评错误和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通报的内容,可分为表扬通报、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三种。
实训练习
写作题 1.×市电信公司近期将进行传输设备改造升级,分别于3 月20日、21日0时至4时进行,部分小灵通用户的信号可能 受到影响,可能影响正常通话,为此电信公司在电台、电视 台播发通告,予以告知。请代为拟写。 2.××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分公司承接了××大饭 店扩建工程,由于××大饭店地处市区黄金区域,周边过往 车辆、行人较多,对施工带来一定影响,为保证安全、保证 进度,公司与大饭店、市交管部门及街办经过协商,决定封 闭大饭店西边的入口道路,只保留东边的入口,过往行人、 车辆一律从南边的青年路绕行。公司准备发布通告,请代为 拟写,要求内容明确,用语得体,格式规范。
二、通报的结构和写法
1.表彰通报和批评通报的结构和写法 (1)标题。由发文单位(可省略),被表彰或被批评的 对象和文种构成。 (2)主送单位。一般有主送单位,有的特殊某一范围内 ,可以不标注主送单位。 (3)正文。表彰(批评)通报正文结构有三部分: 第一部分,情况简介。 第二部分,事由评析。 第三部分,发出号召或提出希望和要求。 (4)落款及成文日期。同通知的要求。
(5)会议通知。是组织会议的单位制发的公文。文
(1)事由。通知的开头,应写明制发通知的缘由、目的、依据或情况。 (2)事项。会议通知的正文,一般应写明会议时间、地点、参加对象、会 议主要内容等要素。 (3)结尾。具体形式一是提出希望,强调执行事项的要求;二是采用特定 结束语。
4.附件 5.落款 6.成文日期
三、撰写通知的注意事项
第一,主题要集中,尽量一文一事。 第二,事项要写得具体明确。
实训联系
一、填空题
1.通知的常见类型有 、

、 和会议通知五种。
2.通知的基本结构一般包括 、 部分。
、 、附件、 、成文日期等
二、判断下列事项是否可以用通知行文
1.某公司拟颁发一项内部管理办法。
二、通告的结构和写法
1.标题 (1)发文单位+事由+文种。一般规定性的通告。 (2)发文单位+文种。一般对外张贴、发布的通告,使用这 种形式的标题。 (3)文种。即“通告”。在本单位、本部门内部发放的通告 可采用这种形式。 2.正文 (1)发文缘由。说明通告发文的目的、依据等。 (2)通告事项。有关单位、个人应该周知或遵守的事项。 (3)结语。一般用“特此通告”这一习惯用语结尾。 3.落款和成文日期
三、通告写作注意事项
第一,通告要通俗易懂。 第二,通告要符合法规。 第三,通告要具体清楚。
实训练习
一、填空题 1.通告是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_____或者 ______的事项。” 2.根据不同作用,通告一般分为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两种类型。 二、判断题 1.单位或个人,可以根据相关规定,发布规定性通告。 () 2. 告知性通告具有强制性要求,因此必须有法律依据, 符合法律法规或相关政策。 ()
通告
一、通告概述 二、通告的结构和写法 三、通告写作注意事项
一、通告概述
1.通告的概念 通告是“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 的事项”的公文。 2.通告的种类 (1)告知性通告。主要用于公布某一事项或告知有关单 位、人员需要知道的事项。这类通告仅供人们知晓,不具行 政约束力。 (2)规定性通告。是政府职能部门依法公布有关规定, 要求相关范围内的单位、部门和人员予以遵守、执行。往往 带有强制的行政约束力,有的甚至具有法律法规效力。
二、通报的结构和写法
2.情况通报的文体结构和内容结构 (1)标题。发文单位、通报的事由和文种组成。 (2)主送单位。有的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不标注主送单位 。 (3)正文。第一部分,通报的事由或者依据;第二部分 ,情况介绍,即对事情的发展情况、主要情节分段分条叙述 ;第三部分,分析情况的客观意义。分析要入情入理,合乎 实际,不可脱离通报的情况;第四部分,根据通报的情况提 出具体要求或提出一些指导性意见。 (4)落款及成文日期。同通知的要求。
一、通报概述 二、通报的结构和写法 三、撰写通报的注意事项
一、通报概述
1.通报的概念 通报是“适合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 情况”的公文。通报是宣传教育、通报信息的文种,属于下 行文。 2.通报的种类 (1)表彰通报。主要用于表扬先进人物和先进集体的事 迹,树立榜样,宣传典型,总结成功经验。 (2)批评通报。主要用于批评错误,通报事故或反面典 型,总结教训。 (3)情况通报。主要用于传达情况、沟通信息。
()
2.×市水电局将召开水利建设工作会议,拟告知各县、区水电部门事先
作好准备。
()
3.×县纪委拟批评×局×××干部玩忽职守、造成国家经济损失的错误

()
4.×市政府拟批转市卫生局关于做好灾后防疫病工作的意见。 ( )
5.×县县委拟向所属各级党组织布置学习×××同志“七一”讲话的有关
事宜。
()
通报
通知
一、通知概述 二、通知的结构和写法 三、撰写通知的注意事项
一、通知概述
1.通知的概念 通知是“适用于批转下级单位的公文,转发上级单位和不相隶属单位的 公文,传达要求下级单位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 员的公文。 2.通知的种类 (1)指示性通知。用于布置下级单位工作事项、指示方法、步骤。 (2)批转、转发性通知。用于发布某些行政法规,转发上级、同级或不 相隶属单位的公文以及批转下级单位的公文。 (3)知照性通知。用于告知某一事项或某些信息的通知,诸如庆祝节日 ,成立、调整、合并、撤销机构,启用新印章,更改电话,更正文件差错等 ,都可用这种通知行文。 (4)任免人员的通知。用于任免和聘用干部。
二、判断下列事项是否可以用通报行文
1.×县工会拟表彰奋不顾身抢救落水儿童的青年工人。
()
2.×厂拟向市工业局汇报该厂遭受火灾的情况。
()
3.×市安全办公室拟向各有关单位知照全市安全大检查的情况。
()
4.×县政府拟公布加强单位廉政建设的几条规定。
()
5.×县纪委拟批评×局×××等干部挥霍国家钱财游山玩水的错误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