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对土地的侵蚀(研究课)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雨水对土地有影响吗?
雨水风化了我们的 岩石,那么,下雨 时,雨水降落到土 地上,会对土地产 生怎样的影响?雨点降落时的 力可以打散并溅起 土壤的微粒,雨水 在地面流动时,携 走了这些微粒,一 部分土壤便被带走
了,这就是侵蚀。
影响侵蚀的因素
• 降雨量的大小 • 有无植物覆盖 • 土地坡度大小
降雨量的大小
有无植被覆盖
坡度的大小
影响侵蚀的因素
黄土高坡
黄河平均每年向 下游输沙达16亿 吨之多。平均每 立方米的河水中, 含沙量竟达37.6 千克。
侵蚀只有坏处吗?
在河流的下游, 河水带来的肥 沃土壤会逐渐 堆积成冲积平 原,为人们增 加新的土地。
如何减少侵蚀带来的坏处?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实验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模拟雨水对土地的侵蚀过程,了解雨水对土壤的侵蚀作用,并观察其对土壤剥蚀、产生沟壑等影响。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材料:1. 土壤样本:采集不同种类的土壤样本,如沙壤土、黏土等,清除其中的杂质。
2. 清水:确保清水的纯净度。
方法:1. 准备好不同种类的土壤样本,并进行细致的标记以区分。
2. 选择一个适合的实验场地,通常室外场地更为适宜。
3. 在实验场地上搭建合理大小的实验装置,装置中设有一定倾角的土坡。
4. 将不同种类的土壤样本均匀地分布在土坡上,每种土壤样本的分布面积应相等。
5. 使用喷头水龙头,调节出较为自然的雨水流量。
将雨水由上方均匀喷洒在土坡上。
6. 观察实验过程中土壤的剥蚀情况、沟渠的产生以及土地的变化情况。
7. 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变化,并进行照片或视频拍摄以备后续分析。
三、实验原理与结果分析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主要通过雨滴冲击、坡面径流和沟道侵蚀三个过程进行。
1. 雨滴冲击:雨滴落到土壤表面时,会对土壤产生冲击力,使土壤颗粒溅射并向四周蔓延。
这会造成土壤表面的疏松和颗粒的重新排序。
在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土壤样本表面的颗粒分离和变形。
2. 坡面径流:坡面径流是指雨水自然流动到土壤表面,并在其上产生流动。
由于雨水流动的力量,会将土壤表面的颗粒带走,进而形成所谓的剥蚀过程。
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雨水流动带走土壤颗粒,土地逐渐变得平坦。
3. 沟道侵蚀:当坡面径流流动速度足够大时,会形成沟渠,这被称为沟道侵蚀。
雨水通过沟渠流动时,其力量会将土壤扩大的坑洞冲刷得更深。
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沟渠越来越深,并有可能导致土壤崩溃。
根据观察和记录的数据,可以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
具体分析如下:1. 对比不同土壤样本:通过实验过程中对比不同种类的土壤样本,可以发现不同土壤对雨水的侵蚀反应有所差异。
通常来说,沙壤土较为容易受到侵蚀,其土壤颗粒较为松散,容易被雨水冲刷带走。
而黏土则较为稳固,对雨水的冲刷反应较小。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教学教案反思

一、教学背景教案名称:《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教学教案反思章节:第一章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概述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雨水对土地侵蚀的基本概念,理解雨水侵蚀土地的原因和过程。
2.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提高学生对雨水侵蚀问题的关注度。
3. 通过对雨水侵蚀问题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雨水侵蚀土地的基本概念2. 雨水侵蚀土地的原因和过程3. 雨水侵蚀土地的影响4. 环境保护与雨水侵蚀的防治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雨水侵蚀土地的基本概念、原因和过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雨水侵蚀土地的影响。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环境保护与雨水侵蚀的防治措施。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雨水侵蚀土地的现象。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雨水对土地的影响。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雨水侵蚀土地的基本概念。
3. 分析原因和过程:分析雨水侵蚀土地的原因和过程。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了解雨水侵蚀土地的影响。
5.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环境保护与雨水侵蚀的防治措施。
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收集相关资料:让学生课下收集有关雨水侵蚀土地的实例和防治方法的资料,以加深对雨水侵蚀问题的了解。
2. 观看纪录片:组织学生观看有关雨水侵蚀土地现象的纪录片,直观地感受雨水侵蚀对土地和环境的影响。
3. 参观实地:安排学生参观当地的侵蚀土地,了解雨水侵蚀土地的实际情况,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雨水侵蚀土地概念、原因、过程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环境保护和防治措施的理解。
3. 课后作业: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吸收和运用。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层面: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清晰地讲解了雨水侵蚀土地的基本概念、原因和过程,以及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图文

预防措施
植被覆盖
通过植树、种草等手段,增加地表植 被覆盖,降低雨滴对地表的冲击力, 减少径流冲刷。
水土保持
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如梯田、鱼鳞坑 等,减少水土流失,降低雨水对土地 的侵蚀。
排水系统建设
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及时将雨水排 走,避免长时间积水对土地的侵蚀。
土地利用规划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方式,避免过度开 发,保持土地的自然状态,降低雨水 侵蚀的风险。
。
剥离作用
强降雨使表层土壤被剥 离,随水流冲走。
搬运作用
土壤颗粒在雨水的搬运 下,沿坡面流动,形成
泥石流。
沉积作用
土壤颗粒随水流到达平 坦地区,沉积形成新的
地表形态。
化学侵蚀
溶解作用
雨水将可溶性矿物质溶解,形 成溶液流失。
酸碱反应
雨水与土壤中的矿物质发生酸 碱反应,改变土壤性质。
氧化还原反应
雨水中的氧气与土壤中的还原 性物质发生反应,导致土壤养 分流失。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图文
contents
目录
• 雨水侵蚀概述 • 雨水侵蚀的原理 • 雨水侵蚀的预防与治理 • 雨水侵蚀的案例分析 •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01
CATALOGUE
雨水侵蚀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雨水侵蚀是指雨水在重力作用下 沿地表流动,对土壤、岩石等自 然地表物质的破坏作用。
特点
雨水侵蚀具有广泛性、季节性、 区域性和差异性等特点,与地形 、土壤、植被等因素密切相关。
重视程度。
倡导绿色发展理念,促进生态保 护和可持续发展,从源头上减少
雨水侵蚀的发生。
建立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参与 的雨水侵蚀防治机制,形成全社 会共同关注和参与的良好氛围。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
侵蚀使地表的地形地貌发生改变。
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实验来探究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用文字、图画、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描述实验中的现象。
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在小组内交流结果和想法。
设计模拟实验,探究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自然界的侵蚀现象。
在实验中培养合作、交流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认识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通过模拟实验来探究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在模拟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自然界中其他因素对土地的侵蚀。
教学准备湿润、混有少量沙石的土、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饮料瓶,扎孔的瓶盖、水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步感受,雨水对土壤的侵蚀作用。
1.谈话交流对土壤的认识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都知道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你们平时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土壤?生1:爬山的时候在山上见到过土壤。
生2:公园的草地上,草的下面就是土壤。
师:讲的非常正确生3:在种菜的田地里。
师:哦,那里存在也有是吧,你来说。
生4:在任何有植物的地方都有土壤。
师:这么说土壤跟植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吧!就像同学们说得一样。
2.讨论下雨对土地的影响师:我们的地球表面有各种地形,它们高低起伏,各不相同,但在这些地形之上都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土壤。
这个土壤覆盖在土地上,这就是平时所熟悉的土地。
下面是一种我们非常常见的自然现象—下雨。
下雨时候雨点就会洒落在土地之上,那么,土地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出示课件)生1:土地变得很潮湿。
师:这是你想到的。
生2:雨水经过土地时,环境、空气也变得很潮湿,很闷。
师:老师问的是土地,当然也可能会发生别的现象。
生3:走在土地上感到很泥泞。
生4:土地的土壤会不会变成粘土。
师:有自己的一种猜测了。
生:如果是在地形比较突出来的地方,如果雨下得很大,泥土可能会一下子冲下来,发生泥土流。
小学科学——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推测: 雨量越大侵蚀程度越大,雨量越小侵蚀程度越小
实验方法:对比实验
要改变的条件:一块土地降雨量大,一块土地降雨量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不变的条件:植被情况,土地坡度,土壤结构
坡
植
量
影响侵蚀的因素
小雨
大雨洪水
影响侵蚀的因素
植被
影响侵蚀的因素
坡度
影响侵蚀的因素
• 降雨量的大小 • 有无植物覆盖 • 土地坡度大小
怎样在实验室探究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呢?
模拟实验
是我们不可缺少的求证方法!
• 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
•哪些因素影响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影响侵蚀的因素(1) 研究项目: 土地坡度对侵蚀的影响
推测: 土地坡度越大侵蚀越严重,坡度越小侵蚀越小
实验方法: 对比实验
要改变的条件:一块土地坡度大,一块土壤坡度小。
A、华北平原 B、黄土高原 C、热带雨林
4、最容易被雨水冲走的是土壤中的( C )。
A、沙砾 B、沙 C、黏土
5、能够影响土壤被侵蚀的因素有(A、B )。
A、坡度大小 B、有无植被 C、闪电
1、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
开始。
(√ )
2、在同一地区,土壤坡度的大小不会
影响侵蚀的程度。
(×)
3、在植物覆盖的森林里,土壤被侵蚀
不变的条件:植被情况,雨量大小,土壤结构
坡
植
量
影响侵蚀的因素(2) 研究项目:有无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推测: 植被越差侵蚀程度越大,植被越好侵蚀程度越小
实验方法:对比实验
要改变的条件:一块土壤有植物覆盖,一块土壤没有植物覆盖。
不变的条件:土地坡度,雨量大小,土壤结构
雨水对土地侵蚀的影响

雨水对土地侵蚀的影响雨水是自然界中不可或缺的资源,然而,当雨水与土地接触时,它的能量和流动性也会对土地造成一定的侵蚀。
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雨水对土地侵蚀的影响日益凸显。
本文将探讨雨水对土地侵蚀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雨滴冲击侵蚀雨滴撞击地面时产生的冲击力很强,会使地表松散土质溅起,并携带部分颗粒物质流动。
特别是在陡坡区域,雨滴冲击更加剧烈,使得侵蚀过程加速。
这种雨滴撞击导致的冲击侵蚀现象称为“飞溅侵蚀”。
为了减缓雨滴冲击带来的侵蚀影响,一种常见的做法是在沟壑边缘或农田边界种植乔木、小灌木等植物。
这些植物能够起到减缓雨滴冲击力的作用,形成植物屏障,减少飞溅侵蚀的程度。
二、径流侵蚀降雨过程中,大量的雨水会形成径流,流经地表时对土壤和岩石进行冲刷,从而引发径流侵蚀。
径流侵蚀的程度取决于土地的坡度、土壤类型和植被覆盖率等因素。
减少径流侵蚀的一种有效方法是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控制土地的坡度和防止开垦土地过度。
此外,适当的植被覆盖也可以减缓径流的流速,增加土壤的稳定性。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减少土壤流失和土地退化。
三、水蚀侵蚀水蚀是指雨水径流通过流动对土地进行冲刷和搬运,导致土壤流失的过程。
被水蚀侵蚀的土壤通常会失去肥力和结构稳定性,使得农田和生态系统受到损害。
对抗水蚀侵蚀的关键是采取适当的水土保持措施。
例如,在农田中修建梯田和沟渠,种植草地或树木等。
这些措施能够减缓雨水流动速度,增加潜在蓄水量,并降低水蚀的可能性。
四、风蚀侵蚀雨水的侵蚀作用通常与风蚀相互结合,形成土地的综合侵蚀。
风蚀侵蚀指的是在干旱地区,由于雨水的稀缺,土地暴露在风中,风吹拂表面的松散土壤,造成土壤流失和土地退化。
为防止风蚀侵蚀,可以采用植被恢复和保护措施,例如通过植树造林、种草覆盖等方式,增加土地的植被覆盖率,增进土壤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是一个复杂而严重的问题。
为了保护土地和生态环境,我们应该采取正确的管理措施,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不良影响。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汇总课件

探索不同土壤类型、植被覆盖和 地形条件下,雨水侵蚀的规律和
特点。
结合气候变化和环境因素,分析 雨水侵蚀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影响
。
开发新型防治技术
研发高效、环保的土壤保护剂 和植物种植技术,提高土壤抗 侵蚀能力。
探索新型水土保持措施,如植 被恢复、坡面治理和土地整理 等。
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遥感监 测、GIS信息系统等,提高防治 技术的科技含量和智能化水平 。
土地整治
通过土地平整、坡度调整等措 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
抗侵蚀能力。
治理方法
工程措施
采用挡土墙、护岸等工 程手段,防止水土流失
,保护土地资源。
生物措施
通过植树、种草等生物 手段,恢复和增加植被 覆盖,提高土壤抗侵蚀
能力。
农业措施
采取合理的农业耕作方 式,如轮作、深耕等, 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
案例二:某城市雨水排水系统问题
总结词
城市发展与排水系统的矛盾
详细描述
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硬化地面增多,雨水无法自然渗透,增加了排水系统负担。加上排水系统规划不合理、 设施老化等问题,导致城市内涝频发,加剧了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案例三:某农田土壤侵蚀改善措施
总结词
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详细描述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汇总课件
目录
• 雨水侵蚀概述 • 雨水侵蚀的成因 • 雨水侵蚀的预防与治理 • 雨水侵蚀的案例分析 •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01
雨水侵蚀概述
雨水侵蚀的定义
雨水侵蚀是指雨水对土地表面的冲刷和侵蚀作用,导致土壤 流失和地形改变。
雨水侵蚀是自然现象之一,当雨水落到地面上,如果雨量较 大或地面植被不足,雨水会冲刷和侵蚀土地表面,带走表层 土壤和养分,导致土壤流失和地形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研究课教案:参考饶正辉老师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上《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的第5课。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教材,主要指导学生认识地球表面常见的地形及其变化和原因。
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的“地球与宇宙”中“地表及变化”的范畴。
外力作用引起的地形地貌变化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特别是流水对土地的侵蚀和沉积作用而引起的地形地貌变化。
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先从学生熟悉的降雨开始。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便从学生经常看到的下雨现象开始,让学生模拟下雨,仔细观察雨水降落到地面,土地及雨水发生的变化,这是认识侵蚀的开始。
本课重点指导学生认识流水对土地的侵蚀。
教材分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雨如何影响土地;第二部分,影响侵蚀的因素。
教材这两部分的内容有紧密的逻辑关系,学生通过第一部分观察的现象是第二部分研究的地点。
【学生分析】
学生常看到降雨,但是很多人没有微观地、系统地考虑降雨对侵蚀土地、改变地形的作用。
本课的开始,通过调动学生原有经验,学生可能会想到雨水会冲走土壤,使土壤流失,混有泥沙的水在蒸发后,里面的泥沙会留下来。
学生缺乏的是降雨对土地侵蚀过程的感性经验。
学生在四年级学习《天气》单元中测量降水量时,模拟过下雨,这对于本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技能基础。
学习这一课不仅老师要从情感的角度思考:为什么要上这一课,更应该引导学生思考上这一课的意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从而使地表的地形地貌发生改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模拟实验来探究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在实验中能用文字、图画、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描述实验中的现象;
2.根据对实验现象作出自己的解释,并依此推想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
3.设计模拟实验,对比研究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自然界的侵蚀现象,进一步激发研究地形变化的兴趣。
【重难点】通过模拟实验来探究雨水对土地的侵蚀,认识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
【器材准备】
分组器材:湿润、混有少量沙石的土、有草皮的土、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小铲子、降雨器(饮料瓶,瓶盖上扎孔)、大塑料水槽、水。
教师演示:雨水侵蚀土地的图片或录象、介绍实验操作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意义导入
1.[PPT2出示]:配乐诗:我们的土壤妈妈
[PPT3出示]:土壤是地球上最优价值的资源!
小结: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2.[PPT4 出示]动画:山上覆盖一层土壤,下雨了。
引导:这座山上有陡坡,有缓坡,还有平地。
在这上面覆盖一层土壤,“哗”……下雨了,你认为这些土地会被怎么样?
预设:(1)土地被雨水打湿;
(2)土地会被雨水冲走;
(3)陡的地方可能会发生泥石流;
(4)会发洪水。
……
3.小结:也就是说雨水会对土地产生一定的影响。
板书:雨水对土地的________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非常熟悉的下雨现象,引发学生对“雨水降落土地时,雨水和土地分别会发生什么变化”等问题的思考。
本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检索学生的前概念认识,并初步对这些问题作出假设,使探究活动顺利展开。
)
二、模拟实验,观察侵蚀
1.过渡:你为什么认为雨水对土地会产生这些影响?
2.提问:能通过一个实验证明自己的推测吗?老师这里有这样一些材料你可以用。
演示出示:一侧打有小孔的浅口塑料水槽,湿润、混有少量沙石的土,塑料薄膜,小铲子,矿泉水瓶,打好孔的瓶盖,水,塑料脸盆。
学生讨论:如何用这些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
3.[PPT5-8]辅助反馈交流:要求说明用材料来模拟什么?(理解模拟实验的本质)
教师板书:
有孔的矿泉水瓶——降雨
有孔的塑料槽装泥土——山坡(土地)
大水槽中的水——径流
4.[PPT9出示]:实验小建议,了解实验要求。
5.学生分组实验,将实验中收获的信息填写在科学记录单上。
教师巡视,用相机记录每组实验后的土地形态,用作和实验前的做对比。
雨水对土地影响的实验观察记录单第_____小组
6.交流汇报。
(1)交流我们在实验中的发现。
(2)比较雨水和径流的不同,思考讨论它们的不同说明了什么?
板书:侵蚀
(3)讨论交流:自然界中的地形跟我们实验中的地形还有什么不同?现实中降雨跟模拟实验也有哪些不同?
(4)[PPT10出示]:被雨水侵蚀的地形,用实验中的收获分析现实中雨水侵蚀地形的实例:呈现多个小组实验前后的比较,同时呈现有的小组之间坡度大小不同、植被覆盖不同,小组之间实验中侵蚀的程度不一样。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重点不在于实验的设计与操作上,而是采用教师准备好实验装置,让学生简单操作。
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把时间和目的尽量放在对实验现象的关注和思考上;并能把模拟实验装置的各个部分跟自然现实中存在的现象联系起来。
同时,通过比较不同小组的实验现象,进行影响雨水对土地侵蚀程度的相关推测。
)
三、设计实验,探究因素
1.[PPT11出示]不同小组的实验现象。
引导:通过刚才的模拟实验,我们确实亲眼看到了雨水对土地产生了侵蚀,但是我们也发现,有的小组的“土地”侵蚀程度小一些,有的小组侵蚀程度大一些,这可能是什么原因?
学生观察其他小组的实验现象图片。
预设:(1)有的小组的坡平一些,有的陡一些板书:坡度大小不同
(2)有的小组是有草皮的板书:植被覆盖不同
(3)可能有的小组的矿泉水瓶盖孔大小不一样板书:降雨量不同
2.提问:这些因素对雨水侵蚀土地的程度产生什么影响?说说我们的推测和理由。
3.交流我们的推测和理由。
4.提问:也能用模拟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假设吗?分小组选择其中一个因素,制定研究的计划。
学生分组制定计划。
____________因素影响土地侵蚀程度的实验方案第______小组
5.学生小组设计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6.交流完善我们的实验计划。
(设计意图:从假设到模拟实验验证,再从模拟实验到“影响侵蚀因素”的再假设;让学生通过本课探究能够初步明白:模拟实验不是为了模拟而模拟,它的目的在于能够用模拟实验来解释自然界中经常发生的,而又无法通过真实实验验证的现象。
并且,通过这一环节活动,能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影响侵蚀的更多因素”,在众多因素中选择适宜、能够用模拟实验进行探究的活动;为下一课活动做好基础。
)
四、总结延伸
【板书设计】
雨水对土地的 侵蚀
有孔的矿泉水瓶——降雨
有孔的塑料槽装泥土——山坡(土地) 大水槽中的水——径流
【记录表】
雨水对土地影响的实验观察记录单 第_____小组
____________因素影响土地侵蚀程度的实验方案 第______小组
坡度大小不同 植被覆盖不同 降雨量不同
【作业辅导】
1.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____________。
(侵蚀)
2.下面的材料或动作分别模拟自然界中的事物和现象?连一连。
坡形土堆下雨
垂直土壁山坡上的沟壑
土堆上凹凸不平地面的径流
喷水器喷水悬崖
泥浆流淌土壤裸露的山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