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阿司匹林的研究和新进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阿司匹林研究和新进展

学校:河北北方学院

班级:09级医学影像系本科(1)班

姓名:王建秋

学号:2009062060133

1前言

著名哲学家何塞•奥尔特加•加塞特曾经所过:“假如我将身处荒岛,如果选择随身携带某种药物的话,那么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它——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在药物应用中的地位可见一斑。阿司匹林问世之初主要用于止痛、退热的治疗,后广泛用于伤风、感冒、头痛、神经痛、关节痛、急性和慢性风湿痛及类风湿痛等疾病的治疗,现如今逐渐转变到用于抗血栓,尤其在心血管事件的二级预防中应用最广,减少了大约25%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因此,对于阿司匹林的研究有着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2作用机制

阿司匹林(Aspirin,ASP)又称乙酰水杨酸(ASA),它能选择性地使细胞内环氧化酶乙酞化, 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 从而影响下丘脑中强致热因子前列腺的合成, 恢复调节体温的正常反应, 因而具有解热、镇痛、消炎作用, 亦用于抗风湿性关节炎和抗类风湿性关节炎。近年来, 人们又发现阿司匹林具有抗血栓的特性, 能明显减少周围动脉内阻塞性血栓的形成, 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以及抑制内源性ADP、5-HP等的释放, 从而抑制内过氧化物的形成,抑制血小板凝集作用,而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 预防短暂性脑缺血、中风等。

3临床应用

阿司匹林作为经典的解热镇痛药, 抗炎抗风湿作用较强, 并有促进尿酸排泄作用;此外, 尚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常用于感冒发热、头痛、肌肉痛、神经痛及活动性风湿性关节炎等。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可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病和短暂性缺血性疾病的发作及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在此不再赘述。本文将着重介绍临床最新应用。

3. 1 治疗胆道蛔虫治疗机制可能因胆道蛔虫病患者的胃酸偏低, 口服阿司匹林后能

升高胃液酸度,在肠中部分分解为水杨酸与醋酸, 经吸收后自胆汁排泄, 引起胆道内环境的改变, 蛔虫厌酸而退出胆道。

3. 2 对生育的影响据有关文献报道, 每日口服8片阿司匹林, 可使精液中的前列腺

素暂时减少, 当精液内前列腺素浓度降低时, 可出现较多的异型精子。因此有人认为, 阿司匹林可成为男性避孕药。

3. 3 治疗月经过多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月经过多, 都与子宫内膜或肌层合成与释放

过多的PG I2及PGE 有关, 因为PG 可引起子宫血管扩张, 抑制血小板聚集。据此, 可用阿司匹林类药物治疗月经过多。许多报道指出, 服用吲哚美辛、甲芬那酸或萘普生等可显著减少经血量。

3. 4 治疗原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时子宫内膜液及外周血液中的PGF2d水平或PGF2d

/PGE2比例升高, 其症状与全身给予PG 进行引产或人工流产的副作用颇相似。PG 合成酶抑制剂对减轻痛轻症状有明显效果。

3. 5 治疗先兆性子痫有人认为, 孕妇不宜使用阿司匹林。最近巴黎一家医院对102

例先兆性子痫高危孕妇采用阿司匹林0. 15g /d, 合用双嘧达莫0. 3g /d治疗。结果: 治疗的正常妊娠较对照组高2 倍, 无1例发生先兆子痫, 也无胎儿并发症。而对照组6例发生先兆子痫, 同时胎儿有9 种并发症。用药组对胎儿、母体均未造成明显影响, 故认为小剂量阿司匹林对胎儿、母体无害。

3. 6 用于中枢性镇痛以往人们一直认为阿司匹林只具有外周性镇痛作用。近年发现, 阿司匹林除了外周镇痛作用外, 还具有中枢镇痛作用。如对癌症性骨痛患者每日使用120~ 720mg阿司匹林, 可使镇痛效果维持3~ 4个程期。用于慢性腰痛和疱疹性神经痛的镇痛, 均取得较好效果。

3. 7 阿司匹林可治疗腹泻如患霍乱时的腹泻主要是霍乱毒素激活肠道上皮细胞的腺苷酸环化酶, 促使环磷酸腺苷增加, 引起小肠黏膜通透性改变, 并使离子和水分大量分泌引起腹泻; 而阿司匹林可降低环磷酸腺苷, 从而抑制霍乱毒素导致的肠分泌引起的腹泻。

3. 8 治疗支气管哮喘传统观点认为, 哮喘禁用阿司匹林。最近有人对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试用阿司匹林0. 3~ 1. 2g口服, 1h后呼吸困难缓解, 最大呼吸流率明显增加, 因而认为对不易控制的哮喘病例不防试用阿司匹林治疗, 或许可得到奇效。

3. 9 治疗乳糜泻在小麦、大麦、燕麦和黑麦中均含有麸质(面筋) , 部分人服后可引起一种过敏性肠病) 乳糜泻。该病过去常采用去质类固醇类药物治疗, 但副作用较多。最近有人用阿司匹林治疗, 即就餐前5~ 15m in口服阿司匹林650mg。结果发现, 服阿司匹林后不论再摄入多少麸质, 均能完全遏止乳糜泻, 若进餐后再服用阿司匹林则完全无作用。

3. 10 防治糖尿病及并发症在2型糖尿病中由淀粉的多肽组成的含淀粉沉淀有细胞毒素作用, 并有明显的引起B- 细胞功能退化作用, 而阿司匹林可以作为维持B- 细胞功能的药物而减慢B - 细胞功退化进度。同时, 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体内凝血素的分泌量明显增多, 从而增加了血小板的凝集作用, 小剂量阿司匹林可阻止凝血素在体内合成, 从而降低血小板的凝集作用。有资料显示: 服用阿司匹林的男性, 心脏病的发病率减少44%, 而患糖尿病的男性,其心脏病的发病率下降更为明显。因此, 成年的糖尿病患者应长期服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 以减少患心脏病的危险。

3. 11 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有人用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 收到可喜的效果, 可使瘙痒消失或减轻, 治愈率70% , 总有效率91% 。而用赛庚啶治疗的对照组总有效率70% , 差异显著。方法为阿司匹林(肠溶片) 300mg /次, 3次/d, 口服, 1 周为1

个疗程。其机制, 有人认为皮肤受凉可引起血管收缩和儿茶酚胺从感觉神经末梢释放, 导致血小板聚集, 引起前列腺素、和5- 羟色胺释放而致瘙痒。阿司匹林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及血小板聚集,从而控制瘙痒。

3. 12 神经保护作用据研究发现, 阿司匹林对谷氨酸介导的兴奋性神经毒性有保护作用, 并可减轻缺氧对神经细胞的损害。动物实验表明: 用大鼠颈总动脉联合大脑大动脉结扎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实验, 结扎前2h 或30m in 腹腔注射阿司匹林, 8d后处死动物, 计算脑梗死体积。结果显示: 阿司匹林在15mg /kg及以上剂量可显著减少脑梗死体积。

3. 13 安眠作用在服用阿司匹林3 夜中, 可大大增加总的睡眠时间, 其主要作用在下半夜。机制为阿司匹林置换了血浆中的色氨酸, 而使它更好地通过血- 脑脊液屏障, 在后半夜产生更多的5- 羟色胺, 其安眠作用要延迟4h。对偶发性失眠至少在用药起初3晚上效果最显著。一般用量为650mg。

另外, 阿司匹林具有预防大肠癌、阿尔海默茨病,治疗角膜炎、白内障、葡萄膜炎等眼科疾病, 同时还具有减轻肿瘤引起的胃肠症状及对抗肿瘤转移等作用,为临床应用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