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肺炎
过敏性肺炎ppt课件

2019
9
-
复查胸部CT
2019
10
-
肺间质
细胞 间叶细胞: 成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血管周细胞 炎症细胞和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肥大细胞
细胞外基质: 基质:基底膜 纤维成分: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
2019
38
-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
小叶中心性分布,一般为2-5mm,无融合趋势,无小 叶间隔增厚,结节不与胸膜相连,往往伴有支气管扩张
2019
39
-
血源播散性肺结核
两肺的粟粒大小的结节阴影,其特是“三均匀” , 大小均匀、密度均匀和分布均匀
2019
40
-
结节病
2019
41
-
肺癌(lung cancer)
2019
31
-
2019
32
-
2019
33
-
2019
34
-
2019
35
-
诊断标准
➢ 主要标准: 1、症状符合HP表现。 2、特异性抗原暴露(客观接触史或血清沉淀抗体阳性)。 3、符合HP胸片或HRCT改变。 4、BALF淋巴细胞增加。 5、符合HP组织病理学改变。 6、自然暴露刺激阳性反应(暴露于可疑环境后产生相应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异常或脱离抗原后病情改善)。
(一)确诊标准一: 1.外科肺活检:组织学符合寻常型间质性肺炎的改变 2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排除其他已知的可引起的ILD的疾病,药物中毒等 (2)肺功能表现为进行性限制性通气障碍,弥散量下降 (3)X线和HRCT显示两下肺及胸膜下网状改变或蜂窝肺
过敏性肺炎影像诊断-ppt课件

PPT课件
7
• 4、朗格汉斯细胞增生症:本病早期主要CT表现 为结节影,随着病情进展.逐渐以囊腔表现为主,
PPT课件
4
• (2)亚急性期:亚急性期是急性期与慢性期过度,可见多种CT表现。 1、淡薄状片影:表现为密度较淡,边缘模糊的不规则片状磨玻璃影, 没有明显的分布规律(图3-100)。2、不规则实变影:不规则的双肺 实变,密度均匀,内有支气管空气征(图3-101)。3、不规则斑片影: 双肺多发不规则大小不均的斑片状影,密度不均,边缘欠清(图3102)(图3-103)。可见胸膜有粘连或相邻胸膜增厚。4、条索状影: 肺内原急性期出现的斑片状影或实变影,变为条索状影密度不均,边 缘较清。可见与胸膜有粘连或相邻胸膜增厚(图3-104)。 (3)慢 性期:表现为肺内不规则小结节影、线样影、网状或蜂窝状影(图3105)(图3-106)。 (4)过敏性肺炎的易变性:过敏性肺炎的形态、 大小、部位可在几天或几周内可有明显变化(图3-107)(图3-108)。 过敏性肺炎病变影的分布可随病人下同而有差异,同一患者其病变影 也可随时间变化而迁移,但共同点是病变以两肺中部区域分布为主肺 尖、肺底、肋膈角稀少。横断面上主要是随机分布,不存在中央或周 边分布的显著区别。过敏性肺炎的肺内结节影均位于小叶中央。
• 亚急性型:病理可出现非干酪性坏死肉芽肿,非常类似于结节病,但 过敏性肺炎的肉芽肿常在细支气管附近并单个存在,而结节病肉芽肿 则常常在支气管和胸膜下部位。
过敏性肺炎的诊断

过敏性肺炎的诊断过敏性肺炎是一种由过敏反应引起的肺部炎症性疾病。
它通常由吸入细菌、病毒、真菌或化学物质等引起的过敏反应引起。
过敏性肺炎的早期诊断对于及时开始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过敏性肺炎的诊断方法和相关注意事项。
过敏性肺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相关实验室检查。
患者通常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
体检时,医生会注意患者是否有发热、肺部啰音和肺部充血等体征。
但这些临床表现并不具有特异性,因此需要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来确诊。
一种常用的诊断方法是胸部X射线检查。
在过敏性肺炎患者的胸部X射线片上,可以看到肺部广泛的间质性浸润,以及肺泡内出现的渗出物。
这些改变是诊断过敏性肺炎的重要依据。
此外,胸部CT扫描也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影像信息,对于了解病变的范围和性质非常有帮助。
在实验室检查方面,肺功能测试是重要的诊断手段之一。
通过测量患者的肺活量、血氧饱和度和呼气流速等指标,可以评估肺部功能的损害程度。
特别是测量强直性肺活量和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之比(FEV1/FVC),可以判断是否存在气道阻塞和肺功能损害。
过敏试验也是诊断过敏性肺炎的重要手段。
通过皮肤划痕试验或血清特异性IgE抗体检测,可以确定患者对某些过敏原的过敏反应。
常见的过敏原包括花粉、尘螨、霉菌和动物皮屑等。
如果过敏试验阳性,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特征,可以确诊过敏性肺炎。
除了上述常规诊断方法外,有时还需要进行肺组织活检。
这是一种直接观察肺部组织病变的方法,可以确定病变的性质和炎症的严重程度。
但是,组织活检是一项创伤性检查,仅在必要时才会进行。
综上所述,过敏性肺炎的诊断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多个方面的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对于可能患有过敏性肺炎的患者,及早明确诊断并开始相应的治疗非常重要。
医生应综合运用各种诊断手段,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
过敏性肺炎PPT课件

表现为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多个结节影,边界 清楚而边缘不规则。晚期纤维化病变也上要累及 支气管血管周围,呈肺门向周边放射状分布。当 有磨玻璃密度影时,也常分布于支气管管血管周 边,这与过敏性肺炎广泛而随机的分布明显不同。
.
2
尽管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过敏性肺炎被认为与复合物(Ⅲ型) 和细胞介导(Ⅳ型)的免疫反应有关。另外,与抑制性淋巴细胞功能 有关的免疫调节异常也发挥作用。 【病理表现】
急性型:病变主要累及呼吸性细支气管及相邻的血管和肺泡,肺泡和 间质有明显淋巴细胞、浆细胞和激活的肺泡巨噬细胞浸润。巨噬细胞 胞浆通常有特征性的空泡样改变,融合的巨细胞有时也可见到。有的 细支气管生发了阻塞,管壁遭到破坏,有25%-50%的病例可发生闭塞 性细支气管炎,有15%-25%的病例可伴有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 肺炎。上述病理表现可随着与过敏原的脱离可完全消退而不留痕迹。
过敏性肺炎影像诊断
.
1
过敏性肺炎
过敏性肺炎(hypersensitivity pneumonitis)又称为 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是一组免疫性非IgE介导的 弥慢性间质性和肺泡性疾病,反复接触存在家庭、 工作环境或各种潮湿环境中的多种有机粉尘或低 分广化学活性物质后发病。 【发病机制】导致过 敏性肺炎的抗原大多数来源于微生物、动物、植 物、小分子化学物质及某些药物等。依接触抗原 条件的不同,可分别称作农民肺、蔗尘肺、蘑菇 工人肺,饲鸽者肺、化学工人肺、湿化器肺、空 调肺、夏季型肺炎等。
(1)急性期:为双肺多发肺密度增加,多为边缘模糊, 主要CT表现:1、两肺弥漫的磨玻璃影:双肺广泛分布的 磨玻璃影,分布无明显区域分别。边缘模糊(图3-94)。2、 广泛的肺实变影或不规则斑片状影:双肺多发肺叶或肺段 的实变,其内可见支气管空气征。边缘可见模糊影(图395)。双肺散在不规则斑片状影、密度不均,轮廓模糊 (图3-96)。3、肺弥漫性粟粒状影:密度较淡,分布均匀 (图3-97)。4、双肺散在结节影:密度不均,可见结节内 有不规则小的透光影(图-98)(图3-99)。
临床过敏性肺炎病理、临床表现、病因、诊断要点及影像表现

临床过敏性肺炎病理、临床表现、病因、诊断要点及影像表现概述过敏性肺炎(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是易感人群反复吸入各种具有抗原性的有机粉尘、低分子量化学物质,引起的一组弥漫性间质性肉芽肿性肺病。
反复吸入含嗜热放线菌干草引起的农民肺即是其中的代表。
过敏性肺炎的发生与季节性大气污染、室内微生物污染有关,病人首先须脱离致病原的环境。
临床表现急性型常在接触抗原后4~8小时发病,可有发热、畏寒、咳嗽和呼吸困难,也可出现厌食、恶心和呕吐。
肺部听诊有细中吸气相湿性啰音,哮鸣音不常见。
脱离抗原之后,症状一般在几小时内改善,但完全恢复需几周,反复发作可致肺纤维化。
亚急性者可隐袭发病,咳嗽和呼吸困难持续数日至数周,病情不断发展者需要住院治疗。
在慢性者,进行性活动后呼吸困难、咳嗽、乏力和体重下降可达数月至数年,疾病可发展为呼吸衰竭。
病因过敏性肺炎是一组由不同过敏原引起的非哮喘性变应性肺疾患,小儿发病率不高。
过敏原为含有真菌孢子、细菌产物、动物蛋白质或昆虫抗原的有机物尘埃颗粒。
诊断要点急性过敏性肺炎的CT表现双肺磨玻璃样改变;双肺广泛的斑片状、团片状、云絮状肺实变影,边缘模糊,密度及分布不均,以中下肺较多见,短时间内病灶位置变化大且具有游走性。
急性过敏性肺炎影像学表现的病理基础为肺实质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及小血管炎症引起的弥漫性肺充血水肿及肺泡内蛋白液的渗出。
亚急性过敏性肺炎的CT表现弥漫性分布的小叶中心性结节影,边缘不清;斑片状磨玻璃影;气体陷闭征与肺囊性改变。
亚急性过敏性肺炎影像学表现的病理基础:小叶中心性结节影是细胞性细支气管炎的表现;磨玻璃阴影是弥漫性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存在的表现;气体陷闭征及肺囊样变是细支气管炎症、阻塞的结果。
小叶中心性结节影及磨玻璃改变是过敏性肺炎的特征性改变,而小叶中心性结节影是亚急性过敏性肺炎的特征性改变。
慢性过敏性肺炎的CT表现可见网格状、蜂窝状纤维索条影,为肺间质纤维化改变;甚者可见到肺不张、肺气肿及胸膜增厚等征象。
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过敏性肺炎)

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过敏性肺炎)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又称为过敏性肺炎,是一种由吸入过敏原引起的炎症性疾病。
它是一种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尤其是在一些特定职业或环境下。
本文将从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及预防等方面介绍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的相关内容。
病因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的主要病因是吸入特定过敏原,如农药,木尘,粉尘,霉菌和鸟类粪便等。
部分人在接触这些过敏原后,会出现呼吸道症状,最终发展为肺泡炎。
特定职业,如农民、木工、农药工厂工人等,由于接触这些过敏原较多,患病的风险也相对较高。
症状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的典型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咳嗽,胸痛,发热等。
有些病人还可能出现全身症状,如食欲不振,乏力等。
严重的病例可能导致肺泡炎症状加重,影响呼吸功能。
诊断诊断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通常需要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医生可能会依据患者的职业和生活环境,结合肺功能检测、胸部X光等检查来确诊。
有时候,还需要进行过敏原皮肤试验或特异IgE检测来帮助诊断。
治疗治疗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的关键在于避免过敏原。
一旦诊断明确,患者应尽量减少接触过敏原的机会,注意个人防护。
在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和抗过敏药物,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预防预防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的关键在于提前认识相关过敏原,并避免暴露于这些过敏原中。
特定职业人群应注意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等。
工作场所也应定期通风换气,减少过敏原的浓度。
综上所述,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是一种由吸入特定过敏原引起的肺部炎症性疾病。
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预防是关键,避免接触过敏原是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这一疾病。
过敏性肺炎的诊断

临床肺科杂志2011年7月第16卷第7期985・专家论坛・过敏性肺炎的诊断张德平过敏性肺炎(hypersensitivitypneumonitis,HP)是由于吸入各种抗原性有机物质所引起的一种间质性肺病¨’2。
又称为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extrinsicalle晒calveolitis,EAA),HP不仅累及肺泡,还累及肺间质和气道,故亦可认为是一种症状群。
一、HP的诊断标准HP的诊断主要根据抗原性有机粉尘接触史、临床表现、胸部x线和HRCT、肺功能、血清沉淀抗体、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淋巴细胞计数、组织病理学等综合确定¨o。
对HP的诊断,许多学者提出了诊断标准,目前较常用的是Richerson等提出的标准:1.病史、体检和肺功能检查提示问质性肺病;2.x线检查与其相一致;3.已知抗原暴露史;4.有特异性抗原的沉淀抗体。
但该标准对诊断要求过于严格,故目前更多学者或临床医师往往采用Schuyler等提出的诊断标准,它包括主要标准和次要标准。
主要标准:1.与HP相应的症状;2.病史、血清或/和BALF抗体检测证实有特异性抗原;3.胸部x线或HRCT显示与HP相应的改变;4.BALF淋巴细胞增多(如果进行了BAL);5.与HP相应的肺组织学改变(如果进行了肺活检);6.自然激发试验阳性(暴露到可疑环境后症状或实验室异常再现)。
次要标准:1.两侧肺基底部哕音;2.DLCO减低;3.休息或运动时动脉低氧血症。
假如满足4条以上的主要标准,2条次要标准,并排除其他症状类似的肺部疾病,则可以确定诊断。
最近还有学者提出了HP诊断的6项预测指标:包括已知侵人性抗原暴露史、血清沉淀抗体阳性、反复发作性症状、抗原暴露后4—8h出现症状、吸气性爆裂音和体重减轻。
符合以上标准者,诊断准确率可达98%L4,5J。
在HP的诊断过程中,应当注意与其他疾病作鉴别诊断。
例如,急性HP可因住院和应用抗生素后很快缓解(去除致病原)容易误诊为感染,仅在出院后复发或抗生素治疗无效时才可能考虑本病。
内科学_各论_疾病:过敏性肺炎_课件模板

继续接触则抗体的滴定度上升,脱离抗原 的接触后抗体的滴定度下降,症状减轻。 各家报道过敏性肺炎沉淀反应阳性率变异 性非常大。Pepys和Jenkins报道90%农民 肺沉淀抗体阳性,而Granf观察只有50%农 民肺的血清有沉淀抗体。经临床表现和实 验室检查对照分析发现阳性沉淀反应和临 床症
内科学疾病部分:过敏性肺炎>>>
诊断:
过敏性肺炎鉴别诊断 _如何诊断过敏性肺 炎
本病急性期应与 病毒性肺感染、支气 管哮喘、肺嗜酸性细 胞肺浸润、过敏性支 气管肺曲霉菌病、化 学制剂引起的肺水肿
内科学疾病部分:过敏性肺炎>>>
诊断:
此外还需与浸润 型肺结核、肺癌、病 毒性肺炎相鉴别。
内科学疾病部分:过敏性肺炎>>>
并发症: 过敏性肺炎并发症_过敏性肺炎有哪些并 发症
内科学疾病部分:过敏性肺炎>>>
病因:
敏性肺炎已不再存在诊断的价值。由于沉 淀素经常存在于无症状的病人,而导致某 些权威人士做出沉淀素在过敏性肺炎的发 病机制中不起作用的结论。Lee等(1983) 报道48例澳洲长尾小鹦鹉饲养者停止接触 后继续观察沉淀素的水平,发现血清沉淀 素下降者,半数比那些血清沉淀素继续上 升者的症状并无好转
简介:
过敏性肺炎(hypersensitivity pneumonitis)是一组由不同致敏原引起的 非哮喘性变应性肺疾患,以弥漫性间质炎 为其病理特征。系由于吸入含有真菌孢子、 细菌产物、动物蛋白质或昆虫抗原的有机 物尘埃微粒(直径<10μ)所引起的过敏反 应,因此又称为外源性变应性肺泡炎(e
内科学疾病部分:过敏性肺炎>>>
内科学疾病部分:过敏性肺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义
外源性变应性肺泡炎( extrinsic allergic alveolitis,EAA)也称为过敏性肺炎
( hypersensitivity pneumonitis,HP) ,是指易感人群反复吸入各种有机物或化学活性物质所诱发的免疫介导的肺部炎症反应性疾病,病理表现以间质性肺炎、细胞性细支气管炎和非坏死性肉芽肿为特征。
抗原来源可以是职业性接触,例如农民肺、蔗尘肺、蘑菇工肺、金属加工者肺等; 也可以是室内环境引起,如饲鸽者肺、空调肺、湿化器肺等; 另有个别是和地域环境有关,如日本夏季型过敏性肺炎[3]。
根据临床表现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3 种形式,其中亚急性型和慢性型EAA 的临床症状较为隐匿,尤其是慢性EAA,因长期暴露于低浓度的抗原,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影像学表现为非特异性的弥漫性间质病变,易与其他肺间质疾病混淆,如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IPF) 。
EAA 是发病率仅次于IPF 和结节病的一种常见的间质性肺疾病,由于其临床表现多样,且未被广泛认识和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对EAA 的临床漏诊和误诊,这种现象在我国尤为明显。
因此,认识EAA,在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过程中及时鉴别出EAA 非常重要。
临床表现
吸入过敏原后少数病儿出现喘息、流涕等前驱表现,3~6小时后开始出现症状,表现为发热、干咳、呼吸急促、胸痛及缺氧、口唇、指趾末端发绀等,6~8小时上述症状达高峰,24小时症状基本消失。
发作时肺部体征与哮喘发作时不同,多无喘鸣音,主要听到的是湿性啰音。
急性型常在接触抗原后4~8小时发病,可有发热,畏寒,咳嗽和呼吸困难,也可出现厌食,恶心和呕吐。
肺部听诊有细中吸气相湿性啰音,哮鸣音不常见。
脱离抗原之后,症状一般在几小时内改善,但完全恢复需几周,反复发作可致肺纤维化。
亚急性者可隐袭发病,咳嗽和呼吸困难持续数日至数周,病情不断发展者需要住院治疗。
在慢性者,进行性活动后呼吸困难,咳嗽,乏力和体重下降可达数月至数年。
疾病可发展为呼吸衰竭。
检查
1.影像学
胸部X线检查可能正常,也可能有弥漫性间质纤维化。
常出现双侧性斑块或结节样浸润,支气管肺纹理增粗,或呈小的腺泡样改变,提示有肺水肿。
罕见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
CT特别是高分辨CT对判断病变类型和范围有较高价值。
(1)急性过敏性肺炎的CT表现双肺磨玻璃样改变;双肺广泛的斑片状、团片状、云絮状肺实变影,边缘模糊,密度及分布不均,以中下肺较多见,短时间内病灶位置变化大且
具有游走性。
急性过敏性肺炎影像学表现的病理基础为肺实质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及小血管炎症引起的弥漫性肺充血水肿及肺泡内蛋白液的渗出。
(2)亚急性过敏性肺炎的CT表现弥漫性分布的小叶中心性结节影,边缘不清;斑片状磨玻璃影;气体陷闭征与肺囊性改变。
亚急性过敏性肺炎影像学表现的病理基础:小叶中心性结节影是细胞性细支气管炎的表现;磨玻璃阴影是弥漫性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存在的表现;气体陷闭征及肺囊样变是细支气管炎症、阻塞的结果。
小叶中心性结节影及磨玻璃改变是过敏性肺炎的特征性改变,而小叶中心性结节影是亚急性过敏性肺炎的特征性改变。
(3)慢性过敏性肺炎的CT表现可见网格状、蜂窝状纤维索条影,为肺间质纤维化改变;甚者可见到肺不张、肺气肿及胸膜增厚等征象。
A1A2
A3A4
B1B2
C1C2
D1D2 注: 图A①②③④为同一慢性EAA 患者,A①②为治疗前,表现为两肺弥漫性小叶间隔增厚、条索影、网格影伴磨玻璃影,局部呈斑片样实变影。
经泼尼松治疗4 个月后复查HRCT( A③
④) 见磨玻璃影、条索影及斑片样实变影基本吸收,小叶间隔增厚仍存在。
B①②: 慢性
EAA 患者,右下肺可见网格影伴胸膜增厚,口服泼尼松治疗后病灶部分吸收。
C①②: 亚急性EAA 患者: 两肺弥漫性磨玻璃样渗出阴影伴小叶中心性结节形成,病变以两下肺分布为主;
患者脱离环境抗原后未经泼尼松治疗,肺部病灶自行完全吸收。
D①②: 为同一慢性EAA 患者,表现为中上肺分布为主的粗网格影、条索影伴磨玻璃样渗出影,小叶间隔增厚。
经泼尼松治疗12 个月后HRCT 显示肺部病灶无明显吸收。
2.肺功能
多为限制性,肺容积缩小,一氧化碳弥散减低,通气/血流比例异常和低氧血症。
急性者气道阻塞不多见,但慢性者可发生。
嗜酸性粒细胞无异常。
3.支气管镜
支气管肺泡灌洗是确定肺泡炎存在与否的敏感方法。
一般可见淋巴细胞,尤其T细胞增多,以CD8+(抑制细胞毒)T细胞亚群为主。
经支气管镜活检的价值非常有限,由于标本太少可引起误诊。
诊断
尽管过去认为血清沉淀抗体阳性即可明确诊断,但血清抗体的存在既不敏感也不特异。
诊断依据环境接触史,有关临床特点,胸部X线和肺功能测定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作出。
接触病史可提供线索(如工作时接触过抗原的人可无症状,或症状可在再次接触后48小时
重新出现)。
接触致病抗原的病史并不易查出,尤其是“空调肺”(加湿器肺)。
对疑难病例由专家进行的环境调查有助于诊断。
对于难下结论或没有环境接触史的病人,可行肺活检。
鉴别诊断
1.病毒肺炎
过敏性肺炎第一次发作易与病毒肺炎相混淆,于接触抗原数小时后出现症状:有发热、干咳、呼吸困难、胸痛及发绀。
少数特应性患者接触抗原后可先出现喘息、流涕等速发过敏反应,4~6小时后呈Ⅲ型反应表现为过敏性肺炎。
体格检查肺部有湿啰音,多无喘鸣音,无实化或气道梗阻表现。
X线胸片显示弥漫性间质性浸润,和粟粒或小结节状阴影,在双肺中部及底部较明显,以后扩展为斑片状致密阴影。
急性发作时,末梢血象呈白细胞计数升高(15~25)×109/L(15000~25000/mm3)伴中性粒细胞增高,但多无嗜酸性粒细胞升高,丙种球蛋白升高到20~30g/L(2~3g/dl),伴IgG、IgM及IgA升高,血清补体正常,类风湿因子可为阳性。
肺功能检查显示限制性通气障碍有肺活量下降,弥散功能降低,局部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无明显气道阻塞及血管阻力增加。
2.鹦鹉热,病毒性肺炎及其他感染性肺炎
过敏性肺炎可通过培养和血清学试验与鹦鹉热,病毒性肺炎及其他感染性肺炎鉴别。
当急性发作前的典型接触史不能确定时,由于临床特点,X线及肺功能检查的相似,特发性纤维化(HammanRich综合征,隐源性致纤维性肺泡炎,内源性变应性肺泡炎)则难与过敏性肺炎鉴别。
成人细支气管炎的变异类型(如阻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可类似于限制性(间质性)疾病,而且当无相关病史或剖胸肺活检未发现典型改变时,两者难以区别。
有自身免疫证据(抗核DNA抗体或乳胶固定试验阳性,或有胶原性血管疾病)表示为特发性或继发性普通间质性肺炎。
慢性嗜酸性肺炎常伴周围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结节病往往引起肺门和气管旁淋巴结增大并可累及其他器官。
肺血管炎肉芽肿综合征(Wegener肉芽肿),淋巴瘤样肉芽肿和变应性肉芽肿(ChurgStrauss综合征),常伴上呼吸道和肾脏疾病。
支气管哮喘和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阻塞性而非限制性肺功能异常。
治疗
早期诊断并避免接触抗原是治疗的关键所在,从患者的接触环境中除去致敏抗原对于治疗和预防都有关键作用。
药物治疗仅对部分病例具有重要辅助作用。
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以缓解和消除急性加重期症状,并可预防永久性损害如支气管扩张、不可逆性气道阻塞和肺纤维化的发生。
对于肺功能损害轻微,避免抗原接触可自行康复的患者,不需使用激素治疗。
病情较重者可使用泼尼松。
治疗的前四周应动态观察肺功能,客观指标改善后应逐渐减少激素用量,直至停用。
难治性、进行性过敏性肺炎可使用细胞毒性药物,如环磷酰胺、环孢菌素及硫唑嘌呤,但对其疗效尚无充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