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考研政治基础班讲义
外交学院国际政治考研唐晓《政治科学基础》内部辅导讲义

政治科学基础唐晓第五篇政治发展第一章政治发展一.简述政治发展研究兴起的背景及研究的阶段兴起背景:1、现实政治需要。
有着深刻历史背景,二战结束之后,随着非殖民化运动的迅猛发展,殖民统治体系迅速瓦解,在亚,非,拉地区相继诞生了一系列新的民族独立国家。
这些新兴国家不仅面临经济发展,消除贫困等方面问题,还面临政治制度选择和建立与如何运行的问题。
而对西方国家而言,为了进一步对这些国家进行控制和施加影响,必须了解这些国家的政治结构,由此尽可能地向它们推销西方的政治模式和政治文化观念。
所以政治发展研究的兴起部分缘于西方国家的现实政治需要。
2、理论背景及学术渊源。
1).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区域研究的发展2).政治学的“行为主义革命”,行为主义兴起。
研究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政治发展研究的酝酿发育时期。
这一时期以新兴国家从传统向现代化社会过渡为背景,主要借助社会学的理论成果,初步建立起政治发展研究的理论框架。
但政治发展概念尚未提出,研究主要停留在发展中国家政治系统的比较上。
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初)政治发展研究的活跃期。
这一阶段的政治发展在行为主义政治学趋于成熟的基础上,运用事实材料和技术手段,集中研究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从个案研究到建立理论模式,最后形成了相对独立和完整的理论体系,表现出了鲜明的行为主义色彩。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至今)政治发展研究进入低迷期。
人们不再努力去建立具有普通适应性的一般政治发展理论和模式,而是开始强调正式分析的重要性。
二.政治发展研究的局限性第一.带有浓厚的西方本位主义色彩。
第二.理论缺乏预见性,理论总是落后于实践。
第三.理论体系尚不完善,不成熟。
▲三.政治发展的含义(08年名词解释)一些西方学者对政治发展的界定①阿尔蒙德的概念----政治发展指的是政治系统对国内或国际环境的变迁所做的反应,特别是政权建立、国家建立、参与和分配等挑战所做的反应。
《D3考研基础班》课件

作业与练习安排
每周布置一次作 业,包括选择题、 填空题、简答题 等题型
作业提交截止时 间为每周五晚上 12点
作业批改后,将 在下周一公布成 绩和答案解析
每周安排一次模 拟考试,检验学 习成果,提高应 试能力
课程评估与反馈
评估方式:在线测试、作业、课堂表现等 反馈形式:教师点评、同学互评、自我反思等 评估周期:每周一次,每月一次 反馈内容:学习进度、学习效果、学习方法等
D3考研基础班PPT 课件
,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课件概览 03 课程内容 04 教学安排 05 教师介绍
06 学员评价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第一章
课件概览
第二章
课件简介
课程名称:D3考研基础班 课程目标:帮助学生掌握考研基础知识,提高考研成绩 课程内容:包括数学、英语、政治等科目的基础知识讲解和习题练习 课程特点: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注重学习效果的提升
教师介绍
第五章
教师资质与经验
教学经验:10年考研辅导经 验 学历:北京大学硕士
教师姓名:李华
教学成果:辅导学生成功考 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名
校
专业领域:数学、英语、政 治等学科
教学风格:严谨认真,注重 方法与技巧,善于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
教学风格与特色
注重基础,深入浅 出
结合实际,案例教 学
互动性强,激发学 生思考
注重方法,提高学 习效率
教师研究成果与荣誉
教师姓名:张三 研究成果: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获得多项科研奖项 荣誉:被评为优秀教师,获得教学成果奖 教育背景:毕业于知名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2022-2023考研政治知识点考点精华总结归纳精析

2022-2023考研政治知识点考点精华总结归纳精析英语和政治考好是低分党过线的保障,也是高分党竞争名次的核心要素。
而专业课的高低决定了你的初试总成绩的高低情况。
小编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2022考研政治知识点精析(一)关于哲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论述1.马克思: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的活的灵魂。
2.列宁:唯心主义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3.恩格斯: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4.恩格斯:马克思主义哲学守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5.列宁: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是承认外部世界,承认物质在我们的意识之外并且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着。
(二)关于运动和静止、时间和空间的论述6.恩格斯:从辩证的观点看来,运动表现于它的反面,即表现在静止中,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
7.恩格斯:物质相对静止的可能性、暂时的平衡状态的可能性,是物质分化的根本条件,因而也是生命的根本条件。
8.列宁:人类的时空观念的可变性没有推翻空间和时间的客观实在性。
(三)关于劳动(实践)的论述9.马克思: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
(四)关于意识的论述10.恩格斯: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而精神却只是物质的最高产物。
11.列宁: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
12.马克思: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它就仍是这种产物。
13.马克思: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14.列宁:感觉是客观世界,即世界本身的主观映象。
15.马克思:人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
16.列宁: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17.马克思: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
2023基础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
物质世界是怎样存在的?
事物是怎样联系的?
事物为什么会发展? 怎样发展?
往哪里去发展?
更懂考研,更懂你!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
认识的本质是什么? 认识的过程是怎样的? 认识的结果有什么特点?
更懂考研,更懂你!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
历史进程中的决定性力量是什么? 历史向前发展有什么特点? 历史是什么人创造的?
考研政治基础班课程 ——马原
主讲人:徐涛 新浪微博:考研政治徐涛
基础班(马原)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更懂考研,更懂你!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世界观、方法论 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更懂考研,更懂你!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
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物质如何起决定性作用?
更懂考研,更懂你!
更懂考研,更懂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商品价值的本质是什么? 资本主义社会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剥削?
更懂考研,更懂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 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
更懂考研,更懂你!
THANபைடு நூலகம்S
更懂考研,更懂你!
考研政治基础知识点串讲(课件)

有同
不可知论:人的意识不可以认识
一性
客观世界
4
单选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即思维和存在何者 为第一性的问题是 A. 区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 B. 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C. 区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D. 区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标准
5
2.物质
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 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 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 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0
多选
近年以来,我国和美国国家高级领导人频频互访, 共同决定建立和发展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 伴关系,为中美关系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目前在 国际社会的发展中,“合作共赢”越来越多地成为 了各个国家的共同目标。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
A. 矛盾双方在相互竞争中获得发展 B. 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 C. 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而使自身获得发展 D. 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 发展
8
3.意识
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 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 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 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语言是意识的 物质外壳。
9
3.意识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第一,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具有目的性 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不仅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反映事 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 活动的作用。
6
多选
下列选项中属于物质范畴的有() A. 钢铁 B.人类历史 C.生产力 D.生产关系
7
3.意识
2023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

2023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绪论政治是考研政治科目的重点,也是考生复习的难点之一。
2023年考研政治科目的知识点较为繁杂,因此有必要将其进行总结和归纳,以便考生系统地复习和掌握。
本文将围绕2023年考研政治科目的重要知识点展开总结和梳理。
通过深入分析和解读,帮助考生理清知识框架,抓住重点、难点和热点,从而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这一章主要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概述,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基本原理的提出背景以及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考生需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精神和基本原理,了解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
1.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这一部分主要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特别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贡献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形成过程。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提出背景这一部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出的条件和背景进行分析和解读,包括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革命形势的形成。
3.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这一部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概念进行梳理和解读,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意识形态、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等。
4.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这一部分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进行阐述,包括剩余价值论、阶级斗争理论、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等。
第二章:中国革命和建设理论本章主要讲解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包括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性质、中国革命的阶段和道路、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等。
考生需要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党史和历次革命的发展历程,掌握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内涵。
1.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性质这一部分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历程,解读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基本任务,包括党的性质、党的指导思想和党的基本纲领。
2. 中国革命的阶段和道路这一部分对中国革命的历次阶段进行概括和分析,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阶段,以及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和特点。
3. 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这一部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进行解读,包括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任务、建设道路的选择和建设成就。
考研政治基础知识点串讲PPT课件

任务
旧民主主义革命 反帝反封建
领导
资产阶级
性质
资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反帝反封建
反资反私
无产阶级
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16
多选
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两者之间的联系在于 A.革命任务 B.革命领导者 C.革命对象 D.革命性质
17
单选
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其 标志是: A.中国革命对象发生了变化 B.中国革命领导阶级发生了变化 C.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考研政治基础知识点串讲
1
总论
毛中特
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基本逻辑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改造和探索
马克思主义与中特建设
3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提出:党处于幼年时期,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都不足, 特别是1931年开始的在党内占统治地位的“左”倾错
误,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 想渊源。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 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 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9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思想路线:
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 向、途径、原则和方法。一个政党的思想路线是指这个政党确 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己行动的认识路线。在中国共产党 的历史上'正确的思想线的形成和确立经历了一个过程。 《中国共产党章程》一直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 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 和发展真理。”
2023年考研政治中国近代史讲义

2023年考研政治中国近代史讲义摘要:一、引言二、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三、辛亥革命及其历史意义四、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五、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六、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与苏维埃革命七、抗日战争时期八、解放战争时期九、新中国成立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十、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近代史发展正文:2023 年考研政治中国近代史讲义主要包括了从鸦片战争至今的中国历史。
这段历史充满了矛盾和挑战,但在中国人民的努力下,我们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一、引言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奋斗史,充满了挫折和希望。
在这段历史中,中国人民始终坚守着民族独立和尊严,为民族复兴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二、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中国近代史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两大历史任务是实现民族独立和建设现代化国家。
三、辛亥革命及其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它推翻了满清政权,为民主革命打下了基础。
四、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爱国运动,它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五、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国共合作的实现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兴起,为打倒北洋军阀、实现民族独立创造了条件。
六、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与苏维埃革命1927 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同时,苏维埃革命在江西等地展开,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创造了新的高潮。
七、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民族生存之战,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赴国难。
八、解放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经过艰苦斗争,人民解放军取得了胜利。
九、新中国成立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49 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此后,中国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十、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近代史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为民族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 考研政治大纲基础考点讲义目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体系 (1)专题一:唯物论 (2)专题一唯物论练习题 (6)专题二:辩证法 (10)专题二辩证法练习题 (12)唯物论2023 考研政治基础班讲义2023 考研政治大纲基础考点讲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查分值:24 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第三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第四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五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第六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第七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第八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一:唯物论(基础必学考点)考点 1: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恩格斯明确提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即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考点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考点 3: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考点 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据对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即世界上的事物是联系的还是孤立的,是发展的还是静止的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不同的观点。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则坚持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只有既坚持唯物主义,又坚持辩证法,才能全面地认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只有达到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内在统一,才能有科学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和科学的彻底的辩证法。
2唯物论2023 考研政治基础班讲义考点 5: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从具体的物质形态出发说明世界,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实物。
这是一种天才的猜测、但缺乏科学依据,过于简单化。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根据当时自然科学关于原子是物质最小单位的认识,把物质归结为原子,认为原子的属性就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共同属性。
这种概括虽然有了一定的科学依据,但混淆了自然科学物质结构概念同哲学物质范畴的区别,经不起自然科学发展的检验,也经不起唯心主义的进攻,尤其是不能说明社会生活的物质性。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从无限多样的物质现象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从哲学上作了最高概括,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本质规定。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
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考点 6:意识的起源和本质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这种反作用也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调节、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考点 7:运动和物质的辩证关系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点 8:运动与静止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
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只有把握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才能正确理解物质世界及其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才能理解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可能性。
考点 9:物质运动与时空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时空具有有限性和无限性,相对性和绝对性。
考点 10:规律及其客观性规律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规律的特点主要有客观性、稳定性、强制性、可重复性。
第一,规律具有客观性。
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的主观意志不能够改变规律,也不能够取消和创造规律。
第二,规律具有稳定性。
规律是事物稳定的内在联系。
第三,规律还具有强制性。
规律对人的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强制性的力量而存在,如果违背了规律,就只能导致失败。
第四,规律还具有可重复性。
规律是事物内部的一种稳定的联系,表现在各种偶然性和现象之中,是可以在不同的现象和不同的偶然性中重复表现出来的一种内在的必然联系。
4唯物论2023 考研政治基础班讲义考点 11: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当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考点 1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
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实践的形式有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虚拟实践。
考点 13: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分化和统一的基础人类的产生使自然界的演化发生了新的飞跃,世界从此有了自然与社会的区别。
这种飞跃和区别归根到底是人通过实践完成的。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要把握两个大的方面:一方面,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物质世界出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区分。
人类社会既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又有着自身特殊的发展规律。
如果离开了社会实践,抽去社会性这一环节,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变成了动物与自然的关系。
另一方面,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
社会生活是人们对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
考点 14: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内容包括:其一,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其二,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而不是某种“始基”的物体;其三,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
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一唯物论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一副对联,上联“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
”这形象地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存的,静止是A.运动的衡量尺度B.运动的内在原因C.运动的普遍状态D.运动的存在方式2.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3.唯心主义的思想认识根源是A.否认意识的能动性B.夸大意识的能动性C.夸大物质的决定作用D.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4.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意识本质问题D.世界本原问题 D.实践本质问题5.“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个命题表明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6唯物论2023 考研政治基础班讲义6.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运动B.物质可以认识C.物质能为感官感知D.客观实在性7.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D.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8.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9.某地区进入供暖季后,常常出现雾霾。
而一旦出现大风天气或等到春暖花开后,雾霾就会散去或减少。
从该地区较长时间数据变化看,经过人们努力制霾,污染物排放总量在持续降低;但在某些时段,环境空气质量污染指数会迅速攀升,甚至“爆表”。
这种看似“矛盾” 的现象,凸显了大气污染防治的一个特点:天帮忙很重要,但人努力才是根本。
“人努力” 与“天帮忙”之间的关系对我们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之间辩证关系的启示是 A.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B.人们有意识的思想活动是掌握客观规律的根本前提C.认识活动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基础D.尚未认识的外在自然规律对人的实践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或错选均不得分。
1.最近,科学家利用宇宙三维地图发现了迄今为止最大的宇宙结构之一——包含了数十万个星系、长达 14 亿光年的“南极墙”。
类似于“南极墙”的宇宙大尺度结构,是宇宙中一些密度较高的区域。
中国科学家表示,由于万有引力,密度较高的区域会产生较强的引力,将周围物质吸引过来,逐渐形成了星系以及更大尺度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