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右心衰竭 实验报告
机能实验学急性右心衰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课题名称:家兔急性右心衰院(系):韶关学院医学院专业班级:2011级临床医学本科班学生姓名:***学号:112指导教师:***二○一三年五月二十二日机能实验报告实验目录:1 实验目的2 实验装置和器材3 实验药物4 实验动物5 实验原理6 实验方法动物手术安装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观察项目7 实验注意事项8 实验结果实验数据实验记录波型及静态测量数据9 实验结果讨论10 实验结论11 实验思考12 实验总结实验报告实验次序:六实验项目:家兔急性右心衰班级:11临本姓名:符宏展学号:112 实验类型(打√):(基础□综合□设计□)一、实验预习二、实验操作原始(数据)记录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实验时间:2013年5 月 22日 (星期三第1-4节)实验同组人:马腱明符宏展朱佛妹叶超群黄小花张鹏黄锦霞实验记录波型及静态测量数据实验结果讨论:引起急性右心衰的因素1.耳缘静脉注入液体石蜡引起急性右心衰竭:液体石蜡是一种大分子的物质,它从耳缘静脉注射入体内后会跟随体循环回流至右心室,进而排至肺循环,并能阻塞肺小动脉,使右心室收缩期压力负荷大大增加,右心室射血明显降低。
由于发病急剧,心脏常常来不及充分的代偿,最终导致右心衰竭的发生。
2.快速注射大量生理盐水加快心力衰竭:在进行快速注射大量生理盐水之前心脏已经发生右心衰竭,此时如果快速的静脉输液,会造成体内血容量在短时间内迅速、明显的升高,右心室容量负荷大大增加,在短时间内没有代偿的机制,最后发生心力衰竭。
急性右心衰的表现及原因颈静脉充盈,体静脉压升高肝脏肿大胸水、腹水肠系膜水肿原因:血容量增加,右心房压力升高,静脉回流受阻,导致体循环淤血,出现静脉淤血和静脉压升高。
本次实验通过增加右心的前后负荷复制出急性右心衰竭的动物模型。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观察到,最初听诊心音有力,呼吸音正常,血压正常,呼吸正常;耳缘静脉注入第一支液体石蜡后,液体石蜡在血液中分散形成的小脂滴导致肺动脉栓塞,一方面机械阻塞肺动脉,更重要的是由于反射性地引起全肺血管收缩,这就必然引起肺动脉高压。
急性右心衰实验

实验局限性及未来展望
• 实验使用了小规模动物模型,尚未进行临床试验。 • 实验结果可能受其他因素影响,需要进一步验证。 • 未来,我们希望进行更大规模的研究,将实验结果应用到临床实践中。
感谢致辞
感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改善急性右心衰患者的生活质 量做出更大的贡献。
急性右心衰实验
欢迎来到本次急性右心衰实验的演示。通过深入研究,我们旨在探索新的治 疗方式以改善急性右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
实验目的
发现新的治疗方法
通过实验,我们希望发现针对急性右心衰的新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确定有效的药物
我们的目标是确定针对急性右心衰最有效的药物,以便医生可以更好地为患者进行个体化的 治疗。
实验结果
1 药物A显著改善症状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药物A对急性右心衰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缓解患者的症状并改善心 功能。
2 药物B无明显改善作用
相比之下,药物B在急性右心衰的治疗方面表现不佳,对症状和心功能的改善效果有限。
3 药物C潜在治疗效果
药物C在实验中显示出潜在的治疗效果,但仍需进一步研究以确定其安全性和疗效。
实验分析
药物A 药物B 药物C
显著改善,安全性高 效果一般,需副作用监测 潜在效果,需进一步验证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药物A对急性右心衰的治疗效果最佳,药物B效果一般,而药物C存在一 定的潜在治疗效果。
实验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药物A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对急性右我们也需要注意实验局限性,并进一步研究和验证这些药物的安全性和长期疗效。
了解疾病机制
通过实验,我们希望深入了解急性右心衰的疾病机制,以便开发更精确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 案。
实验四_急性右心衰竭

实验四_急性右心衰竭实验四急性右心衰竭介绍:心力衰竭: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心脏的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使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的下降,以至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病理生理过程或综合征。
心力衰竭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按起病及病程发展速度分为:急性和慢性;按心输出量的高低分为:低输出量性和高输出量性;按发病部位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
左心衰竭时左心室泵血功能下降,是从肺循环流到左心的血液不能充分射入主动脉,因而出现肺淤血及肺水肿;右心衰竭常见于大块肺栓塞、肺动脉高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等,衰竭的右心室不能将体循环回流的血液充分排至肺循环,导致体循环淤血,静脉压上升而产生下肢甚至全身性水肿。
心脏负荷分为:压力负荷和容量负荷;压力负荷又称后负荷,指心室射血所要克服的阻力,即心脏收缩所承受的阻力负荷;容量负荷又称前负荷,指心脏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相当于心腔舒张末期容量。
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狭窄等可引起右室压力负荷过度(想想我们今天用什么增加右室压力负荷的?);三尖瓣或肺动脉关闭不全时引起右心室容量负荷过度(想想我们今天用什么增加右室容量负荷的?)。
同学们在实验的过程中应思考一下我们复制的急性心力衰竭模型都有哪些特点?实验目的:1:复制急性右心衰竭的动物模型。
2:观察增加前、后负荷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3:观察急性心力衰竭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实验步骤1. 称重:需掌握捉拿家兔的正确方法--用一只手的拇指与其他四指抓住家兔项背部皮肤,再以另一只手托住其臀部,将其重心承托在掌上;切忌以手抓提兔耳或捉拿腰背部(可伤耳、造成皮下出血)。
2. 麻醉:耳缘静脉缓慢注入200g/L乌拉坦(5ml/kg)行全身麻醉。
3. 固定:背位交叉固定法先把固定带系4个活扣,分别套在家兔的四肢上,前肢套在腕关节以上,后肢套在踝关节以上,抽紧固定带的长头。
2个同学,1个人抓住两前肢和耳朵,1个抓住两后肢,把兔子翻过来仰卧位放在兔台上,(翻转过程中,家兔会出现剧烈的挣扎,同学们一定要抓住家兔,勿放松,以免被家兔抓伤)。
急性右心衰竭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复制动物急性右心衰竭模型,观察右心衰竭时心功能的变化。
2. 探讨急性右心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
3. 分析急性右心衰竭的治疗方法及疗效。
二、实验原理急性右心衰竭是指右心室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导致心输出量不足,引起体循环淤血和脏器灌注不足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
本实验通过快速增加右心室的前、后负荷,复制急性右心衰竭模型,观察心功能变化,分析其病理生理机制,并探讨治疗方法及疗效。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家兔(体重2-3kg)6只。
2. 实验仪器:电子血压计、心电监护仪、血气分析仪、超声心动图仪、手术器械、注射器、生理盐水、液体石蜡、呋塞米、毒毛花甙K、卡托普利、肼屈嗪等。
3. 实验药品:中分子右旋糖苷、呋塞米、毒毛花甙K、卡托普利、肼屈嗪等。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6只家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只。
2. 模型复制:实验组通过快速输注中分子右旋糖苷(右旋70)增加右心室前负荷,缓慢静脉注射液体石蜡形成肺小动脉栓塞,增加右心室后负荷,复制急性右心衰竭模型。
3. 指标观察:在模型复制前后,观察两组动物的心率、血压、心电图、血气分析、超声心动图等指标。
4. 治疗干预:实验组给予呋塞米、毒毛花甙K、卡托普利、肼屈嗪等药物治疗,观察治疗效果。
五、实验结果1. 心率、血压:实验组动物在模型复制后心率明显加快,血压下降;治疗后,心率、血压逐渐恢复正常。
2. 心电图:实验组动物在模型复制后出现ST-T改变,治疗后逐渐恢复正常。
3. 血气分析:实验组动物在模型复制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低,二氧化碳分压(PaCO2)升高;治疗后,PaO2逐渐升高,PaCO2逐渐降低。
4. 超声心动图:实验组动物在模型复制后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降低,右心室舒张末期直径(RVEDD)增大;治疗后,RVEF逐渐升高,RVEDD逐渐减小。
六、实验讨论1. 急性右心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本实验通过快速增加右心室的前、后负荷,复制急性右心衰竭模型,观察到动物出现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心电图ST-T改变、血气分析PaO2降低、PaCO2升高、超声心动图RVEF降低、RVEDD增大等表现,与临床急性右心衰竭的病理生理变化相符。
急性右心衰竭的复制及抢救实验报告

急性右⼼衰竭的复制及抢救实验报告急性右⼼衰竭的复制与抢救⼀、实验⽬的1、通过快速增加右⼼室的前、后负荷,复制急性右⼼衰。
2、观察急性右⼼衰时⾎流动⼒学变化及组织器官机能代谢改变,在对这些⽣理指标变化分析思考的基础上,加深对⼼⼒衰竭发⽣机制及对机体影响的理解。
3、设计抢救⽅案,加深对⼼衰防治原则及所⽤药物药理作⽤的理解,培养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实验原理本次实验快速输注中分⼦右旋糖苷(右旋70),右旋糖苷分⼦量较⼤,不易渗出⾎管,可提⾼⾎浆胶体渗透压,从⽽快速扩充⾎容量,导致⾎流⾼动⼒循环状态,静脉回流增加,⼼脏过度充盈,⼼输出量初期相应增加,增加右⼼室前负荷,此时右⼼室前负荷显著增加,供氧相对不⾜,能量消耗过多,⼼脏失代偿状态⼼衰将必然发⽣。
缓慢静脉注射38o C液体⽯蜡,液体⽯蜡在⾎液中分散形成的⼩脂滴导致肺⼩动脉栓塞,机体应激反射性地引起全肺⼩⾎管收缩,增加右⼼室后负荷,导致右⼼衰竭。
抢救原则:去处病因,然后通过应⽤呋塞⽶(利尿药)、毒⽑花甙K(强⼼甙类)及卡托普利(⾎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肼屈嗪(扩⾎管药)等药物,达到利尿、增强⼼肌收缩⼒和扩张⾎管使⼼衰得以缓解的⽬的。
三、实验对象家兔(2-3Kg)四、实验器材和药品略五、操作步骤(⼀)取兔、称重、⿇醉、固定(⼆)⼿术1、⽓管插管:颈部剪⽑,沿甲状软⾻⾄胸⾻上缘,颈部正中切⼝,切开⽪肤5-7cm,逐层钝性分离⽪下组织及肌⾁,游离出⽓管,⽓管下⽅穿⼀粗线,在⽓管软⾻环4-5环间做⼀倒“T”形切⼝,插⼊⽓管插管,并结扎固定。
2、分离左侧颈总动脉、右侧颈静脉,分别下穿两线备⽤。
3、肝素抗凝:⽿缘静脉注射1%肝素⽣理盐⽔1ml/kg4、左颈动脉插管:游离出左侧颈总动脉,并在远⼼端结扎,以动脉夹夹闭近⼼端,在颈总动脉前壁剪⼀斜⾏切⼝,将已经作好准备的动脉插管(⾎压换能器头端直⽀⼩管连接动脉插管,侧⽀⼩管连接三通管;⽤注射器将⽣理盐⽔通过侧⽀三通管缓慢注⼊传感器头和动脉插管内,将传感器头和动脉插管内的空⽓排尽。
机能实验学急性右心衰12页word文档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课题名称:家兔急性右心衰院(系):韶关学院医学院专业班级:2019级临床医学本科班学生姓名:符宏展学号:112指导教师:梁俊辉二○一三年五月二十二日机能实验报告实验目录:1 实验目的2 实验装置和器材3 实验药物4 实验动物5 实验原理6 实验方法动物手术安装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观察项目7 实验注意事项8 实验结果实验数据实验记录波型及静态测量数据9 实验结果讨论10 实验结论11 实验思考12 实验总结实验报告实验次序:六实验项目:家兔急性右心衰班级:11临本姓名:符宏展学号:112 实验类型(打√):(基础□综合□设计□)一、实验预习二、实验操作原始(数据)记录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实验时间:2019年5 月 22日 (星期三第1-4节)实验同组人:马腱明符宏展朱佛妹叶超群黄小花张鹏黄锦霞第二支液体石蜡 2.3469 234.2343 2.23 100 +++ 干啰音第一支生理盐水 2.1608 227.4898 2.19 105 +++ 干啰音第二支生理盐水 2.2831 245.0322 2.48 107 ++ 干啰音第三支生理盐水 2.5155 262.8902 3.01 105 ++ 干啰音第四支生理盐水 2.3669 240.8253 2.54 102 ++ 湿啰音第三支液体石蜡 2.6801 91.6116 1.47 34 + 湿啰音实验记录波型及静态测量数据实验结果讨论:引起急性右心衰的因素1.耳缘静脉注入液体石蜡引起急性右心衰竭:液体石蜡是一种大分子的物质,它从耳缘静脉注射入体内后会跟随体循环回流至右心室,进而排至肺循环,并能阻塞肺小动脉,使右心室收缩期压力负荷大大增加,右心室射血明显降低。
由于发病急剧,心脏常常来不及充分的代偿,最终导致右心衰竭的发生。
2.快速注射大量生理盐水加快心力衰竭:在进行快速注射大量生理盐水之前心脏已经发生右心衰竭,此时如果快速的静脉输液,会造成体内血容量在短时间内迅速、明显的升高,右心室容量负荷大大增加,在短时间内没有代偿的机制,最后发生心力衰竭。
机能实验学急性右心衰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课题名称:家兔急性右心衰院(系):韶关学院医学院专业班级:2011级临床医学本科班学生姓名:***学号:112指导教师:***二○一三年五月二十二日机能实验报告实验目录:1 实验目的2 实验装置和器材3 实验药物4 实验动物5 实验原理6 实验方法动物手术安装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观察项目7 实验注意事项8 实验结果实验数据实验记录波型及静态测量数据9 实验结果讨论10 实验结论11 实验思考12 实验总结实验报告实验次序:六实验项目:家兔急性右心衰班级:11临本姓名:符宏展学号:112 实验类型(打√):(基础□综合□设计□)一、实验预习二、实验操作原始(数据)记录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实验时间:2013年5 月 22日 (星期三第1-4节)实验同组人:马腱明符宏展朱佛妹叶超群黄小花张鹏黄锦霞实验记录波型及静态测量数据实验结果讨论:引起急性右心衰的因素1.耳缘静脉注入液体石蜡引起急性右心衰竭:液体石蜡是一种大分子的物质,它从耳缘静脉注射入体内后会跟随体循环回流至右心室,进而排至肺循环,并能阻塞肺小动脉,使右心室收缩期压力负荷大大增加,右心室射血明显降低。
由于发病急剧,心脏常常来不及充分的代偿,最终导致右心衰竭的发生。
2.快速注射大量生理盐水加快心力衰竭:在进行快速注射大量生理盐水之前心脏已经发生右心衰竭,此时如果快速的静脉输液,会造成体内血容量在短时间内迅速、明显的升高,右心室容量负荷大大增加,在短时间内没有代偿的机制,最后发生心力衰竭。
急性右心衰的表现及原因颈静脉充盈,体静脉压升高肝脏肿大胸水、腹水肠系膜水肿原因:血容量增加,右心房压力升高,静脉回流受阻,导致体循环淤血,出现静脉淤血和静脉压升高。
本次实验通过增加右心的前后负荷复制出急性右心衰竭的动物模型。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观察到,最初听诊心音有力,呼吸音正常,血压正常,呼吸正常;耳缘静脉注入第一支液体石蜡后,液体石蜡在血液中分散形成的小脂滴导致肺动脉栓塞,一方面机械阻塞肺动脉,更重要的是由于反射性地引起全肺血管收缩,这就必然引起肺动脉高压。
急性右心衰竭

急性右心衰竭【目的和原理】由耳缘静脉缓慢注入栓塞剂,经静脉回流至肺脏,并栓塞在肺循环内,引起肺动脉高压,即右心室后负荷增加。
如再输入大量生理盐水,使回心血量大大增加,则在右心室后负荷增加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前负荷,右心负荷过重,导致急性右心衰竭,其症状越来越重,甚至出现腹水,直至动物死亡。
本实验要求掌握急性右心衰竭模型的制备方法。
观察复制过程中机体出现的表现,理解其发生机制。
【实验对象】兔,体重2.5kg以上。
【实验器材和药品】兔手术台、哺乳类手术器械一套、中心静脉压测定装置、呼吸描记装置、心室插管、听诊器、注射器(1ml、2 ml、5 ml、20 ml)、输液瓶、胶管、螺旋夹、二道生理记录仪与电刺激器(或计算机实时分析系统)。
20%乌拉坦、生理盐水、液体石蜡、25%尼可刹米、0.5%肝素生理盐水。
【实验步骤】1.实验装置的准备输液装置:排气。
二道生理记录仪参考参数:血压:灵敏度6~12 kPa /cm;走纸速度1mm/s,基线为零;呼吸:灵敏度2mV/cm,时间常数DC,滤波30Hz,直流,基线中线。
2.称兔体重,从耳缘静脉注入20%乌拉坦5ml/kg麻醉,仰卧位固定于兔手术床上。
3.剪去颈部兔毛,作正中切口,钝性分离颈部组织至气管,作左侧颈总动脉插管(连接血压换能器)与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换能装置)。
4.经右侧颈外静脉插入插管至右心房或右心房口(5~7cm左右),先使插管与输液瓶相通,缓慢输液,保持静脉插管通畅。
如用多导生理记录仪(或计算机实时分析系统)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可把右侧颈外静脉插管插入右心室(7~10cm左右),插管的同时开动多导生理记录仪描记右心室的压力曲线以观察是否已插入右心室,此兔从耳缘静脉处输液。
5.观察记录下述各项生理指标:心率、心音强度、肺部听诊(有无异常呼吸音)、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或右心室内压(包括收缩与舒张期压力)、循环时间**。
6.用2ml注射器吸取液体石蜡,按0.5ml/Kg由耳缘静脉缓慢注射,同时密切观察中心静脉压(或右心室内压)及血压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右心衰竭实验报告
急性右心衰竭实验报告
摘要:
急性右心衰竭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本实验旨
在探究不同因素对急性右心衰竭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发病机制。
通过动物
实验,我们观察了心肌缺血、心肌梗死、肺动脉高压等因素对急性右心衰竭的
影响,并研究了相关的生理指标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是
急性右心衰竭的重要诱因,而肺动脉高压则是其常见的合并症。
这些发现有助
于进一步理解急性右心衰竭的发病机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依据。
引言:
急性右心衰竭是一种心血管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心脏右侧泵功能不全,导致肺
循环淤血和体循环低灌注。
尽管对急性右心衰竭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因此,本实验旨在通过动物实验,探究不同因素
对急性右心衰竭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发病机制,以期为该疾病的临床诊断
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本实验选取实验动物(大鼠)进行研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组不
进行任何处理,实验组则分别进行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和肺动脉高压的诱导。
通过监测动物的心功能指标、肺循环指标以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来评估急
性右心衰竭的发生程度和可能的发病机制。
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在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诱导的实验组中,动物出现了明显的右
心室功能减退,伴随着肺循环淤血和体循环低灌注的表现。
心肌缺血和心肌梗
死导致了心肌细胞的坏死和纤维化,进而影响了心肌的收缩功能和泵血能力。
而在肺动脉高压诱导的实验组中,动物出现了右心室肥厚和扩张,以及肺循环
高压的表现。
肺动脉高压导致了肺循环阻力的增加,进而使右心室承受更大的
负荷,最终导致右心室功能减退。
讨论:
通过本实验的结果可以看出,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是急性右心衰竭的重要诱因。
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导致心肌细胞的坏死和纤维化,进而影响了心肌的收缩功
能和泵血能力。
这与临床上急性右心衰竭常见于冠心病等心肌缺血性疾病的观
察结果相吻合。
另外,肺动脉高压也是急性右心衰竭的常见合并症。
肺动脉高
压导致肺循环阻力的增加,使右心室承受更大的负荷,最终导致右心室功能减退。
因此,对于急性右心衰竭的诊断和治疗,除了针对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
处理外,还应重视肺动脉高压的干预。
结论:
本实验通过动物实验,探究了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和肺动脉高压对急性右心衰
竭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可能的发病机制。
实验结果表明,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
是急性右心衰竭的重要诱因,而肺动脉高压则是其常见的合并症。
这些发现有
助于进一步理解急性右心衰竭的发病机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
考依据。
然而,本实验仅通过动物模型进行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来
验证这些结果,并探索更多的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