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说文解字》一书共收篆字个,盒 一个,重文 1163个
国家开放大学(古代汉语专题)真题精选

国家开放大学(古代汉语专题)真题精选[填空题]1《说文解字》的作者是谁?它是怎样一部书?参考答案: 《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许慎。
《说文解字》收录篆文9353个、重文1163个。
按照部首排列,共540个部首。
正文分为十四篇,书末的叙和目录别为一篇,共十五篇。
每篇又分为上下。
书中在每一篆文下面先释义,再分析形体结构,最后或说明读若某。
《说文解字》综合研究了小篆、籀文和古文的形体结构,因形见义。
根据它,可以上求造字的根源,下辨字体的变迁。
它不但是研究甲骨文、金文的桥梁,而且也是当前文字改革的重要依据。
《说文解字》总结了汉代训诂学家对经传文字的训释,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考求本义的字典。
它是研究先秦典籍中字义词义必备的工具书。
[填空题]2根据文字学的观点,“莫”字的造字本义是昏暮,但是它被借用作语言中的否定性的无定代词,后来用“暮”字表示昏暮的意思。
疲劳的意思本来用“疲”字表示,但古书里常用“罢”来代替“疲”,表示疲劳。
请分析一下这两种用字现象各自的性质,并说说它们的区别。
参考答案:“莫”字借作否定性无定代词是本无其字的假借,后来造的“暮”同“莫”是今字与古字的关系。
借“罢”表示“疲”,由于“疲”字本有,所以“罢”字是本有其字的通假字。
两者都是依声托事的做法,区别在于前者是本无其字的假借,而后者是本有其字的通假。
[填空题]3 根据以下例句,说明同义词“人”、“民”之间的差别: (1)《尚书•泰誓》:“惟人,万物之灵。
”(2)《荀子•非相》:“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
”(3)《师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4)《说文》:“民,众萌也。
”(5)《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6)《论贵粟疏》:“民者,在上所以牧之。
”参考答案: “人”、“民”两词所指都是属于人类的社会成员,但是两者的范围广狭有不同。
“人”与禽兽相对,是人类社会成员的统称,如例句(l)(2)皆为此义。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2)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1、汉字起源有种种传说,不属于起源传说的是()A八卦说B结绳说C仓颉造字说D图画说2、《周易·系辞》和《说文解字》认为“八卦”为()所作A神农氏B伏牺氏C仓颉D郑樵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益”字应属()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4、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亦”字应属()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5、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眉”字应属()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1、D2、B3、C4、B5、A6、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吹”字应属()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7、下列四组字中,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A丘皿行回B人血象舟 C 山雨目本D果州考豆8、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A采明北晶B耳林从解C治星炊信 D 自文蚕进9、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内形外声的一组是()A超街碧冈B风瓣闻闽C阁围屈觉D辩凤国裹10、“辟”和“避”的关系是()A古今字B通假字C繁简字 D 异体字6、D7、A8、A9、B 10、A11、大汶口文化中发现有四个与早期汉字结构相似的图形符号,这几个符号属于大汶口文化早期,距今约()年至5000年A 2000B 3000C 40000D 450012、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保”字应属()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1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自”字应属()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14、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星”字应属()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15、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牟”字应属()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11、D 12、C 13、A 14、D 15、B16、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A亦街炎伐B涉崔莫私C安即和牧D鸣步武益17、下列四组字中,全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修约菜苗B保禄私空C寐融照哀D问娶分笺18、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左形右声的一组是()A攻期江棋B郊胡鸽邵C河诂语超D滑株鸠功19、“说——悦”这组古今字中,古字和今字的关系是()A改换意符B增加意符C读音相同D意义同源20、《经传释词》的作者是()A王引之B张玉书C阮元 D 许慎16、D 17、C 18、C 19、A 20、A21、下列各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组是()A止末行锦B目曰戒哀C又甘受朝D皿亦眉疆22、下列各组字,关系为异体字的是()A佗——他B翦——剪C说——悦D反——返23、下列各组字,关系为通假字的是()A陈——阵B赴——讣C矢——屎D曾——增24、我国目前收集汉字最多的字典是()A《康熙字典》B《汉语大字典》C《中华字海》D《词源》25、“北”是一个()字。
两汉:许慎《说文解字序》以及译文

两汉:许慎《说文解字序》以及译文闻是书画 2017-04-16 08:34:43生卒年不详。
是我国东汉时期有名的经学家、文学家、训诂学家和词汇学家。
唐张怀瓘《书断》卷上谓许慎卒于东汉安帝末(约125年)。
后人考其事迹,认为许慎当生于东汉明帝时(75年以前),卒于东汉桓帝时(147年以后)。
汝南召陵万岁里(今河南省郾城县东)人。
字叔重。
为太尉南阁祭酒,校长等。
人称许控长或许祭酒。
性淳笃,博通经籍,时有“《五经》无双许叔重”之语。
工书。
北魏王愔《古今文字志目》中卷列秦,汉,吴五十九人,中有许慎。
唐张怀瓘《书断》卷下云:“许慎少好古学,喜正文字,尤善小篆,师模李斯,甚得其妙。
”列其小篆为能品。
许慎以篆书为正字;著有《五经异义》、《淮南子注》、《孝经古文说》和《说文解字》十四卷等。
《后汉书》卷七十九下有传。
《说文解字》收入正文9353字,重文1163字,合计为10516子,全书解说用字133441字,首创540个部首编排法。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以六书理论系统分析字形,解释字义的宽字典,它保存了大部分先秦字体以及汉代和以前的不少文字训诂,反映了上古汉语词汇的面貌,比较系统地提出分析文字的理论,是我国语文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解说字义、辩识声读的字典,也是1800年来唯一研究汉字的经典著作,是我们今天研究古文学和古汉语的必不可少的材料。
如果没有这部书的流传,我们将不能认识秦、汉以来的篆书,更不要说到商代甲骨文和商、周的金文与战国时的古文了。
因此,它不但过去对汉字研究发生了巨大的影响,对现在和将来的汉字研究仍有巨大的意义。
說文解字序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易八卦,以垂憲象。
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
庶業其繁,飾偽萌生。
黃帝史官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
百工以乂,萬品以察,蓋取諸夬。
「夬,揚於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於王者朝庭,「君子所以施祿及下,居德則(明)忌」也。
《说文解字·心部》重文分析

”由义符
”将声符替换为“寒”
省声。衍,余母元部;寒,匣母元部;声母相似,韵母
相同,
可以替换使用。
[6]222
:
“惕,敬也,从心易声。”
正篆“ ”由义符
16
“心”和声符“易”构成,或体“
”将声符替换为
“狄”。易,余母锡部;狄,定母锡部;声母相似,韵母
相同,
可以换用。
[6]222
或从布声。”
:
“ 悑,惶也,从心甫声。
声符表音不仅弥补了表意文字难识读的缺点,还进
一步完善了汉字的造字法。为了保证重文的读音相
同或相近,多选择声母和韵母相近或相同的声符进
二、
《说文解字·心部》重文产生的方式
换有 (態)、(憜)、(悳)、 (
”由义符“言”和声符
“侃”构成。衍,余母元部;侃,溪母元部;声母相近,
[9]121
“
15
刘思维:
《说文解字·心部》重文分析
河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文字学。
第3期
“
,满也。 籀文省”
“愆,过也。
也。
[6]220
:
“愆,过也,从心衍声。”
正篆“ ”由义符
籀文”
“悁,忿
“心”和声符“衍”构成,籀文“
籀文”
。
或体是指与《说文》正篆同时存在的一种重文,
即相同字的不同形体,是重要的重文形式。清代王
筠曾在《说文释例》中提出:
外得于人,
内得于己也。从心,
从直。
”
正篆
“ ”
由义符
“心”
和
“直”
构成。正篆
“ ”
和古文
“ ”
汉字的整理和规范

汉字的整理和规范作者:欧明涛欧璇来源:《中文信息》2019年第04期摘要:汉字在从“隶变”、楷变”和“简化”的过程中逐渐稳定,凝聚了一代又一代经学家、语言文字学家的心血。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更好地推动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先后颁发了各种规定,汉字的整理和规范工作有序开展,语言文字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汉字的形体基本得到稳定。
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更是将使用规范汉字上升到法的高度。
关键词:汉字整理规范隶变楷变简化中图分类号:H124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4-0-01汉字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古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简书、小篆等书体)和今文字(包括隸书、草书、楷书和行书)两个阶段,在不断整理和规范的过程中,通过“隶变”、“楷变”和“简化”三次巨变后,逐渐稳定。
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不仅凝聚了一代又一代经学家、语言文字学家的心血,也离不开官方的积极倡导和大力支持。
东汉许慎说“仓颉之初作书”,认为文字是由仓颉一人所造,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不可能的事。
真实的情况可能是,在部族不断融合和统一的过程中,人们(尤其是部族首领)逐步认识到文字的外形极端混乱对互相交流和记录历史带来很大的不便,黄帝就委命作为史官的仓颉对文字进行整理。
因此,仓颉充其量不过是第一个整理汉字的人。
“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
……其后诸侯力政,不统於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
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
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母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由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的这番话可以看出,汉字在经过仓颉进行一次整理后,还在周宣王时期通过太史籀进行过一次整理,遗憾的是太史籀奉命编写的这本儿童识字课本《史籀篇》失传,后人只能从秦国的石鼓文中了解籀文的特点。
国学经典著作简介

国学经典著作简介《说文解字》简介:简称《说文》,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汉字字典。
全书十四卷,另有叙目一卷。
书成于东汉和帝时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
作者许慎(约公元58-147?),字叔重,汝南召陵人,是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
《说文解字》收汉字9353个,主要是小篆;另收重文1163个,包括古文、籀文、奇字、或体(小篆的异体字)、今文、俗字等。
按字形偏旁构造分列为540部,每部建立一个部首,始排列。
解说计133441字。
其方法是:先列出篆体字头,释其本义,再依据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六书条例分析字形。
大部分字还讲解音读,一是说明从某声或某亦声,一是用读如、读若注音。
说义时多引经传及各家解释作例证或加以说明。
如有古体或小篆异体,便在最后以重文列出,把形、音、义结合起来解说汉字,是具有独创性的,汉民族风格的语言学就是从《说文》始创的。
《说文》对战国以来流行的“六书”名称,从理论上进行了阐述,为汉字文字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其首创的部首排字法一直为后世沿用,还保存了先秦大部分字体及汉代和汉以前的不少文字、训诂、音韵材料,反映了上古汉语语汇的面貌。
《说文》被视为文字学的经典著作,今天本有二:一是北宋徐铉的校定本,称大徐本,增字200多个;一是徐铉之弟徐锴的《说文解字系传》,称为小徐本。
清代为《说文》作注的更多,最著名的有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朱骏声(江苏元和今苏州市人)的《说文通训定声》、王筠的《说文句读》、桂馥的《说文义证》。
《尔雅》简介: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中国最早的解释词义专著,大约形成于战国末年至汉初,是汉语训诂学的开山之作,也是学习古代文化的常用工具书。
“尔”同“迩”,是近的意思,“雅”指“雅言”,西汉学者孔安国注:“雅言,正言也”。
因此,《尔雅》对词语的解释,以当时切近规范的共同语为准则,本书的诞生,意味着语文规范意识的觉醒。
全书依照所训释的词语内容分类,共有19类,每类自成一篇,计有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等19篇。
解释下列名词术语

解释下列名词术语:1、甲骨文2、小篆3、隶书①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汉字是记录二、判断题:汉语的符号体系。
()②实物记事同文字的产生没有直接关系。
()③程邈是隶书真正的创始者。
()④汉字结构的发展,经历了表形、表义和音义结合三个阶段。
()⑤形声字的形旁并不表示形声字本身的含义。
()⑥音义结合的造字方法的能产性最强。
()⑦甲骨文是一种相当原始的文字,仅具文字雏型。
()⑧从小篆到隶书,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的分水岭。
()三、填充题:1、汉字是一种______体系的文字,每个字都是___、___、____三者的统一体。
2、______是象形文字的直接萌芽,是象形文字产生的基础。
3、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总称为_______;隶书、楷书总称为______。
4、甲骨文又叫____、_____、_____;金文又叫_____;大篆又叫_____;小篆又叫_____。
5、形声字的_____只表示形声字含义所属的意义范畴,也即形声字所属的义类;形声字的声旁所表示的音是形声字______之时的读音。
四、选择题:1、“黑”字是个()。
①象形字②会意字③形声字④指事字2、汉字产生至今已有()的历史了。
①一万年②两万年③五、六千年④两千年3、甲骨文最初出土于()。
①河南安阳小屯②陕西周原③河南洛阳④山东溜博4、隶书到了()就取代了小篆的地位,成为全国通行的主流字形。
1①西周②秦代③汉代④春秋战国五、问答题:1、象形文字和记事图画有什么区别?2、简述汉字结构的发展情况。
六、标点并翻译下面的短文:1、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抢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也泪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氏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玉焉遂命曰和氏之璧(《韩非子·和氏》)2、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曰曲其突远其积薪不者将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居无几何家果失火乡聚里中人哀而救之火幸息于是杀牛置酒燔发灼烂者在上行余各用功次坐而反不录言曲突者向使主人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无火患(刘向《说苑》)2第二节汉字的造字理论——“六书”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1、象形2、指事3、会意4、形声5、转注6、六书假借字二、判断题:1、清代以后,人们对于“六书”的说法,一般采用许慎的名称,班固的次序。
古代汉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最新1)

古汉语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最新版)一、汉语字典辞书注音方法有哪几种?解释并举例1、直音法:直接用同音字注音,如:“篙”,音“高”2、反切法: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读若:读音像,如琎,读若津;叶韵:通过临时改读字音,以求韵文和谐的注音方法。
叶同协,意思是和谐。
如《诗经。
周南。
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朱熹:“方,叶甫妄反。
”)二、《说文解字》的体例、价值和说文四家是什么?《说文解字》的体例: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收字9395个,另有重文1163个。
《说文解字》的价值:1、确定了“六书”理论;2、按照“六书”原则,创立了汉字部首,制定了按部首编排字数的体例;3、保留了小篆,便于从字形说明本意,并为释读甲金骨文提供了依据;4、保留了先秦词义和汉代训诂资料;5、保留了古音资料;6、记载了丰富的古代文化资料。
说文四家: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三、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是什么1、古今意义基本无变化的词,如:天、地、山、水等,复音词如:蟋蟀、仓庚、凤凰等。
2、古今意义毫无关联的词,如“该”,古代是“完备”的意思,现代是“应该”的意思。
另有古代意义已经消亡的词,如“章甫”。
由于词义所指的事物现在已经不存在,所以古意消亡。
3、古今意义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词。
如“再”在上古只有“两次”的意思,而现代汉语则表示“重复”等义。
(注:“再”和“复”的区别:“再”表示动作的数量,它代替了“二”,“复”只表示行为的重复,不表示数量。
现代汉语的“再”相当于古代的“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9.《说文解字》一书共收篆字个,盒一个,重文
1163个
《说文解字》原文以小篆书写,逐字解释字体来源。
全书共分540个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共10516字。
《说文解字》是首部按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
原书作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后因年代久远而失传。
宋太宗雍熙三年,宋太宗命徐铉、句中正、葛湍、王惟恭等同校《说文解字》,分成上下共三十卷,奉敕雕版流布,后代研究《说文》多以此版为蓝本,如:清代的段玉裁注释本即用此版《说文》为底稿而加以注释。
《说文解字》内容共十五卷,以小篆为研究对象,同时参照小篆以外的古文、籀文,其中一至十四卷为文字解说,十五卷为叙目,每卷都分上下两篇,实为三十卷。
共收字头9353个,重文(古文、异体等)1163个,字头以小篆为准,兼有古文、籀文等异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