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小说阅读之叙事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校长的雨靴》(2019年潍坊一模)(53本90-91页) 小说以“我”的视角来叙事,对老校长这一形象的塑造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 ①“我”是叙述者,小说以“我”的观察为主线,突出了老校长以苦为乐、乐观豁达的形象。 ②“我”是参与者,是事件的见证者、亲历者,使老校长的形象更加真实可感 ③“我”是感受者,“我”前后的心理变化,强化了老校长对“我”的感染与影响,丰富了 老校长的形象。
“我”——小说中的特殊人物和它的特殊作用
(1)人物:一般作为次要人物参与故事,衬托主要人物; (2)情节:作为小说的叙述者,起线索作用。
“我”既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 又是其中的参与者、见证者,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 作为小说的参与者,推动情节发展。
(3)主旨:作为小说的代言人,代替作者议论、抒情,和主要人物椅子表达 主旨。 (4)读者:作为小说的亲历者,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拉近了小说与读者的 距离,便于抒情。
第二人称
小说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的情况很少见,严格上说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 用“你”倾注的是叙述者对这个人物一种抒情目光,将之当作朋友,更加拉 近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使得他们之间别有一种依恋和欣赏的意味。 直接对话,亲切自然;直面对象,便于抒情。
作用:拉近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情 感交流。
8小说中历史和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2018年全 国1卷)
《第九节车厢》(2011年高考浙江卷) 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
【参考答案】 第三人称叙述。 ①突破开篇以第一人称写“我”的所见所闻的局限,较为自由地展现事件过程、人物心理, 以及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 ②拉开了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更具有客观性。
第三人称
特点:叙述人只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并非故事情节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 者,叙述人站在故事外部,以旁观者的身份讲述故事,冷静且客观,视角或有 限也可无限。 作用:视野开阔,不受时空限制,叙述自由灵活,客观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 生活。 不足:叙述缺乏亲切感,使小说与读者之间产生距离。 举例:《项链》中叙述人对马蒂尔德的生活境况无所不知,仿佛一个上帝俯瞰 着马蒂尔德的人生悲剧。
注意:
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无优劣好坏之分,选择怎样的视角完全依照小说 的具体需要。一篇小说可以通篇都用全知视角或者有限视角,也可能由视 角的转换。
如鲁迅的《祝福》,序幕写祝福场景和鲁四老爷,尾声写祝福景象和“我” 的感受。这两处用了第一人称的有限视角。“我”俨然一个旁观者,从未 对事件进行评价和判断,不带任何感情色彩。中间部分写祥林嫂的故事则 为第三人称全知视角。
《我的叔叔于勒》,“我”就是故事中的人物,参与到故事中讲述,是有 限视角。
二、叙述人称
第一人称——“我”——有限视角
特点:“我”既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又是其中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感 受者。 作用:增强小说的真实性和亲切感,拉近作品与读者的距离,方便叙事和抒情。 不足: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受到一定的限制,是“有限的讲述” 注意:“我” 举例:《祝福》中的“我”
必备知识
一、叙述源自文库角:
全知视角(上帝视角)
特点:小说的叙事人就是作者,无所不在,全知全能,他对所有线索、发 展和结局都了如指掌,对每个人的心理、过去和未来都清楚,甚至还走到 前台对人物评价评头论足,进行道德评价和情感判断。常用第三人称来叙 事。中国古典小说常采用全知视角。
作用(效果):1)不受时空限制,便于读者对人物、情节的掌控; 2)作者的倾向鲜明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小说阅读之叙事技巧
高三语文
小说主要是叙述故事。 小说既然叙述故事就一定有一个叙述视角及人称的选择问题,故事的讲述 顺序就是小说的叙述方式。 所谓叙述视角就是作者叙述的观察点、立足点。 所谓叙述人称,就是故事由谁来讲,即故事里所发生的事是谁亲眼看到的、 听到的或者想到的。 叙述视角的特征通常是由叙述人称决定的,通常有第一、第二、第三三种 人称。
小结:
人称也是小说家根据审美、预先设定的阅读效果等选择的。 常用的叙述人称为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
1,叙述人称和叙述角度的选择,涉及到叙述动机和叙述的效果。 2,分析叙事者的作用和效果时,一定要结合文本,充分考虑叙述者的身份、 年龄、地位、叙述者与被叙述者之间的关系等。 3,叙述视角不一定只有一个,也可以多个。
有限视角:
特点:小说的叙事人不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作者,而是小说中的某个 人物,来表达作者意图隐藏的一些环节,讲究含蓄,留给读者足够的空间 去推理、判断与评价。这时的读者不像在阅读传统小说那样被动地听故事, 而必须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例如海明威先生的《桥边的老 人》。
作用(效果):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能充分激发读者的阅读能动性, 主动参与,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四、情节手法补充(80--81页)
设问方式(一)
1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第九节车厢》(2011年高考浙江卷)
2“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玻璃》(2016年全国3卷)
3小说以“我”的视角来叙事,对老校长这一形象的塑造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老校长的 雨靴》(2019年潍坊一模)
三、叙述顺序:53本第80页
(1)顺叙:按事情发展的先后来写。 作用: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段与故事情节有关的文字,再接续原来的内容。 作用:补充相关情节,使内容丰富/使结构避免呆板,拘谨,使行文起伏多变/铺垫或照应。 (4)补叙: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作用:为后面作必要交代,使结构严谨,情节完整/行文富于变化,情节波澜起伏/铺垫或照应 (5)平叙: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 作用:头绪清楚/照应得体/便于展开故事情节
4小说的叙述视角是“四岁小男孩”,请简析其表达效果。《血乳》(2014·安徽安庆、宿州、 亳州三市一模)
5小说以“虎子”为讲述人,这有什么好处?《英雄》(佛刘)
6作者在第四段中通过虚拟的旁观者来评说老头的行为,这样写有什么效果?《捡烂纸的老头 儿》(2015年浙江卷)
7本文采用了什么叙述方式?有何好处?《被时间决定的讲述》(2011年高考山东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