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电影运动

合集下载

《中外电影史论》题库(答案完成版)要点

《中外电影史论》题库(答案完成版)要点

《中外电影史论—世界电影史》题库(答案版)绪论一、填空1. 从<1895年> 至今,电影的发展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电影吸收了<雕塑>,文学,<音乐>,绘画,<舞蹈> ,<建筑> 等人类艺术的各种元素和成果,但仍然以其独特的语言和方式表达、认识世界。

2. 叙事影片就是通常所说的<情节剧>,非叙事影片包括<纪录片>,<科学实验纪录>,<广告片> 等。

3. 麦克卢汉认为人类文明史经历了<口头文化> ,<印刷文化> ,<电子文化>三个发展阶段。

4. 电子文化具有具像性,<直观性>,<质感性>,<整和性>的特点。

5. 无声电影时期,经过法国的<梅里爱> 、美国的<格里菲斯>,前苏联的<爱森斯坦> 等人的共同努力,成功地创立和运用了蒙太奇手法。

6. 成熟期奥森•威尔斯的<公民凯恩> 的出现,标志着电影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7. 电影发展期是电影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过程中,电影出现了两条发展道路:一条是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 、法国的<新浪潮>、<政治电影> 等,另一条是以安东尼奥尼、费里尼、伯格曼为代表的第二次现代电影思潮。

8. 发展期还出现了许多电影新手法,如<意识流> 、闪回、<闪前手提摄影> 等等,出现了众多流派、风格景象争艳的现象。

9. 电影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好莱坞现代工业化的整和> ,建立了现代电影工业,从而使电影工业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

10. <1895> 年<12> 月<28> 日,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的地下室,第一次放映了自己拍摄的<火车到站> 、《工厂大门》、<水浇园丁>等十余部短片,这一天就成为电影的诞生日。

中国电影史

中国电影史
• 2、时装片。 • 3、喜剧片。
第五节、四十年代末期中国电影
• 战后的中国电影在艰难中辉煌 • 上海几乎集中了一批战后最为重要的电影企业:官方的和民间 投资的公司。 国民党垄断电影产业,出现了一批官方制作的“正 统影片”,部分作品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战后的一些社会问题。 • 战后最能代表中国电影优秀水准的,是昆仑影业公司的创作。 “昆仑”拍摄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千里路云和月》、 《万家灯火》、《乌鸦与麻雀》、《三毛流浪记》等影片,或 以史诗性的笔触记述中国自抗战以来的广阔而复杂的现实社会。 被称作为战后“新电影”。 • 由文华为代表的一批导演规避战后严峻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 完成了主要以反映人物心境的作品。被称作“文人电影”“市民电 影”。
《十字街头》
《马路天使》
《风云儿女》
第五节、战时中国电影(1937-1945)
• 国统区电影
• 延安电影 • 租界电影 • 沦陷区电影
孤岛电影
• 孤岛电影主要指1937年8月13日中国军队撤出上海后 至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的上海电影。 • 1、古装片。 • 这些古装片往往借古讽今,通过再现古人的民族气节 和斗争精神而隐晦地表达抗日的主题。
从数量上来说,这一时期的电影题材多为古装片、武侠神怪片,自 1928年《火烧红莲寺》大获成功之后,银幕上开始充斥大量的武侠 片神怪片,从1928到1931,各电影制作公司制作了227部武侠神怪 片,整体来说都是属于粗制滥造,没有太大的社会意义的影片。
第一代导演
• 指20年代中国电影的拓荒者,作为中国电影 的奠基者,第一代导演从中国传统的叙事艺 术和舞台戏曲中吸收了很多手法,联系着时 代的要求,重视电影的社会教化作用。电影 技巧方面,更像是舞台剧的延伸,导演们用 传统的戏剧观念来处理电影,布景空间层次 的设计仍然具有强烈的舞台痕迹。在表演上 依旧留有舞台剧的表演痕迹,拍摄时沿用戏 剧舞台的一套办法,摄影机基本固定,电影 镜头的景别变化不大。

中国早期电影(1922-1930)

中国早期电影(1922-1930)




守旧文化熏陶的创作阵营,留洋学生 与新文艺工作者,他们的知识分子身 份与商人身份相叠的特殊内构,造成 了艺术理想与商业利润的掣肘,因而 文艺片的样式成为了国产电影运动乃 至中国电影传统的主导性样态。
民国早期电影
1922——1930
第一节 早期电影格局

由于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中国的民族工业 得到了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整体处于上升态势, 中国电影制片业在 20世界20年代前半期迎来了整 体的兴盛。 该时期形成了“三大四小”的主干企业格局。即 明 星(1922) 大中华百合(1925) 天一(1925) 为首;长城( 1924 ) 神州( 1924 ) 上海影戏 (1920) 民新(1923,1926迁至上海)

该影片一改明星公司滑稽搞笑、凶杀刺激 的套路,以严肃的态度将新思想与传奇故 事结合在一起;用从容平实的影像表现聚 合道德性审美和传奇性叙事曲折多变的情 节过程,先抑后扬,把一出充满心酸的家 庭伦理故事最终定格为族媳孙三代人的大 团圆。

影片主人公“余蔚茹”被置于“被诬陷--被赶出 门 --- 含辛教子 --- 抚育成人 --- 终成正果 ” 的情 节过程中,在传统节烈之妇的苦戏框架里, 完整的体现了恭宽信敏惠,孝智礼勇忠的 传统儒道的美德。于哀怨忍韧之间达成了 饱含中国道德审美内涵与哀情情愫的审美 性捏合。

此后 《孤儿救祖记》采用的“影像传奇叙事” 的策略和方法成为被效仿的模板,明星公 司又沿此路径,与“鸳鸯蝴蝶派”作家合作, 拍摄出《玉梨魂》《空谷兰》等有广泛社 会影响力和票房收益的影片,并直接启动 了“国产电影运动”
第二节 国产电影运动

国产电影运动直接表现为数量的激增,从1923年 的5部,到1924年的16部,到1925年的51部,到 1926年的101部。 另外,早期的制片企业,资本状况的改善,管理 水平、设施、技术的提升,为国产电影运动的开 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世界电影发展史1

世界电影发展史1

2024年9月7日星期六
9
影视美学《 Aesthetics of Movie & TV 》
二、发展期
▪ 前苏联蒙太奇学派电影(1924-1930)
• 1、库里肖夫 《死光》、《西伯利亚人》
• 2、维尔托夫 ▪ 《十月革命周年纪念》 电影眼睛派倡导者
• 3、普多夫金 ▪ 《母亲》
• 爱森斯坦 ▪ 《战舰波将金号》、《墨西哥万岁》 ▪ 理性电影倡导者
2024年9月7日星期六
6
影视美学《 Aesthetics of Movie & TV 》
二、发展期
▪ 经典好莱坞电影(无声1908-1926)
• 1、影城好莱坞的建立
• 2、制片厂制度 ▪ 制片人和明星制
• 3、代表人物 ▪ 喜剧大师卓别林
• 《淘金记》、《城市之光》、
《摩登时代》、《大独裁者》 、 《凡尔杜先生》、《舞台生涯》、 《一个国王在纽约》
(一)电影发展简史 (二)电影发展的“第一” (三)电影诞生的科技和物理学原理 (四)世界著名电影公司
2024年9月7日星期六
2
影视美学《 Aesthetics of Movie & TV 》
(一)世界电影发展简史
▪ 形成期(1895-1907)
• 早期电影
▪ 发展期:(1908-1926)
• 经典好莱坞电影(无声)(1908-1926) • 德国表现主义(1919-1926) • 法国印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1918-1930) • 前苏联蒙太奇学派(1924-1930)
2024年9月7日星期六
25
影视美学《 Aesthetics of Movie & TV 》
米高梅 Metro-Goldwyn-Mayer (MGM)

中外电影史 第2次课 法国电影

中外电影史 第2次课 法国电影

“艺术电影”运动的特征:
(1)以严肃的艺术的态度对待电影,提升了电影的思 想深度和艺术水准;
(2)艺术电影运动的成功波及到意大利、丹麦、英美 等国,引来各国电影创作者竞相模仿;
(3)从电影语言和视觉表现力的角度,“艺术电影” 运动是传统戏剧观念的延伸,否定了电影艺术的独立性;
6、法国电影的衰落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电影的故乡法国失去了电影 的领导地位。由于战争,法国影片生产完全停顿,美国 影片乘虚而入,占领了法国市场。由于资金缺乏,法国 百代公司采取全面清理政策,关闭了经营的制片、发行 放映机构和胶片厂, 使法国电影濒于消亡的边缘。这 一时期的法国电影,影片产量大幅度下降,影片输出几 乎等于零。 法国的电影工作者痛感必须改变法国电影的停滞状 态。此时的 法国,思想和文化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超现实主义运动正在酝酿,印象主义音乐和立体主义绘 画方兴未艾。电影家们嗅到文化气氛的变化,更加激发 起改革的热情。
2、梅里爱
梅里爱曾是卢米埃尔影 片的第一批惊奇的观众。这 位巴黎制造商的儿子,擅长 绘画、喜欢魔术,有很好的 文化艺术修养。他系统地将 绝大部分戏剧上的方法如剧 本、演员、服装、化妆、布 景、机关装置以及景或幕的 划分等等,应用到电影上来, 形成了他“银幕即舞台”的 美学观念。
1、第一位电影艺术家 他把戏剧、文学引入电影,使世界故事片的开创者。 2、代表作:《月球旅行记》(1902) 把电影引向了娱乐演出,使电影排演的观念传向了全 世界,奠定了“故事电影”的基础。
《流浪女》着重于电影氛围的营造,追求造型美和
视觉形象; 《车轮》注重通过剪辑制造节奏感; 《微笑的布德夫人》发掘电影心理叙事的能力,以、 人物的内心活动作为叙事的核心;
2、先锋派
(1)先锋派电影运动兴起背景:

世界电影发展史

世界电影发展史
• 1930年代起,日本电影有过一定发展,走向成熟,但被战 争打断。进入50年代,日本电影开始步入其发展的黄金时 期,拍摄出了一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比较完善的民族性 态度作品。
• 世界影坛真正认识、了解乃至接受具有独特民族风情的日 本电影,是从黑泽明(1910-1998)开始的。
黑泽明

影子武士
• 黑泽明1936年进入电影界,始终贯穿着他的仁爱和利他主义的思 想,1951年以后,他开始了“世界的黑泽”电影生涯。
世界电影发展史

二、梅里爱(法国)

原为舞台魔术师,大胆把戏剧引入电影,重视
艺术的假定性,开辟了与卢米埃尔自然写实完全不
同的电影创作道路,擅长利用停机再拍和更换布景
的方法拍摄神话片,首创出科幻片(《月球旅行
记》),其影片是电影成为艺术的第一步。
三、格里菲斯(美)和好莱坞
• 从格里菲斯开始,美国电影的重心由纽约转移到好莱坞。
架已经开始趋于模糊,各国民族电影纷纷崛起,大有并驾齐 驱的发展势头。这是本期世界电影横向发展中的一个新特点。
一、新德国电影运动
• 指从1962年“奥勃豪森宣言”开始,在西德境内掀起的一 次要求改变旧德国电影现状,创立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电 影艺术运动。这一运动前后延续了20多年,是持续时间最 长的一次电影运动。
(一)新浪潮——划时代的作者电影 • 1958:诞生年,1959:幸福年,1960:顶峰年, • 1961:没落年,1962:危机年 • 1959—1961年:真正代表新浪潮水平。67名青年导演登
场,拍出100部影片 • 1959年:新浪潮大获全胜,很多导演的影片获奖。
• 巴赞——“新浪潮”精神之父
④运用简短的、近乎电报式的对白,并常常被长时间的沉默所打断。

世界电影史上的三次运动

世界电影史上的三次运动

浅析世界电影史上的三次电影运动电影自19世纪末诞生以来,经历了若干年的演变,从无声片、黑白片直到今天3D时代的到来,电影从技术到表现形式到表现手法都随着时代的更迭而不断向前推进,电影作为一种观看艺术也越来越被大众接受,以至于我们的文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以静止的文字转变为以视觉为中心的文化,视觉文化时代已经不可置疑的到来了。

在我们迎来视听盛宴的今天,也必须回过头去追溯世界电影的发展进程,只有这样才能更了解电影更清楚电影发展的每一步,然后我们才有理由在历史的发展基础上享受现有的电影成果以及努力推进电影的新发展。

在世界电影发展史上,三次电影运动是推动电影艺术思想形成的重要里程碑。

这三次运动分别是: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运动和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法国“新浪潮”。

一,三次运动分别的背景,意义(一)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产生的背景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经历了战争的巨大创伤之后,其资本主义价值体系面临重估,现代哲学思潮随之兴起,自十九世纪后期开始,欧洲哲学将研究方向从对物质世界的研究转向对人的本身,这就引起了对传统艺术的广泛不满。

传统艺术注重外部模仿的缺点在这种思潮中充分暴露并被摒弃。

人们开始注重艺术的深度,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深入探讨成为这一思潮的特点。

战争带来的阴影在欧洲从思想蔓延到艺术,先锋派电影运动是在一种危机感和危机意识中诞生的,这种危机不仅仅来自于战争带来的巨大破坏所导致的社会关系变革与重组,更重要的来源是好莱坞的商业性影片于这一时期迅速的占领了包括欧洲在内的世界电影市场,这种缺乏艺术性的单一的粗糙的好莱坞影片使得欧洲一部分具有社会责任的先锋艺术家力求改变这种现有局面。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力求打破好莱坞的叙事体系和商业性垄断,追求画面的视觉形象的表现力,试图探索出超越叙事的“纯电影。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为了探索和发掘出画面的多元化表现,进行了大量且大胆的电影实验,这些意义非凡的实验产生了众多的电影风格,为电影的成熟做了铺垫。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新在何处?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的艺术电影走向了世界的最前端,走进了战后人们的视线,成为西方电影在这一时期最为重要的电影现象。

自此欧洲各国都相继出现了各具特色的电影运动,戛纳、柏林、威尼斯三大欧洲电影节都在这个时候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而在其中,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它对于后世的影响是极其深远和广泛的。

他让人们不在把电影当做一种日常娱乐的方式,而这种影响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超出了简单的电影艺术范畴,使其在当时世界艺术使上的历史!说起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不得不提的有:维托里奥•德•西卡Vittorio De Sica (1902-1974)、卢奇诺•维斯康蒂 Luchino Visconti (1906-1976)、罗伯特•罗西里尼 Roberto Rossellini (1906-1977)、朱塞佩•德•桑蒂斯Giuseppe De Santis(1917-1997)。

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的新从《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到《偷自行车的人》。

而说起它的新却要从二战的开始谈起了,我认为的新有两个方面。

拍摄内容和主题的革新:意大利电影,在格里菲斯时代,就已经有了非常好的发展,那时的意大利已经成为了一个电影大国,年产量仅次于美国。

而由帕斯特隆纳导演的《卡比利亚》等影片,至今都是电影史上的极为重要的作品。

但在以后的墨索里尼的法西斯主义的统治下,电影却听命于教条、宣传,为法西斯主义歌功颂德,或者拍摄一些讲述资产阶级生活的庸俗喜剧、艳情电影,使电影艺术停滞不前。

在墨索里尼的统治时期,电影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创作:一是,为法西斯主义唱颂歌的宣传片;二是,庞大历史史诗和伤感的上层社会的情节剧“白色电话片”;三是,重形式不重内容,追求纯美学的“书法派”的实验片。

而在二战结束之后,电影艺术的重新崛起,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之下,意大利人民渴望和平,反对饥饿,反对贫困失业造成的困境,反对家庭解体的堕落,从而产生了向《偷自行车的人》等这种描绘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影片,这也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与之前拍摄主题,对象,阶级方面的革新!逐步走上了写实主义,确立了比较完成的写实主义电影美学理论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笔记之一:影史三大电影运动捕风捉影的猪发布于:2010-06-28 17:14第一次电影运动: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1917年----1928年)一、法国印象主义派(1917---1928)第一个先锋派中心人物:路易.德吕克创作了《西班牙的节目》《流浪女》1922 发表《上镜头性》代表人物:谢尔曼.杜拉克《西班牙的节目》1919 《微小的布德夫人》1923马塞尔.莱皮埃《黄金国》1921 阿贝尔.冈斯《车轮》1923 让.埃普斯坦《忠诚的心》1923主要贡献:1、开掘题材拓展电影心理叙事的表现,作品题材选择适合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

2、追求自然物象与人物心理和精神的对应,依据自然景象的瞬息变化的客观事实给艺术家的印象。

3、确立新的摄影技巧以适应人物心理和精神视觉表现4、强调视觉节奏的表现与节奏剪辑的重要性,内部和外部节奏。

二、超现实倾向的各种流派:纯电影美学试验:1、法国立体主义流派:费尔南.莱谢尔《机器的舞蹈》强调图形形状的匹配和节奏性剪辑2、抽象主义流派:亨利.希美特《纯电影的5分钟》达达主义无理性的电影试验:曼.雷伊《回到理性》第一部作品雷内.克莱尔《幕间休息》充满幻想,又荒诞的达达主义,共同反理性的艺术主张。

失去了现实性而变为了超现实性的。

超现实主义电影的绝对现实:达达主义的超现实性美学追求最终导致了超现实主义电影的产生。

是许多先锋派的最终归宿谢尔曼.杜拉克《贝壳与僧侣》1927 刘易士.布努艾尔《珍珠项链》1929 《一条安达鲁狗》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曼.雷伊《海之星》1929三、德国表现主义:1919---1924 受到先锋主义的影响表现主义受到后印象主义的影响代表作品罗伯特.维内《卡里加利博士》表现主义造型风格,布景和背景情调一致,人物造型与布景一致,光线阴影,视觉造型为表现主义特征《吸血鬼诺斯费拉杜》《三生记》《泥人哥连》现实主义倾向:室内剧:卡尔.梅育《最卑贱的人》编剧《卡里加利博士》编剧之一利用布景,主题和环境发生变化,但还是无情的命运,不用表现主义而用现实主义的方式表现街头电影:现实主义创作态度利用布景感兴趣的是社会环境而不是心理状态。

四、前苏联的蒙太奇学派: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与阶级并行,社会与经济受到未来主义和构成主义的影响。

1、库里肖夫“实验工作室”普多夫金操作。

莫兹尤辛德三个没有表情的特写镜头2、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派”拍记录片,反对剧本,演员,摄影棚。

但用改变运动速度和奇特摄影角度来观察生活,进行选择的记录,非现实主义的态度。

蒙太奇的并列和配合。

3、柯静采夫和塔拉乌别尔格的“奇异演员养成所”4、爱森斯坦的理论与创作:《战舰波将金号》1925 敖德萨阶梯杂耍蒙太奇后来创作了理性蒙太奇(夸大蒙太奇作用,被否定)建立蒙太奇理论5、普多夫金的蒙太奇叙事:《母亲》《圣彼得堡的末日》《成吉思汗的后代》强调剧本创作;强调演员的基础作用;(与库里肖夫的“电影模特儿”与爱森斯坦的“类型演员区分开来。

)蒙太奇作为电影艺术创作的基础,创立联想蒙太奇。

普多夫金强调镜头的组接,分镜头突出细节的重要性。

而爱森斯坦则强调蒙太奇的冲突。

五、记录主义电影的发展1、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派”机械主义的记录本性出发。

实景拍摄,偷拍,抢拍。

后来法国新浪潮运动受其影响创造出记录片和故事片结合的样式。

2、德国抽象派华尔特.鲁特曼《柏林交响曲》1927 受到维尔托夫的影响。

3、20年代末法国先锋派几乎成了记录主义派。

阿尔贝托《只有时间》1929 让.维果《尼斯现象》让.班勒维《章鱼》《海蜇》《水甲虫》将水中的动物用几何图形拍出来,如康定斯基和毕加索的画。

4、尤里斯.伊文思《雨》5、英国约翰.格里尔逊《飘往渔船》6、罗伯特.弗拉哈迪《北方的纳努克》演员与记录片形式。

7、德国的场面调度,法国的摄影和苏联的蒙太奇剪辑,拍了法国影片《圣女贞德的受难》默片的结束。

第二次先锋运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运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代表作品:罗西利尼:新现实主义与战争关系《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游击队》《德意志零年》《欧洲51年》《意大利万岁》维斯康蒂:以《沉沦》获得新现实主义之父的称号。

《大地在波动》现实主义和唯美主义结合,但后来《受难的人们》《威尼斯之死》则完全追求唯美主义了。

德.西卡:与柴伐蒂尼的合作(杰出的剧作家)《偷自行车的人》最具有代表新现实主义作品。

《孩子们注视着我们》《擦鞋童》使用非正式演员的自由风格。

德.桑迪斯:《罗马十一时》将新现实主义推向另一个高峰。

使用摄影棚和正式演员与非正式演员混用,与罗西里尼《罗马不设防的城市》部分相同。

新现实主义的美学特征:1、记录性2、实景拍摄3、长镜头的运用4、关于非职业演员的运用5、结构形式(追求简单朴实的结构)6、地方方言的运用新现实主义的继承:脱离现实主义费里尼:追求浪漫主义《道路》《卡比利亚之夜》《八部半》最具个性化的作品。

剪辑空间跳跃。

安东尼奥尼:模糊现实,强调主人公的主观感知。

《奇遇》《放大》《红色沙漠》有非现实超现实的色彩。

自然色彩随心理的变化。

第三次电影运动:法国“新浪潮”与“左岸派”五六十年代新浪潮---作者电影1958年诞生,特吕弗《淘气鬼》夏布洛尔《漂亮的塞尔琪》1959年幸福年,特吕弗《胡作非为》1960年高峰1961年没落年。

除戈达尔《如此生活》“新浪潮”巴赞推崇为精神之父。

一、电影是现实的渐进线。

二、场面调度的理论。

创作特征: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有共同的东西,但是新浪潮有强烈的个人色彩,而新现实主义则是有重大的社会性。

主题:非政治的电影;否定传统的道德观念摄影方法:侧重电影的照相性,侧重画面的新鲜感,拒绝功能主义或学究式的画面。

音响:大量的自然音响,真实感剪辑:长度、节奏。

快速剪辑,镜头之间之间衔接。

时空跳接。

长镜头的使用增加真实感。

从新浪潮后,特吕弗和夏布洛克的长镜头,戈达尔的跳接与快速剪辑。

表演:非职业演员,不知名的演员。

总之对传统的电影语法毫不在意。

左岸派----作家电影代表作品:阿伦.雷乃《广岛之恋》《去年在马里昂巴德》1961 亨利.高尔比《长别离》1961阿兰.罗伯-格里叶《横跨欧洲的特别快车》玛格丽特.杜尔《音乐》1966《黄太阳》19 70侧重内心的描写。

他们是文学和戏剧的革新派。

受到影响:1、接受了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学和潜意识学说的影响,表现人的真实。

2、接受了萨特的“存在主义”的影响,表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伯格森“真觉主义”影响,强调非理性感受进入意识深处,强调知觉认识社会。

4、受到布莱希特的影响,对现实进行曲折的表现,以沟通内心的幻想。

主要的特征:主题:偏爱回忆,遗忘,记忆,试图把人的这种精神过程搬上银幕;描写人的责任性和自罪心,记忆总与历史事件相关。

《广岛之恋》中。

导演:从记录式的现实主义然后再转向纯精神的现实主义中去。

剪辑:最重要的美学革命。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百分之七十效果来自剪辑。

其一,取消传统电影的间歇法,如化入化除,取消过渡镜头,用跳接对时空,事件的人为压缩;其二,镜头位置的颠倒;其三、镜头的并列运用,先后不衔接甚至对立;其四、循环剪辑,有意识的重复。

音响:左岸派导演比新浪潮修养更高,所以对音乐和音响的细节考虑比较多。

表演:舞台演员充当,有意识拉开人与人的距离,采用间离效果。

摄影:没有统一的风格,但不用谷达尔的肩扛式。

讲究画面构图和布光,特别是雷乃得推镜头别具特色。

两者的区别:1、成分看:新浪潮制作者大都是巴赞《电影杂志》的评论员,由自己走上影坛。

左岸派则是左翼作家团体的文人。

所以修养要比新浪潮高。

2、时间看:新浪潮始于50年代末期,左岸派要比它的导演早,雷乃1948年就开始。

3、年龄上:新浪潮小伙子,而左岸派则是中年了,所以经历与阅历要比前者高4、主题和手法:新浪潮有强烈的个人传记色彩,而左岸派则是普遍意义的全人类性质的主题,作者电影多采用第一人称,而作家电影多采用第二,第三人称,甚至混乱人称。

而且有强烈的文学,戏剧色彩有艺术的假定性远远超过新浪潮。

5、拍摄地点:前不反映重大历史,所以多在巴黎,而后者在全世界拍摄。

6、美学追求:新浪潮向生活靠拢,向真实深入,而左岸派感兴趣的是人的精神活动,人的思想,人的内心。

7、制作周期:新浪潮以潦草的,半即兴的拍摄,所以周期短,而左岸派则以仔细着摸得方式,周期较长。

8、影片通过检查:前者内容简单,不涉及政治,因此一般顺利通过(除了戈达尔《小兵士》)但后者由于背景较为复杂,所以要遇到麻烦。

左岸派采取鲜明的立场直接干预生活,把赤裸裸的社会现状搬上银幕,触发观众的的情感与选择,所以左岸派是五六十年代的先锋派。

四、法国诗意现实主义三十年代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先驱:初期30年代雷内.克莱尔:(梦幻的)有声电影的初期《巴黎屋檐下》1930《百万法郎》1932 《七月十四日》1933 四部曲。

《自由属于我们》是这时期最优秀的作品,喜剧风格影响了卓别林《摩登时代》传送带这场戏。

让.维果:(唯美的)《零分操作》1932 《驳船阿塔朗特号》1934诗意现实主义的发展:高峰1934---1939 黑色现实主义,揭露社会黑暗雅克.费戴尔:《大赌博》一个演员配两个角色。

《米摩沙公寓》1935 《英勇和狂欢节》1936叙利恩.杜威维尔:《大卫高尔德》1930 《西班牙殖民地集团》1935 《同心协力》1 936马塞尔.卡尔内:(悲观的)《珍妮》《雾码头》《北方旅店》《太阳升起》《夜间来客》《天国的子女们》让.雷诺阿:(写实主义大师)《堕胎》《母狗》《布杜落水遇救记》《托尼》与爱森斯坦合作编剧,景深镜头的使用。

独立制片的开始。

《大幻灭》和平主义的作品。

淡化情节,使作品趋于记录,形成了写实主义风格。

声音处理一、四种语言的混合运用;二、影片中的语言和对话同时表明着不同人的身份。

三、音乐的处理,主导影片的动机。

《游戏规则》死亡的价值。

移动摄影,以及深焦镜头。

诗意现实主义的后期1939后让.格里米庸:《为了一分钱的爱情》《皇家华尔兹》《奇怪的威尔多先生》《驳船》《天空属于你们》雅克.贝盖尔:《古比红手》《安东和安东奈特》《金盔》《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诗意现实主义的贡献:1、更新现实的观念。

最奇特,最具特色的方面。

2、景深镜头的运用与确立,他的实践为巴赞的“场面调度”的理论得到了证实,景深镜头的运用,对于“电影本体论”的发展影响很大。

3、发挥电影中文学的力量。

误识:1、忽视电影艺术的视听性。

2、艺术群体对个体的冲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