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人教版语文21-24课导学案范文
四年级下语文导学案-21乡下人家-人教新课标

《乡下人家》导学案学习目标1、正确读写“棚架、风趣、装饰、鸡冠花、大丽菊、顺序、照例、瞧见、率领、觅食、捣衣、向晚、归巢、和谐、催眠曲、辛苦、房前屋后、天高地阔、月明人静”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预测掌握本课生字词,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学案课前自学部分(一)作者介绍:陈醉云,浙江上虞县人。
现代小说家、诗人曾任国立中央大学教授。
著有《玫瑰》、《游子的梦》等书。
作者陈醉云对乡下人家的生活非常喜爱,这份喜爱已经可以说是偏爱,他对宁静、质朴、悠闲、舒缓的乡村生活充满了向往和留恋。
(二)读两遍课文,概括一下课文为我们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提示:读了这篇课文我眼前不由自主地呈现出一幅()的农家画面,那房前(),门前()的鲜花和屋后(),那觅食的(),那乡下人家在门前的树阴下(),夜里伴着()进入梦乡。
(三)再读课文,认会“檐、饰、冠、捣、谐”,会写“棚、饰、冠、菊、瞧、率、觅、耸、捣、搬、巢、谐、眠、辛”这些生字,并把课后生字加上拼音并组两个词。
(四)正确读写“棚架、风趣、装饰、鸡冠花、大丽菊、顺序、照例、瞧见、率领、觅食、捣衣、向晚、归巢、和谐、催眠曲、辛苦、房前屋后、天高地阔、月明人静”这些词语。
并请小伙伴或家长为你听写这些词语,别忘了纠错呀!学案课上合作学习部分(二)在这些场景中你最喜欢哪一景,用自己的话谈一下感悟和喜欢的原因。
建议:1.用你入情入境的朗读表达你的感受。
2.把你的感悟组织成语言,以备课堂上精彩展现,最好课前写一写。
(三)讨论探究:课文最后一段课中“独特、迷人”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这句话?你认为它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四)写文章布局谋篇是讲究顺序的,你认为本课作者的写作顺序是什么?课后测评部分(一)为加点字选择确读音,画上横线。
【语文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1.爬山 导学案

(四)在自学中,我的疑惑:
四、穿插巩固:
随机展示读文,解决困惑。
五、拓展提升:
品读:文中你喜欢的一句话,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六、达标测评:
1、听写词语,并用其中的词语说话。
2、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
重、难点
正确流利读文,找出文中父亲所说的话。
学习方法
自学、交流
三、展示互动:
A、B、C层抽签展示组内交流内容。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认真朗读课文,整理出以下内容:
我会认的字:
我会写的字:
易错字:
多音字:
形近字:
我积累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语:
不理解的词语:
(二)再次读文,简要概括。
通过读文,我知道课文有()个自然段,主要写了()的事。
21、爬山——导学案
学科
语文
课题
21、爬山
课时
第1课时
编写人
编号
学习
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并理解个别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3、在合作交流中体会学习带来的乐趣。
学习过程
二、合作交流:
对学:“自主学习”(一)(二)内容。
群学:组长抽查读文,并组内交流“自主学习”(三)(四)内容。
导学案第20_21_22_23_24课

导学案Lesson 20:At the Post Offiice学习目标:1.会听、说、读、写单词send2.会用“How much____________?”说话。
学习重点:本课单词和重点句型学习方法:分组练习学前准备:1.准备明信片2张2.根据汉语写出单词。
明信片_______邮票_______需要______ 学习过程:一、每组同学设计一组“问路“的对话。
1、小组内设计并练习对话。
2、各小组展示练习结果。
二、学习课文1、读课文,找出不明白的地方。
2、学习单词Send3、听录音(1)感受语音语调(2)跟读三、师生互动练习对话四、反馈练习1、学生分组设计一组“买东西“的对话2、展示各组成果五、盘点收获这节课我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esson21: Writing the Address学习目标:会在明信片上写地址学习重点:在明信片上写地址学习方法:实践练习学前准备:空白明信片1张学习过程:一、复习与本课有关内容1、明信片各部分的名称左____右____顶部____底部____角落____2、明信片内容的书写格式二、学习课文1、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
2、师生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听录音。
(1)感受语音语调(2)跟读4、回答问题(1)W here does Danny write the address ?(2)D o you know Danny`s address ?(3)W here does Danny put the address ? What is it ?5、我会说指着自己的明信片,告诉别人如何写地址以及邮票贴在何处。
三、巩固练习1、给你的朋友或亲人些一张明信片2、展示你的成果四、盘点收获这节课,我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1课《乡下人家》导学案设计

第21课《乡下人家》导学案班级:组名:小主人:使用时间: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积累好词佳句。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重难点:学习并运用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
○1一、生字学习(注音组词、易错字、形近字)【读】○2二、整体感知1、本课的主要内容是:2、《乡下人家》一共描写了处乡村景物?分别是、、、、(用几个字概括。
)3、乡下人家给作者最深的感受是而这句话也是全文的句。
【读】三、研读品味,感受乡村生活的美。
○3(一)我们先来看看第一处风景——屋前搭瓜架。
请大家打开课文齐读第一自然段。
1、我觉得这段中最能体现出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的句子是。
2、作者把乡村描写得这么可爱,是用修辞方法写的。
我是这么理解的:(二)学习第二处风景——门前种花屋后冒笋(第2自然段)1、门前的花它们开得多欢呀!这些花依着顺序开放;中带着几分,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42、画出描写竹笋的句子【读】;采用修辞手法,从字体现出,这样写的好处是。
(三)学习第三处风景——(第3、4自然段)1、找出描写公鸡、母鸡句子【读】,作者采用修辞手法,从和(词)体现出来的。
2、在描写鸭子觅食情景中,从关联词“即使……也……”体现出了的情景。
四、自主探究学习(请用前面学习前三处风景的方法:先读;再找句子;然后去体会,去学习下面几处风景。
)○5(一)学习第四处风景——(第5自然段)1、2、○6(二)学习第五出风景——(第6自然段)1、2、总结:看似平凡、普通的乡村生活,但是只要我们拥有发现美的眼睛,感受美的心灵,就能发现普通、平凡之下的一道道独特、美丽的风景!五、我的收获:。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4宝葫芦的秘密导学案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4宝葫芦的秘密导学案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4宝葫芦的秘密导学案第【1】篇〗宝葫芦的秘密教学目标:1.认识15个生字,其中13个会读会写,熟练掌握多音字“冲”。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比较完整地复述故事,感受童话的神奇。
4.能结合故事内容展开想象,创编故事,讲给同学听。
教学重难点:能比较完整地复述故事,并创编故事。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学程一:封面导入,激发阅读兴趣1.出示《宝葫芦的秘密》封面,你读懂了些什么?作者:张天翼书名:《宝葫芦的秘密》体裁:童话出版社:新蕾出版社内容:小男孩宝葫芦2.对于张天翼,你有什么了解?(张天翼,中国当代作家,1929年开始创作生涯,1931年加入左联,抗日战争爆发后,一直在长沙从事抗日救亡工作和文艺活动。
代表作有《大林和小林》《宝葫芦的秘密》《秃秃大王》等。
)3.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什么?学程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1.打开书本,看看文章选取的内容能让你了解到哪些信息?2.学生交流。
3.出示课文相关段落,检查生字词和句子的朗读情况。
我先得介绍我自己:我姓王,叫王葆。
我并不是什么神仙,也不是什么妖怪。
奶奶每逢要求我干什么,她就得给我讲个故事。
这是我们的规矩。
“乖小葆,来,奶奶给你洗个脚。
”奶奶总是一面撵我,一面招手。
“我不干,我怕烫。
”我总是一面溜开,一面摆手。
可是胳膊给奶奶拽住了。
4.出示多音字“冲”,选择正确的读音。
冲动横冲直撞冲刺冲床直冲脑门说话很冲5.理解“声明、介绍、规矩、幻想”等词语的意思。
6. 今天我们学习的《宝葫芦的故事》选自《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的第一章。
读了课文,你最想知道的一个问题是什么?①王葆为什么想要得到一个宝葫芦?②哪些人拥有了宝葫芦?③拥有了宝葫芦后会发生什么样神奇的事?学程三:再读课文,理清结构1.朗读课文,说说王葆为什么想得到一个宝葫芦?2.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又分别讲了什么呢?3.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请生朗读。
四年级下册语文21导学案

学
习
过
程
知识链接
第一课时
一、作者介绍:陈醉云,浙江上虞县人。现代小说家、诗人曾任国立中央大学教授。著有《玫
瑰》、《游子的梦》等书。作者陈醉云对乡下人家的生活非常喜爱,这份喜爱已经可以说是偏
爱,他对宁静、质朴、悠闲、舒缓的乡村生活充满了向往和留恋。
自主学习我能行
四步读书 法: 一读扫障碍 二读知大意 三读品词句 四读融情感
结( )瓜
鸡冠( )花 场( )地 几场( )春雨 率( )领
3、我能把下列词语写正确,写漂亮。
棚架、风趣、 装饰、 顺序、 照例、 瞧见、 率领、 觅食、 捣衣、倘若、向晚归巢、 和
谐、 辛苦、 鸡冠花、 催眠曲、 房前屋后、天高地阔、月明人静
教师复备栏 学生生成栏
4、我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
长藤绿叶瓜架 春雨竹笋鲜花 雄鸡悠闲自在 小桥流水戏鸭
(3)我能通过自己的朗读,体会春季的勃勃生机。
3、鸡鸭觅食图
A 鸡觅食 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
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1)从这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2)这雄鸡耸着尾巴,大踏步地走来走去,它在干什么呢?心里会怎么想?你能表演雄鸡 动作。(口述、表演) (3)你还能想象到乡下人家还有哪些自由自在的动物呢?想象它们又人们带来了哪些欢 乐?(口答) B.鸭觅食
二、我能读课文争取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添字,读通课文.并做以下试题:(一读)
1、这些词语我会读,还能加上拼音呢!(认识它们可有一定难度,你要仔细哟!)
( ) ( ) ( ) ( ) ( ) ( ) ( ) ( )( )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十一课《古诗三首》导学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十一课《古诗三首》导学案导学案《古诗三首》目标:通过学习《古诗三首》,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和文学艺术,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和欣赏古诗的能力。
重点: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意义。
难点: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意义,合理运用古诗的词语。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进行课前导入,通过关键词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你们最喜欢听什么样的诗歌?为什么?请几位同学回答并给予理由。
2. 引入新课,呈现学习目标。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古诗三首》。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可以了解一些古代的文化和文学艺术,也可以培养我们的诵读能力和欣赏古诗的能力。
二、整体阅读(20分钟)1. 学生阅读课文《古诗三首》。
2. 学生交流阅读体会。
请同学们交流一下自己的阅读体会,看有没有读出诗歌的感觉和意境。
三、拓展阅读(15分钟)1. 给学生展示一些其他的古代诗歌,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
2. 学生自由阅读其他古代诗歌,并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朗读。
3.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选择的古代诗歌,谈谈自己喜欢它的理由。
四、诗歌欣赏与讨论(30分钟)1. 学生集体欣赏学习课文中的三首古诗,老师带领学生探究古诗的意境和意义。
2. 学生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体会。
五、诗词创作(20分钟)1. 学生自由发挥,创作自己的小诗。
2. 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创作,提供意见和建议。
六、小结归纳(5分钟)1. 老师对这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归纳。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学会了欣赏古诗的能力和进行诗词创作的技巧。
同学们能否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问题:你们学到了什么?你喜欢今天的学习吗?2. 老师进行点评,给予学生一定的表扬和鼓励。
七、课后作业(3分钟)1. 课后阅读《古诗三首》,并用自己的话简单复述诗歌的意境和意义。
2. 完成课后练习册上的练习题。
3. 如果有时间,可以继续阅读古代诗歌,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进行朗读。
板书设计:《古诗三首》目标:通过学习《古诗三首》,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和文学艺术,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和欣赏古诗的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1-24课及语文园地六导学案

五山镇小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导学案学科语文年级四年级主备人杨少毅执教人
学科语文年级四年级主备人杨少毅执教人
学科语文年级四年级主备人杨少毅执教人
学科语文年级四年级主备人杨少毅执教人
学科语文年级四年级主备人杨少毅执教人
五山镇小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导学案学科语文年级四年级主备人杨少毅执教人
学科语文年级四年级主备人杨少毅执教人
学科语文年级四年级主备人杨少毅执教人
五山镇小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导学案学科语文年级四年级主备人杨少毅执教人
⑶写后认真读读、改改。
理清写作顺序
四。
反馈作业
1、个人再修改
2、对习作不合格的同学,教师指导重新写作或当面指导修改完善。
教学反思:作,用修改符号再次修改明显错误或有毛病的地方,错别字词订正写在习作“眉批”空处,每个写三遍。
对习作不合格的同学,教师指导重新写作或当面指导修改完善。
五山镇小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导学案学科语文年级四年级主备人杨少毅执教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乡下人家》学习目标:1、我能认识“檐”“饰”等5个生字,会写“棚”“饰”“冠”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我能边读边想画面,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导学过程:一、预习交流、检测1、看拼音写词语fēng qù zhūang shì shùn xù shuaì lǐng( ) ( ) ( ) ( )mì shí guī cháo hé xie( ) ( ) ( )2、我能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结( )瓜鸡冠()花场()地几场()春雨率()领3、我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
时令:捣衣:向晚:天高地阔:二、合作、交流、探索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根据文章的内容,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用双竖线在文中标出来。
3、找找课文哪一句话概括了乡下人家的特点?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乡村的哪些生活场景?并用几个字概括出来。
迁移训练:1、这个短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画出来。
2、本文主要抓住了小镇早晨的()、()、()三个方面的特点,写出了水乡小镇的 ( ) 。
学习收获:第二课时一、合作、交流、探究1、你觉得乡下人家是怎么样?(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2、全班交流a、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拟人化的手法使人感觉生动、自然)b.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厂。
(对比的手法使人感觉别致生动、亲切可爱)c、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体现了宁静、和谐的农家生活画面)迁移训练:1、自由朗读《在天晴了的时候》,想一想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
2.《乡下人家》一文围绕()这句话写的,按照()顺序和()顺序,写了屋前的(),门前的()屋后的(),院里的(),河中的(),门前的(),夜静时的(),展现了()乡村生活。
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
3、填写关联词。
A、()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们()从不吃惊。
B、乡下人家,()什么时候,()什么季节,()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C、乡下人家,()住着小小的房屋,()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种南瓜,()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
4.读一读:长藤绿叶瓜架,春雨竹笋鲜花。
雄鸡悠闲自在,小桥流水戏鸭。
夕阳鸟儿如画,纺织娘高唱甜,最美乡下人家。
学习收获:22、《牧场之国》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之美。
3、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学习重难点: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检测交流1、给多音字注音模()样畜()牲圆圈()模()范储()畜羊圈()2、解释下列词语悠然自得:吆喝:3、我会写近、反义词近义词:专注()仪态()端正()安闲()悠然自得()反义词:端庄()微弱()二、交流解惑1 、我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我还知道作者为什么四次讲“这就是真正的荷兰?”3、“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4、课文第一自然段与全文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理解体会以下句子A、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B、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C、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
D、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任和公爵。
E、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
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这就是正真的荷兰。
迁移训练:一、根据意思写词语1、指神情举止、姿态、风度端正庄重。
()2、指悠闲的样子,内心感到非常满足。
()3、用尽目力向远方眺望。
()4、辽远广阔,没有边际,没有界限。
()二、照样子变换句子。
例: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白色的绵羊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悠然自得。
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
三、照样子,写句子。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是……也是……)23 古诗三首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蚕桑、耕田、箬笠”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词,默写前两首诗。
3、我要读课文,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我知道以下是学习的重点: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
知识链接:《乡村四月》作者翁卷,南宋诗人,字须谷,一字灵舒。
与赵师秀、徐照、徐玑齐名,合称“永嘉四灵”。
《四时田园杂兴》作者范成大,南宋诗人。
字致能,号石湖居士。
与陆游、杨万里、尤袤(m ào)齐名,合称“南宋四大家”。
《渔歌子》作者张志和,唐代诗人。
字子同,初名龟龄,自号“烟波钓徒”。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预习交流检测1、朗诵古诗。
2、看拼音写词语zī guī cán sāng chā tián()()()3、解释下列词语绿: 白:山原: 白满川: 子规:二、合作交流检测1、《乡村四月》指什么季节?2、划出古诗的节奏。
3、诗意理解A、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B、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4、诗中写了哪些景物?5、作者描绘了一幅什么景色的图?6、你从哪儿看出农民农活繁忙?7、体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迁移训练1、默写古诗。
2、按课文内容填空。
《乡村四月》作者是()代诗人()。
第一句诗(),子规声里雨如烟。
意思为(),主要写了()的景色。
第二句诗乡村四月闲人少,()的诗句意思是(),主要写了()劳作。
体现出作者对()的情感,这首诗运用了()手法,前两句写(),后两句写()。
学习收获:一、课前预习检测交流1、看拼音写词语yún tián gēng zhī()()2、形近字组词耕()蚕()昼()耘()蛋()尽()3、解释下列词语采兴:耘田:绩麻:未解:供:傍:二、合作交流检测1、怎样理解《四时田园杂兴》?2、划出节奏,朗读。
3、理解诗意A、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B、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4、欣赏诗情A、那两句是描绘了乡村男耕女织,日夜辛劳的情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B、本诗中哪几个字最能体现儿童天真、可爱的形象?从最后两句诗体会到什么情感?迁移训练《四时田园杂兴》作者是()代诗人()。
诗中描写了()与()的景象,展现了()场面,塑造了()的形象。
全诗语言(),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学习收获:二、课前预习检测交流1、看拼音写词语bái lù guì yú sái wái suō yī()()()()2、解释下列词语箬笠:斜风:桃花流水:归:二、合作交流检测1、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2、这首词体现了什么情感?3、理解诗意A、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B、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4、欣赏词A、诗中用了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B、诗中体现了什么?迁移训练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蚕昼耘绩塞箬笠鹭蓑二、填空A、《渔歌子》是一首(),作者是()代诗人()。
全诗体现出()。
通过诵读诗歌,我们知道了时间是(),地点在()。
有着()等景物,这一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好。
B、学习了三首古诗,我发现他们有共同点,都是描写,《乡村四月》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诗的前两句写景:_______________;后两句写人:___________________.而《四时田园杂兴》则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渔歌子》一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
学习收获:24 麦哨学习目的:1.认识8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欢乐的童年生活。
3.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
学习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欢乐的童年生活。
、学习过程:一、预习检测交流1、我能给下列生字注音畔兜穗裹嚼肺腑撩2、我能给多音字组词:jiáo() liáo() hé() yìng()嚼 jué()撩和应jiào() liāo() hè() yīng()二、合作交流检测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描写的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从中感受到了什么?2.“欢快、柔美”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是谁在什么环境下“欢快、柔美”地干什么?3、你平时在生活中见过哪些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是“欢快、柔美”的?4、把你最喜欢的,感受最深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迁移训练1、修改错别字。
芽包初放()浓荫遍地()装满竹蓝()每根麦杆()2、完成以下练习。
A、“兜”字共有()画,第二笔是()。
用部首查字法先查(),再查()画。
B、“肺”字共有()画,第六笔是()。
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再查()。
3、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极()远()膘肥()()辽阔()()悠然()()()起()落鹅()嫩()4、在比喻句后面的括号里打“√”。
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
()麦田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的新装。
()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这草地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5、读下面三个比喻句,完成练习。
A、每根麦秆都攀起了丰满的穗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这个句子把“麦芒”比作,把“麦穗儿”比作,写出了丰收的景象。
B、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这个句子把“脸蛋”比作,写出了孩子的可爱和充满生气。
C、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句中“简直”的意思是,作者把“草地”比作,写出了草地的细密柔软。
学习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