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通选课申请表
北京大学通选课申请表-北京大学教务部

北京大学通选课申请表(教务部·2001年3月修订)第一项·共二页第二页·共二页教学提纲科目:国际法教学环节:课堂讲授为主,80%;课堂讨论占20%。
期中考试写读书报告或小论文,占总成绩40%期末考试为闭卷形式,占总成绩60%。
教学提纲第一章绪论国际法(国际法的特征)、国际法的效力根据、国际法的渊源(国际条约、国际习惯、一般法律原则)、国际法编纂、国际法委员会、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理论与实践)、近代国际法、现代国际法、丁韪良第二章国际法基本原则强行法、《联合国宪章》第二条(联合国的原则)、1970年《国际法原则宣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国家主权原则第三章国际法主体国际法的主体(国家、国际组织、“争取独立的民族”、个人不是国际法主体)、国际法主体的概念、国际法上的国家、联邦、邦联、永久中立国、承认的概念、宣告说与构成说、承认的形式、承认的效果、不承认主义(史汀生主义)、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承认、国家继承、白板规则、“恶意债务”、政府继承第四章国家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国家基本权利的概念、侵略定义、人道主义干涉、不干涉、国家主权平等、自卫权与《联合国宪章》第51条、国际法上国家的管辖权(属地管辖权、属人管辖权、保护性管辖权、普遍性管辖权)、国家主权豁免的概念第五章国家责任国家责任的概念、引起国家责任的条件、国际法上的不法行为、国家行为、国家责任免除的情况、国家责任的形式、国际求偿、用尽当地司法救济、国际刑事责任问题、国际赔偿责任第六章国际法上的居民国籍、血统主义、出生地主义、双重国籍、无国籍、外因人、外国人的待遇(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差别待遇)庇护、引渡的原则、难民第七章人权的国际保护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A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B公约)、克减权、人权委员会、人权事务委员会、联合国“1503程序”、人权的国际保护与国家主权的关系第八章国际法上的领土领土的组成部分、国际河流、国际法上领土取得和变更的五种传统方式、对领土主权的限制、边界与边境的概念、南极条约、扇形理论(扇形原则)第九章海洋法基线、内水、领海、无害通过权、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船旗国、公海自由、国际海底区域、人类共同继承财产第十章、第十一章航空与外空法空气空间的法律地位、外层空间的法律地位、有关国际民用航空安全的三个国际公约、外空条约(1967年)、有关外层空间的国际公约第十二章外交和领事关系外交特权与豁免的概念与根据、外交机关体系、使馆的特权与豁免、外交人员的特权与豁免、使馆及其人员对接受国的义务、领事职务与外交代表的区别、领事特权与豁免、特别使团第十三章条约条约的缔结程序、条约的加入、条约的保留、条约对第三方的效力、条约的生效、条约的失效与无效、条约必须遵守、情势变迁原则第十六章国际组织国际组织的法律地位、联合国的主要机关与职能、否决权、双重否决权、《联合国宪章》第十七章国际争端的解决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政治方法、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法律方法、国际法院、国际法院的管辖权、任意强制管辖权、国际法院适用的法律第十八章战争与武装冲突法国际人道主义法的内容、东京审判、纽伦堡审判、前南国际刑事法庭、国际刑事法院、《联合国宪章》与禁止非法使用武力个人资料李红云,女,1951年10月13日出生1969年4月1日参加工作1973年读大学本科 1988年7月取得法学硕士学位1992年7月取得法学博士学位 1992年7月到北大法律系工作1992年7月任讲师 1995年8月被评为副教授1998年9月被学校聘为“国际法”课程主讲人兼职:在1995年1月成立的“中国海洋法学会” (国家一级学会)中当选为学会理事2000年8月在中国海洋法学会第二次会员大会上当选为常务理事2000年6月当选中国空间法学会理事1997年5月被国际海洋学院中国业务中心聘为客座教授教学情况:时间课程名称学时备注/人数1992年10月香港基本法中的国际法问题(研、必) 39 新课1993年2—7月国际法 (本、必) 3/20 新升课1993年9—94年1月国际法 (本、必) 4/201994年3—94年7月中国国际法理论与尖践(研、选) 3/20 新课1994年4月国际法专业英语 (香港研、必) 42 新开课1994年9—95年1月大学英语 (本、必) 3/201995年2—95年7月大学英语 (本、必) 3/201995年2——95年7月国际法 (本、必) 4/2095年9月一96年1月国际航空法 (专业必修) 3/20 新课95年9月一96年1月海洋法 (专业必修) 3/20 新开课96年3月一96年7月空间法 (专业必修) 2/20 新刀:课96/97学年第一学期国际法 (双学位、必) 3/20 5096/97学年第一学期海洋法 (专业必修) 2/20 5096/97学年第二学期国际航空法(民航班、必修) 2/20 4097年4月26—5月9日国际法 (香港本科、必修) 20096/97学年第二学期航空与外空法 (研、限选) 2/20 3097年9月13—9月30 海洋法与航空法 (香港研、必) 40 1297/98学年第一学期国际法(双学位95、96,必) 3/20 8097/98学年第一学期国际海洋法(94、95本,必) 4/12 4097/98学年第二学期国际法 (双学位97,必) 3/20 5097/98学年第二学期航空与外空法(94民航班、95本,必)2/2 5098/99学年第一学期国际法(96本、必) 4/20 8098/99学年第一学期国际海洋法(96本、选) 2/20 3098/99学年第二学期国际法(双学位98,必) 3/20 4098/99学年第二学期空间法(97、98硕研,限选) 2/20 1099/00学年第一学期国际航空法(96级本,选) 4/12 2099/00学年第一学期海洋法专题(99级硕研,必修) 3/20 1099/00学年第一学期海洋法与航空法(香港树仁硕研) 4099/00学年第二学期航空法(98、99硕研,选) 2/20 1000/01学年第一学期国际法(98本,必修) 4/20 5700/01学年第一学期国际航空法(97本,选) 4/1200/01学年第一学期国际法分论(海洋法) (00硕研)2/1800/01学年第二学期国际法(Oo双学位,必修) 2/1800/01学年第二学期海洋法(97、98本、选修) 2/18国外讲学:2000年2月—5月,在美国密苏里大学塔萨斯城分校法学院讲授“航空与外空法”’学生20余人。
北京大学通选课申请表 - 北京大学教务部

北京大学通选课申请表 (教务部·2001年3月修订)填表时间:20001年 4月通选课申报表 第一项·共二页(必须填写,不得少于10部)(若有)通选课申报表第二页·共二页参考书目(文学作品部分)屈原《离骚》陶渊明《归园田居》、《饮酒》(之五)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李白《将进酒》(必须填写,不得少于10部)杜甫《垂老别》、《登高》白居易《长恨歌》李清照《声声慢》词关汉卿《窦娥冤》汤显祖《牡丹亭》施耐庵《水浒传》曹雪芹《红楼梦》蒲松龄《聊斋志异·席方平》鲁迅《阿Q正传》、《伤逝》沈从文《边城》老舍《骆驼祥子》、《断魂枪》、《茶馆》曹愚《雷雨》、《日出》郭沫若《炉中煤》、《晨安》、《天上的市街》闻一多《一句话》、《死水》、《红烛》艾青《我爱这土地》徐志摩《再别康桥》、《沙扬娜拉》戴望舒《雨巷》、《印象》舒婷《祖国啊,亲爱的祖国》、《土地情诗》、《这也是一切》顾城《感觉》、《远和近》北岛《回答》、《一切》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塞万提斯《堂吉可德》莎士比亚《哈姆雷特》、《麦克佩斯》、《雅典的泰门》狄更斯《双城记》夏洛蒂·勃郎特《科·爱》大仲马《基督山伯爵》雨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梅里美《嘉尔曼》司汤达《红与黑》巴尔扎克《高老头》、《无神论者作弥撒》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萨特《死无葬身之地》、《间隔》尤奈斯库《秃头歌女》、《阿麦迪或脱身术》贝克特《等待戈多》歌德《浮士德》席勒《阴谋与爱情》雷马克《西线无战事》茨威格《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看不见的收藏》卡夫卡《变形记》、《城堡》易卜生《玩偶之家》莱蒙托夫《当代英雄》普希金《驿站长》屠格涅夫《木木》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哈泽·穆拉特》高尔基《伊则吉尔老婆子》瓦西里耶夫《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霍桑《红字》麦尔维尔《白鲸》海明威《老人与海》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学院通识选修课(本科)申请表

部门负责人签字:
课程评审组意见:
通识教育中心意见:
备注:
教学场地要求:□多பைடு நூலகம்体教室(需求)□体育场地(具体地点)
□实验室(具体地点)□其他(具体地点)
填表说明:1.所属模块:必填,在对应选项上打勾,所属模块可参考申报通知中的主题范围;2.课程考核方式:必填,如开卷、闭卷、论文、实验报告、学生作品等;3.教材或参考书:必填,请注明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日期;4.为便于存档,请调整至一页内打印。
XX学院通识选修课(本科)申请表
课程名称
学时/学分
课程修读人数参考:
适宜授课对象:
所属模块
□人文领域□社会领域□自然领域□交叉领域
课程类型
□导论型□专题研究型□方法经验与技能型□其他类型
教师姓名
职称
学历
联系方式
课程考核方式*
教材或参考书
课程主要内容:
开课理由(对应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说明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等):
逻辑与批判性思维

北京大学通选课申请表(教务部·2001年3月修订)任课教师教学科研简历谷振诣:男,1962年8月生,职称:教授。
最后学历:哲学硕士简历:1980—1984 吉林大学哲学系本科生1984—1987 北京大学哲学系硕士研究生1987—至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师主要著作:1.《论证与分析──逻辑的应用》,人民出版社2000。
2.《GRE、GMAT、LSAT逻辑论证与分析推理》,东方出版社2002。
主要论文:1. 论文科高校的逻辑教学与思维素质培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2)2.《墨经》的“援”式类推(《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3)3. 论《墨经》的“类”概念(《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1)4. 论《墨经》的“效”(《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1 )5.“论辩术”与希腊逻辑的传统(《求是学刊》2000.6)6. “两可之说”与以毒攻毒的反驳方法(《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8.3)讲授课程:1.《普通逻辑》1987.9——2000.72.《批判性思维课程》2000.9——至今3.《思维方法论》1988.9——至今主要奖项:1. 获“北京高校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2000.12)2. 在“我爱我师”评比中连续两届被学生评为十佳教师之一(2000;2002)3. 在2000年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中被评为经济技术创新标兵。
4. 专著《论证与分析》获2002年度学院优秀著作二等奖。
5. 论文《“论辩术”与希腊逻辑的传统》获2000年度学院优秀论文三等奖。
逻辑与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教学大纲总纲一、课程性质批判性思维是一门以对论证的理解、重构和评估为核心而展开的逻辑思维训练课程,它是北美高校在20世纪7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逻辑学基础课之一。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训练,掌握理解、重构和评估出现于自然语言语境(如政治演说、法律诉讼、社会评论、商业谈判等)中的实际推理或论证的逻辑方法和技能,学习如何使用一般的逻辑工具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辨识论证的要素、结构和方法的分析能力以及从论证中提取综合信息的概括能力;培养提出和处理批判性问题(Critical questions)以及评估论证的有效性和论证性(Soundness)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北京大学通选课申请表-北京大学教务部

北京大学通选课申请表(教务部·2001年3月修订)填表时间:20001年4月通选课申报表第一项·共二页通选课申报表第二页·共二页《人类发展与环境变迁》课程说明授课人:包茂宏副教授(Add:309/44; Tel:62647630)设置目的本课程将通过分析人类社会发展与环境变迁的关系来克服原来人类中心主义历史观的明显缺陷,重构人类文明史的基本框架,给学生一个新的、后现代的文明观。
环境史的研究超越了传统的学科分野,其整体论和有机论的分析方法有助于改善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对理科学生可以提高人文素养,对文科学生可以增加自然科学的知识。
学习环境史对更好地理解严重的全球、尤其是中国的环境问题及寻找合理的解决办法都有智慧性的启迪;可以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进而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内容简介环境史是本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由文、理、工三科交叉而成的、生机勃勃而且非常热门的新学科。
它主要研究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反对环境决定论,反对人类中心主义,提倡生态中心主义的新文明观。
本课程将从文明史的角度分析人类、人类社会发展与环境变迁的复杂关系,反思人类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环境观和发展观,进而阐述超越现代文明的必然性。
环境史的出现无疑给理解世界历史提供了新视野。
以生态和发展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为解释世界历史的框架无疑要比以前把“进化”、“进步”、“发展”或“现代化”作为历史的主线更为全面、客观和科学,也更富有时代气息和特色。
教学安排本课程将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影像资料。
周学时为2。
共16次课,其中要集中安排3次录像课。
上课时间是星期二晚上7——9:00,地点是理教203室。
考试期末考试时间是6月12日,采用有条件的、半开卷考试方式,最后的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构成。
教学大纲绪论1 当前全球环境危机2 环境史出现以前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3 环境史的历史、理论与方法4 中国的环境史建设第一编:人与环境基本和谐相处:环境与传统文明一.环境变迁与人类文明的萌芽1.环境变迁与人类体质的演化2.环境变迁与人类生产力的变化3.环境变迁与人类精神世界的发展二.环境与狩猎采集和游牧文明1.狩采社会的能量流动2.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3.游牧主义与生态系统三.环境与农耕文明1.农业的形成与发展2.耕作对生态系统的影响3.发达农业文明对环境的利用和破坏四.古代人类的环境观1.基督教的环境观2.伊斯兰教的环境观3.佛教的环境观4.儒家、道家的环境观5.东方智慧能否拯救现代文明?第二编:人类中心主义:现代文明对环境的征服五.工业化与环境的利用与破坏1.工业化、城市化与环境问题2.欧美工业化与环境问题3.日本工业化与公害六.现代化与环境破坏和保护1.现代文明的本质特征2.资本主义与环境利用和保护3.社会主义与环境问题七.绿色殖民主义或生态帝国主义1.哥伦布引起的交流2.殖民主义与环境破坏3.殖民主义与环境主义的起源八.科技、文化进步与人类环境征服观1.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科学思维传统的建立2.现代科学对自然的支配3.生态学思想的历史发展第三编:走向生态中主义:超越现代文明的新文明观九.共有一个家园:全球(南北)环境合作1.全球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2.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在环保方面的努力3.建立全球伙伴关系的一些环境原则十.绿色政治:生态社会主义1.发达国家超越现代性的后现代价值观2.全球绿色环保运动和美国环境主义的发展3.绿党与生态社会主义十一。
北京大学本科生新开课流程及教学工作量和课程津贴管理办法

北京大学本科生新开课流程及教学工作量和课程津贴管理办法(讨论稿)第一章总则为加强本科生课程建设,规范课程管理,提高课程质量,推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特制定本北京大学本科生课程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本办法”)。
第二章新开课程申请流程第一条教师为本院系开课流程1、本校教师凭借个人工资号和密码登陆“北京大学校内信息门户”,在“个人信息——教学信息——我的课程——本科生课程——新开课程申请”处在线填写和提交新开课申请表;2、院系教学指导委员会每学期对下学期拟新开课程进行审核,将审核同意的新开课申请表提交学校教务部。
提交时间不晚于每学期第10周。
3、教务部组织专家对新开课程进行审核,并及时通知开课单位审核结果。
第二条跨院系开课流程4、课程需求单位填写“跨院系开课需求单”,向课程承担单位提出课程需求;双方应充分沟通、共同确认计划开设课程的相关事宜,如课程名称、课程内容、主讲教师、教学要求等。
5、“跨院系开课需求单”经双方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后,报送教务部。
提交时间不晚于每学期第10周。
如计划开设课程为新开课,课程承担单位应根据沟通结果组织建设课程,按照本办法“第一条”流程申报和审核新开课,并将新开课申请表提交学校教务部;如计划开设课程为已有课程,则经教务部认可后可以直接安排排课。
6、由课程需求单位负责具体排课事宜。
每学期排课时,课程需求单位须与供课单位保持联系,落实课程安排,及时通报授课教师、上课时间等信息。
7、经学校教务部和课程供需双方认可的课程,应列入院系教学计划,认作按照教学计划安排的正常教学任务。
第三条外聘教师开课流程8、外聘教师填写电子版“北京大学本科生课程开课申请表”,并将填写完成的表格提交院系。
9、院系对课程进行审核,并负责录入本科生课程系统。
10、院系将审核同意开设的开课申请表提交学校教务部,由教务部组织专家进行课程审核,并将结果通知开课单位。
第三章教学工作量认定第四条教务部按照院系教学计划认可各院系的教学任务。
北京大学通选课申请表

北京大学通选课申请表(教务部·2001年3月修订)填表时间:年月第一项·共二页第二页·共二页(附)教学科研简历任课教员:邓辉,37,1995年获北京大学理学博士,同年毕业留校任教,现为北大城环系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副教授。
科研简历参加科研项目:1990.1-1992.12参加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课题“清代前期开辟围场的地理条件及其环境演变”1995.1-1997.12参加侯仁之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全新世以来冀辽蒙接壤及毗邻地区人地系统形成过程研究”,为主要科研人员;1997年5月以来参加侯仁之教授主持的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北京城市历史地理》,负责元、明、清北京城市规划部分研究内容。
1999.1以来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北方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相互作用机制”,负责内蒙赤峰地区环境考古方面的工作。
主持科研项目:1998.1-2000.12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北方农牧交错地带区域历史文化景观演变的比较研究“。
主要学术论文:邓辉,唐宋时期的广西交通地理,原学(第三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
邓辉,朱竞梅,从徐霞客游记研究三百多年来茈碧湖的演变,地理研究(1)。
邓辉,全新世大暖期燕北地区人地关系的演变,地理学报,1997(1)邓辉,辽代地燕北地区农牧业的空间分布特点,历史地理(14),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邓辉,论辽代的平地松林与千里松林——兼论辽代燕北地区的自然景观,地理学报,1998(增刊)。
邓辉,论燕北地区辽代的气候特点,第四纪研究,1998年(1)。
邓辉,试论区域历史地理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北京大学学报(社哲版),1001(1)。
学术著作:侯仁之、邓辉著,北京城的起源与变迁,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第一版),2001年第二版),(执笔人)。
侯仁之主编,《北京城市历史地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负责第四章、第五章的撰写)。
学生选课申请表

填表日期:年 月 日
姓名
学号
电话
学院
专业、班级
序号
开课学期
开课班级
课程名 称
学分
学时
任课老师
1
2
3
4
5
6
7
8
9
10
申请所修总学分
申请理由
报名须知
本人已阅读并充分准确无误地理解以下规定:
1、学生每学期所修课程的总学分不得超过30学分(辅修课程除外);
2、必须严格按照本人所属专业的培养方案要求进行选课;
3、禁止跨专业修读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专业课等;
4、因学籍异动补修选课的学生原则上跟回本专业下年级教学班补修,不单独组织;
5、修读时间缺席三分之一及以上,任课教师有权取消考试资格;
6、在网上申请补修选课但未到教务处审核,而擅自参加考试者成绩无效,不予认可。
申请人签名:年 月 日
学院
意见
主管教学院长签名:年 月 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大学通选课申请表(教务部・2001年3月修订)
通选课申报表第一项•共二页
通选课申报表
第二页•共二页
知识产权法教学大纲
基本教材:
郑成思著《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1997 )。
参考资料:
•郑成思著《知识产权论》,法律出版社(1998 )。
•北京市律师协会知识产权委员会编《知识产权名案代理》,法律出版社(2000)。
•张嘉林主编《知识产权诉讼判例的法官评注》,中国政治大学出版社(1999)。
•程永顺编《专利行政案件判例集》,专利文献出版社(1999 )。
•程永顺、罗李华编《专利侵权判定》,专利文献出版社(1998 )。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编《商标侵权典型案例评析》,工商出版社(1998)。
•孙建、罗东川主编《知识产权名案评析(2)»,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
•宿迟主编《知识产权名案评析》,人民法院出版社(1996 )。
•马晓刚、高华苓编《著作权案例百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张玉瑞《商业秘密法学》,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
教学内容:
第一讲知识产权与知识产权法
一. 知识产权的概念与范围
二. 知识产权的性质与特点
三. 知识产权法的概念、特点与体系
第二讲知识产权的权利主体
一•发明设计人与专利权人
二. 商标权人
三•作者与著作权人
四. 商业秘密权利主张人
五•知识产权权属纠纷
第三讲知识产权的客体及权利获得条件
一. 专利权的客体与权利获得条件
二. 商标权的客体与权利获得条件
三. 版权的客体与权利获得条件
四. 商业秘密权的客体与权利获得条件
第四讲知识产权的权利内容、保护期与权利灭失
一二三四五六 第 二
三四五六 第
.知识产权权利内容的共性与个性 •专利权的内容与保护期 .商标权的内容与保护期 •版权的内容与保护期 .商业秘密权的内容与保护期 .各类知识产权的权利灭失 五讲知识产权的侵权认定与侵权责任 •知识产权侵权及侵权责任的一般概念 .专利权的侵权认定与侵权责任 .商标权的侵权认定与侵权责任 •版权的侵权认定与侵权责任 .商业秘密权的侵权认定与侵权责任 .知识产权侵权纠纷 六讲知识产权的权利限制 .知识产权权利限制的一般含义 .专利权的权利限制 .商标权的权利限制 .版权的权利限制 .商业秘密权的权利限制
•权利限制在侵权纠纷中的运用 第七讲知识产权的价值评估 一. 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含义与必要性 二. 专利权的价值评估 三. 商标权与商誉的价值评估
四. 版权的价值评估
五. 商业秘密的价值评估 第八讲知识产权的转让与许可 一. 知识产权转让与许可的一般概念 二. 知识产权的转让与许可合同 三. 知识产权的合同纠纷 第九讲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及国际知识权法的发展 一. 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与国际知识产权法概述 二. 国际条约与知识产权的跨国取得 三. 国际条约与知识产权的保护水平
四. 国际条约与知识产权的保护措施
五. 国际条约与知识产权国际纠纷
一一三四五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