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暴露或者暴露因素: 1. 这些研究者所关心的因素、特征、或状态即为暴露因素。 2. 暴露是指可能影响研究对象最后成为(病例或非病例=研究者关心的结局)某种结局的机 会。 暴露因素也叫做变量variable.
18 19 20
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
1
2015/10/19
1. 2. 3. 4.
36
病例的来源: 1. 被研究的总体人群中的全部病例或随机抽样样本人群中的全部病例。 代表性好 不易得到 1. 2. 一所医院或几所医院在一定时期内确诊的某并的符合要求的全部病例。 容易得到 避免选择性偏倚 对照的来源: 1)同一或多个医疗机构中诊断的其他病例; 2)病例的邻居或所在同一居委会、住宅区内的健康人或非该病病例; 3)社区团体人群中的非该病病例或健康人; 4)病例的配偶、同胞、亲戚、同学或同事。 病例选择的基本要求: 诊断明确:应尽量采用国际和国内统一的标准。 所选择的病例必须具有暴露于危险因素(可疑病因)的可能性。 三种选择病例:新发病例、现患病例和死亡病例。 选择哪一个
53
二.数据的分析 2. 关联性的统计推断 (1)将资料整理成四格表形式。 (2)病例和对照组暴露比例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即回答E和D是否有联系? (3)估计暴露因素和疾病之间的联系强度。 (4)结果解释→可能存在哪些偏倚?得出什么结论?
54
(1)成组病例对照研究的资料分析步骤: ①整理四格表 ②检验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有否统计学联系 ③计算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强度:比值比(OR) ④计算OR的95%可信区间
25 26
匹配的种类 1.个体匹配:以每一病例为单位,选择在 某些特征或变量方面与病例 一致的一个或几个对照,组 成计数和分析的单位。 2.成组匹配:就是要求对照组匹配因素所 占比例与病例组一致。
临床研究中的病例对照研究

临床研究中的病例对照研究临床研究是医学领域中十分重要的一环,而病例对照研究则是一种常见的研究设计方法。
本文将介绍临床研究中的病例对照研究,探讨其优点、局限以及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一、病例对照研究简介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回顾性观察性研究设计,主要用于研究罕见疾病或发病率较低的疾病。
其基本思想是将发生了某一特定疾病的个体(即“病例”)与未发生该疾病的个体(即“对照”)进行比较,以寻找可能的风险因素。
在研究中,病例是指已经患病的个体,而对照则是与病例在某些特征上匹配、但尚未患病的个体。
比如,如果我们想研究吸烟与肺癌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选择已经患有肺癌的患者作为病例,然后从人群中随机选取相同年龄、性别、吸烟习惯的健康个体作为对照。
二、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1. 节约成本和时间:相比于其他前瞻性研究设计,病例对照研究更加经济高效。
由于病例已经发病,研究者只需要回顾性地观察和比较病例与对照之间的差异即可,无需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2. 罕见疾病的研究:对于罕见疾病或需要大样本量的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理想选择。
这是因为罕见疾病的发病率低,如果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需要大规模地追踪和观察大量的个体,而这往往是困难和不可行的。
3. 伦理考虑:在某些情况下,进行前瞻性研究可能涉及到对参与者进行干预或暴露,这可能违背伦理原则。
而病例对照研究可以避免主动干预,只需进行回顾性观察,从而更好地保护参与者的权益。
三、病例对照研究的局限1. 病例选择偏倚: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对病例的选择对结果有着重要影响。
如果选择的病例与实际疾病的代表性不足或具有特殊性,结果的真实性可能受到影响。
因此,在研究中应注意避免病例选择偏倚,确保研究结果的可信度。
2. 回顾性观察的局限性:由于病例对照研究是回顾性观察的性质,所得到的数据可能受到记忆的限制、信息获取的不完整以及信息偏倚等问题的影响。
这可能会导致数据的不准确性和结果的偏离。
3. 无法确定因果关系:病例对照研究主要是观察性的,不能直接得到因果关系。
病例对照研究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编 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同 时,对数据进行初步的描述性统计分 析,以了解数据分布和特点。
统计分析方法
描述性统计
对病例和对照的基本情况进行描述性 统计分析,如均数、标准差、构成比
等,以了解两组人群的基本特征。
多因素分析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等模型,综 合考虑多个潜在影响因素,进一步探 讨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强度和
02 病例组在疾病家族史、既往病史、生活习惯等方 面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
02 病例组在暴露于某些环境因素或特定药物使用方 面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
风险因素分析
01
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确定与疾病发生相关的风险 因素。
02
分析各风险因素与疾病发生的关联强度,如相对危险度(RR )、比值比(OR)等。
03
探讨不同风险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它们对疾病发生的 综合影响。
结果讨论与解释
对研究结果进行客观 、全面的讨论,解释 各风险因素对疾病发 生的影响及其可能机
制。
将研究结果与已有文 献进行比较,分析异 同点及可能原因。
讨论研究结果的局限 性,如样本量、选择 偏倚、信息偏倚等, 对结果的稳定性和可
方向。
推断性统计
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非参数检验 等方法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在暴露因 素上的差异,以探讨暴露因素与疾病 之间的关联。
交互作用分析
探讨不同暴露因素之间是否存在交互 作用,以及这种交互作用对疾病发生 的影响。
03
研究结果与讨论
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
01 病例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职业等人口学特 征上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适用于罕见疾病
《病例对照研究》课件

课后练习与总结
03 互动环节
学员间的讨论与交流
课程评估及建议
参训人员对课程的评价反映了课程的质量和效果,课 程的优点和改进意见将对未来的课程设计和改进起到 重要作用。
课程资源分享
学习资料
课件下载链接 参考书目推荐
文献推荐
专业期刊推荐 相关论文链接
课后指导
学习计划制定 学习小组组建
课程结束与感谢
参考文献
Smith, J. et al.
Epidemiological Review, 2020
Brown, K. et al.
Research Journal, 2018
Johnson, L. et al.
Journal of Medicine, 2019
● 05
第5章 排版及制作技巧
PPT制作技巧
知识检测与总结
知识点回顾
回顾本章重点知识 梳理相关概念
重点概念梳理
整理本章重点概念 强化记忆和理解
总结与反思
总结本章学习内容 反思学习收获和不足
案例研究
病例分析
通过真实病例进行 深入分析
结果总结
总结病例对照研究 的结果
经验分享
分享研究过程中的 经验和教训
对照研究
比较不同病例的治 疗效果
01 色彩搭配
女性患病率
女性患病比例
总结
通过以上实例分析,病例对照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不 同疾病与暴露因素、药物使用、工作时间和性别等因素之间 的关联性,为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04
第四章 数据解读与结论
01 结果的意义和影响
影响社会公众对疾病的认识和防控措施
02 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case-control study名词解释

case-control study名词解释
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是一种观察性研究设计,用于探索疾病或健康状况与一个或多个潜在因素之间的关系。
这种研究方法通过比较患有特定疾病的个体(病例)与未患该疾病的个体(对照)来评估暴露于某种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研究者首先选择一组已经患有感兴趣疾病的个体作为病例组,然后选择一组没有该疾病的个体作为对照组。
接下来,研究者回顾性地收集两组个体关于过去暴露于潜在风险因素的信息。
通过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暴露历史,研究者可以估计特定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强度。
病例对照研究的关键特点包括:
1. 回顾性:数据收集通常是回顾性的,即在选定病例和对照后,研究者会询问他们过去的暴露情况。
2. 匹配:为了控制混杂因素,有时研究者会选择与病例在某些关键特征(如年龄、性别)上相似的对照。
3. 比率:研究结果通常以比值比(odds ratio, OR)的形式表示,这是一种衡量暴露与疾病之间关联强度的指标。
4. 效率:与队列研究相比,病例对照研究通常成本较低,时间较短,适用于罕见疾病的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的局限性包括回忆偏倚(由于参与者对过去暴露的记忆可能不准确)、选择偏倚(如果病例和对照的选择不是随机的)以及无法确定因果关系(只能提供关联证据)。
病例对照研究是流行病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工具,它帮助科学家们发现了许多疾病的风险因素,从而为公共卫生干预提供了依据。
病例对照研究

不能直接计算疾病的率,只能估计相对危 险度,虽可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线索,但 不能直接得出因果关系的结论。 易发生各种偏倚,尤其是回忆偏倚 不适于研究人群中所研究因素暴露比例很 低的因素 选择研究对象时常难以为病例选择到适宜 的对照。
总结
是迄今为止最常用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之一。 广泛应用于探讨疾病病因、干预措施、项目 评价以及公共卫生与医学实践的许多方面。 特别适用于潜伏期长的、少见病的研究,有 时是识别其危险因素的唯一可行的方法。 也特别适用于研究分析多种危险因素与研究 疾病的联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混杂偏倚
混杂偏倚或称混杂(confounding),是 指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由于一个或多个潜 在的混杂因素(confounding factor)的 影响,掩盖或夸大了研究因素与疾病(或 事件)之间的联系,从而使两者之间的真 正联系被错误地估计。
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
简便、省力(人力、物力),省经费,效率高。
病例对照研究用途
1. 探索疾病的可疑危险因素 在疾病病因不明时,可以广泛地筛选机体内 外环境因素中的可疑危险因素。 2. 检验病因假说 经过描述性研究或探索性病例对照研究, 初步产生了病因假说后,可以应用设计精 良的病例对照研究加以检验。 3. 提供进一步研究的线索
实施要点-研究对象的选择
样本大小估计
影响样本大小的因素 1.研究因素的人群暴露率估计值,一般可用 对照组的暴露率(P0)来代替。 2.估计的研究因素与研究疾病的相对危险度 ( Relative Risk, RR ) 或 比 值 比 ( Odds Ratio ,OR)。 3.所允许犯假阳性错误的概率α 。 4.所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1-β )。
病例对照研究种类及其内容

病例对照研究种类及其内容病例对照研究,这个听起来像医学界“侦探小说”的东西,实际上可有趣了!简单来说,它就是研究两组人:一组有某种疾病,另一组没有。
然后,通过对比,咱们就能找到潜在的危险因素,甚至揭示一些“隐藏”的真相。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种研究的种类和内容,保证让你听得津津有味。
1. 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概念在开始之前,咱们得先搞清楚什么是病例对照研究。
就像“无间道”里的卧底,研究者会选择一组“病例”,也就是那些得了病的人,和一组“对照”,也就是那些健健康康的人。
通过比较这两组人的生活习惯、饮食、环境等等,咱们就能找出与疾病相关的因素。
这种研究特别适合那些发病率低或进展缓慢的疾病,就像寻宝一样,得慢慢找、仔细找。
1.1 病例的选择选择病例可不是随便找找就行的。
咱们得确保病例是准确的,比如确诊的癌症患者、糖尿病患者等等,得有明确的诊断。
就像你在超市挑水果,不能随便抓一个就说“这个好”。
这时候,医生的专业判断就显得尤为重要。
毕竟,谁会想把坏苹果放进自己的购物车呢?1.2 对照组的重要性说到对照组,那也是研究的灵魂。
没有对照组,研究就像无头苍蝇,根本飞不起来。
对照组的选择也得讲究,最好要和病例组在性别、年龄、种族等方面相匹配。
比如说,研究某种心脏病时,病例组是50岁以上的男性,那对照组也得找一群50岁以上的男性,才公平嘛。
这样才能确保得出的结论是靠谱的,不然就像一场没有公平竞赛的运动会,谁都不知道谁能赢。
2. 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病例对照研究根据设计的不同,可以分为几种类型,每种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2.1 回顾性研究回顾性研究就像翻旧账,研究者会回头看看病人过去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
比如,你得了某种疾病,研究者就会问你:“嘿,你以前抽烟吗?喝酒吗?”通过这些信息,咱们可以推测出哪些因素可能与疾病有关。
这种研究有点儿像在调查一起历史案件,细致入微,慢慢剥开真相的外衣。
2.2 前瞻性研究前瞻性研究就有点儿像拍纪录片,研究者在开始时就招募好病例和对照组,之后观察他们一段时间,看看谁得病,谁没病。
病例对照研究

第六章病例对照研究★主要内容⏹基本原理⏹研究类型⏹一般实施步骤⏹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常见偏倚及其控制⏹优点与局限性✧第一节概述1.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也称为回顾性研究retrospective study一、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病例对照研究选择一组所研究疾病(或临床事件)的患者组成病例组,以未患有该疾病者(或未发生某种临床事件者)为对照组,回顾性调查过去某个或某些因素的暴露史,通过比较两组暴露史的有无或暴露的剂量,研究暴露因素与所研究疾病(或临床事件)有无关联及关联强度⏹一种常用于广泛探索或初步验证病因假设的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二、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三、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观察性研究,回顾性收集研究对象的暴露情况(人群是自然生病的,无人为干预)⏹必须设立对照组(★可比,未患某病)⏹时间顺序:从“果”→“因”⏹一般不能明确因果的时间顺序,但可为前瞻性研究提供线索和方向思考:病例对照研究和历史性队列研究的异同点?两种研究设计本质的不同是分组依据不同、暴露和疾病关系的分析思路不同。
病例对照研究按是否患病分组,回顾性调查过去暴露情况;历史性队列研究尽管是“回顾"过去的暴露和疾病发生资料,但分组是按暴露与否,前瞻性追踪结局—疾病发生与否.前者是回归性的研究设计,后者是前瞻性的研究设计(从暴露和疾病关系的分析思路来说),只不过是过去的资料,有点“回顾"成分而已,容易使人混淆两者。
适用情况⏹疾病比较罕见,如恶性肿瘤的研究⏹潜伏期较长的慢性病,如心脑血管研究⏹深入检验病因假说⏹对疾病的发生还没有深入了解,可初步探讨病因⏹研究人群流动性特别大,不适合队列研究✧第二节研究类型一、非匹配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和对照之间的关系不作限制和规定二、匹配病例对照研究1、成组匹配category matching或称频数匹配frequency matching某些特征或因素在不同组的比例一致2、个体匹配individual matching以个体为单位,对某些特征或因素进行匹配(最多做到1:4)1)病例与对照匹配的因素confounding factor(已知+可疑)(所谓混杂因素就是要与暴露因素相关且与疾病结局相关)(比如研究吸烟与肺癌,性别就是一个混杂因素)常见因素:年龄+性别⏹不能匹配的因素——只与可疑暴露有关,而与疾病无关的变量如是否服用避孕药与宗教信仰有关,但宗教信仰与所研究的疾病无关,则不应作为匹配因素2)病例与对照匹配的目的(◎优点)⏹提高研究效率研究效率=2R/(R+1)⏹控制混杂因素的干扰作用3)匹配带来的问题⏹增加工作难度(费用、时间)⏹限制样本量⏹匹配因素将无法再进行分析⏹把与结局变量关联性很强的独立变量作为匹配条件,从而低估真实病因的作用,称为匹配过头- 损害统计效率—损害真实性- 损害费用效益✧第三节一般实施步骤基本步骤⏹复习文献,提出假设⏹明确适宜的研究类型⏹选择病例及适宜的对照⏹确定样本量⏹选定研究因素,获取相关资料⏹数据整理、分析和结果解释一、提出假设二、明确适宜的研究类型是否进行匹配⏹根据研究目的—广泛探索病因,可采用不匹配或频数匹配- 深入探索或验证病因假说,应采用匹配形式⏹根据病例数量—少→ 匹配; 多→ 匹配或成组- 匹配可使用较小的样本获得较高的检验效率三、病例与对照的来源与选择※病例的选择1、选择原则选择的病例能够代表目标人群中病例的总体2、选择标准—诊断可靠,使用金标准- 自订标准:宽严适度(假阳性、假阴性)—为了控制非研究因素的干扰,可对暴露情况作出规定3、病例的类型4、病例的来源- Hospital—based(以医院为基础)诊断正确,易获得;代表性差(容易发生选择偏倚)- Community or population—based(以社区为基础)普查或抽样调查资料疾病监测资料疾病登记报告系统等※对照的选择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中最困难、争议最多的方面1、设置对照的目的:—估计目标人群的暴露比例- 与病例组的暴露比例进行比较- 平衡研究因素之外的其他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干扰2、选择原则:—代表性:能代表目标人群暴露的分布情况—可比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尽可能一致☑对照应满足的条件⏹对照最好是全人群的一个无偏样本;或者是产生病例的源人群(source population)中全体未患该病者的一个随机样本⏹对照一定未患所研究的疾病,如有可能,应尽可能排除亚临床或处于潜伏期的疾病⏹对照可为不健康者,但所患疾病病因不应与所研究疾病的病因相同⏹注意研究因素以外其他因素的均衡性⏹无应答者要有统一合理的更换办法,慎重处理3、常见的对照来源1)医院对照hospital or clinic controls优点:容易配合缺点:代表性差,对照的其他疾病影响2)人群对照population controls优点:代表性好缺点:不易实施,不易配合3)特殊对照special controls病例的邻居、朋友、同事、配偶、亲属等,用于匹配研究四、估计样本含量1、样本量的决定因素:1)研究因素在对照人群中的估计暴露率p0,及在病例人群中的暴露率P1d = P1 —P0↑ → 样本量↓2)研究因素与疾病关联强度的估计值,即RR或ORRR/OR 远离1 → 样本量↓3)假设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即第一类错误α4)要求的把握度,即1-β★估算样本量需注意!⏹总样本量相同的情况下,病例组和对照组样本量相同时,统计学效率最高⏹公式计算出的是估计值,不精确⏹样本量大,结果的精确度较好,但也会增加调查工作的负担和费用五、研究因素的选定与测量1、暴露因素的选择1)描述性研究提出的线索2)参考前人进行的病例对照研究3)其他学科领域的研究进展2、暴露因素的测量暴露的定义、暴露水平、暴露方式、测量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 = Ua / 2 Ub
m为结果不一致的对子数
p (1 p )
2
/( p 1 / 2) 2
p = OR /(1 OR) RR /(1 RR) p1 = p 0 RR / 1 p 0( RR 1) q1 = 1 p1 q0 = 1 p0
1:4以上,效率增加缓慢,但对照选择难度增加,故≯1:4
(三)病例与对照的来源与选择 1、病例的选择: (1)以医院为基础(hospital-based):某期间内全部门诊 或住院病人;病案及出院记录 (2)以社区人群为基础(community-based):社区的监测、 普查、抽样调查中发现的病例 注意:明确的诊断标准(国内外统一;自定);与对照的 可比性(性别、年龄等);新发、现患、死亡病例 2、对照:(理想:全人群或非病人群的随机样本
ORca=(A11A00)/(A10A01) 无对照病例研究资料整理表
环境致病因素 0 环境致病因素 0 易感基因型 1
* 1:暴露 0:非暴露
易感基因型 1 A01 A11
A00 A10
A:病例例数
第三节
研究实例
Herbst关于年轻女性阴道腺癌的研究
美国波士顿Vincent记念医院,1966-69年发现7例年轻女性阴道腺 癌 该病为罕见病:占女性生殖系统癌症0.1%-0.2%,50岁以上多见 怀疑因素:使用阴道局部刺激物、阴道冲洗、阴道塞史;性交史; 避孕药应用史,均无意义。 重新研究目的:用病例对照研究比较病例从胚胎期至发病前的情况。 研究对象:7例加1例另一医院的阴道透明细胞癌患者。 1:4配对:要求对照与病例在同等级病房中出生,时间前后≯10天 使用统一调查表,培训调查员 结果:此次怀孕流血、以往流产史及此次怀孕使用雌激素史三个因 素有显著意义。 结论:母亲怀孕早期服用保胎药已烯雌酚使其女儿发生阴道腺癌的 危险性增加。
2、估计方法
(1)非匹配设计:病例数=对照数
n = 2 pq (Ua Ub ) 2 /( p1 p 0) 2 p1 = p 0 RR /[1 p 0( RR 1)] p = 0.5( p1 p 0) q = 1 p
例:吸烟与肺癌,预期RR=2.0,人群吸烟率(p0)=20%, 定:a=0.05(双侧)b=0.1 查表得: Ua=1.96 Ub=1.28 p1=(0.2×2)/(1+0.2×1)=0.333 =1-0.267=0.733 p =(0.2+0.333)/2=0.267 q n=2×0.267×0.733(1.96+1.282)2/0.333-0.2)2 =232 (查表得:n=229)
宗教
三、衍生的研究类型 1、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套迭式;嵌入式) (nested case-control study):通过队列 研究,确认随访时发生的病例,作为病例组,以 同一队列的未发病者为对照。 优点:(1)暴露资料在发病或死亡前获得, 时间顺序清楚,无回忆偏倚。 (2)两组可比性好 (3)可提高统计及检验效率 暴露率高;共同暴露开始时间 缺点:只能比较暴露的等级 例:Kent(1988):血胆固醇与癌症
第一节 基本原理
过去
比较 人数 暴露
+ 病 例
-
现在
a
a/(a+c)
c
b/(b+d) b d
+
-
对 照
病例对照研究(case control study):以一组患有 某病者(病例)和一组或几组未患该病但在某些已知 因素方面与病例组相似者(对照)为研究对象,调查 他们过去是否暴露于某个或某些可疑致病因素或暴露 剂量,比较两组暴露比值,推断研究因子作为病因的 可能性。 暴露(exposure):指研究对象接触某些因素,或具 备某些特征,或处于某种状态。 暴露因素(exposure factor):可以是机体固有的、 先天的,也可以是体外的、后天的,暴露因素也叫研 究变量(variable)。 混杂与混杂因素(confounding and confounding factor):研究某因素与某疾病关联时,由于某个既与 疾病有制约关系,又与所研究的因素有联系的外来因 素的影响,掩盖或扩大了所研究的因素与疾病的联系, 这种现象或影响叫混杂,其所带来的偏倚叫混杂偏倚, 该外来因素叫混杂因素。
p0;p1为目标人群中对照组和病例组估计暴露率
例:研究口服避孕药与先天性心脏病的关系,设a=0.05(双侧),
b=0.1;对照组暴露比例p0=0.3;预期RR=2.0
求:需要的总对子数? 解:查表得: Ua=1.96 Ub=1.28 p1=P0RR/[1+p0(RR-1)]=0.3×2/[1+0.3(2-1)]=0.46 p=RR/(1+RR)=2/(1+2)=2/3=0.67
匹配过度(over matching):匹配增加了对照选择的 难度,把不必要项目列入匹配,丢失了信息,降低了 研究效率。 匹配程度:连续变量可划分为若干组,按组匹配;离散 变量可完全匹配。
(1)研究因素和中间变量: 吸烟——→血脂↑——→心血管病
(2)只与可疑因素有关而与疾病无关的因素 避孕药——→子宫内膜癌 ↑ ↓
(五)获取研究因素的信息
1、变量的选定:与目的有关的变量不能少,且要细致(吸烟: 量、时间、种类、方式、戒烟时间等);无关的项目不能有。 2、变量的规定:明确规定,统一标准(吸烟者:每天吸烟至少 一支,持续一年以上者) 3、变量的测量:定性(是、否);半定量(经常、偶尔、不); 定量(平均每周几次?平均每次多少?) 4、使变量符合规定:以客观手段与证据为准绳(病情用医疗档 案核准;职业史以工厂档案核准;空气、水污染用检测结果核准; 吸烟量由亲属核准等)
第五章 病例对照研究 (case-control study)
1.基本原理 2.研究类型 3.研究实例 4.研究设计与实施 5.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6.常见偏倚及其控制 7.实施病例对照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8.与队列研究优缺点的比较
病例43年Guy:职业暴露与肺结核的关系(最早的 病例对照研究) 1884年Louis:著作(最早的概念提出) 1926年Claypon:生殖因素与乳腺癌关系(最早的 符合现代病例对照概念的研究) 二战后应用广泛 60年代以来方法逐步完善
假阳性错误(false positive error)或称第一类错误(type I error) 即由于判断失误,从而拒绝了原本正确的无效假设。在统计推断
上指允许犯假阳性的概率。1- a 称为精确度。
(4)希望的把握度(power)或称功效,(1- b)
b为假阴性错误(false negative error or type II error),指由于 统 计量(t)没有超过显著水平,从而接受了原本不正确的无效假设。
m = Ua / 2 Ub p(1 p) /( p 1 / 2) 2 = 1.96 / 2 1.28 0.67(1 0.67) /(0.67 1 / 2) 2 = 9091.9
2
2
q1=1-p1=1-0.46=0.54 q0=1-p0=1-0.3=0.7 总对子数:M≈m/(p0q1+p1q0) =90/(0.3×0.45+0.46×0.7)=186(人)
(二)统计推断 分析类型:
不分层资料 非个体匹配资料 分层资料
个体匹配资料
1:1配对 1:2配对 1:M配对
分级暴露资料 多因素分析
病例对照研究中表示联系强度的指标
比值比( 比数比; 优势比; 交叉乘积比; odds ratio; OR ) :病例组 暴露比值与对照组暴露比值之比。 病例组暴露比值: a /(a c) = a / c 对照组暴露比值: b /(b d ) = b / d d / b d) c /(a c) 比值比:
2、病例队列研究(case-cohort study)(病例参 比式研究,case-base reference study):队 列研究开始时,在队列中按一定比例随机抽取 一个一定量的有代表性的样本作为对照组,观 察结束时,队列中出现的全部所研究的病例为 病例组,与上述对照组比较。
特点: 1)对照是随机选取的,不与病例进行匹配 2)事先抽中的对照组成员如发生所研究的疾病,既 可作为病例组,也可作为对照组 3)可以研究几种疾病,但对照组是同一样本
(六)资料收集
调查问卷;查阅档案;采样化验;实地查看等。
第五节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一、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原则 1、比较两组暴露比例有无显著性差异 2、用暴露优势比估计患病优势比(联系强度) 3、控制混杂因素:匹配;分层;多因素分析
二、方资料的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1、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 2、均衡性检验
类型:
(1)前瞻性(prospective nested case-control study):研究开始时据一定条件选择某一人群 作为队列,前瞻性地随访一定时间确定病例组 和对照组。
(2)回顾性(retrospective nested casecontrol study):据研究之前一段特定时间的 情况选择某一人群作为队列,据现在的情况确 定病例组和对照组。
第二节 研究类型
一、病例与对照不匹配:对照数目与病例相等或略多 二、病例与对照匹配(matching):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上与病例保持 一致。 如年龄匹配 1、频数匹配(frequency matching):匹配因素所占比例在病例 组和对照组一致。如病例组男女各半,平均年龄56岁。对照组亦应如 此(无显著性差异)。 2、个体匹配(individual matching):病例和对照以个体为单位 进行匹配。 目的:提高研究效率(study efficiency) 匹配因素:已知或疑为混杂因子(confounding factor) 常见匹配:1:1(配对);1:2;……1: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