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上面积量算(精)

合集下载

地形图中有关长度和面积的量算

地形图中有关长度和面积的量算

地形图中有关长度和面积的量算地理计算越来越注重和实际应用结合。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常见的计算有:河流长度、流域面积、库容、土石方等估算。

下面介绍几种简便易行的计算方法。

1、长度的量算长度的量算分两种:一种是直线长度的量算,一种是曲线长度的量算。

1. 直线长度的量算用两脚规(或毫米刻度尺)最方便,先用两脚规或刻度尺量取图上两点间距离,然后结合本图的比例尺上,便可求出长度。

此法较简便。

2. 曲线长度的量算在地图中出现的河流、海岸线、道路等多为曲线,考虑到考试中的实际需要,不需要太精确,可用下述两方法进行粗略估算。

①等长法:将曲线截成若干等长小线段(线段分得越小,精度越高),从一端开始进行连续测量(两脚规较方便),直到终点,最后如有距终点不足一个小线段长度,可估算该线段出长度。

然后用小线段的段数乘以小线段的长度再加上最后一个估算的线段长度,即为曲线图上长度。

最后结合图中比例尺就可求出曲线实际长度。

②不等长法:若曲线有较明显的数段不等长的线段构成,可用刻度尺直接量出各线段长度,然后相加,即为曲线的图上长度。

最后结合图中比例尺就可求出曲线实际长度。

2、面积量算在实际中经常会遇到地形图上面积的量算问题,如求算某河流流域面积、部分河段汇水面积、地形图中局部面积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等等。

比较简洁实用的是方格法。

方法:如图1所示,将所计算区域按一定的边长划分成多个小正方形,如边长一般取小于图示中比例尺单位长度的值(如0.5mm×0.5mm)较为合适且方便计算。

读出完整的方格数,然后再用目估方法将不完整的方格凑成完整的方格数。

最后累加出图形轮廓线内的总方格数。

用总方格数去乘每一方格代表的实地面积,即得欲测图形的总面积。

另外,方格画的越小,精度越高。

3、体积量算在应用地形图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体积的量算问题,如水库库容、山丘、土方计算等。

方法是在地形图上求出各层(两条等高线)之间的体积,然后累加,即为所求的总体积。

全国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地籍测绘赛区技能操作

全国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地籍测绘赛区技能操作

附件 1第三届全国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职业技术比赛地籍测绘赛区技术操作查核评分标准依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对于做好第三届全国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职业技术比赛选拔工作的通知》、《第三届全国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职业技术比赛工作方案》和《地籍测绘赛区比赛技术大纲》的相关要求,为一致比赛评分标准,明确比赛要求,正确评论参赛选手的技术操作水平,拟订地籍测绘比赛技术操作查核评分标准。

一、比赛成绩构造和评分(一)比赛成绩构造比赛项目分“操作和成就完好性、正确性”两大项,总成绩满分为 100 分。

计分项目、子项目及权重见附件 1,各项记分子项目均采纳百分制评测,测评表见附件 2- 附件 9。

(二)评分方法1、子项目加权得分子项目加权得分按(1)式计算:S i A i P i1Si ------A i ------ 子项目测评得分;P i ------- 相应子项目的权。

2、比赛项目加权得分比赛项目加权得分按( 2)式计算:nS iP jS j=i 1( 2) 式中: Sj -------比赛项目加权得分;S i------ 子项目加权得分;P j------ 相应比赛项目的权;n------ 比赛项目中子项目的项数。

3、比赛总得分比赛得总分按( 3)式计算:nS jS=j 1( 3)式中:Sj-----比赛项目加权得分;S------ 比赛项目总分;n------ 比赛项目的项数。

(三)评分规则1、各子项目测评评分依据主、副评判员测评分的均匀分为选手得分。

2、各子项目评分原则:按子项进行评分,各子项最多100 分,最低零分。

二、操作查核(一)地籍因素丈量外业数据收集每人比赛时间为90 分钟。

裁判表示开始后,选手翻开仪器箱开始比赛,选手观察完成而且数据传输到指定计算机后表示裁判,评判员据此进行计时。

抵达比赛规准时辰时,选手应该立刻停止操作。

外业数据收集基础分为90 分,奖赏分 10 分,在规准时间内,选手每提早 1 分钟加 1 分,10 分封顶,满分 100 分。

测量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测量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测量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1. 测量学──测量学是研究如何测定地面点的点位,将地球表面的各种地物、地貌及其他信息测绘成图以及确定地球形状和大小的一门科学。

2. 测定──就是把地表的存在状态,通过一定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进行测量,并以数据或图纸的形式把它们表现出来,以满足工程规划设计的需要。

3. 测设──就是把图纸上的设计好的建筑物、构筑物,通过一定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将它们在实地上标定出来,以作为施工的依据。

4. 铅垂线──重力的作用线称为铅垂线。

5. 大地体──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形体称为大地体。

6. 高差──两点高程之差称为高差。

7. 水准面──水自然静止时的表面称为水准面,它是一个重力等位面,其特性是处处与铅垂线垂直。

8. 大地水准面──其中与平均海水面吻合并向大陆内部延伸而形成的封闭曲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9. 绝对高程──地面点沿铅垂线方向至大地水准面的距离称为绝对高程。

10. 相对高程──地面点沿铅垂线方向至任意假定水准面的距离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

11. 置数──置数是指照准某一方向的目标后,使水平度盘的读数等于给定或需要的值。

12. 高差法──直接利用高差计算B点高程的,称为高差法。

13.视准轴──十字丝交点与物镜光心的连线,称为视准轴。

14.视差──使眼睛在目镜端上下微动,若看到十字丝与标尺的影像有相对移动时这种现象称为视差。

15. 水准点──用水准测量方法测定高程的控制点称为水准点。

16. 附合水准路线──从一高级水准点出发,沿各待定高程点进行水准测量,最后测至另一高级水准点所构成的施测路线,称为附合水准路线。

17. 闭合水准路线──从一已知水准点出发,沿待定高程点进行水准测量,最后仍回到原水准点所组成的环形路线,称为闭合水准路线。

18.支水准路线──从一已知水准点BMⅢ1出发,沿待定高程点1、2进行水准测量,其路线既不附合也不闭合,称为支水准路线。

19. 水平角──由一点到两个目标的方向线垂直投影在水平面上所成的角,称为水平角。

测量学习题及答案

测量学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 大地水准面是通过(C )的水准面。

A 赤道B 地球椭球面C 平均海水面D 中央子午线2. 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A )A 等高距B等高线平距 C 计曲线 D 水平距离3. 根据图纸上设计内容将特征点在实地进行标定的工作称为(D )A 直线定向B 联系测量C 测图D 测设4. 在一个已知点和一个未知点上分别设站,向另一个已知点进行观测的交会方法是(C )A 后方交会B 前方交会C 侧方交会D 无法确定5. 以下测量中不需要进行对中操作是(B )。

A 水平角测量B 水准测量C垂直角测量 D 三角高程测量6. 角度测量读数时的估读误差属于(C )。

A 中误差B 系统误差C 偶然误差D 相对误差7.下面测量读数的做法正确的是(D )A. 用经纬仪测水平角,用横丝照准目标读数B. 用水准仪测高差,用竖丝切准水准尺读数C. 水准测量时,每次读数前都要使水准管气泡居中D. 经纬仪测竖直角时,尽量照准目标的底部8.用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时,要求尽量使前后视距相等,是为了(D )A. 消除或减弱水准管轴不垂直于仪器旋转轴误差影响B. 消除或减弱仪器升沉误差的影响C. 消除或减弱标尺分划误差的影响D. 消除或减弱仪器水准管轴不平行于视准轴的误差影响9.经纬仪对中和整平操作的关系是(A )。

A. 互相影响,应反复进行B. 先对中,后整平,不能反复进行C. 相互独立进行,没有影响D. 先整平,后对中,不能反复进行10.用经纬仪测水平角和竖直角,一般采用正倒镜方法,下面哪个仪器误差不能用正倒镜法消除( D )A. 视准轴不垂直于横轴B. 竖盘指标差C. 横轴不水平D. 竖轴不竖直11. 点的地理坐标中,平面位置是用(B )表达的。

A 直角坐标B 经纬度C 距离和方位角D 高程19. 危险圆出现在(A )中。

A 后方交会B 前方交会C 侧方交会D 任何一种交会定点12. 经纬仪在必要辅助工具支持下不能直接用来测量(A )A 方位角B 水平角C 垂直角D 视距13. 测量地物、地貌特征点并进行绘图的工作通常称为(D )A 控制测量B 水准测量C 导线测量D 碎部测量14. 已知某直线的方位角为290°,则其象限角为(D )A 290°B 110°C 北西20°D 北西70°15. 一组测量值的中误差越小,表明测量精度越(A )A高 B 低 C 精度与中误差没有关系 D 无法确定16. 水准测量中应使前后视距(B )A 越大越好B 尽可能相等C 越小越好D 随意设置17. 由两点坐标计算直线方位角和距离的计算称为(B )A 坐标正算B 坐标反算C 导线计算D 水准计算18. 导线测量外业工作不包括的一项是(C )。

建筑测量作业4(参考答案)

建筑测量作业4(参考答案)

建筑测量作业4(答案供参考)说明:本次作业对应于教材第7章和第8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地物符号包括 比例符号 、 半比例符号 、 非比例符号 和注记符号。

2.山丘和盆地等高线的区别是 山丘等高线内圈高程大于外圈高程,盆地等高线内圈高程小于外圈高程 ;山脊等高线的特征是 等高线的拐点凸向低处 ;山谷等高线的特征是 等高线的拐点凸向高处 ;鞍部等高线的特征是 由两组相对的山脊和山谷等高线组成 。

3.为了充分显示地貌的特征和便于地形图的阅读和应用,在地形图上可以采用 首曲线 、计曲线 、间曲线 三种等高线。

4.地形图上确定两点之间水平距离和方位角的直接量取法是指 用直尺和量角器直接在图上量取即图解法 ,坐标反算法是指 在图上量取两点的坐标后反算距离和方位角即解析法 。

5.A 、B 两点间的水平距离D =100 m ,高差h AB =2 m ,则坡度i AB = +2% 、i BA = -2% 。

6.施工测量中的基本测设是指 水平角测设 、距离测设 和 高程(包括坡度)测设 。

7.测设高程的方法有 视线高程测设法 、 上下高程传递法 。

8.设地形图上长度1cm ,代表实地水平距离200m ,则此地形图的比例尺为 1/20000 。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什么是地物?什么是地貌?什么是地形?什么是地形图?答:地面上的房屋、道路、河流、桥梁等自然物体或人工建(构)筑物称为地物;地表的山丘、谷地、平原等高低起伏的形态称为地貌; 地物和地貌总称为地形。

地形图就是将一定范围内的地物、地貌沿铅垂线投影到水平面上,再按规定的符号和比例尺,经综合取舍,缩绘成的图纸。

2.什么是比例尺和比例尺精度?比例尺精度有何作用?答:比例尺是图上任意两点间的长度和相应的实地水平长度之比,常以1∶M 表示,M 为比例尺的分母。

图上0.1mm 所代表的实地距离称为比例尺精度。

比例尺精度的作用是:①根据需要由比例尺精度合理选择测图比例尺;②测图比例尺选定后,由比例尺精度确定测图时的取舍。

地形图的应用--用地形图估算场地平整的土石方量

地形图的应用--用地形图估算场地平整的土石方量

“用地形图估算场地平整的土石方量”将施工场地的自然地表按要求整理成一定高程的水平地面或一定坡度的倾斜面,这种工作称为平整场地。

在平整场地时,为使填、挖土石方量基本平衡,常要利用地形图确定填、挖边界和进行填、挖土石方量的估算。

场地平整土石方估算最常用的方法是方格网法。

一、将场地平整为水平地面图示比例尺为1:1000的地形图,拟将原地面平整成某一高程的水平面,使填、挖土石方量基本平衡。

方法如下:①绘制方格网。

在地形图上拟平整场地内绘制方格网,方格大小根据地形12344∑⨯+∑⨯+∑⨯+∑⨯=角边拐中设H H H H H n 起伏程度、地形图比例尺以及要求的精度而定。

一般方格的边长为10 m 或20 m (对于一般单体工程,甚至可以为5m ~1m )。

图中方格为20 m ×20m 。

各方格顶点号注于方格网点的左下角,如图中的A 1,A 2,…,E 3,E 4等。

横坐标用阿拉伯数码自左到右递增,纵坐标用大写字母顺序自下(上)而上(下)递增。

② 求各方格顶点的地面高程:根据地形图上的等高线,用内插法求出各方格顶点的地面高程,并注于方格点的右上角,如图所示。

③ 计算设计高程:分别求出各方格四个顶点的平均值,即各方格的平均高程;然后,将各方格的平均高程求和并除以方格数n ,即得到设计高程H 设。

各方格点参加计算的次数分别为:角点(图边往外)高程一次;边点(图边上)高程两次;拐点(图边往内)高程三次;中间点高程四次。

因而设计高程 H 设的计算公式为:根据图中的数据,求得的设计高程H 设=49.9 m ,并注于方格顶点右下角。

④ 确定方格顶点的填、挖高度:各方格顶点地面高程与设计高程之差,为该点的填、挖高度,即:h H H =-设地h 为“+”表示挖深,为“-”表示填高。

并将h 值标注于相应方格顶点左上角。

⑤ 确定填挖边界线:根据设计高程H 设=49.9m ,在地形图上用内插法绘出49.9 m 等高线。

p地形图的应用精讲

p地形图的应用精讲
考虑图纸伸缩(l 格网理论长度10cm)
l X A X0 mA M mn l YA Y0 pA M pq
二、确定两点间的水平距离
1、图解法(直接量测)
D dM 例:图上量得dab=169.7mm,则AB的 实地距离: DAB 169.7m
800 700
2、量测坐标计算(解析法)
第八章 地形图应用
§8-1 概述
§8-2 地形图应用的基本内容
§8-3 面积量算
§8-4 工程建设中的地形图应用
概 述
可读性:全面客观 反映 地面情况:地貌、地物、 居民地、水系、交通、通讯、管线、 农林等多方面信息,作为设计依据。 可量性:提供地面基本数据:点、线、角、 高程、方向、面积、坡度等。 多用性:可编绘一系列专题图。
DAB ( xB x A ) ( yB y A )
2 2
600
B n α p A
(X0,Y0) o m 1200 1300 1400 1500
例:图上量得
xA 540m, y A 1260 m xB 660m, yB 1380 m
500 400 1000 1100
q
则算得 DAB 169.705m
B
六、在图上设计等坡线
等坡线—坡度相等的方向路线。 例∶ 设i=3.3%,h=1m, 求图中AB之间的 等坡线。 解∶由 i h d 得
d h 1 30 m i 0.033
使园规两脚尖的距离 为图上30m,在图上 从A点出发与等高线 交点至B点。 返回
地形图上面积量算
用途: 房地产计量 ,国土规划,土石方计量…… 测量方法: 利用地形图量测(图解法) 实地测量数据(实测法) 计算方法: 有规则的几何图形 不规则的任意图形 精度要求: 根据目的和用途的不同而定。

已知山体区域地形图,求体积和表面积

已知山体区域地形图,求体积和表面积

已知山体区域地形图,求体积和表面积测得山坡的坡度和长度,宽度,然后用三角函数计算出山坡长度的水平距离,再乘以山坡的宽度,即得山坡的面积。

例:设山坡的长度为b,坡角为a,山坡的宽度为b',则面积=b。

山地一般可以按锥体来对待,表面积S=4*π*(R^2)体积V=4/3*
π*(R^3)不过正常是看林权证,山地面积根据需要可以计算出坡度面
积和垂直投影面积。

(如果是长方形)面积=长x宽(如果是正方形)面积=边长x边长(如果是圆)面积=3.14x半径²。

1、山地面积按垂直水平面计算,因为地形图就是大地的水平投
影出来的.如果面积较大,一般直接专在地形图上属勾绘范围计算面积,也可以用卫星定位仪(GPS)测出。

2、若是小面积,可量地面长宽之后再将坡度系数减去(坡度越陡,长宽越大),利用勾股定律或三角函数计算。

山地表面形态奇特多样,有的彼此平行,绵延数千公里;有的相互重叠,犬牙交错,山里套山,山外有山,连绵不断。

山由山顶、山坡和山麓三个部分组成,平均高度都在海拔500米以上。

它们以较小的峰顶面积区别于高原,又以较大的高度区别于丘陵。

山脉是山地的一部分,指呈线装延伸的山地,是山地中主要山体的集合,多呈条带状分布,向两个方向延伸。

几个相邻的山脉还能组成山系。

包括若干条山岭和山谷组成的山体,因像脉状而称之为山脉。


成山脉主体的山岭称为主脉,从主脉延伸出去的山岭称为支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积量算
一、几何图形法
将多边形划分为若干个简单的几何图形,如三角形、梯形、长方形等。
几何图形法求面积
方格法求面积
二、方格法
S=n· A 式中P为所量图形的面积;n为方格总数;A为1个方格的实地面积。
三、平行线法 将绘有间距为 H(1mm 或 2mm)的平行线组透明膜 覆盖在被量图形上,使图形上顶端界线与最下端界线都 尽量分别处在两根平行线间的中心位置上,将膜片固定; 用量具分别量取图形内各条平行线的长度,并将其 累加得:
(适i=n时,i-1=n,i+1=1。
注意:多边形点号为逆时针编号。
(一)机械求积仪
A=C(n终-n始) (二)数字求积仪
式中
A——求积仪量算图形的面积;C——求积仪的分划值。
L l1 l2 ln 1 ln l
图形的总面积为 A (l1 d l2 d ln d ) M 2 L d M d M 2 l
四、解析法
如图所示,四边形各顶点坐标为(x1,y1)、(x2,y2) 、(x3,y3) 、(x4,y4),其面积相当于相应梯形面 积的代数和,即 S=Sab41+ Sbd34-Sac21-Scd32 =1/2[(x1+ x4)(y4-y1)+ (x3+x4)(y3-y4) -(x1+ x2)(y2- y1)- (x2+x3)(y3 -y2)] 整理得: S=1/2[x1(y4-y2)+ x2(y1 –y3)+ x3(y2- y4)+ x4(y3-y1)] 对于n点多边形,其面积公式的一般形式为:
1 n P xi y i 1 y i 1 2 i 1
n

P

P
1 n P xi xi 1 yi 1 yi 2 ni 1
1 xi yi1 xi1 yi 2 i 1
1 y i x i 1 x i 1 2 i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