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练百胜八年级物理上册周末作业(八)(新版)新人教版
百练百胜八年级物理上册周末作业(一)(新版)新人教版

周末作业(一)第一组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建议用时:15分钟分值:20分得分____1.(3分)(2015·北京中考)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中学生步行时每步约为1.7 mB.普通家庭房间门的高度一般大于3 mC.教室中使用的普通日光灯管的长度约为2 mD.完整播放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要的时间为50 s【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中学生步行时每步约为0.7 m,选项A错误;普通家庭房间门的高度一般约为2 m,选项B错误;教室中使用的普通日光灯管的长度约为1.2 m,选项C错误;完整播放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要的时间为50 s,选项D正确。
2.(3分)关于测量物理量时,以下正确的说法是( )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B.挑选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避免误差C.只要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出现误差D.只要测量就不可避免出现误差【解析】选D。
本题考查误差的知识。
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只能在条件允许时尽可能地减小,而不可能避免。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挑选精密的测量仪器等只是减小误差的方法。
测量方法正确,不会出现错误,但是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3.(2分)(2015·荆州中考)如图所示,铁块长度为________cm。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刻度尺的读数方法。
刻度尺的读数方法: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刻度值,必须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铁块长度为11.78 cm-9.00 cm=2.78 cm。
答案:2.78(2.75~2.79均可)4.(4分)(2016·德州质检)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就分度值而言,________刻度尺更精确些。
其中放置正确的是________刻度尺。
【解析】刻度尺的刻度若离待测物体太远,带来的误差会加大,所以越近越好;刻度尺的分度值(即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间的距离,表示的长度越小,刻度尺越精确;刻度尺读数时,从零刻线开始读,注意要有估读值。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周周练8(无答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江苏省句容市2016-2017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周周练8(无答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句容市2016-2017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周周练8(无答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句容市2016-2017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周周练8(无答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八年级物理周周练班级______姓名______1.“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经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道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
“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 B.“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C。
“凝重的霜"是凝固现象 D.“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2.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先让一端伸出桌边,轻轻拨动钢尺,然后用力拨动,听它两次发出声音的_______ 不同,这说明_______与_______ 有关。
;先让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然后一端伸出桌边长一些,用同样的力再拨动钢尺,听它振发出的声音,使钢。
比较两种情况下,第________次钢尺振动得快,它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同,这说明_______与_______ 有关.3.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听到的二胡声是产生的,清脆竹笛声是靠______ 发声的,通过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4.“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中,若井深20m,月球距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
4万千米,则猴子看到井中的月亮离水面的距离 m;它看到井里的月亮和实际月亮相比。
(选填“天上的月亮亮"、“井里的月亮亮”或“一样亮”)5.如图所示,检査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挂在小明后方的墙上,小明观察到镜中的“视力表"距自己 m6.如图在一张桌子上放两个平面镜M和N,让一束光依次被这两平面镜反射,最后射到刻度尺上P点,形成一个光斑。
百练百胜八年级物理上册课时提升作业(八)(2.4)(新版)新人教版

课时提升作业(八)噪声的危害和控制(30分钟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 如图所示,根据声音的波形判断,属于噪声的是()A B C D【解析】选C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乐音是发声体做有规律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四幅图形中可以很明显看出,只有C图的振动图形是无规律的,因此,应选C o2. (2014 •东营中考)东营市城市建设和管理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内某些路段禁止汽车鸣笛、住宅区道路两旁植树造林、跳广场舞的人要把音量调小一些等。
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A. 绿化居住环境B.缓解“热岛效应”C.降低噪声污染D.减少大气污染【解析】选G本题考查噪声的污染。
城区内某些路段禁止汽车鸣笛和跳广场舞的人把音量调小一些,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住宅区道路两旁植树造林,是从声音的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所以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降低噪声污染。
3. 用洗衣机洗衣服时,衣服没有放好就会引起洗衣机的剧烈振动而发出噪声,这时应采取的措施是()A. 戴上耳塞或捂上耳朵,在人耳处减弱噪声B. 关上房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 把衣服放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 停下洗衣机用手洗,在声源处减弱噪声【解析】选G本题考查噪声的产生。
用洗衣机将衣服脱水甩干时,因衣服没有放好,引起洗衣机剧烈振动而发出噪声,此时消除噪声的最好方法是先停机,将衣服重新摆放好再脱水,防止无规律振动的产生。
故选C o4. 在许多地方,过春节时人们喜爱放鞭炮,下面是四位同学对于这件事的观点,你觉得谁的观点最正确()A. 小聪:放鞭炮能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鞭炮声不能算噪声B. 小涵:放鞭炮没有任何好处C. 小彤:放鞭炮虽然可以烘托节日气氛,但它会产生噪声、空气污染等问题D. 小宇:只要用收录机播放鞭炮燃放的录音,就不存在噪声污染问题了【解析】选C过春节放鞭炮能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但是会产生很大的噪声,影响别人的正常生活,释放出的烟雾、灰尘还会污染环境。
百练百胜八年级物理上册 周末作业(三)(新版)新人教版

周末作业(三)第一组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建议用时:15分钟分值:20分得分____1.(3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在真空中也可以传播声音C.振动的物体一定会发出声音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解析】选D。
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真空不能传声,在不同的物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通常,在固体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最慢,所以A、B选项错误;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把振动的物体放入真空环境中,它是无法发出声音的,所以C选项错误;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故D正确。
2.(3分)(2016·天津质检)下列四种环境不能传声的是( )A.有浓雾的早晨B.冰天雪地的北极C.宇航员走出飞船进入太空D.潜水员潜入海水中【解析】选C。
本题考查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
声音可以在气体中、液体中、固体中进行传播,故浓雾中、冰天雪地中、海水中都可以传播声音;太空中没有空气,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进行传播,所以在太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故选C。
3.(3分)关于声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从水中传入空气中时,声速增大B.声音从水中传入空气中时,声速减小C.声音被墙壁反射回来,声速变大D.声音被墙壁反射回来,声速变小【解析】选B。
本题考查影响声速大小的因素。
声速的大小与温度和传声介质有关,声速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水中快,在水中传播比空气中快,而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选项B 是正确的;声音被墙壁反射回来后,传播介质不变,故声速不变,故选项C、D是错误的。
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B。
4.(3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C.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1【解析】选B。
本题综合考查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温度升高,声音传播的速度变快,故B正确。
百练百胜八年级物理上册 周末作业(二)(新版)新人教版

周末作业(二)第一组运动的快慢建议用时:25分钟分值:40分得分____ 1.(4分)(2015·成都中考)据新华社报道,2014年8月20日上午,青奥会赛艇女子双人单桨比赛的最终“奖牌榜”出炉,四川选手罗雅丹与队友潘婕合作,以3分37秒52的成绩获得银牌。
赛程全长2 000米,如图所示为她们在比赛中的情景。
下列四个速度中,比她们的平均速度大的是( )A.5 m/sB.10 m/sC.5 km/hD.10 km/h【解析】选B。
本题考查的是对平均速度公式的掌握。
根据公式v=求出运动员的平均速度,然后比较大小。
3分37秒52≈218s,四川选手罗雅丹与队友潘婕的平均速度v≈9.2 m/s=33.12 km/h;5 m/s<9.2 m/s,故A错误;10 m/s>9.2 m/s,故B正确;5 km/h<33.12 km/h,故C错误;10 km/h<33.12 km/h,故D错误。
2.(4分)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以20 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通过的路程是200 m,则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是( )A.1 hB.5 minC.50 sD.10 s【解析】选D。
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
由v=得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10 s。
3.(4分)为了践行“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小张、小王、小李从同一地点A沿同一道路同时出发,最终都到达地点B,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0 km/h的速度匀速前进,小王以5 m/s的速度跑步匀速前进,小李以每分钟通过0.6 km的速度骑自行车匀速前进。
则( )A.小张先到达B地B.小王先到达B地C.小李先到达B地D.三人同时到达B地【解析】选C。
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
由题意知,v小张=30 km/h,v小王=5 m/s=18 km/h,v小李=0.6 km/min=36 km/h,由速度公式v=可知,t=,由于他们的路程s相同,而小李的速度最快,则小李的运动时间最短,小李最先到达B地,故C正确。
百练百胜八年级物理上册 周末作业(十)(新版)新人教版

周末作业(十) 第一组透镜建议用时:15分钟分值:20分得分____1.(3分)关于凹透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任何光线通过凹透镜都会发散不会会聚B.会聚光线通过凹透镜一定发散C.只有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才会发散D.凹透镜对所有通过它的光线都有发散作用【解析】选D。
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是指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比原来的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更偏离主光轴,使经过它的光束变宽,故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有些光线从不同方向射来也会会聚在凹透镜的另一侧,故A选项错误。
会聚光线通过凹透镜不一定会发散射出,故B选项错误。
2.(3分)关于凸透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凸透镜只对平行光线有会聚作用B.凸透镜焦距越短对光线的偏折作用越强C.光线通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会聚于一点,这一点是凸透镜的焦点D.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相交于一点【解析】选B。
本题考查对凸透镜会聚作用的了解与掌握。
凸透镜对所有不过透镜中心的光线都有会聚作用,A错误;凸透镜的焦距越短,光线通过后偏折得越厉害,B正确;所有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都可以会聚到焦点上,不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也能会聚,但是不能会聚到焦点上,有的光线会聚,但不会相交于一点,C、D都错误。
故选B。
3.(3分)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对于两透镜,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过焦点,B错。
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A正确。
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凹透镜入射光线一侧的焦点,D错。
过凹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变得更发散,不可能平行于主光轴,C错误。
只有入射光线的延长线过凹透镜另一侧焦点时,经凹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才平行于凹透镜的主光轴。
14.(4分)(2016·湖滨中学期末)凸透镜具有________作用。
【八年级】百练百胜2023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人教版8份附答案)

【八年级】百练百胜 2023 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人教版8 份附答案〕单元评价检测(二)〔其次章〕(45 分钟 100 分)一、多项选择题〔本主题共有 8 个子题,每个子题得 4 分,共计 32 分〕1.(2023 年宜宾高中入学考试)如以以以下图为一枚古银币。
人们常用手指弹银元边缘并移动到耳边听其声音来鉴别银元的真假,这主要是依据声音的()a、音速 B.响度 C.音色 D.回声【解析】选c。
此题考察声音的相关学问。
声速是指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是声音的一种本质特性,听其声音来鉴别银元的真假是利用音色;回音是声音经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故c 正确。
2.观众们赞扬了中心电视台举办的成语竞赛。
以下参与竞赛的习语与声音的响度有关〔〕a.震耳欲聋b.闪耀其辞c.掩耳盗铃d.耳熟能详【分析】选择 a。
这个问题考察了对响度的理解。
震耳欲聋指的是嘹亮的声音和响度;避让是间歇性的声音,振动和声音,振动和声音停顿;掩耳盗铃,就是减弱人耳的声音;生疏意味着你在多听之后可以说得格外清楚和具体。
这与响度无关,所以选择a。
3.(2023 年深圳龙岭期中)如图是楼梯中的一局部,从a 到 b 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
一个同学用一根小木棒快速从b 到 a 逐一敲过铁护栏栏杆,此过程中,确定发生转变的是声音的( )a、音色c.响度d.音色和响度【分析】选择a。
由于铁护栏的振动频率不同,敲击不同长度的铁护栏时,声音的音调会发生变化,因此选择a。
4.(2023 年常德中考)以下各图描述的试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为[分析]选择d。
这个问题考察了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产生以及响度和振幅之间的关系。
发声音叉激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叉的声音越大,乒乓球反弹的距离就越远,这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动的振幅有关;钢尺伸出台面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说明音调与振动速度有关;抽出玻璃罩中的空气,并听到罩中的铃声降低。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周末作业

八年级物理周末作业姓名:班级:家长签字:第二章声现象1.手机通信靠电磁波传送信号,现将一部手机悬挂在密封的玻璃罩内,拨通手机发现手机发出铃声和闪烁的光;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发现铃声逐渐变弱直至消失而闪烁的光依然存在;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发现铃声逐渐变强并仍然有闪烁的光.根据上述现象得到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声音、电磁波均不能在密封的容器中传播B.声音不能在密封的容器中传播,而电磁波能在密封的容器中传播C.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而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空气D.声音、电磁波均需要空气才能传播2.福州地铁正在建设中,为解决噪声扰民的问题,地铁公司对部分设备安装了消声装置,这种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 )A.声源处 B.传播过程中 C.人耳处 D.声源和人耳处3.在真空环境中不能传播的是( )A.白光 B.激光 C.超声波 D.电磁波4.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回声是声音的一种折射现象B.利用回声可以探测海水流动的速度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每个人发出的声音频率不同来判断的D.控制噪声的措施有: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5.使用MP3时,调节音量按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真空不能传声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得的B.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C.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7.如图12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产生的原因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8.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手( )A.不能传播声音 B.吸收了声波C.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D.使鼓面停止了振动9.如图13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图13A.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 B.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次声波传播得很远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11.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频率越大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 m/s C.街头安装的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 D.超声波、次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声音12.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B.“禁止高声喧哗”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公路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能直接对话13.端午节举行龙舟赛时,运动员喊着号子、合着鼓点有节奏地同时划桨,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到岸上观众耳朵中的 B.鼓声是由鼓槌振动产生的C.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响度越大 D.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色分辨出鼓声、号子声的14.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 2 s内振动了600次,频率是________Hz,人类________(填“能”或“不能”)听到该频率的声音.15.小提琴发出的悠扬琴声是靠________的振动.演奏前,演奏者通过拧紧或放松琴弦进行调节,这主要是为了调节琴声的________.16.为了减少噪声污染,很多市区禁止机动车鸣喇叭.从声学上讲,这是从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人们以________为单位表示噪声强弱的等级.17.通常情况下,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 000 Hz,其频率高于20 000 Hz的声波称为____________.请你列举一个人们利用这种声波的实例:________________. 18.“星光大道”年度总冠军杨光能模仿单田芳、刘欢等文艺名人的声音,从声音的特性来看,他主要模仿声音的_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现场观众欣赏听到的歌声是通过_________传播的.19.日常用语中声音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例如“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里的“低”是指________,“高”是指________.20.根据图14所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4A.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400 Hz的声音 B.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 C.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比人的发声频率范围要大 D.15 Hz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21.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下表:编号长度/cm 直径/cm 频率/Hz1 20.49 1.50 21312 31.00 2.00 12843 48.50 2.50 656(1)用刻度尺测量1号管长度如图15所示,读数是____________cm.(2)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________号.(3)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请说明你的理由.答: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小明发现悬挂的金属管发出声音时在做有规律的摆动,认为金属管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摆动所产生的.请设计一简单的实验来检验小明的想法,简要写出实验方案和判断方法.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阅读下面的短文.潜艇的“耳目”——声呐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30 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好的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正远离声呐.请回答以下问题:(1)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从________kHz到________kHz.(2)①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声波信号,在10 s后接收到经潜艇B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则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1是____________.(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 m/s)②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突然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且测出潜艇B的速度是20 m/s,方向始终在潜艇A、B的连线上,经一分钟后潜艇B与潜艇A 的距离s2为____________.(3)在月球上能否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一门反坦克炮瞄准一辆坦克,开炮后经过0.6s看到炮弹在坦克上爆炸,经过2.1s听到爆炸的声音,求大炮距坦克多元?炮弹的飞行速度多大?24、明明家住在高速公路旁,夏天通风时会有很大的声音,而到了晚上,明明和家人往往会被这种声音惊醒,在学习了声现象的知识后,请写出至少两种方法帮助明明一家,并说出这样做的理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末作业(八)第一组平面镜成像建议用时:25分钟分值:40分得分1. (4分)小赵同学手拿时钟站在平面镜前,如图所示是平面镜中的像,则()A. 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小B. 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大C. 时钟指示的时间是3点整D. 时钟指示的时间是9点整【解析】选0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和物体大小相等,与离平面镜的远近无关,故A、B错误。
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则表盘上的数字顺序与实际的左右相反,故时钟指示的时间是9点整,故C错误,D正确。
2. (4分)(2015 •南昌中考)小玮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选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里的像重合,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平面镜成像过程中,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 为了使像更清晰,应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C. 在B处换一光屏,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D. 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所成的像大小不变【解析】选G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照射到镜面上时,逆着反射光线而形成的虚像,不是实际光线形成的,故不能用光屏承接,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所成的像与物体等大;为了使像更清晰些,应避免其他光线的干扰,故应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3. (4分)(2015 •益阳中考)图中能正确表示小丑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是【解析】选0本题考查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
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是物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选项 D正确。
4. (4分)(多选)如图所示是艺术体操训练房的俯视图,训练房的北墙有一大块平面镜,当老师从室外进入 到图示位置时,甲、乙、丙、丁四个同学能通过平面镜观察到老师的是A. 甲同学 B .乙同学C.丙同学D. 丁同学【解析】选A 、B 。
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的有关知识。
由题意可知只要老师经过平面镜反射光线进入同学 的眼睛,就能看到老师。
作出老师在平面镜中的虚像,连接老师的像与同学眼睛,只要老师的反射光线 及老师的像与同学眼睛的连线不经过屏风,同学就能看到老师。
作图可知只有甲、乙同学能看到老师的 像。
故选A B 。
5. (4分)在一些狭小的商店内墙上多挂几面镜子,可以形成空间增大的感觉,这主要是 ( )A. 平面镜能成放大的像B. 平面镜能使光产生折射C. 平面镜能使进入商店内的光线更多一些D. 平面镜能使物像距离是物镜距离的 2倍【解析】选D=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平面镜成像中,因为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 镜面的距离,利用这一点,店内空间在平面镜中形成自己的像,这样在视觉效果上会给人一个大空间的 感觉,故选Do 6. (4分)小明身高1.64 m ,位于平面镜前3 m ,像与小明的距离是 ____________ m 如果小明向镜面前进 1 m 小明的像的大小 _________ 。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会灵活运用。
像与物到镜面的距 离相等,人离镜 3 m ,故像离镜也是 3 m ,像离人的距离是 3 m+3 m=6 m ;当人靠近平面镜时,像大小不 变。
答案:6不变7. (4分)如图所示是潜望镜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两块平面镜相对于水平面倾斜 45°角。
潜望镜是利用了光的 _________________ 原理。
现有一艘军舰位于与平面镜1等高的正前方,则人眼看到军舰所成的虚像位于 _________________ (选填“与平面镜1等高的正前方”“平面镜 1的正上方”“与平面镜 2等高的正 前方”或“平面镜 2的正下方”)。
【解析】本题考查平面镜知识。
潜望镜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
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物体不 管距离平面镜多远,所成虚像都是等大、正立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远处的景物反射的光,照射到潜望镜上面这块平面墙壁门口•T•丙乙*甲off老<■镜上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光线再反射到下面这块平面镜上,所成的像和平面镜1中的像关于下面这块平面镜对称,所以观察者通过该潜望镜看到的物体的像,同实际物体上下、左右关系都是一致的,故人眼看到军舰所成的虚像位于与平面镜2等高的正前方。
答案:镜面反射与平面镜2等高的正前方8. (4分)(2016 •宿州联考)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在镜中的像。
【解析】作A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A'(作对称点留下的作图痕迹是对应点的虚线连线和垂直符号);作B 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B';作C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C';用虚线连接A B'、B' C'、A' C ,△ AB' C'就是△ ABC在平面镜中的像。
£”一””…”答案:如图所示:9. (8分)(2015 •苏州中考)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 ________________ 实验时应选(选填“较厚”或“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竖立在水平桌面上。
(2)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完全相同的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情况,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B所在的位置,应在玻璃板________ (选填“前”或“后”)侧观察白卡片上是否有A的像。
(4)改变A的位置,重复(2)中步骤并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在表中。
B到玻璃板的距离/cm 3.00 5.008.00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1)玻璃板越薄,两个反射面所成的像距离越近,这样可以使确定的像的位置更加准确,厚玻璃板会形成两个像,会影响对实验结果的判断。
(2)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完全相同的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的目的是既确定了像的位置又验证了物像大小相等。
(3)在玻璃板前面能看到棋子和棋子在平面镜中的像,在玻璃板后面不能看到棋子在平面镜中的像,所以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
(4)由表中物距和像距的数值可知,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答案:(1)较薄(2)像与物的大小相等(3)后(4)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第二组光的折射建议用时:25分钟分值:40分得分_」1. (3分)下列关于折射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 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折射角一定大于入射角B. 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C. 光从水进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有可能不变D. 光从水进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一定改变【解析】选G本题考查光的折射规律。
当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但当光由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并且传播方向不改变,故C符合题意。
2. (3分)(2016 •丹阳期末)画中人出现了错误判断,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光路图是()【解析】选0本题考查光的折射现象。
人能看到水底的物体,是水底的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人的眼睛,所以光线的方向应是从水中射向空气中;由折射规律知,这时折射光线应远离法线。
3. (3分)一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为40°,在水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如图所示。
此时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之间夹角的大小一定()A. 小于40°B. 大于40°,小于50°C. 大于50°,小于100°D. 大于100°,小于140°【解析】选0本题考查利用光的折射规律解决问题。
由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都为40°,则反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等于50°;由折射规律可知: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物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即折射角小于40°,但大于0°,所以折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大于50°,但小于90°,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大于100 °,小于140 °。
故选D。
4. (3分)下列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 坐井观天,所见甚小B. 从河岸上看到水中的鱼C•“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D. 漫步在巴河的滨江大道,看到岸边垂柳在水中的倒影【解析】选B。
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从河岸上看到水中的鱼,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漫步在巴河的滨江大道,看到岸边垂柳在水中的倒影,这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
5. (3分)(2015 •成都中考)如图所示,将一支铅笔放入水中,看起来铅笔发生了弯折。
这是因为()A. 光在空气和水的分界面发生了镜面反射B. 光在空气和水的分界面发生了漫反射C. 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不变D. 光从水射入空气中,传播方向改变【解析】选0本题考查的是对光的折射的理解。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传播方向将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光在空气和水的分界面发生了镜面反射,但不是铅笔看起来发生弯折的原因,故A、B错误;插入水中的铅笔,由于铅笔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看到铅笔在水中的部分是向上弯折的,此时看到的像是铅笔的虚像,故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6. ______ (4分)夏季,当你在河岸边漫步时,有时会看到“鱼在云中游”的美景。
你看到的鱼是由于光的形成的像,水中的云是由于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成的像。
【解析】本题考查光的反射与光的折射(光现象的判断)。
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是由于光从水中传入空气中,再进入人的眼睛,光在两种介质中传播,这是光的折射现象;水中的云是由于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这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答案:折射反射7. (6分)(2015 •泸州中考)如图所示,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分界面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角 _______ 入射角,折射角_________ 入射角(以上两空均选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折射角会先到达90°,入射角继续增大时,便没有了____________________ (选填“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光纤通信就是利用了此原理来减少光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解析】光由水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而光的反射过程中,反射角总等于入射角。
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折射角会先到达90°,入射角继续增大时,便发生全反射,没有折射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