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变湿热试验标准总结
交变湿热试验报告

交变湿热试验报告
1、样品信息
委托方:传感器事业部
型号规格:SB-AH5t
编号:5512409
外观:成品
2、依据文件
JJG669-2003《称重传感器检定规程》
SB-AH5t 传感器制作工艺
3、本次检验所用主要设备
4、测试地点、环境条件
地点:实验中心环境实验室气压:101kPa
温度:25℃相对湿度:60%R.H.
5、湿热循环试验条件
湿热箱温度: 40 ℃相对湿度:96%R.H.
湿热箱温度: 25℃相对湿度:80%R.H.
6、实验程序简述
该实验由每一循环持续24小时的12个温度循环组成,根据规定的循环相对湿度80%和96%之间温度从25℃到40℃之间变化。
试验严酷度:40℃ 12个循环
7、测试数据:
8、结论:
交变湿热(程序如6)
绝缘电阻试验为100000M欧姆,试验后为100000M欧姆,绝缘合格。
零点试验前为136Uv/10V,试验后为135.1 Uv/10V,变化了0.9 Uv/10V,小于800 Uv/10V (4%F.S.),合格。
批准:审核编制:周云杰2012-4-1 发传感器品管中心品管中心留底。
交变湿热测试报告

交变湿热测试报告目录1、试验目的 (2)2、引用标准 (2)3、试验时间地点 (2)4、试验环境与设备 (2)5、试验样品 (2)6、试验方法及内容 (3)7、试验情况记录 (3)8、试验结论 (8)1.试验目的考核设备在周期性高温高湿状态下的耐受性2.引用标准参照GB/T2423.3—199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Ca:恒定湿热试验方法 (eqc IEC60068-2-3:1984)3.试验时间地点2011年03月14日至2011年03月24日;天线事业部环境实验室测试人员:王娟,刘慧4.试验环境与设备步入式高低温湿热试验箱:KAHE---680THS设备参数:温湿度控制系统型号: ATH---2005试验箱体内尺寸:2000×2100×3000 mm3试验温度范围:-55℃~80℃,升温速率2℃/min,降温速率1℃/min 试验湿度范围: 20~95%RH控制波动度温度:±0.2℃,湿度±2%RH输入功率: 44.7KW5.试验样品GZF900-IIIB整机1台6.试验方法及内容试验条件:1.试验环境:温度22 ℃,相对湿度50 %;2.试验温度:55 ℃;3.试验湿度: 95 %;4.试验总时间:240 小时;5. 试验方法及步骤:1). 将样机放入试验箱并加载电源;2). 启动KAHE---680THS步入式高低温湿热试验箱,设置控制器,调用测试程序进行试验;7、试验情况记录测试前检查样品,确认完好后将测试样品放入步入式高低温湿热试验箱,定期观察样品情况。
1周期24h后对测试样品进行拍照观察:经观察,设备未见锈蚀痕迹。
随后每天定时观察样品测试情况。
2周期48h后对测试样品进行拍照观察:经观察,设备未见锈蚀痕迹。
6周期144h后对测试样品进行拍照观察:经观察,设备未见锈蚀痕迹。
10周期240h 后对测试样品进行拍照观察:经观察,设备未见锈蚀痕迹。
高低温湿热交变箱试验条件标准与方法

高低温湿热交变箱试验条件标准与方法单位名称:东莞市环仪仪器科技有限公司设备名称:高低温湿热交变箱一、条件试验试验样品应在不包装,不通电,准备使用状态或按有关标准的其他规定放人高低温湿热交变箱中。
如没有规定特定的安装架,那么安装的热导应尽可能低,使得实际上对所有的试验样品都是热的。
1.1温度容差总的温度容差2K成土3K是考虚到了量的绝对误差,温度的缓慢变化以及工作空间内的温度变化而确定,但是,为了维持相对湿度在规定的容差范固内,在任意时刻工作空间内任何两点之间的温度差必须维持在一个较小的范图内,如果温度差超过1K,湿度条件就达不到要求。
为了维持规定的湿度,温度短时波动应维持在士0.5K。
1.2稳定期试验样品的温度应楼定在25℃士3K(GBT 2421-1999和GB/T 2422 1995中给出了温度稳定的定义),通过以下方法达到稳定:a)在把试验样品放里之前,先把试验样品放置在另一个箱子里,或者b)把试验样品放入高低温湿热交变箱后,将箱温调至25℃±3K,并保持到该试验样品达到温度稳定为止。
无论采用何种方法,达到温稳定期间,其相对湿度必顺在规定的试验用的大气条件的限定值内。
样品在高低温湿热交变箱内稳定之后,箱内的相对湿度应升到不小于95%,环境温度为25℃±3K。
1.3 24小时循环1.3.1高低温湿热交变箱内温度应升到有关标准所规定的合适高温值。
在3h±30min之内应该达到高温,其温升速率应保持在GBT 2423.4-2008图2a和图2b)中阴影区域的界限内。
该阶段的相对湿度应不小于95%,最后15min内的相对湿度应不小于90%。
注:出现凝露条件意味着试验样品表面温度在箱内空气露点温度之下。
1.3.2温度应保持在规定的高温限值士2K内,直至从循环开始的12h±30min为止。
本阶段的最初和最后15min内,相对湿度应在90%~100%,其余时间相对湿度应在(93±3)%。
交变湿热变化试验

稳定期:
试验样品的温度应稳定在25℃±3K,样品在试验箱内稳定之后,箱内的相对湿度应升到不小于95%,环境温度为25℃±3K
24小时循环:
在3h±30min之内应该达到实验所要求的高温,该阶段的相对湿度不小于95%,最后15min内的相对湿度应不小于90%。
在试验升温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凝露。
温度应保持在规定的高温限值±2K 内,直至从循环开始的12h±30min为止。
本阶段的最初和最后15min 内,相对湿度应在90%~100%,其余时间相对湿度在(93±3)%。
温度应在3h~6h内降到25℃±3K。
在3h±15min内温度达到
25℃±3K。
在最初15min相对湿度应不小于90%外,其余时间的相对湿度应不小于95%。
温度应保持在25℃±3K,同时相对湿度不小于95%,直至24小时一个循环结束。
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报告

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报告
1.试验方舱基本情况
2.检验中所用仪器设备
检验中所用仪器设备见表1
3.试验依据
GJB 150.9A-2009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湿热试验
GB/T 2423.3-93 交变湿热试验方法
4.试验方法
a)试验用仪器的准备、校正;
b)将样件安装在试验箱内,并进行初始检测,试验箱内的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55%,保持24h;
c)调节试验箱内的温度为30℃、相对湿度为95%,启动试验箱步入高低温湿热试验,设置控制器,调用测试程序按照湿热循环控制图进行性能检测。
c)1个周期为24h,循环10个周期,试验结束,对测试样件观察测量,并记入表2。
5.检查记录
试验测得的数据结果见表2。
试验结果与结论:。
WI 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操作规范

1目的为了顺利的做好高低温实验,保证实验的成功,规范性能检测方法,特制定本规范。
2范围本设备适用于工业及电子产品的性能可靠性实验,温度范围控制大,适用于GB2423-93(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实验规程)(实验低温A:实验方法:实验高温B:实验方法)的产品进行高低温实验3设备使用前要求及注意事项高低温实验前,必须检查湿球纱布(以纱布发硬不吸水为准),以防止湿球纱部经过高温后发硬失效,影响湿度实验稳定设定值必须在规定的范围内,仪表内参数不能乱设定照明灯除必须打开以外,应一律关闭低温实验前,应将工作室擦干,然后将控制设定在55C运转不低于30min(烘干水分)防止工作室内有水分,制冷器结霜,影响制冷速率设置低温实验值时,打开工作室门10min以后关闭,再打开制冷开关试验箱必须安全确实接地,以免产生静电感应环境温度过高会引起压力过高或者停机保护,可以打开下面围板改善散热效果如发现电源无法启动而缺相指示灯点亮报警,应先检查三相电压是否都有电或调换相序4实验操作方法及歩骤配电柜接通电源,打开此设备开关进入页面需要进行密码验证(密码:123456)此密码也可自己设定输入密码,进入e-350页面. 然后在主页面找程序设定,进入程序先手动属于程序号(如001)、被实验名称,然后是实验要求的温度、时间、湿度等都可以根据被实验件的要求进行输入参数值 然后按程序按键,返回e-350主页面 紧接着再进入监控书面(进入此页面)温度选栏中输入程序号(如001)此时被实验的001序号,参数已经不可更改,按ENTER 键输入,在右下角会有运行按钮按下运行按钮,运行会弹出对话框,此程序运行(是或否)此页面也可正常停止 5注意事项 设备在使用中应派专业操作人员进行操作,非专业操作人员应与设备保持如果试验箱内做动态实验时,电源应使用外加电源 因开门次数过多,会引起蒸发器结霜降低制冷效果,如发下以下三种问题: ①温度降不下来②冷机头部结满霜③冷机内部有水泡声音,应关闭冷机开关,加热80°左右,1-2H 可自动除霜实验停止后,应先关闭电源,拔下电源线 6 日常保养的注意事项 开启门与箱体周围密封胶条,密封是否良好,有无漏气,及老化现象(保养频次:一个月) 门板锁紧机构开启是否良好,开启是否有卡滞,转动不良(保养频次:一个月) 冷凝器与箱体裸露的线有无松动、老化、破损等不良状况(保养频次:一个月)冷凝器表面有无杂质、灰尘、棉絮、堵塞以免影响制冷效果(保养频次:一个月)检查电机,启动装置是否在启动位置(保养频次:一周)检查冷却水管是否通水顺畅,开启装置,应保持水流畅通(保养频次:一周)确保排水管顺畅,无堵塞(保养频次:一周)清洁补给水箱及回收水箱,检查水位控制浮球是否干净(保养频次:一周)确保机箱内干净清洁,表面无锈迹,无腐蚀及残留杂质(保养频次:一周)7 相关文件《设备点检表》 《设备说明书》 《试验设备清单》 《试验设备周期检定计划》。
湿热试验介绍及相关标准解析

An a l y s i s o f Da mp He a t T e s t a n d Re l a t e d S t a n d a r d s
B AI Xi o ng —f ei
( C h e n g d u A e r o s p a c e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C o . ,L t d . ,C h e n g d u 6 1 0 0 4 1 )
环 境 试 验/ n v i r o n — m e n
湿热试 验介绍及相关标准解析
白雄 飞
( 成都航天科创科技有限公司,成都
6 1 0 0 4 1 )
摘要 :湿热环境普遍存在于 电子产 品的运输 、贮存 、使用整个寿命周期 内,实验室常用恒定湿热与交变湿热两种 试验 来模拟湿热环境对产 品的影响 ,本文从标准角度 出发解析 了两种试验 的测试方法与区别。 关键词 :恒 定湿 热;交变湿热 ;标准 中图分 类号 :V 2 1 6 . 5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4 — 7 2 0 4( 2 0 1 7 )0 5 — 0 0 1 7 — 0 5
Ab s t r a c t :D a m p h e a t e n v i r o n m e n t i S c o m m o n i n t h e 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 , s t o r a g e a n d u s e s t a g e d u ri n g t h e e l e c t r o n i c p r o d u c t ’S 1 i f e c y c l e , t h e l a b o r a t o r y c o m m o n l y u s e d d a m p h e a t s t e a d y s t a t e a n d d a m p h e a t c y c l i c t o s i m u l a t e t h e d a m p h e a t e n v i r o n m e n t , t h i S p a p e r w i l 1 a n a l y z e t h e t w o t e s t m e t h o d s a n d 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s b e t w e e n t h e m f r o m t h e s t a n d a r d p o i n t .
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报告

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报告
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
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报告
1.试验方舱基本情况
2.检验中所用仪器设备
检验中所用仪器设备见表1
3.试验依据
GJB 150.9A-2009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湿热试验
GB/T 2423.3-93 交变湿热试验方法
4.试验方法
a)试验用仪器的准备、校正;
b)将样件安装在试验箱内,并进行初始检测,试验箱内的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55%,保持24h;
c)调节试验箱内的温度为30℃、相对湿度为95%,启动试验箱步入高低温湿热试验,设置控制器,调用测试程序按照湿热循环控制图进行性能检测。
c)1个周期为24h,循环10个周期,试验结束,对测试样件观察测量,并记入表2。
5.检查记录
试验测得的数据结果见表2。
试验结果与结论: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
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验Db:交变湿热(12h+12h循环)GB/T2423.4—2008
1.围
本试验标准适用于确定元件、设备或其他产品在高湿度与温度循环变化组合且通常会在试验样品表面产生凝露的条件下使用、运输和贮存的适应性。
如果本试验用于检验带包装样品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的性能时,应带包装一起进行试验。
对于小的,质量轻的样品使用本试验,在样品表面产生凝露可能比较困难。
用户应考虑使用其他代替试验,如GB/T 2423.34—2005.
2.一般说明
本试验包含了相对湿度维持在较高水平下的一个或多个温度循环。
本部分给出了两种循环,除了降温阶段不同外,其余部分完全一样在降温阶段中,方法2允许相对温度和湿度下降速率有较大的容差。
温度循环的上限和循环次数(见第3节)决定了试验的严酷程度。
试验过程见图1、图2a)、图2b)和图3。
本部分中述及的容差没有考虑测量不确定度。
3.严酷程度
3.1高温和循环次数的组合决定了试验的严酷程度。
3.2严酷程度应从下列数值中选择:
a)高温:40℃;循环次数:2,6,12,21,56。
b)高温:55℃;循环次数:1,2,6。
4.初始检测
试验样品应按有关标准进行外观检查并进行电气和机械性能检测。
5.条件试验
试验样品应在不包装、不通电、准备使用状态或按有关标准的其他规定放入试验箱中。
如果没有规定特定的安装架,那么安装架的热传导应尽可能低,
使得实际上对所有的试验样品都是绝热的。
5.1温度容差
总的温度容差±2K或±3K是考虑到了测量的绝对误差,温度的缓慢变化以及工作空间的温度变化而确定的。
但是,为了维持相对湿度在规定的容差围,在任意时刻工作空间任何两点之间的温度差必须维持在一个较小的围。
如果温度差超过1K,湿度条件就达不到要求。
为了维持规定的湿度、温度短时波动应维持在±0.5K。
5.2稳定期
试验样品的温度应稳定在25℃±3K(GB/T 2421-1999和GB/T 2422-1995中给出了温度稳定的定义)。
通过以下方法达到稳定:a)把试验样品放入试验箱里之前,先把试验样品放入另一个箱子里,或者,
b)把试验样品放入试验箱里之后,将箱温调至25℃±3K,并保持到试验样品达到温度稳定为止。
不论采用何种方法,达到温度稳定期间,其相对湿度必须在规定的试验用的标准大气条件的限值。
样品在试验箱稳定之后,箱的相对湿度应升到不小于95%,环境温度为25℃±3K。
5.3 24小时循环
5.3.1 箱温度应升到有关标准所规定的合适高温值。
在3h±30min 之应该达到高温,其温升速率应保持在图2a)和图2b)中阴影区域的界限。
该阶段的相对湿度不小于95%,最后15min的相对湿度应不小于90%。
在上升温度阶段,试验样品上可能出现凝露。
5.3.2温度应保持在规定的高温限值±2K,直至从循环开始的12h ±30min为止。
本阶段的最初和最后15min,相对湿度应在90%~100%,其余时间相对湿度在(93±3)%。
5.3.3温度可按照以下给定的两种方法的一种降低:
方法1(见图2 a))
温度应在3h~6h降到25℃±3K。
在最初1.5h的降温速率应按图2 a)所示。
在3h±15min温度达到25℃±3K。
在最初15min相对湿度应不小于90%外,其余时间的相对湿度应不小于95%。
方法2(见图2b))
温度应在3h~6h降到25℃±3K,但没有类型1中最初1.5h的附加要求。
相对湿度应不小于80%。
5.3. 4 温度应保持在25℃±3K,同时相对湿度不小于95%,直至24小时一个循环结束。
6.中间检测
有关标准可以要求在条件试验过程中进行性能检测。
7.恢复
有关标准应规定恢复过程是在试验用的标准大气条件下(GB/T 2421-1999中 5.3)还是在受控的恢复条件下(GB/T 2421-1999中5.4.1)进行。
如果要求用受控的恢复条件(见图3),试验样品可以转移到另一箱中,或也可以留在湿热试验箱中进行恢复。
前一种情况,转换时应尽可能的短,并不能超过10min。
后一种情况,在1h之,将相对湿度降到(75±2)%,然后再在另外的1h将温度调整到试验室温度±1K.对于大件试验样品,有关标准可以允许有较长的转换时间。
恢复时间的计算(1h-2h)是从规定的恢复条件达到时开始算起。
如果试验样品具有大的热时间常数,可以允许有一个足够的使温
度达到稳定(GB/T 2421-1999中第4章)的恢复时期。
有关标准应说明是否要用任何特殊措施除去试验样品表面的湿气。
8.最终检测
样品应当根据相关规进行目视检查以及性能测试。
测量应当在恢复期结束之后马上进行,并且对湿度敏感的参数要最先测量。
除非有相关规定,所有参数的侧量应当在30min之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