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泛白细胞减少症

合集下载

一例猫瘟的诊断与治疗

一例猫瘟的诊断与治疗

一例猫瘟的诊断与治疗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一例猫瘟的诊断与治疗过程。

猫瘟,也被称为猫泛白细胞减少症或猫传染性肠炎,是一种对猫科动物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

此病毒主要侵害猫的免疫系统,导致白细胞数量急剧下降,从而引发一系列严重的临床症状。

本文将从病例介绍、诊断方法、治疗策略以及预后评估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临床兽医提供有益的参考,提高猫瘟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减少猫咪的死亡率。

二、病例报告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我们确诊该患猫患有猫瘟。

随后,我们立即展开了针对性的治疗。

三、诊断过程在接收到病猫后,我们首先进行了详细的病史询问和全面的临床检查。

病猫表现为高烧、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呕吐、腹泻、脱水等症状,这些高度提示猫瘟的可能性。

随后,我们进行了血液学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失调,这进一步支持了猫瘟的诊断。

为了确诊,我们进行了猫瘟病毒(FPV)的抗原检测。

采集病猫的粪便和血液样本,使用特异性抗原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显示FPV抗原阳性,从而确诊了猫瘟。

在确诊后,我们立即进行了病毒分型的鉴定,以了解病猫感染的FPV毒株类型。

通过PCR扩增和序列分析,我们确定了病猫感染的是FPV-1型病毒,这是猫瘟的主要病原体。

在整个诊断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循了兽医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测的规范,确保了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我们也及时向病猫的主人沟通了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得到了他们的理解和配合。

四、治疗过程在确诊了猫瘟之后,我们立即开始了治疗过程。

对患猫进行了全面的身体检查,评估了其整体健康状况,并进行了血液生化检查,以确定肝肾功能等关键指标的状况。

治疗的首要目标是控制病毒的复制,并尽可能减轻病毒对猫体的损害。

我们采用了支持性治疗和特异性治疗相结合的策略。

支持性治疗主要包括提供充足的营养和水分,保持电解质平衡,以及防止继发感染。

特异性治疗则主要是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和抗病毒药物等,以抑制病毒的复制。

猫瘟热不同于犬瘟热,铲屎官千万不要弄混了!

猫瘟热不同于犬瘟热,铲屎官千万不要弄混了!

猫瘟热不同于犬瘟热,铲屎官千万不要弄混了!概述猫瘟热又称猫泛白细胞减少症或猫传染性肠炎,是一种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毒性疾病,它还有一个别名—猫瘟。

这是一种烈性的病毒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一岁以内的幼猫,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白细胞减少、呕吐和出血性肠炎,是家猫最常见的一种非常危险的传染病。

原因猫瘟是由于猫咪受到猫瘟病毒感染而引起的,猫瘟病毒是一种细小病毒,它可以长时间在环境中存活而不死亡,因此如果没有经过严格的消毒很难将其杀死,其他的猫咪也就比较容易受到传染。

病毒特征1.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V)是一种细小病毒。

2.FPV较稳定,除漂白粉、甲醛和戊二醛外,对大多数消毒剂有抵抗力。

流行病学1.FPV可以感染猫科动物和其它一些动物,例如:浣熊,雪貂,浣熊猫,水貂。

2.FPV直接通过已被传染的动物和它们的分泌物,尤其是粪便进行传播。

3.由于FPV可以在环境中存活较长的时间,因此传染媒介(污染物)很重要。

4.在3—5月龄的幼猫感染泛白细胞减少症的发病率最高。

症状猫瘟热的潜伏期为2——10天,通常在6天以内。

临床上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亚急性型。

1、最急性型的病猫没有任何症状而突然发生死亡,多数会被主人误认为是发生了急性中毒,从而产生死亡。

2、急性型,这种类型的病猫都是在刚刚表现出一些前驱症状后,还没有表现出一些特殊症状,在24小时之内就发生死亡。

3、亚急性型,一般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废绝,体温升高,一般是体温升高到40℃左右,然后在24小时左右又恢复正常体温,经过2——3天后体温再次出现升高,一般会高达40℃以上,呈现典型的双相热特征(双相热在前面的图文《狗狗得了犬瘟热让主人心疼不已,兽医说要这样诊断、治疗和预防》中有过讲解)。

病猫在第2次体温升高后症状明显加重,病猫精神高度沉郁、被毛粗乱、厌食、衰弱、趴卧、把头放在前肢上、不睡也不动,比较明显和典型的症状是呕吐、腹泻并且带血、脱水和眼睛鼻子流出脓性分泌物,呕吐初期是食物,随后是无色的液体,再以后吐出来的是带有胆汁色的含有泡沫的液体。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名词解释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名词解释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名词解释嘿,你知道猫泛白细胞减少症吗?这可不是一般的小毛病哦!它就像是猫咪世界里的一场可怕风暴!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简单来说,就是让猫咪身体里的白细胞大量减少的一种病。

这就好比是猫咪身体的防御大军被一下子削弱了好多。

比如说吧,就像一个国家突然失去了大量的精锐士兵,那这个国家的安全不就受到严重威胁了嘛!
我家之前那只可爱的小猫咪就不幸得了这个病。

一开始它就变得没什么精神,整天懒洋洋的,也不像以前那样爱玩耍了,这不就像我们人要是生病了也会没精打采的嘛。

接着呢,它还开始呕吐、拉肚子,哎呀,那看着可让人心疼死了。

猫咪要是得了这个病,那可真是遭罪呀!它会发烧,身体滚烫滚烫的,就像我们发烧时那种难受劲儿。

而且它还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平时爱吃的猫粮都不碰了,这多让人着急呀!你想想看,要是你自己没胃口吃东西,那得多难受呀。

那怎么知道猫咪是不是得了这个病呢?这就得注意观察啦!要是发现猫咪突然变得不对劲,状态很差,那可不能掉以轻心。

得赶紧带它去看兽医呀!兽医就像是猫咪的救星,能通过各种检查来确定是不是猫泛白细胞减少症。

所以呀,我们这些铲屎官可得好好照顾我们的猫咪宝贝们,要给它们提供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定期带它们去打疫苗,这就像是给它们穿上了一层坚固的铠甲,能保护它们免受这些疾病的侵害。

总之,猫泛白细胞减少症可不是闹着玩的,我们一定要重视起来,好好保护我们的猫咪呀!它们那么可爱,我们怎么能让它们受病痛折磨呢!。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诊断 标准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诊断 标准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诊断标准猫泛白细胞减少症(Feline Panleukopenia)是一种由猫瘟病毒(Feline Parvovirus)引起的严重传染病,主要影响猫科动物。

该病毒不仅影响白细胞的生成和功能,还可以引发其他严重的健康问题。

因此,对猫泛白细胞减少症进行准确诊断非常重要。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的诊断通常基于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病史。

以下是诊断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的一般标准:1.临床症状: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症状包括高热、厌食、呕吐、腹泻、脱水、虚弱和贫血等。

这些症状是由于病毒侵害造成的,并且通常在感染病毒后5-7天出现。

2.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确认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的关键。

一般来说,猫泛白细胞减少症患者会有明显的白细胞数量下降,甚至完全消失,这是病毒对造血系统的直接影响。

此外,还会出现血小板减少、红细胞减少、血液黏度增高等改变。

细胞计数和血液学检查通常可由兽医进行。

3.病史:与其他猫接触史是猫泛白细胞减少症诊断的一个重要参考。

这种病毒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猫的体液和排泄物,包括唾液、粪便和尿液等传播。

患者的病史可以提供关键信息来识别病毒感染的可能性。

在进行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的诊断过程中,还会采取其他进一步的检查来明确诊断,例如:1. PCR检测:聚合酶链反应(PCR)是一种可以检测病毒核酸的技术,可以高度敏感地检测病毒的存在。

这可以帮助确认病原体是否是猫瘟病毒。

2.血清学检查:血清学检查可以通过检测抗体水平来确认猫瘟病毒的感染。

兽医可以采集猫的血样,并使用特定抗体进行检测。

3.组织活检:在某些情况下,如果其他检查无法提供确切的诊断,兽医可能会建议对组织样本进行活检。

这可以通过取得含有病毒的组织或细胞来确定病毒的存在。

总之,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的诊断通常基于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病史。

同时,采用PCR检测、血清学检查和组织活检等进一步的检查可以提供更确切的诊断。

及早诊断和治疗对提高猫泛白细胞减少症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的诊断与防治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的诊断与防治
。பைடு நூலகம்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的诊断与防制
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以下3个临床类型:最急性型, 病猫来不及出现症状,就突然死亡。急性型,仅表现精神 萎顿、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很快于24h内死亡。亚急性 型,病初精神萎顿,食欲不振,体温高达40℃以上,24小 时后下降到常温。2~3日后,体温再度上升到40 ℃以上, 呈明显的双相热;第二次发热时,症状加剧,精神高度沉 郁,衰弱,伏卧,头搁于前肢;顽固性呕吐和腹泻。排水 样稀粪(内含血液),迅速脱水。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的诊断与防制
临诊症状明显,顽固性呕吐(用止吐药无效),呕吐 物黄绿色,双相体温,白细胞数明显减少,可初步诊断。
实验室诊断,该病毒具有凝集猪红细胞的特性,可采用血 凝抑制试验进行血清学诊断 。预防措施: (1)平时应搞 好猫舍及其周围环境的卫生 (2)科学免疫 :有弱毒疫苗 和灭活疫苗两种 (3)病死猫和中后期病猫扑杀后均应深 埋或焚烧 。本病尚无特效药物 ,通常在病初注射大剂量 猫瘟免疫血清,结合抗菌疗法和对症疗法。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的诊断与防制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的诊断与防制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猫传染性肠炎/猫瘟热/猫瘟)是由猫 细小病毒引起的猫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 病。特征为突发高热、呕吐、腹泻、脱水、明显的白细胞 数减少及出血性肠炎。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V)属 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核酸类型为单股DNA,只有一 个血清型。 0℃1小时即可灭活,福尔马林和次氯酸能有效 地将其杀灭,能在4℃和37 ℃凝集猪的红细胞。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的诊断与防制
易感动物主要感染猫,但猫科其他动物(野猫、虎、 豹等)也可感染发病;发病主要是1岁以内的小猫,尤其 是2-5月龄的幼猫;传染源主要是病猫和康复带毒猫;感 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也可通过虱、蚤和螨等吸血昆虫传 播;孕猫感染后,还可经盘胎垂直传染给胎儿。此病多见 于秋末至冬、春季节;长途运输、饲养条件急剧改变及来 源不同的猫混群饲养等应激因素可促进本病的暴发流行。

猫瘟的介绍

猫瘟的介绍

【猫瘟】(Feline Panleukopenia)
猫瘟热,又称猫泛白细胞减少症或猫传染性肠炎,是由猫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易感动物】
猫瘟热主要发生于1岁以下的幼龄猫,发病率在80%以上,死亡率高达90%以上。

【流行季节】
猫瘟热多发春、秋两季。

【临床症状】
呕吐:患病猫初期为无色黏液,后期为含泡沫的黄绿色黏液。

腹泻:病猫排带血水样便,严重脱水,体重迅速下降。

拒食:患病猫精神沉郁,无胃口,被毛粗乱。

双相热型:患病猫体温升高至40℃以上,持续24h后,逐渐恢复常温,过2~3d后又发烧。

白细胞总数减少:患病猫血中白细胞明显减少(常在4000个/mm3以下)。

【诊断】
依据患病猫临床症状以及实验室检测白细胞数目做出诊断。

【治疗】
目前没有用于猫科动物感染FPV的特异性抗病毒治疗方案。

临床上唯一合理治疗FPV病毒感染的方案是支持疗法和精心护理。

高免血清(2-4ml/KG),抗菌剂(防止肠道感染并发炎症),止吐药和补液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输送到患病猫体内。

【预防】
接种疫苗是预防本病的最有效措施。

将1瓶猫三联疫苗与1瓶稀释液溶解后,供一只猫皮下或肌内接种。

(1)基础免疫:第一次于12周龄接种,第二次于15~16周龄接种。

(2)加强免疫:每年接种一次,应比前一年提前一周接种。

避免失去有效性。

(3)若需早期免疫:第一次于9周龄接种,第二次于12周龄接种,以后每年加强免疫一次。

(4)若超过加强免疫时间,必须按照基础免疫程序重新开始,第一年注射两次,间隔45周注射。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课件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课件
病毒通过直接接触或污染的环境传播 ,也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
病理
病毒攻击肠道和骨髓,导致白细胞减 少和免疫系统抑制,从而引发一系列 并发症。
流行病学
01
02
03
流行情况
该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 ,多发于未接种疫苗的幼 猫和免疫力低下的成年猫 。
季节性
无特定季节性,但冬季和 春季更容易传播。
易感动物
只有猫科动物易感,狗和 其它动物不会感染。
02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临床诊断
症状观察
观察猫咪是否有发热、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以及口腔、眼结膜等 部位是否有炎症表现。
病程进展
了解猫咪病程的发展情况,包括发病时间、症状的轻重等,有助于判断病情的 严重程度。
实验室诊断
血常规检查
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了解白细胞数量及分类情况,判断是否 存在白细胞减少。
少外界刺激。
观察病情
密切监测患猫的生命体 征,记录病情变化,及 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口腔护理
定期清洁患猫的口腔, 保持口腔卫生,防止口
腔感染。
皮肤护理
保持患猫皮肤清洁干燥 ,防止皮肤感染和褥疮

康复指导
定期复查
建议在康复期间定期回诊复查 ,监测病情变化。
调整饮食
根据患猫的病情和消化情况, 合理调整饮食结构,给予易消 化、营养丰富的食物。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ppt 课件
目录
• 疾病概述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与护理 • 预防与控制 • 案例分析
01 疾病概述
定义与症状
定义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也称为猫瘟 热,是一种由猫细小病毒引起的 严重传染病。
症状
包括高热、精神不振、厌食、腹 泻、呕吐、脱水、白细胞减少等 。

猫瘟(猫泛白细胞减少症)

猫瘟(猫泛白细胞减少症)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 (猫瘟)
•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猫传染性肠炎/猫瘟热/猫 瘟): 是由猫细小病毒引起的猫的一种急性、高 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 • 特征是:突发高热、呕吐、腹泻、脱水、 明显的白细胞数减少及出血性肠炎。
病 原
•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V): 属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的一种病毒。 核酸类型为单股DNA。只有一个血清型。 • 50℃1小时即可灭活,福尔马林和次氯酸能 有效地将其杀灭。 • 能在4℃和37 ℃凝集猪的红细胞。
诊 断
• 初步诊断: • 多发于寒冷季节,发病多为1岁龄内的猫, 表现顽固性呕吐,呕吐物黄绿色,双相体 温,小肠病变严重,白细胞数明显减少。 • 实验室诊断:采用血凝抑制试验进行血清 学诊断。
防 制
预防措施
• (1)平时加强饲养管理,要保暖,搞好猫 舍及其周围环境的卫生。 • 新养的猫必须隔离观察6日未见异常时,方 可混群饲养。
• 当病猫高温时,白细胞数可减少到2000个/ 毫米以下。 • 妊娠母猫感染后可发生:胚胎吸收、死胎、 流产、早产或产畸形胎。
• 4、隐性感染: 感染后未出现临诊症状,在血清里能检 测到抗体。
病 变
• 病尸消瘦、脱水。主要变化在消化道: • 可见小肠黏膜肿胀、炎症,充血、出血, 严重的附有伪膜。 • 肠内容物灰黄色,水样,恶臭。 • 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出血、坏死。 • 肝肿大红褐色,胆囊充满粘稠胆汁。 • 脾出血。肺充血,出血。 • 长骨红髓呈多脂样和胶样。
症 状
• 潜伏期一般为2~6日。 • 分为4个临诊类型: • 1、最急性型:来不及出现症状,就突然死 亡。 • 2、急性型:仅有一些前驱症状:如表现精 神萎顿、食欲不振等,性型: • 病初精神萎顿,食欲不振,体温高达40℃ 以上,24小时后下降到常温。2~3日后,体 温再度上升到40 ℃以上,呈明显的双相热。 • 第二次发热时,症状加剧,精神高度沉郁, 衰弱,伏卧,头搁于前肢。 • 顽固性呕吐和腹泻。排水样稀粪(内含血 液),迅速脱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猫常见传染病防治
(山东。

临沭县临沭镇兽医工作站徐青云276700)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是由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的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引起的猫科动物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又称猫瘟热、猫传染性肠炎。

临床上以突发体温升高,呕吐、腹泻、脱水,白细胞显著减少为特征。

FPV可使各种年龄的猫受到感染,但以1岁以内的幼猫更易感,此外其他猫科动物(如虎、豹、山猫、豹猫)鼬科动物(豹、雪豹)及浣熊科动物(如浣熊、长吻浣熊)也可感染致病。

病猫和康复猫是本病的传染源,其粪、尿、唾液、呕吐物等含有大量的病毒,异致环境污染。

与这些传染源的直接或间接接触即可造成水平传播;此外妊娠母猫还可以经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造成畸形胎甚至流产。

冬末春初季节多发,尤以3月份发病高峰。

跳蚤和吸血昆虫可成为传播媒介。

最急性型突然出现无症状性倒地而死亡,往往误认为中毒。

其余病型出现体温升高,双相热型。

不同程度的沉郁,厌食,频繁呕吐,腹泻,血便,迅速消瘦、脱水。

眼的分泌物由浆液性变为粘液脓性;怀孕母猫可能流产、死胎或产出畸形胎儿。

循环血液中的白细胞数在出现第二次发热后迅速减少,降低1倍以下,有的血液涂片中很难找到白细胞。

病理解剖主要是以出血性肠炎为特征。

根据临床表现可做出初步诊断。

借助病毒分离,血清学试验等可确诊。

病初应用高效价的猫瘟热高免血清进行特异性治疗,综合应用广谱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进行抗菌、消炎、止泻、止吐、止血,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发病中后期,当血中的白细胞数极低时,大多预后不良。

抗生素可选用头孢,氨苄西林,首选止吐药氯丙嗪。

猫的白血病
猫的白血病是由反转录病毒科、肿瘤病毒亚科、C型肿瘤病毒属的猫白血病病毒引起的猫的一种传染病。

可产生两类疾病:一类表现为淋巴瘤,成红细胞性的白血病;另一类是以细胞损害和细胞发育障碍为主的免疫缺陷疾病(也称为猫的艾滋病,FAIDS)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猫均可感染,幼猫更易感。

即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水平传播,也可经胎盘垂直传播。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消化道淋巴瘤型表现饮食下降,体重减轻,粘膜苍白,呕吐、腹泻等;多发性淋巴瘤型则表现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胸腺淋巴瘤型则出现呼吸、吞咽困难,胸水增多,病猫虚脱;淋巴白血病型则表现肝。

脾、淋巴结肿大,黏膜皮肤出血,机体消瘦。

确诊需要用血清学和病毒学检验。

治疗不易彻底,故有人不赞成治疗,放射性疗法有一定疗效。

猫传染性腹膜炎
猫传染性腹膜炎是由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引起的猫科动物的慢性传染病,以腹膜炎、大量腹水积聚和高致死率为特征。

各种年龄的猫均可感染,但以1~2岁的青年猫和11岁以上的老龄猫发病最多。

常呈地方性流行。

经消化道或昆虫可水平传播,也可经胎盘垂直感染。

该病在临床上分为“干性”(非渗出性)和“湿性”(渗出性)两种病型。

干型病例主要侵害眼、中枢神经、肝、肾等组织器官。

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腹部触诊肾肝大,肝受损时可能出现黄疸;中枢受损时,运动障碍,共济失调。

湿性病例中后期可见腹部膨胀,在母猫常误认为是妊娠,腹腔穿刺可抽出大量的腹水,呈无色至谷草色,还有可能含有纤维素,
暴露在空气中会凝固。

腹膜,肝肾等内脏器官表面也有纤维蛋白附着。

有的还出现胸水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死前诊断较为困难。

根据临床症状和解剖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

渗出物检验,血清学试验及病原分离有助确诊。

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和疫苗预防。

初期补充电解质调节酸碱平衡有一定效果,或病程拖长以后死亡或进行安乐死。

猫上呼吸道感染
猫上呼吸道感染(URTI):90%以上由猫鼻气管炎病毒、疱疹病毒及猫杯状病毒引起,同时常继发细菌感染。

幼猫和处于应激状态或免疫抑制状态的猫易感;病猫、康复猫是主要的传染源,健康带毒可达数年之久。

急性病例常出现发热,打喷嚏,鼻流浆液性、粘液性或脓性分泌物。

唾液分泌增多,食欲下降,结膜炎及眼分泌物增多。

猫鼻气管炎病毒会引起角膜溃疡、流产和新生幼猫死亡;猫杯状病毒会引起口腔溃疡和肺炎。

慢性持续性病例最显著的表现是鼻流浆液性、黏液性或脓性鼻液。

用抗生素治疗防止继发感染的首选药是阿莫西林(22mg/kg,每8~12h用药1次)或氨苄青霉素(22mg/kg,每8h 1次);若怀疑有支原体或衣原体感染,可用氯霉素(10~15mg/kg,每12h用药1次)或强力霉素(5~10mg/kg,每12h用药1次)
慢性病例可用阿莫西林或三甲氧苄氨嘧啶(15mg/kg,每小时1次).也可选用氯霉素(10~15mg/kg,每12h用药1次)或强力霉素(5~10mg/kg,每12h 1次)抵抗许多细菌和衣原体/支原体的感染。

恩诺沙星(2.5~5.0mg/kg,每12h 1次)可用于具耐药性的革兰氏阴性菌的感染。

猫肠道冠状病毒感染
猫肠道冠状病毒感染是由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猫肠道冠状病毒引起的猫一种新的肠道传染病,主要引起42~84日龄幼猫患肠炎。

FECV和FIPV虽然同属冠状病毒,但其致病性完全不同。

FECV引起42~84日龄幼猫肠炎,FIPV导致0.5~5岁猫致死性腹膜炎;PECV是靶组织只是十二指肠中断至盲肠末端的柱状上皮,尤其亲嗜空肠和回肠。

在机体产生免疫反应时,FECV并不逃逸到其他部位;而FIPV亲嗜部位很多,当产生免疫反应时,可从淋巴组织逃逸到小静脉、肝、腹膜、胸膜、眼结膜、脑膜等其他组织,引起广泛的组织损伤。

由于母源抗体的存在,一般35日龄以下幼猫很少发病。

42~84日龄猫感染时常表现为肠炎症状,如体温升高、食欲下降、呕吐、腹泻、肛门肿胀、脱水等。

成年猫多呈隐性感染。

患猫、健康带毒猫可经粪便排出大量病毒;康复猫体内虽可带毒,但在90~120d不会致病。

目前还没有能够确诊本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只是在肠炎明显时怀疑本病。

由于许多无临床症状的猫可能成为带毒者,所以预防较为困难。

只是要特别注意对断奶幼猫分开饲养,加强护理,搞好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增强其抵抗力。

患病猫可对其进行止吐、止泻、补液、消炎等对症治疗。

猫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猫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是由反转病毒科慢病毒亚科的猫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危害猫类的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也成猫艾滋病(FAIDS),临床上以慢性口腔炎、鼻炎、腹泻及高度虚弱为特征。

本病呈世界范围性分布,猫越密集的地区患病越多。

猫互相之间的撕咬被认为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大于6岁的猫、公猫、户外活动型猫最易感。

生产后的母猫通过授乳可传染幼猫;两性之间舔食,可经唾液传播;精液能否传播未得到证实。

能观察到的症状是:齿龈炎、口腔炎、腹泻、贫血、血小板减少、眼色素层炎、肾小球肾炎、肾功能不全、肺炎、上呼吸道感染等。

常见的神经症状有痴呆,怕见人,狂躁不安,四处游走。

后期常因机体免疫机能低下导致弓形虫病、隐球菌病,蠕形螨、耳痒螨病及血液巴尔通氏体病或因外伤继发菌血症而死亡。

诊断可借助病毒分离和血清学试验进行确诊。

本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和方法。

抗病毒新药(如叠氮胸苷)虽已成功地用于人艾滋病的治疗,但对猫的疗效甚微。

只有使用大剂量抗生素控制细菌继发感染。

最好的预防措施是改散养为笼养,防止猫之间的打架撕咬,也可对多数公猫实行阉割去势术,使其温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