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弱土开挖应注意问题
深基坑软弱土地基开挖技术

工程技术 ) ) ) ) )
深基坑软 弱土地 基开挖 技术
王 庆 翔
软弱土地基处理概述

软弱土地基处理概述1. 引言软弱土地基是指土地基层的承载力较低,容易发生沉降、变形和失稳等问题的土地基础。
在工程建设中,软弱土地基对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构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对软弱土地基进行合理有效的处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软弱土地基的特点、处理方法及其应用等方面进行概述,以帮助工程师和设计师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软弱土地基的问题。
2. 软弱土地基的特点软弱土地基具有以下特点:2.1 承载力低由于软弱土地基的组成和结构特点,其承载力较低。
这意味着在软弱土地基上建造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承重能力受到限制。
2.2 沉降和变形严重软弱土地基容易发生沉降和变形现象。
这是因为软弱土地基的孔隙结构使得土壤颗粒易于移动,从而导致土层的沉降和变形。
2.3 土体稳定性差软弱土地基的土体稳定性较差,容易发生滑动、塌方和液化等灾害。
这给建筑物的安全性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3. 软弱土地基的处理方法为了解决软弱土地基带来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以下是常用的软弱土地基处理方法:3.1 加固与加强通过在软弱土地基上进行加固和加强,改善土地基层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常用的加固与加强方法包括: - 地基处理:例如挖除软弱土壤层,填充更加坚实的土壤或砾石等; - 桩基加固:在软弱土地基中打入桩基,增加土壤的承载力; - 地基加固:采用注浆、喷涂等方法对软弱土壤进行固化和加固。
3.2 桩基处理桩基处理是一种常用的软弱土地基处理方法。
通过在土地基层中打入桩基,改善土地基层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常用的桩基处理方法包括: - 钻孔灌注桩:通过钻孔方式将混凝土灌注至土层,增加土壤的承载能力; - 预制桩:将预制的混凝土桩打入土壤中,形成稳定的支撑; - 挤密桩:通过打入桩体的方式挤实土层,增加土壤的密实度和承载力。
3.3 使用地基改良材料地基改良材料是一种能够改善软弱土地基性质的材料。
通过在软弱土地基上添加地基改良材料,改善土层的工程性质和力学特性。
深基坑软弱土地基开挖技术

深基坑软弱土地基开挖技术要:本文以广东省湛江市某高层建筑深基坑工程为例,介绍了软弱土开挖技术,并论述了由于开挖对基坑支护结构带来的安全影响,及开挖过程中各工况的安全技术保证措施。
关键词:深基坑;软弱土;开挖一、概述基坑开挖在基坑施工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工序。
为加快基坑土方施工进度,保护施工区域周围环境,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与开挖技术设计时,应掌握支护结构工作性能,考虑有效的挖土方法。
基坑开挖中的一般规定如下:(1)基坑开挖应根据支护结构设计、降排水要求,确定开挖方案。
(2)基坑边界周围面应设排水沟,应避免漏水、渗水进行坑内;放坡开挖时,应对坡顶、坡面、坡脚采取降排水措施。
(3)基坑周边严禁超堆荷载。
(4)软土基坑必须分层均衡开挖,层高不宜超过1m。
(5)基坑开挖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碰撞劫掠结构、工程桩或扰动基底原状土。
(6)发生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挖土,查清原因和采取措施,方能继续挖土。
(7)开挖至坑底标高后坑底应及时封闭并进行基础工程施工。
(8)地下结构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及时进行夯实回填土施工。
(9)基坑开挖时应急措施。
二、工程实例1 工程概况某软土地基深基坑工程划分为东、西二区,西区地下2层,平均挖深为8.40m,开挖最大深度达10.30m,属I类基坑标准;东区地下1层,平均挖深4.65m;基坑开挖面积29700㎡,其中东区约1.25万㎡,西区约1.72万㎡。
该工程基坑围护西区北侧、西侧均采用长17m的800mm 钻孔灌注桩,南侧及西北角采用长18.5m的900mm钻孔灌注桩,围护桩内侧与圆环支撑结合部位的基坑底部布设宽1.2m、1200@1000mm、长3.5m的格栅形密排高压旋喷桩加固基底土体,围护桩外侧采用单重管500mm的高压旋喷嵌缝桩作止水;东区主要采用长15m的600mm 钻孔灌注桩。
0.00m相当于黄海高程 3.65m,现有自然地坪相对标高-0.8m。
2 支护、周边环境及地基土特征(1)地下室支护结构西区主要采用排桩+单道钢筋混凝土水平内支撑,支撑体系主要采用圆环结合桁架,整体刚度较大;东区除东北角相同的结构形式外,其余区域采用排桩+钻孔式锚杆的支护结构,局部结合双排桩门架式结构,支撑体系采用角撑的形式。
基于软弱土地基处理问题分析与探索

基于软弱土地基处理问题分析与探索【摘要】本文主要就软弱土地基的特征和常用的处理方法做了分析研究,近年来许多工业厂房在软弱土地基上兴建,工程实践的要求推动了软弱土地基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地基处理的途径愈来愈多,地基处理不仅应用于拟建工程,也可用于已建工程的地基处理,例如建筑物的加层扩建或对建成后出现的一些事故进行处理等。
本文是个人的一些观点,以供此类工程参考。
【关键词】软弱土;地基处理;方法前言当今城市用地与人口的矛盾日益尖锐,土地随之也变得越来越珍贵,真可谓“寸土寸金”,因此在较好的地基上建造建筑物越来越受到土地稀少的限制。
软弱土地基过去也曾被人们用来做基础持力层,随着技术的进步,软弱土处理技术不断提高,因此利用软弱土地基建造建筑物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软弱土系指淤泥、淤泥质土和部分冲填土、杂填土及其他高压缩性土。
由软弱土组成的地基称为软弱土地基。
淤泥、淤泥质土在工程上统称为软土,由于软土地基的承载力较低,压缩变形较大,如果不做任何处理,一般难以承受较大的建筑物荷载。
本文以下分析了较为常用软弱土地基处理的几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设计人员不仅要选择好软弱土地基处理方法,而且还要考虑其建筑物结构优化设计,尽量采用较为轻型结构,减轻上部重量,这样会减少软弱土地基处理造价。
一、软弱土地基的特征分析软弱土系指淤泥、淤泥质土和部分冲填上、杂填土及其它高压缩性土。
由软弱土组成的地基称为软弱土地基。
淤泥、淤泥质土在工程上统称为软土,其工程特性如下:一是含水量较高,孔隙比较大。
据统计,软土的含水量一般为35%~80%,孔隙比为 1~2。
二是压缩性较高。
软土的压缩系数在 0.5~1.5mpa- 1 之间,有些高达 4.5mpa- 1,且其压缩性往往随着液限的增大而增加。
三是抗剪强度很低。
软土的天然不排水抗剪强度一般小于20kpa。
其变化范围约在 5~25kpa。
四是渗透性较差。
软土的渗透系数一般在 i×10- 5 至 i×10- 7mm/s(i=1,2 (9)之间。
推荐:土方开挖施工的安全知识

土方开挖施工的安全知识
【学员问题】土方开挖施工的安全知识?
【解答】1、开挖深度超过2m时,其边缘上面作业视为高处作业,要设置警告标志。
2、开挖沟槽时,挖掘深度超过1.5m,应根据土质情况进行放坡或支撑防护。
3、高陡边坡处施工,作业人员必须绑系安全带;严禁上、下双重作业;弃土下方和有滚石危及的区域,应设警示标志,下方有道路的,作业时严禁通行。
4、施工中如发现山体有滑动、崩坍迹象危及施工安全时,应暂停施工,撤出人员和机具,并报告领导处理。
5、滑坡地段的开挖,应从滑坡体两侧向中部自上而下进行,严禁全面拉槽开挖;弃土不得堆在主滑区内;开挖挡墙基槽也应从滑坡体两侧向中间部分跳槽进行,并加强支撑,及时砌筑和回填墙背;施工中要设专人观察,严防塌方。
6、落石与岩堆地段施工,应先清理危石和设置拦截设施后再行开挖。
7、岩溶地区施工,应认真处理岩溶水的涌出,避免突发性坍陷。
8、泥沼地段施工,应制定和落实预防人、机下陷的安全技术措施;挖出的废土应堆置在合适的地方,避免造成人为的泥石流。
9、土方施工机械作业应符合机械施工规程的规定。
10、弃土场及时砌筑防护及排水设施,选址符合安全要求。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结语:借用拿破仑的一句名言: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事实表明,习惯左右了成败,习惯改变人的一生。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人,对学习很难做到学而不厌,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坚持。
希望大家坚持到底,现在需要沉淀下来,相信将来会有更多更大的发展前景。
基坑开挖中软弱下卧层的工程难点及应对策略分析

基坑开挖中软弱下卧层的工程难点及应对策略分析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基坑开挖中软弱下卧层的工程难点及应对策略。
首先介绍了软弱下卧层的基本特征,包括定义、成因和力学特性等。
然后分析了基坑开挖中软弱下卧层的工程难点,以及工程难点造成的影响和问题,并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进行了说明。
接着,提出了基坑开挖中的应对策略,包括地下水处理策略、岩土加固处理策略以及技术手段和工具应用等,并对应对策略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
最后,总结了本文的研究发现和结论,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基坑开挖的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软弱下卧层,工程难点,应对策略1.引言基坑开挖是建筑施工中不可避免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建造建筑物的地下室或地下车库等。
而在基坑开挖的过程中,软弱下卧层是一种常见的地质情况,其存在会对基坑开挖带来很大的工程难点和安全风险。
因此,对于基坑开挖中软弱下卧层的工程难点和应对策略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本文旨在通过对基坑开挖中软弱下卧层的工程难点和应对策略进行深入探讨,揭示软弱下卧层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技术手段,为基坑开挖工程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2.软弱下卧层的基本特征2.1软弱下卧层的定义和分类软弱下卧层是指地下较深处存在的土层或者岩层,其本身强度较弱,易于产生变形和沉降。
这种土层或者岩层通常位于较深的地下,对于基坑开挖等工程活动有很大的影响。
根据软弱下卧层的成因和特点,可以将其分为以下三类:(1)原生软弱下卧层:指自然形成的软弱下卧层,多数情况下由于地质构造和成岩作用等因素导致地层强度较弱。
(2)伴生软弱下卧层:指与地下水体或者断层等伴生而存在的软弱下卧层,通常是由于地下水流动或者断层的活动导致地层变形和破坏。
(3)工程软弱下卧层:指由于工程活动而形成的软弱下卧层,通常是由于基坑开挖、地铁隧道施工等工程活动导致地层变形和破坏。
2.2形成原因和成分构成软弱下卧层的形成原因和成分构成多种多样。
花岗岩残积土软弱地层在矿山法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分析

花岗岩残积土软弱地层在矿山法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分析作者:贾剑虹来源:《价值工程》2019年第13期摘要:在城市軌道交通施工中,考虑在线路短,地层较复杂,区间联络通道或受地面空间限制无法采用其他工法时仍采用矿山法施工。
在遇到花岗岩残积土地层隧道开挖时,由于该地层具有遇水软化、崩解的特性,在矿山法施工遇到此类地层时,会给施工带来很大安全隐患,严重影响施工进度。
工程中常常采取地表旋喷桩加固、洞内袖阀管注浆加固、WSS注浆加固技术或冷冻法对隧道开挖前方土体进行预加固,但是在富水花岗岩残积土地层施工,即使采用先进的注浆设备及配备施工经验丰富的工程队伍,也难以完全防止洞内花岗岩残积土地层遇水软化溜滩而导致基坑周边建(构)筑的沉降。
随着城市隧道工程的增多,在既有的公路、铁路、桥梁、建筑物附近进行矿山法隧道开挖施工时,对施工过程中掌子面的稳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依托东莞轨道交通2号线陈屋站~寮厦站矿山法隧道施工背景,通过开展注浆模型及注浆材料等方面的研究,采用超前注浆工艺技术及创新注浆配比技术,着重从注浆的机理分析和施工技术两个方面入手,确定注浆方案的各项参数并优化施工技术,确保了施工安全及工程进度,使得项目经济效益最大化,并为将来类似地层中的地下暗挖工程提供有益的借鉴。
Abstrac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rail transit,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ining method is still carried out when the line is short and the stratum is complex, and the interval communication channel or the ground space limitation cannot adopt other construction methods. When encountering tunnel excavation in the granite residual soil layer, due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softening and disintegration in the stratum, when the stratum is encounter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ine method, it will bring great safety hazards to the construction and seriously affect the construction progress. . In the project, the surface jet grouting pile reinforcement, the sleeve valve tube grouting reinforcement in the hole, the WSS grouting reinforcement technology or the freezing method are used to pre-reinforce the soil in front of the tunnel excavation, bu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water-rich granite residual soil layer, even if Advanced grouting equipment and engineering teams with rich experience in construction are also difficult to completely prevent the settlement of the surrounding structure of the foundation pit due to the softening of the granite floor in the cave. With the increase of urban tunneling projects, the excavation of mining tunnels in the vicinity of existing highways, railways, bridges and buildings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stability of the face during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relies on the construction background of the mining method tunnel of Chenwu Station-Xiaxia Station of Dongguan Rail Transit Line 2, and adopts the research of grouting model and grouting material, adopts advanced grouting technology and innovative grouting matching technology, focusing on Starting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grouting mechanism analysis an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determine the parameters of the grouting scheme and optimize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o ensure the construction safety and project progress,maximize the project economic benefits, and make underground for similar strata in the future. The undercut project provides a useful reference.关键词:深孔预注浆;花岗岩残积土;地下水;沉降Key words: deep hole pre-grouting;granite residual soil;groundwater;sedimentation中图分类号:P588.12+1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6-4311(2019)13-0076-051 ;项目概况以东莞轨道交通R2线2310标【陈屋站~寮厦站区间】土建工程为例,工程地处东莞市厚街鎮,其中陈屋站至寮厦站矿山法区间线路总长2146m,隧道采用双洞单线矿山法施工,线路沿莞太路敷设,周边重要建(构)筑物较多且地质环境复杂,该区段隧道施工工程中受到地下水丰富、花岗岩残积地层遇水软化崩解的问题影响,施工进度异常缓慢,施工安全风险较大。
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问题及处理技术

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问题及处理技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路的数量逐渐增多。
在公路工程施工前要做好勘察工作,分析软土地基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当的处理意见。
在施工过程中,要重点提升软土地基的硬度和承载力,做好排水处理工作,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严格按照软土地基处理的相关程序和规范进行,从而提高软土地基的密实度,保证施工顺利进行,提高施工质量和路桥使用寿命。
标签:公路工程施工;软土地基问题;处理技术一、公路工程中软土地基施工中常见问题第一,前期勘探工作不够详细,无法为有效开展后续施工建设工作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施工设计方案的处理效果不够好,容易给后续的施工造成一定的负担。
第二,软土地基处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高,相应的处理手段不够先进和全面,容易出现一些工程路堤不够稳定的情况。
第三,分层填筑工作施工过程中,没有全面按照既定的规章制度开展,采用的碾压方式不够科学合理,填土工程进行节奏过快,影响到了实际施工效果。
二、公路工程软弱地基施工的处理方案(一)采取换填法技术在软土地基施工中,主要采取的就是换填法,其实这是一种技术含量很高的方法,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将软性土质进行清理,并且在进行回填,其中考虑到软土的稳定性,会利用碎石进行使用,起到夯实基础的作用。
想要使用这种技术,最主要的先决条件就是确保其他方式不起效果的情况。
在技术使用阶段,需要对软土的地基进行清理,采取回填的方式,将粉末或者煤灰经过回填进行处理,在处理回填中需要结合排水法进行处理,此种方法更加适用于黄土地基,确保具有非常高效的应用效果。
(二)粉喷桩复合地基方法承载能力是有效检验地基总体质量的重要标准,有效控制好软土地基的总体质量,是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粉喷桩复合地基方法,将能够针对公路工程的土体承载力进行有效的改善,采用桩间土和桩体共同受力的方式,能够促进地基沉降的情况得以良好减少,促进填土速度的不断加快,这种方式比起一般性的排水固结方法,能够缩短一半的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软弱土开挖应注意的问题
一. 什么是软弱土
所谓软弱土,如果从理论上讲就十分复杂。
今天我们用通俗的语音讲。
软弱土具体是指珠江三角洲地区珠江沿岸广大地区是属烂软弱土范畴的。
珠江沿海带来大量泥沙,到了珠江三角洲,水网发达,流速减缓,江水中的泥沙逐渐淀沉,,到了广州,泥沙变得十分细微,颗粒互相堆积,形成絮状结构,我们称之为淤泥。
它有很多特点,主要的有三个。
一是它的孔隙很大,我们叫孔隙比>1,这是指的土的体积和孔隙体积之比:如果土的体积为0.6cm3,孔隙体积为0.8cm3,则e= =1.33;软弱土的第一个判别指数e>1;第二个指标是含水量大,它的液性指数—也称液限 >1,这类土的孔隙内充满了水分,几乎没有空气,称为饱和土。
而这些水份又很难自然或人工将其从土中排出。
它的特点是土在各种不同的含水量时呈现出不同的地质物理力学特征:
流塑--—软塑—可塑—硬塑—坚塑
含水量很大—-大—-较大—较小—很小
土质学里只有粘性土有这种现象,我们称它为塑性土,而我们这里的土恰恰是处在流塑状态下的粘性土,所以称软弱土就是它的承载力很小,抗剪抗滑的能力很小,而且十分敏感—受扰动强度便迅速丧失,具体反映在地质参数上就是
粘聚力c很小,c=0.3~0.6 =3~6kpa之间
内摩擦角φ很小,φ=2°~7°之间,地基承载力 k=3~4.5
由于土的承载能力很小,因此,在软弱土上做建筑物必须对地基进行处理。
在海珠区采用的是二种。
一种是打水泥搅拌桩;另一种是高压旋喷桩。
将建筑物坐落在桩基上,由桩基来承担建筑物的重量。
二.关于地基的极限承载力问题
软土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几百年来,许多科学家对软土进行毕生研究。
这里,我只介绍最典型普朗法尔(1924年)的研究成果。
太沙基,有汉森,有梅耶霍夫,中国的沈珠江等等。
还有国家规范公式,但是以我对软土工程的实践来看,普氏最切合我们珠三角地区的实际情况。
当软土上填有荷载p。
,欲再向上填筑,边坡开始失稳,塌方或滑坡这类现象经常发生,为什么?因为 >
--承载力,地层压强,或者叫接地压力
当接地压力>--地基允许承载力,地基就遭到破坏,土体失稳了。
当在土体的两侧填上一个平台再在土体上向上填土,此时地基承载力可以得到提高。
中间这部分的可以达到6~8 。
我们称土两侧的平台为反压平台—这是我们珠三角特定称谓。
有了它,地层的承载力可以提高。
这个原理是普郎法尔-瑞斯纳在上世纪二十年代首先发现的。
他们通过大量的实践研究,并采用数学方法进行了推导演算,得到了
一个公式,即
--这个是地基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式。
地基上作用了填土荷载后,地层下就产生的各种应力。
普郎法尔研究表明地层下分布存三个应力区。
i区—即全主动区
夹角45+ 大主应力,垂直向下平行轴,的分力作用在i,ii 区边界oc上的土压力强度为;i区本身有二组滑裂线,成网状分布。
它的的夹角为
45- ,主动土压力作用方向是向左推挤;
iii区—即全被动区
也有二组相互交叉的滑裂线,大主应力 ,呈水平状态与垂直,其夹角45- 作用在ii,iii边界oa上的分力为被动土压力,其强度方向是向右阻挡ⅲ的推挤。
ii区为过渡区,这两组力绕o点相互作用。
当强度乘上长度再乘上长度的一半,就是绕o点产生的力矩或称弯矩及。
当 = 时,此时土体结构处在极限平衡状态,此时所求得的承载力或荷载就是这个地带的极限承载力。
oa与oc有一个关系,即oc随φ角的增大而增长,它们的关系
可通过微积分数字计算来推导求得,即oa=oc
有了这几个参数,我们就可以计算和。
> --土体结构是稳定的
当 < --土体便失稳了
, --地基承载力参数
公式表明,都是土层c及φ的函数成正比关系,c,φ值越大地基承载力越大,反之越小。
而且可以看到,当φ→0时,oa=oc,此时只能增加有限的填土高度。
当→=6°时, =1.23×1.39=1.71
=6.80
如果c=0.6 ,q=3t,则 =3×1.71+0.6×6.8=9.21
注意这是极限状态下的承载力,允许的承载力要除以安全系数k。
大于永久性工程k=2,对施工工程k=1.3~1.5.
=7.08
如果没有反压平台,p。
=0.6×6.8=4.08
三.薄层开挖的挖深确定
当开挖时,挖机向后退挖,前面形成高差,这与填土刚好相反,挖深不能只考虑h1,还要考虑挖掘机自重形成的临界挖深h。
,一般 200自重为24t,长臂机自重g=27t,按地压力为3.2~3.5 .如果不垫钢板,按地压力太大。
所以,软土区开挖一定要垫钢板使机械按地压力变小,压强变小。
临界高度 h。
=2.33m
如果垫上钢板,估算压强小一半,h。
=1.6、1.5=1.07m
用极限理论求h1:
真正的挖深=2.09-1.07=1.02m≈1m
用普郎法尔极限求承载理论来指导施工,我们才知道在软土地区为什么要坚持薄层开挖,而且还要铺上钢板的道理所在。
四.如果不是薄层开挖,而是一次性深层开挖的后果是什么?
但一次性开挖后,基础桩前后承受的土压力不一样,被动力远远小于主动力压力时,在b
点产生的,弯矩可以很轻易地将已打好的搅拌桩折断。
这个例子很普通。
南沙某一工地,开挖时 , ,开挖后基坑。
所有的水泥桩全部扎断。
已打好的砼管桩88%倾斜2m多。
整个基坑的基础全部报废重新来过。
结束语
本人通过对软基处理质量工作的探讨和总结,对华南地区地基处理中,采用薄层开挖施工的质量方法提出一些建议,作为以后工作的参考。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