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特殊土地基的工程特性及地基处理

合集下载

浅谈几种特殊土地基及地基处理

浅谈几种特殊土地基及地基处理

浅谈几种特殊土地基及地基处理内容摘要针对特殊的土类具有不同于一般的特殊性质,作为地基,必须对其特性采取适合的工程施工方案。

由于城镇建设的不断加速发展,从而使得土木建筑施工向各种复杂地基条件区域展开作业,特殊土地基的工程特性必须引起关注。

对软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红黏土等各种地域特殊土的重要工程特质,采取相应的地基处理方法以及工程施工要点,对促进工程建设项目正常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软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红黏土;地基处理引言由于现场施工地域土质千差万别,因此造成许多土类生成时的条件也不同,这样的土类存在其它的介质、工程特点,这些具备特殊工程特点的土类为特殊土。

随着建设开发发展需求的不断上升,土地的需求也日益显现。

工程建设者必然要面临这些特殊的土质进行施工作业。

如何根据特殊土的特点做好土基础施工作业就是关键因素了。

本文简要分析特殊土中的软土、湿陷土、膨胀土、红黏土等地基的特点和地基处理的主要方法。

1 地基处理方法1.1 换填垫层法换填垫层法是指把土基础下面作业区域内的土层挖去,然后回填以强度较大的砂、碎石、灰土等材料,然后分层振实至设计要求的密实程度,用于地基的持力层。

换填法适用于处理浅层软弱地基。

1.2 强夯法强夯法是指要加强软弱地基的承载力,采取重锤自一定高度自由落下夯击该土层使地基快速固结的施工方案。

该方法是用起吊机器把10~40吨的重锤提升至10~40米高处使其自由下落,利用强大的夯击能和冲击波作用夯实土层。

1.3 砂石桩法砂石桩地基是施工作业经常用的软土地基施工技术,采用振动、冲击或水冲等方式在软弱地基中成孔,将砂或碎石挤压入孔中,形成大直径的密实桩体。

1.4 振冲法振冲法是用起重机起吊振冲器后开启潜水电机,让振冲器发出高频振动,此时打开水泵通过喷嘴喷射高压水流,振冲相结合。

这种加水振动加固地基的方法有效改变不好的土基础以满足地基的加固。

1.5 水泥土搅拌法水泥土搅拌法是指软土地基处理的一种可用方法,是将水泥用于固化剂的主剂,采用搅拌桩机把水泥灌入土体并充分拌合,让水泥与土发生系列物理化学反应,达到软土硬结因此提高土地基强度的一种施工法。

特殊土的概念特性及其路基施工

特殊土的概念特性及其路基施工
➢ 孔隙比大、抗剪强度低、含水量高。
▪ 在软土地基上修筑路堤有两大特点:
➢ (1)易于形成基底两侧凸起或路堤坡脚向外凸 起而引起的坍滑,经验证明坍滑往往成圆弧形;
➢ (2)较大的沉降,对路基工程来说,大部分沉降量 可以控制在施工中完成,后期少量沉降可以起 道调整,对正常运营影响不 沉 降
软土路基危害
软土地基上路堤的加固方法 (一)反压护道
▪ 在路堤两侧(或一侧)填筑适当高度与适当 宽度的护道,使路堤两侧地基被挤出隆起的 趋势得以平衡,而保证路堤的稳定,因护道起 反压作用,故称反压护道。
➢ 它用于非耕作区和土源丰富的地区较为合适, 在耕作区则不宜使用。
图5 —1 反压护道加固软土路堤
1.挤密砂桩; 2.碎石桩; 3.生石灰桩; 4.粉喷桩; 5.水泥搅拌桩; 6.CFG桩。
软土地基上路堤的加固方法 (七)复合地基—1.挤密砂桩
▪ 挤密砂桩是将砂桩打入软土地基,使密实 的砂柱体挤密软弱土层,形成复合地基。 在外荷载作用时,应力向砂桩集中,使桩 周围土层承受的压力减小,沉降也相应减 小。
(七)复合地基—6. CFG桩
▪ CFG桩:桩体中
加入水泥、粉煤灰 和碎石形成了高黏 结强度的桩,改善 了碎石桩的刚性, CFG桩和桩间土、 垫层一起形成复合 地基。
CFG桩
CFG桩
二、 膨胀土地区
▪ 膨胀土:粘粒成分主要由亲水性矿物组成, 同时具有显著的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两种 变形特性的粘性土。
排水砂井
软土地基上路堤的加固方法 (六)排水固结—2.袋装砂井
▪ 袋装砂井是在合成材料编织袋内冲填中粗 砂构成的砂袋,装入地基孔内,以加速地 基排水固结。
▪ 袋装砂井的编织袋应具有良好的透水性, 袋内的砂不易漏失,袋子的材料应具有足 够的强度,有一定的抗老化及耐地下水腐 蚀的性能。

几种常见特殊地基土及处理方法

几种常见特殊地基土及处理方法

几种常见特殊地基土及处理方法摘要:地基基础设计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根据全国各地的工程概况,给出了基础工程中几种典型的特殊地基土,分析了其成因,阐述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对类似的地基处理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膨胀土;软土;盐渍土;处理措施特殊地基是指土层的性质不同于一般常见地基土,而应采取特殊的处理措施,才能作为地基使用。

对特殊土地基的处理,应在做好地质勘察的基础上,根据土的性质及工程规模做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1湿陷性黄土1)、现象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建(构)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受到水(雨水,生产、生活废水)不同程度的侵蚀后,地基常产生大量不均匀下沉(陷),造成建(构)筑物裂缝、倾斜甚至倒塌。

2)、原因分析:湿陷性黄土又称大孔土,与其他黄土同属于粘性土,但性质有所不同,它在天然状态下,具有很多肉眼可见的大孔隙,并常夹有由于生物作用所形成的管状孔隙,天然剖面呈竖直节理,具有一定抵抗移动和压密的能力。

它在干燥状态下,由于土质具有垂直方向分布的小管道,几乎能保持竖直的边坡。

但它受水浸湿后,土的骨架结构迅速崩解破坏产生严重的不均匀沉陷,因此使建筑物也随之产生变形甚至破坏。

3)、预防措施(1)换土法:将湿陷性黄土挖去一层(厚约1.0-3.0m),用原土或灰土再分层回填夯实,夯实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或规范规定,夯实后,土的孔隙减小,湿陷性降低。

(2)重锤夯实法:采用重锤夯实回填土地基时,应分层进行,每层虚铺土厚度一般相当于锤底直径,夯击遍数应通过试夯确定,试夯层数不宜少于二层,土的含水量一般控制在相当于塑限含水量±2%较合适。

(3)强夯法:用8-16t的重锤,从6-20m高自由落下夯击土层,以提高地基承载力,适于消除5-8m厚的土层湿陷性。

(4)灰土挤密桩法:基底设灰土挤密桩,处理宽度每边超出基础宽0.5m,桩顶设不小于0.5m厚的灰土垫层,可挤密地基土,提高承载力,消除5-l0m厚土层的湿陷性。

几种特殊土地基的工程特性及地基处理

几种特殊土地基的工程特性及地基处理
土 湿 陷性 。重 锤法 主要适 用 于浅 层湿 陷 性地 基 处 理中 , 应 用1 5 — 4 0 K N 锤重, 在2 . 5 — 4 . 5 m 之 间 对地 基进 行 夯实 , 这种 处 理方 法 对 1 — 1 . 6 m范
围内地 基 湿陷 性 的消 除具 有较 好 优 势 。
2 . 回填法
四、 岩溶 地基 地工 程特 性与 地基 处理 方法
( 一) 岩 溶地 基 地工 程特 性
溶洞是岩溶地基的主要工程特性, 形成溶洞的主要原因在于地层结构中
存 在着 可 溶性 泥 灰 岩或 石 灰岩 , 在 地 下水 长 期 侵蚀 作 用 下 , 形成 规 模 不 一 的
回填法 是 处理 湿 陷性 黄 土地 基 的常 见方 法 , 主要 是 将地 基 底 部 中湿 陷性 溶 洞 。 在 岩溶 地基 施 工 中 , 其施 工会 对 岩溶 地 基的 稳定 结构 造 成破 坏 , 并 出 现 土层全部挖出, 选择灰土与素土进行回填 , 在 回填过程逐层夯实 。 一般在 回填 溶洞坍塌等安全事故。 且在岩溶地基上施工 , 一旦出现荷载较大, 超过溶洞荷 会造成塌陷等事故 , 不利于建筑施工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 时, 其垫层厚度多设计为 1 - 3 m。垫层厚度设计的合理性与否 , 直接影响着湿 载承受极限, 陷性 消除 效果 。回填法 在 处理 湿 陷性 黄 土地 基 时 , 十分 简 单 , 效 果 明显 。为保 证 地 基湿 陷 性 处理 效 果 , 还 需 要 控制 回填 土 质量 , 严 格 控 制 灰 土 与素 土 最 大 干 容量 及 其最 佳 含水 率 等 。
( 二) 湿 陷性 黄土 地基 处理 方法
同内的膨胀土全部挖出, 选择灰土回填 , 并使用砂石作为垫层 。 垫层厚度应控 制在3 0 0 am以上 , r 宽度应超过地基底部宽度 。

地基处理—特殊土地基处理方法(地基与基础工程)

地基处理—特殊土地基处理方法(地基与基础工程)
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有机械压实 法、换土垫层法、挤密法、预压排 水固结法、化学加固法和复合地基 法等,也可采用桩基。
6
2
特殊土地基处理
膨胀土的地基处理方法:一般基础埋深选 择时应考虑膨胀土的胀缩性、膨胀土层埋藏 深度和厚度以及大气影响深度等因素,基础 不宜埋置在季节性干湿变化剧烈的土层内。 一般埋深应超过大气影响深度。膨胀地区的 基础设计,应充分利用地基土的承载力,并 采用缩小基底面积、合理选择基底形式等措 施,以便增大基底压力,减少地基膨胀变形 。也可采用换土垫层,必须将膨胀土全部挖 除,采用砂、碎石、块石、煤渣、灰土等材 料作垫层,垫层的宽度应大于基础宽度,两 侧回填相同的材料。如采用深基础,宜选用 穿透膨胀土层的桩基。
膨胀土的粘粒含量很高塑性指数大于17,且多在22~35之间,其天 然含水率接近或略小于塑限,液性指数常小于零,土的压缩性低,强度 高,常被误认为是建筑性能较好的地基,但这种土的自由膨胀率一般超 过40%(红粘土除外)。因此在膨胀土地区进行建设,要对膨胀土做出 必要的判断和评价,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保证房屋和构筑物的安 全和正常使用,某膨胀土地基膨胀导致的房屋开裂。
特殊土地基处理
1
特殊土地基处理
具有特殊工程性质的土类为特殊土 。各种天然形成的特殊土的地 理分布,存在着一定的分布规律,表现出一定的区域性,所以又称为 区域性特殊土。我国的特殊土主要有膨胀土、湿陷性黄土、软土、红 粘土和多年冻土等。
一、 膨胀土地基
膨胀土一般指粘粒成分主要为的亲水性矿物组成,同时具有显著 的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两种变型特征的粘性土。
我国西北地区建造在湿陷性黄土 地基上的民居,这里的房屋常常遭受 滑坡之苦,墙面每年都会出现裂缝。
4特殊Βιβλιοθήκη 地基处理由于湿陷性黄土的孔隙较大,因而破坏湿陷性黄土的大孔结构能从 根本上避免或削弱湿陷现象。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换土(或灰土) 垫层法、重锤夯实法、强夯法、预注水处理法(如图)、化学加固法 (硅化和碱液加固)、土(灰土)桩挤密等方法,也可采用桩端进入 非湿陷性土层的桩基。

特殊土地基的处理技术

特殊土地基的处理技术

特殊土地基的处理技术一、特殊土地基的工程性质及处理原则(一)淤泥类土软土是指淤泥和淤泥质土。

软土是一种主要由黏性颗粒组成的土,在静水或非常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而成。

具有含水量大、压缩性高、透水性小、承载力低等特点,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沿江和湖泊地区。

软土中分布量最大、面最广的是淤泥类土,它属于低强度、高压缩性的有机土,是事故多发、难以处理的地基土。

淤泥类土的工程性质如下所示。

1.压缩性高、沉降量大。

一般情况下,建在淤泥类土上的砖石结构的民用房屋沉降幅度如下:二层为15~30 cm;四层为25~60 cm;五层以上多超过60 cm,其中福州、中山、宁波、新港、温州等地沉降最大。

这些地区四层房屋下沉超过50 cm,有的高达60 cm以上。

2.由黏粒、粉粒构成,黏粒含量高,渗透性低。

淤泥类土的渗透系数一般为1×10-6~1×10-1cm/s,土的固结时间很长,房屋沉降稳定历时达数年至数十年。

在正常的施工速度情况下,超过二层的房屋,施工期间沉降占总沉降的20%~30%,其余的沉降可延长20年以上。

在新开发区修筑道路时,我们可发现道路填土过多造成路基不均匀下沉现象。

路面因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裂缝,虽经修补但仍很难恢复,其主要原因是填筑后产生的沉陷恢复稳定需要的时间比较长。

3.快速加荷可引起大量下沉、倾斜及倾倒。

饱和淤泥类土的承载能力与加荷排水状况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加荷速率过快,土壤中的水分无法排出,则会使孔隙内的水压升高;当外荷超过允许承载力的50%时,则会使地基发生塑性变形,大量的土体被挤压出来,造成地基的沉降或地基失稳。

4.土的抗剪强度低、易于滑坡。

饱和结构性淤泥土的强度决定于黏聚力值,在10~20 kPa,因此地基的允许承载力最高为100 kPa,低者30~40 kPa。

软土边坡的稳定坡度值很低,只有1∶5(坡高与坡长之比),地震时为1∶10,降水后有所提高,但预压后,地基承载力可提高一倍。

特殊土地基

特殊土地基

三、土洞地基 土洞:是岩溶地区上覆土层在地表水冲蚀或
地下水潜蚀作用下形成的洞穴。土洞继续发
展,逐渐扩大,则引起地表塌陷。
土洞多位于粘性土层中.砂土和碎石土
中少见。
有土洞和地表塌陷时,可采取如下措施:
(1)、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地下水处理:作好地表水的截流、防 渗、堵漏,杜绝地表水渗入;对形成土洞的地下水,可 截流、改道,防止土洞和塌陷进一步发展。 (2)、挖填夯实:1)浅层土洞,挖除软土后回填块
第七章
特殊土地基
特殊土:具有特殊工程地质的土类。各种天然 形成的特殊土的地理分布存在着一定的规律, 表现出一定的区域性,故又称区域性特殊土。 我国主要的区域性特殊土有:软土、湿陷性黄
土、膨胀土、红粘土、冻土、盐渍土等。
第二节
软土地基
一、软土及其分布 软土: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天然含水量 大于液限,并且具有灵敏结构性的细粒土。其包 括淤泥、淤泥质土、泥炭、泥炭质土等。
岩溶区防护和处理措施: (1)、清爆换填 适用于处理顶板不稳定的浅埋溶洞地基。即爆开顶板, 挖去松软填充物,回填块石、碎石、粘土或毛石混凝土 等,并分层密实。 (2)、梁、板跨越 对于洞壁完整、强度较高而顶板破碎的岩溶地基,宜 采用钢筋混凝土梁、板跨越。 (3)、洞底支撑 用于跨度较大,顶板具有一定厚度,但稳定条件差时。 在洞内用石砌柱、拱或钢筋混凝土柱支撑洞顶。 (4)、水流排导 采用排水隧洞、排水管道等疏导地下水。
二、黄土的湿陷性及评价
湿陷性:是黄土最主要的工程特性。是指黄土浸水后在 外荷载或自重的作用下发生下沉的现象。
湿陷性黄土可分为非自重湿陷性和自重湿陷性黄土两种。
在外荷载作用下受水浸湿后发生湿陷,但在自重作

浅谈特殊土的工程特性及地基处理

浅谈特殊土的工程特性及地基处理

浅谈区域性特殊土的工程特性及地基处理卜志勇(安徽建筑工业学院09安全工程1班)摘要:本文通过对特殊土的简单介绍,阐述了软土、湿陷性黄土、红粘土、膨胀土等区域性特殊土的工程特性,进而详细地表达了不同特殊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关键字:特殊土工程特性地基处理前沿我国幅员广大,由于生成时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地质成因以及次生变化等原因,使一些土类具有特殊的成分、结构、工程地质,从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区域性特殊土。

当其作为建筑场地、地基、建筑环境时,由于它们自身的不同特点,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就会造成工地上的重大事故。

因此,只有掌握了它们各自的特点,才有利于工程建设.一.软土的工程特性及地基处理1.1软土的工程特性软土是指淤泥、淤泥质土和部分冲填土、杂填土及其他高压缩性土。

这类土的物理特性大部分是饱和的,含有机质,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孔隙比大于1.当天然孔隙比大于1。

5时,称为淤泥;天然孔隙比大于1而小于1.5时,则称为淤泥质土。

这类土的抗剪强度很低,压缩性较高,渗透性很小,并具有结构性,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和内陆江河湖泊的周围,是软弱土的主要土类,通称软土[1]一般具有下列工程特性:(1)含水量较高,孔隙比大.一般含水量为35%~80%,孔隙比为1~2.(2)抗剪强度很低。

根据土工试验的结果,我国软土的天然不排水抗剪强度一般小于20kPa,其变化范围在5~25kPa;有效内摩擦角约为20°~35°;固结不排水剪内摩擦角12°~17°。

正常固结的软土层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往往是随距地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每米的增长率约为1~2kPa.加速软土层的固结速率是改善软土强度特性的一项有效途径。

(3)压缩性较高.一般正常固结的软土的压缩系数约为α1-2=0。

5~1.5MPa-1,最大可达α1-2=4.5MPa—1;压缩指数约为Cc=0.35~0。

75(4)渗透性很小。

软土的渗透系数一般约为1×10—6~1×10—8cm/s(5)具有明显的结构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种特殊土地基的工程特性及地基处理
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使得土木工程向各种复杂地基条件的区域发展,特殊土地基的工程特性引起工程师的重视。

总结了湿陷性黄土、液化土、盐渍土等几种特殊土的重要工程性质,提出了相应的地基处理方法以及工程注意事项;最后针对山西采煤大省的特点,对老采空区上建(构)筑物基础的稳定性评价、勘察技术及处治技术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盐渍土;地基处理
我国地域辽阔,从沿海到内陆,从山区到平原,分布着多种多样的土类。

由于生成时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地质成因不同以及次生变化等原因,使一些土类具有特殊的成分、结构和工程性质。

通常把这些具有特殊工程性质的土类称为特殊土。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土地的需求日益上涨,人们不得不在各种复杂和软弱地基上开展工程建设。

因此,正确认识各种特殊土的工程特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1 膨胀土
膨胀土是指土中黏粒成分主要由亲水性矿物组成,同时具有显著的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两种变形特性和黏性土。

膨胀土地基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国际膨胀土工程问题,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

由于建筑技术的发展,一些国家过去本来能够承受较大变形的轻载框架式建筑物,逐渐被承受变性较差的砖石结构所取代,随之在膨胀土地区便出现了房屋开裂问题。

(1)膨胀土的物理性质及力学性质分析
膨胀土按粘土矿物分类,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类以蒙脱石为主,另一类以伊利土和高岭土为主。

蒙脱石粘土在含水量增加时出现膨胀,而伊利土和高岭土则发生有限的膨胀,引起膨胀土发生变化的条件,分析概述如下:
1.1 含水量
膨胀土具有很高的膨胀潜势,这与它含水量的大小及变化有关。

如果其含水量保持不变,则不会有体积变化。

在工程施工中,建造在含水量保持不变的粘土上的构造物不会遭受由膨胀而引起的破坏。

当粘土的含水量发生变化,立即就会产生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的体积膨胀。

含水量的轻微变化,仅1%~2%的量值,就足以引起有害的膨胀。

1.2 干容量
粘土的干容重与其天然含水量是息息相关的,干容重是膨胀土的另一重要指标。

Y=18.0KN/M3的粘土,通常显示很高的膨胀潜势。

1.3 力学性质
在工程地质中,这种粘土的膨胀现象很普通。

我们通过土工实验,得出粘土的力学指标,以供土质力学上的计算。

通常对膨胀土的力学分析,主要是对其膨胀潜势和膨胀压力的研究后得出的。

1.3.1 膨胀潜势
膨胀潜势,简单的讲,就是在室内按AASHO标准压密实验,把试样在最佳含水量时压密到最大容量后,使得侧限的试样在一定的附加荷载下,浸水后测定的膨胀百分率。

1.3.2 膨胀力
膨胀力,也就是膨胀压力。

通俗的讲,就是试样膨胀到最大限度以后,再加荷载直到回复到其初始体积为止所需的压力。

对某种给定的粘土来说,其膨胀压力是常数,它仅限于干容重变化。

因此,膨胀力可以方便的用作衡量粘土的膨胀特性的一种尺度。

(2)膨胀土路基处理方法
根据膨胀土的结果特性和工程特性,按照膨胀土类型,对膨胀土可采用多种处理方法,一般可分为膨胀土性质改良法、保湿法及换土法三类。

膨胀土性质改良法是改变膨胀土的亲水性、热敏性和胀缩性的方法,包括机械改良法(又称夯实法)、物理改良法及化学改良法;保湿法是保持膨胀土地基中的水分不发生改变,以克服膨胀土吸水膨胀、失水收缩性质的方法;换土法是将膨胀土全部挖除,采用非膨胀土进行换填。

2.1 放缓边坡
由于膨胀土的工程特性,膨胀土路基边坡不能很陡,根据膨胀土类型及边坡高度,边坡率一般采用1:1.5、1:1.75、1:20三种较缓边坡。

填挖较高时,在从路面起每6.0m高度处设置一级2.0m宽中间平台,以加强路基边坡的稳定。

2.2 加强防护
对膨胀土路基坡面采用全防护处理,并综合考虑安全、美观、绿化等要求,对中等膨胀土边坡采用浆砌片石实体防护;对弱膨胀土边坡采用浆砌片石拱形骨架、人字型预制块、预制六角空心砖、菱形网络等边坡形式进行防护,当边坡较高时,在边坡底部设3m搞的矮挡土墙,以确保边坡坡脚的稳定。

2.3 掺石灰改良
对膨胀土不能直接利用而非膨胀土来源困难或运距较远不经济时,采用掺石
灰改性膨胀土,石灰剂量为4%~12%,掺石灰改性后应达到胀缩总率小于0.7%为准,以接近零为最佳,根据不同路段膨胀土的具体情况,通过试验确定具体的掺灰率。

2 湿陷性黄土
2.1 黄土的特性和分布
黄土是指以粉粒为主,含有大量的可溶盐,颜色以黄色、褐黄色为主的土体。

在我国,黄土和黄土状土广泛分布在华北、西北等地。

黄土在世界上的分布很广,面积达1300万km2,约为陆地总面积的9.3%;在我国黄土分布面积达63.5万km2,主要分布在北纬33度到47度之间。

2.2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土的性质和结构,减少土的渗水性、压缩性,控制其湿陷性的产生,部分或全部消除它的湿陷性。

常见的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方法:
(1)灰土或素土垫层
将基底以下湿陷性土层全部挖除或控到预计深度,然后用灰土或素土分层夯实回填,垫层厚度及尺寸计算方法同沙砾垫层,压力扩散角对灰土取30度,对素土取22度。

垫层厚度一般为1.0~3.0m。

它施工简易,效果显著,是一种常见的地基浅层湿陷性或部分处理的方法。

(2)重锤夯实及强夯法
重锤夯实法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上,饱和度不大于0.6的湿陷性黄土。

当采用20KN以上的重锤时,一般能夯实1~1.75m厚的土层。

若基础底面以下湿陷性黄土厚度在2m左右,采用重锤夯实,可基本消除其湿陷性;2m以上,可减少其湿陷性。

强夯法根据国内使用记录,锤重100~200KN,自由落下高度10~20m 锤击两遍,可消除4~6m范围内土层的湿陷性。

(3)石灰土或二灰挤密桩
适用于加固5~15m深度的湿陷性黄土地基。

用打入桩、冲钻或爆扩等方法在土中成孔,然后用石灰土或将石灰与粉煤灰混合分层夯填桩孔而成(少数也用素土),用挤密的方法破坏黄土地基的松散、大孔结构,达到消除或减轻地基的湿陷性。

(4)预浸水处理
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利用其自重湿陷的特性,可在建筑物修筑前,先将地基充分浸水,使其在自重作用下发生湿陷,然后再修筑。

(5)采取有效隔水措施
充分做好建筑物基础的隔水层,使基础湿陷性黄土地基无法浸水,已达到避免地基湿陷的目的常用的隔水材料有灰土、油毡以及各种PVC和PE膜,这种方法常常用于对基础承载力要求不高的设施,如游泳池、供水管床、渠道等。

(6)采用桩基础等深基础
采用深基础穿透湿陷性黄土层,传力于湿陷土层一下的持力土层上,达到躲过湿陷性黄土层的目的。

常用方法就是桩基,尤以灌注桩为主。

但应注意由于黄土湿陷所引起的桩侧负摩阻力问题。

参考文献
[1] 谭小裕.浅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管理[J]. 科学之友. 2010(18)
[2] 周立臣,付世伟.谈工程建设监理在施工监理过程中的合同管理[J]. 才智. 201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