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海上丝绸之路_的形成及其历史价值_陈达森

合集下载

宋代建立的海上丝绸之路

宋代建立的海上丝绸之路

宋代建立的海上丝绸之路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经济繁荣的时期之一。

在宋代,中国开辟了一条重要的贸易通道,即海上丝绸之路。

这条贸易路线连接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和非洲等地,为宋代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

当时,北方的政治不稳定和战乱导致了对外贸易的中断,而南方的江南地区却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

为了保证国家的贸易利益,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上贸易,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海上贸易的发展。

首先,宋朝政府加强了海防力量,保护商船免受海盗的袭击。

他们修建了一系列的海防设施,派遣海军巡逻,确保商船的安全。

这为商人提供了一个安全的贸易环境,吸引了更多的商人参与海上贸易。

其次,宋朝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的贸易政策来鼓励海上贸易的发展。

他们降低了对外贸易的关税,简化了贸易手续,提供了贸易保护。

这些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商人和船只来到中国进行贸易,使得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繁荣起来。

二、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内容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内容非常丰富多样。

除了丝绸、瓷器等中国传统的出口商品外,海上丝绸之路还传播了中国的文化、科技和艺术。

中国的文化和艺术品在海上丝绸之路上得到了广泛传播,对其他国家的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外,海上丝绸之路还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中国从东南亚、南亚、西亚和非洲等地进口了许多珍贵的商品,如香料、药材、奢侈品等。

这些商品丰富了中国的市场,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海上丝绸之路的意义海上丝绸之路的建立对宋代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海上丝绸之路扩大了中国的贸易范围,促进了中国的经济繁荣。

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的商品得以远销海外,为国家带来了丰厚的财富。

其次,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合作。

中国的文化、科技和艺术在海上丝绸之路上得到了广泛传播,对其他国家的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中国也从其他国家学习了许多先进的科技和文化,促进了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及其意义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及其意义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及其意义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也称为“海路”,是连接中国和西方各国的重要贸易通道。

这条路线始于汉代,发展至唐、宋、元等朝代,形成了世界上最重要的海上贸易路线之一。

它不仅促进了中外商品交流、贸易发展,也成为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拓展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范围,对中外文化、科技、艺术等领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是中国成为世界大国的一大砝码。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连接了中国南部的海岸线和南亚、东南亚、非洲和欧洲等地的港口城市,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地之间的贸易往来。

此外,这条海路也为各国的商贸往来提供了便捷的手段,让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有了更广泛的交流和了解的机会。

中国在这条海上丝绸之路上,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促使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除了促进贸易、文化交流,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还在科技、艺术等领域展现了中国的强大影响力。

这条路线上的商贸往来,搭建起了中国与世界各地之间的交流平台,有助于传播中国的先进科技和先进文化,加速了世界各国的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交流和发展,并促进了各国之间技术、艺术等信息的交流和共享,造福了各国人民。

有关历史学家和文化学者认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和交流的重要途径,富有文化和艺术内涵。

从中国出发的海上丝绸之路,为文明和历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灵感,也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通过这条海上交通线,不同文化和宗教背景、地理和气候条件、历史和政治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之间进行了丰富多彩的交流和融合。

然而,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即使是在历史上,也存在着一些障碍和挑战。

例如,商船的安全问题、堵塞停顿等问题,都给贸易交流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在古代,这种交通工具和技术的落后,也影响了贸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虽然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经济、文化交流,但是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在交流过程中也有可能产生一些不良的现象,例如文化冲突、文化污染、商业诈骗等。

总之,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在它的贸易活动、文化交流、科技体系的传播和艺术背景的传承和发展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

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

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
海上丝绸之路,简称海丝路,指的是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海上贸易和文化交流的路线。

这条路线起点位于中国的东南沿海,穿越南海,到达印度洋、阿拉伯半岛和东非等地,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之一。

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当时中国的汉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使得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得以繁荣发展。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特别是宋元时期,由于内战、外族入侵等原因,陆上丝绸之路逐渐被阻塞,海上丝绸之路便逐渐兴起。

在宋代,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造船技术的提高,海上丝绸之路逐渐成为主要的对外贸易通道。

中国的商船队前往东南亚、印度、阿拉伯半岛等地,带去了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同时也带回了外地的珠宝、药材、香料等商品。

这种贸易往来不仅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和民间交往。

元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元朝政府设立了专门的海上贸易管理机构,加强了对海上贸易的管理和保护。

同时,元朝的海军实力也非常强大,为海上贸易提供了安全保障。

这一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规模达到了巅峰,中国的商船队不仅前往东南亚、印度、阿拉伯半岛等地,还远航至非洲东海岸和欧洲地中海地区。

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不仅促进了中外经济交流和民间交往,也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的文化和科技得以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外地的文化和科技也得以传入中国。

这种文化交流不仅丰富了中外文化,也促进了中外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

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

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贸易的重要通道之一,它的形成和发展对于世界的经济、文化和社会交流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以人类的视角叙述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

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起源于中国,始于汉代。

当时,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极受世界各地的欢迎。

为了满足外国人对这些商品的需求,中国开始积极开展海外贸易。

最初,这些贸易活动主要是通过陆路进行的,但陆路贸易存在许多不便之处,比如交通不便、易受战乱干扰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开始探索海上贸易的可能性。

随着航海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的海上贸易逐渐兴起。

在唐宋时期,中国的海上贸易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当时,中国的商船开始远航至南海、东南亚、印度洋等地,与当地的商人进行贸易往来。

这些商船载满了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同时也带来了外国的珍宝和特产。

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活动不仅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沿线各国的繁荣。

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中国的商人通过与外国商人的互动,学习了许多先进的商业技巧和管理经验。

同时,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也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海上丝绸之路也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世界各地的艺术、建筑、宗教等方面都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

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和进步。

为了适应海上贸易的需要,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航海图、航海日志等工具和方法,大大提高了航海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同时,中国人还探索和开发了新的航线和港口,使海上贸易更加便捷和高效。

然而,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在历史的长河中,它经历过许多挑战和变革。

随着欧洲探险家的涌现和科技的进步,欧洲国家开始垄断海上贸易,并逐渐削弱了中国的地位。

同时,海上丝绸之路也受到了战乱、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贸易活动逐渐减少。

尽管海上丝绸之路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起伏,但它的影响却是深远而持久的。

它不仅促进了贸易和经济的发展,还推动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演变与历史地位

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演变与历史地位

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演变与历史地位“丝路”作为一个词,早在汉朝时已经出现。

中国的“古代丝绸之路”并非一条完全的陆上交通线,而是由陆上与海上交通线复合而成的一条综合交通带。

其中海上交通线较陆路交通线发展得稍晚,也更为困难。

但正是这条海上丝绸之路的存在,促进了亚洲、欧洲和非洲之间的文化和商贸交流,进一步拉近了东西方之间的距离,构建起一个繁荣的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网络。

一、海上丝绸之路演变的历史背景在中国封建社会,无论疆域还是海洋技术,都比欧洲弱小得多。

中国是一片大陆,对海洋从来不重视,海洋实力非常弱。

早在唐朝1405年,一批中国海员带着旗帜、礼品、船只、建筑、书籍,前往印度洋,夺得了中国在南海的领土和海上权益,所以说中国古代海员的胆量和智慧是我们钦佩的。

但是,在中国南海的海战中,中国水师却不断被东南亚各国海上实力前的交织反击,修建的天妃阁也被毁于一旦。

丝绸之路作为古代东西方交流和文化贸易的中心,为中东和罗马帝国的繁荣做出了贡献,但李世民拓展与充实了唐代繁荣的海上访问、漕运系统、港口体系等,才真正的拉近了中国与西方的间距。

唐朝时称为“海上交通”,而宋朝时称之为“南船北马”。

南北之分明确的表露了中国海上交通演变的历史变迁。

明清时期,则是中国海上交通成熟的重要阶段,鼓励港口修建,建造大船,更是使中国海上交往水平更加高层。

二、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轨迹随着国家不断地发展,更多的中国产品需要出口,因此,海上运输逐渐成为了中国商品出口的主要方式之一。

唐朝至明清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初期阶段:唐朝至宋代唐朝时期,中国的海上通商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并由使者往返贸易,到五代十国时期为止。

由于唐代的繁荣,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唐朝东海、南海海域划分为南北两大海洋课区,对外通商则设立了泉、泉州、广州三个海上通商上司。

宋朝时期,则南北体系发生改革,以南海深造为重点,大大提高了海上的运输能力。

同时统一制度也使海上通商更加便捷,一批一批涌向海洋的贡献海员,大大促进了海上通商的发展。

明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

明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

明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1. 前言作为中国古代的重要贸易通道之一,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及其对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

而明代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历史价值。

本文将就明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发展及其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地位和影响等方面加以简述和探讨。

2. 明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明代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此之前,唐宋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贸易往来已经建立起起来。

但明代则突破了传统贸易架构,大大提高了贸易的规模和质量。

2.1. 前期港口建设早于明朝时期,中国沿海的港口就已经发展起来了,例如南北宋时期的钦州、明州等。

但是到了明朝时期,新的港口得到了更多的投资和发展,很多著名的港口就在此时出现,如广东省的广州、汕头,福建省的泉州、厦门等。

这些港口都处于华南沿海,位于“东南亚、南亚、中东、非洲、欧洲交通的十字路口。

”2.2. 政策扶持明朝政府对海上贸易的扶持是明代海上丝绸之路得以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明朝政府对外国商人有一定的开放政策,容纳外来商品。

同时,明朝政府也采取了一定的官方贸易政策,扶持官办贸易,举办定期的海外贸易,由此夯实了海洋贸易发展的基础。

3. 明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在明代,海上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对外贸易关系也日渐紧密。

明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1.海上私人贸易在明代,绝大部分海上贸易都是以私人贸易为主。

这种贸易形式,由一些名望高的商人组成的贸易商组织为主要的组织形式,他们借助海上贸易,积累了丰富的财富,成为当时的商贾精英。

3.2.海上官方贸易除了私人贸易外,明代海上丝绸之路在官方贸易方面的发展也十分突出。

明朝的贸易制度,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官方贸易”和“市井贸易”,前者主要是由政府和当地官员组织的贸易,后者主要是由商人组成的私人贸易。

3.3.汉番贸易除了沿海贸易,明朝还有一些内陆贸易,比如明代经济史上一个重要的经济组织——“市舶司”,它主要负责官方贸易和汉番贸易。

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与海洋文化

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与海洋文化

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与海洋文化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贸易通道,不仅承载着经济与文化交流,更是滋养了中国海洋文化的源泉。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海上丝绸之路对海洋文化的贡献以及现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历史背景1.1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海上丝绸之路是指自公元前206年汉武帝时期开始,中国与周边国家通过海洋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的航线。

此时期,汉朝加大了海洋贸易的力度,对外交流大为活跃,逐渐形成了中国的泛亚贸易网。

1.2 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与贡献海上丝绸之路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往提供了便利,也带动了国家间的文化融合和互学互鉴。

在这条航线上,中国将丝绸、瓷器、茶叶等珍贵商品输送到西方,同时也引入了珍宝、文化和宗教信仰。

这种文化交流促进了世界文明的交融,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海上丝绸之路对海洋文化的贡献2.1 促进海洋技术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使得中国的航海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为了完成长途海上贸易,中国航海家积极探索航行路线、改进船舶设计,并广泛运用罗盘、航海图、航行日志等工具。

这种技术的进步为中国的海洋文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2.2 传播中华文明海上丝绸之路为中国传播中华文明提供了广阔平台。

沿途各国通过与中国的贸易接触,了解了中国的文化和社会制度。

中华文明的传播推动了汉字、中医、佛教等在东南亚各国的普及,为海洋文化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2.3 形成海洋意识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让中国人意识到海洋与自己的密切关系。

航海家们积极探寻海洋,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也让他们意识到海洋的巨大潜力与资源,进而形成了珍视海洋的海洋意识。

这种海洋意识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也对后来的海洋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现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现代海上丝绸之路焕发出新的活力。

中国通过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合作伙伴关系,推动了海上基础设施建设、港口发展以及海洋科技合作。

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演变和影响

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演变和影响

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演变和影响中国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得到了全面发展,成为一条贯穿中国南方、亚洲和世界的重要贸易通道。

它不仅促进了中国南方地区的经济繁荣,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亚洲和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和人员交流,影响深远。

一、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宋、元两朝都是中国的繁荣时期,全国经济发展迅速,对外贸易积极开展。

宋代南海航海技术逐渐成熟,海上贸易逐渐兴盛。

当时,海上丝绸之路分为两条:一条是从福建、广东、广西等地经过东南亚、印度到达中东和欧洲的陆路丝绸之路;另一条则是从福建、广东、广西等地,直接通过南海狮子洋、孟加拉湾、印度洋到达南亚、东非和阿拉伯半岛,从而形成了海上丝绸之路。

到了元代,由于海运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中国南方地区物产丰富、手工业发达,导致中国海上贸易更加繁荣。

丝绸之路按航线可分东南亚航线和南亚及中东航线两大类。

其中,东南亚航线是由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向东、南方向出发,途经东海、南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带着丰富的中国货物到达南洋、东南亚沿岸地区等地。

南亚及中东航线则由海南岛、广东、福建等地途径南海、印度洋沿岸地区,直接到达印度、阿拉伯半岛甚至连同非洲东岸的国家。

二、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宋、元两朝时期,中国南方地区的产业非常发达,尤其是手工业和农业,产生了大量的丝绸、瓷器、漆器、竹器、药材、珍珠、贝壳、象牙等特产。

这些商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世界各地,与印度、波斯、阿拉伯、非洲东岸、南洋等地区的农业、手工业特产品交流和贸易,也带来了大量的香料、药材、金银、纺织品、象牙等商品。

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不仅促进了中国南方地区的经济繁荣,而且还推动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许多海上贸易城市如泉州、广州、海门、杭州等成为了东南亚、南亚和中东贸易的中心。

三、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意义1. 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发展宋元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之间的互补关系非常重要,两者的共同作用推动了整个丝绸之路的繁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是封建大一统帝国建立 后,古代中国政治、经济等综合国力得到空前发展的必然结 果;也是东西方需求加强联系的产物。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 东西方之间的文明互动和交流,这不仅使中华民族深受其 益,也促进了世界文明繁荣与发展。 3.1 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人类历史前进和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 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不仅使中国丝绸产品大量外销,刺 激和促进国内丝绸业的发展和繁荣;而且,我国古代的四大发 明以及瓷器、茶叶、中草药等,也从此贸易海路传播到世界各 地;通过贸易,外国的特产如珍珠、宝石、象牙、犀角、香料、各 种动植物和经济作物等传入了中国;东西方各国正是通过“海 上丝绸之路”等渠道进行经贸交往,丰富彼此间的经济生活, 分享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2 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友好往来、文化交流和 发展 海上丝绸之路把世界各文明古国,如希腊、罗马、埃及、 波斯、印度和中国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条连接亚、非、欧、美 各洲的海上大动脉。中国的制瓷工艺技术、绘画艺术手法、佛 教等传播到海外;西方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等艺 术,天文、历算、医药等科技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基督教等也 通过海路传入中国[3]。这些交流,使东西方古代文明经过海上 大动脉的相互交流而放出异彩,给世界各族人民的文化发展 带来了巨大影响,促进各国友好往来。 3.3 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航海技术和航海事业的发展 中国航海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人就利 用原始舟筏揭开了海上航行的序幕;之后随着木帆船的逐步 诞生,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海上运输与海上战争;到秦汉时代, 海船逐步大型化以及掌握了驶风技术,出现了西汉海船远航 印度洋的壮举;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东吴船队巡航台 湾和南洋,中国船队远航到了波斯湾。从随唐五代到宋元时 期,中国航海业全面繁荣、海上丝绸之路远届红海与东非之 滨;由于当时积极的航海贸易政策和以罗盘导航为标志的航 海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中国领先西方进入“定量航海”时期。到 明代永乐至宣德年间,伟大的中国航海家郑和率领远洋船队,
参考文献: [1] 孙 光 祈 . 中 国 航 海 史 纲 [M]. 大 连 ,大 连 海 事 大 学 出 版 社 , 1994.9 [2]陈潮.试论海上丝绸之路兴起的原因[C]// 中外关系史协 会,三条丝绸之路比较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香港:香港社 会科学出版社,2001. [3]郑一钧,蒋铁民.郑和下西洋时期伊斯兰文化的传播对海上 丝绸之路的贡献[J].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第 1 辑)—— ———海上丝 绸之路与伊斯兰文化.泉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陈达森,男,1965 年 2 月生,硕士,副教授,从事航 海教育与研究。
绸、纸张、
五代
扬州、台州
玑、香料等
地中海地区、朝鲜
茶叶等
半岛、日本列岛
杭州、泉州、
东南亚、印度、阿拉
瓷 器 、丝 香料、象牙犀
广州、登州、
伯 沿 岸 、 红 海 、东
绸、药材、角 、 珊 瑚 、珍
两宋
扬州、明州、
非、朝鲜半岛、日本
五 金 原 料 珠 、 琉 璃 、玛
越州、温州、
列岛

瑙、乳香等
台州、莱州
38 文史园地 WENSHIYUANDI
“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及其历史价值
陈达森
(广东海洋大学航海学院 广东 湛江 524088)
[摘 要]本文首先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原因,然后概括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历史和各 朝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特征,最后就海上丝绸之路在海上贸易发展、增进文化交流、推动航海技术和海洋科学发 展、提升区域地位等方面的历史作用作了总结。
东南亚、孟加拉湾 三国、 沿海、阿拉伯海沿 两晋、 岸 、波 斯 湾 、红 海 、 南北朝 地中海地区、朝鲜
半岛、日本列岛
广州
珍珠、香料、象 牙 , 玳 瑁 ,珊 丝绸及丝 瑚 、 翡 翠 、孔 织品 雀、金银、宝器 等
东南亚、南亚、阿拉
伯海沿岸、犀角、珠
海 岸 、红 海 、埃 及 、
【黑龙江史志 2014.24(总第 337 期)】
39
海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这些帆船从广州或北海出发,最远 到达罗马帝国区域,主要运送丝绸、珠宝、香料、矿物等大宗 货品。
2.3 陆上丝绸之路发展受诸多客观条件限制,促使了海 上丝绸之路的形成
陆上丝绸之路途经国家多,经常由于沿途一个国家出现 战事而导致航程中断;加上陆路要翻山越岭,路途难走,往返 周期长。这些弱点阻碍了陆上丝绸贸易的进一步发展[2]。公元 6~7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刚开始开辟时,只是陆上丝绸之路 的一种补充形式;但到隋唐时期,由于西域战火不断,陆上丝 绸之路被战争所阻断,我国通往东南亚、马六甲海峡、印度洋、 红海以及非洲大陆的航路纷纷开通与延伸,海上丝绸之路终 于替代了陆上丝绸之路,成为我国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
表 1 各朝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概况
朝代 海上商路到达地
先秦及 秦朝
东南亚
主要始 主要的
主要的
发港口 输出商品 输入商品
漆器、丝织 珠玑、犀角、玳
徐闻、番禹 品、陶器、 瑁等
青铜器
中南半岛、印度、斯 里兰卡、红海、地中 日南、徐闻、丝 绸 及 其 珠玑、犀角、玳 汉朝 海地区、朝鲜半岛、 合浦、番禹 他丝织品 瑁、乳香等 日本列岛
泉州、广州、瓷 器 、丝 象牙、犀角、各 东南亚、南亚、波斯
温州、宁波、绸、绢布、种布匹、香货、 元朝 湾、朝鲜半岛、日本
杭州、庆元、金 属 和 金 药物、木材、皮 列岛
上海、澉浦 属器皿等 货等
香料、珍禽异
东 南 亚 、 南 亚 、非
瓷 器 、铁 兽、珊瑚、玳瑁、
洲、西欧、墨西哥、 泉州、广 明朝
南美洲、朝鲜半岛、 州、宁波 日本列岛
器、棉布、象牙、玛瑙、药 铜 钱 、麝 材、军事用品、 香、书籍等 锡、红铜、琉璃、
各种布匹等
与全球海上贸易路 清前期 线衔接,基本上能
到达世界各地
广州
茶 叶 、丝 棉花、棉布和
绸、土布、棉 纱 毛 纺 织
瓷器、中草 品、金属制品
药等
皮货等
2、海上丝绸之路形成的原因 2.1 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奠定了 基础 秦、汉时期,统治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推行“休养生 息政策”,将农桑视为一切之本,大力扶持和发展农业。特别 是汉代,在农业和手工纺织业高度发达的条件下,出现了商 业的勃兴。汉王朝稳定的社会环境、发达的水陆交通,促进了 各地经济、文化更加便捷、迅速地交流,为地区性、全国性商 品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打下了重 要的物质基础。 2.2 造船和航海技术的发展,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提 供了保障 中国在燧人氏时代就已经开始木筏时代,懂得通过观察 日月星斗来确定航向;两汉时期引入风力作为船的驱动力, 当时的帆船已有桨、橹、锚、舵、帆、水密隔壁等设施,加上其 后中国航海者利用季风航海的能力不断提高,指南针用于航 海,使得海上航行更加快捷方便、远距离航行更加安全[1]。依 靠先进的航海技术,自汉武帝时代起,中国商人就在南中国
3.5 海上丝绸之路,提升了南海区域在海洋开发中的地位 所谓南海区域,主要指南海海域及其周边国家和地区。 “海上丝绸之路”对南海区域除了产生以上所说的贸易往来、 文化交流等影响外,还提升了南海区域的国际地位。这首先 是由地理位置决定的。南海诸岛是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交通 的必经之地,在国际海运航线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次 是南海区域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油 气资源和海底矿产资源。再次,随着南海海上丝绸之路的发 展,南海周边各民族不断加强了对南海的经济开发和行政设 置;如:历史上,西、南、中沙群岛就是最早中国人发现、最早 进行管辖和行使主权的。 4、结语 中国之所以能在汉代鼎盛时期开通茫茫西域和海上丝 绸之路,是由于当时中国国力强盛、文明高度繁荣;丝绸之路 之所以能历千年而交流不断,是由于中国文化敢于并善于吸 取世界文明的成果。从这一意义上讲,丝绸之路的开通与持 续繁荣,又是中国文明的强大生命力、创造力和持久魅力的 象征。丝绸之路昭示我们:中国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只 能是改革开放;在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界里,中国必须学会和 其它不同文化共生共荣,要始终保持一种谦恭的心态,努力 学习别人,不断提升自己;唯如此,才能在强大自己的同时, 也为整个人类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中国倡导与相关国家共 建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标志着中国正以更加开放包容的 姿态走向世界;比起我国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21 世纪的海 上丝绸之路包含了更深刻的意义和更丰富的内容。
[关键词]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价值
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民族物质与文化相 互传播、接纳与融合的产物。它不仅是古代世界经济交流的 重要渠道,而且是东西方人类文明交流传播之路。重新审视 历史、探寻海上丝绸之路形成的秘密,正确评价其历史价值, 对我们建设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 新格局、促进我国与沿线国家的友谊、合作与共赢,具有重大 而深远的意义。
先后七次下西洋 ,遍 访 亚 非 各 国 ,其 船 队 规 模 之 大 、船 舶 之 巨、航路之广、航技之高,在当时无与伦比。此外,海上丝绸之 路形成的过程中,也逐步形成了诸多海上航行交通路线图。
3.4 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海洋的开发利用和海洋科学 的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利用海洋最早的国家之一。古人很早就已 从海洋收取“渔盐之利”和“舟楫之便”;同时不断地观察和认 识海洋,积累了大量的海洋知识。其中,对一些领域的观察和 研究在历史上曾有过辉煌的成就。中国古代对海洋的认识和 研究主要集中在海洋地貌、海洋气象、海洋潮汐和海产生物 4 个方面。同时,为了利用滩涂和抵御海洋自然灾害,在海岸防 护和围垦工程方面,也取得许多成就。
一、海上丝绸之路概况 根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唐时,我国东南沿海有一条 通往东南亚、印度洋北部诸国、红海沿岸、东北非和波斯湾诸 国的海上航路,叫作“广州通海夷道”,这是我国海上丝绸之 路的最早叫法。在隋唐时期,这条海上通道运送的主要大宗 货物是丝绸,所以人们也把这条连接东西方的海道叫作海上 丝绸之路;后来,随着香料和瓷器成为主要进、出口商品,人 们又把它这条海道叫作“海上香料之路”或“海上陶瓷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 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