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及启示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及其意义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及其意义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也称为“海路”,是连接中国和西方各国的重要贸易通道。
这条路线始于汉代,发展至唐、宋、元等朝代,形成了世界上最重要的海上贸易路线之一。
它不仅促进了中外商品交流、贸易发展,也成为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拓展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范围,对中外文化、科技、艺术等领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是中国成为世界大国的一大砝码。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连接了中国南部的海岸线和南亚、东南亚、非洲和欧洲等地的港口城市,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地之间的贸易往来。
此外,这条海路也为各国的商贸往来提供了便捷的手段,让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有了更广泛的交流和了解的机会。
中国在这条海上丝绸之路上,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促使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除了促进贸易、文化交流,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还在科技、艺术等领域展现了中国的强大影响力。
这条路线上的商贸往来,搭建起了中国与世界各地之间的交流平台,有助于传播中国的先进科技和先进文化,加速了世界各国的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交流和发展,并促进了各国之间技术、艺术等信息的交流和共享,造福了各国人民。
有关历史学家和文化学者认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和交流的重要途径,富有文化和艺术内涵。
从中国出发的海上丝绸之路,为文明和历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灵感,也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通过这条海上交通线,不同文化和宗教背景、地理和气候条件、历史和政治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之间进行了丰富多彩的交流和融合。
然而,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即使是在历史上,也存在着一些障碍和挑战。
例如,商船的安全问题、堵塞停顿等问题,都给贸易交流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在古代,这种交通工具和技术的落后,也影响了贸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虽然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经济、文化交流,但是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在交流过程中也有可能产生一些不良的现象,例如文化冲突、文化污染、商业诈骗等。
总之,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在它的贸易活动、文化交流、科技体系的传播和艺术背景的传承和发展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中国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及其对于国际贸易的影响

中国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及其对于国际贸易的影响中国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指自汉朝以来,中国通过海路与西方国家开展贸易往来的历程。
从1世纪开始,中国开始与罗马帝国、印度、波斯等国家进行海上贸易,这条贸易路线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起始于中国的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经南海、印度洋,到达中东和地中海地区。
海上丝绸之路对于国际贸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海上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使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走向了世界。
中国的丝绸制品以其独特的质量和工艺,吸引了罗马帝国等西方国家的消费者,并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奢侈品。
与此同时,中国也从西方国家获得了金银、马匹、象牙等珍稀商品,丰富了自己的物质文化。
其次,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经济往来。
中国与越南、泰国、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因此发展起来。
中国向这些国家输出了丝绸、瓷器等商品,而从这些国家进口了香料、珍珠、黄金等商品,丰富了中国的商品结构。
此外,中国还与印度、波斯等国家之间进行了贸易,通过中东地区将中国的商品输出至地中海沿岸的欧洲国家。
海上丝绸之路对于国际贸易的影响还体现在文化交流方面。
随着贸易的发展,中国的宗教、哲学、科技等文化也随之传播到西方国家。
佛教、道教等宗教从中国传到了东南亚、日本等国家,对这些国家的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时,中国的文化也从西方国家获得了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中国本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海上丝绸之路对于中国自身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条贸易路线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经济的繁荣,加强了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友好交往。
中国国内各地纷纷设立了海港,加强了海上贸易的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还吸引了大量外国商人和移民来到中国,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多元化和国际化。
总的来说,中国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对于国际贸易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它加强了中国与西方、东南亚等地区的贸易往来,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及现实价值

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及现实价值丝绸之路,又称为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东西方的古老贸易路线,起源于中国,经中亚、中东,最终到达地中海地区。
丝绸之路于汉代开始兴起,经历了几个历史阶段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首先,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在于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作为一条连接东西方的交通线路,丝绸之路不仅带来了商品的交流,也带来了不同文明的接触和互动。
通过丝绸之路,东方和西方的文化、宗教、科技、艺术等都得以传播和交流,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明交融。
例如,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就随着丝绸之路的传播而融入中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丝绸之路还为艺术品的传输提供了便利,希腊罗马的艺术品和技术在东方产生了影响,而东方的艺术品也在西方得到了传播。
其次,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还在于它成为了国际贸易的重要通道。
丝绸之路不仅带来了丰富多样的商品,尤其是丝绸、茶叶、瓷器等东方特色产品在西方市场的热销,也激发了西方对东方商品的需求。
而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往来,也为两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
丝绸之路的繁荣,不仅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也促进了中亚和中东地区的繁荣,推动了商品的流通和生产技术的发展。
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还推动了货币和金融体系的发展,为现代国际贸易奠定了基础。
第三,丝绸之路的现实价值在于它成为了中亚和中东地区与中国合作的重要平台。
丝绸之路经过的中亚和中东地区是中国的重要合作伙伴,这些地区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和市场潜力。
丝绸之路的建设,可以为中国和这些地区的合作提供更加便捷和可靠的通道,加强互利共赢的经济合作。
同时,丝绸之路的建设也可以帮助中亚和中东地区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其经济水平和发展潜力。
此外,丝绸之路的建设还可以加强沿线国家之间的政治和文化交流,增进双方的了解和友谊,促进和平与稳定。
总之,丝绸之路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它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带来了东西方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丝绸之路也成为了国际贸易的重要通道,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贸易的繁荣。
古时海上丝绸之路凸显出人民的智慧的事件

古时海上丝绸之路凸显出人民的智慧1. 介绍古时海上丝绸之路古时的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连接我国、印度、中东和地中海沿岸国家的贸易路线,沿途途径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这条古老的贸易路线不仅促进了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也传播了东方的文化,尤其是我国的丝绸、瓷器和茶叶等商品。
在这条古老的贸易路线上,发生了许多充满智慧和魅力的事件,展现了古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2. 古代航海技术和智慧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贸易需要经历漫长的航行,对航海技术和航行知识有着极高的要求。
古人民在没有现代科技和导航设备的情况下,依靠星宿方向、海流和风向等自然现象进行航行,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
他们利用季风的顺势航行,掌握了航海的技巧,开拓了许多遥远的贸易路线。
古代的航海士们需要克服许多自然和人为的障碍,通过智慧和勇气,成功地完成了海上贸易往来,为世界贸易史书写了光辉的篇章。
3. 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除了物质贸易和航海技术,古时海上丝绸之路也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通过丝绸之路,我国的丝绸、茶叶和瓷器等商品被引入西方国家,而西方的珍贵金银、宝石和香料也被带回我国。
这种文化交流不仅推动了商品贸易,也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融合。
古代的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古人们在这条道路上展现了智慧和包容的一面。
4. 总结和个人观点古时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人民智慧和勇气的结晶,他们依靠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开拓了这条连接东西方的贸易通道,促进了各国之间的贸易、文化和友谊。
我们应该珍惜这段历史,继承他们的智慧,推动现代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通过对古时海上丝绸之路的深入了解和思考,我们可以更深刻地认识人类的智慧和勇气。
也能在当前世界的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的背景下,更好地促进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
在历史长河中,古时海上丝绸之路无疑是一座连接东西方文明的桥梁,也是人类智慧和勇气的结晶。
让我们珍惜这段历史,继承古人的智慧,共同推动世界的和平、发展与繁荣。
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与意义

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与意义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地中海地区及中亚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路径,它的产生和发展对世界历史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和意义不仅是一个经济、贸易的问题,更关涉到文化交流和跨越时空的思想交流,影响着我们今天的社会和文化境遇。
一、丝绸之路对经济的影响丝绸之路是地区贸易的重要渠道,商品的贸易不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改善了民生状况,还激发了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潜力。
丝绸作为贸易中的重要商品之一,源自中国的漫长历史,走进了世界各地。
它不仅为中国带来了经济财富,也为世界各国带来了美好的风光。
同时,丝绸之路也使中国的其他手工艺、农作物、药材等商品得以传播,使中国得以以更加广泛的经济形式与世界进行了连接。
二、丝绸之路对文化交流的影响丝绸之路对于中国和外国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产生了重大影响。
随着贸易的大量进行,外国文化逐渐融入到中国文化中,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机遇。
同时,中国文化也开始走向世界,丝绸之路为这一历史进程提供了管道和机制。
例如,佛教和道教的兴起,对东西方的思想和文化做出了深远的贡献,丝绸之路便成为了佛教的重要传输管道。
荷马史诗和美索不达米亚神话,更是为中国的文化传统带来了新的理念。
丝绸之路上的商人和朝聘贡使也为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搭建了重要的平台和纽带。
三、丝绸之路对世界文明进程和格局的影响丝绸之路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贸易和文化上的交流,更是跨越时空的信息流动和思想交流。
语言、宗教和文化等方面的交往,已经深深影响着人类在世界范围内的共同发展、改革和进步。
丝绸之路对于人类有着深远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在丝绸之路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东西方的文明传统相遇和碰撞,产生了多种文化的交错渗透。
长期的交流和融合,打破了文化的地域界限,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和交流搭建了重要的桥梁和平台,促进了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
总之,丝绸之路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发明,至今对世界的影响依然在延续。
它不仅开创了许多独特文化和艺术史,也为当今世界和平、繁荣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一个极具历史价值和意义的重要文化遗产。
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和世界各地进行贸易、文化、科技等交流的重要通道,在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阐述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一、政治意义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一个宽广的海洋通道,连接了中国东部沿海和印度洋、波斯湾和红海等地,成为了古代中国外交和政治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大量的贸易往来中,政治和外交因素也随之加深,构成了一种独特的政治文化模式。
在海上丝绸之路上,中国与许多周边国家进行了大量的外交和贸易往来,提升了中国在亚洲政治中的地位,并增强了其影响力。
同时,海上丝绸之路也成为了古代中国对外扩张政策的重要工具,开拓了更加广阔而丰富的国际市场,扩大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
二、经济意义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一个贸易通道,孕育了古代中国繁荣的海外贸易,同时也为周边国家的经济和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机遇。
在历史上,许多国家都因为与中国的贸易往来而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之所以成为中国经济的“窗口”,就是因为它与海上丝绸之路紧密相连。
海上丝绸之路让中国的丰富资源和优良产品走出国门,成为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珍品,如丝绸、瓷器、茶叶、药材等。
这些商品不仅提升了中国的经济实力,也推动了许多贸易伙伴的发展,从而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经济繁荣和交流。
三、文化意义海上丝绸之路带来的贸易、移民和人员往来,不仅仅是物质的交换,更是文化的融合和互通。
海上丝绸之路连接了罗马帝国、波斯帝国、印度教、佛教等多种文化背景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它们之间的文化交流。
随着各种文明的相互融合,海上丝绸之路上出现了不少文化瑰宝,如佛教传入中国、天方夜谭、伊斯兰教的繁荣等,深刻地影响着古代中国和周边各国的文化发展。
历史上,中国的科技、文学、艺术等在海上丝绸之路上得以广泛传播,获得了许多海外贸易伙伴的认可和青睐。
这些文化交流,不仅让不同的文明有机会互相了解和包容,也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海上丝绸之路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古代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自古以来,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贸易往来便十分频繁,其中海上贸易是其中之一。
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不仅在于它的贸易往来,更在于它对于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文化传承的贡献。
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在于它的贸易往来。
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中东、非洲和欧洲等地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它不仅促进了各国之间的贸易,也使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得以加深。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不仅受到了世界各地的青睐,而且也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同时,中国也从世界各地引进了许多宝贵的商品和文化,如金银、珠宝、动物、植物等,丰富了中国的商品市场和文化内涵。
可以说,海上丝绸之路的存在促进了中国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交流。
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对于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文化传承的贡献。
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一条贸易通道,更是一条文化交流通道。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文化得以传播到世界各地,如佛教、道教、儒家思想、诗歌、书法、绘画、建筑等。
同时,也有许多外国文化传入中国,如印度佛教、波斯、阿拉伯、欧洲的宗教、哲学、艺术等。
这些文化的交流使中国的文化更加多元化和丰富,也使中国更加开放、自信和包容。
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对于中国的国际地位和文化自信的提升。
海上丝绸之路的存在和繁荣,使得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得到了提升。
中国的文化和商品不仅在国内有市场,也在世界各地有市场。
同时,中国也在不断吸收和融合着各国文化,使得中国更加开放、自信和包容。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文化和思想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和认同,也为中国赢得了更多的尊重和认可。
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不仅在于它的贸易往来,更在于它对于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和文化传承的贡献。
它促进了中国和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中国的商品市场和文化内涵,也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文化自信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及其对于国际贸易的影响

中国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及其对于国际贸易的影响中国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通过海上贸易与世界各地进行交流和贸易的一条重要航线。
它起始于汉代,经过唐宋时期的繁荣期,直到明清时期逐渐衰落。
海上丝绸之路对于中国历史上的国际贸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
中国作为一个重要的丝绸生产国,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将丝绸、瓷器、茶叶等中国特产输出到周边国家和地区,如东南亚、朝鲜、日本、印度等地,从而带动了贸易的繁荣。
同时,这也带来了外来商品和文化的介绍,丰富了中国社会和文化。
其次,海上丝绸之路拓展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市场。
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与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了贸易往来,还延伸至印度洋、波斯湾和红海等地区,连接了西亚、北非、欧洲等地。
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与其他国家开展了丰富多样的贸易活动,不仅增加了中国的外汇收入,也拓展了中国的经济发展空间。
此外,海上丝绸之路也对世界经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向世界输入了许多宝贵的商品,如丝绸、瓷器、茶叶、药材等,这些商品在当时的世界市场上非常抢手。
中国的丝绸尤其受到世界各地的青睐,成为了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海上丝绸之路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对世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总之,中国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无疑对国际贸易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它促进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拓展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市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虽然海上丝绸之路在一些时期衰落,但如今的中国正在努力复兴海上丝绸之路,为中国和世界的贸易往来带来新的机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及启示
作者:朱艳《光明日报》(2015年03月22日07版)
“海上丝绸之路”(也称海上丝路)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的统称。
相对于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对“丝绸之路”的命名来说,“海上丝路”的提法出现较晚,直到1913年才由法国的东方学家沙畹首次提及。
从此之后,有关“海上丝路”的使用和研究越来越多,划分也越来越细。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讨论,一般对我国海上丝路的划分大概归为两条比较重要的线路:一条是东海航线,也叫“东方海上丝路”,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在胶东半岛开辟的“循海岸水行”直通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直至东南亚的黄金通道;另一条是南海航线,也称“南海丝路”,是西汉时始发于广东徐闻港到东南亚各国后延续到西亚直至欧洲的海上贸易黄金通道。
“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
“海上丝路”是在大陆文明东渐与河海文明相互影响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经历了漫长而且线路不断变化、反复的过程,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东方海上丝路”航线是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开始萌芽,到秦汉时期开始成熟的。
它是黄河文明与海洋文化相互交融的结果。
期间秦始皇派徐福从琅琊郡东渡大海寻仙药、汉武帝派五万大军从山东半岛渡海对朝用兵,都与“东方海上丝路”的拓展成熟有关。
而胶州板桥镇古港口在唐宋时期成为北方唯一、也是最大的市舶司,承担着日韩等国派遣唐使来华的主要海上运输任务,使“东方海上丝路”达到辉煌。
“南海丝路”起源于西汉时期广东的徐闻港,兴盛于隋唐时期的广州港。
到元朝,泉州成为当时全国的第一大港,也是“南海丝路”的典型代表。
“南海丝路”航线最早是从徐闻、合浦出发,经南海进入马来半岛、暹罗湾、孟加拉湾,到达印度半岛南部的黄支国和今天的斯里兰卡。
唐宋时期,南方沿海诸多港口都开通了通往东南亚、南亚、直到西亚的航线。
“海上丝路”的南北航线在元明时期达到最大程度的交融。
元明时期的中国,经济中心在南方而政治中心在北方,相对先进的航海技术使得南北方之间的海运成为保证南方粮食、丝绸、瓷器等北上的重要运输方式。
在对外贸易上,明朝中期的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更是开创了中国远洋航海的新时代。
明末清初的海禁政策,使“海上丝路”一度被阻隔。
南线“海上丝路”在海禁的同时,“朝贡”贸易仍在进行,民间商贸和文化往来也一直没有间断,因此明清时期仍在广州设市舶司。
康熙十二年以后,朝廷开海禁,但由于清朝整体实行的是重农抑商政策,所以,整个“海上丝路”并不繁荣。
“海上丝绸之路”的作用和影响
从《竹书纪年》中记载了夏帝芒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就“东狩于海,获大鱼”,到秦皇汉武多次派人或军队探索海洋和拓展海外,表明“东方海上丝路”的形成在时间上可能要早于陆上“丝绸之路”很多年。
“海上丝路”首先是古代中外进行商贸往来和军事战备的通道。
通过“海上丝路”,中国向韩、日、南洋和西亚等地运送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进入中国的主要有栗子、香料、玉米、番薯、洋葱、药物、奇禽异兽等。
日韩向中国学习制铜、制陶技术;中国从印度学习熬糖(蔗糖)法;印度从中国学习造纸术;中国的火药、指南针、丝织等技术又传入大食。
“海上丝路”还是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如唐朝的政治制度、文字艺术、宗教信仰、礼仪服饰等向韩日的传播,主要就是通过“东方海上丝路”实现的。
而高丽乐、天竺乐也是通过“海上丝路”进入中国的。
“四大发明”对世界的贡献更是通过“陆海丝路”得到广泛传播。
同样,西方文化特别是宗教也是通过“海陆丝路”影响着中国的。
隋唐时期,
日本通过“东方海上丝路”向唐正式派出19次每次约400人的遣唐使团来华学习、交流;新罗国与唐朝的关系更为密切,据统计,新罗国以各种名义向唐派出使节126次,唐向新罗国派使节34次。
明代郑和从西洋返回时,许多国家都派使者甚至皇帝本人,乘郑和宝船并带来特产珍奇,返程时又带回更多的“礼物”。
他们与我国保持了长期友好联系和贸易往来。
“海上丝绸之路”对当代的启示
“海上丝路”的悠久历史和蕴含的共同价值观,是全世界建设21世纪繁荣社会、海洋强国的基础和指南。
从古至今,无论是东西方之间还是中国和亚太各临海国家之间,其社会发展进程、经济文化形式、社会风俗意识形态等都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我们应该以史为鉴,在“海上丝路”历史形成的共同文化价值基础上,去寻找因古“丝绸之路”而交往、融合、合作和共赢的机会和条件。
古代中国作为“海上丝路”的东方起始点,从东亚开始连接起亚非欧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与陆上“丝绸之路”一起组成世界上最长、也是最具开发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和海上运输通道。
特别是“海上丝路”连接起来的亚太地区,更是全球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大、合作最为活跃的地区。
当今中国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同时,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提出“一带一路”重大战略的基础上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
如何在新一轮全球增长面前获得更多更大的发展空间,让人民过上更加安宁、富足的生活,这需要沿线各国进行智慧对话与合作。
“一带一路”重点战略的提出就是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角度,为我国与周边国家处理双边关系提出一个合作与对话的新框架,也是给亚非欧等国提供一个和平对等条件下加强交流与理解的新视角。
(作者单位:青岛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