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类手法

合集下载

振动类手法24页PPT

振动类手法24页PPT
❖ 头痛,失眠,眩晕:指振印堂,太阳, 百会等穴
❖ 胃下垂,胃脘痛:指振中脘,或掌振脘 腹部
❖ 咳嗽气喘,呃逆呕吐:指振膻中穴 ❖ 痛经,月经不调:掌振小腹部
[作用] ❖ 和中理气,消食导滞,调节胃肠功能
(二)抖法
❖ [定义] ❖ 用双手或单手握住患肢远端,微用力作
小幅度连续抖动,使关节有松动感。 ❖ 平抖、提抖和牵抖。 ❖ 抖法是放松手法,常作为辅助手法应用,
❖ 多用于头面、胸腹、腰背,分为指振和 掌振两种。
1、指振法:
❖ 中指伸直,指端着力于治疗部位,食指 加压于中指指背,运用前臂和手部的静 止性用力,发出快速强烈震颤。
❖ 着力要实有节奏,连续又有间歇,400600次/分,治疗部位产生温热感,舒松 感。
❖指振法
2、掌振法:
❖ 手掌着力于施治部位,集手部和前臂肌 群之力于掌面持续发力,局部产生震颤
振动类手法
时间反复无常,鼓着翅膀飞逝
三、振动类手法
❖ 以较高频率进行节律性的轻重交替刺激, 持续作用到人体某一部位,使之产生颤 动感的一类手法。
❖ 包括振法、抖法等。
❖ 治疗部位产生振动感是基本特点。
(一)振法
[定义] ❖ 用指或掌按压在某一部位上作连续不断
的快速震颤动作。又称颤法、振颤法。
❖ 适用全身各部,具有理气和中、祛瘀消 痞、解除疲劳之效。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注意事项]
❖ 1、指、掌着力处不可过于用力按压
❖ 2、除前臂、手部肌肉静止性用力,其 它部位放松,呼吸自然,切记屏气。
❖ 3、脘腹部振法,手掌应随患者呼吸而 起伏,即吸气手掌随腹壁慢慢浮起,吸 气手掌随之下压,但手掌始终要紧贴体 表,不可松劲。

振动类手法优秀文档

振动类手法优秀文档

振法
(二)振法
1、掌振法:手掌着力于施 术处,肘关节伸直,以肩 关节为支点,上肢和手掌 主动施力,产生较快频率 的振动。
指振法
2、指振法:用手指罗纹面着力于 1、掌振法:施手掌术着处力于,施肘术处关,节肘关微节曲伸直,,以以肩肘关关节为节支为点,上肢和手掌主动施力,产生较快频率的振动。 二术理、者气作 两活用臂血伸,直支频消,除点率两郁手,的闷分,掌 振别除握指动积住导主。其滞两动,踝解施部除,力粘身连,体,后并松仰弛产,肌向生筋患,较者开足快导端放方松向。徐徐用力拔伸其腰部。
理气活血,消除郁闷,除积导滞,解除粘连,松弛肌筋,开导放松。 二、作用
理气活血,消除郁闷,除积导滞,解除粘连,松弛肌筋,开导放松。
肘振法
3、肘振法:用肘尖着力于施术处,肘 关节屈曲,身体稍前斜倾,肩关节为支 点,借助身体斜前倾的重量,上臂和前 臂主动施力,并产生较快频率的振动, 使受术部位有振动感。
上肢抖法
抖法Leabharlann 上肢抖法双手握住患者上肢的腕部,肘关 节和腕关节为支点,前臂和腕部主 动施力,做小幅度快频率的连续上 下抖动。
下肢抖法
抖法
下肢抖法
用双手握住患者下肢的踝部, 肘关节和腕关节为支点,前臂和 腕部主动施力,做小幅度快频率 的抖动。
接1.上动节作肩动要作关领,助节被手抖牵仍动固抖的定肢法其体两要腋自部然,伸术直者、握放住松其。两踝部,身体前倾。
(附)颤 法
定用义双: 手以握手住掌患抖或者掌下法指肢自的然踝伸部直,着肘力关于节肩施和术腕关部关节位节,为牵用支抖腕点部,法作前急臂剧和而腕细部微主的动撮施动力,,称做为小颤幅法度。快频率的抖动。
在施颤中以腕的患自者然而端有坐节位奏的。颤术摆者使施用术两部手位产握生住温热、颤动、舒适、松弛的感觉,此法常与振法合用。 一术、者手 以法单操手其作或及双腕要手部领的,手掌用及力掌做指自一然定伸时直平间放的于拔施术伸部,位,稍施压力与施术部位贴实,将力贯注于施力的手及臂部,用腕力连同臂部 作左右急剧待而细患微者的肩摆动关(节摆适动的度速放度松要快时,,幅再度要瞬小间)摆而滞为颤。 双手握住患用者上力肢,的做腕部2,~肘3关次节大和幅腕关度节的为抖支点动,,前臂和腕部主动施力,做小幅度快频率的连续上下抖动。 术术者者两 随臂之伸身使直体,起抖两立动手,波分两别手传握臂到住瞬肩其间两用部踝力。部,,做身2~体3后次仰较,大向幅患度者的足抖端动方,向使徐其徐产用生力的拔抖伸动其波腰传部至。腰部 。

推拿名词解释

推拿名词解释

是人类最古老的一种治疗方法,是一门传统的经验医学,同时又是一门年轻的,有发【推拿流派】:推拿学的发展历史悠久,特别是在古代其推拿手法多为师徒单脉相传,相互交流甚少,加 之地域不同,操作习惯差异,因而形成了具有各自不同特点的推拿流派。

分为一指禅推拿流派,滚法推拿、 内功推拿、指压推拿、点穴疗法,正骨推拿,小儿推拿。

【摆动类手法】:以指、掌或腕关节做协调的连续摆动,使所产生的“波状”力沿着术手着力部位持续不 断地作用于受术部位的一类操作方法。

—亍指禅推 — 术者以拇指相应部位着力点于受术部位或穴位,术者沉肩、垂肘、悬腕,(通过肘关节屈伸,前臂与腕关节有节奏地内、外摆动),通过腕部的连续摆动和拇指关节白丽伸,使所产生耐力 持续不断地作用于该部的操作手法。

频率每分钟 120-16厂次。

分为指端推法、螺纹面推法、偏峰推法、缠 推法(缠法200次以上/分钟)、跪推法(屈指推法要求及注意:姿势端正、心和神宁、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紧推、慢移、松。

【滚法】:是术者以手背部尺侧为着力点,沉肩、垂肘,(以肘关节为支点),通过肘关节屈伸、前臂内外 旋转和腕关节屈伸(有节律)的联合运动,使手背部尺侧(一半以上)部分在受术部位上持续不断地来回 滚动的操作法。

频率每分钟 120-160次。

要求及注意:姿态、心神、沉肩、垂肘、手、腕、臂、着力点、紧推、慢移【揉法】:以着力部位带动受术部位皮肤、皮下组织一起,做柔和而灵活的环旋运动的操作法。

分为掌根 揉法、大鱼际揉法、指揉法、拳揉法和肘揉法。

— —注意事项:压力及频率适中,动作灵活协调而有节律性,带动皮肤和皮下组织一起运动,不可在体表形成 摩擦运动。

【大鱼际揉法】:大鱼际部着力于施术部。

沉肘,屈肘成120°— 140。

,肘外翘,腕放松,呈微屈或水平状,以肘关节为支点, 前臂做主动运动,带动腕关节进行左右摆动, 使大鱼际 在治疗部上轻柔灵活的揉动,频率每分钟 120-160次。

振动手法

振动手法
三、振动类手法
以较高频率进行节律性的轻重交替刺激,
持续作用到人体某一部位,使之产生颤 动感的一类手法。 包括振法、抖法等。 治疗部位产生振动感是基本特点。
(一)振法
[定义] 用指或掌按压在某一部位上作连续不断 的快速震颤动作。又称颤法、振颤法。 适用全身各部,具有理气和中、祛瘀消 痞、解除疲劳之效。 多用于头面、胸腹、腰背,分为指振和 掌振两种。
[动作要领] 1、抖法幅度要小,频率要快,连续进 行。抖动幅度控制在2-3cm之内。上肢 抖动频率250次/分左右,下肢抖动频 率100次/分左右。 2、被抖关节有松动感。
[注意事项] 1、被抖肢体自然伸直,肌肉处于最松 弛状态。 2、抖动时避免牵拉动作,幅度不宜过 大。 3、切勿粗暴拉伸,节奏由慢而快,使 关节有舒松感。
[临床应用] 1、用于四肢,治疗四肢关节酸痛、活 动不利。 2、上肢部抖法:肩周炎,肩部伤筋及 肩、肘酸痛、活动不利等,常与搓法配 合,作为结束手法。 3、下肢抖法:腰突、急性腰扭伤或腰 腿痛等,常与腰部拔伸法组成腰部牵抖 法。
[作用] 放松肌肉,减轻重手法的刺激, 缓解疼痛。
掌振法
[动作要领] 1、前臂和手部肌肉强力静止性用力, 力量集中于指端或手掌,被推拿部位 产生振动。 2、振动频率要快,着力大,每分钟 600次。要求震颤连续应用2分钟以上。
[注意事项] 1、指、掌着力处不可过于用力按压 2、除前臂、手部肌肉静止性用力,其 它部位放松,呼吸自然,切记屏气。 3、脘腹部振法,手掌应随患者呼吸而 起伏,即吸气手掌随腹壁慢慢浮起,吸 气手掌随之下压,但手掌始终要紧贴体 表,不可松劲。
抖法
上 肢 抖 法
2、上肢提抖法: 一手按住患者肩部,一手握住患肢腕 部,作连续不断的小幅度上下抖动, 抖动中可结合患肩的前后方向活动。

第三节 振动类手法

第三节 振动类手法

复习:
• 振颤法定义: • 各种抖法施术时体位选择? • 抖法、振颤各自特点,各自操作注意事项? • 振法与颤法的区别 • 振法与颤法的主治作用?
频率 (每分钟)
压力
运动 带动
振 法
中指 600~800
颤 法
单掌 面
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指、
双掌
200~300
无 被动 有 主动
• 主要适于腹部。
【适用部位】
【作用】
• 主要用于腹胀、消化不良等病症。
• 治疗腹胀,消化不良,可指颤上、中、下三 脘,掌颤脐部,具有消胀除满、消食导滞 的作用。常与揉胃脘、揉天枢等方法配合 使用。
近上端肢。部 250次
1~3cm
• 3下.抖肢动部 的幅稍度慢,要1小00,次频率要快稍。增大 • 4腰.抖部腰法属运于用巧复劲合,手法1~,3次要即以可拔伸牵引和较
大幅度的短阵性抖动相结合,使受术者腰部
放松后再行抖动,要掌握好发力时机。
【注意事项】
• 1.操作时不可屏气。 • 2.受术者肩、肘、腕有习惯性脱位者禁用。 • 3.受术者腰部疼痛较重,活动受限,肌肉
生较快速的“振动波”;
• 使受术部位或穴位有被振动感,或有温热 感或疏松感 。
• 1.指振法 以中指罗纹面按压在体表的经 络穴位上,也可用示指叠压在中指的背面,
运用前臂及手部有意识的静止性用力,
集功力于指端,做连续不断的快速振颤,
使深部组织有振动感和温热感。
• 2.掌振法 以手掌面按压在体表的一定部 位或经络穴位上,掌、臂肌肉强力的静止 性用力,做有意识的连续不断地快速振颤, 使深部组织有振动感和温热感。
• 2.要有一定的颤动频率。颤法的运动频率 一般认为在每分钟200~300次左右。

第二节 挤压、振动类手法

第二节  挤压、振动类手法
振颤类手法主要包括抖法、振法和颤法。
(一)抖法 抖法是用双手握住病人的上肢或下肢远端,用力做缓缓的
,连续不断的,小幅度的上下抖动的一种手法。
1.动作要领 被抖动的肢体要自然伸直、放松。术者沉肩, 垂肘,两手握住病人肢体的腕上或踝上,同时做快速小幅度 的抖动,使被抖动的肢体有轻松感。动作要轻松、连续,幅 度要小,频率要快。抖动的频率,抖下肢每分钟约100次,抖 上肢每分钟约200次。
2.指振法:用手指罗纹 面着力于施术处,肘关 节微曲,以肘关节为支 点,掌指主动施力,并 产生较快频率的振动。
3.肘振法:用肘尖着力于施 术处,肘关节屈曲,身体稍 前斜倾,肩关节为支点,借 助身体斜前倾的重量,上臂 和前臂主动施力,并产生较 快频率的振动,使受术部位 有振动感。
(三)拿法 拿,捏而提起。拿法是用大拇指与其他四指指面,或与食、中
两指指面作相对用力,在一定穴位或部位进行节律性地提捏的一 种手法。 1.动作要领 沉肩,垂肘,悬腕,以指面和指峰为着力部,对称 用力由轻而重,再由重而轻。动作要缓和而有连续性。不可突然 用力,不可断断续续,或忽轻忽重。指端微带揉捏动作。
捏拿类手法主要包括捏法、拿法、捻法、拧法、挤法等。
(一)按法 按法是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或手掌为着力点,按压一定部
位或穴位的一种手法。用单掌或双掌,或用双掌重叠按压体表 ,称掌按法。
1.动作要领 沉肩,垂肘,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移动。 按压的方向,宜垂直向下用力。用力应由轻渐重,使刺激深透, 以有得气感为度。不能用暴力猛然按压。按压胸背或脊柱时,患 者不宜说话。按压时间20秒~2分钟,一般按压力量大者时间宜 短;按压力量小者时间可稍长。
拿揉法
在拿法的基础上, 拇指与其余手指在做 捏和提动作时,带有 适度的旋转揉动,使 拿揉之力绵绵不断地 作用于施术部位。

04第四讲-第六章振动类 挤压类 扣击类手法

04第四讲-第六章振动类 挤压类 扣击类手法


3.屈食指点法:屈食指,其它手指相握,以食指 第一指间关节突起部着力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拇 指末节尺侧缘紧压食指指甲部以助力。前臂与食指 主动施力,进行持续点压。

本法亦可用屈曲的中指指间关节背侧着力操作。

【要领及注意事项】




1.取穴宜准,用力宜稳。“指针”、“得气”。 2.不可突施暴力。既不能突然发力,也不可突然收 力。 3.点后宜用揉法,以避免气血积聚及点法所施部位 或穴位的局部软组织损伤。 4.对年老体弱、久病虚衰的患者不可施用点法,尤 其是心功能较弱患者忌用。 5.点法具有着力点小、刺激强、操作省力等特点, 与压法基本相同,其区别点在于压法的着力面积较 大,而点法着力面积较小。
四、捏法


定义:用拇指和其它手指在施术部位相对用力 合捏,做一松一紧有节律性的挤压,称为捏法。 捏法可单手操作,亦可双手同时操作。 【操作】

【操作】


1.拇指端点法:手握空拳,拇指伸直并紧靠于食 指中节,以拇指端着力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前臂 与拇指主动发力,进行持续点压。亦可采用拇指按 法的手法形态、用拇指端进行持续点压。 2.屈拇指点法:半握拳,屈拇指,以拇指指间关 节桡侧着力于施术部位或穴位,拇指端抵于食指中 节桡侧缘以助力。前臂与拇指主动施力,进行持续 点压。
【手法特点】



【临床应用】 指振法用于全身各穴,掌振法用于胸腹、腰背 部及头部。 各种虚证。
三、颤法


定义:以指掌在施术部位通过腕部做急骤而细 微的颤动。 【操作】

食、中手指或及无名指,全掌置于施术部位,手部 和前臂绑紧主动颤动,使操作部位一起颤动。 1.频率200-300次/min。 2.对施术部位施以合适压力。 3.不可屏息操作。

推拿治疗简介及手法

推拿治疗简介及手法

推拿治疗简介及手法推拿手法时推拿治病的主要手段,其熟练程度以及如何适当地运用手法,对治疗效果有直接影响。

手法要求持久、有力、渗透、均匀、柔和。

根据手法的动作形态,推拿手法分为摆动类、摩擦类、振动类、挤压类、叩击类和运动关节类等六类手法,每类各有数种手法组成。

1、摆动类手法:以指或掌。

腕关节作协调的连续摆动,成摆动类手法。

本类手法包括一指禅推法、缠法、滚法和揉法等,本法适用范围广,具有舒筋活血、缓解肌肉、祛瘀消积促进血液循环及消除疲劳等作用。

2、摩擦类手法:以掌、指或肘贴附在体表作直线或环旋移动称摩擦类手法。

本类手法包括摩法、擦法、推法、搓法、抹法等。

本法具有理气和中、温筋通络、行气活血等作用。

3、振动类手法:以高频率的节律性轻重交替刺激,持续作用于人体,称振动类手法。

本类手法包括抖法、振法等。

本法一般作为结束类手法具有调节气血,舒筋理气、祛瘀消积等作用。

4、挤压类手法:用指、掌或肢体其他部分按压或对称性挤压体表、成挤压类手法。

本类手法包括按、点、捏、拿、捻和踩跷等法。

按、点、捏、拿捻等法具有放松肌肉、开通闭塞、活血止痛等的作用。

踩跷法临床常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本法刺激量较大,应用时必须谨慎,对体质虚弱者或脊椎骨质病变者均不可使用本法。

5、叩击类手法:用手掌、拳背、手指、掌侧面,桑枝棒叩打体表,称叩击类手法。

本类手法包括拍、击、弹等法。

本法具有舒筋通络、行气活血等作用。

6、关节活动类手法:对关节作被动型活动的一类手法称为运动关节类手法。

本法手法包括摇法、背法、扳法、拔伸法。

背法适用于腰部扭闪疼痛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其他手法用于关节错位或肢体、关节功能障碍灯病症。

禁忌症: 1、诊断不明的急性脊髓损伤或伴有脊髓症状的患者,在未排除脊椎骨折时切忌推拿。

出现脑脊髓症状时须排除蛛网膜下腔出血,这也是推拿禁忌症。

2、各种骨折、骨关节结核、骨髓炎、骨肿瘤、严重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推拿可能引起病理性骨折,肿瘤扩散转移或炎症发展扩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17
18
振动类手法
1
定 义
以较高频率的节律性轻重交替刺激,持续
作用于人体,称为振动类手法
本类手法有:抖法(Shaking Manipulation)
和振法(Vibrating Manipulation)
2
抖法
定义:用双手握住肢体远端,用力做连 续不断小幅度抖动的一种手法
操作:用双手握住患者的上肢或下肢的 远端,用力作连续的小幅度的上下颤 操作要点:颤动的幅度要小,频率要快
振法一般常用单手操作,也可双手同时操作 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和穴位 具有祛瘀消积,和中理气,消食导滞,调节
肠胃功能等作用
14
操作练习
1.头面:指振睛明太阳;掌振百会;大鱼
际振面额部。 2.胸腹:全掌振。 3.腰背部:指振膀胱经;掌根振腰肌;迭
掌振腰骶部
15
Vibrating Manipulation
• Vibrating manipulation is divided into palm vibrating manipulation and finger vibrating manipulation.
• Palm vibrating manipulation(掌振法) • Finger vibrating manipulation(指振法)
振法
定义:以掌或指为着力部,在人体某一部位做振动的一 类手法
动作要领:用手指或手掌着力在体表,前臂和手部的肌
肉强力地静止性用力,产生振颤动作
分类:用手着力称指振法,用手掌着力称掌振法
注意事项:操作时力量要集中于手指端或手掌上
要点:振动的频率较高,着力稍重
10
分类
1.指振:中指端着力,多用于穴位头面
临床上常与搓法配合,作为治疗结
束的手法
治疗功效与搓法相同
7
操作练习
1.双手上肢
双手握腕及大小鱼际进行上下轻快地抖 动,频率要快。 2.下肢 双手握踝部进行牵抖。
8
上肢抖法:病人坐位,上肢放松,医者站于其 前外侧,上身略微前倾,用双手握住病人手腕 部,慢慢将其向前外侧方抬起,至约70—80度, 然后稍微用力作连续的小幅度的上下颤动, 使 肘、肩关节有舒松感。抖动幅度要小,频率要 高,200次/分。 下肢抖法:病人仰卧,下肢放松,医者站于其 足侧,用双手分别握住病人的两踝部,将其抬 至离床面约30厘米左右,然后作上下连续抖动, 使大腿及髋部有舒松 感。下肢抖动的幅度应比 上肢大些,而频率则应稍小些。 9
胸腹。 2.掌振:以全掌或掌根着力,多用于头 面胸腹腰背。 3.叠掌振:多用于腰骶部。
11
振法
掌振法和指振法
12
动作要领
1.沉肩、垂肘
2.前臂静止发力,力量集中在着力部位。 3.振动频率快,幅度小且连续不断。 4.呼吸自然,气温沉丹田,一般1-3分钟, 常可配合揉法。
13
振法临床应用
3
抖法
动作要领:用双手握住患者的上肢或下肢 远要点:颤动的幅度要小,频率要快
5
动作要领
• 1.马步势,上身微前倾。
• 2.沉肩、垂肘。
• 3.双手握住肢体表端。
• 4.前臂静止发力。
• 5.呼吸自然,气温沉丹田,意念集中在手上
6
抖法临床应用
可用于四肢部,以上肢为常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