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盘点

合集下载

曾获得诺贝尔奖的八位华人科学家

曾获得诺贝尔奖的八位华人科学家

曾获得诺贝尔奖的八位华人科学家1957年因发现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衡,从而导致有关基本粒子的重大发现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李政道(T sung-Dao Lee,1926年11月24日-),美籍华人物理学家。

1957年,31岁的他与杨振宁一起,以弱作用下宇称不守恒的发现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们的发现由吴健雄的实验证实。

李政道和杨振宁是首两位获诺贝尔奖的中国籍人士。

李政道出生于中国上海,祖籍江苏苏州,李政道曾在苏州东吴附中,江西联合中学等校就读。

因抗日战争,中学未毕业。

1943年在贵阳以同等学力考入迁至贵州的浙江大学物理系,走上物理学之路。

1944年日军进入贵州,浙江大学停学。

1945年转学到在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为二年级生。

1946年赴美进入芝加哥大学,师从费米教授。

1950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与合作者一起从事统计物理的相变以及凝聚态物理的极化子的研究。

1953年,他任哥伦比亚大学助理教授,主要研究工作是在粒子物理和场论领域。

三年后,在他29岁时,成为哥伦比亚大学二百多年的历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

1984年获得全校级教授这一最高级职称。

至今他仍活跃在物理研究的第一线,不断发表科学论文。

李政道于1962年加入美国国籍。

自从1970年代初,他和夫人秦惠莙开始回中国访问,他为中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做了很多贡献。

他向有关方面建议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重视基础科学研究:促成中美高能物理的合作,建议和协助建立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议成立自然科学基金;于1980年代设立CUSPEA考试,对优秀本科毕业生提供奖学金赴美攻读物理学博士;建议建立博士后制度;成立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的近代物理中心等学术机构。

1996年11月29日李政道的夫人秦惠莙因患肺癌离开人世。

为纪念夫人,1997年李政道及其亲友捐赠30万美元“秦惠莙与李政道中国大学生见习进修基金”,简称莙政基金。

莙政基金现支持北京大学、复旦大学、苏州大学、兰州大学与国立清华大学(台湾)等五所高校的优秀本科学生进行基础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入选的学生则被命名为莙政学者。

中国诺贝尔文学奖第一人

中国诺贝尔文学奖第一人
获奖理由:“因为她的小说和戏剧具有音乐般 的韵律,她的作品以非凡的充满激情的语言揭示了 社会上的陈腐现象及其禁锢力的荒诞不经。”
第十一页,共十九页。
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哈罗德·品特
犹太人。英国(yīnɡ ɡuó)剧作家, 被评论界誉为萧伯纳之后英国(yīnɡ ɡuó)最重要的剧作家。获得2005年 度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看 门人》(The Caretaker,1960)、 《生日派对》(TheBirthdayParty, 1958)、《回乡》(TheHome coming,1965)等。
获奖理由是:“一个集背叛,诗意冒 险和感性迷狂于一身的作家,探寻文明支 配下的边缘人性”。
第十五页,共十九页。
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塔·米勒(mǐ lè)
罗马尼亚裔的德国女性小说家、诗 人、散文家。代表作品:《心兽》、 《狐狸那时已是猎人》、《低地》、 《今天我不愿面对自己》、《呼吸秋千》 (2009年获奖作品)等。
第九页,共十九页。
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约翰·马克(mǎkè)斯韦尔·库切
南非白人(bái rén)小说家、文学评论 家、翻译家。主要作品有小说《等待野 蛮人》、《昏暗的国度》、《来自国家 的心脏》、《耻》(2003年获奖作品)、 《钢铁时代》、《凶年纪事》等。
获奖理由:“精准地刻画了众多 假面具下的人性本质。” 他的作品 《耻》、《等待野蛮人》和《国家中 心》是这一风格的典范。
第五页,共十九页。
全国中篇小说奖
电影《红高粱》
作为中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莫言在国际 国内享有很高的声誉,获得过很多重要的奖项,比如: 1987年《红高粱》获第四届全国中篇小说奖,根据 此小说改编(gǎibiān)并参加编剧的电影《红高粱》获第 38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盘点

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盘点

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盘点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895年创立的奖项。

诺贝尔奖通常被认为是所颁奖领域内最重要的奖项。

小编整理了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盘点,欢迎参考借鉴。

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盘点年95岁的杨振宁恢复国籍),诺贝尔奖获得时间在1957年,而此时的护照仍旧是“中华民国的护照”,参加学术多有不便。

或许正是因为如此,他才加入美籍。

究竟是否算在内,自行判断。

杨振宁先生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一直都有一颗中国心,始杨振宁和钱学森关系很好,并且和两弹元勋邓稼先先生也是亲密挚友。

他们不仅在学术上有诸多交流,且杨振宁还在生活和工作上对邓稼先有诸多帮助。

在邓稼先遭到困难的时候,杨振宁对此,邓老的夫人许鹿希也曾经说过:“他们之间的情义堪比战友和亲兄弟。

”杨振宁的确没有和钱学森一起在中国最危险的时候回国,但这并非是他的本意。

当年杨振宁先生有过回国的念头,但是大家研究之后没有同意。

钱学森老先生是做应用物理研究的,他的研究成果可以直接用于造导弹,是新中国最最迫切需要的东西。

但是杨振宁先生不一样,杨先生是搞前沿物理研究的,他的研究成果在当时的中国国内很难马上发光发热。

因此当时大家的也正因为如此,杨振宁先生才接受了这一建议,继续留在国外做研究。

要知道,当时的新中国极度孱弱,西方有些国家个别政客甚学交流学术会议或场合,总是特别排斥中国科学家,这十分不利于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

而杨振宁先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利用自己在前沿物理学界积累的人脉和影响,积极在国外活动,说服各个国际学术研究交流组织,帮助中国科学家参与国际交流。

杨振宁先生的努力,触动了很多国家的科学家,他们纷纷站出来帮助中国科学家,为中国打开了学术交流的大门。

并且,杨振宁先生留在在美国做的物理研究的那些年里,工作性质和“给美国人造导弹”没有任何直接关系。

他所主持的最前沿物理研究,短时间内不可能作为任何武器应用,并且这些学术成果,杨振宁先生都印在脑子里,带回了中国。

我国诺奖获奖者汇总

我国诺奖获奖者汇总

我国诺奖获奖者汇总诺奖(The Nobel Prize),是以德国的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火药的发明者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奖(Alfred Bernhard Nobel)的一部分财产(3100万瑞典克朗)做为股票基金在1895年开创的荣誉奖。

诺奖一般被觉得是所颁奖典礼行业内最重要的荣誉奖。

我梳理了我国诺奖获奖者汇总,热烈欢迎参照参考。

我国诺奖获奖者汇总1、诺贝尔奖物理,杨振宁(安徽省合肥市出世,早前出门出国留学,1964年添加美国国籍,20xx年95岁的杨振宁修复国藉),诺奖得到時间在1957年,而这时的护照签证依然是“民国的护照签证”,参与学术研究多有麻烦。

也许恰好是由于这般,他才添加美国国籍。

到底是不是算进去,自主分辨。

杨振宁老先生不论是以往或是如今,一直都是有一颗中国心,自始至终在为我国物理做无私奉献。

杨振宁和钱学森关联非常好,而且和两弹元勋邓稼先老先生也是亲密无间好友。

她们不但在学术研究上面有众多沟通交流,且杨振宁仍在日常生活和工作方面对邓稼先有众多协助。

在邓稼先遭受艰难的情况下,杨振宁老爷子还积极主动发音果断适用邓老。

对于此事,邓老的妻子许鹿希也以前说过:“她们中间的情意媲美老战友和亲弟兄。

”杨振宁确实沒有和钱学森一起在中国风险的情况下归国,但这并不是是他的原意。

当初杨振宁老先生经历归国的想法,可是大伙儿科学研究以后沒有愿意。

钱学森老爷子是做应用物理学科学研究的,他的科研成果能够立即用以造巡航导弹,是新中国成立最为急需解决的物品。

可是杨振宁老先生不一样,胡先生是搞最前沿物理学科学研究的,他的科研成果在那时候的我国中国难以立刻发光发热。

因而那时候大伙儿的建议全是,期待他再次留到海外充分发挥。

也正由于这般,杨振宁老先生才接纳了这一提议,再次留到海外做科学研究。

要了解,那时候的新中国成立极其弱不禁风,西方国家有一些我国某些政治家乃至会立即骂我们中国人是黄祸、黄皮肤猪、废弃物种族。

诺贝尔奖为什么没有数学奖

诺贝尔奖为什么没有数学奖

诺贝尔奖为什么没有数学奖每年10月初,诺贝尔奖颁奖周都会拉开帷幕,有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文学奖、经济学奖等六大奖项,令人好奇的是诺贝尔奖没有数学奖。

今天小编整理了关于诺贝尔奖为什么没有数学奖的解释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2021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盘点诺贝尔奖有哪些奖项诺贝尔奖为什么没有数学奖诺贝尔奖为什么没设立数学奖?有人说与诺贝尔感情有关对此,有一种说法广为流传,那就是说诺贝尔的妻子或情人与某位数学家有染,从而让诺贝尔对数学家产生厌恶情绪,故而不愿设置数学奖。

但是事实真是如此吗?其实并不是这样。

如果大家了解诺贝尔的经历会发现他这一生并没有成家,所以不存在有什么妻子。

诺贝尔一生中与3个女人有一定的关系。

一位是亚历山德拉(Alexandra),当时诺贝尔年轻时在俄国生活,曾向她求婚,然而尴尬的是,这位姑娘并不喜欢他,最终也没有答应。

而第二个女人是金西(Bertha Kinsky),金西最开始在当地一家贵族家庭当家教时与苏特纳家的长子相爱,然而尽管双方情投意合,但是对方家长看不上她。

后来应聘当了诺贝尔的女秘书兼管家。

有传言称当时诺贝尔确实对金西动了感情,但是尴尬的是,金西只干了几周星期便辞职了,随后与苏特纳伯爵成婚。

不过即便是诺尔贝对苏特纳伯爵有意见,但是对方也不是数学家啊。

第三个女人是赫斯(Sophie Hess),她与诺贝尔是情人关系,在诺贝尔的人生中,彼此有多方书信来往,但是也没有任何消息能证实彼此间有数学家的插足。

所以,诺贝尔没有设立数学奖与自己的感情经历并没有多大关系。

那么可能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1、当时已有相对权威的数学奖项在诺贝尔那个时代有一个数学领域比较权威的一个奖项叫做斯堪的纳维亚奖(Scandinavian prize),诺贝尔并不想与别人争夺风头,所以没有选择设立数学奖。

2、与诺贝尔的初衷不符通过诺贝尔的遗嘱可以发现,诺贝尔设立的几类奖项(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几乎都与重大发现、发明、改进有关。

【历届诺贝尔奖得主(五)】1957年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1

【历届诺贝尔奖得主(五)】1957年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1

物理学奖美籍华裔,李政道(Tsung-DaoLee1926-),发现在弱对称下宇称不守恒原理李政道,1957年,他31岁时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们的这项发现,由吴健雄的实验证实。

李政道和杨振宁是最早获诺贝尔奖的华人。

另有同名之国际著名免疫血液学家,中国HLA专业的奠基人,现任台湾慈济骨髓捐献资料中心主任李政道。

生平经历学术活动(13张)学术活动(13张)李政道,中国第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祖籍江苏苏州,父亲李骏康是金陵大学农化系首届毕业生。

李政道曾在东吴大学(苏州大学)附中,江西联合中学等校就读。

因抗战,中学未毕业。

1943年因以同等学历考入迁至贵州的浙江大学物理系,由此走上物理学之路,师从束星北、王淦昌等教授。

1944年因日军入侵贵州,时在贵州的浙江大学被迫停学。

1945年他转学到时在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就读二年级,自己毛遂自荐,找到当时的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吴大猷。

1946年经吴大猷教授推荐赴美进入芝加哥大学,师从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物理学大师费米教授。

1950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从事流体力学的湍流、统计物理的相变以及凝聚态物理的极化子的研究。

1953年,他任哥伦比亚大学助理教授,主要从事粒子物理和场论领域的研究。

三年后,29岁的李政道,成为哥伦比亚大学二百多年历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

他开辟了弱作用中的对称破缺、高能中微子物理以及相对论性重离子对撞物理等科学研究领域。

1984年他获得全校级教授(UniversityProfessor)这一最高职称,至今仍是哥伦比亚大学在科学研究上最活跃的教授之一。

现在,他的兴趣转向高温超导波色子特性,中微子映射矩阵,以及解薛定谔方程的新途径的研究。

如今耄耋之年的他仍奋斗在物理研究的第一线,不断发表科学论文。

回国访问自20世纪七十年代初,他和夫人开始回国访问,为祖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做了很多贡献。

他积极建议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重视基础科学研究,促成中美高能物理的合作,建议和协助建造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议成立自然科学基金,设立CUSPEA,建议建立博士后制度,成立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和北京大学及浙江大学的近代物理中心等学术机构,设立私人教育基金,对艺术和中国的历史文化有着强烈的兴趣,个人亦喜随笔作画并积极倡导科学和艺术结合。

十位诺贝尔文学奖,一半非欧美得主都是批判的社会主义,巧合吗?

十位诺贝尔文学奖,一半非欧美得主都是批判的社会主义,巧合吗?

十位诺贝尔文学奖,一半非欧美得主都是批判的社会主义,巧合吗?盘点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前后十年其他的获奖者。

2012年,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然而近期这件事情又被翻了出来,网上争论很多。

司马南今天下午又发了一个视频,介绍了一位叫做“萨特”的法国人,他曾经拒绝了诺贝尔文学奖,并且还宣称,诺贝尔文学奖是给予西方的作家和东方的叛逆者的。

为了确认真伪,我尝试着搜集了一下网上公开的消息,我首先搜索到了萨特确有其人,并且他也有说过有关诺贝尔文学奖是发给“东方叛逆者”的言论。

随后我集中对比了一下莫言得奖前后那几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的一些情况,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特点。

2009年的获奖作品是《呼吸钟摆》,作者:赫塔.缪勒,罗马尼亚裔的德国女性小说家、诗人、散文家。

赫塔.缪勒1953年出生在罗马尼亚,以写作罗马尼亚裔的德国人在苏俄时代的遭遇著称。

她多次对罗马尼亚政府提出批评。

1982年,穆勒在罗马尼亚发表了其首部作品《低地》,这是一部短篇小说集,但是当时遭到了罗马尼亚当局的审查和删减。

在1984年,未删减版本在德国发行。

这里要注意的是,这时北方的那个大国还没有解体。

在之后的1987年,她移民德国。

从以上的资料可以看出,赫塔.缪勒是一位来自社会主义阵营的叛逆者。

而她的获奖理由是:“专注于诗歌以及散文的率真,描写了失业人群的生活图景”。

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者是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这是一位秘鲁与西班牙双重国籍的作家及诗人。

代表作:《绿房子》、《城市与狗》、《中国套盒》。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出生在秘鲁,1958年时离开秘鲁,后长期生活在欧洲。

1963年出版了他的代表作《城市与狗》,这本书被当时的秘鲁政府查禁。

有个值得注意的地方,发表《城市与狗》时的略萨信仰的是共产主义,1960年代也曾经支持古巴革命。

但是到了1987年,他的立场转向了右倾,组建了“自由运动组织”或“民主阵线”(翻译的不同),主张秘鲁应该全盘私有化,反对银行和事业单位国有政策。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等3人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等3人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等3人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中新网10月5日电据诺贝尔奖官网的最新消息,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5日中午11时30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当地的卡罗琳斯卡医学院揭晓,爱尔兰医学研究者威廉·坎贝尔、日本学者SatoshiOmura以及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荣获了该奖项。

屠呦呦系首位获得诺奖科学类奖项的中国人。

此次奖项是由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将委员会主管乌尔班·兰达勒颁发的。

以上三人因发现治疗蛔虫寄生虫新疗法获2015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人物介绍】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宁波,女,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

1980年被聘为硕士生导师,2001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

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了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并因此在2011年9月获得了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世界级最高级大奖。

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

屠呦呦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小时候就对中药有了深刻印象,这促使她后来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考大学时,屠呦呦选择药物学专业为第一志愿。

她认为药物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与工具。

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医学院(现为北京医科大学)药学系,所选专业正是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

她觉得生药专业最可能接近探索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药领域,符合自己的志趣和理想。

在大学4年期间,屠呦呦努力学习,取得了优良的成绩。

在专业课程中,她尤其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有着极大的兴趣。

1955年,屠呦呦大学毕业,分配到卫生部直属的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

从此,她埋头从事生药、炮制及化学等中药研究,开始了她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当时,正值初创的中医研究院工作条件差,设备简陋,科研人员不足。

但是,党的“继承、发扬中医药学宝库,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政策,遂成为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奋斗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盘点
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895年创立的奖项。

诺贝尔奖通常被认为是所颁奖领域内最重要的奖项。

小编整理了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盘点,欢迎参考借鉴。

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盘点
年95岁的杨振宁恢复国籍),诺贝尔奖获得时间在1957年,而此时的护照仍旧是“中华民国的护照”,参加学术多有不便。

或许正是因为如此,他才加入美籍。

究竟是否算在内,自行判断。

杨振宁先生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一直都有一颗中国心,始
杨振宁和钱学森关系很好,并且和两弹元勋邓稼先先生也是亲密挚友。

他们不仅在学术上有诸多交流,且杨振宁还在生活和
工作上对邓稼先有诸多帮助。

在邓稼先遭到困难的时候,杨振宁
对此,邓老的夫人许鹿希也曾经说过:“他们之间的情义堪比战友和亲兄弟。


杨振宁的确没有和钱学森一起在中国最危险的时候回国,但这并非是他的本意。

当年杨振宁先生有过回国的念头,但是大家研究之后没有同意。

钱学森老先生是做应用物理研究的,他的研究成果可以直接用于造导弹,是新中国最最迫切需要的东西。

但是杨振宁先生不一样,杨先生是搞前沿物理研究的,他的研究成果在当时的中国国内很难马上发光发热。

因此当时大家的
也正因为如此,杨振宁先生才接受了这一建议,继续留在国外做研究。

要知道,当时的新中国极度孱弱,西方有些国家个别政客甚
学交流学术会议或场合,总是特别排斥中国科学家,这十分不利于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

而杨振宁先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利用自己在前沿物理学界积累的人脉和影响,积极在国外活动,说服各个国际学术研究交
流组织,帮助中国科学家参与国际交流。

杨振宁先生的努力,触动了很多国家的科学家,他们纷纷站出来帮助中国科学家,为中国打开了学术交流的大门。

并且,杨振宁先生留在在美国做的物理研究的那些年里,工作性质和“给美国人造导弹”没有任何直接关系。

他所主持的最前沿物理研究,短时间内不可能作为任何武器应用,并且这些学术成果,杨振宁先生都印在脑子里,带回了中国。

讲座。

七十年代的中国并非像今天一样富足,而是依旧十分贫穷落后,很多家庭都吃不饱饭,还有数亿人在温饱线上挣扎。

研条件和物理学科知识储备十分短缺,很多方面的研究都是一片空白。

因此,杨振宁回到中国旅居后,把自己的家产都捐给了国家,然后全身心地投入了搭建前沿物理学教育体系的工作当中。

按照美国物理学界的权威评价,杨振宁是继爱因斯坦和费米之后,第三位物理学全才。

另外,杨振宁还是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The first Chinese to win the Nobel prize,而且是在1957年,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这件事的意义也绝不亚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为什么?
因为在当时的条件下,中国的科研水平和条件都不如别人,可邓稼先却站出来说“中国人也可以造原子弹”,而与此同时,杨振宁也站出来说,“中国人也可以获得诺贝尔奖”。

所以,这给中国人带来的精神冲击是突破性的,是中国年轻一代科学人信心的基础性支撑。

实际上,杨振宁自己也曾多次在许多场合表示,他取得诺贝尔奖的最大意义,就是帮助克服了中国人觉得自己不如人的心理。

但是,他给年轻一代带来的还不仅仅是信心。

1978年3月,在杨振宁等人的倡导下,中科大创建首期少年班。

1983年12月28日,杨振宁向邓小平建议:“国外认为,搞
业。

1984—1986年,杨振宁倡议的“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

“吴
的工资都捐了出来,用于引进人才和培养学生。

2003年底,杨振宁回北京定居。

清华大学盖了三幢“大师邸”,一幢给杨振宁,一幢给姚期志,一幢给林家翘,姚和林都是杨振宁劝回来的。

杨振宁如今尽管已经90多岁,却依然会给本科生上课,用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启发指引着这些中国科学界的未来人才。

所以,杨振宁不仅科学成绩令世界瞩目,他给我们国家带来的贡献也同样是巨大的,其中很多都是改变中国明天的宝贵资源。

他,独自一人把清华大学的冷原子凝聚态的科研水平提高了几十年。

他,义务参与建设了中国六十多个一流的物理实验室。

他,全身心投入了中国物理学的教学工作,开展诸多免费讲座交流和实验指导。

——他和钱学森、邓稼先、于敏一样,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的伟大科学家。

2、20XX年诺贝尔文学奖,莫言
本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

公认的“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最早发现我有一点文学才能的,是一个姓张的高个子老师。

那是我在村中小学读三年级的时候。

因为自理生活的能力很差,又加上学时年龄较小,母亲给我缝的还是开裆裤。

为此,常遭到同学的嘲笑。

有一个名叫郭兰花的女生,特别愿意看男生往我裤裆里塞东西。

她自己不好意思动手,就鼓励那些男生折腾我。

男生折腾我时她笑得点头哈腰,脸红得像鸡冠子似的。

后来,这个
好闻的肥皂气味的高个子张老师来了,他严厉地制止了往我裤子
上有很多粉刺,眼睛很大,脖子很长,很凶。

他一瞪眼,我就想小便。

有一次他在课堂上训我,我不知不觉中竟尿在教室里。

他很生气,骂道:"你这熊孩子,怎么能随地小便呢?"我哭着说:"老师,我不是故意的……"有一次,他让我到讲台上去念一篇大概是写井冈山上毛竹的课文,念到生气蓬勃的竹笋冲破重重压力钻出地面时,课堂上响起笑声。

先是女生哧哧的低笑,然后是男生放肆的大笑。

那个当时就十七岁的、隔年就嫁给我一个堂哥成了我嫂子的赵玉英笑得据说连裤子都尿了。

张老师起先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训斥大家:"你们笑什么?!"待他低头看了看我,便咧咧嘴,说:"别念了,下去吧!"我说:"老师,我还没念完呢。

"因为我念课文是全班第一流利,难得有次露脸的机会,实在是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