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木敏文关于如何善待顾客的65个提示
《零售的哲学》读后感

《零售的哲学》读后感书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 4 点“假设—验证—执行”的工作方式。
这是铃木敏文日常坚持的行动方式,也是他成功的关键。
他通过不断地提出假设、执行和验证,优化了工作模式,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功。
这种工作方式不仅适用于工作,也适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我们可以在面对问题时,先提出假设,然后积极地去尝试,最后对结果进行验证和反思,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注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
在商业领域,客户需求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铃木敏文认为,真正的竞争对手不是其他品牌的便利店,而是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
只有关注客户需求,积极应对变化,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和支持。
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客户永远是对的。
”我们应该始终以客户为中心,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不断地改进和创新,为他们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提供便利是最终目标。
7-Eleven 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因为它始终坚持“为顾客带来便利”的经营理念。
从提供便利的服务,到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7-Eleven 不断地创新和改进,为顾客创造了更多的价值。
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生活中的各种便利设施,如超市、便利店、快递点等,它们的存在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保证产品品质和服务价值。
产品品质和服务价值是企业的生命线,只有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和口碑。
铃木敏文强调,7-Eleven 追求的永远都是“品质”二字,不能给消费者带来价值感的产品无法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这让我想起了一些知名品牌,如苹果、奔驰等,它们之所以能够成为行业的领军企业,是因为它们始终坚持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为客户创造了卓越的价值。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铃木敏文的智慧和洞察力。
他的经验和教训对我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财富,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地学习和应用。
我相信,只要我们始终保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关注客户需求,不断创新和改进,就一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零售之王「铃木敏文」

零售之王「铃⽊敏⽂」编者按7-11零售王国是世界上最⼤的连锁便利店集团,已经发展成为⽇本消费⽂化的⼀个代表。
但其实品牌源于美国,前⾝叫南⼤陆制冰公司,诞⽣于1937年,主营业务是制造冰块。
后来为了扩⼤经营规模,开始售卖洗⾐粉、⾯包、鸡蛋、酸奶等⽇常⽤品。
⼗年之后,这家公司更名为7-11。
这个名字的含义是倡导⼀种早睡早起的⽣活,七点起床,⼗⼀点睡觉。
1974年,铃⽊敏⽂与美国7-11公司达成加盟特许协议后被引⼊到⽇本,第⼀家真正的便利店7-11在⽇本正式开业。
铃⽊敏⽂⽤其独到的经营⼿腕,使⽇本7-11取得空前的成功,成为世界上最⼤的单⼀便利商店体系。
并于1987年反过来收购了美国母公司的73%的股权,正式接管7-11在美国的经营,这是零售业史上有名的“⼉⼦吃掉⽼⼦”的经典案例。
7-11之⽗铃⽊敏⽂铃⽊敏⽂所建⽴的“单品管理”概念,甚⾄让英语世界创造了⼀个新的名词“Tanpin Kanri”(“单品管理”⽇⽂发⾳)。
1973年经多番考察后,任职于⽇本伊藤洋华堂董事铃⽊敏⽂将打算加盟“美国7-Eleven便利连锁集团”的想法告知了伊藤洋华堂董事会,却受到了全体董事的强烈抵制,他们的理由是:“⽇本各地的超市已经如此普及,我们靠这种⼩规模的店铺根本不可能取胜“,⾯对各种⾮议和指责,铃⽊敏⽂据理⼒争,提议终于获得通过,伊藤洋华堂于1973年11⽉获得了“美国7-Eleven便利连锁集团”在⽇本的地域特许经营权。
在铃⽊敏⽂的领导下,7-11发展成为世界上最⼤的连锁便利店集团,全球店铺6万家,在⽇本超过1.8万家,年总销售额超过8.8万亿⽇元(编注:约合⼈民币4461亿)。
7-11⽇平均单店顾客900⼈,年每平⽶销售额700万⽇元,单店销售额远远⾼于其他便利店公司,不仅是⽇本国内零售⾏业的冠军,更是店铺总数的冠军。
单看7-11⽇本公司2016财年的财务表现,其零售总额2473亿⼈民币,总收⼊457亿⼈民币,利润93.8亿⼈民币,销售额和利润额都是全球业界第⼀。
《零售的哲学》读书笔记

《零售的哲学》读书笔记《零售的哲学》是铃木敏文先生结合自己四十多年的零售经验所写的一本书。
书中没有晦涩难懂的理论,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阐述了他在零售行业的思考与实践,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铃木敏文先生认为,做零售,首先要从“读懂世间的变化”开始。
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始终保持着对社会变化的敏锐洞察力。
他举了一个例子,7-Eleven 最初在日本推出饭团时,市场反应并不好。
经过调研,他们发现是因为当时的饭团口味不符合消费者的需求。
于是,他们迅速调整策略,推出了多种新口味的饭团,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从而使饭团成为了7-Eleven 的畅销商品。
这个例子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市场是不断变化的,消费者的需求也是不断变化的。
作为零售商,不能固步自封,要时刻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不要受历史经验的束缚”是书中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观点。
铃木敏文先生指出,很多企业在做决策时,往往会参考过去的成功经验。
然而,过去的成功经验并不一定适用于现在的市场环境。
比如,在 7-Eleven 决定引入 ATM 机时,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
他们认为便利店就应该专注于销售商品,而不是提供金融服务。
但铃木敏文先生坚信,满足顾客的需求是最重要的。
最终,7-Eleven 的 ATM 机大获成功,为顾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增加了店铺的客流量。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在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时,我们不能被过去的经验所束缚,要有勇气突破传统思维,敢于尝试新的事物。
书中还提到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铃木敏文先生认为,客户的需求是一切经营活动的出发点。
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7-Eleven不断优化商品种类和服务质量。
比如,他们推出了“单品管理”的方法,通过对每一种商品的销售数据进行分析,及时调整商品的进货量和陈列方式,以确保顾客能够买到自己想要的商品。
此外,7-Eleven 还注重提供贴心的服务,比如 24 小时营业、代收快递等,让顾客感受到便利和温暖。
零售的哲学第二章内容读后感

零售的哲学第二章内容读后感
这一章里,铃木敏文可真是把“变化”这个词玩得明明白白的。
他说市场在变,消费者的需求也在变,就像天气一样,说变就变。
今天流行这个,明天可能就无人问津了。
他就像一个敏锐的天气预报员,时刻盯着消费市场这个变幻莫测的天空。
给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他讲要主动去挖掘消费者那些潜在的需求。
这就好比你得猜中别人心里想的,但又没说出来的东西。
不是等着顾客上门来告诉你“我想要啥”,而是你得像个贴心的老友,提前知道他可能会想要什么。
比如说吧,在大家还没意识到在便利店能吃到热乎乎的饭团的时候,7 11就推出了,这就像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颗小石子,激起了层层消费的涟漪。
还有啊,铃木敏文强调不能被传统的观念束缚住。
传统零售就像是一艘大船,按照既定的航线行驶了好久,但是他觉得不行,得有小快艇的灵活性。
不能因为一直都是这么做的,就觉得以后也应该这么做。
这就好比吃饭,不能因为以前一直用筷子,就拒绝尝试刀叉或者其他新的吃法,得看吃的是什么食物,哪种方式更方便、更享受。
从这章里我还感觉到,做零售就像是在跳一场快节奏的舞蹈。
音乐(市场环境)不断在变,舞步(零售策略)也得跟着调整。
如果跟不上节奏,就只能被淘汰出局,在旁边干瞪眼。
读完这一章,我觉得零售可不仅仅是把东西摆在货架上卖这么简单,它更像是一门猜人心思、顺应变化、打破常规的艺术。
这让我对身边的便利店都多了几分敬意,原来每一个小小的零售店面背后,都有着这么多关于适应和创新的大学问呢。
超市52周md读后感

《超市52 周MD》是日本作家铃木敏文所著的一本关于超市经营管理的书籍。
本书主要讲述了52 周MD 这一概念,即以52 周为一个周期,根据不同季节、不同节日等因素来制定商品销售策略,以提高超市的销售额和顾客满意度。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了解到了超市经营管理中的一些细节和技巧,也对超市的运营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以下是我的一些读后感:
1. 数据分析的重要性:铃木敏文在书中强调了数据分析的重要性。
通过对销售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顾客的需求和购买习惯,从而制定更加精准的销售策略。
2. 关注顾客需求:超市的经营应该以顾客为中心,关注顾客的需求和反馈。
只有满足了顾客的需求,才能赢得顾客的信任和忠诚度。
3.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超市的经营需要各个部门的协同配合,从采购、物流到销售、服务等环节都需要紧密合作。
只有团队合作,才能实现超市的高效运营。
4. 创新意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创新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超市需要不断地推出新的商品和服务,以吸引顾客的关注和购买。
5. 注重细节:超市的经营管理涉及到很多细节,如商品陈列、促销活动、顾客服务等。
注重细节可以提高顾客的购物体验,从而增加顾客的满意度。
总的来说,《超市52 周MD》是一本非常实用的超市经营管理书籍,对于超市从业者和对超市经营感兴趣的人来说都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学到了很多关于超市经营管理的知识和技巧,也对超市的运营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将这些知识和技巧应用到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711用户体验报告

711用户体验报告已经成为日本消费文化一个代表的7-11来源于美国。
它的前身叫南大陆制冰公司,诞生于1937年,主要制造冰块。
后来为了扩大经营规模,这家公司开始售卖洗衣粉、面包、鸡蛋、酸奶等日常用品。
十年之后,这家公司更名为7-11,这个名字的含义是,倡导一种早睡早起的生活,七点起床,十一点睡觉。
1970年,日本伊藤洋华堂的铃木敏文将7-11从美国引入到了日本,这才开启了7-11的世界之路。
7-11的用户体验:第一、深入人心的用户体验铃木敏文要求每一个管理者要对每一种产品、每一个店铺、每一个员工都要有充分的了解。
他特别要求每家店铺都要对员工进行服务方面的培训,让他们给消费者最好的体验。
比如,7-11卖盒饭,有些顾客到晚了,盒饭售罄。
这时候,7-11的店员会提醒你,去隔壁的便利店也能买到,有的甚至还给你推荐他们家的哪种盒饭好吃。
这对很多企业来说是难以想象的,就好比你去索尼的柜台问松下的店铺在哪。
铃木敏文以为,给客户好的服务才能获得他们的认可。
他自己也善于听取消费者的意见,比如,有个顾客给他写信,说价签标错了,但员工当时态度不太好,只是冷冷地说,“标错了,不是这个价格”。
铃木马上给这家店铺写信,要求整改,犯错必须道歉。
不得不钦佩日本人对服务的追求,那些整日叫嚣用户体验的公司,应该面对苍穹、扪心自问,能否像7-11那样真正体贴用户。
第二、防止销售额至上其实铃木敏文没有什么特别好的方法,就是“审视每一件商品,仔细思考。
”他要求每一个店员都要汇报每一件产品的情况,那些不好卖的东西要迅速清除。
他提出了“单品管理”的概念,这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但的确能提升利润率。
铃木敏文还指出,除了控制数量,更要紧的是提升产品的品质。
他举了一个例子,比如7-11不断更新红酒杯的样式,有店员说,附近的很多人都买过了,为什么还要更新?铃木敏文的回答是,只要产品好,一定会有人重复买,不断更新。
事实也是如此。
铃木敏文对单品的管理让人发指。
《零售的哲学》读书笔记

《零售的哲学》读书笔记在繁忙的生活中,抽出时间阅读《零售的哲学》这本书,让我对零售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深刻的思考。
铃木敏文先生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商业洞察力,为我们揭示了零售行业成功的秘诀。
书中开篇就提到了铃木敏文先生对于消费市场的深刻理解。
他强调,消费市场并非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
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会随着时间、社会环境以及科技的发展而不断改变。
这就要求零售商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够及时捕捉到这些变化,并迅速做出反应。
比如,在 7-Eleven 便利店的发展过程中,铃木敏文先生发现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对于便捷、快速的购物需求日益增加。
于是,7-Eleven 不断优化商品种类和服务,提供了诸如快餐、代收快递等多样化的服务,满足了消费者在快节奏生活中的各种需求。
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观点是关于产品研发和创新。
铃木敏文先生认为,零售企业不能仅仅满足于销售现有的产品,而应该主动去挖掘消费者潜在的需求,并通过创新来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
在 7-Eleven 中,他们会根据不同地区的消费者特点和需求,研发出具有当地特色的商品。
这种本地化的创新策略,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还能够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感和忠诚度。
同时,铃木敏文先生也非常注重供应链的管理。
他深知,高效的供应链是保证商品品质和供应稳定性的关键。
在 7-Eleven 的运营中,他们通过建立紧密的供应商合作关系,实现了信息的快速共享和物流的高效配送。
这使得 7-Eleven 能够在保证商品新鲜度的同时,降低库存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关于店铺选址和布局的重要性。
铃木敏文先生认为,店铺的位置和布局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和店铺的销售额。
7-Eleven 在选址时,会充分考虑周边的人口密度、消费水平、交通便利性等因素。
在店铺布局上,也会精心设计商品陈列,让消费者能够轻松找到自己需要的商品。
在营销方面,铃木敏文先生主张以消费者为中心,而不是以产品为中心。
《零售的哲学》读后感

《零售的哲学》读后感《零售的哲学》是日本企业家铃木敏文先生的著作,在书中他分享了自己在零售行业多年的经验和思考。
这本书不仅为我们揭示了零售行业的本质和规律,也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有着深刻的启示。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许多传统观念有了新的认识。
反常识一:兴趣与成功并非因果铃木敏文在书中提到,很多人对目前的工作并不感兴趣,但他们仍然能够取得成功。
这与我们通常认为的“兴趣是成功的关键”的观点相矛盾。
那么,铃木敏文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关键在于铃木敏文的信念。
他虽然对零售工作不感兴趣,但他有坚持到底的信念,并且在工作时不会产生内耗情绪。
这种信念使他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用心去了解用户和产品,从而创造出更好的业绩。
此外,铃木敏文在工作中能够产生心流,这种心流与兴趣关系不大,而是来自于他对工作的专注和投入。
心流是一种高度集中注意力的状态,能够让人忘却时间和疲劳,感受到极大的满足和快乐。
铃木敏文在工作中能够不断地创造心流,这也是他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反常识二:没有竞争对手不是好事在市场竞争中,很多人认为竞争对手越少越好,因为这样可以减少竞争压力,提高市场份额。
然而,铃木敏文认为,竞争对手多并不一定是坏事,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够从变化中看到未来,不断地去假设、执行和验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竞争对手,他们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压力和挑战,但同时也会给我们提供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通过与竞争对手的比较和竞争,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自己。
此外,竞争对手的存在也可以促进市场的发展和创新。
当市场上只有少数几家企业时,他们可能会缺乏创新的动力,因为他们不需要面对太多的竞争对手。
而当市场上有众多的竞争对手时,他们会为了吸引客户而不断地创新和改进,从而推动整个市场的发展。
反常识三:越忙效率越高在现代社会中,很多人都追求高效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他们认为,只有忙碌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只有忙碌才能取得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铃木敏文关于如何善待顾客的65个提示
1、多用外来语只会使对方厌倦
2、借别人的话作势毫无说服力
3、要举的例子自己家中就有
4、有意收集话题,不如无意信手拈来
5、用数字说话,会神奇催生冲动型购买心理
6、人容易被数字所迷惑,所以听者应倍加小心
7、把标语换成口语
8、不能使对方信服,便不能称之为沟通
9、说者的热心就是听者的闹心
10、对方没问便吹嘘自己的关系网,只能带来相反效果
11、与人打交道,自己先得掌握信息
12、说服对方时,论法重于话法
13、肯定说清楚了与应该听懂之肯定与应该之间的差距
14、说服人要有耐心
15、要想激起顾客冲动购买,商品的表现力很重要
16、想减少废弃亏损,却带来了滞销风险
17、卖方更在意看得见的损失
18、纽约出租车司机为何在能赚钱的日子早早打烊
19、纽约出租车司机的心理谁都会有
20、卖方容易只盯着眼前的顾客,并以为人人都如此
21、自认为是内行的人反而容易判断失误
22、内行对新生事物总是持否定态度
23、新职员也要当心,最初的上司影响你的思考
24、经营者的为顾客着想,往往只是在自己方便的范围内
25、新的需求不是在店内是在店外
26、坚持锻炼,增强经营体质,还是贪图轻松,坐享其成
27、一定的浪费有时是免不了的
28、不进行假设和验证,机会损失想看也看不见
29、幸运只向挑战者打开大门
30、通过对话,保守心理也会得以净化
31、股份下跌的时候,人都认为不可能跌得那么多
32、为什么有的人拼命干却出成果
33、不去挑战新事物,失败的可能性会更大
34、媒体推波助澜,加剧消费低迷
35、购物返现,以旧换新类似打折,但实质不同
36、以旧换新使失去价值的东西产生新价值
37、油费饱和时代的道理比不过趋向消费的心理
38、同样是便宜500日元,消费者更欢迎汽油优惠卷
39、降价20%不如消费税5%优惠受欢迎
40、量贩店的销售形态比7折优惠更能吸引顾客
41、比起两头价格,人们更喜欢中间价格
42、顾客对自己的选择需要“能够说自己的理由”
43、商品少而精,便于顾客挑选
44、关键是要能够为顾客提供“选择的理由”
45、卖方即使维持现状,顾客也会渐渐离去
46、你能坚持为顾客提供“附加值”吗
47、相比“满意的服务”,人们对“不满的服务”记忆更强烈
48、最大限度地追求顾客满意与成本之间的调和点
49、争相降价使顾客对价格的依赖度降低
50、为何自有品牌能够成功
51、眼前没有的东西,消费者不会说“想要”
52、坚持做好基本功,才能与众不同
53、不能用“理性世界”的方法来对待身处“情感世界”的顾客
54、识破由卖方理论产生的“漂亮假象”
55、人是“善意的动物”,都具有自勉
56、少数人之间不要固定分工,灵活对应才能培养经营感觉
57、认为“做不到”是自缚手脚,是给自己开脱
58、尽量少花时间,工作才会产生价值
59、做不出决定的领导都喜欢当“甩手掌柜”
60、领导不能以“尊重基层意见”为由回避做出决断
61、人遇到不顺就会怪别人,以此回避挑战
62、“都怪某某某”,实际上是想说“所以没办法”
63、改变行动,一旦做出成绩就会带动下一个行动
64、即使失败也绝不能放弃,爬起来继续往前走就是了
65、是按部就班地活着,还是珍惜每一个机会,全力以赴地去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