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读书屋中国古代文学家小故事三则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四大名著《快乐读书吧》中的小故事集

快乐读书吧:四大名著中的小故事三国演义1.七禽孟获三国中期,蜀国占据西蜀一带,这时南方孟获作乱。
诸葛亮出征南蛮孟获,为了收买人心,七次俘获孟获而又其次将其释放。
第七次释放孟获的时候,孟获终于归顺蜀国,诸葛亮平定了南方。
2.空城计三国中后期,诸葛亮出兵讨伐魏国,由于要地街亭失手,导致满盘皆输。
诸葛亮被迫撤兵,司马懿大军追至,这时孔明手下的将领士兵基本都分配军务调完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
于是他命令偃旗息鼓,大开城门,独自在城楼上弹琴。
司马懿疑心有伏兵。
调头就撤兵。
诸葛亮躲过一劫!3.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灭了吕布之后,请刘备去饮酒。
酒席间,曹操就问刘备天下谁称得上是英雄。
刘备将孙策、袁绍、袁术、刘表等人一一列举。
曹操都说不是。
刘备便问他,曹操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一听大惊。
知道曹操必不能容他。
于是以截杀袁术为接口向曹操借兵走人了4.火烧赤壁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攻打吴国,吴蜀联合抗曹。
因魏军不善水战,孔明、周瑜决定火攻。
庞统假意投奔曹操,建议魏军船只用铁索连在一起抵御风浪;周瑜假打黄盖,后者假装降魏;孔明推测出东风将至。
黄盖带数十条船降魏,船里装满柴草。
快到魏军时,黄盖点燃柴草,火借风势向魏军烧去。
魏军不熟水性船又连在了一起,死伤无数。
魏军逃跑。
5.千里走单骑关羽、刘备下邳[pī]失散,关羽陷身曹营。
刘备去投袁绍,关羽得知刘备下落,单人匹马保护二家皇嫂千里寻兄。
在五关当中分别受到了孔秀、韩福、孟坦、卞喜、王植,秦琪的阻拦;关羽被逼无奈,过五关斩六将。
最后在古城兄弟君臣夫妻相会。
戏文当中又叫古城会。
水浒传6.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大相国寺菜园附近这伙泼皮第二天拿着酒菜来向鲁智深赔礼。
吃到半酣,只听门外大树上的乌鸦喳喳叫个不停,吵得人心烦。
泼皮们嫌不吉利,鲁智深跟着他们来到树下,两手抱紧树干,腰一挺,竟把那棵大树连根拔了起来。
周围的泼皮全被惊呆了。
7.众好汉:三打祝家庄梁山好汉决意攻打祝家庄。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三单元快乐书屋 中国古代文学家小故事(三则) 第2课时

维等。三是边叙边议(包容式),即边叙述事实,边进行议论,以发
表对所叙事实的看法。
核心问题: 三则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三位文学家怎样的精神? 三则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三位文学家对待写作 严肃认真的态度和勤奋刻苦、字斟句酌、精益求精 的精神。
串珠问题: 1.一读:贾岛最终用“推”还是“敲”呢?为什么? 最终用“敲”字。因为他听取了韩愈的建议:一 个人深夜把别人的门一“推”就进去了,那是不够礼 貌的;另外,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 起来也比“推”响亮。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起因——为驿舍写记。
欧阳修既称赞尹文,又不甘落后,决心向尹师鲁学 习,几次登门求教。 “既„„又„„”“称赞”“不甘”“决心”“求 教”等词语,形象地写出欧阳修当时的心态和学习过程, 使其虚心好学的形象十分鲜明。
后来重写了一篇,不但比尹文少二十余字,而且
更加完整精粹(cuì)了。 “重写”“不但„„而且„„”更鲜明地表现出
王安石惊奇地说:“哦!主要内容是什么?” 刘贡父
就将刚才看到的文稿的意思说了一遍。王安石不知道刘贡
父已经看过了自己的文稿,更没想到刘贡父是跟自己开玩 笑,以为刘贡父真的也写了一篇这样的文章,他沉默了一 会儿,便把桌上的那篇论兵的草稿拿起来撕掉了。 “惊奇”“沉默”表现出王安石的心理活动和矛盾 斗争,体现出王安石追求完美的特点。
欧阳修回答:“我不是怕先生生气,是怕后生笑
话啊!”
思考(重点):从欧阳修的回答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了他的一番苦心,不是怕“先生生气”, 是怕“后生笑话”。“先生”“后生”各有所指 (“先生”指教师,“后生”指青年人),语言幽默风 趣,用谐音相对,表现出欧阳修对写作严肃认真和对 后辈负责的态度。
王安石平时写文章,总要求能有独到的见解。如果发
古代名人读书故事

古代名人读书故事古代名人读书故事古代名人读书故事1一:苏洵发愤苏洵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小时候很贪玩,直到二十七岁才认识到读书很重要,从此开始发愤读书,抓紧一切时间学习。
有一年端午节,苏洵从早晨起来就扎在书房里读书。
他的妻子端了一盘粽子和一碟白糖送进了书房。
将近中午时,夫人收拾盘碟时,发现粽子已经吃完了,碟里的白糖却原封未动,而旁边砚台上竟有不少糯米粒。
原来,苏洵只顾专心读书,误把砚台当成了糖碟。
正是凭着这种认真刻苦的精神,苏洵成为了文学大家。
【感悟】从古至今,年老发奋学习的事例也比比皆是,青少年年老就不能学习了吗?当今知识爆炸的年代,现代科学文化迅猛发展,使知识的更新期大大缩短,活到老学到老是时代的要求,它要求人从幼年到垂暮都要不间断地学习,不用说人到中年,就是老年仍然需要坚持学习,否则赶不上时代的步伐。
二:八十二岁的状元梁灏是五代时期的人,却是宋太宗时期的状元郎。
他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起就不断地进京应试,历经后汉和后周两个短命朝代。
虽然屡试不中,但他毫不在意,总是自我解嘲地说:“考一次,我就离状元近了一步。
”直到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他才考中进士,被钦点为状元。
他一共考了四十七年,参加会试四十场,中状元时已经是满头白发的老翁了。
在大殿上,太宗问他的年岁,他自称:“皓首穷经,少伏生八岁;青云得路,多太公二年。
”言明自己是八十二岁了。
短短两句话,包含了多少考场上的艰苦和辛酸!【感悟】梁灏八十二岁中状元是那个时代的悲哀,因为他生逢五代乱世,人生坎坷在所难免。
但他的那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却是极为可贵的。
在求学路上,如果人人都像梁灏那样孜孜不倦,为达到目标不惜追求到须发皆白,那么,即便最后不能功成名就,至少可以满腹经纶垂名后世。
这种坚毅的求学精神值得每个人称颂和学习。
大器晚成的故事告诉青少年:学习不在于年龄,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过程,只要正确对待,持之以恒,就能达到你的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
讲古代名人读书的故事(通用29篇)

讲古代名人读书的故事讲古代名人读书的故事(通用29篇)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讲古代名人读书的故事篇1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
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
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
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
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
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
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
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
这对他的刺激很大。
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
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
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注〕: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
他们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讲古代名人读书的故事篇2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
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
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
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
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
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着墙壁,借着邻居的烛光读书。
中国古代文学作家小故事(三则)

教学
目标
教学
备
重难点
教学
快乐读书屋三 中国古代文学作家小故事(三则)
总(20 )节
1. 会认“贾、渊”等 9 个生字;正确读写“即兴、废寝忘食”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读懂课文内容,感受中国古代文学家对待写作的严谨态度,领悟写作的道
理。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难点:感受中国古代文学家对待写作的严谨态度,领悟写作的道理。
生字卡片
教学
1 课时
准备
时间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新课
(导入技能)
1.我国古代,有许多文学家留下了无数优秀的文学作品,你们知道他们中
的哪些作品?(学生介绍)他们的这些作品是怎样写出来的呢?今天,我们
来阅读三位古代文学家的写作故事。读了他们的故事,相信对同学们写好习
作会有所启发和帮助。
2.板书课题。
二、预习检测,粗知大意
1.自由读课文。请学生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导
2.自读批注 从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德育渗透点)
3.小组交流
把自己的体会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三、自主赏析,学法实践
(讲解技能)
从三个故事中,你获得了哪些启发?学生自由讲,教师总结。
四、总结提升,积累拓展
课文小结:通过学习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古代文学作家对待写作的
严谨态度。
(总结技能)
五、课后延伸,布置作业:
出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引导学生开展语言推敲活动。
异构
学
板
中国古代文学家小故事三则
(板书技能)
“推敲”——苦修
书
欧阳修 作文——严肃认真
古代名人读书故事古代读书故事4篇

古代名人读书故事古代读书故事4篇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起初我并不以为然,可是后来随着我读的书越来越多,我深刻地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
我是个小书迷,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有书我就会拿过来看上两眼。
到爷爷奶奶家我也总喜欢带上我喜欢看的书,在闲暇的时候看上几眼。
迄今为止,我读过的书连我的书架都装不下了,我的书有《爱的教育》《名人传》……,我也因此从书中获得了许多知识,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比如平日里为人做事不可卤莽,子女要爱戴老人孝敬父母等等。
当然在我的读书过程中也有许多趣事。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对书产生了兴趣,尤其是那些图文并茂的书。
奶奶见我很喜欢翻书玩,就拿来一本唐诗让我背诵,我背的诗的名字是《锄禾》。
我看着书上的老爷爷正在锄地里的禾苗,当时的很小根本不知道庄稼是什么样子,等我背完唐诗我就跑到院子里,抄起一根歪歪扭扭的木棍,向着奶奶门前的两株月季花打去,当时正直春天,月季花长的很旺盛,很象书上的禾苗。
我于是痛痛快快地体验了一把锄禾的辛苦,奶奶的月季花一会儿工夫就在我的棍棒之下七零八落,一片浪迹了。
我一边锄着月季花一边还振振有辞的念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你说好笑不好笑。
当奶奶听到声音从屋子里出来,我已经把月季花锄了个差不多了。
奶奶不由分说地把我受里的木棍夺下来扔得老远,我不明白奶奶的举动,疑惑的问:“奶奶你夺我锄禾日当午的木棍干什么?”奶奶听了又好气又好笑。
现在我可不是以前的那个小顽童了,读书让我成长了许多。
我每天晚上都会在文学的殿堂里遨游,领略其中的美妙后才去休息。
为了我的人生旅程我会继续读下去。
另外,我还有两个美好的愿望,一个是我希望自己在18岁以前把109本世界名著读完,经我计算,现在只要我每年读12本,就可以在18岁以前实现我的第一个愿望。
第二个愿望是长大我想成为一名伟大的作家,让我的作品和名字蜚声世界。
还是那句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古代名人读书的励志故事(通用9篇)

古代名人读书的励志故事(通用9篇)古代名人读书的励志故事(通用9篇)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店铺带来的古代名人读书的励志故事。
古代名人读书的励志故事篇1孙敬“悬梁”《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
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后为当世大儒。
另:(《太平御览》中的《楚国先贤传》也有记载:“孙敬好学,时欲寤寐,悬头至屋梁以自课。
” )“梁”:指房梁。
苏秦“刺骨”《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股”:指大腿。
车胤“囊萤”《晋书·卷八十三·车胤传》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练囊”:把布煮得洁白柔软做成的布袋。
孙康“映雪”《孙氏世录》晋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介,交游不杂。
清介:清正耿直。
买臣“负薪”《汉书·朱买臣传》朱买臣“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
常艾薪樵,卖以给食:经常砍柴卖来维持生计。
艾:同“刈”,砍,割。
李密“挂角”《新唐书·李密传》密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蒲鞯:垫在牛背上的蒲草垫子。
匡衡“凿壁”《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逮:到,及。
(邻舍烛光照不到匡家,只好“凿壁偷光”。
)古代名人读书的励志故事篇2汉朝的孙敬刻苦好学,每天一早就起来就读书,直至深夜。
因为疲劳瞌睡,常会不知不觉打起盹来。
他就把绳子的一头悬在屋梁上,一头系着头发。
这样,一打盹,头皮就会被扯痛。
后来,他终于成为儒学大师。
战国时的苏秦因为游说秦国失败,家里人不理他,就发愤自学。
每当瞌睡时,就拿锥子刺自己的股(大腿),直至鲜血淋漓。
后来他成为有名的'学问家。
后面的人八两人的事迹合在一起,用“悬梁刺股”来比喻人们的刻苦自学的态度。
快乐读书屋中国古代文学家小故事三则

字词乐园
不甘落后: 词语意指不愿意表现出自己 不如他人,做什么都有个不服 输的劲,希望超过他人或和他 人一样好。
精粹:精美纯粹。 一日千里:一天前进一千里路程。比喻马
跑得极快。
字词乐园
废寝忘食: 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 形容专心努力。
中国古代文学家小故事(三则)
资料宝袋
贾岛,唐代诗人,人称“诗囚”又被称 为“诗奴”,一生不喜与常人往来,《唐 才子传》称他“所交悉尘外之士”。他惟 喜作诗苦吟,在字句上下工夫。贾岛著有 《长江集》10卷,通行有《四部丛刊》影 印明翻宋本。
资料宝袋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 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 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 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后人又将 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 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 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 文八大家”。
写法点拨
白描方法的运用。在文学创作中,白 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 墨,不加烘托地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如《欧阳修改文》中,在写欧阳修怎样修 改《醉翁亭记》时,没有任何的修辞,没 有任何的烘托,只是用简单的语言告诉我 们怎样把句子写精炼。
拓展提升
《泊船瓜洲》这首诗的第三句是“春 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改了十多次,他 觉得有些头疼,就走出船舱,观赏风景, 让脑子休息一下。王安石走到船头上,眺 望江南,春风拂过,青草摇舞,麦浪起伏, 更显得生机勃勃,景色如画。他觉得精神 一爽,忽见春草碧绿,这个“绿”字,不 正是我要找的那个字吗?
进步一日千里 僧敲月下门 有独到见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详解 二、课文理解
你觉得用哪个字好呢?
我觉得“荡”好,因为它读起来响亮些。 我觉得用“漾”好,因为它能把春风轻 柔的特点表现出来。
我也觉得用“漾”好,因为“荡”给人 “动荡”的感觉,和春风的特点不相称。
课文详解 二、课文理解
今天,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吗?
心灵感悟
本课所讲述的三则小故事,刻画的都 是古代文学家严肃认真,力求完美的写作 形象。我们要学习他们对来自写作的态度, 也要严格要求自己。
随堂练习
组词 贾(姓贾 ) 韩(韩国 ) 斟(斟酌) 酌(斟酌 ) 渊(渊博) 叙(叙述 ) 谨(谨慎) 寝(寝室 ) 暄(暄闹 )
随堂练习
连线巧搭配: 贾 岛 撕稿 欧阳修 推敲 王安石 改文
课文详解 二、课文理解 检查预习情况:
三则小故事分别讲了谁的事? 第一则讲了贾岛,第二则讲 欧阳修,第三则讲王安石。
课文详解 二、课文理解
说说每个故事讲了什么事?
第一则讲述贾岛和韩愈一起推敲诗词 用字的故事。
第二则讲述欧阳修严肃认真、刻苦 写作的故事。 第三则讲述王安石撕掉误以为与 别人雷同的草稿的故事。
过目不忘: 形容记忆力特别强。一般 只看过一遍就能记住。
擅自:越权自作主张。 寒暄: 问寒问暖。见面时谈天气冷暖之
类的应酬话。
课文详解
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的文学家们,也创造了属 于中国人自己的文学史,有一大批文学 家在文学创作上为中国做出了杰出的贡 献,这源于他们严谨治学的态度,他们 对写作的要求近乎苛刻,不轻易放过一 词一句。请看关于他们的一些小故事。
进步一日千里 僧敲月下门 有独到见解
作业
1.把《推敲》改成课本 剧演一演。
资料宝袋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神宗执政之 时,王安石任宰相,曾发动改革,史称 “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 的变法改革。词虽不多,却风格高峻豪放, 感慨深沉别具一格。
预习检查
1、指名朗读三个小故事。 2、指名认读生字和词语。
字词乐园
贾韩 斟酌 渊叙 谨寝暄
课文详解 二、课文理解
你从这三个故事中受到哪些启发?
1、写作态度要严肃认真; 2、要善于修改自己的习作; 3、在修改中力求做到语言精炼; 4、习作贵在出新,尽量不要写别 人已经写过的东西。
课文详解 二、课文理解
同学们,古人写诗、作文时推敲文 字的故事很多,你能讲讲吗?
“春风又绿江南岸” 这句诗句中哪个字用的最好? “绿”
写法点拨
白描方法的运用。在文学创作中,白 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 墨,不加烘托地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如《欧阳修改文》中,在写欧阳修怎样修 改《醉翁亭记》时,没有任何的修辞,没 有任何的烘托,只是用简单的语言告诉我 们怎样把句子写精炼。
拓展提升
《泊船瓜洲》这首诗的第三句是“春 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改了十多次,他 觉得有些头疼,就走出船舱,观赏风景, 让脑子休息一下。王安石走到船头上,眺 望江南,春风拂过,青草摇舞,麦浪起伏, 更显得生机勃勃,景色如画。他觉得精神 一爽,忽见春草碧绿,这个“绿”字,不 正是我要找的那个字吗?
表演或演讲的。 斟酌:反复考虑以后决定取舍。 驿舍: 旅馆。 精炼: 精练;文章等简练、扼要。
字词乐园
不甘落后: 词语意指不愿意表现出自己 不如他人,做什么都有个不服 输的劲,希望超过他人或和他 人一样好。
精粹:精美纯粹。 一日千里:一天前进一千里路程。比喻马
跑得极快。
字词乐园
废寝忘食: 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 形容专心努力。
课文详解 二、课文理解
王安石在用“绿”这个字之前, 曾用过“到、过、入、满”这些字, 经他再三推敲,他决定用“绿”,你 们认为它好在哪里呢?
“绿”字写出了春天的特点。 “绿”字把春风写活了,说它能 吹绿长江两岸。
课文详解 二、课文理解
有一位同学他正在推敲自己文中的 字眼儿,让我们给他提些意见好吗?
课文详解 二、课文理解
你对哪个故事最感兴趣,为什么?
我对《推敲》最感兴趣。因为 我知道了用“敲”字的好处。“敲” 不但表明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 且还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 也响亮些。
课文详解 二、课文理解
你对哪个故事最感兴趣,为什么? 我对《欧阳修改文》最感兴趣。
因为欧阳修这种严肃认真、勤奋学 习的精神感动了我。
我以后一定会像“苦吟诗人“贾岛 学习,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以前老师一直说,好文章是改出来 的,今天我是真正体会到了。
图解结构
中国古代文学家小故事
贾 岛 “推敲”——苦修 欧阳修 改文——严肃认真 王安石 撕稿——严格要求自己
炼精言语 新出在贵
概括主题
通过三则故事的讲述,知道了他 们同样具有严肃认真,力求完美的写 作精神,也说明了遣词造句、字斟句 酌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中国古代文学家小故事(三则)
资料宝袋
贾岛,唐代诗人,人称“诗囚”又被称 为“诗奴”,一生不喜与常人往来,《唐 才子传》称他“所交悉尘外之士”。他惟 喜作诗苦吟,在字句上下工夫。贾岛著有 《长江集》10卷,通行有《四部丛刊》影 印明翻宋本。
资料宝袋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 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 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 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后人又将 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 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 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 文八大家”。
字词乐园
左右结构的字:韩 斟 酌 渊 叙 谨 暄 上下结构的字:贾 寝
字词乐园
多音字:
sù (住宿) 宿
xiǔ (一宿)
字词乐园
反义词:
渊博- 浅陋 佩服- 藐视 雷同- 迥异
近义词: 斟酌-推敲 严谨- 严格 研究- 研讨
字词乐园
推敲:斟酌字句。亦泛指对事情的反复考虑。 即兴: 事先毫无准备,仅就当时的感受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