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科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丹柯的故事》教案

合集下载

《六年级语文下册——《丹柯的故事》》教学指南》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丹柯的故事》》教学指南》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丹柯的故事》》教学指南》是一本专门为六年级学生编写的教学指南。

本教案不仅涵盖了《丹柯的故事》的内容,还提供了各种有用的教学资源和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有趣的故事。

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本教案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1.教材名称:《丹柯的故事》2.作者:肖一3.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4.适用对象:六年级学生5.出版年份:2009年6.版本号:第二版7.课时数:3课时8.内容简介:《丹柯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小女孩丹柯在父母离婚后生活的故事。

丹柯是一个聪明、勇敢、善良的女孩,她不仅顽强地生活着,还帮助了许多需要帮助的人。

通过丹柯的故事,读者会感受到一种无私的爱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故事的主题和情节;学习一些生词和词组;掌握一些阅读技巧。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内容1.故事的背景和情节分析2.关键词语学习和解释3.阅读技巧教学和实践活动4.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四、教学方法1.师生互动法教师通过问答交流和互动课堂讨论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和学习,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

2.讲授法教师通过结合图文讲授和实例分析等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解故事的情节和背景,以帮助学生轻松掌握故事的内容和主要思想。

3.观察法教师通过制作教学视频和幻灯片等视觉资料,让学生观察和借鉴别人的阅读和写作技巧,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4.实践法教师以课内小组活动和课外阅读任务等实践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和价值,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到实际生活中。

五、教学过程1.教师引入环节教师通过介绍故事的背景和主要情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好奇心,为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打下基础。

2.关键词语学习和解释教师将故事中的关键词语分组,让学生根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猜测词义并进行记忆和操练。

《丹柯》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丹柯》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丹柯》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丹柯》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3)能够运用文学作品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作品内容;(2)通过分析、讨论,掌握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表达技巧;(3)通过创作实践,提升自己的文学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审美情趣;(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选择一篇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学作品《丹柯》进行教学。

2. 教学重点:理解作品的情节内容,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深层含义。

3. 教学难点:掌握作品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创作实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作品《丹柯》的背景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作品,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 分析讨论:学生合作探讨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分享自己的观点。

4. 表达技巧讲解: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表达技巧,并进行讲解。

5. 创作实践: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创作实践,可以是写作或者绘画等形式。

6. 展示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他评,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

四、教学资源1. 教学文本:选择一篇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学作品《丹柯》。

2. 参考资料:关于《丹柯》的背景信息、相关评论和解析等。

3. 创作材料:纸张、笔、颜料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作品进行自我评价。

2.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对方的作品和表达能力。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2. 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丹柯》课教案

《丹柯》课教案

《丹柯》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丹柯》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我国的民间故事及其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背景和文化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民间故事,传承中华文化的情感。

(2)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勇敢、智慧、奉献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丹柯》的基本内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生字词的正确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民间故事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2. 培养学生勇敢、智慧、奉献的品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丹柯》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民间故事《丹柯》的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题目《丹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2)学生查找生字词的含义,并与同桌交流。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课文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每个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4. 深入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背景和文化内涵。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背景和文化内涵。

5. 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悟。

6. 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

(2)复述课文《丹柯》的故事情节。

7. 课后反思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丹柯》的基本内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3. 学生对民间故事《丹柯》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程度。

4. 学生对勇敢、智慧、奉献等品质的体现。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民间故事比赛,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

2.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分享民间故事的魅力。

《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丹柯的故事》》的教学指导》教案

《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丹柯的故事》》的教学指导》教案

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一直以来都是中小学生文化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丹柯的故事》更是历来备受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们的青睐。

为了更好地教授这一传统故事,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详细的教学指导。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让学生们能够:1、了解传统神话故事并学会分析探究神话故事的特点和价值。

2、认识中国古代传说人物丹柯,了解他的生平和主要故事情节。

3、掌握基本的文学阅读和分析技巧,学会欣赏和解读神话故事。

4、培养学生们的文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让他们在龙飞凤舞的神话世界里感悟人生。

二、教学内容1、传统神话故事定义和特点2、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简介3、《丹柯的故事》介绍和主要情节4、文学阅读和分析技巧5、创新思维和文学素养三、教学过程1、学习传统神话故事的定义和特点通过展示相关图书、图片、动画等教学资料,让学生们了解传统神话故事的概念和特点。

同时,通过讲解神話故事的起源、传播和发展,让学生们发掘过去和现在社会文化中的共性和差异。

2、介绍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的主要特点通过展示图书、故事片段等教学资料,让学生们了解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的基本类别和与其他文学体裁的异同。

同时,以相关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为例,让学生们进一步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3、《丹柯的故事》介绍和主要情节通过教材、图书、音频和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讲述丹柯的生平和主要故事情节。

在讲座中,教师应着重强调丹柯这一古代儒士的重要地位和贡献,以及丹柯美德的品质和内涵。

并让学生们了解故事的情节发展和精神内核,进一步挖掘文化内涵和情感感受。

4、文学阅读和分析技巧在教授文学阅读和分析技巧时,教师应明确阅读顺序和关键步骤。

应具体介绍阅读方法和解读要点的含义和影响。

帮助学生们掌握分析技巧和阐释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

5、创新思维和文学素养在教授创新思维和文学素养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们掌握具体方法。

例如,通过开展文学创作、讲述个人经历、举办文艺温馨夜等活动,加强学生们创新思维和文学素养,提高文字表达和语言交流能力。

《丹柯》教案

《丹柯》教案

《丹柯》教案《丹柯》教案《丹柯》教案1教学目的要求:1、知识目标:通过对比认识丹柯这一人物形象,探究小说的主题;学习课文通过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和浪漫主义手法来实现主题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比较阅读认识如何通过更好地选材、塑造人物等途径来表现主题并学会运用。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目标:学习主人公歌颂的勇于实践,不计个人得失的献身精神以及这种精神所具有的时代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1、小说主题的认识以及实现的途径。

2、如何更好地通过选材、塑造人物等途径来表现主题。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教学上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首先教师通过提问在两组对比(丹柯与恶劣的环境、丹柯与族人)中认识丹柯的英雄形象,再通过一波三折的情节认识英雄身上所具有的悲剧意味。

教学过程一、导入:还记得“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句话吗?这是高尔基笔下的海燕,这只与暴风雨搏击的海燕鼓舞了无数的人,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他笔下的另一位英雄——丹柯。

二、介绍作者高尔基。

高尔基:苏联作家。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列宁称他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

代表作品:《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等。

高尔基不仅是语言艺术家,同时还是评论家、政论家和学者。

高尔基的文学论文是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重大贡献。

此外高尔基还从事大量的社会活动,他曾担任《红色处女地》杂志的编辑工作,组织“世界文学出版社”,领导1934年第一次苏联作家代表大会工作,同时他还是国内战争史和工厂史写作的倡导者和组织者。

在他的关怀下,培养出整整一代的优秀苏联作家。

小说是一个叫伊泽吉尔的老太婆向我讲述了她的故事。

她述说了年轻人怎样变成了老人,勇敢的人怎样怯弱了,自由的人怎样成了奴隶。

小说幻想了一个美好的世界,抨击了日益艰难,日益腐朽的十九世纪末的俄国。

表达了高尔基早年的创作倾向与创作方法。

《丹柯的故事》带给我们的故事是震撼的,人们总是渴望完美的结局,希望善良的人都有好的结局,正是这种心理促使我们更容易为被摧毁的事物震撼和哀伤。

《丹柯》教案

《丹柯》教案

1、探究《丹柯》的主题,对主题的多元化有初步了解;2、探究主题形成的途径以及不同艺术手法对主题呈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摸索解读小说,探寻主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丹柯》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用丹柯的精神激励自己。

教学重点:解读小说《丹柯》的主题。

教学难点:探究主题形成的途径以及不同艺术手法对主题呈现的意义。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学生齐读高尔基《海燕》。

每当大家在生活上遭遇不顺时,总会用这样一句话给自己信心和勇气:“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就是高尔基先生笔下那只搏击暴风雨的海燕给我们的启示,让我们能充满自信地笑对困难。

所以,伟大的作品都有着博大深邃的思想内涵,深刻的主题,它能丰富我们的思想情感,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高尔基先生的另一篇富有激情的小说《丹柯》,我们这一单元要学习的话题是“小说的主题”。

二、作家简介:高尔基: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苏联文学的创始人。

代表作品:长篇小说《母亲》(被公认为世界文学史上崭新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奠基作品。

)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三、梳理情节,探究主题:1、这一单元学习的话题是“小说的主题”,迅速浏览本单元后的知识短文,回答:①是不是所有的小说都有主题?所有的小说都有主题,有的以讲故事为目的,有的以表现思想为目的,以表现思想为目的的小说更值得我们去关注。

《丹柯》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篇。

②小说的主题我们该如何去探寻呢?通过故事情节、环境、人物形象的分析来发现。

2、指明学生简述故事情节。

这是一篇关于英雄的悲剧,“英雄”是这篇小说的一个重要母题,读这类小说,我们首先要关注的是:英雄遭遇了怎样的困境?“时势造英雄”,可以说没有困境就没有英雄。

问题:英雄丹柯面临着怎样的困境?明确:前面是阴森恐怖、看不到光明的森林,后面是凶狠强大的敌人,他已经处在进退两难的境地。

3、分析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学生跳读课文,画出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品析其作用,并做上旁批。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 快乐书屋三《丹柯的故事》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  快乐书屋三《丹柯的故事》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快乐书屋三《丹柯的故事》教案丹柯的故事教材说明〔解题〕课题是一个偏正词组,表明本课是写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丹柯”。

这是高尔基的早期作品,发表于1894年出版的《伊则吉尔老婆子》中。

高尔基,全名马克西姆·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

1868年生于一个木工家庭。

高尔基刻苦自学文化知识,并积极投身革命活动。

1892年发表处女作《马卡尔·丘德拉》,从此登上文坛。

1898年,两卷集《随笔与短篇小说》出版,轰动了文坛,成为驰名欧洲的作家。

1901年,他亲自参加彼得堡的群众示威游行,创作了著名的诗篇《海燕》,塑造了象征革命者大智大勇搏风击浪的海燕的形象,受到列宁的热烈称赞。

1906年,高尔基写成长篇小说《母亲》和剧本《敌人》,得到列宁的高度评价,标志着他的创作达到新的高峰。

1934年,他当选为苏联作家协会主席。

1936年6月18日逝世。

高尔基是苏联的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列宁称他为“无产阶级艺子发出低沉的响声,好像在威胁这些人,在给他们唱葬歌。

”这一段话写出丹柯族人被赶进林子深处后的恶劣而严重的局面。

作者是从两方面写的:其一,写恶劣的环境给人们肉体带来的伤害。

人需要阳光。

有阳光,人的生活才方便,身体才健康,才能获得食物。

然而“那儿很阴暗”,丹柯的族人失去了生存的必要条件。

“到处是泥沼”,给人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而且泥沼里有大量的腐烂物,其湿热蒸腾起的恶臭的瘴气,能使人得传染病。

其二,写恶劣的环境给人们精神带来的伤害。

黑暗无边无际,无法驱逐,死死地锁在人们的周围,另外,风吹树林的响声,阴森恐怖,让人毛骨悚然,感到死亡的到来。

这是写心理上的感觉,心理特别压抑、恐惧。

这一段环境描写,在于说明丹柯族人要生存必须走出树林,此外别无选择。

这是丹柯英雄壮举的动因。

“泥沼”,烂泥坑。

“葬礼”,殡葬仪式。

“四周是一片黑暗,他们每走一步都碰到泥沼张开那些龌龊的、贪吃的大口,想把人吞下去;树木像一面牢固的墙拦住他们的路。

《丹柯》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丹柯》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丹柯》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丹柯》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2. 培养学生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通过学习《丹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民族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情节:了解《丹柯》的故事背景、发展、高潮和结局。

2. 人物形象:分析丹柯、国王、老妇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3. 主题思想:探讨作品所表现的家乡情怀、民族精神、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三、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故事情节的掌握、人物形象的把握、主题思想的领悟。

2. 难点: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对比手法等文学技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对比手法等。

3. 鉴赏法:欣赏作品中的优美语句、段落,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丹柯》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 讲述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发展、高潮和结局。

3. 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了解丹柯、国王、老妇等角色的性格特点。

4. 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思考家乡情怀、民族精神、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5. 欣赏作品中的优美语句、段落,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6.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作业:1. 复述《丹柯》的故事情节。

2. 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选取一个你最喜欢的人物,简要描述其性格特点。

3.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作品主题思想的感悟。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讨论、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鉴赏文学作品时的态度、方法、情感等,评价学生的文学素养。

3.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发言,评价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如写一篇以《丹柯》为题材的短篇小说或诗歌。

2. 开展文学社团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3. 邀请作家、诗人等来校讲座,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丹柯的故事》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丹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3.学会抓住有关重点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4.积累课文中的词语。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丹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
学会抓住有关重点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教学方法
读中领悟法,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很多同学都喜欢读小说,在这里先送给大家一句话:“读伟大的小说,捧起前与放下后你已判若两人!”今天我们来共同读一篇伟大作家高尔基的小说《丹柯的故事》。

2.展示相关图片。

播放学乐师生精彩的导学作业。

二、新授
(一)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梳理课文内容。

1.浓密:稠密(多指枝叶、烟雾、须发等)。

2.阴暗:暗;阴沉。

3.泥沼:烂泥坑。

4.静默:寂静;没有声音。

5.沉思:深思。

6.篝火:原指用笼子罩着的火,现借指在空旷处或野外架木柴、树枝燃烧的火堆。

7.恐惧:惊慌害怕。

8.龌龊:不干净;脏。

9.安详:从容不迫;稳重。

10.疙瘩:皮肤上突起的或肌肉上结成的硬块。

11.颤抖:哆嗦;发抖。

12.无足轻重:无关紧要。

13.精疲力尽:精神疲乏,力气用尽。

形容精神和身体极度疲劳。

14.喧嚣:声音杂乱;不清净。

15.合拢:合到一起;闭合。

(二)了解作者高尔基。

高尔基,前苏联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导师。

父亲是木匠。

早年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

11岁开始独立谋生,其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旧社会的底层度过的。

高尔基早年的不平凡的经历在他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中作了生动的记述。

人间的苦难,生活的辛酸,磨练了他的斗志;他在繁重劳动之余,勤奋自学不息。

1906年发表长篇小说《母亲》,反映了俄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被列宁称为“一本很及时的好书。

”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丹柯》选自《伊则吉尔老婆子》,是高尔基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三)通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课文讲述了什么内容?
本课讲述丹柯用自己的心照明,把集体引出绝境的故事。

故事塑造了一个集体主义英雄的典型,歌颂了丹柯的勇气、责任感和坚毅、果断的行动,赞扬了勇于战斗、追求自由、富于自我牺牲精神的战士。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课文共19个自然段,按故事发展顺序划分,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丹柯的族人被另一强族赶入条件恶劣的林子深处。

第二部分(第2-18自然段),写丹柯克服重重困难,用心照明把族人领出绝境。

第三部分(第19自然段),写丹柯为族人的福祉而献出生命。

(四)朗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1.丹柯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大家遇到了什么危险?
明确:当外族入侵,族人面临死亡的威胁,进退两难,而且族人胆小怕事,准备退缩,在这样的情况下丹柯出现了。

准备带大家走出森林。

2.找出人们对丹柯愤怒、不满的句子,读一读。

(1)他们走了很久……树林越来越密,气力越来越小!人们开始抱怨起丹柯来,说他年轻没有经验,不知道把他们领到哪儿去了。

(2)他们站住了,又疲倦又生气,在树林的喧响中,在颤抖着的黑暗中,开始质问起丹柯来。

“你对我们只是个无足轻重的、有害的人!你领导我们,却把我们弄得精疲力尽了,因此你就该死!”
3.面对人们的质问、怀疑、愤怒,丹柯是怎样做的?
丹柯刚开始内心充满了怒火,不过因为可怜他们而熄灭了,他爱这些人,而且他认为,他们没有他也许就会灭亡。

他愿意拯救他们,把他们领到一条容易走的路上去,最终丹柯还是完成了使命。

4.找出课文中描写丹柯与族人走出黑暗时时的语言、外貌、神情的句子,体会到了什么?
伟大的勇士丹柯,望着横在自己面前的广大草原,望着这自由的土地,骄傲地笑起来。

随后他倒下去———死了。

充满了希望和快乐的人们欢呼雀跃,并没有注意到他的死,也没有看到丹柯那勇敢的心还在他的尸首旁边燃烧。

那颗心裂散开来,成了许多火星,熄灭了……
体会:从上面的句子我们感受到了丹柯的伟大与族人的渺小。

5.丹柯为拯救族人掏出自己火热的心照亮黑暗的举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明确:非常的震撼,一个人竟然能伟大到如此地步。

6.丹柯是怎样的一个人?
丹柯是一位以牺牲自己引领人们前行的英雄,他在困难面前敢于冲破各种阻力,敢于自我奉献;在遭到非难时,他不逃避,而是用牺牲自己的方法证明理想、信仰的伟大,敢于实践,不计个人得失。

7.高尔基借丹柯的形象在歌颂怎样一种精神?
歌颂了丹柯一心为公的品格,自信勇敢、敢于牺牲的精神。

三、练习
根据拼音写汉字。

gōu huǒ()gē da()
wòchuò()wēi xié()
bào yuàn()pífá()
lián mǐn()zhěng jiù()
四、总结
学习了这一课小说,我们深深的被丹柯为拯救族人甘愿牺牲自己的精神所感动,同时也为族人的渺小狭隘而感到痛心,这一课给了我们两方面的启示,一是告诉我们要做像丹柯那样的真正的英雄,另一方面族人也给我们提供了反面的教材,告诉我们做人不能像他们一样自私自利,要考虑到他人的感受等,总之我们收获很多。

五、作业
1.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

2.默写学过的生词,理解词义。

六、板书
丹柯的故事
丹柯:真正的英雄。

族人:狭隘自私
二年级语文上册句子排序练习题
1
()碧溪河从村前流过。

()村后是一望无际的桑园。

()我家住在碧溪河边,这是江南水乡的小村庄。

()河里一群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水面上不时溅起朵朵水花。

()春天,桑树抽出新芽,整个桑园就像绿色的海洋。

2
()一些不知名的小花,长在绿草中,像蓝天上缀着的星星。

()小花园在教室的左边,长八米,宽四米。

()花园里四周的道路上都长满了青草,好象铺了一层绿毯。

()它紧靠短墙,由一排横、两排竖的篱笆和这面短墙围起来。

()花是老师精心栽培的,有的长在地上,有的长在盆里,构成了一个个图案。

()到了夏天,大的、小的、圆的、长的、各种形状的绿叶,托着红的、黄的、蓝的、白的各色各样的花儿,美丽极了!
3
()地上的水越来越多。

()雨落在对面的屋顶的瓦片上。

()像一层薄烟罩在屋顶上。

()渐渐地连成了一条线。

()溅起一朵朵水花。

()雨水顺着房檐流下来。

()汇合成一条条小溪。

()开始像断了线的珠子。

4
()王红同学真值得我们学习。

()今天,老天爷一直紧绷着脸,阴沉沉的,好象跟谁生气似的。

()就在这个时候,我看见一个女同学飞快地朝操场奔去。

()天突然下起雨来。

()啊!那是三年级(4)班的王红。

()下午放学的时候,同学们背起书包正准备回家。

()原来,她是冒雨去降国旗的。

()红领巾在她胸前飘动,就像一束跳动的火苗。

5
()我们坐在河边柳树下,放下了鱼钩。

()忽然,浮标一沉,我急忙把鱼竿往上一提,一条银白色的小鱼钓上来了。

()星期天早晨,我和小明扛着鱼竿到郊外去钓鱼。

()浅红色的浮标漂在水面上。

()我们高兴地把鱼竿举在空中,摇晃着,喊着:“我们钓着鱼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