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脉的基本功练习
切脉的基本操作

切脉的基本操作切脉,是指通过触摸患者脉搏的方式,以了解患者体内血液循环状况、快速判断病情和做出诊断。
切脉是传统中医诊疗中最为基本的技能之一,同时也是西医临床诊疗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下是切脉的基本操作,大家可以参考并学习。
一、前后准备1.握描手法。
描手的方式有“揉描法”和“擦描法”两种,建议初学者使用前者。
描手时应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指腹在桡动脉上轻轻描摩,调整自己的指压以达到最佳状态。
2.环境准备。
确保环境安静,患者自然舒适,需要用到温水时不要太热,也不能太凉。
二、切脉具体步骤1.选择正确的脉搏。
中医学认为,掌上三阴脉和掌上三阳脉与五脏六腑有密切关系,大家应根据需要选择不同脉搏。
2.定位。
将手腕朝上,将三个手指放在掌面上,手指对齐无名指尾指处,再将手指向前移动至桡动脉处。
3.确定节律。
用手指轻轻按压桡动脉,感觉到患者的脉搏跳动,开始观察脉搏的数量、硬度、跳动速率和节律。
4.判断脉质。
根据观察到的脉搏与正常脉搏的变化来判断脉质。
中医学分为滑脉、沉脉、弦脉、散脉、细脉、濡脉、洪脉、结代脉等多个类型。
5.诊断病情。
根据切脉的结果,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化验等,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三、注意事项1.根据不同部位、不同时期的患者及病人体质,应采取不同的切脉方法。
2.在切脉前一定要注意洗手,并消毒刀具和仪器,以避免交叉感染。
3.切脉应轻柔、平稳、有节奏感,应防止手指尖过压。
4.深化对脉搏的感知,需要不断训练细致的触觉及掌握科学的操作技巧。
切脉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是实践起来却需要较强的综合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初学者应结合理论和实际操作进行学习,使用正确的方法和技巧,才能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和提示相应的治疗方法。
脉法三篇:练脉+情绪脉+脉法歌诀!

脉法三篇:练脉+情绪脉+脉法歌诀!脉法三篇:练脉 + 情绪脉 + 脉法歌诀!一、切脉的基本功练习脉法练习是练习手指的敏感度和医者的心静程度。
指下无感,如切树皮;心中浮躁,难辨细微。
本人练习脉法,总结为五步,达三步者,再研究脉学则非常容易。
五步概括为:“金”、“革”、“羽”、“水”、“气”。
第一步“金”法:即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贴在金属表面,做切脉状,细心体会手指下血管搏动的感觉。
此为第一步,很容易体会到。
此步重点是凝神静气地修炼,达到纯熟后,切脉容易入静,纵有百人在身边吵闹,都能入静切脉。
第二步“革”法:即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贴在柔软的皮革或海绵上,做切脉状,细心体会手指下血管搏动的感觉。
此为第二步,有些难度,但如果修炼到位后,基本没有摸不到的脉象。
第三步“羽”法:即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贴在羽毛上,做切脉状,细心体会手指下血管搏动的感觉。
此为第三步,难度颇大,能修炼到此则习脉可入高手境地。
第四步“水”法:即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贴在水面上,做切脉状,细心体会手指下血管搏动的感觉。
此为第四步,难度颇大,能修炼到此的人很少,关键是手指要保养好才有成功的可能。
第五步“气”法:即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自然做切脉状,感受空气的波动,细心体会手指下血管搏动的感觉。
此为第五步,难度很大,能修炼到此则可以以脉查遍一切疾病。
个人体会修炼此步得练气功,没练气功的也就不用试了。
古人描述切脉时,说医者应当“如临威虎,如履薄冰”,就是说切脉时要心静、专心。
只有心静,心气收敛,才能感受到脉象的细微变化,才能在脉搏变化中体会人体五脏各自的状态,体会五行在人体的生克乘侮,这样把握病机才能丝丝入扣。
临床中,大凡一边切脉,一边同周围同事和病人聊天的医家,其所切之脉,多为假象,未能掌握脉学之精髓。
上述五步练习,正是教人凝神之法,熟练之后则切脉时很容易入静,体会脉象的细微变化。
提示:练习时可轻闭双眼,凝神静气,体会入静之感:万籁俱寂,唯脉有声。
脉诊详解(中医切脉实操)

脉诊详解(中医切脉实操)我们许多人对中医切脉的既佩服又疑惑,因为这的确是完全凭经验操作的。
是自古以来衡量中医能力的一个标尺,俗称为“脉性”。
从经验中学习经验,是中医传承与发展的一大难题。
从经验中总结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力求使其程序化,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在完成切脉的定位后,大家都知道如何探查脉象是一个技巧性十分强的工作,也就是说,在找到寸、关、尺三部后,如何鉴别脉象结果呢?临床经验告诉我们,可以把这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按程序来操作,结果变得很容易探查脉象,并可以用一首歌诀概括如下:首分浮沉,二辨虚实;三去长短,四算疾迟;五察脉形,样样皆知。
辨证运用——————首辨能量足不足、再辨能量是否收藏【相火是否归位阳明降与否升降调与否】1、能量足否;脉管之大小、有力无力而已、不必详论。
2、相火者;根于肾,先发动于肝,故相火不位者,肝脉必弦多兼紧有力【气攻之象】相火归位兼能量充足者,肝脉虽弦但有柔和节律之象【犹将军之不怒自威】但越用力下按反弹之力越盛【犹太极高手表面柔和内里刚劲敌强我愈强】3、用阳者;寸脉必浮,相火不位者寸脉亦浮【阳气不敛上散故也】如何区别?短时用阳者【说话运动用神等等】短时静养休息寸脉即可归于收敛相火不位者【长期阳散类于用阳】短时静养寸脉亦不会收敛相火根于肾则相火不位者尺脉多偏浮【肾水为母肝木为子子败家挥霍不够用就必须调用母亲的存款了】若静坐后寸脉仍浮即为阳明不降相火不位即可推断:失眠多梦情绪焦躁眼干喉痒耳鸣——脉而知之寸脉浮,同时尺脉亦浮,相火不位即可确诊无疑,尺脉浮为长期阳气外散的确凿证据。
左手尺脉【肾阴无者、绝经闭经断经轻者经量少。
右手尺脉【肾阳无者、阳痿性冷淡不孕流产痛经手足冰冷抑郁症失忆症肌无力尿频。
其余根据所属脏腑功能类推至简者不论脏腑但以阳虚诸证推断即可。
春季脉稍弦,夏季脉稍洪,长夏脉稍缓,秋季脉稍浮,冬季脉稍沉。
凡脉左手血中之气,右手气中之血。
左手寸心脉旺,右手尺命门脉亦旺,是心君不主令,而命门相火代之矣,宜六味地黄丸主之。
切脉新技巧

人体受六淫、七情、外邪、内患影响,身体状态失去平衡,都会从舌质、舌苔、神色、脉象上表现出来。
1、切头部脉新位置;一般切脉按寸、关、尺定位,本人临床诊脉发现,除此位置外,发现头部病诊脉位置,在寸脉前,大拇指掌骨下小头高起处(大多角骨上)。
此处脉专诊查头疼、头晕、头胀、咽部肿痛等证候。
此处脉出现,主要表现浮、滑、弦、紧、数等;如头晕,指下便有绿豆大小,浮而光滑之感觉,弦紧为头痛。
2、切脉部位是缩小的人体:它是头朝下,脚朝上,面向内,头向大拇指掌骨下弯曲,躺在切脉位置上,和耳穴图相同,是个倒人形,切脉时按其走行,能诊查全身疾病。
3、切高血压脉位置:高血压中医称为肝阳上亢;诊脉在右寸部肺脉上;因肺朝百脉,诊查以浮、弦有力为高血压,脉微、细小无力为低血压,不大不小脉象平和为正常。
根据患者脉象力量大小的程度来分辨血压高低数字,省时省力,要经常练习,靠手功技巧。
4、诊查肿瘤脉:肿瘤中医称为瘕、积、聚;癌为岩,表示坚硬如岩石,固定不移。
诊查此脉时,初起脉小而光滑流利,表示气血凝聚,肿瘤正在逐渐形成,其它部位脉,无变小之感觉;中期肿瘤部位脉弦滑逐渐增大,其它部位相对缩小,而晚期脉,滑紧弦大而有力,如切绞索,有一种坚实有力而大的感觉,而其它部位脉象十分微弱,这是邪盛正虚,气血供养肿瘤,肿瘤转移扩散的象征。
5、诊查孕脉:妇女气血和平,脉象有力,舌质舌苔正常,关部出现光滑流利脉,而身无它证,月事又不来,是为怀孕,怀孕后精血凝聚成胎,一般足月便能查出。
6、诊查男、女脉:男子主气,女子主血,左脉主气,右脉主血;左手脉大为男,右手脉大为女,这是主气和主血的关系。
但切脉时,必须把孕脉和病脉区分开,胎位必须正,在腹中线上,如果孕妇无病、胎位正,切脉就比较准确。
结合查腹验胎法:一般是男子如釜,女子如箕。
就是说:怀男胎时婴儿与其母位置是面对面,臂部凸起,孕妇腹部如锅底一样是圆的。
怀女胎位置相反,面朝上朝外,双腿屈曲向上,孕妇的腹部如簸箕是平的。
中医切脉的具体方法

中医切脉的具体方法中医切脉的具体方法1 切脉的具体方法(切脉应有一定的方法,方能测得病人的真实脉象)1.1 平臂、仰掌、直腕诊脉时,首先令病人坐正,将臂引伸放平,手掌向上,腕部展直,若病人不能坐起,则应仰卧、直腕、仰掌,使气血流通通畅,方能测得脏腑气血的盛衰,邪正的消长情况。
切忌侧卧、弯臂、曲掌,使气血流通受阻,则脉象不真。
1.2 布指病人平臂、仰掌之后,医者则应布指切脉。
如何布指?朱肱《活人书》中说:“凡初下指,先以中指按得关位,乃齐下前后二指为三部脉,前指,寸部也;后指,尺部也”。
那么,关位在何处?《难经》云:“掌后高骨是为关上”。
就是说医者先以中指取定关部(掌后有高骨隆起之处即关部),然后齐下前后二指于尺寸部,并以食指切寸,无名指切尺,不可前后颠倒。
因三指之皮肉厚薄不同,敏感性也各不相同,其中食指敏感性最强,中指次之,无名指次之,而脉管的走行是由深层逐渐走向浅层,其中寸部最浮,关部次之,尺部最沉。
故须以敏感性最强之食指切于最浮之寸部,敏感性最差之无名指切于最沉之尺部。
至于手指间的疏密,视病人手臂的长短来确定,病人臂长则布指宜疏,病人臂短,布指宜密,并以指目切脉脊。
“指目”是指手指最锐敏所在,即相当于手指的螺旋纹到指尖中间稍外的部分;“脉脊”即脉搏跳动的正峰。
医者以三指指目调成一条直线对准病人寸口部的脉脊进行切诊。
1.3 悬腕、提肘、举臂、运指切脉时,病人应有一定的姿势,医生亦应取一定姿势。
“悬腕、提肘、举臂、运指”,就是说切脉时要把指、腕、肘、臂的力量都运用起来,方便于切寻脉象。
古人比喻:“三折肱,九折臂,乃为良医”,即是形容医生切脉时的姿势。
1.4 虚静凝神,调息细审《素问·脉要精微论篇》云:“持脉有道,虚静为保”。
就是说,诊脉时不可闲谈笑语,或边问诊边切脉,以致分散精力,扰动气血,使脉象不真,必须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于指下,并调匀自己的气息,细心审察其脉象。
1.5 指法切脉指法有,一般临床常用者有以下几种。
把脉基本方法

那把脉都有哪些应用场景和优势呢?哎呀呀,这可多了去啦!在中医诊断各种疾病的时候,把脉可是必不可少的呀。它能够反映出人体的整体状况,就像一个“晴雨表”一样呢!通过脉象,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气血、脏腑功能等情况,为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呢。而且相比于一些西医的检查方法,把脉更加方便、快捷,还能体现中医的特色和优势呢,多棒呀环呢!那到底什么是把脉的基本方法呀?
首先呢,把脉的时候要让患者安静地坐着或躺着,手腕要放松平放在脉枕上。医生呢,用食指、中指、无名指按在患者手腕寸、关、尺三部上。手指要微微弯曲,力度要适中,不能太重也不能太轻。而且要注意指法哦,有举、按、寻等不同的手法呢。同时还要注意脉象的频率、节律、强度、形态等方面。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好的呀,需要医生的细心和经验呢!
我给你讲个实际案例哈。有个患者总是觉得身体不舒服,去医院做了各种检查也没查出什么问题。后来他找到了一位老中医,老中医通过把脉,发现他的脉象有点偏弱。经过仔细询问和诊断,老中医判断他是气血不足。于是给他开了一些补气血的中药,患者吃了一段时间后,身体真的就好多了呢!你说神奇不神奇?
所以呀,把脉真的是中医的一大瑰宝呀!我们一定要好好传承和发扬它,让更多的人受益呀!
老中医教你如何切脉

老中医教你如何切脉切脉(一)概念:寸口脉分寸关尺,三部九候浮中沉,浮举中寻沉按比,左右所主有不同,寸心关肝左尺肾,右主肺脾尺命门。
强弱形态至数摸,浮取中取沉取分。
临证结合望闻问,综合分析曰辨证。
不浮不沉正常脉,一息四至五至进。
节律一致力柔和,不快不慢为体顺。
(二)病脉举例1浮脉浮脉轻取即可得,按之稍减不空少,脉浮主表分虚实,有力无力为指标。
阴亏于内阳浮外,阳虚也可浮脉找,阳虚浮脉右无力,不可误用外感调。
2沉脉沉脉重按方可得,气虚下陷鼓动弱。
沉而有力为里实,沉而无力虚证兆。
3迟脉不足四至为迟脉,阳气运行寒邪扰,阳虚寒生迟无力,寒郁化热有力招。
4数脉数脉一息五至上,热证阳盛均可朝。
阳热亢盛数有力,阴虚阳亢无力飘。
阳气不足数虚大,按之中空虚阳闹。
七至以上为疾脉,阴竭元脱重危兆。
5虚脉轻取无力按之空,气血阴阳均虚弱。
阳气不足运无力,阴血不足脉空勃。
6滑脉往来流利如应珠,痰食内积食滞告;经停嗜酸脉滑数,定是妇人怀宝宝。
7涩脉涩脉血流不畅滑,往来艰难应指糙,血少气滞或血瘀,痰湿内阻碍脉道。
8洪脉阳盛火亢洪脉到,来盛去衰如波涛,阴亏于内阳外浮,洪脉无力为虚劳。
9细脉细脉脉管细如丝,应指明显不断跳,气血双亏脉多细,诸虚劳损脉细小。
10弦脉端直以长如琴弦,气滞疼痛痰疟找,或为寒痛顽痰作,胃气败绝弦脉貌。
11紧脉紧脉有力绳绷急,如按紧束左右跳,寒阻经脉疼痛生,邪正相争病在表。
12促脉脉数突然一停止,止后复来无定邀,火证气阻痈疡肿,气血痰食火并扰。
13结代脉脉来不整有间歇,结代脉象名称叫。
结脉缓而不规则,阴盛寒凝结脉道。
脉来歇止有规律,脏腑衰败代脉操。
教你给自己把脉(带你入门)

教你给自己把脉(带你入门)外行人总觉得把脉很神奇,学习者又总觉得脉诊难学。
难度的的确确是有,因为指下感觉要敏感与精准,才能结合脉诊理论做出相应诊断。
首先,用右手无名指、中指、食指依次并拢,在被号脉者手掌大鱼际下方寻找脉搏。
三指并拢、依次对应寸(无名指)、关(中指)、尺。
注意,虚弱者以及女性尺脉一般较弱或者没有。
掌握上面这个号脉基本知识后、便可以进行号脉了。
1.浮脉,如水中浮木。
所谓浮脉,就是指尖在皮肤一层就能摸到患者脉搏跳动。
一般见于感冒期间、亢奋疾病、以及身体偏瘦人群。
2.沉脉(水中沉石)在皮这一层按不到脉,按到肉也感受不到什么跳动,而用力按,按到底部,才能按到脉博。
这在中医来看属于里实证或者里虚证,病的程度较为严重一些。
3.迟脉(跳的慢)医生自己呼吸一下,能感受到病人脉博跳三到四次。
古人云此为一息三至。
可见于里虚寒、阳气弱、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黄疸、神经官能症、疼痛等。
一般心率在每分钟60以下。
4.数(shuò)脉(跳的快)医生呼吸一次,能摸到患者6次以上的跳动。
一般见于热性、亢奋性疾病,但也可见于虚弱性疾病。
结合兼见脉,可有“越快越热”、“越快越虚”、“越快越寒”等。
5.虚脉脉跳的没劲儿,应指无力,稍一重按似乎能给按没了。
一般主虚弱疾病、恶性疾病。
6.实脉脉博跳动有力,可见于病邪强但正气亦足,正气能与病邪斗争的情形。
7.长脉脉博过长,三个手指覆盖寸关尺后,仍然不能覆盖整个脉博。
说明脉道过于臃实,主肝阳上亢、阳盛内热、癫痫、疝气、肝病等。
8.短脉脉博太短。
如长不及寸、尺只有关部略微充盈,可见气郁、气伤。
若脉博可见寸、尺,不见关部,乃阴阳诀离,多见于死证,有人将此脉与短脉相区别。
有“上不通寸,下不通尺,是阴阳绝脉,必死矣。
故关不诊短”短脉诗:两头缩缩名为短,涩短迟迟细且难。
短涩而浮秋喜见,三春为贼有邪干。
短脉惟于尺寸寻,短而滑数酒伤神。
浮为血涩沉为痞,寸主头疼尺腹疼。
9.简化歌诀:无力为虚,有力为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切脉的基本功练习
脉法练习是练习手指的敏感度和医者的心静程度。
指下无感,如切树皮;心中浮躁,难辨细微。
本人练习脉法,总结为五步,达三步者,再研究脉学则非常容易。
五步概括为:“金”、“革”、“羽”、“水”、“气”。
第一步“金”法:即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贴在金属表面,做切脉状,细心体会手指下血管搏动的感觉。
此为第一步,很容易体会到。
此步重点是凝神静气地修炼,达到纯熟后,切脉容易入静,纵有百人在身边吵闹,都能入静切脉。
第二步“革”法:即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贴在柔软的皮革或海绵上,做切脉状,细心体会手指下血管搏动的感觉。
此为第二步,有些难度,但如果修炼到位后,基本没有摸不到的脉象。
第三步“羽”法:即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贴在羽毛上,做切脉状,细心体会手指下血管搏动的感觉。
此为第三步,难度颇大,能修炼到此则习脉可入高手境地。
第四步“水”法:即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贴在水面上,做切脉状,细心体会手指下血管搏动的感觉。
此为第四步,难度颇大,能修炼到此的人很少,关键是手指要保养好才有成功的可能。
第五步“气”法:即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自然做切脉状,感受空气的波动,细心体会手指下血管搏动的感觉。
此为第五步,难度很大,能修炼到此则可以以脉查遍一切疾病。
个
人体会修炼此步得练气功,没练气功的也就不用试了。
古人描述切脉时,说医者应当“如临威虎,如履薄冰”,就是说切脉时要心静、专心。
只有心静,心气收敛,才能感受到脉象的细微变化,才能在脉搏变化中体会人体五脏各自的状态,体会五行在人体的生克乘侮,这样把握病机才能丝丝入扣。
临床中,大凡一边切脉,一边同周围同事和病人聊天的医家,其所切之脉,多为假象,未能掌握脉学之精髓。
上述五步练习,正是教人凝神之法,熟练之后则切脉时很容易入静,体会脉象的细微变化。
提示:练习时可轻闭双眼,凝神静气,体会入静之感:万籁俱寂,唯脉有声。
久久练习,你的心气将会收敛,不仅练习了诊脉,也使得心气下交于肾,达到强身健体之效。
编辑按:各家对脉的体悟可能不同,本文内容是作者个人对脉学的经验和认识,仅供参考。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