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音乐性

合集下载

中国古典诗歌的音乐性

中国古典诗歌的音乐性

中国古今诗歌的音乐性1. 诗歌的音乐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诗歌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学体裁,是以意象为诗情表达的基本结构单位,借助丰富的想像和新奇的比喻,以具有强烈节奏感和音乐性的语言,高度概括地表现诗作者对宇宙、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由衷咏叹的文学体裁。

它是深缅的思想和饱满的感情,在创造性想象的过程中交融在一起而显现出来的一咱精练而富于感染力的艺术。

一、抒情性是诗歌的根本艺术特征小说、寓言和童话主要通过人物或动物和故事情节来再现生活的;散文主要是借助一定的人物、事件和场景来再现生活;戏剧主要是通过人物的矛盾冲突、语言和旁白来再现生活的。

而诗歌则是主要通过抒情的方式反映生活的。

因此可以说,抒情性是诗歌的语言艺术。

有人把抒情性称为诗歌的灵魂。

诗歌的抒情性,是指诗歌不但用抒情的方式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是通过抒情的方式来打动和教育读者。

郭沫若说过一句话:“诗的本职专在抒情。

”抒情性构成了诗歌的艺术生命,离开抒情性谈诗歌是没意义的,因为抛开抒情谈诗歌,诗歌也就失去了它的基本价值。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集《诗经》,反映了三千年前人民的生活,反映了人们的喜怒哀乐的情感。

有人说,诗歌是用来抒情的。

我们不能超越物理意义上的时间和空间,但能超越心理意义上的时间与空间,而这种超越就是要通过诗歌里面的抒情来完成。

现在我们不能经历杜甫诗人所处的战乱社会人们的疾苦,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杜甫的《登岳阳楼》中的抒情情感去感受。

王维写的《送元二使安西》的“西出阳关无故人”巧妙地传达了作者与朋友依依不舍、叹息流泪,说着相聚时的欢乐,分别的无奈,别后会有的思念的思想感情。

也许现在分别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我们不但交通方便,联系也方便,只要一个电话、一条短信、一封E-mile就可以联系上对方,甚至可以通过视频看见对方那熟悉的面孔,但是当时交通不便,今次分别不知何年何日才能重逢,生离也就是死别。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诗歌的文字特点

诗歌的文字特点

诗歌的文字特点诗歌的文字有着诸多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就像一个个魔法元素,组合起来就构建出诗歌那充满魅力的世界。

一、简洁性。

诗歌往往能用极少的文字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深远的意境。

就像古诗中的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短短二十个字或者二十八个字,却能把诗人看到的景色、内心的感受、对人生的思考等都包含在内。

例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仅仅十个字,就描绘出了沙漠中孤烟升腾、黄河尽头落日浑圆这样壮观的景象。

这种简洁可不是简单的省略,而是一种高度的凝练。

就好比把一大锅浓汤浓缩成一小勺精华,每一个字都承担着巨大的表意功能,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

这就要求诗人像一个超级精明的商人,在文字的市场里挑选出最有价值的那几个字来进行交易,用最少的“本钱”换取最大的“收益”——丰富的内涵。

二、形象性。

诗歌中的文字就像一个个小画家,擅长勾勒出生动鲜活的形象。

诗人不会干巴巴地说“我很孤独”,而是会像李白那样写“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你看,通过描写在花丛中独自饮酒,对着月亮和自己的影子作伴的场景,孤独的感觉就像一幅画一样展现在我们眼前了。

这些文字就像魔法画笔,把抽象的情感、概念具象化。

它们就像是一个个小木偶师,操纵着文字木偶,让它们在读者的脑海里活灵活现地表演。

无论是描写人物“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把女子的美貌用月亮和霜雪来形容,还是描写景色“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让莲叶荷花仿佛就在眼前铺展开来,都充满了形象性。

三、音乐性。

诗歌的文字是会唱歌的。

这音乐性体现在韵律和节奏上。

韵律就像是歌曲的旋律,很多诗歌都讲究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比如古诗中的“床前明月光(guāng),疑是地上霜(shuāng)”,“光”和“霜”押“ang”的韵,读起来就有一种和谐的美感。

而节奏则像是歌曲的节拍,像“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徐志摩的这首诗,每一句的长短和停顿就像是一种轻柔的节奏,就像我们走路时的步伐一样,有规律地进行着。

诗歌的特点简答

诗歌的特点简答

诗歌的特点简答
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 抒情性:诗歌通常以情感表达为主,通过优美的语言来传达作者的情感和心境。

2. 音乐性:诗歌通常具有音乐美感,其语言韵律、节奏感等都与音乐有关,使得诗歌能够通过声音来传达情感和意境。

3. 形象性:诗歌的语言通常具有形象性,能够通过比喻、象征等手法来描绘和塑造具体的形象和画面,使得诗歌更具有形象性和生动性。

4. 精练性:诗歌通常言简意赅,语言简练而不冗长,能够以最精炼的词语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5. 含蓄性:诗歌的表达通常含蓄而不直白,往往通过暗示和隐喻等方式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让读者通过想象和感悟来领会诗歌的内涵。

6. 多样性:诗歌的形式和内容非常丰富多样,可以涵盖各种主题和题材,包括自然、历史、社会、人生等各个方面。

7. 创新性:优秀的诗歌往往具有创新性,能够突破传统的束缚和限制,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给人以新的启示和感受。

以上是诗歌的一些主要特点,这些特点使得诗歌能够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诗歌的音乐性与韵律——与北岛对话

诗歌的音乐性与韵律——与北岛对话

诗歌的音乐性与韵律——与北岛对话我最近在阅读北岛的诗集,被他那独特的写作风格所吸引。

他的诗歌充满了音乐性与韵律,让我深深地沉浸在其中。

诗歌的音乐性与韵律是诗人创作的关键要素。

它们让诗歌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一种艺术的表现方式。

北岛在他的诗中倾注了大量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注重了音乐性和韵律的运用。

北岛的诗歌中的音乐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言的音乐,二是节奏的音乐。

语言的音乐是指诗歌的语言本身,它的声音和韵律。

北岛的诗不仅仅是文字的表达,更是一种声音的表达。

他善于运用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把话语转化为一种音乐。

例如,在他的诗《黄河颂》中:“黄河的眼睛/是远古的眼睛/传说中那个/天地之间的红色石头/是夜空中最亮的星星/ 照亮了那红色的眼睛/ 是天神上下的话语/也是生命整个的秘密。

”这段文字中的语言音乐和韵律十分明显,字句之间的呼应和重复让这段话仿佛是一首歌曲。

节奏的音乐是指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它们是诗歌中节奏与韵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北岛的诗中,韵律和节奏的运用让作品更有节奏感。

例如,在他的诗《出走》中:“流浪是与世界相爱,/ 不是与世界疏离。

/ 我的心脏是自由的,/ 但我的肉体/ 依旧存在于那个签过字的契约。

”这段文字中,节奏感和韵律感很强,让人们在阅读时可以感受到一种流畅的节奏感。

北岛的诗歌中,韵律的运用也十分出色。

他善于运用平仄和押韵,让诗歌更具有韵律感。

例如,在他的诗《人间》中:“我左手撑着月亮,/ 我右手插进死亡,/ 我的肺里全是阳光,/ 我的头顶是一片风雪。

”这段文字中,平仄处理得非常好,读起来十分和谐流畅。

同时,押韵的运用也十分自然。

除了语言音乐和节奏音乐,北岛的诗歌中还有强烈的情感色彩。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生命和人性的探讨,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例如,在《黄河颂》中他提到了黄河:“黄河的眼睛/是远古的眼睛/传说中那个/天地之间的红色石头/是夜空中最亮的星星/ 照亮了那红色的眼睛/ 是天神上下的话语/也是生命整个的秘密。

诗歌结构知识点总结

诗歌结构知识点总结

诗歌结构知识点总结一、诗歌的基本结构1. 诗歌的形式诗歌是一种通过语言运用艺术加工的文学形式。

它以一定的音韵和节奏组织表达思想感情。

在形式上,诗歌可以分为韵文和散文两大类。

韵文是以韵脚为主要特征并且具有鲜明的音乐性,散文则是以抒情为主要特征,并且具有自由度较大的表达,没有规定的韵脚和节奏。

2. 诗歌的节奏诗歌的节奏是指诗歌在语言与韵脚结构上的组织形式。

节奏是诗歌的骨架,是诗歌音响美的基础。

诗歌的节奏可以通过句子的长短、音节的重复、韵脚的运用等来体现。

3. 诗歌的韵脚韵脚是指诗歌中的音韵结构,是由同音节所组成的。

韵脚在诗歌中的运用可以增强诗歌的音律美,是诗歌语言的一种艺术手段。

常见的韵脚有押韵、叠韵、寓韵等。

4. 诗歌的语言诗歌的语言是指诗歌使用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诗歌的语言需要具有诗意,也就是具有文学性和审美性,能够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诗歌语言的使用需要注意形象语言的运用,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二、韵律的运用1. 诗歌中的音乐性诗歌具有音乐性,音乐性是诗歌的基本特征之一。

通过句子的长短、韵脚的运用等,可以增强诗歌的音乐性,使得诗歌更加动听。

2. 韵脚的运用韵脚是诗歌构成的基本单位,通过不同的韵脚排列,可以形成诗歌的韵律美。

常见的韵脚有押韵、叠韵、对仗、绕口等。

3. 篇章的分布诗歌中的篇章可以通过整体结构和局部结构来组合,使得整个诗歌具有韵律美。

可以通过重复、回环、摹拟等方式来加强诗歌的韵律感。

三、形象的描绘1. 比喻的运用比喻是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段,通过比喻可以表达诗歌的内在含义,增强诗歌的形象感。

2. 拟人的表达拟人是指用人的属性来描绘自然界的事物,能够增强诗歌的生动性和形象感。

3. 夸张的手法夸张是诗歌中常用的手法,通过夸张可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四、节奏的运用1. 句子的长短诗歌中的句子需要具有韵律感,可以通过句子的长短来营造节奏感。

2. 音节的重复音节的重复是诗歌中常用的手法,能够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诗歌写作中的节奏感与音乐性

诗歌写作中的节奏感与音乐性

诗歌写作中的节奏感与音乐性诗歌是一种通过文字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而其中的节奏感和音乐性更是使诗歌独特而美妙的特点。

本文将探讨诗歌写作中的节奏感和音乐性对作品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创作中准确地表达这种特点。

一、节奏感:唤起诗歌的韵律感节奏感是诗歌创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元素,它使作品在语言层面上更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

在具体表现上,诗歌中的韵律可以通过词的长度、音节、重音以及句子的长度等方面体现出来。

首先,在词语的选择上,作者可以结合音节的数量和重音位置来呈现不同的节奏感。

比如,使用连续的短音节可以加快节奏,强调紧凑的感觉;而使用长音节则可以减缓节奏,给人以悠扬的感觉。

通过变换词语中的音节长度,作者可以巧妙地营造出诗歌所需要的节奏感。

此外,句子的长度和抑扬顿挫也是体现节奏感的重要手段。

长短不一的句子可以产生节奏感上的变化,短句子往往给人一种紧凑的感觉,而长句子则可以表现出悠长和缓慢的节奏。

同时,抑扬顿挫的运用可以使句子更有层次感,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二、音乐性:让诗歌具有歌唱的特质音乐性是指诗歌表达方式中所具备的旋律感,使读者在阅读时仿佛聆听着一首美妙的歌曲。

音乐性的产生源于创作中合理的韵律运用和押韵的使用。

首先,韵律是提升诗歌音乐性的关键。

通过有规律的重复和变化,诗歌的节奏感呈现出旋律般的美感。

比如,使用相同或相近的音节进行重复,可以使作品更具韵律感,并给人以轻快愉悦的感受。

另外,还可通过增加或减少音节的数量来调整节奏,并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音乐性。

其次,押韵是产生音乐性的常见手法。

通过将诗歌中的词语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押韵,诗歌的音乐性得以体现。

押韵可以将不同的句子联系起来,使整体作品更加和谐。

同时,押韵也是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它可以增加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总结: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性是其独特之处,它使得诗歌不仅仅是一种文字的组合,更像是一首优美的旋律。

在创作中,通过恰当的词语选择、句子的长度和抑扬顿挫的运用,我们可以在作品中准确地表达节奏感。

古代诗歌的音乐性与韵律节奏分析

古代诗歌的音乐性与韵律节奏分析

古代诗歌的音乐性与韵律节奏分析引言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音乐性和韵律节奏。

古代诗歌通过诗句中的音韵融合,以及节奏的起伏变化,传达出深远的情感和意义。

本文将对古代诗歌的音乐性和韵律节奏进行详细分析,以探讨古代诗歌的独特之处。

诗歌的音乐性古代诗歌的音乐性在于它的字音韵律和押韵方式。

古人认为音乐是与诗歌相媲美的艺术形式,因此诗歌的音乐性成为了古代诗人所追求的目标。

字音韵律古代诗歌中的字音韵律非常重要。

诗歌的音乐性体现在字音的抑扬顿挫、轻重变化以及音节的节奏感。

比如,在《诗经》中就有很多具有明显字音韵律的诗句。

例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中的“关关”、“雎鸠”、“河”、“洲”等字音的反复出现,增加了整个诗句的韵律感。

押韵方式古代诗歌使用了多种押韵方式来增加音乐性。

常见的押韵方式有平仄押韵、双句押韵和回文押韵等。

平仄押韵是指通过平声和仄声的交替排列来实现押韵效果。

双句押韵是指两个句子的末尾押韵。

回文押韵是指整首诗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的句子是呼应或对称的关系。

韵律节奏古代诗歌的韵律节奏是指诗歌中的节奏感和节拍感。

通过合理的韵律节奏安排,诗歌能够给人一种有序而和谐的感觉。

诗句的节奏感古代诗歌中的诗句往往具有明显的节奏感。

有的诗句呼之欲出,让人一听就能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情感。

例如,《离骚》中的“抑志而强矣,犹可胜言哉”这句,通过抑扬顿挫的节奏感,表达出了作者内心的情绪起伏。

诗歌的节拍感古代诗歌中的节拍感是指诗句中的字数和音节的安排。

不同的节拍感可以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义。

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的“白日”、“山尽”、“黄河”、“海流”等字的安排,使整首诗具有明快而有力的节拍感。

赋予诗歌生命的节奏古代诗歌的节奏不仅仅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它可以赋予诗歌生命。

诗歌的节奏感和节拍感有时候可以让你感受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就像是身处其中,亲身经历一样。

这种感觉使人们更容易被诗歌所感动,加深对诗歌情感的共鸣。

诗歌的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分析

诗歌的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分析

诗歌的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分析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充满了艺术的魅力和表现力。

它通过优美的语言、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结构,将作者的情感与思考传递给读者。

本文将从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探讨。

一、诗歌的艺术特色1. 音乐性:诗歌的音乐性是其独有之处。

通过押韵、节奏和音调的运用,诗歌能够创造出和谐的音韵效果。

例如,《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句子的平仄平仄和谐,给人以动听的感受。

2. 紧凑性:诗歌在表达语言的时候要求简练精确,用字的浓缩和密度很高。

通过有限的文字,创作者能够营造出丰富而独特的意境。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用简洁的文字勾勒出了一个安静而清新的夜晚景象。

3. 意象丰富:诗歌通过运用丰富多彩的意象,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审美情趣和感受。

意象不仅可以是视觉上的,还可以是听觉、嗅觉、触觉等等,通过感觉上的共鸣使得读者更加投入到作品中。

例如,《早梅》中出现的“湿罗敷血,凝絮成玉”,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表达出作者对于美的追求和对逝去的思考。

二、诗歌的表现手法1. 比喻:比喻是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之一。

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使得诗歌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危楼高百尺》中“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通过将起舞比作在人间,表现出作者对于自由境地的向往。

2. 比拟:比拟是通过对两个相似或有共同点的事物进行对比,以突出某种特征或感受。

比拟的运用可以增加诗歌的表现力和深度。

例如,《红豆生南国》中“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通过将红豆比作爱情,以表达对爱情的渴望和珍视。

3. 换喻:换喻是通过使用一个不同于原本意义的词语或表达方式,以达到修辞、表现的目的。

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满江红·怒发冲冠》中“愿作比翼鸟,从此南飞翔”通过将和平比作“比翼鸟”,以表达对和平的渴望。

4. 对比:对比是通过对两种事物或情感进行对照,以凸显其中的差异和冲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正感到自己是个不孝之子。因为我给父亲的 让老人享受一下现代生活; 不能立即让爱人坐
两个承诺还没有来得及兑现, 他老人家就离我 上小汽车, 不妨常常骑着电动车或是自行车去
而去了。
接她下班, 也让她体会一下丈夫的无微不至……
父 亲 是 个 文 学 爱 好 者 , 是 单 位 有 名 的“笔 只有这样,“总有一天”才会越来越近。
眼, 大学都毕业了, 我仍旧没有写过一篇文章。
张小兵
参加工作的第一天, 爸爸对我说:“儿子这回好
了, 也没有功课加身了, 一边上班, 一边抽空写
点儿东西。”我这才恍然大悟连忙回答:“行! 爸,
您放心, 儿子的文章总有一天会变成铅字。”
初 读《指 南 录 后 序 》已 经 是 十 余 年 前 的 事
也不知是因为自己太懒还是工作太忙, 始 了, 至今胸中仍激荡着文天祥“富贵不能淫, 威
然 而 , 在“ 犬 ”为 褒 义 、“ 狗 ”为 贬 义 的“ 一 般 ”之 中 也 有“个 别 ”例 外 :《史 记·司 马 相 如 列 传》中有:“( 相如) 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 名 曰 犬 子 ”句 , 在 这 里 ,“犬 子 ”显 然 是 爱 称 , 属 褒 义 ; 但 在《三 国 演 义 》第 七 十 三 回 里 , 当 诸 葛 瑾为孙权之子向关羽之女求婚时, 关羽所说 “吾 虎 女 安 肯 嫁 犬 子 乎 ”一 语 的“犬 子 ”却 又 明 显 是 贬 义 是 贱 称 了 ;《楚 辞·九 章·怀 沙 》 中 有 “邑 犬 群 吠 兮 , 吠 所 怪 也 ”句 , 大 意 是 说 村 子 里 成群的狗在叫, 只因少见多怪; 汉代王充在《潜 夫论》中也说过“一犬吠形, 百犬吠声”的话, 以 比喻世人往往在不察真伪的情况下就盲目附 和的弊病, 在这里,“犬”字虽然有一些贬义, 但 仍 不 失 文 雅 ; 陶 潜《归 园 田 居 》中 有“狗 吠 深 巷 中”的优美诗句, 其“狗”字却又毫无贬义了; 春 秋时, 为越王勾践复国立下大功的文种被迫服 毒 自 杀 前 说 过“狡 兔 死 、走 狗 烹 ”的 名 言 。 西 汉 韩信被害前也曾说此语。后来, 也就有了“兔死 狗 烹 ”这 一 成 语 。在 这 里 ,“狗 ”乃 被 害 忠 臣 良 将 的自喻, 所以, 也没有什么贬义。此外, 俗语“狗 不 嫌 家 贫 ”中 的“ 狗 ”字 则 明 显 是 褒 义 。
周毅
“总有一天我会……”, 这个美好的愿望和
承 诺 本 无 可 厚 非 ; 可 这“总 有 一 天 ”, 到 底 有 多
远? 它又会给人留下多少遗憾? 与其等到“总有
一天”, 不如就从“今天”开始行动。不能马上让
直 到 父 亲 病 故 的 那 一 天 , 悲 痛 之 余 , 我 才 父 母 住 上 大 房 子 , 不 妨 装 台 空 调 、买 个 按 摩 椅
是, 我万分遗憾地提起笔。我写的第一篇文章 褶皱和额头上的 “年轮”都显得那么执著、刚
就 是 纪 念 父 亲 的 , 很 顺 利 地 发 表 了 ; 这 或 许 也 毅! 如果说少年时是带着崇敬的心情去读《指
算是对父亲在天之灵的一点抚慰吧! 再后来, 南 录 后 序 》的 , 如 今 再 读 这 篇 传 世 佳 作 更 多 了
诗歌的音乐性
牛莹
诗歌的音乐性即诗歌在语言和形式上所 具有的跟音乐相同或相近的艺术特质, 在外在
形式上表现为诗歌语言和谐的韵律和鲜明的 节奏, 并通过声音直接诉诸于人的听觉以打动 人心; 在内质上, 则体现为诗人情感的起伏和心 灵的律动, 是诗人情感、情绪的声音显现形式。
诗歌的音乐性, 首先应视之为诗的内在素 质, 是诗歌的灵魂, 是诗之所以为诗的根本因 素。“诗言志”“诗缘情”, 诗歌抒情的本质特征, 决定了诗歌必有与之俱来的音乐性, 即诗歌的 抒情性决定了诗歌在语言形式上的声律化的 特点。我们知道, 人们情感的抒发, 要用一种既 不是叙事也不是论说的抒情语体裁形式来实 现, 这种语言只能是一种特别能显现心灵律动 的音乐性语言, 而一般的日常的交际语言不具 有这种表现功能。当这种音乐性的语言融入 诗 中, 它就直接成为表现情感最有力的因素, 是 一 种 同 诗 人 情 感 、心 灵 、呼 吸 相 契 合 的 特 殊语言, 甚至可以说, 这种音乐性就是诗人 内在的情韵与气势。因此, 只要诗还是诗, 只 要诗的抒情功能没有丧失, 诗歌的音乐性就 必然同在。
由 于“犬 ”、“狗 ”两 字 在 运 用 表 义 上 有 上 述 诸多差异, 所以许多“犬”词语与“狗”词语中的 “犬 ”、“狗 ”两 字 大 多 不 可 换 用 。 例 如 : 不 可 把 “鸡 犬 相 闻 ”换 用 为“ 鸡 狗 相 闻 ”、把“ 警 犬 、军 犬 ”换 用 为“警 狗 、军 狗 ”、把“犬 子 ”换 用 为“狗 子 ”…… 也 不 可 把“兔 死 狗 烹 ”换 用 为“兔 死 犬 烹 ”、把“狗 腿 子 ”换 用 为“犬 腿 子 ”… …
116
在 此 的 启 发 、引 导 下 , 上 述 疑 云 就 豁 然 开 朗 起 来— — — 喜 爱 娇 憨 的 幼 小 者 、厌 恶 狡 诈 的 老 大 者 乃 人 之 常 情 , 因 而 , 人 们 赋 予 本 义 为“ 小 狗 ”的“ 犬 ”字 以 褒 义 , 赋 予 本 义 为“ 大 狗 ”的 “狗”字以贬义, 也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终没有写过只言片语, 更别说发表了。后来, 父 武不能屈”“虽九死其犹未悔”的那股英雄气!
亲提醒过我, 但自己总在潜意识里找出各种各 读过这篇文章, 文天祥就像一尊雕像一样牢固
样的理由将这个写作计划一拖再拖。直到父亲 地 占 据 了 我 的 脑 海 : 夕 阳 拖 长 了 他 高 大 的 身
去逝后, 我才意识到这个无法弥补的过失。于 躯, 他昂首挺胸, 目光如炬地投向南方, 眼角的
唱 得 出 来 。 ”因 此 , 强 调 对 新 诗 体 式 规 范 的 认
父亲还有一个心愿, 希望有一天能住上宽
同, 特别是强调诗的音乐性, 就直接关系到诗 敞一些的大房子, 最好能有一间属于他的书
的发展前途了。
房。怕给我增添压力, 从没有当着我的面说过。
我知道他的心思, 曾经拍着胸脯对他说:“爸,

您放心! 总有一天, 我会让你住上大房子。”但

最终不但没能兑现这个承诺, 而且感到对父亲
的孝敬实在太少太少。
清明节, 我怀着悔恨和悲伤的心情去悼念
父 亲 。 我 带 了 两 样 祭 品 : 一 样 是 纸 做 的“大 房
子”, 一样是发表的作品。我一边烧“纸房子”,
“总有一天”到底有多远
一边流着泪把文章读给父亲听……泪光中, 我 仿佛看到父亲会心的微笑。
杆子”。上中学时, 大概是遗传了父亲的“文学
基因”, 我的作文写得不错, 经常被老师当作范
文 读 给 同 学 们 听 。记 得 那 时 我 总 是 把“范 文 ”带
回 家 骄 傲 地 拿 给 父 亲 看 。他 会 高 兴 地 说 :“写 得
很好! 儿子随爸, 是块好料。爸有个心愿, 期待
你 的 文 章 有 朝 一 日 能 变 成 铅 字 发 表 。 ”我 自 豪
诗的音乐性, 还直接关系到诗存在的合理 性与合法性问题, 可以说直接关系到诗的发展 与生命。作为一种艺术化程度最高的语言艺 术, 诗歌艺术形式的规范是不可或缺的。早在 新诗草创时期, 闻一多先生就对当时许多新生 诗人对诗体形式特别是诗的音乐性的忽视提 出了严厉的批评。对那些“要打破诗的音节, 要 它变得和言语一样”的诗, 认为是“诗的自杀政 策 ”。 鲁 迅 先 生 对 新 诗 的 发 展 方 向 也 做 出 过 明 确 的 回 答 :“诗 须 有 形 式 , 要 易 记 、易 懂 、易 唱 、 动听……”“我以为内容且不说, 新诗先要有节 调, 押大致相近的韵, 让大家容易记, 又顺口、
地 保 证 :“爸 你 放 心 , 总 有 一 天 , 您 儿 子 会 把 发 表的大作拿给您看! ”父亲连连点着这一天。” 可是, 也可能由于功课太紧, 也可能因为
一气贯注撼山摇岳
没太往心里去, 我从没有写过一篇稿子。一转
— — — 重 读 文 天 祥《指 南 录 后 序 》有 感
音乐性不但适应了诗歌抒情的需要, 而且 也是诗美的重要体现, 是诗歌进入读者心灵, 感动读者、激起读者情感共鸣的最快捷的通 道 。当 诗 人 把 内 心 情 感 律 动 外 化 为 诗 的 节 奏 和 韵律, 使人吟咏品味时, 就能让读者直接从声 音 上 感 受 到 诗 人 内 在 音 绪 和 诗 意 的 美 。同 一 般 言语相比较, 人对音乐有一种天然的敏感, 音 乐具有能迅速打动人的心灵的特点, 诗歌如失 去音乐性, 也就失去其吟诵的功能, 就会极大 地限制它的美感, 限制它感人的力量, 从而制 约 它 的 传 播 和 生 命 力 。当 我 们 在 朗 读 徐 志 摩 的 《再 别 康 桥 》、戴 望 舒 的《雨 巷 》、李 清 照 的《 声 声 慢 》等 诗 篇 时 , 即 使 对 其 内 容 还 没 有 太 多 的 领 悟, 我们仍可感知到诗人所表现的情感和诗 韵, 并被其感染。
我勤奋地写作。当我不断地收到样报样刊时, 一份理性, 我意识到这是一曲丹心报国的慷慨
兴奋之余总有一种隐隐作痛的感觉。
悲歌, 是一气贯注扶山摇岳的大作。而这理性
1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