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语文卷近五年文言文阅读汇总及答案(优选.)
浙江高考语文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最近五年浙江卷高考真题剖析(精品备考资料)

文言文阅读最近五年浙江卷高考真题剖析一.考纲解读浙江省《考试说明》对本部分的总体要求是:能阅读浅显的古代诗文。
《考试说明》还对考试内容作了如下规定:1.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2.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理解常见文言虚词(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理解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文中句子的理解和翻译5.文中信息的筛选6.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中心意思的概括7.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8.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9.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二.考查内容和能力要求:(1)是侧重于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以考查对文言词语的掌握情况;(2)是侧重于文言句子的翻译,以考查对文言句意的理解和表述能力;(3)是侧重于文中相关信息的筛选,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中心意思和作者观点态度的概括,以考查对全文的理解和分析综合的能力。
浙江卷高考真题剖析(一)(2019.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
(20分)《宗子相①集》序(明)王世贞呜呼!此广陵宗臣子相之诗若文。
武昌吴国伦传之,而吴郡王世贞为之序,曰:昔在建安,二曹龙奋,公转角立。
爱至潘陆衍藻,太冲修质,沈宋丽尔,必简岳岳,李杜并驱,龙标脱衔。
古之豪杰于辞者,往往志有所相合而不相下,气有所不相入而.相为用,则岂尽人力哉?盖亦有造物微旨矣。
日,余与李攀龙于鳞燕中游也,子相抉吴生暨天目徐生来。
子相才高而气雄,自喜甚,尝从吴一再论诗,不胜,覆酒盂,啮之裂,归而淫思竟日夕,至喀喀呕血也。
当其所极意,神与才傅,天窍自发,叩之泠然中.五声,而诵之爽然风露袭于腋而投于咽,然当其所极意而尤不已,则理不必天地有,而语不必千古道者,亦间离得之。
夫以于鳞之.材,然不敢尽斥矩镬②而创其好,即何论世贞哉?子相独时时不屑也,曰宁瑕无碔③。
专题10 文言文阅读-五年(2017-2021)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浙江专用)(解析版)

专题10文言文阅读【2021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谢景山①书[宋]蔡襄襄顿首景山足下:夏中辱示新文数十篇,其间景山所称道而仆所不愿为者,因事往问,幸而时中,欲景山思而从之,不敢陈于文辞也。
近蒙示书,盈千百言,引喻称类,若固守而不移者。
某欲终不言,然使景山固而不移,特唱.于人,亦某过之大者也。
某尝病.景山好称学韩杜笔,语于人,今而曰:“既师其意,又师其辞,何患?且嗜退之文辞,欲诱人同所乐也。
”某谓由道而学文,道至焉,文亦至焉;由文而之道,困于道者多矣,是故道为文之本,文为道之用。
与其诱人于文,孰若诱人于道之先也?景山前书主文辞而言,故有是云,襄岂敢鄙文词哉?顾事有先后耳。
襄之为文,无能过人,其句读高下,时亦类乎古人,无足怪也。
又病景山嗟世人之不知己,务以文词求于有位,今而曰:“吾以文求正于有位,于道为无枉。
古之人重其自进,我仕且困坠,求知于人无愧。
”又云:“在数顷田,必归耕海上。
”景山何乐于自进,而勇于自退乎?是未离乎躁也。
妄者易进而难退,狷者难进而易退,妄与狷,君子皆不由.也。
君子之于进退,唯其道而已矣。
景山又多取前世重人自进为比,苛有异于襄之说,虽前世重人,襄不从矣,其称仲尼、佛肸②召而欲往,孟子不遇于鲁侯,斯二者何求哉?委乎天而.待用者也。
又病景山恤仕宦之颠踬,今而曰:“非恤美仕之未得,愤意外之横辱。
”斯亦景山未之思与?夫圣人之言,吾畏之;贤者之规,吾愧之。
有人加言于我,吾置其喜怒而辨其枉直。
使其言蹈乎圣人贤者之说,吾畏而且愧焉;其言异于是,吾将悯之,岂暇受而为辱乎?小人之辱,君子不辱也。
景山取之哉,取之哉,抑愤之心日益损矣!景山又云:若.使襄年四十而卑辱,未必能如己之恬然不苟也。
襄又复而读之,益悲,岂行己之谬与?如景山且不能见信,尚何望于众人?虽然,襄无求信于人,自信甚明。
身之穷泰,不得而知之,为学远近,力穷则已,其所自信者,不却行而利动也。
今日视前日,犹能乐其所是,而恨.其所不至;使年益加而虑益广,岂肯舍所乐而从所恨哉!与景山别久,思一相见,以道所怀,今虽谆谆其词非求胜于景山盖陈己之所守抑未知景山以为非是也诚以为非是幸亦语焉襄不敢惮烦于屡告也。
专题12:传统文化经典阅读(解析版)-五年(2016-2020)高考语文真题分项详解(浙江)

专题12传统文化经典阅读【2020年】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6分)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论语·学而》)仲弓问子桑伯子。
子曰:“可也,简。
”仲弓曰:“居①敬而行②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③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论语·雍也》)【注】①居:居心。
②行:做事。
③大:同“太”。
1.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以________为本。
“敬事”的意思是________。
(2分)2. 孔子认同“居敬而行简”优于“居简而行简”,试作分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民严肃谨慎地对待政务2. ①“居敬而行简”,“居敬”也就是“敬事”。
凡政事居心于敬,思虑周密;而行事简约,把握重点,不敢烦扰百姓。
这样百姓就能享受和平安宁之福。
②“居敬而行简”,居心简单,处处生怕多事,不肯尽心竭力;而行事也只图简单,敷衍塞责。
这样百姓就会受其苟且草率之弊。
【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传统文化经典《论语》的解读,难度较大。
考生首先要读懂论语选文的意思,还要结合孔子的思想等来对选文加以分析。
考查的方式也有多中,浙江卷主要偏向于对句子本身内容的解读。
依据“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以及孔子对仲弓“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的肯定,可看出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以“民”为本。
“敬事而信”的意思是:恭敬谨慎地对待政务,并且讲究信用。
所以“敬事”的意思是“严肃谨慎地对待政务”。
【2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人物思想观点的能力。
应对这类问题,首先要读懂文句,再结合对人物的生平、思想的积累进行分析总结。
“居敬而行简”的意思是:态度严肃认真,而办事简约不烦。
其中“居敬”也就是“敬事”。
“居简而行简”的意思是:敷衍塞责,态度马虎,办事简单。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浙江卷,解析版)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浙江卷,解析版)本答案为试做答案,由于本套试卷没有清晰的图片版,加之能力、时间等诸多因素,肯定存在不少错误,敬请甄别使用。
标准答案公布后将第一时间做出详细解析。
一、语言文学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给.(ji)予毛坯.(pi)强劲.(jing)人心惶.(huang)惶B、山崖.(ya)霎.(sha)时掳掠(lue) 沁人心脾.(pi)C、馄饨.(dun)不屑.(xie)嫉.(ji)妒令人咋.(zha)舌D、神甫.(fu)订.(ding)正烙.(lao)印摄人心魂(hun)答案:D解析:A、给.(gěi)予毛坯.(pī)强劲.(jìng)人心惶.(huáng)惶B、山崖.(yá)霎.(shà)时掳掠(lüè) 沁人心脾.(pí)C、馄饨.(tún)不屑.(xiè)嫉.(jí)妒令人咋.(zhà)舌D、神甫.(fǔ)订.(dìng)正烙.(lào)印摄人心魂(hún)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笔法闲熟,感情真挚。
/文章如流水账,缺乏细腻的描写。
/融感情于琐碎的细节中不作直接抒情,情却自然溢出。
(摘自作文评语)B、贷款金额为叁拾肆万元,月底结算。
/暂收定金伍佰元,余额货到验收合格后十日内付清。
(摘自单据合同)C、我们都是虫,可我是萤火虫。
/苦难是化了装的幸福。
/不是忙到脚不沾地,是忙到脚没空儿粘地。
(摘自教室板报)D、一期售罄,二期将出,敬请期待。
/领衔浙江,独占鳌头。
/创意至上,虚位以待,欢迎报名。
(摘自招牌广告)答案:D解析:原文看不清楚,依据文本稿推断。
A笔法娴熟;B、会计《规范》第五十二条具体规定:“汉字大写数字金额如零、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等,一律用正楷或者行书体书写,不得用0、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等简化字代替,不得任意自造简化字。
杭州市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附答案【优选】

杭州市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附答案【优选】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治学(节选)(魏)徐干昔之君子成德立行,身没而名不朽,其故何哉?学也。
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圣人之上务也。
民之初载,其曚未知。
譬如宝在于.玄室,有所求而不见,白日照焉,则群物斯辨矣。
学者,心之白日也。
故先王立教官,掌教国子,教以六德;教以六行;教以六艺;三教备而人道毕矣。
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
有懿德,故可以经人伦;为美观,故可以供神明。
夫听黄钟之声,然后知击缶之细;视衮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陋;涉庠序之教,然后知不学之困。
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
《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好学之谓也。
倚立而思远,不如速行之必至也;矫首而徇飞,不如修翼之必获也;孤居而愿智,不如务学之必达也。
故君子心不苟愿,必以求学;身不苟动,必以从师;言不苟出,必以博闻。
是以情性合人,而德音相继也。
孔子曰:“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小子勉之。
”斯可谓师人矣。
马虽有逸足,而不闲舆,则不为良骏;人虽有美质,而不习道,则不为君子。
故学者,求习道也,若有似乎画采,玄黄之色既著,而纯皓之体斯亡,敝而不渝,孰知其素欤?子夏曰:“日习则学不忘,自勉则身不堕,亟闻天下之大言,则志益广。
”故君子之于学也,其不懈,犹上天之动,犹日月之行,终身亹亹,没而后已。
故虽有其才,而无其志,亦不能兴其功也。
志者,学之师也;才者,学之徒也。
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
是以为之者亿兆,而成之者无几,故君子必立其志。
《易》曰:“君子以自强不息。
”凡学者,大义为先,物名为后,大义举而物名从之。
然鄙儒之博学也,务于物名,详于器械,矜于训诂,摘其章句,而不能统其大义之所极,以获先王之心,此无异乎女史诵诗,内竖传令也。
故使学者劳思虑而不知道,费日月而无成功,故君子必择师焉。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三教备而人道毕矣备:具备B. 视衮龙之文文:花纹,彩色交错C. 故君子心不苟愿苟:随便D. 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赡:供养(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譬如宝在于玄室乃设九宾礼于廷B. 而不闲舆,则不为良骏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 志者,学之师也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D. 故君子必择师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3)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B. 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C. 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D. 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4)下列选项对加下划线词的文化常识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德:分别对应六种身份——“义”为君德,“忠”为臣德,“智”为夫德,“信”为妇德,“圣”为父德,“仁”为子德。
浙江省往年语文高考试题和答案速看

浙江省往年语文高考试题和答案速看浙江省往年语文高考试题和答案速看有些不认真学习语文的学生还不知道理解文章的方法,也不知道什么是修辞手法,高考复习要更加努力。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浙江省往年语文高考试题和答案速看,高考志愿填报请扫描下图二维码,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浙江省往年语文高考试题和答案速看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意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煲汤(bao1) 恫吓(dong4) 脐带血(ji4) 整齐划一(hua4)B、古刹(cha4) 衣钵(bo1) 挑大梁(tiao3) 言为心声(wei4)C、掣肘(che4) 卤味(lu3) 处女座(chu3) 寅吃卯粮(yin2)D、笃定(du3) 痤疮(cuo2) 病恹恹(yang1) 血气方刚(xue4)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当前,文艺创作最突出的问题是浮躁,急功进利,粗制滥造,不仅是对文艺的一种伤害,也是对社会精神生活的一种伤害。
B、电视剧播出前,剧组为聚人气而做出密集宣传,虽无可厚非,也应把握尺度;低俗的噱头或许能暂时搏得关注,但终究不会提升电视剧本身的价值。
C、史铁生、霍金或许抱怨过不公的命运,却不曾在这个飞扬拔扈的对手面前认输,他们拼尽全力与对手掰手腕,直至打败对手,取得胜利。
D、影片《荒野猎人》中,“小李子”扮演的不再是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潇洒绅士,而是蓬头垢面、茹毛饮血,与自然鏖战的拓荒英雄。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爱好广泛,喜欢安静的棋类运动,对热闹的纸牌游戏也来者不拒;欣赏通俗感性的流行歌曲,对庄重恢宏的交响乐也甘之如饴。
B、荧屏上,他沉着大方,点评时事亦庄亦谐,精辟的见解让人折服;镜头外,他开朗乐观,热心助人,是邻居、朋友心中的活雷锋。
C、虽然最初并不相信自己涉嫌犯罪,但由于电话那头的骗子言之凿凿,加上所谓最高检“全国通缉公告”,信息闭塞的受害人最终成了骗子的猎物。
D、在媒体的长枪短炮前,明星们也许悟出了言多必失的道理,鲜有人会在聚光灯前竹筒倒豆子,少说、不说成了他们自我保护的明智选择。
浙江高考2012-2019文言文真题详解及译文

浙江高考2012-2019文言文真题汇编(2019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
(20分)《宗子相①集》序(明)王世贞鸣呼!此广陵宗臣子相之诗若文。
武昌吴国伦传之,而吴郡王世贞为之序,曰:昔在建安,二曹龙奋,公幹角立。
爰至潘陆衍藻,太冲修质,沈宋丽尔,必简岳岳,李杜并驱,龙标脱衔。
古之豪杰于辞者,往往志有所相合而不相下,气有所不相入而.相为用,则岂尽人力哉?盖亦有造物微旨矣。
日,余与李攀龙于鳞燕中游也,子相挟吴生暨天目徐生来。
子相才高而气雄,自喜甚,尝从吴一再论诗,不胜,覆酒盂,啮之裂,归而淫思竟日夕,至喀喀呕血也。
当其所极意,神与才傅,天窍自发,叩之泠然中.五声,而诵之爽然风露袭于腋而投于咽,然当其所极意而尤不已,则理不必天地有,而语不必千古道者,亦间离得之。
夫以于鳞之.材,然不敢尽斥矩镬②而创其好,即何论世贞哉?子相独时时不屑也,曰宁取无碔③。
余则无以难.子相也。
诸善子相者,谓子相超津筏而上之;少年间是非子相者,谓子相欲逾津而弃其筏。
然雅非子相指也。
充吾结撰之思,际吾才之界,以.与物境会。
境合则吾收其全瑜,不合则吾姑取其瑜而任瑕。
字不得累.句,句不得累篇,吾时时上驷,以次驰天下之中下者,有一不胜,而无再不胜,如是耳。
今其篇章具在,即使公幹、太冲、必简、龙标小自贬损,而附于诸贤之骥,子相甘之哉。
子相于文笔尤奇,第其力足以破冗腐,成一家言,夺今之耳观者,而大趣乃在北地李先生。
以子相之诗足无憾于法乃往往屈法而伸其才其文足尽于才乃往往屈才而就法而又不假年以没悲去然具是不朽矣。
世之立功名、尚通显者,日讥簿文士无毛发之用。
子相独不然。
为考功郎④有声,以不能附会..,非久出参⑤闽藩。
属有岛寇事⑥,衽席吏民,调兵食,规摹为.一方冠。
既又佐其臬为儒生师帅。
比死,家祀而人哭之,则子相居恒不怪,谓:“麒麟风皇,宁能并鸡犬用乎?不得之,不能为圣世。
吾厌吾鸡犬,行去矣!”于鳞大赏之,为诗曰:“一为麟风言,三叹加飨食。
2024年浙江高考语文文言文解析及答案

2024年浙江高考语文文言文解析及答案2024年浙江高考语文文言文卷的题目紧扣《红楼梦》,内容涉及到了第五十回蒙亲戚赠宝玉醉翁之事,要求考生解析文言文的内涵并回答相关问题。
下面将对2024年浙江高考语文文言文卷的题目进行解析及给出相关答案。
【2024·浙江高考卷·语文文言文】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翰林院坊巷书房之杂记自梦归来翰林院,又与同列相倚门而望星。
\n月下桂随风摇曳,门前朱叶闻香起。
\n啄啄白鸦侧着身,退却沉痾顾遗迹。
\n又笑城中把金谢,映诗兴之归钓德。
【应试问题】1.文中“月下桂随风摇曳”所描绘的场景是怎样的?2.文中“啄啄白鸦侧着身,退却沉痾顾遗迹”表达了什么寓意?3.诗句“又笑城中把金谢,映诗兴之归钓德”,其中的“归钓德”是指什么?【解析】1.文中“月下桂随风摇曳”所描绘的场景是形容夜晚月下,桂树随风摇曳。
这一景象通过文言文的修辞手法描绘得生动形象,给人以静谧、优雅的感觉。
2.文中“啄啄白鸦侧着身,退却沉痾顾遗迹”表达了人物情感的转变。
这句话描绘了主人公的心情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从消极退避到积极进取,展现出他对于翰林院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3.诗句“又笑城中把金谢,映诗兴之归钓德”中的“归钓德”指的是主人公追求诗文情怀,回归本心,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化修养的行为。
【答案】1.描述夜晚月下,桂树在微风中摇曳。
2.表达主人公的情感转变,从消极退避到积极进取。
3.指的是主人公追求诗文情怀,回归本心,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化修养的行为。
以上是对2024年浙江高考语文文言文卷的解析及答案,考生可以参考以上解析和答案进行复习和备考。
希望广大考生能够在高考中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取得满意的成绩。
祝愿大家考试顺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浙江高考语文近五年文言文阅读及答案一,2014浙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19分)欧阳行周文集序(唐)李贻孙欧阳君生于闽之里,幼为儿孩时,即不与众童亲狎,行止多自处。
年十许岁,里中无爱者;每见河滨山畔有片景可采,心独娱之,常执卷一编,忘归于其间。
逮风月清晖,或暮而尚留,窅不能释,不自知所由,盖其性所多.也。
未甚识文字,随人而.问章句,忽有一言契于心,移日自得,长吟高啸,不知其所止也。
父母不识其志,每尝谓里人曰:“此男子未知其指何如,要恐不为汨没之饥氓也。
未知其为吉凶邪?”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皆贺之曰:此若家之宝也。
奈何虑之过欤?自此遂日日知书,伏圣人之教,慕恺悌之化,达君臣父子之节,忠孝之际,惟恐不及。
操笔属词,其言秀而多思,率人所未言者,君道之容易,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
建中、贞元时,文词崛兴,遂大振耀,瓯闽之乡,不知有他人也。
会故相常衮来为福之观察使,有文章高名,又性颇嗜诱进後生,推拔于寒素中,惟恐不及。
至之日,比君为芝英,每有一作,屡加赏进。
游娱燕飨,必召同席。
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
寻而陆相贽知贡举,搜罗天下文章,得士之盛,前无伦比,故君名在榜中。
常与君同道而相上下者,有韩侍郎愈、李校书观。
洎君并数百岁杰出,人到于今伏之。
君之文新无所袭,才未尝困。
精于理,故言多周详;切于情,故叙事重复:宜其司.当代文柄,以变风雅。
一命而卒,天其绝邪!君于.贻孙言故旧之分,于外氏为一家。
故其属文之内多为予伯舅所著者,有《南阳孝子传》,《有韩城县尉厅壁记》,有《与郑居方书》,皆可征.于集。
故予冲幼之岁,即拜君于外家之门。
大和中,予为福建团练副使日,其子价自南安抵福州,进君之旧文共十编,首尾凡若干首,泣拜请序。
已诺其命矣,而词竟未就。
价微有文,又早死。
大中六年,予又为观察使,令访其裔,因获其孙曰澥。
不可使欧阳氏之文遂绝其所传也,为题其序,亦以.卒后嗣之愿云。
【注】①窅(yǎo):怅惘。
②汩没:沦落③欧:通“瓯”。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盖其性所多.也多:超过B.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振发:显扬C.宜其司.当代文柄司:职掌D.皆可征.于集征:验证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随人而.问章句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B.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无如寡人之用心者.C.君于.贻孙言旧故之分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亦以.卒后嗣之愿云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叙述欧阳行周的成长历程,评定其文章特点,最后交代为文集作序的缘由,有接作序为其立传之意,读此可知欧阳行周为人为文之一斑。
B.欧阳行周年少时酷爱山水与读书,尽管乡人都不喜欢他,父母也为他的将来忧心忡忡,但他天资聪颖,文笔超群,终于成为福建最著名的文士。
C.欧阳行周写文章语词清秀,思维敏捷,能言人所未言,说理精辟,立论周密详尽,擅长抒情,叙事委婉曲折,是韩愈、李观等人的同道。
D.作者痛惜欧阳行周英年早逝,未能充分施展才干,又叹其身后萧条寥落,将敬仰、追念古人的深情寓于叙事、议论之中,颇能感人。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於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7分)(1)此若家之宝也。
奈何虑之过欤?(3分)(2)又性颇嗜诱进後生,推拔於寒素中,惟恐不及。
(4分)二,2013浙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19分)送丁琰序(宋)曾巩守令之于民近且重,易知矣。
予尝论今之守令,有千里者相接而无一贤守,有百里者相环而无一贤令。
至天子大臣尝患其然,则任奉法之吏,严刺察之科,以绳治之。
或黜或罢者相继于外。
于是下诏书,择廷臣,使各举所知以任守令。
每举者有姓名,得而视之,推考其材行能堪其举者,卒亦未见焉。
举者既然矣,则以余之所见闻,阴计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
犹恐予之愚且贱闻与见焉者少不足以知天下之材也则求夫贤而有名位闻与见之博者而从之问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
岂天下之人固可诬.,而天固不生才于今哉!使天子大臣患天下之弊,则数更法以御.之。
法日以愈密,而弊日以愈多。
岂今之去古也远,治天下卒无术哉!盖古人之有庠有序,有师友之游,有有司之论,而赏罚之始于乡,属于天下,为教之详至此也。
士也有圣人之道,则皆得行其教;有可教之质,则皆可为材且良,故古之贤也多。
贤之多,则自公卿大夫至于牛羊仓廪贱官之选咸宜焉,独千里、百里之长哉?其为道岂不约且明,其为致天下之材,岂不多哉?其岂有劳于求而不得人,密于法而不胜其弊,若今之患哉?今也.,庠序、师友、赏罚之法非古也,士也有圣人之道,欲推而教于乡于天下,则无路焉。
人愚也,则愚矣!可教而贤者,卒谁教之哉?故今之贤也少。
贤之少,则自公卿大夫至于牛羊仓廪贱官之选常不足其人焉,独守令哉?是以其求之无不至,其法日以愈密,而不足以为治者,其原皆此之出也已。
噫!奚重而不更也?姑苏人丁君琰佐南城,南城之政平.。
予知其令,令曰:“丁君之佐我。
”又知其邑人,邑人无不乐道之者。
予既患今之士,而常慕古之人,每观良吏一传,则反覆爱之。
如丁君之信于其邑,予于旁近邑之所未见,故爱之特深。
今为令于淮阴,上之人知其材而举用之也。
于令也,得人矣。
使丁君一推是心以往,信于此,有不信于彼哉!求余文者多矣,拒而莫之.与也。
独丁君之行也,不求余文,而余乐道其所尝论者以送之,以示重丁君,且勉之,且勉天下之凡为吏者也。
(本文有删节)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推考其材行能堪.其举者堪:胜任B.岂天下之人固可诬.诬:诬蔑C.则数更法以御.之御:防备D.南城之政平.平:安定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则皆可为材且.良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B.今也.,庠序、师友、赏罚之法非古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吸相吹也C.人愚也,则.愚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拒而莫之.与也/恐年岁之.不吾与18.下列对原文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篇赠序的重点不是写丁琰的才干,而是针砭吏治不修、地方官员才德低下的社会现实,进而建议推行古代庠序、师友、赏罚之法,以培养足够的人才。
B.本文首段感慨贤人之少,一唱三叹,再通过古今对比,叹问之间,忧虑国事之情溢于言表,文末由勉励丁琰推及天下为吏者,更使文章深意无尽。
C.作者认为有圣人之道的世人匮乏并且缺少激励机制,学校又严重不足,是造成“今之贤也少”的重要原因,这种见解可谓一针见血,深中肯綮。
D.作者通过南城县令、邑人的评价来称赞丁琰的政绩,为他能得到有司举荐并被任命为淮阴令而发出“得人”的感叹,体现了爱才若渴之心。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犹恐予之愚且贱闻与见焉者少不足以知天下之材也则求夫贤而有名位闻与见之博者而从之问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7分)(1)(分)其岂有劳于求而不得人,密于法而不胜其弊,若今之患哉?(4分)(2) 奚重而不更也?(3分)三,2012浙江,(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19分)与荆南乐秀才书(宋)欧阳修修顿首白秀才足下。
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过。
又辱以所业一编,先之启事,及门而贽。
田秀才西来,辱书;其后予家奴自府还县,比又辱书。
仆有罪之人,人所共弃,而足下见礼如此,何以当之?当之未暇答,宜遂绝,而再辱书;再而未答,益宜绝,而又辱之。
何其勤之甚也!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盖足下力学好问,急于自为谋而然也。
然蒙索仆所为文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
仆少从进士举于有司,学为诗赋,以备程试,凡三举而得第。
与士君子相识者多,故往往能道仆名字,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或过称其文字。
故使足下闻仆虚名,而欲见其所为者,由此也。
仆少孤贫,贪禄仕以养亲,不暇就师穷经,以学圣人之遗业。
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然有司过采,屡以先多士。
及得第已来,自以前所为不足以称有司之举而当长者之知,始大改其为,庶几有立。
然言出而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
夫时文虽曰浮巧,然其为功,亦不易也。
仆天姿不好而强为之,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
先辈①少年志盛,方欲取荣誉于世,则莫若顺时。
天圣中,天子下诏书,敕学者去浮华,其后风俗大变。
今时之士大夫所为,彬彬有两汉之风矣。
先辈往学之,非徒足以顺时取誉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
若仆者,其前所为既不足学,其后所为慎不可学,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为此也。
在《易》之《困》曰:“有言不信。
”谓夫人方困时,其言不为人所信也。
今可谓困矣,安足为足下所取信哉?辱书既多且切,不敢不答。
幸察。
【注】①先辈:对乐秀才的尊称。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及门而贽贽:拿着礼物求见。
B.而又辱之辱:辜负。
C.或过称其文字过称:过分称赞。
D.不暇就师穷经就:跟从。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B.然言出而罪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C.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吾其还也D.其言不为人所信也或因寄所托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对当时的应举文字,颇有微词,但乐生意欲参加科举考试,所以只能建议他“顺时”而为。
B.作者认为要作文,就应该学习古人,去除浅薄雕饰的文字与习气,才能达到两汉那样文质彬彬的境界。
C.作者因写时文而遭毁誉,认为自己不值得乐生学习、效仿,所以多次婉拒他索要文字的请求。
D.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表达委婉;通过现身说法,运用对比,巧妙地表明了作者对时文的不同看法。
语文新高考博客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7分)(1)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3分)(2)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
(4分)四,2011浙江、(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19分)张文瓘,字稚圭,贝州武城人。
隋大业末,徙家魏州之昌乐。
幼孤,事母、兄以孝友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