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趣味数学-巧用数学看现实_题型归纳
初一数学《趣味数学生活中数学》教案

初一数学《趣味数学生活中数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生活中的数学》,具体内容包括:11.1节《趣味数学生活》及11.2节《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详细内容为通过实际生活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实用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直尺、圆规、计算器、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实践情景引入:出示案例,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3. 例题讲解:针对案例,进行详细的解题步骤讲解,使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六、板书设计1. 《趣味数学生活中数学》2. 内容:(1)生活中的数学现象(2)数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解题步骤及方法(4)随堂练习及答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举例说明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a. 小明的妈妈给了他10元钱,他想买一本价值5元的故事书和一支价值x元的钢笔,请问x的取值范围是多少?b.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宽的2倍,如果长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求长方形的长和宽。
(3)思考题: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其他问题?2. 答案:(1)答案不唯一,举例合理即可。
初一数学《趣味数学生活中数学》教案

初一数学《趣味数学生活中数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一数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数学》第三节《趣味数学生活》。
主要内容包括: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趣味数学活动,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认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趣味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请学生们分享一下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有趣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内容(15分钟)详细讲解教材第四章第三节《趣味数学生活》的内容,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两个典型的例题,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 随堂练习(15分钟)设计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数学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趣味数学生活》2. 主要内容: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小组讨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生活中的物品价格,求出总价。
(2)测量房间的长、宽、高,计算体积。
2. 答案:(1)总价 = 单价× 数量(2)体积 = 长× 宽× 高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生活中的趣味数学

用12根火柴杆,组成4个连靠在一起的单位正方形,如下图,游戏要 求: 1 试试看,移动3根火柴杆,把它变成3个不相连靠的正方形,
答案:
同学们,你们答对了吗
再试试看,移动4根火柴杆,把它变成3个不相连靠的正方形.
答案:
答对的同学,你们太棒了
小结:
通过这次课题的学习,锻炼了同学们的动 手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意识,让学生明白任 何事都要开动脑筋,勤于思考,那将是无往而 不利的,同样,学生也从中了解到了学习和在 实践中应用数学的重要性,对同学们的学习和 生活有很大的启示和帮助,
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
两点之间直线段最短
2023/12/13
镜子
用12根火柴杆,组成4个连靠在一起的单位正方形,如下图,游戏要 求: 1 试试看,移动3根火柴杆,把它变成3个不相连靠的正方形,
用12根火柴杆,组成4个连靠在一起的单位正方形,如下图,游戏要 求: 1 试试看,移动3根火柴杆,把它变成3个不相连靠的正方形,
同样,杯子的圆形也是应用了圆形面积最大的 原理
同学们,生活中的圆形有哪些
2023/12/13
生活中的圆形:
2023/12/13
再画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
2023/12/13
典型的三角形建筑:
埃及金字塔
埃及金字塔始建于公元前2600年 以前,目前有96座金字塔,大部分位于 开罗西南部的吉萨高原的沙漠中,是世 界公认的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古埃 及金字塔是一种方锥形建筑物,
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中的趣味数学
1、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2、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目 录
3、镜像原理
4、趣味木棒游戏
• 为什么自行车轮是圆形的
几道适合初中生做的趣味数学题

以下是几道适合初中生做的趣味数学题:1. 瓶子中有6个球,每个球的重量不一样,按照重量从轻到重标号分别为1、2、3、4、5、6。
每次可以进行一个称重,最多进行三次称重。
请问如何确定最重的球?2. 在一个地道里有30个人,他们的身高分别是1米~1.5米。
现在需要在其中选出最高的三个人,但只能让两个人同时站在地道口看外面,不能每个人互相比高矮,怎么做呢?3. 将圆形区域均分成8份,每一份都需要涂成不同的颜色,而相邻的两份颜色不能相同,最少要用多少种颜色?4. 从1-100中,求出最少的数可以涂黑,使得任何一个1-100中的数如果要表示为两个黑数之和,黑数必须其中至少包含一个上述涂黑了的数。
5. 有一个2 * 2的盒子,里面放着两支笔,一支红色,一支黑色。
如果你随机选择一个笔出来,然后再用不看的方式放回去,再随机选择一个笔,那么这两次选择拿到的颜色都是红色的概率是多少?以上就是一些适合初中生的趣味数学题目,既能刺激他们思考,又会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和能力。
解题思路仅供参考1. 解题思路:第一次将球分成两组,每组3个球,比较两组球的重量,如果其中一组球的重量比另一组重,那么就在重的一组球中再进行一次比较;如果两组球的重量相等,那么将轻的一组球中的两个球拿出来再进行一次比较。
如果前两次比较都没有找到最重的球,那么只剩下2个球,直接比较即可。
答案:最多需要进行2次比较。
2. 解题思路:先让所有人按身高排序,每次让前20个人排成两列,令身高大的人站在左边,矮的人站在右边,然后让右边的人都出去,只让左边的人在地道里面,这样就能将所有不在前20个的人全部排除出去。
再对前20个人依次重复这个过程,最后留下的三个人就是最高的了。
答案:需要进行29次比较(前20个人的比较需要19次,后10个人的比较需要10次)。
3. 解题思路:从外围开始染色,用1号颜色进行第一格的染色,然后用2号颜色染第4格、用3号颜色染第7格、用5号颜色染第2格、用1号颜色染第5格、用4号颜色染第8格、用6号颜色染第3格、最后用2号颜色染第6格。
初一数学《趣味数学生活中的数学》优质教案

初一数学《趣味数学生活中数学》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将带领同学们探索《趣味数学生活中数学》。
我们将在教材第3章“数运算”中,深入学习生活中数学问题。
具体内容包括:分数与小数转换,百分比应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到四则运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分数、小数、百分比转换和应用。
2. 学会运用四则运算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
3. 培养同学们观察生活、发现数学问题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数、小数、百分比应用及四则运算。
难点: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将在课堂上展示一些生活中实际问题,如购物打折、烹饪食材分配等,引导同学们发现其中数学元素。
2. 例题讲解(15分钟)以购物打折为例,讲解如何将折扣转换为小数或分数,并进行计算。
3. 随堂练习(10分钟)同学们根据我提供实际问题,独立完成练习,巩固分数、小数、百分比应用。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同学们思考如何将四则运算应用于解决更复杂实际问题。
5. 互动环节(10分钟)组织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实际问题方法,互相学习。
六、板书设计1. 《趣味数学生活中数学》2. 主要内容:分数、小数、百分比转换四则运算在生活中应用实际问题解决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小华去超市购物,原价100元商品打8折,请计算折后价格。
(2)妈妈买2斤苹果,单价为5元/斤,请计算妈妈购买苹果总价。
2. 答案:(1)折后价格=100元×0.8=80元(2)总价=2斤×5元/斤=10元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生活中实际问题,让同学们解数学在生活中应用。
课后,同学们可以尝试寻找身边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同时,鼓励同学们多参加数学竞赛、实践活动,提高自己数学素养。
在下一节课中,我们将进一步学习代数表达式,为解决更复杂问题打下基础。
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如下:
1、桌子问题:一张方桌,砍掉一个角还剩下几个角;
2、切豆腐问题:一块豆腐切三刀,最多能切成几块;
3、切西瓜问题:一个西瓜用三刀切七份,吃完剩下八块皮,如何做到;
4、竹竿问题:5米长的竹竿能不能通过一米高的门;
5、纸盒问题:边长一米的方盒子能不能容下一米五的木棍;
6、时钟问题:经过12小时,时钟和分针重复多少次;
7、折纸问题:一张1毫米厚的纸,对折1000次,厚度有多高;
8、烙饼问题:烙一张饼用两分钟,烙正、反面各用一分钟,锅里最多同时放两张饼,那么烙三张饼最少用几分钟。
初一数学《趣味数学生活中数学》精品教案

初一数学《趣味数学生活中数学》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十章《趣味数学生活中数学》,主要内容包括:生活中的数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通过实际情境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章节为第1节“有趣的数字”和第2节“身边的数学”。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活中常见的数学知识和数字,增强数学意识。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生活中的数字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挂图等。
2. 学具:练习本、笔、尺子、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如购物、测量等,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学习第1节“有趣的数字”,介绍生活中常见的数字,如电话号码、门牌号等。
3.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第2节“身边的数学”,通过实例分析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 实践情景引入:设置实际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与生活相关的数学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趣味数学生活中数学》2. 内容:(1)有趣的数字(2)身边的数学(3)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5个生活中常见的数学现象。
(2)简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问题描述:小明家的客厅长6米,宽4米,他想用方砖铺满整个客厅地面,每块方砖的边长为0.5米,请问需要多少块方砖?(1)略(2)略(3)需要48块方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素养。
初中趣味数学知识点归纳大全

初中趣味数学知识点归纳大全数学作为一门理科学科,常常被认为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但其实数学也有很多有趣的知识点。
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的数学知识也有很多有趣的部分,下面将对一些初中趣味数学知识点进行归纳。
1. 无限小数与无理数我们都知道,有些数是可以用分数的形式表示的,比如1/2、2/3等,这些数被称为有理数。
但还有一些数无法用分数的形式精确表示,比如圆周率π、自然对数的底e等,这些数被称为无理数。
无理数的小数表示是无限不循环的,例如π=3.14159...、e=2.71828...,这些小数的位数是无穷的。
2. 黄金比例黄金比例是一种特殊的比例关系,可以用一个特殊的数值表示,即大约等于1.618。
这个比例在建筑、美术、音乐等多个领域都有应用。
而且有趣的是,黄金比例还与斐波那契数列有密切关系,即相邻两个斐波那契数的比趋近于黄金分割。
3. 数学魔术数学魔术是一种结合了数学知识和魔术技巧的表演形式。
通过巧妙的数学计算和推理,可以实现看似不可能的魔术效果,给人们带来惊喜和快乐。
例如,通过奇偶性的变化、数的排列组合等等,展现出奇妙而不可思议的效果。
4. 计数学计数学是一门研究数数特性和计数方法的学科。
在初中阶段,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有趣的计数问题。
例如,有多少种方法将8本书分成两堆,每堆书的数量相同或者差一本?有多少种不同手势可以用五个手指表示?5. 数码根与数的整除性数的数码根是将这个数的各位上的数字相加,直到最后只剩下一个位数。
例如,123的数码根是1+2+3=6。
有趣的是,如果一个数的数码根能被3整除,那么这个数也能被3整除;如果一个数的数码根能被9整除,那么这个数也能被9整除。
6. 罗列法与排列组合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罗列法和排列组合的知识,它们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有趣的问题。
例如,在球队十名队员中,选出一名队长和一名副队长的可能性有多少种?一张5元纸币可以由几张1元和几张2元组成?7. 数学游戏数学游戏是一种结合了数学知识和游戏性质的活动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趣味数学:巧用数学看现实_题型归纳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趋向于经济化,合理化.但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呢?在数学活动组里,我就遇到了这样一道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某报纸上报道了两则广告,甲商厦实行有奖销售:特等奖10000元1名,一等奖1000元2名,二等奖100元10名,三等奖5元200名,乙商厦则实行九五折优惠销售。
请你想一想;哪一种销售方式更吸引人?哪一家商厦提供给销费者的实惠大?
面对问题我们并不能一目了然。
于是我们首先作了一个随机调查。
把全组的16名学员作为调查对象,其中8人愿意去甲家,6人喜欢去乙家,还有两人则认为去两家都可以。
调查结果表明:甲商厦的销售方式更吸引人,但事实是否如此呢?
在实际问题中,甲商厚每组设奖销售的营业额和参加抽奖的人数都没有限制。
所以我们认为这个问题应该有几种答案。
一、苦甲商厦确定每组设奖,当参加人数较少时,少于213(1十2+10+200=213人)人,人们会认为获奖机率较大,则甲商厦的销售方式更吸引顾客。
二、若甲商厦的每组营业额较多时,它给顾客的优惠幅度就相应的小。
因为甲商厦提供的优惠金额是固定的,共14000元(10000+2000+1000+1000=14000)。
假设两商厦提供的优惠都是14000元,则可求乙商厦的营业额为280000元(14000 5%=280000)。
所以由此可得:
(l)当两商厦的营业额都为280000元时,两家商厦所提供的优惠同样多。
(2)当两商厦的营业额都不足280000元时,乙商厦的优惠则小于14000元,所以这时甲商厦提供的优惠仍是14000元,优惠较大。
(3)当两家的营业额都超过280000元时,乙商厦的优惠则大于14000元,而甲商厦的优惠仍保持14000元时,乙商厦所提供的实惠大。
像这样的问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例如,有两家液化气站,已知每瓶液化气的质和量相同,开始定的价也相同。
为了争取更多的用户,两站分别推出优惠政策。
甲站的办法是实行七五折错售,乙站的办法是对客户自第二次换气以后以7折销售。
两站的优惠期限都是一年。
你作为用户,应该选哪家好?
这个问题与前面的问题有很大相同之处。
只要通过你所需要的罐数来分析讨论,这样,问题便可迎刃而解了。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经济活动越来越丰富多彩。
买与卖,存款与保险,股票与债券,都已进入我们的生活.同时与这一系列经济活动相关的数学,利比和比例,利息与利率,统计与概率。
运筹与优化,以及系统分析和决策,都将成为数学课程中的座上客。
作为跨世纪的中学生,我们不仅要学会数学知识,而且要会应用数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