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种子的旅行

合集下载

一粒种子的旅行

一粒种子的旅行

《一粒种子的旅行》在一片广袤的田野里,静静地躺着一粒小小的种子。

它看起来毫不起眼,棕褐色的外壳,小巧玲珑的模样,就像大自然中最普通的存在。

然而,这粒种子却有着一颗勇敢而充满渴望的心,它梦想着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开启一场属于自己的奇妙旅行。

春天的微风轻轻拂过田野,带来了温暖的气息和新的希望。

种子在泥土中感受到了春天的召唤,它开始萌发出小小的芽。

那嫩绿的芽儿努力地向上生长,突破了坚硬的泥土,第一次看到了这个美丽的世界。

阳光洒在它的身上,暖洋洋的,雨水滋润着它,让它茁壮成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芽渐渐长成了一株茁壮的幼苗。

它在田野里随风摇曳,与周围的花草树木为伴。

然而,种子并不满足于仅仅待在这片田野里。

它渴望去更远的地方,见识更多的风景。

于是,它开始等待着一个机会,一个能够让它踏上旅行的机会。

有一天,一只小鸟飞落在田野里。

它在寻找食物的时候,发现了这株与众不同的幼苗。

小鸟被它的生机与活力所吸引,停在它的旁边,叽叽喳喳地叫着。

种子听到了小鸟的歌声,心中充满了喜悦。

它想,如果能让小鸟带着它去旅行,那该多好啊!于是,种子努力地摇晃着自己的身体,向小鸟发出了请求。

小鸟似乎听懂了种子的请求,它用嘴巴轻轻地啄起种子,带着它飞向了天空。

种子第一次离开了地面,它兴奋地看着下面的田野、河流和山脉。

风在它耳边呼啸而过,它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

小鸟带着种子飞了很远很远,最后落在了一片森林里。

种子在森林里开始了新的生活。

它被小鸟放在了一块肥沃的土地上,周围是高大的树木和五颜六色的花朵。

种子在这里努力地生长着,它吸收着阳光和雨水,与森林里的其他生物和谐相处。

然而,种子的心中始终有着一种不安分的渴望,它想要去更多的地方,探索更多的未知。

有一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袭击了森林。

狂风呼啸,大雨倾盆而下,森林里的树木被吹得东倒西歪。

种子也被雨水冲走了,它在水流中翻滚着,不知道自己会被带到哪里。

经过了漫长的旅程,种子最终被冲到了一条河流里。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一粒种子的旅行》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一粒种子的旅行》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一粒种子的旅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植物的生长》,详细内容为“一粒种子的旅行”。

通过该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传播方式以及种子的生长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种子的基本结构,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种子的传播方式及生长过程。

教学重点:种子的结构、传播方式及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种子模型、实物种子、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PPT。

学具:放大镜、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片美丽的森林,让学生观察森林中的植物,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是如何生长的?它们从哪里来?”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展示种子模型,引导学生认识种子的结构。

(2)教师讲解种子的传播方式,如风力传播、动物传播、水传播等。

(3)学生通过观察实物种子,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

3.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出示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讲解种子从发芽到成熟的过程。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观察植物生长过程,并回答相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用放大镜观察实物种子,画出种子的结构。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种子传播的方式,并在画纸上展示。

六、板书设计1. 《一粒种子的旅行》2. 内容:(1)种子的结构(2)种子的传播方式(3)种子的生长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一画种子的结构。

(2)举例说明种子传播的两种方式。

2. 答案:(1)画出种子的结构图。

(2)例:风力传播、动物传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收集不同种类的种子,观察它们的传播方式。

(2)组织学生参观植物园,了解更多植物的生长过程。

一粒种子的旅行作文

一粒种子的旅行作文

一粒种子的旅行作文一粒种子的旅行作文通用4篇一粒种子的旅行作文1在小溪的旁边,有一粒杜丹花的种子。

他很好奇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于是,便开启了它的旅程。

首先,它顺着小溪流到了山脚下,在这一过程中,它看到了许多神奇的景象。

在悬崖的边上,看见了一只长颈鹿在吃树上的树叶,咦,长颈鹿的脖子怎么那么长?又在树上看见了一只小松鼠,小松鼠在吃松果呢。

在山脚下,是一片茂盛的树林,它继续往前走,看见了一个人在放羊。

刚开始,杜丹花的种子并不知道这是人,只知道他是两条腿走路的动物,它带着两条腿走路的动物究竟是什么动物的疑惑继续向前走。

走了2公里,看见了一只小鸟,种子问小鸟:“用两条腿走路的动物叫什么名字?”小鸟告诉种子:“你所说的那个动物名叫人。

”种子谢过小鸟后,决定继续向前走,看看能不能找到其他一些有趣的生物。

走过了森林,便看见了一片竹林。

刚踏入竹林,就看见了几只大熊猫在石头上懒洋洋地躺着,看上去很享受。

种子的心里又产生了疑惑。

因为它没见过这种动物,眼睛、耳朵、四肢,以及身体一小部分为黑色,其余部分为白色。

它刚要询问大熊猫的名字时,大熊猫突然醒来。

这时,种子问它:“请问你叫什么名字?”大熊猫不慌不忙的吃着竹子回答道:“我叫大熊猫,我现在吃的'这个名叫竹子。

”通过这次旅行,小种子才知道外面有许多的奥秘等着它去发现呢!同样,这次旅行过后,小种子每天晚上闭上眼睛都能想起那些画面,难以忘记。

一粒种子的旅行作文2Hi!大家下午好呀!我是一粒极普通的山算了,我先给你猜一个谜语,这种油是上等品牌的油。

对啦,谜底就是――当当当当,山茶油,而我就是一粒丰满的山茶油种子。

哎呀,我被一只巨大的手给抓走了!这里真挤呀。

没过一会儿,我又被埋进了一堆松软、有点怪味儿的泥土里。

这儿比刚才还要难受,我干脆闭上眼睛,睡了一个长长的觉。

等我醒来时,我早就破土而出了,啊!外面的空气真新鲜呀!我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感觉我现在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种子。

一粒种子的旅行绘本故事

一粒种子的旅行绘本故事

一粒种子的旅行绘本故事在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个小男孩叫做小明。

他非常喜欢大自然,尤其是种子。

他觉得每一粒种子都是一个小小的奇迹,可以孕育出美丽的花朵和茂盛的树木。

于是,他决定带着一粒种子开始一段奇妙的旅行。

小明拿着一粒种子,来到了一片广袤的田野。

他找了一个适合的地方,轻轻地将种子埋在土里,并用水轻轻地浇灌。

他告诉种子说,“你要好好生长,长成一棵茁壮的树,让这片田野变得更加美丽。

”种子听了,仿佛也在微笑。

接着,小明又带着种子来到了一座高山。

他找到一个山洞,将种子放在了一个温暖的角落。

他告诉种子说,“你要在这里安心成长,将来可以为山林增添一抹绿色。

”种子听了,仿佛也在安心地闭上了眼睛。

小明又带着种子来到了一条清澈的小溪旁,他将种子轻轻地撒在了泥土里。

他告诉种子说,“你要和这条小溪一起成长,让水边的花草更加繁茂。

”种子听了,仿佛也在欢快地舞动着。

种子在小明的悉心呵护下,一天天长大。

它在田野上长成了一棵高大的树,为小鸟们提供了温暖的家;它在山洞里长成了一株坚韧的树,为山林增添了一抹绿色;它在小溪旁长成了一株婀娜多姿的树,为水边的花草增添了生机。

小明看着种子长成了一棵棵茁壮的树,心里充满了喜悦和感慨。

他明白,每一粒种子都有着不可思议的力量,只要用心呵护,它们就会在世界各个角落绽放出美丽的色彩。

这就是一粒种子的旅行绘本故事。

它告诉我们,用心呵护每一粒种子,让它们在旅途中绽放出生命的光芒。

愿我们都能像小明一样,用心去呵护这个美丽的世界,让每一粒种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宿,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一粒种子的旅行

一粒种子的旅行

《一粒种子的旅行》在一片广袤的田野里,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

有一天,一株植物的花荚成熟了,“啪”的一声,花荚裂开,里面的一粒种子蹦了出来。

这粒种子非常小,小得就像一粒尘埃。

它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心里想着:“我要去旅行,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一阵微风吹来,轻轻地托起了这粒种子,带着它开始了旅行。

种子兴奋极了,它在空中飞舞着,看到了下面的田野、河流和村庄。

风带着种子越过了一座小山,来到了一个美丽的花园。

花园里开满了各种各样的花朵,五颜六色,芬芳扑鼻。

种子落在了一朵玫瑰花的旁边。

“你好啊,小不点儿。

”玫瑰花打着招呼。

种子惊讶地看着玫瑰花,说:“你好漂亮啊!”玫瑰花微笑着说:“谢谢你,不过你不属于这里,风会带你去更远的地方。

”果然,又一阵风吹来,把种子带走了。

这次,风把种子带到了一个大森林里。

种子落在了一棵大树的脚下。

“哎呀,这是谁呀?”大树低头看着种子。

种子怯生生地说:“我是一粒种子,我在旅行。

”大树爽朗地笑了起来:“那祝你有一个精彩的旅程!”不久,下起了雨。

雨水把种子冲进了一条小溪里。

种子顺着溪水漂流,它看到了溪边的绿草、野花,还有在树上跳跃的松鼠。

“这真是一次奇妙的冒险!”种子在心里感叹道。

小溪带着种子流进了一条大河。

大河宽阔而汹涌,种子在河水里起起伏伏。

“我会不会被淹死呢?”种子有点害怕。

就在这时,一只水鸟飞了过来,看到了水中的种子。

它俯冲下来,把种子叼了起来。

水鸟带着种子飞到了一片稻田里,把种子丢了下去。

“终于着陆啦!”种子松了一口气。

它在稻田里的泥土里安了家。

这里有充足的阳光和雨水,种子开始努力地生长。

它伸出了小小的根须,扎进泥土里,吸收着养分。

它长出了嫩绿的芽,钻出了地面。

在阳光的照耀下,在雨露的滋润下,小芽一天天地长大,变成了一棵幼苗。

幼苗努力地生长着,长出了叶子,开出了花。

一天,一个小男孩来到了稻田里。

他看到了这株与众不同的植物,好奇地问:“这是什么呀?”农民伯伯笑着说:“这是一粒旅行来的种子,在这里安了家。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一粒种子的旅行》精选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一粒种子的旅行》精选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一粒种子的旅行》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探索大自然》的第三章《生命的奇迹》,详细内容围绕“一粒种子的旅行”,通过故事、观察和实验,介绍种子从离开母体到生根发芽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种子的结构和生长过程,认识到生命的奇妙。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种子从离开母体到生根发芽的过程。

难点:理解种子生长过程中的生命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种子生长过程的视频、实物种子、放大镜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小铲子、花盆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粒种子的旅行》的故事,激发幼儿对种子生长过程的好奇心。

2. 例题讲解:(1)展示种子生长过程的PPT,引导幼儿观察种子各阶段的变化。

(2)播放种子生长过程的视频,让幼儿直观感受种子的生长。

3. 随堂练习:(1)分发实物种子,让幼儿观察并描述种子的外形特征。

(2)分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观察到的种子生长过程。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一粒种子的旅行》2. 内容:(1)种子的结构:种皮、胚乳、胚芽、胚根(2)种子生长过程:离开母体、寻找适宜的环境、生根发芽、成长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描述它们的生长过程。

2. 答案:根据观察到的植物,描述其从种子到成熟植株的生长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对种子的生长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观察和表达能力仍需加强。

2. 拓展延伸:(1)开展户外活动,让幼儿亲自种植植物,观察并记录其生长过程。

(2)组织幼儿参观植物园,了解更多植物的生长特点。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4. 板书设计。

5. 作业设计。

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种子生长过程的四个阶段(离开母体、寻找适宜的环境、生根发芽、成长)是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需要幼儿掌握。

2024年大班《一粒种子的旅行》标准教案

2024年大班《一粒种子的旅行》标准教案

2024年大班《一粒种子旅行》标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大班教材《一粒种子旅行》,主要围绕第二章“种子传播”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种子结构、种子传播方式、种子与环境互动关系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种子结构,掌握种子传播方式。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能力,激发对大自然好奇心。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种子传播方式,特别是风力、动物、水力等传播方式区别与联系。

2. 教学重点:种子结构认识,以及各种传播方式实践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种子模型、实物种子、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种子传播动画,引导学生观察种子是如何从一地传播到另一地。

2. 新课导入(10分钟)(1)介绍种子结构,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解种子组成部分。

(2)讲解种子传播方式,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各种传播方式。

3. 例题讲解(15分钟)出示例题:“请举例说明种子是如何通过风力、动物、水力等传播。

”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展示解答过程。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填空题:种子传播方式有()、()、()等。

(2)简答题:请简述一种你最喜欢种子传播方式,并说明原因。

5. 实践操作(20分钟)(1)小组合作,用彩泥、画笔等学具制作种子传播模型。

(2)展示作品,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

(2)提出问题:“除教材中提到传播方式,你还知道哪些种子传播方式?”激发学生思考,进行拓展延伸。

六、板书设计1. 《一粒种子旅行》2. 内容:(1)种子结构(2)种子传播方式(3)种子与环境互动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你和家人分享本节课所学内容,讲解种子传播方式。

(2)观察周围植物,尝试找出它们是通过哪种方式传播种子。

2. 答案:(1)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针对本节课教学过程,思考哪些环节可以优化,提高教学效果。

2024年大班《一粒种子的旅行》教案

2024年大班《一粒种子的旅行》教案

2024年大班《一粒种子的旅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大班教材《一粒种子的旅行》,涉及章节为第三章《种子的传播》。

详细内容包括:种子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种子传播的方式和机制、种子在自然界中的传播过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种子的形态结构与功能,掌握种子传播的方式和机制。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命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种子传播的方式和机制。

教学重点:种子的形态结构与功能,以及种子在自然界中的传播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种子模型、图片、视频、实物(不同种类的种子)。

学具:观察盒、放大镜、记录本、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颗种子,邀请学生观察并描述种子的外观特征。

引导学生思考:种子是如何传播的?2. 新课导入(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种子的形态结构与功能,引导学生了解种子传播的方式和机制。

3.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视频和实物,讲解种子传播的四种方式:风力传播、水力传播、动物传播、自体传播。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种子,观察并记录其传播方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享观察结果,讨论种子传播的特点和意义。

7.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回家后,观察周围的植物,记录下种子的传播方式。

六、板书设计1. 种子的形态结构与功能2. 种子传播的方式和机制风力传播水力传播动物传播自体传播3. 种子在自然界中的传播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周围的植物,记录下种子的传播方式。

2. 答案示例:梧桐树:风力传播蒲公英:风力传播玫瑰:动物传播(如鸟类)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种子传播的方式和机制有了深入的了解,但在观察过程中,部分学生对种子的形态结构掌握不够准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粒种子的旅行》指导活动设计仙居县第六小学郭微作品简介:我们常常会在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发现植物的影子,比如在石墙的缝隙里、高高的房顶上、广场的角落里……植物没有脚,也没有交通工具,它们究竟是怎样到达这些地方的呢?在这本书里,作者安妮?默勒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多种植物的种种“旅行”手段,例如老鹤草的“小勺子”、田蓟的“小伞”、草莓的匍匐茎……种种奇妙的方法,让人大开眼界。

本书的文字生动有趣,读起来朗朗上口,插图也精彩纷呈,作者在书中利用水彩和纸片,树叶的拼贴,巧妙地将各种绘画技巧融合在了一起,刻画出了植物优美的线条,使得画面既充满艺术感,又深具真实感。

让孩子们获得了科学知识和思想启迪,享受到了非同寻常的艺术享受,是一篇百读不厌的科普作品。

设计意图:《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因此在设计《一粒种子的旅行》指导方案时,我首先以谈话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再通过交流阅读感受,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拓展阅读思维空间;接着在强调“个性化阅读”、“自主阅读”的同时,通过学生群体间的“合作性阅读”来达到互补交流,提高自己的阅读感悟,促进了读书伙伴间智慧的共享;然后通过比较阅读和拓展阅读这两种阅读方法,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最后配合表演、绘画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体会文学作品的其他艺术转化形式。

鼓励学生阅读同一位作家其他作品或其他作家的同类作品并加以比较,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使用适用:浙教版的二上第一单元《植物妈妈有办法》也是描述种子的传播方法的。

我想这篇科普读物可以做为这篇课文的前期知识储备,再结合学生识字方面问题,因此将《一粒种子的旅行》的阅读范围暂定为一年级下学期或者是二年级上学期初。

活动目标:1.拓展科普阅读空间,增加学生的阅读量;2.理解科普读物内容,感受文本中结构和语言的特色,激发对科普读物的阅读兴趣;3.学习相关的科普读物阅读方法,乐于交流阅读感受,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活动准备:相关PPT活动过程:一、读引言,引人入胜。

1.孩子们,当我们要去公园、动物园、游乐园时,我们可以怎样去?2.那如果我们想要到更远的地方呢?又可以怎样去?3.孩子们,我们使用的这些出行的方法,植物都没有。

但是令人惊奇的是,高高的山顶上、悬崖峭壁的石头缝里、广场的角落里、河边、小路旁、甚至房顶,我们经常看到有树木、有小草。

这些花草树木,究竟是怎样到达这些地方的呢?难道它们有隐形的翅膀,隐形的脚?难道它们也会像我们人类一样旅行,也可以翻山越岭、漂洋过海?4.孩子们,要想揭开这个秘密,我们就一起走进《一粒种子的旅行》,赶快到书里寻找答案吧![设计意图:激趣是课外阅读的前提条件和首要目标,对于科普读物尤其如此。

利用书本的引言对学生进行层层递进的提问,让孩子在思考的同时萌发了强烈的阅读愿望。

]二、泛读全文,图文结合理解内容。

1.植物是从什么开始生长的?是怎样生长的呢?(植物是从种子开始生长起来的。

种子在土里发芽,向下长出根,向上长出茎和叶,有时还会开出五彩缤纷的花朵。

)2.谁在为植物传播花粉?(蜜蜂和蝴蝶这些勤劳的昆虫会给这些花儿授粉。

)3.花谢以后,会长出什么?(花谢以后,这些植物会长出含有种子的果实。

这些种子又掉花落到地上,长成新的植物。

)4.植物要旅行靠的是什么方法?(学生根据文本的内容自由回答。

教师随机利用ppt呈现相关画面。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提问,让学生了解植物的旅行靠的是种子,并在自由回答这一环节,结合PPT增强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受。

]三、精读精彩片段,呈现种子旅行的奇妙方法方法一:自身弹射。

(自由式阅读)文本呈现:凤仙花也就是常说的指甲草,它的种子舒舒服服地躺在蒴果里。

蒴果由几瓣组成你,只要轻轻一碰,就会快速收缩并弹开。

这时,所有种子自然会沿着高高的弧形轨道飞出去。

因此,凤仙花也被称为“别摸我”。

1.凤仙花的种子是怎样去旅行的?2.教师边听学生回答边演示画弧线,模仿弧线轨道弹出。

3.师小结:像这样只要轻轻一碰,就能利用自身的弹射让种子去旅行的花还有很多,如牵牛花、地雷花。

文本呈现:老鹤草的种子躺在像一把勺子一样的小架子上。

这些“小勺子”的功能如同投掷器,将成熟的种子向四面八方抛去。

4.通过刚才的阅读,再仔细看一看图书中的插画,想一想,老鹤草是怎样让种子去旅行的?(利用书中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投掷器。

并拓展说明豆类的豆荚也是利用这种方法让种子去旅行的。

)方法二:风朋友来帮忙。

(对比式阅读)第一种:力气小的种子文本呈现:力气没有这么大的植物则需要一位强壮的朋友:风。

风能帮助许多种子旅行。

罂粟的蒴果上有许多的小口子。

当风吹起来的时候,罂粟的茎弯曲,它的种子就从外壳里摇了出来。

这样,罂粟种子就能均匀地散落在四周了。

另外,有些植物的种子对于风来说太沉了,但它们还是能到达很远的地方:它们附着在由细小的茸毛组成的“小伞”上。

这样,它们就可以像背着降落伞一样在空中旅行了。

第二种:带“翅膀”的种子文本呈现:树木也是植物,是体形较大的植物。

它们的种子拥有真正的翅膀。

种子在向下飘落时,风会把它们抓住,吹到遥远的地方。

在这个过程当中,种子在空气中剧烈摇晃、飞速旋转,像飞机的螺旋桨一样转动。

这对它们来说不算什么——这一点跟我们人类可不一样。

1.风能帮助哪些种子去旅行?2.这些种子各有什么特点?它们是利用什么让风朋友来帮忙旅行的?3.通过看图,你知道哪些种子背着降落伞?哪些种子又带着“翅膀”呢?方法三:“打的”文本呈现:许多种子根本不想在空中飞行,它们更喜欢坐“出租车”。

这里所说的“出租车”当然不是真正的汽车,而是那些对这类种子起到“出租车”作用的动物。

这些动物不会白干,它们也能得到报酬。

紫花地丁、雪莲花、报春花等许多春天开的花,它们的种子都有美味的含油附着物。

这是一种蚂蚁非常喜欢的美食,而蚂蚁在经历了寒冬之后已经饥肠辘辘。

于是,它们拖着种子,边走边吃。

吃完含油附着物以后,它们把种子随便扔在某个地方,那地方就会长出一棵新的植物来。

有些植物用精美的甜点来吸引帮手。

它们将一颗或几颗种子装在美味多汁的果肉里,甚至还有的植物像草莓一样,将种子直接附着在果实的表皮上。

有些动物,比如鸟类,吃果实时会将种子也一起吃下去。

果肉在肠胃中被消化掉了,而种子会随着粪便排泄出来时,如果掉在有泥土的地方,就可以生根发芽。

有些植物和动物已经建立起了很好的关系:例如被我们称为“引鸟花楸”的花楸树,它的果实和种子主要被乌鸫吃掉并传播。

1.种子的“出租车”是谁?这些“出租车”为什么会帮助种子旅行?2.种子是利用什么来吸引“出租车”帮助它们出去旅行的?(分小组讨论,派代表回答)(1)有的植物用油香吸引帮手。

(2)有些植物用精美的甜点来吸引帮手。

文本呈现:牛蒡和猪殃殃、苍耳等也会借助动物来旅行。

但是它们不需要付出任何报酬。

只要有动物从它们身边跑过、跳过或者溜过的时候,它们就会用钩子紧紧地钩在这些动物的毛皮上。

当动物感觉身上有不速之客时,就会梳理它们的毛皮,苍耳等种子就会随即掉落在地上,可以生根发芽了。

3.牛蒡和猪殃殃、苍耳等是怎样借助动物来旅行的?文本呈现:有些动物,秋天时就收集树木的种子,为冬天做准备。

如,松鸦喜欢收集橡子,松鼠和老鼠喜欢吃坚果和毛榉的果实。

它们小心翼翼地收藏这些可口的食物,有的被它们吃掉了,还有一部分被它们遗忘了。

这样,这些种子,春天时就会发芽。

森林里就又会长出新的树木来。

4.都有哪些动物来帮助树木的种子去旅行?(结合插图,指名回答)小结:为了让自己的种子能坐上“出租车”,植物妈妈们可是想尽了办法。

通过学习,你都知道了哪几种方法呢?(学生回答教师进行相就的板书)方法四:其它文本呈现:草莓能依靠种子和“动物出租车”旅行,还能利用它自身的匍匐茎进行传播。

匍匐茎和一些贴着地面的小枝蔓,能够长成独立的新植株。

1.草莓种子的办法可真多,请你认真的阅读课文,结合插图,告诉大家草莓让种子去旅行的各种方法。

2.像草莓这样利用匍匐茎去旅行的植物,你还知道有哪些呢?(学生泛答)(以上的种子的旅行方法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展开学习讨论。

)小结:通过这本书,我们知道了种子旅行的种种方法:自身弹射,朋友帮忙,种子带“翅膀”,“打的”(用油香吸引帮手,用精美的甜点来吸引帮手,借助动物毛皮带或者埋地下。

)和自身的匍匐茎进行传播或者气根等。

孩子们,种子的旅行,其实就是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种子传播种子的方法真是奇妙,让我们大开眼界。

以后,只要您多去观察,多去思考,就一定能了解到更多植物、动物的相关知识的。

[设计意图:根据科普读物的特点,在强调学生“个性化阅读”、“自主阅读”的同时,通过一一呈现文本的精读片断,使学生在群体间的“合作性阅读”中达到互补交流,提高自己的阅读感悟,促进读书伙伴间智慧的共享。

]四、总结概括,阅读方法指导1.通过刚才的阅读,我们发现,要读好一本书,其实并不难,只要我们掌握方法。

2.让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来读这本书的。

①看封面②识作者③读引言④品美文⑤赏美画[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本书的阅读过程,既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也为学生课外的自主阅读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方法。

]五、课外延伸活动1.利用班队活动课的时间,分角色表演种子旅行的动作和方法。

2.同类科普读物推荐像这样有趣的绘本还有很多,如(日本)松冈达英/着,蒲蒲兰/译的《鼹鼠博士的地震探险》、(英国)茱莉亚?布鲁斯/文,兰?杰克逊/图,杨阳、王艳娟/译《动物王国大探秘》等,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有趣的科普故事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