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鉴定的试验步骤.
脂肪的鉴定实验步骤

脂肪的鉴定实验步骤
嘿,咱今儿就来唠唠脂肪的鉴定实验步骤这档子事儿哈!
你想想看,脂肪这玩意儿,平时咱也看不见摸不着,可它就在咱身
体里呢。
那咱咋知道这东西到底是啥样的呀?这就得靠实验啦!
首先呢,得准备好实验材料。
就像咱做饭得有食材一样,做这实验
也得有家伙事儿。
比如说苏丹Ⅲ染液,这可是关键角色呢!还有切片
呀啥的。
然后呢,把要鉴定的东西切成薄薄的片儿,这就好比给它来个“梳
妆打扮”,让它能更好地展示自己。
接下来,就该苏丹Ⅲ染液上场啦!把这染液小心翼翼地滴在切片上,就像给它穿上一件特别的外衣。
等一会儿,你就会发现神奇的事情发生啦!那切片上如果有脂肪,
就会被染成橘黄色哦!你说神不神?就好像变魔术一样呢!
这时候你可能会问啦,为啥苏丹Ⅲ染液就能把脂肪染上色呢?嘿,
这就好比是一把专门识别脂肪的钥匙,对上号了就能打开那扇神秘的门,让脂肪现形!
再想想,要是没有这些步骤,咱咋能知道这里头到底有没有脂肪呀?这就好比在黑夜里找东西,没个亮光可不行。
实验过程中可得仔细着点,别毛手毛脚的,不然可就看不到那漂亮的橘黄色啦!而且呀,做实验可不能着急,得一步一步慢慢来,就像走路一样,得稳稳当当的。
咱再回过头来想想,这鉴定脂肪的实验步骤是不是挺有意思的?通过这么几步,就能把那看不见摸不着的脂肪给找出来,这多神奇呀!
所以呀,大家可别小瞧了这些实验步骤,它们就像是指引我们找到宝藏的地图呢!跟着它们走,就能揭开脂肪的神秘面纱啦!这就是脂肪的鉴定实验步骤,是不是挺好玩儿的呀?大家都可以自己动手试试哦!。
脂肪的测定方法

脂肪的测定方法
脂肪的测定方法主要包括索氏提取法、酸水解法和碱水解法等。
索氏提取法适用于各类食品中脂肪含量的测定,操作简便,准确度高,但提取时间长。
酸水解法适用于食品中游离态脂肪及结合态脂肪总量的测定,而碱水解法适用于乳及乳制品、婴幼儿配方食品中脂肪的测定。
此外,盖勃法也适用于乳及乳制品、婴幼儿配方食品中脂肪的测定。
在索氏提取法中,需要将粉碎或经处理而分散的试样放入圆筒滤纸内,利用乙醚在水浴中加热回流,提取试样中的脂类于接受烧瓶中,经蒸发去除乙醚,再称出烧瓶中残留物的质量,即可计算出试样中脂肪的含量。
具体操作步骤包括滤纸筒的制备、样品制备、索氏抽提器的准备、抽提和回收溶剂等。
请注意,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应根据具体的食品种类和脂肪类型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
高中生物实验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

5.双缩脲试剂并不是双缩脲分子。所谓双缩脲是由两分子尿素经脱氨缩合而成的化合物。该化合物在碱性溶液中能与CuSO4反应产生紫色络合物,此反应称双缩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许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也能起双缩脲反应。特别要提醒学生的是实验桌上两瓶不同浓度的CuS04溶液,避免拿错。
过滤:将玻璃漏斗插入试管中,漏斗上垫一层纱布
注入组织样液2ml
加斐林试剂:2ml(由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充分混合而成,不能分别加入)
水浴加热:煮沸2min
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结论: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加热煮沸的过程中生成砖红色沉淀
2、实验成功的要点:
①还原糖的鉴定实验:选择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白色的植物组织,以苹果、梨为最好。
③还可设计一只加底物的试管,不加双缩脲试剂,进行空白对照,说明颜色反应的引起是蛋白质的存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而不是空气的氧化引起。
七.疑难精析
1.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是指分子结构中含有还原性基团(如游离醛基或酮基)的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淀粉、蔗糖不具有还原性,斐林试剂只能检验可溶性还原糖的存在,而不能鉴定可溶性非还原糖或不溶性糖。
2.试剂:①斐林试剂(0.1g/L的NaOH溶液+0.05g/mL的CuSO4溶液);②苏丹Ⅲ染液;③双缩脲试剂;④ 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⑤蒸馏水。
六.(一)、还原糖的鉴定
1、还原糖的鉴定步骤:
制备生物组织样液 取样 注入试剂 加热和观察
选材: 苹果:洗净、去皮、切块,取5g放如研钵中
实验四还原糖蛋白质脂肪的鉴定

8、 结论:苏丹Ⅲ染液与花生子叶细胞内圆形小颗发生了( 反应,这说明花生种子内含有(
)色
鉴定脂肪的实验中,用刀片将花生子叶削下 很薄的一片,放在载玻片上然后滴加1-2滴5 %乙醇,乙醇是脂溶性溶剂。可将花生细胞 中的脂肪颗粒溶解成油滴,浸5分钟后,用吸 水纸将切片周围乙醇吸去,然后滴加0.2%苏 丹III染液(比0.1%浓度的效果更佳)。由于 油滴加大了折光率,与染液作用后就形成红 色透亮的油滴,效果很好。但是不易久放。
蛋白质的鉴定原理 鉴定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 蛋白质时,常用双缩脲法,使用的是双缩脲 试剂。双缩脲试剂的成分是质量浓度为0.1 g /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1 g/ mL的硫酸铜溶液。在碱性溶液(NaOH)中, 双缩脲(H2NOC—NH—CONH2)能与Cu2+作 用,形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这个反应 叫做双缩脲反应。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 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蛋白质 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 肪和蛋白质的实验的改进
一、原实验的不足 但原实验不但需要苹果、花生和鸡蛋三种比较难加工的实验材料,且 实验内容多,时间长,容易导致学生做实验很匆忙或者实验效果不理 想,从而打击学生的信心。并让学生没有时间去考虑实验是为了什么, 从实际上剥夺了学生的质疑权力,违背了我们设定实验的初衷。具体 不足如下: 1、需要水浴加热2分钟。如果教师不提前准备好热水加温过程更长。 2、没有对照实验,没有对照怎么能证明水浴加热后的砖红色沉淀就是 还原糖还原而成,为什么不可能是Cu(OH)2自身分解产生的呢? 3、脂肪鉴定实验中,显微镜的操作、子叶切片都需要很长时间。特别 是对于才进高中的学生而言,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熟练运用徒手切片 技术也不现实。 4、在学生对生物染色剂的染色特性了解不深的情况下,很难指出显微 镜下哪些黄色或红色的东西就是脂肪。
如何检测脂肪实验报告

如何检测脂肪实验报告引言脂肪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但过量的脂肪摄入会增加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此,了解自身脂肪含量对于维护健康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如何通过简单的实验来检测脂肪含量。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检测脂肪含量并评估其在正常范围内还是过高。
实验材料- 体重秤- 长尺- 皮尺- 体脂测量仪(可选)实验步骤1. 量体重使用体重秤检测自己的体重。
记录下来,单位为kg。
2. 量身高使用长尺或身高测量仪量测身高。
保持站立直立,头部、肩膀、臀部和脚趾都要贴紧垂直墙壁。
记录下来,单位为m。
3. 计算BMIBMI(Body Mass Index)是体重和身高的函数,用来评估一个人的身体质量指数。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自己的BMI:BMI = 体重(kg)/ 身高(m)^24. 测量腰围使用皮尺测量自己的腰围。
腰围是指在胃和肋骨之间的最窄位置。
记录下来,单位为cm。
5. 计算WHRWHR(Waist-to-Hip Ratio)是腰围和臀围的比值,用于评估脂肪在躯干和臀部分布的情况。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自己的WHR:WHR = 腰围(cm)/ 臀围(cm)6. 使用体脂测量仪(可选)如果有体脂测量仪,可以使用它来进一步评估脂肪含量。
根据设备说明书进行操作,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数据分析将实验中收集到的数据整理在一张表格中,然后根据以下参考值来评估脂肪含量:- BMI:18.5 - 24.9 正常范围,25 - 29.9 超重,30+ 肥胖- WHR:男性:0.9以下正常,1.0+ 为高风险;女性:0.8以下正常,0.85+ 为高风险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和参考值,判断自己的脂肪含量处于何种状态,并参考医生或健康专家的建议制定相应的饮食和锻炼计划。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简单地检测脂肪含量并评估其在正常范围内还是过高。
由于我们的身体构成受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制定健康计划时应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的建议。
保持适当的脂肪含量对于维持良好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脂肪蛋白质鉴定实训报告

通过本次实训,掌握生物组织中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方法,了解实验原理,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二、实验原理1. 脂肪的鉴定:脂肪可以被苏丹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染液染成红色)。
脂肪在显微镜下呈现为大小不一的橙黄色或红色颗粒。
2. 蛋白质的鉴定: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蛋白质在显微镜下呈现为大小不一的紫色颗粒。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1. 实验材料:花生仁、黄豆、鸡蛋清、蓖麻籽等。
2. 试剂:苏丹染液、双缩脲试剂、酒精、碘液等。
四、实验步骤1. 脂肪鉴定:(1)取花生仁,切片,用苏丹染液染色。
(2)用显微镜观察花生仁子叶细胞中的脂肪颗粒。
2. 蛋白质鉴定:(1)取黄豆或鸡蛋清,制备样液。
(2)向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观察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后的颜色变化。
(3)用显微镜观察蛋白质颗粒。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脂肪鉴定结果:花生仁子叶细胞中的脂肪颗粒被染成橘黄色,符合实验预期。
2. 蛋白质鉴定结果:黄豆或鸡蛋清中的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后,产生紫色。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蛋白质颗粒呈紫色。
1. 通过本次实训,掌握了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方法,了解了实验原理。
2. 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了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3. 发现了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如样品处理不当、试剂配比不准确等,为今后的实验提供了借鉴。
4. 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注意事项,如避免污染、保持实验环境整洁等。
5. 通过本次实训,对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和蛋白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生物学学习和研究奠定了基础。
七、实验反思1. 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调整实验参数,提高实验效果。
3.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重实验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4. 加强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5. 深入学习生物学知识,为今后的生物学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脂肪鉴定 脂类细胞化学(苏丹Ⅲ染色法) 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脂类细胞化学(苏丹Ⅲ染色法)1.实验目的:用苏丹Ⅲ染液对小鼠的肠系膜细胞染色,观察细胞颜色,掌握苏丹Ⅲ染液的染色方法.2.实验用品:(1)仪器及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手术剪、解剖盘、胶头滴管(2)实验药品:蒸馏水、甲醛钙溶液、70%乙醇水溶液、苏丹Ⅲ染液(3)实验材料:小鼠3.实验原理:(1)由脂肪酸和醇作用生成的酯及其衍生物统称为脂类,这是一类一般不溶于水而溶于脂溶性溶剂的化合物.脂类是机体内的一类有机大分子物质,它包括范围很广,大体上可以分为类脂和油脂两大类。
类脂包括磷脂(phospholipids),糖脂(glycolipid)和胆固醇及其酯(cholesterol and cholesterol ester)三类。
而油脂可以分为常温下常温液态的油和常温下固态的脂肪两类.这几种脂类化学结构有很大差异,生理功能各不相同.其共同物理性质是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在水中可相互聚集形成内部疏水的聚集体。
(2)在固定细胞时,通常使用脂溶性固定液。
然而,鉴定的材料是脂肪时,脂溶性的固定液会溶解脂肪,致使把切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时,观察不到被染色的脂肪,只能看到脂肪细胞中有很大的空洞。
最好的固定材料是甲醛类的固定液.如医学上保存尸体采用的是福尔马林,即40%的甲醛水溶液,本次实验采用的则是甲醛钙溶液。
(3)光学显微镜的切片多是石蜡切片.在熔接石蜡时,需要用到脂溶性溶剂,而脂溶性溶剂会溶解细胞中的脂肪,因此本次实验不可采用石蜡切片。
但是锇酸固定的脂肪不溶于无水乙醇、二甲苯等有机溶剂,可以采用石蜡切片.(4)制作切片有多种方法,如冰冻切片、明胶包埋冰冻切片、本次实验采用的是操作简单的铺片法。
(5)脂类染色的原理是,染料溶于脂类显色。
选择溶剂时应注意,溶剂必须既溶解的染料,又不溶解掉脂类。
4.实验步骤:(1)用断头法处死小鼠,置于解剖盘中。
剪开腹腔,用镊子提起小肠,使盖玻片紧贴于肠系膜.用剪子将连同盖玻片和其上粘的肠系膜剪下,反扣于已滴加甲醛钙的载玻片上,固定15分钟,(2)吸蒸馏水滴于载玻片、载玻片之间冲洗,用滴管不断吸取液体以去除固定液.(3)用70%的乙醇水溶液代替蒸馏水重复上一步骤,进行冲洗。
生物实验1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观察到染色的脂肪颗粒。
蛋白质的鉴定原理
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发生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
该反应基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肽键的特性。
02
实验原理
还原糖的鉴定原理
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 淀:还原糖中含有醛基,能与斐林试 剂中的铜离子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 成氧化亚铜的砖红色沉淀。
双缩脲试剂由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混合而成, 使用时需先加A液(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加B液(硫 酸铜溶液)。
03
实验步骤
还原糖的鉴定步骤
制备组织样液
将生物组织研磨成匀浆,然后 过滤制成组织样液。
加入斐林试剂
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组织样 液和斐林试剂,混合均匀。
加热
将试管放入沸水中加热一段时 间,观察颜色变化。
脂肪鉴定
通过苏丹Ⅲ染色,待测组织中的脂肪颗粒被染成 橘黄色,说明组织中存在脂肪。
蛋白质鉴定
待测组织与双缩脲试剂混合后,呈现紫色反应, 说明组织中存在蛋白质。
分析实验结论与实际应用的联系
01
还原糖鉴定在实际应用中可用于食品质量检测,判 断食品是否符合安全标准。
02
脂肪鉴定可用于食品营养成分标注和营养学研究。
03
蛋白质鉴定在食品、生物医药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如蛋白质纯度检测、药物研发等。
对实验过程的反思与改进建议
反思
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确保试 剂的新鲜度和准确性,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 靠性。
改进建议
建议在实验前对实验器材进行清洁,避免交 叉污染;在脂肪鉴定的过程中,应掌握好苏 丹Ⅲ染色的时间,以获得最佳染色效果;在 蛋白质鉴定的双缩脲试剂使用中,应控制好 试剂的浓度和pH值,以确保紫色反应的明 显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先低后高
结论: 实验关键:
子叶应切成薄片
(三)蛋白质(多肽、二肽)的鉴定 1.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有何区别?
2.鉴定蛋白质斐林的试实剂验材料
双缩脲试剂
用途最好选鉴用定可富溶含性蛋还原白糖质的的存在生;物组鉴定织蛋(白或质、器二官肽)及多,肽植物 成分材白料)常。00..10用g5/gm/的mLL的是的氢硫大氧酸豆化铜钠,溶溶液动液物材料00..10常g1/g用m/Lm的L的的氢硫是氧酸鸡化铜钠蛋溶溶液(液(卵(BA液液))
颜色蛋反白应 质呈、砖脂红色肪的含量变化;要呈解紫决红色如何定量的问题, 比色的方法。
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6)
1.实验原理: 提取:研磨——二氧化硅:加速研磨;
碳酸钙:中和酸性物质,防止叶绿素分 子受到破坏;
有机溶剂,如丙酮、酒精,溶解色素。 分离:纸层析,几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2.注意事项:
3.观察叶绿体(实验2-2)
原理:
①叶绿体主要在叶肉细胞、保卫细胞和幼茎的皮层细胞中。 ②光照强度会影响叶绿体在细胞内的排列方向和分布位置。
在弱光下,叶绿体椭球形的正面面向光照;而在强光 下, 叶绿体的椭球形的侧面朝向光照。 (适应性) ③不同种类的植物,叶绿体的形态、大小及每个细胞中数量 的多少有很大差别 。(多样性)
一、考纲要求: 1、理解所学实验的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方法 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 2、具备验证相关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 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能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性研究。
二、考试范围: 实验1、书P17-19
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1) (一)糖类物质的鉴定
1.还原性糖的鉴定 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 还原性糖: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酮基的糖; 如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乳糖、纤维二糖。 非还原性糖:淀粉、纤维素、蔗糖、糖元 。 鉴定还原糖的试剂:
斐林试剂:由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 为0.05g/mL的硫酸铜溶液配制而成,二者混合后,立即生成 淡蓝色的Cu(OH)2沉淀。Cu(OH)2与加入的葡萄糖在加热的条 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的CuO2沉淀,而葡萄糖本身被氧化成 葡萄糖酸。
双缩脲(H2NOC-NH-CONH2)能
发反生3(应1.的).探《究CCuu果2(课OOH实题)2被成还熟原前为砖后红营色养的成分与的应铜络的离合变子物化作,用这》,个多形反糖成应紫叫变色做成或双单紫缩红脲色反 使用糖(方2,)法.还《现加原种配热性现;子用糖萌;增发混加合过均;程匀蛋中;白隔营水质养是成先增加分加A的液还,变是与化样减》液少混还?匀原后糖滴加、B液
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 实验3、书P39-40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实验4、书P46
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实验5、书P47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实验6、书P53-54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7、书P59-60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实验8、书P79-80 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
观察叶绿体
实验材料: 藓类的叶、 君子兰叶、 黑藻叶、 菠菜叶、 水绵、 天门冬的叶状枝
剪去滤纸条的两角; 划滤液线要直、细、齐; 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 3.扩展探究: 不同植物叶绿体中的色素提取和分离; 色素溶液吸收光谱的实验; 能否进行光反应?
⑶镜筒
⑺压片夹 ⑻载物台 ⑼遮光器与光圈 ⑸反光镜
⑴目镜
⑾粗准焦螺旋 ⑿细准焦螺旋 ⑷镜臂 ⑵物镜
⑽镜柱
⑹镜座
2.光学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 可见到细胞壁、细胞核、染色质(体)、液泡、 叶绿体、经特殊染色后可见到线粒体、高尔基体、 细胞骨架等。
(了解题目的要求)、明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原理、
确定实验思路、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步骤、预测结 果与分析
5、将每一章节的相关实验进行实验设计方面的分析 四. 复习重点:
1、 实验设计中的注意要点 2、实验设计的过程 3、实验分析思路 五. 学习难点: 1、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2、实验结果的分析
碘—碘化钾溶液 (二)脂肪的鉴定
1.苏丹III或苏丹IV
染色时间
脂肪滴颜色
苏丹III
2~3分钟
苏丹IV
1分钟
2.鉴定脂肪的实验材料
橘黄色 红色
最好选择富含脂肪的种子,如花生种子(取其子叶)。
3、脂肪鉴定的实验步骤:
取材-制片-观察-结论
取材:将子叶削成薄片
制片:a:取理想的薄片
b:染色
c:去浮色
d:制成临时装片
本实验最理想的实验材料是含糖量较高的生物组织 (或器官),而且组织的颜色较浅,或近于白色的, 如:苹果和梨的果实。经试验比较,颜色反应的明 显程度依次为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
2.鉴定葡萄糖的方法
尿糖试纸、血糖快速检测仪的原理:葡萄糖氧化酶催 化葡萄糖形成葡萄糖酸、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分解产 生氧气,使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 3.鉴定淀粉的方法
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实验材料 为什么不用双子叶植物叶?
双子叶植物中,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葡萄糖形成后合成为淀粉,暂 时储藏在叶子内,因此最好不用双子叶植物的叶子作实验材料。
为什么不用单子叶植物叶? 有些单子叶植物,如韭菜、鸢尾,并不将光合作用的初始产物转变 为淀粉,因此叶内含有大量的可溶性单糖,但是,由于叶片中叶绿 素的颜色较深,对于鉴定时的颜色反应起着掩盖作用,导致实验现 象不明显,因此,也不宜用单子叶植物的叶子作实验材料。
实验9、书P84 设计实验,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
发育的影响 实验10、书P87-88
动物饲喂小动物的实验(选做) 实验11、书P101
观察被子植物的花粉管 实验12、补做:温度及pH对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复习方法概述: 1、熟记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要点和基 本实验试剂的用途。 2、明确科学研究的方法、原则和一般程序 3、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4、明确实验设计的一般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