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料作物中粗脂肪的提取及油脂的性质鉴定

合集下载

饲料粗脂肪的测定方法

饲料粗脂肪的测定方法

饲料粗脂肪的测定方法饲料粗脂肪的测定方法是饲料分析中的重要环节,对于饲料生产和饲养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粗脂肪是饲料中的重要营养成分之一,它不仅是动物生长发育的重要能量来源,还是维持动物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

因此,准确测定饲料中的粗脂肪含量对于评价饲料的营养价值、指导饲料配方以及合理饲养动物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脂肪提取方法。

1. 乙醇提取法,将饲料样品与乙醇混合,用浸提或者加热回流的方法提取脂肪,然后通过蒸发乙醇得到脂肪样品。

2. 酚醛提取法,将饲料样品与酚醛混合,用浸提或者加热回流的方法提取脂肪,然后通过蒸发酚醛得到脂肪样品。

二、脂肪测定方法。

1. 重量法,将脂肪样品放入烘箱中干燥,然后称重,计算脂肪的含量。

2. 溶剂萃取法,将脂肪样品与溶剂混合,用离心机离心,然后将上层溶液取出,再用蒸发法得到脂肪样品,最后称重,计算脂肪的含量。

三、脂肪含量的计算。

脂肪含量的计算一般采用以下公式,脂肪含量(%)=(脂肪样品的质量/饲料样品的质量)×100%。

四、注意事项。

1. 在提取脂肪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氧化和水解的发生,以免影响脂肪的测定结果。

2. 在测定过程中,需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样品污染或者损失,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3. 在计算脂肪含量时,需要注意保持数据的准确性,避免计算错误。

总结:饲料粗脂肪的测定方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饲料的质量和营养价值。

因此,在进行脂肪测定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和测定方法,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只有如此,才能为饲料生产和饲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保障动物的健康生长和生产效益的提高。

粗脂肪的提取和定量测定索氏提取法课件

粗脂肪的提取和定量测定索氏提取法课件
索氏提取法
利用溶剂回流和虹吸原理,使固体物 质连续不断地被纯溶剂萃取,直到有 效成分几乎全部被提取完。
使用比重瓶-重量法进行测定
比重瓶法
通过测量一定体积的样品在空气中和 水中的重量,计算出样品的比重,再 根据比重和密度之间的关系,推算出 样品的粗脂肪含量。
重量法
将样品中的粗脂肪与其他组分分离, 然后测量粗脂肪的质量,计算粗脂肪 的含量。
粗脂肪的重要性
粗脂肪是食品中重要的营养成分之一,对于食品的口感、风味和稳定性起着重 要作用。同时,粗脂肪含量的多少也直接影响着食品的质量和营养价值。
粗脂肪提取的方法
索氏提取法
索氏提取法是一种常用的粗脂肪提取方法,其原理是利用有机溶剂在回流和冷凝 的作用下重复萃取样品,将粗脂肪从样品中分离出来。
其他提取方法
药物代谢研究
通过索氏提取法,可以研 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 效果。
医学研究
在医学研究中,索氏提取 法用于提取和测定生物样 品中的粗脂肪,为医学研 究提供数据支持。
索氏提取法的改进和展望
自动化与智能化
未来索氏提取法的发展方向可能 是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提取效
率,减少人为误差。
索氏提取法的特点
索氏提取法具有操作简便、准确度高、重现性好等优点,同 时对样品的处理量较大,适用于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大量样 品的处理。此外,索氏提取法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溶 剂进行提取。
02
索氏提取法的操作流程
实验材料和仪器的准备
材料
样品(粗脂肪含量较高的物质) 、无水乙醚或石油醚(分析纯) 。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是实验结果分析的重要环节,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计算,以得出可靠的结论。

油脂类原料的品质鉴定

油脂类原料的品质鉴定

油脂类原料的品质鉴定饲用油为高能量饲料。

由于价格高,市场上的饲用油掺假现象严重。

被检出的掺假物主要有水,溶点较高的动物油中还检出面粉和食盐。

下面先就通用的感官简易判定油脂是否掺假的的方法进行简单介绍,再对饲料中常用的油脂进行逐一介绍。

(一) 油脂的检测项目1、总脂肪酸此系包括游离脂肪酸及与甘油结合之脂肪酸总量。

动物性或植物性油脂其量通常为92%—94%。

油脂能量大部分系由脂肪酸供应,因此总脂肪酸量为能量值之指标。

2、游离脂肪酸脂肪分解后会产生游离脂肪酸,故其量可做为鲜度判断之根据,完全饲料所用油脂一般约在15%—35%。

在营养上而言,游离脂肪酸对动物无害,但太高的游离脂肪酸(50%以上)表示油脂原料不好,对金属机械、器具有形蚀性,而且会降低嗜口性。

3、水分油脂中含有水分,不但引起加工设备的腐蚀,同时易使油脂起水解作用产生游离脂肪酸,加速脂肪之酸败,并降低脂肪之能量含量。

4、不溶物或杂质包括纤维质、毛、皮/骨、金属、砂土等细小颗粒无法溶解于石油醚之物质。

这些物质没有能量价值,而且会阻塞筛网和管口,或在贮存椅造成沉积。

其量应限制在0.5以下。

5、不可皂化物包括白酶类、碳氢化合物、色素、脂肪醇、维生素等不与碱发生皂化反应之物质,大部分成分仍有饲用价值,对动物无不良影响,但其中蜡、焦油等则无营养价值,甚至有些成分对动物有害,如水肿因子。

6、酸价酸价虽测定容易,但通常不能单纯以之评价油脂品质,须配合其他方法供签定。

油脂酸价之提高,部分由于油脂水解而生成游离脂肪酸,部分由于过氧化物的分解所产生羟基化合物再氧化而生游离脂肪酸,因此游离脂肪酸生成机构随条件而异,不易做为油脂氧化程度的判断指标。

7、过氧化价羰氧化物系在油脂氧化过程中生成,该过氧化价可做氧化程度判断。

但过氧化物在水中的存在或高湿下甚易分解,因此油脂氧化至某一程度后,过氧化价反而会降低。

因此我们应了解,过氧化价==所存在过氧化物量与分解量之差,故需配合其他氧化测定方法,以利品质之正确判断。

粗脂肪含量测定

粗脂肪含量测定

粗脂肪含量测定(Soxhlet抽提法)原理脂肪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醚和石油醚等),可利用这一特性,选用适当的有机溶剂直接浸提出样品中的脂肪进行测定。

因提取物中除脂肪外,还含有游离脂肪酸、石蜡、磷脂、固醇、色素、有机酸等物质,故浸提物称粗脂肪。

粗脂肪的定量分析有油重法和残余法。

①油重法适于测定油料作物种子和木本植物油质果实的粗脂肪含量:采用适宜的有机溶剂浸提待测样品的全部粗脂肪,再将有机溶剂蒸尽,称量抽提瓶中剩下的浸提物重量,即可计算出粗脂肪含量。

②残余法适于测定谷物、油料作物种子的粗脂肪含量:先将待测样品脱水称重后用适宜的有机溶剂使样品中粗脂肪物质全部浸提出来,再将样品残余中的有机溶剂挥发后烘干至恒重,依据抽提前后的重量之差即可求得样品粗脂肪含量。

粗脂肪含量的测定一般采用索氏脂肪提取器,但在样品量较多时可选用各种自动及半自动抽提仪器进行。

用于粗脂肪含量测定的样品重量应根据其含油量而定:脂肪含量少的要多取一些,反之则要酌情减少样品量。

本实验采用SZF-06A脂肪仪以残余法进行,其测定范围较大,适用于含油量在0.5~60%范围内的各类脂肪样品。

该仪器集加热、浸泡、抽提和回收为一体,依据索氏抽提原理使样品反复浸泡抽提而快速分离脂肪。

实验材料大豆、花生、蓖麻、向日葵、芝麻等油料种子试剂乙醚(化学纯,沸程30~60℃)仪器设备SZF-06A脂肪仪,脱脂滤纸,分析天平,烘箱,脱脂棉线操作方法1. 准确称取已粉碎并烘干的花生样品~1g,用滤纸包住并用脱脂棉线扎好,勿让样品漏出;标记称重后将滤纸包放入抽提器内(高度低于虹吸管)。

2. 将抽提器连同样品套入抽提瓶,注入50 ml无水乙醚;将抽提瓶对准冷凝管口连接后再移入水浴(操作时用力均匀),确保水浴与瓶底良好接触;回收开关处于垂直状态;冷凝管口加一棉塞(不要太紧)。

3. 打开冷却水,将时间控制器设定至所需时间(90 min)。

开电源并调节温度控制器至所需温度(60℃),让样品进入正常浸泡及抽提过程。

南京农业大学有机化学考研实验题第四章

南京农业大学有机化学考研实验题第四章
82
25
0
L-(+)麻黄碱
第四章
天然产物的提取
炭。将滤液进行冷却,D-(-)麻黄碱盐酸盐结晶即行析出。 将过滤 D-(-)麻黄碱草酸盐沉淀 后的草酸母液, 按类似的方法处理就可以得到 L-(+)假麻黄碱的盐酸盐结晶。 (3) 麻黄碱的鉴定试验一双缩脲反应 取本品酸性水浸液,加碱后,用乙醚提取,分出乙醚液,常压蒸去乙醚,残留物溶于少 量稀酸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数滴及氢氧化钠溶液至稍过量。则溶液呈现紫色。再加入乙醚数 毫升,混合后加上塞子放置, 则醚层显紫色, 而水相显蓝色。 这是由于麻黄碱分子中一CH(NH2) 一CH(OH)的结构与蛋白质类似,可与铜发生双缩脲反应,产物呈紫色。其螯合物可溶于有机 溶剂,故醚层呈现紫色。 本实验约需6h。
实验二十五
从麻黄草中提取麻黄碱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从天然产物一麻黄草中提取麻黄碱的原理和方法。 2. 了解并掌握熟悉水蒸气蒸馏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81






麻黄为麻黄科植物麻黄草或木贼麻黄(山麻黄)的干燥草质茎,是一种常用中草药,苦 涩, 具有发汗解表、止咳平喘、消水肿的能力。同时也是提取麻黄生物碱的主要原料。中 药麻黄约含有 1%~2% 的生物碱, 其中主要是 D-(-)麻黄碱 (占全碱重的 80% 左右) 和 L-(+) 假麻黄碱。它们都具有相同的分子式 C10H15NO,而天然产物中 L-(+)假麻黄碱却含量很少。 L-(+)麻黄碱和 D-(-)假麻黄碱则是人工合成的 产物。 麻黄主要产于我国山西、河南、河北、内蒙、甘肃及新疆等地,其中以山西大同出产的 质量最好。 天然产物中提取出来的麻黄碱是其四种异构体中的两个:

油料作物中粗脂肪的提取及油脂的性质鉴定.

油料作物中粗脂肪的提取及油脂的性质鉴定.

油料作物中粗脂肪的提取及油脂的性质鉴定09级制药工程一班李楠摘要:该文研究了用浸出法从油料作物花生中提取粗脂肪。

浸出法是一种较先进的制油方法,它是应用固液萃取的原理,选用某种能够溶解油脂的有机溶剂,经过对油料的接触(浸泡或喷淋) ,使油料中油脂被萃取出来的一种方法[1]。

其仪器主要为索氏提取器。

然后通过皂化反应,酸碱反应等鉴定出油脂的性质。

关键词:粗脂肪提取油脂鉴定Extraction of crude fat in oil crops and theidentification of the nature of oil09 Class1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leaching method used to extract fat from the peanut oil crops. Leaching method is a more advanced-oil method, which i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solid-liquid extraction, the choice of some organic solvent to dissolve oil, after the contact of oil (soak or spray), so that fuel oil is extracted in the A method [1]. The mainly instrument is the Sechelt extractor. Then we can identify the nature of oil by specification, acid-base reaction.Key words: Crude fat Extraction Grease Identification正文:花生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我国各地均有栽培。

油料 油脂取样方法和标准参考资料

油料  油脂取样方法和标准参考资料

油料油脂取样方法和标准原始样品:一批油料中根据规定操作扦取的能代表该批油料,油脂品Array质的全部样品,样品数量不少于2公斤。

油脂不少于1公斤。

平均样品:将原始样品按照规定方法经充分混合后,这样的样品成平均样品。

各种不同用途的样品都必须从平均样品中分得。

实验样品:从平均样品中分出少数供测定某一个或某一项目的样品,称为实验样品,简称试交界上,如下图所示:一样品:样品可分为原始样品,品均样品和实验样品。

样。

二样品的混合与均分:将原始样品混合取得平均样品,简称混样。

主要归纳为以下两种方法1.四分法:此法适用于样品数量多或不便于适用分样器的油料样品混样分样时,先将样品倒在光滑的桌面或玻璃板上,两手各执一块分样板,铲起样品,对准中心同时倒落,再换一个方向铲起样品,对准中心同时倒落。

如此混合4-5次,然后将样品摊平,使之成为正方形,用分样板在样品上划两条对角线,分成四个三角形,将两个对顶三角形,用剩下的样品按照上述方法分取,直至最后剩下的两个对顶三角形的样品数量接近所需的量为止。

2.分样器分样法:主要是钟鼎式分样器。

将样品导入漏斗内,刮平样品,打开漏斗开关,样品经分流器分别流入两个承接器内。

当样品流尽后用手轻轻拍动分样器,关闭漏斗开关,再将两个承接器内的样品导入分样器,继续混合两次,。

然后取出一个承接器,将其中的得样品倒入漏斗内,而将另一个承接器内的样品弃取,再加如上方法继续分取,直至一个承接器内的样品接近所需的样品为止。

三样品的扦取:结合我们的油料实际情况,主要分为以下方法:Ⅰ散装取样法:散堆在各种库房和仓间的油料,其中包括散堆在各种车船的车厢和船舱间的油料,但不包括圆筒仓和囤积的油料。

对于散装又来哦取样的原则是:分区设点,分层扦样。

2. 分区:就是按散装油料的平面大小分若干区,对于一般的油料来说,可以按总面积的大小,适当分区,原则如下:总面积100平方米以下:每区不超过25平方米。

总面积100-500平方米:每区不超过50平方米。

粗脂肪的提取和定量测定

粗脂肪的提取和定量测定
实验七 粗脂肪的提取和定量测脂肪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用重量分析法对粗脂肪进行定量测定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脂肪广泛存在于油料植物种子和果实中,测定脂肪的含 量,可以鉴别其品质的优劣,也是油料作物选种和种质资源 调查的常规测定项目。脂肪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如 石油醚、乙醚、苯及氯仿等 )。利用这一特性,选用有机溶 剂直接浸提出样品中的脂肪进行测定。提取物中除脂肪之外, 还有游离脂肪酸、磷脂、色素、有机酸等物质,故浸提物称
主要农作物种子含油量
样 品 向日葵种子 向日葵种仁 含油量( % ) 23.5 ~ 45.0 40.0 ~ 67.8 样 品 大豆种子 油桐种仁 含油量( % ) 10.0 ~ 25.0 47.8 ~ 68.9
蓖麻种子 蓖麻种仁 芝麻种子 油莱种子
花生种仁
45.1 50.7 46.2 41.0
~ ~ ~ ~
58.5 72.0 61.0 42.9
玉米谷粒 小麦谷粒 水稻谷粒 豌豆种子
3.0 1.6 1.3 0.7
~ ~ ~ ~
9.0 2.6 2.4 1.9
40.2 ~ 60.7
加热提取瓶。使抽提进行10小时左右,直至抽提管内的石油醚 用滤纸检验无油迹为止。此时表示提取完全。
3、取出滤纸包,干燥至恒重,准确称取滤纸包的质量(W0)。 4、利用旋转薄膜蒸发器回收石油醚。
五、计算
按下式计算样品中粗脂肪的百分含量。
W: 提取前样品和滤纸的重量 W0:提取后样品和滤纸的重量
六、注意事项
索氏提取器
1. 浸提管 2. 通气管 3. 虹吸管 4. 小烧瓶 5. 冷凝管
提取瓶
提取管
冷凝器
三、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1、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料作物中粗脂肪的提取及油脂的性质鉴定
09级制药工程一班李楠
摘要:该文研究了用浸出法从油料作物花生中提取粗脂肪。

浸出法是一种较先进的制油方法,它是应用固液萃取的原理,选用某种能够溶解油脂的有机溶剂,经过对油料的接触(浸泡或喷淋) ,使油料中油脂被萃取出来的一种方法[1]。

其仪器主要为索氏提取器。

然后通过皂化反应,酸碱反应等鉴定出油脂的性质。

关键词:粗脂肪提取油脂鉴定
Extraction of crude fat in oil crops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nature of oil
09 Class1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leaching method used to extract fat from the peanut oil crops. Leaching method is a more advanced-oil method, which i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solid-liquid extraction, the choice of some organic solvent to dissolve oil, after the contact of oil (soak or spray), so that fuel oil is extracted in the A method [1]. The mainly instrument is the Sechelt extractor. Then we can identify the nature of oil by specification, acid-base reaction.
Key words: Crude fat Extraction Grease Identification
正文:花生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我国各地均有栽培。

主要品种有普通型、蜂腰型、多粒型、珍珠型等四类;花生种子有长圆、长卵、短圆等形,淡红色。

[2]
花生滋养补益,有助于延年益寿,所以民间又称“长生果”,并且和黄豆一样被誉为“植物肉”、“素中之荤”。

花生的营养价值比粮食类高,可与鸡蛋、牛奶、肉类等一些动物性食品媲美,它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其脂肪含量为45 %~55 %。

特别是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很高,很适宜制造各种营养食品。

[3]本文对花生中粗脂肪的提取和油脂鉴定进行分析,讨论。

1:实验目的:学习从油料作物中提取粗脂肪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熟练掌握索氏提取器的操作方法
了解油脂的一般性质
2:实验意义:通过本次实验,学生能更加熟练的操作索氏提取器,并了解其工作原理,由学生动手实践对本实验的操作方法及步骤都会牢牢掌握。

同时对固液萃取的原理由更生层次的理解。

同时也会定性学习油脂的性质。

3:国内外研究现状
3.1:国内:传统提取工艺主要有压榨法和浸出法两种。

[4]压榨或浸出之前需要对油料进行破碎、粉碎、榨胚或烘烤等处理,以机械和热力等方法破坏油料细胞结构,达到有利的出油条件。

这两种传统工艺都是着重于对油脂的提取,虽然出油率高,但设备复杂,更主要的是造成蛋白质变性,使提油后饼粕不能有效利用,蛋白质资源严重浪费,且熔剂浸出后需要脱溶过程,设备多、投资大、污染重[5]。

为克服传统制油工艺的弊端,考虑到经济、环境和安全等多方面的因素,一些可以同时分离蛋白质和油脂的各种新型方法提取植物油技术应运而生。

例如水剂法——以水为溶剂,利用油和蛋白质的溶解性质,将处理后的原料中的油脂和蛋白质
浸提出来,并在适宜条件下离心分离成乳油相、固相、液相,再经过加工处理,分别从乳油相和液相中得到油和蛋白质[6]。

水剂法提油的优点因采用水作为溶剂,没有燃爆的危险,不会污染环境,提取的油脂品质好,并且同时分离油和蛋白质[7]。

再有超临界CO2 萃取法——利用超临界流体具有的优良溶解性及这种溶解性随温度和压力变化而变化的原理,通过调整流体密度来提取不同物质[8]。

3..2:国外:目前超临界CO2 萃取法是国内外竞相研究开发的新一代高效分离及分析技术。

水酶法提油是一种新兴的油脂与蛋白质分离的方法,也是国内外研究的热门[9]
4:实验方法
4.1:实验仪器:电烘箱,植物粉碎机,索氏提取器,电热套,圆底烧瓶(150ml,50ml)直形冷凝管,尾接管,温度计,量筒,球形冷凝管,烧杯,(100ml)抽滤装置,搅拌棒
4.2:实验原理:油脂的种类很多,他们都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混合物,难溶于水,易溶于苯,乙醚,石油醚,汽油,二硫化碳等脂溶性有机溶剂。

因此工业上人们在从诸如花生,黄豆等油料作物中提取油脂时常以汽油作为溶剂。

本实验我们以石油醚作为溶剂,用索氏提取器提取油料作物中的油脂,提取过程中,一些脂溶性色素。

游离脂肪酸等液和油脂仪器被浸提出来,所以提取物为粗脂肪。

油脂在酸碱或脂酶的存在下易被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在碱作用下的水解即为皂化反应,由于肥皂不溶于饱和食盐水中,可以被盐析,由此分离肥皂盒甘油。

甘油可用CuSO4的NaOH溶液鉴别,结果为蓝色溶液。

不饱和脂肪酸可用溴或碘的加成反应滴定。

[10]
4.3:实验步骤:
4.3.1油脂的提取:将花生置于电烘箱中,烘干3-4h,冷却至室温,用植物粉碎机进行粉碎,后称取5g样品装入烘干的滤纸筒中包好。

放入抽提筒中。

准确称量处理好的烧瓶和沸石的质量,然后再其中加入120ml的石油醚和沸石,安装好索氏提取器,通冷凝水后加热提取1h,加热速度控制在每秒2-3滴,待抽提筒中的液体刚刚虹吸下去时,停止加热,冷却后改成蒸馏装置,加热回收石油醚,当无馏分出时,烧瓶中的剩余浓缩物就是粗脂肪。

称重。

4.3.2油脂的化学性质
4.3.2.1油脂皂化:将粗脂肪,6ml95%的乙醇,10ml30%的氢氧化钠和沸石与50ml 烧瓶中回流30min,检验皂化。

将皂化完全的溶液于30ml饱和食盐水中盐析。

冷却后抽滤,得到肥皂,滤液。

4.3.2.2肥皂性质:溶解肥皂。

第一组取一支试管加3ml肥皂水,10滴10%HCl,观察现象。

第二组取两支试管都加入3ml肥皂水,分别加入10滴CaCl2和MgSO4溶液,观察现象。

4.3.2.3油脂中甘油的检查:取两只试管,一支内加入滤液1ml另一支加1ml水。

分别加5滴5%NaOH和3滴CuSO4观察现象。

4.3.2.4实验装置:
提取装置:
皂化装置
5:结果与讨论:
5.1 结果:石油醚所提取得到油脂为1.59克,油脂含量为31.55%.而乙醇提取得到油脂为1.06克,油脂含量为21.03%.
5.2肥皂的性质:第一组中的现象是溶液分层,适宜浓度的盐酸可使肥皂析出,以致溶液分层。

第二组中两支试管的溶液均分层,是因为高级脂肪酸根离子与钙离子、镁离子反应生成沉淀,故而溶液分层。

在甘油的检查中加蒸馏水的那支试管中溶液分层,上层为油,而另一支试管也分层上层为油,下层为乳白色肥皂液。

空白试验的试管显浅蓝色,而加硫酸铜溶液的试管显深蓝色。

5.3讨论: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通过实验证明用石油醚提取油脂优于用乙醇。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通过实践学习本次的操作,同时也了解到花生中油脂提取的量与提取器的虹吸时间有关。

也与花生的品质有关,同时和溶剂的回收率有关。

6:参考文献
[1]: 刘军海.米糠油浸出和精炼技术研究新进展[J].中国油脂,2001,26 (3) :17~20.
[2]:廖伯涛.花生优质高产新品种、新技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6
[3]:申杰.胡鹏飞.田玉收.花生和豆让你健康一辈子.中国农民出版社.2001.1
[4]: 雕鸿荪.油料预处理及压榨工艺学[M].江西科学出版社,1990
[5]:刘玉兰.植物油脂生产与综合利用.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6.
[6]:杨潞芳,郝利平.植物蛋白和植物油脂分离技术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3,(03).
[7]:倪培德,陈大淦,唐年初.植物油制取与加工工艺学[M ].无锡:无锡轻工业学院, 1993.
[8]:汪昌国,刘震.植物油脂的超临界CO2提取[J].中国油脂, 1997,(06).
[9]:谭春兰,袁永俊.水酶法在植物油脂提取中的应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07).
[10]:高岩,洪波,刘日月.有机化学实验 2007,7 第一版 197~1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