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题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观潮(第1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观潮(第1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潮汐的概念,了解潮汐对沿海地区的影响。
2.学会观察、思考、阅读,培养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1.掌握潮汐的概念以及潮汐对生活的影响。
2.阅读课文,理解内容并进行适当的讨论。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生字生词,特别是地理名词和科普性词语。
2.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找寻答案。
四、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教具:黑板、粉笔、教案、学生课本、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源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入潮汐的概念,激发学生对潮汐的兴趣。
2. 学习与讨论1.讲解潮汐的概念,与学生讨论潮汐对生活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一起阅读课文,理解文中描述的观测潮汐的情景。
3.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潮汐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潮汐对渔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3.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海洋对我们生活的其他影响。
2.可以邀请学生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源,加深对潮汐的认识。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潮汐的概念和影响。
六、课堂作业1.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一下潮汐的形成原因。
2.练习课后习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七、板书设计•重点词汇:潮汐、观察、影响•本课重点:学会观察、思考,理解潮汐的概念。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启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潮汐的概念和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培养出观察、思考和阅读的能力,并激发他们对海洋地理和自然科学的兴趣。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精选15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精选15篇〕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精选15篇〕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篇1[教学目的]1、认识“昧、坠”等3个生字,理解积累“密密麻麻、星群密布”等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满天繁星的美妙。
3、仿照课文句式,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想象。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满天繁星的美妙。
仿照课文句式,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想象。
[教学课时]1课时一、谈话导入,提醒课题师:〔出示星空图片〕看到这璀璨的星空,你想到了什么?〔生自由发言〕巴金先生也曾屡次看见这满天繁星,于是写下了经典散文——“繁星”。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读词正音1、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翻开语文书小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自读课文,师巡视。
〕〔2〕〔指名读课文,相机正音〕请三位同学分别读一读三个自然段。
2、读词正音:〔1〕〔课件出示:密密麻麻、星群密布、半明半昧、摇摇欲坠〕指名认读词语。
①〔将“昧”字标红〕看这个字,读mèi,是由一个“日”加一个“未”组成,你能猜猜它是什么意思吗?〔出示:金文=“未,没有”+“日,光亮”〕②在字典里,“昧”有四种意思:①糊涂、不明白;②隐藏;③昏暗;④冒犯、冒昧。
在这个成语里,你觉得选择哪个意思最适宜?你怎么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明确“半明半昧”词义:形容有时亮堂,有时昏暗。
〕〔2〕师:我们一起再读词语。
〔学生齐读〕我们发现这些词都是描写繁星的。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星星的词语呢?〔出示成语,齐读积累:月明星稀、群星璀璨、星光灿烂、星罗棋布、星星点点、满天星斗、繁星满天。
〕三、品读课文、想象繁星〔一〕齐读第1自然段,初步感受对繁星的“爱”1、〔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全班齐读〕读到这些句子,你好似看到了什么画面?2、〔标红“我爱……我也爱……我最爱”〕你能用这个句式介绍一个你喜欢的地方吗?先说给同桌听一听。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一、教材分析教材内容概述本单元教材主要讲解了关于身边昆虫和植物的知识,通过学习和阅读相关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材特点•融入了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更易于吸引学生注意力。
•融合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本单元的关于昆虫和植物的基础知识。
–了解昆虫和植物在生活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能通过阅读故事,理解其中的意义,并进行表达。
–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观察昆虫和植物的特征并进行描述。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理解昆虫和植物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完整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词语和表达方式。
难点1.有些学生可能对某些专业术语不熟悉,需要引导理解。
2.对故事情节进行深度分析和理解可能会有一定困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些昆虫和植物的图片,让学生感受自然的神奇之处。
引发学生对昆虫和植物的兴趣。
2. 学习1.阅读故事《昆虫的语言》,学生跟读,理解故事内容。
2.引导学生分组合作,讨论故事中昆虫的情感表达,展示合作成果。
3. 操作1.带领学生一起实地探索,观察和描述身边的昆虫和植物。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和体会,培养表达能力。
4. 总结回顾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强化记忆。
五、作业布置1.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昆虫或植物的文章。
2.收集昆虫或植物的图片,写出感想或文字描述。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实地观察和合作讨论等方式,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的兴趣,同时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老师们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
人教版四年级思品上册《第一单元》全套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思品上册《第一单元》全套教案一、教学目标- 了解《第一单元》的主题和内容- 掌握与道德意识培养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二、教学重点- 研究《第一单元》的内容- 掌握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基本概念- 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定力三、教学内容第一课:我和规则1. 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规则的重要性2. 分析并讨论不同场景下的规则和行为3.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遵守规则以及规则对个人和集体的作用第二课:尊重他人1. 通过阅读相关故事激发学生对尊重他人的重要性的认识2. 分组讨论并列举具体的尊重他人的行为3. 角色扮演,模拟尊重他人的场景第三课:感谢他人1. 通过故事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感谢他人的意义和方式2. 分析并讨论生活中常见的需要感谢他人的情景3. 设计感谢卡片或写感谢信,表达对他人的感谢之情第四课:守时守信1. 通过引入真实的案例,讨论守时和守信的重要性2. 分组讨论并列举常见的守时和守信的行为3. 角色扮演,模拟守时守信的场景第五课:诚实守信1. 引导学生理解诚实守信的含义及其与人际关系的关系2. 讨论并列举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诚实守信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3. 分组合作,完成小组诚实守信的实践任务四、教学方法1. 故事引入法:通过故事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2. 分组合作法:利用小组合作讨论和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3. 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和情感认知能力4. 图文展示法:利用图片、卡片等辅助教具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五、教学评估1. 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表现2. 角色扮演活动的表现和反馈3. 小组合作任务的完成情况4. 课后练和作业的完成情况六、教学资源1. 人教版四年级思品上册教材2. 教学课件和教学辅助素材3. 阅读故事和实例资源4. 角色扮演道具和活动设计以上是人教版四年级思品上册《第一单元》全套教案的简要内容。
请根据具体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
四年级上册英语第一单元教案4篇

四年级上册英语第一单元教案4篇四年级上册英语第一单元教案2课题:Unit 1 Our school教学重点:需要学生能准确理解图和对话的内容,并重点掌握上述四个单词以及两个重点句子:“This is my computer、 That is your computer、”的正确书写。
教学难点:学生看图自己填出四线格中的单词,和这几个单词以及一组句子在四线格中的正确书写。
教具准备:1、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件、声音、图片等媒体素材。
2、教师准备相应的动物头饰。
教学过程:(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1、学生跟录音演唱C部分的歌曲《Our School》。
2、请一组学生表演A部分Let’s talk的'对话,复习所学的新句型。
3、引导学生复习第三册学生用书第一单元A部分的Let’s learn,巩固学习六个单词并请学生用该部分的句型:What’s in the classroom? A board…来介绍自己的教室。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1、播放Let’s chant B部分的歌谣,引导学生将学校场馆library, art room, canteen, gym和动词read, draw, eat, play对应起来认读。
2、教师对歌谣中的内容进行提问:“Where do you read? Where do you draw?”等等,学生作答后,教师继续提问:Where do you play computer?学生会比较容易地答出:in the computer room、这时教师可出示图片说:This is a computer room、3、师生之间对图片的内容进行简单的交际性问答后,教师展示在四线格中书写单词和句子并讲解书写规范:句子打头单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句子末尾要加标点。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英语中的句号为实心点,汉语中的句号是空心小圈;句子当中的单词间距为一个字母宽。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设计语文主题学习教案

人教版语文主题学习走进自然景观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主题设计整个单元的教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教科书教学模块一:预习课文。
导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认字识词,初读感知课文内容。
模块二:理解内容.熟读课文,以“奇”字为突破口,找出四处自然景观神奇的地方。
模块三:领悟表达。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四处自然景观的“奇",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模块四:口语交际与习作.通过学习课文和搜集资料,同学们了解了很多自然景观,愿意进行口语交际。
再加上从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习作不再困难。
第二部分:整本书阅读──《青少年自然百科探秘》第三部分:语文实践活动──“走进自然景观的成语世界”学习目标1.认识27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
正确读写相关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相关段落。
3.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壮观、美丽、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
5.养成认真默读、敢于质疑,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读书习惯。
第一部分教科书教学设计模块一预习教学流程影视图片共享──确定单元主题──自主预习,感知课文内容──认识字词,书写字词板块设计板块一:影视图片共享1.涨潮视频欣赏(1)谈话:同学们,风起云涌,潮涨潮落,奇花异草,高山深谷,大自然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她的杰作常常令人惊叹与震惊,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家走近这些自然奇观,感受自然的魅力.(2)先闭上眼睛听听这是什么声音?再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播放部分视频资料:涨潮.)(3)下面我们来欣赏画面,看一看和你想到的有什么异同?说一说你此时的感受。
(再次播放.)2。
自然奇观图片欣赏(1)谈话:在本组课文中还写到了大自然中更多奇妙的现象,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播放图片)(2)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幅图?板块二:确定单元主题1。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观潮》优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观潮》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及目标1. 教学内容•朗读课文《观潮》•学习生字生词•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表达课文中的感受2. 教学目标•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并进行简单的复述•能够表达对课文内容的个人看法和感受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课文《观潮》•理解课文内容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课文中的生字生词•表达个人看法和感受三、教学准备•课文《观潮》的复印件•板书•单词卡片•PPT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海浪、海浪声等概念,引起学生对话题的兴趣。
2. 学习新词•带领学生学习新词汇,通过图片、动作等方式帮助学生记忆。
3. 朗读课文•教师示范朗读全文,学生跟读。
•分段翻译,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文章中的主要情节、人物性格等展开讨论,并汇报给全班。
5. 个人表达•鼓励学生就自己对海浪、大海的感受进行描述,可以用画面感言或情感表达。
五、课堂作业•背诵课文《观潮》•完成生字生词的拼写练习•回家写一篇关于海浪的短文,可以描述一个海浪冲击礁石的场景。
六、教学反思与展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较为全面,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引入更多的互动环节,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学生在这节课中能够有所收获,对《观潮》这篇文章有更深入的理解。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推荐一个好地方》教案范文三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推荐一个好地方》教案范文三篇除了家和学校,我相信很多人都去过不少地方,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推荐一个好地方》教案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推荐一个好地方》教案范文一【教学内容】本次习作的主题是“推荐一个好地方”。
本次习作与三年级上册习作6 有一些联系和承接。
本次习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将推荐的地方介绍清楚,将推荐理由写充分,条理清晰。
能借助总分段落的特点,围绕一个意思来写;表达时能将这个地方的景物和特点写清楚,还能适当根据这些特点作一些联想。
好地方很容易让人理解为是旅游景点、风景区,因此需要对“好地方”进行解读。
本次习作教材,还配了四幅很具有代表性的插图作为例子。
这几幅图有古色古香的,有人文社会的,也有自然环境的,用这些图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表达训练,能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
但这些图都没有标识,也容易让学生产生陌生感,认为图中的画面和他自己没有什么关系。
因此在交流的时候,首要任务便是想办法让学生在看图时产生联想,让他自己把曾经游览过的类似地方进行代入,从而使习作表达更富真情实感。
通过对推荐方法的总结提炼,迁移训练,再拓展运用,介绍其他曾经游玩过或看到过的好地方。
【教学目标】1. 能把自己曾经去过(熟悉)的地方按一定的顺序介绍清楚。
2. 介绍时,要把这个地方的特点写具体,并把推荐的理由写充分。
3. 愿意分享自己的作品,并在交流中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习作前指导课前:搜集自己曾经去过的比较有特点的地方的照片。
要点提示:有特点的地方,可以是好玩的、好看的、有民族特色的……板块一:激趣讨论,归类总结问题一:如果有人想给你介绍一个有特色的地方,你首先想知道的是什么?1.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
(1)这个地方在哪?(2)它有什么特别之处?(3)有没有美食?……2. 引出“好地方”。
这个地方的特点如果非常突出,就可以称它为“好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自然之美——单元主题学习设计(四年级组)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人文主题是“自然之美”,语文要素阅读层面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习作层面是“向同学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理由”。
围绕这一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教材安排了《观潮》《走月亮》两篇精读课文,《现代诗二首》《繁星》两篇略读课文,共同承担人文主题及语文要素的学习任务。
《观潮》记叙了观赏钱塘江大潮时所见所闻的景象,课文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退之后”的时间顺序记叙,重点描写了“潮来之时”潮水的壮观景象,从声音和样子两方面写出了潮水的宏伟气势。
散文《走月亮》为读者勾画出了一幅如诗如梦的画卷,文章文笔优美,通过反复、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寄情于景,物我相应,情韵绵长,展现了母女俩之间真真切切的情,相融相沫的爱。
《现代诗二首》收录了两首精美的写景现代诗,其一《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这是一首描写秋天的现代诗,归鸟低飞,残阳斜照,浅滩芦苇,微风嬉水,一派秋晚江上的景色。
此诗形散而意浓,隽永而优美。
其二《花牛歌》是诗人徐志摩的作品,这首诗歌使我们体会到了童年时的乐趣。
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让我们在诗的世界里享受着生活的乐趣。
《繁星》写了作者不同时期观看夜空繁星的画面和深切感受——从前在家乡,三年前在南京,如今在海上。
文笔自然清新,简约朴实,充满意蕴之美。
这四篇课文,不论是散文还是诗歌,文笔优美生动,极具画面感,其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不同文本时,帮助学生形成边读边想象画面的能力,从而更深刻地感受自然山河之美。
本单元教材的每课都有引导学生如何想象画面的提示性信息,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边读边想象画面。
如精读课《观潮》中的泡泡语:“读了这段话,我仿佛看到了潮水来时的样子,听到了潮水奔腾的声音。
”旨在引导学生阅读时,通过品味重点词句、重点语段,从“视觉”和“听觉”感受想象画面。
精读课《走月亮》中的泡泡语:“读到这里,我仿佛闻到了水果的香味。
”旨在引导学生品味重点词句和重点语段后,不仅可以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进行想象,还可以从“嗅觉”等方面进行想象和联想,想象“闻”到的气味,体现“多感官”参与。
再如略读课《现代诗二首》文前的引导语:“反复朗读下面两首诗,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旨在通过品味诗歌凝练的重点词,激发学生借助诗歌“意象”,想象诗歌的画面和意境,让学生从具体描述的“具象”想象走向更开放多元的“意象”想象,体现“多维度”参与。
又如略读课《繁星》文前的引导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繁星满天的画面。
你也看过夜晚的繁星吧?说说你当时的感受。
”旨在引导学生在想象画面时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和经验融入自己的感受。
需要指出的是,“边读边想象画面”这一语文要素贯穿本单元的每篇课文,但具体在各课文中体现了不同的层次性。
如从“视觉”“听觉”到“嗅觉”“触觉”等“多感官”综合参与的想象画面;从作者细致描写的“具象”想象画面到诗歌开放多元的“意象”想象画面;从“根据文章描写”想象画面到“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画面并融入自己的感受等,体现了想象画面能力的逐步深化及提升。
阅读时,尽量引导学生学用不同策略和方法进行个性化的想象画面,这是本单元教学时需要关注的。
本单元的另一语文要素是“向同学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理由”,单元习作是《推荐一个好地方》,如何写具体并吸引大家去看,可以结合《观潮》《走月亮》的写景文段进行教学,同时充分利用《语文园地》中词句段运用板块,引导学生写作时用上极具画面感的四字词,如“人声鼎沸”“低声细语”等;在介绍景物变化时,也可用上“霎时”“顿时”等时间性词语来描述,特别是要指导学生将推荐的地方的特别之处写具体,让人读来能有鲜明的画面感,以达到吸引读者去看看的目的。
与本组教材配套的拓展图书是《慧眼观天下》,图书中有“天下奇观”“月光下的圆舞曲”“那片风景那首诗”“星空之美”四组文本。
其中“天下奇观”的四篇文章对应《观潮》,通过“视觉、听觉”感受来想象画面,并且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想象画面;“月光下的圆舞曲”的四篇文章对应《走月亮》,阅读时通过“多感官”感受来想象画面,体会文人墨客借月抒怀的情感;“那片风景那首诗”的五篇文章对应《现代诗二首》,阅读时充分感受现代诗的奇妙想象,借助诗歌景物“意象”,创造性地进行想象画面的训练;“星空之美”的四篇文章对应《繁星》,阅读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经验”边读边想象画面,并且融入自己的感受,体会文中景物与我融为一体的境界。
设计理念“边读边想象画面”这一语文要素贯穿本单元的每篇课文,但具体在各课文中体现了不同的层次性。
如从“视觉”“听觉”到“嗅觉”“触觉”等“多感官”综合参与的想象画面;从作者细致描写的“具象”想象画面到诗歌开放多元的“意象”想象画面。
从“根据文章描写”想象画面到“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画面并融入自己的感受等,体现了想象画面能力的逐步深化及提升。
阅读时,尽量引导学生学用不同策略和方法进行个性化的想象画面,这是本单元教学时需要关注的。
总体构想课时课型课题教学素养拓展内容素养点确定依据1单元预习《观潮》《走月亮》1.了解本单元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标。
2.识字学词,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学段目标单元目标2精读引领《观潮》1.品味重点句段,边读边想象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学段目标单元目标课后习题《浙江潮》3精读引领《走月亮》1.“多感官”想象画面,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2.写一写月下的某个场景。
单元目标课后习题4略读实践《现代诗二首》1.品味诗歌“意象”,想象画面。
2.运用精读课文想象画面的方法,阅读实践。
单元目标课文引语《夕暮》《会说话的草》5略读实践《繁星》1.联系实际想象画面,交流自己的感受。
2.运用精读课文想象画面的方法,阅读实践。
单元目标课文引语《星》《天上的星星》6组文阅读1.大体了解文章内容,积累语言。
2.运用精读课文想象画面的方法,拓展阅读,并交流感受。
学段目标单元目标《钱塘江的夜潮(节选)》《月光启蒙》《望月》《天上的星星》7组文阅读1.大体了解文章内容,积累语言。
2.综合运用想象画面的方法,自由拓展阅读,并交流感受。
学段目标单元目标《三千道瀑布》《黄山松》《海滨仲夏夜》《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星星的由来》8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1.围绕“我们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2.交际中,判断别人发言是否与话题相关,并整理发言内容。
学段目标单元目标9习作指导《推荐一个好地方》1.把推荐的地方介绍清楚。
2.把推荐的理由写充分。
学段目标单元目标1习作讲评《推荐一个好地方》1.自评互改,修改习作。
2.举办推荐会。
学段目标单元目标11单元整理《语文园地一》1.梳理想象画面的方法。
2.积累词语和古诗,并想象画面。
3.学习行款书写。
单元目标语文园地目标预设1.认识“盐、屹、昂”等28个生字,读准“薄、闷、”3个多音字,会写“淘、牵、鹅”等30个字,积累“人声鼎沸、齐头并进、山崩地裂”等3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本单元各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积累背诵文中的优美语言和重点句段。
3.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通过品味重点词句和语段,学习“多感官”感受、“意象”想象和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想象画面。
4.感受自然之美,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5.向同学推荐一个好地方,把这个地方介绍清楚,把推荐理由写充分。
6.拓展阅读,在大量的阅读中进一步进行想象画面能力的实践,促进阅读理解与运用能力的提升。
课时安排单元预习课——1课时精读引领课——2课时略读实践课——2课时计11课时组文阅读课——2课时拓展延伸课——4课时“语文主题学习”备课笔记学习主题自然之美第1课时主备人王梅李志强教学内容《观潮》《走月亮》课型预习达标课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本单元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标。
2.认识“盐、屹、昂”等1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薄、闷、涨”,会写“潮、据、堤”等30个生字,积累“人声鼎沸、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32个词语。
3.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1.了解本单元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标。
2.识字学词,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预习作业设计生字词的梳理认识及应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电子白板辅助教学教学过程设计(一)了解任务,明确目标1.了解人文主题。
导语:同学们,我们开始第一组课文的学习,这个单元由四篇课文组成,请看课文题目(出示课题目录),你发现这组文章都和什么有关?(它们都和自然有关)是呀,唐代王维有诗云: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这个单元,就让我们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之美”。
(板书:自然之美)2.明确语文要素。
(1)大家看第一单元的扉页,找一找,单元目标提示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读好这组写景的文章呢?(生汇报:边读边现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板书:想象画面)(2)再找找,这一单元的习作要求是什么?(向同学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理由。
)老师相信,我们读好了这组写景的文章,借鉴课文的表达方法,一定能写好你想推荐的地方。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自主阅读,自学字词。
学生自由读《观潮》和《走月亮》,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画生字新词。
2.小组交流,相互正音。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生字词,互相正音。
3.班级汇报,展示交流。
二次备案(1)出示认读生字:盐、屹、昂、顿、鼎、沸、贯、浩、崩、震、霎、余、鹅、卵、俗、跃、穗、埂、烁。
学生读生字,相机正音辨形。
①读音辨析平舌音:俗、穗;翘舌音:震、霎、烁;前鼻音:盐、震、贯、卵;后鼻音:鼎、崩、埂;多音字:“薄(bó)雾”“闷(mèn)雷”“涨(zhǎng)了”。
②字形辨析比较记忆:屹——汽;沸——佛;崩——蹦;震——振;埂——梗。
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记忆“昂、霎、浩、鹅、俗、跃、穗、烁”等生字。
(2)分类出示要写的生字,指导书写要点。
三点水:“潮、滚、渐、淘、洼”(三点水的点要向左竖弧形均等排列);提土旁:“堤、堵、坑、填”(土字旁最后一笔横变成提);半包围结构:“阔、逐、庄”(半包围的部件注意位置);其他左右结构的字:“盼、犹、稼、俗、跃、据”(要写成左窄右宽);“顿、鹅”(要写成左宽右窄);其他上下结构的字:“崩、牵、葡、萄”(要写成上扁下高),“震、霎、余”(要写成上下等高),“熟”(要写成上高下扁)。
易错难写字:“稻”(注意右下部笔画,分别是撇、竖、横折、右短横、左短横、横);“卵”(注意笔顺,撇、竖提、点、撇、横折钩、竖、点)。
(3)分类出示词语,按下面分类呈现,但可不必出示括号里的分类依据。
“人山人海、齐头并进、山崩地裂、坑坑洼洼”(四字词);“灰白色、鹅卵石”(三字词);“奇观、宽阔、柔和、新鲜、甜香、满意、水稻、成熟”(形容词);“滚动、淘洗、修补、招待、据说”(动词);“农历、大堤、余波、河床、风俗、葡萄、庄稼、传说”(名词);“顿时、逐渐、犹如、霎时、依旧”(时间性副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