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中国生猪养殖数据分析报告
2023年生猪养殖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2023年生猪养殖行业市场需求分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猪肉成为人们餐桌上必备的食品之一,对于猪肉需求的不断增长,促使了生猪养殖行业的不断发展。
目前,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生猪养殖行业,市场需求量十分庞大。
本篇文章将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对生猪养殖行业市场需求进行分析。
一、消费需求的增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猪肉已经成为了人们主要的肉类食品,因此对猪肉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
据相关机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生猪肉的消费量已经达到巨大的规模,而这种需求的增长还在不断加速,预计未来这种趋势还会持续下去。
因此,生猪养殖行业需要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做出及时的反应,来满足消费者对于猪肉品质的需求。
二、国家政策的影响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和优化,生猪养殖行业的市场需求也有所变化。
对于农业发展的支持与宣传,给了生猪养殖行业很大的支撑,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该政策将更多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落实到生猪养殖行业中,加大了对农村产业的扶持力度,增强了生猪养殖行业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因此,生猪养殖行业需要根据国家政策的变化做出必要的调整,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国际市场的需求随着进口需求的增加,中国的生猪养殖行业也将受到影响。
目前,国际市场对于猪肉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因此生猪养殖行业需要关注和把握海外市场的需求,积极地扩大出口渠道。
通过开展国际贸易和品牌推广活动,增加生猪养殖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知名度,从而满足国际市场对于生猪养殖产品的需求。
四、环保要求的加强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生猪养殖行业也面临环保要求的压力。
目前,政府针对落后的养殖方式进行整改,其中包括宣传改善环境、提高猪肉品质和规范养殖业。
因此,生猪养殖行业需要根据环保要求加强自身的环保水平,不断提升自己的环保技术和设施,推进生猪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综上所述,生猪养殖行业的市场需求在不断增加和变化,行业企业需要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适应性,保持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中国生猪养殖政策、各省能繁母猪存栏量及中国生猪养殖发展前景分析

中国生猪养殖政策、各省能繁母猪存栏量及中国生猪养殖发展前景分析我国生猪养殖主要集中在河南、湖北、湖南、山东、四川、广东、江西、广西、云南等省市,这些地区为我国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的重要地域,生猪资源丰富,肉类消费潜力巨大。
根据数据显示,2018年底我国生猪存栏量达到42817万头,比上年下降3.0%。
其中河南、四川两省生猪存栏量超过4000万头,湖南、云南生猪存栏量超过3000万头,此外湖北、广西、广东三地生猪存栏量达到2000万级别。
受非瘟疫情的冲击,我国生猪养殖行业产能下滑,2019年12月底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相对非瘟初期平均降幅为49.33%。
根据调查数据,截至2019年12月,全国主要生猪出产省份能繁母猪存栏量对比2018年7月30日即非瘟初期数据,河南同比下降38.00%、四川同比下降43.50%、湖南同比下降48.60%、山东同比下降43.90%、云南同比下降56.00%、湖北同比下降53.00%、广西同比下降76.50%、广东同比下降70.00%。
在此局势下,国家政府部门出台政策,从用地、金融、技术、运输等多方面支持生猪养殖生产活动,我国规模化养殖加速。
政策出台后我国生猪产能到目前为止基本已止跌并小幅回升。
《2020-2026年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发展策略分析及投资价值预测报告》数据显示:预计2020年将持续加速补栏,生猪存栏将逐步回升。
在生猪存栏量方面同样大幅下滑,2019年11月全国生猪存栏量为18987万头,同比下降39.78%,环比增长2.00%。
从产量来看,预测2019年中国猪肉产量为4850万吨,较上年下跌554万吨。
由于我国生猪养殖行业产能的下滑,2019年进口猪肉210.8万吨,增加75%。
目前,市场缺猪,2019年猪价将以稳中有升进入2020年,然而,抑制猪价上涨的因素还是生猪出栏量的增加!不过,恢复产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倘若目前以仔猪作为后备母猪,要形成产能大致需要18个月,而以育肥猪转母猪相比会短一些,但是,市场存量生猪逐渐消耗,2020年猪价随着产能的不断恢复将有所缓和,但是,缺猪依然存在,因此,整体来看,猪价维持在高位,震荡下行!不过,有关专家预测,2020年的逐渐仍将会维持在18~20元/斤的区间。
未来五年中国生猪养殖趋势分析

结合 白羽 肉鸡行业与猪行业特有的变动规律预测 ,
2 0 1 3年 因是低 谷年 份 , 2 0 1 4年 是低 谷年 向高峰 年过
渡的年份 , 2 0 1 5年是高峰年份。当然这只是行情 的 基本变动规律 , 受疾病等多种因素影响 , 附我公司近 1 O 年商品苗价格情况。
间, 亚洲 的生 产能力 偏低 , 而 前文 中提 到 的那 些 问题 不仅 仅是 亚洲 需要 面对 的 , 随着发 展 的脚 步 , 世界 越
来越小 , 将来大家都会面临不同的新挑战, 要及时作
出调 整去 面对 这些 挑战 。
2 从终端消费市场分析 , 2 0 1 3 年 肉鸡产品受 到 消费和猪 肉、 禽肉产品总体供大于求的影响 , 屠宰厂 根据产品出货和价格的情况 , 谨慎经营 , 毛鸡价格预 计以稳为主 ,在传统消费旺季会有 阶段性价格上涨
整体养殖规模还是在上升通道之中,只是养殖群体
的数量 在减 少 而 已。
鸡存栏量大幅下降 , 鸡 肉产量下降 , 市场供不应求 ,
养殖 户 的养鸡 热情 又 被重 新 燃起 。另 外 , 养 猪 的 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我们看一组数据 ,中国近几年的生猪出栏量基 本在 6 亿头左右 ,按照出栏体重 1 0 5 k g 以及 中国人 口按照 l 4 亿人计算 ,人均年猪 肉供给量是 4 5 k g 的
又 卷 土重 来 的 同 时 , H1 0 N 8和 H 5 N 2新 型流 感 又 向
调整年 一 低谷年模式 , 从 国内外经济形势分析 ,
我们袭来 , 1 5 3 个禽流感亚型究竟有多少亚型病 例 出现?对禽业的伤害又有多深?严重的疫情对肉鸡 的危害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 , 而异常的气候和
生猪养殖调研报告

生猪养殖调研报告生猪养殖调研报告一直以来, 三农问题都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在国家不断地以各种扶持政策来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的同时,勤劳朴实的农民也寻找各种方式走向致富道路。
近年来,我的家乡尧头镇杨家村有一部分农民通过生猪养殖来增加收入,为了了解生猪养殖效率,在寒假期间,我和另外两位同学以随机入户访谈和书面问卷的形式,在15户养猪户和村部的支持下,以客观的形式收集准确数据,对家乡的生猪养殖效率进行了一次调查。
调查结果经调查得知:尧头镇杨家村生猪养殖户有12户为小型规模,3户为中型规模,无大型规模。
由此可得到小型规模养猪户占80%,中型规模养猪户占20%。
他们大多数表示,每年能繁母猪年出栏肥猪距全国平均水平13头左右有不定期定的差距,从得到的数据来看,育肥期死亡率基本在3%~4%之间(不包括猪流感等疫病发生期间的死亡率)。
问题分析近年来,全国各地规模化生猪养殖业快速发展,提高了生产效率,满足了人们对猪肉的需求,为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对比看来,我的家乡尧头镇杨家村生猪养殖还存在许多方面的缺陷,造成生猪养殖效率低下,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生猪养殖户素质较低,他们其中大多数是初中文化水平,高中文化水平占极少数,不能够用正确的专业知识来指导养殖;由于农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这使得生猪养殖户不能完全自主地选择养殖类型,在生猪品种上明显落后;一直以来,由于基层的畜牧部门领导对疫情风险的认识不足,农户重治病,轻防病等传统养殖观念的根深蒂固和农村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的严重缺乏等原因,导致我村生猪养殖效率不高。
解决对策近年来,生猪养殖在农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面对我的家乡生猪养殖效率低下的问题,我有以下看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强化政府职能,正确指导农民进行生猪养殖;应定期组织专业人才对养殖专业户进行授课讲解,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指导农民选择养殖类型和饲料类型,用智慧来提高生产水平。
「转」2023年中国生猪市场数据分析简报

2023年中国生猪市场数据分析简报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生猪生产国,中国猪肉产量接近全球猪肉产量的一半,2023年,全球猪肉产量约为1.25亿吨,中国猪肉产量为5541万吨,中国猪肉产量在全球猪肉产量中所占的比重约为44.47机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吃的安全、吃得健康逐渐成为主流,消费者对肉类产品的要求逐渐向高蛋白、低脂肪的方向转变,禽肉、水产品在中国肉类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逐渐增加,但猪肉依然是中国居民第一大肉类消费产品。
据相关学者考证研究,明代初年猪肉就成为了中国人的首选肉食,2023年,全国人均肉类消费量为34.6公斤,其中,人均猪肉消费量为26.9公斤。
中国生猪养殖历史悠久,养猪在中国传统农业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大部分地区农业经营的重要手段之一。
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中国生猪养殖业逐渐演变成对资金、技术、管理等均具有严格要求的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支柱性产业。
最近几年,国内生猪市场价格大幅波动,在人工成本、饲料原料价格上涨的背景下,生猪产消环节严重分离,不仅放大了市场风险和交易成本,也造成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以及生产者及消费者福利的下降,由此在生产端和消费端同时产生了对生猪养殖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
1.1.产出11I .猪肉产量在2023年高猪价带来的高利润的激励下,2023年,中国生猪养殖业高速扩张,养殖规模大幅增长,猪肉产量明显提升,猪肉价格大幅下降,部分生猪养殖企业亏损甚至倒闭;2023年,国内生猪产能继续释放,猪肉产量维持增长趋势,但在上一年行业大幅度亏损的背景下,2023年全国猪肉产量增幅明显放缓。
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猪肉产量为5541万吨,同比增长4.63%,距离恢复近年来的峰值产量(2014年,5820.8万吨)还有279.8万吨的差距。
图表1:2023年中国猪肉产量及其变化趋势-0.13%608%3.22%3.60%弓0】%弓加%0∙48%@88% IIII111ii11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3年2023年2023年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制图:农小蜂)1. 1.2.生猪出栏量猪肉产量增长的直接原因是生猪出栏量的增长,2023年,中国全年生猪出栏7亿头(69995万头),同比增长4.27%。
2023年猪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2023年猪行业市场环境分析猪产业是中国农业中最为重要的一支,也是中国农村人口最多的一支产业。
目前,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食品的安全和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猪肉市场对品质、质量和营养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同时,随着养猪企业的不断壮大和市场竞争的不断激烈,猪行业市场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市场规模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和消费国,也是全球最大的养猪大国。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猪肉产量占全球的49.6%。
同时,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猪肉消费量也是非常庞大的。
2019年,我国猪肉消费量为54.83万吨,消费人均数量为39.2公斤。
二、市场竞争随着养猪企业的不断增多,猪行业市场竞争也愈加激烈。
目前,我国养猪企业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家庭农场和规模化养殖企业。
家庭农场采用传统的散养或简单的混养方式,养殖环境条件差、屠宰条件不尽人意,使得其养殖成本相对较高,竞争优势不明显。
规模化养殖企业则具有规模大、设备先进、兽医技术和管理水平高等优点,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三、市场供给目前,猪行业供给主要包括生猪供给和猪肉供给两部分。
生猪供给包括繁殖母猪的数量和生猪存栏量。
猪肉供给既包括生猪出栏后的屠宰和食品加工,也包括冷冻、冷藏物流等方面的供应。
由于新冠肺炎等突发事件影响,我国猪肉价格在2019年呈周期性上涨趋势,对养殖企业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2020年,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猪肉价格逐渐回落,也缓解了养殖企业的压力。
四、猪肉品质与安全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为保证猪肉品质与安全,我国实施了猪肉“产-供-销”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了养殖、屠宰、加工等各个环节的监管和协调,确保了猪肉的品质和安全性。
同时,我国还加强了疫情管控,通过科学的预防和防治措施,有效减少了猪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保证了市场供应的稳定性。
总的来说,猪行业市场环境和竞争激烈,但也还存在着可持续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国家对农业现代化的重视,猪行业将会迎来更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生猪的调研报告

生猪的调研报告1. 调研背景生猪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品种之一,肉类消费需求高涨,但近几年出现了猪肉供应短缺的问题。
为了了解生猪养殖的情况,本次调研旨在探讨生猪产业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发展前景。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两种方法:一是实地走访生猪养殖场,与养殖户交流;二是查阅相关统计数据和研究报告。
3. 调研结果3.1 生猪养殖的现状根据调研,生猪养殖场主要分为规模化养殖和家庭养殖两种模式。
规模化养殖场依靠现代化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模式,拥有大规模的养殖设施,能够快速提高生产效率和肉质的品质。
而家庭养殖主要以农民个体为主,养殖规模相对较小。
3.2 面临的挑战尽管生猪养殖在我国发展迅速,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首要的问题是疾病的爆发。
由于集约化养殖的特点,生猪易受到疾病的传播和感染。
此外,饲料成本的上升、环境污染问题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也是生猪养殖面临的挑战。
3.3 发展前景尽管面临一些挑战,生猪养殖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由于中国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类消费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与此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在养殖业的应用也为提高生猪养殖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了可能。
此外,政府对养殖业的政策支持和扶持也将推动产业的发展。
4. 建议与措施针对生猪养殖行业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疾病防控:养殖场应建立科学的防疫体系,定期检测和监测猪群健康状况,并加强疫苗的研发和使用。
2. 提高技术水平:养殖户应积极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政府可以提供技术培训和资金支持,推动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3. 提倡绿色养殖:严控饲料的使用和管理,减少环境污染。
发展新的可再生能源和循环利用技术,实现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4. 加强市场调研和预测:养殖户应密切关注市场的需求变化,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养殖策略和经营模式。
政府可以提供市场信息服务,帮助养殖户做出准确的决策。
生猪养殖行业发展现状及进出口分析

生猪养殖行业发展现状及进出口分析一、生猪养殖业发展现状在经历了2019年非洲猪瘟疫情给国内猪肉市场带来的巨大冲击之后,2020年的国内生猪养殖业呈现出缓慢恢复的局面,总体上看国内的生猪存栏量相比于2019年有明显提高,自三季度开始养殖户的补栏欲望强烈。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生猪存栏31041万头,2020年全国生猪存栏40650万头,比上年末增加9610万头,同比增长31%,恢复到2017年末的92.1%。
2019年中国生猪出栏量受到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生猪仅出栏54419万头,同比下降21.6%。
2020年又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导致生猪出栏量继续下跌,生猪仅出栏52704万头,比上年减少1715万头,下降3.2%。
随着新冠疫情在我国得到控制,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22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生猪供应最紧张时期已经过去,预计后期供给将逐渐宽松。
预计今年二季度末将恢复到2017年底的水平。
同时唐仁健也表示,正研究考虑怎么储备好生猪的产能,下一步将密切监测生猪生产发展的动态,抓紧研究稳住和储备生猪产能的具体办法,和有关部门正在商量,确保生猪产业平稳发展。
二、生猪养殖业进口分析2019年受到非洲猪瘟的影响,我国大幅度减少了生猪进口,2019年生猪进口量仅为50900千克,同比下降88.6%。
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我国生猪出栏量继续下跌,再加上2019年生猪进口量、出栏量和存栏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使得2020年国内猪肉的库存量远低于国内需求量,只能通过大量进口生猪来维持国内猪肉的供需平衡。
根据中国海关的数据,2020年中国生猪进口量为1482791千克,同比上升2813.1%。
2020年我国进口的生猪来自丹麦、英国、法国和美国四国,进口量分别为544090千克、72000千克、641651千克和225050千克。
其中法国是我国进口生猪最多的国家,占比达到43.3%,其次为丹麦,占比达到36.7%,法国和丹麦两者合计占比80%,是最重要的进口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全中国生猪养殖数据分析,不看别后悔!2018-06-21 00:21消费我国的猪肉消费量占世界猪肉消费量近半,是名副其实的生猪产销大国。
自今年3月开始,我国生猪养殖业因供应面持续宽松导致猪价快速跌破成本线,生猪价格步入猪周期的下行阶段。
芝华数据分析师团队特别从纵向产业发展与横向产业比较等方面入手,结合芝华自采数据,对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对行业发展趋势作出研判。
一、中国生猪养殖产业体量巨大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约19.0%,猪肉消费量占世界猪肉消费量49.6%,我国生猪养殖量占世界生猪总养殖量56.6%,我国生猪养殖在全世界的地位十分重要。
猪肉在中国国肉类产量和消费量占比均超过百分之六十。
2017年中国生猪饲养产值接近1.3万亿,占国畜禽(猪牛羊禽)饲养总产值比重约56.6%,生猪产业体量巨大。
图1 全球生猪养殖分布及中国畜禽饲养产值分布二、中国生猪养殖产业处于规模化发展新阶段图2 中国生猪养殖发展阶段纵观我国生猪养殖产业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生猪供给严重不足,1949-1978年。
开国后到改革开放前期,国经济缓慢恢复,生猪产业发展非常缓慢,市民以凭“猪肉票”消费猪肉。
1978年全国生猪存栏3亿头,能繁母猪存栏2415万头,出栏量1.61亿头,猪肉产量789万吨,年人均猪肉占有量8.2千克。
第二阶段:生猪产业恢复发展,1978-1984年。
农民获得生产自主经营权,生猪养殖积极性提高,1984年生猪出栏量22047万头,较1978年增长37%,年人均猪肉占有量13.84千克,生猪供应紧缺程度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第三阶段:生猪产业快速发展,1985-1997年。
1985年生猪购销政策全面放开,市场自由交易开始,1988年农业部“菜篮子工程”建设实施后,生猪养殖快速发展,到1997年,全国猪肉产量大幅增加至3596.3万吨,较1990年增长58%,年人均猪肉占有量29.1千克,首次超过美国年人均猪肉占有水平,这一阶段生猪供给紧缺局面彻底扭转。
这一阶段生猪养殖主要是年出栏500头以下养殖户为主。
图3 中美年人均猪肉占有量第四阶段:生猪产业结构调整阶段,即1997-2006年。
这一阶段生猪产业面临养殖效率低、收益低、饲养成本高、食品安全以及环保压力等问题,促使生猪产业向提高生产效率、追求商品质量和优化养殖结构的方向转变,生猪规模化养殖企业较大幅扩,到2002年全国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占比接近10%,2006年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占比达到15%。
例如国生猪养殖龙头企业牧原股份,1994年的生猪养殖总规模2000头,到1997年出栏商品猪达到10000头。
2006年生猪出栏量6.1亿头,猪肉产量4650万吨,年人均猪肉占有量35.38千克。
这一阶段,能繁母猪存栏增幅45%,生猪存栏增幅20%。
图4 中国生猪不同出栏量规模养殖比重第五阶段:规模化发展阶段,2007年至今。
21世纪以来,市场经济发展迅速,生猪产业快速发展,受宏观经济、大资本涌入、疫病、国家政策调控、食品安全事件、进口肉、环保政策等因素影响,生猪供应时而充足时而紧缺,供给和需求难以达到稳定均衡,生猪和猪肉价格呈周期性大幅波动。
生猪产业上到饲料供应商、疫苗兽药供应商,中游的生猪养殖场户,下游的屠宰加工,以及终端消费者,无一例外都要受到不同程度的风险波及。
2007年农业部针对生猪养殖低产出低收益,成本高、突发疫病等问题造成供应短缺猪价大涨的情况,提出《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和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政策上大力扶持生猪产业,促进生猪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
2007年全国生猪养殖户总数8235万户,年出栏超过500头以上养殖场户数12.5万户,占比全国总户数0.15%,出栏量1.752亿头,占比全国总出栏量21.8%。
在2007年-2014年这一段期间,猪疫情、政府补贴、瘦肉精事件、宏观经济下滑等左右生猪行情大幅波动,能繁母猪存栏在2012年达到最高点,之后猪价经历漫长的下滑期。
在这一阶段,发展比较好的生猪养殖企业开始横向整合、猪场收购合并、扩产。
图5 全国生猪饲养规模场户数2015年以来,国家新环保政策实施,生猪养殖面临前所未有的限养禁养政策。
中小养殖户加速退出,规模养殖企业大幅扩。
芝华数据统计显示,生猪主产区、、、、等主产省份退出比例最高达30%。
中小散户退出,或养殖区域转移,规模养殖企业继续增加产能,截止2015年末全国生猪养殖户数量降至4000万个。
2016年年出栏500万头以上出栏量占比达到45%。
2016年4月份农业部发布十三五生猪生产发展规划,即《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政策上指导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
生猪养殖产业由横向发展向纵向延伸,进行全产业链覆盖,从产业链获取利润并分散风险。
三、当前中国生猪产业现状1.生猪供需结构生猪的供需格局和猪肉的供需存在天然的强关联性,生猪的供给和需求关系,也受其下游产品猪肉的供需关系影响。
按照产出顺序,生猪和猪肉的关系为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产品,猪肉是生猪的下游产品,两者发生转变的环节在于屠宰环节。
图6 中国生猪和猪肉价格分析框架2.生猪养殖分布广泛我国生猪养殖分布比较广泛,但相对集中在粮食主产区。
前十大主产省为:、、、、、、广西、、、。
养殖量位居全国首位,其出栏量占全国总出栏量10%左右,消费流向比较好。
我国居民对猪肉消费习惯主要以热鲜肉消费为主,就决定了生猪养殖地和消费地比较近。
另外中东部气温适宜,水源方便,有利于生猪生长,中东部以及南方经济比较发达,人口比较多,多方面原因造成我国生猪养殖主要集中在华东、华中、西南和华南。
东北地区养殖量也比较大,主要供往京津冀蒙一带,东北地区也有养殖优势,饲料成本比较低,铁路陆运交通便利,地域辽阔适合规模化企业发展。
图7 中国生猪养殖区域分布图(2016年数据)数据来源:芝华数据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是主要消费群,猪肉调入量巨大,2016年这些经济圈有代表性省份的猪肉供需缺口量数据显示,上海190万吨、187万吨、151万吨、北京131万吨、天津127万吨、77万吨、76万吨等。
图8 各省猪肉调出量2016年,国家发布“十三五”生猪产业发展规划规定,将、、、、广西、和划为生猪养殖重点发展区,以供北上广深等沿海城市生猪需求。
为保护水资源和环境资源,长江中下游和南方水网区的两湖、长三角、珠三角一带规划为约束发展区。
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地区地域辽阔,粮食资源充足,适合养殖规模化发展,增长潜力大。
、等西北地区地域宽广、可实行规模化发展,但是受缺乏水资源、民族饮食习惯不同、养殖基础薄弱等的限制,定为养殖适度发展区域。
图9 十三五生猪发展规划数据来源:芝华数据3.养殖模式多样(1)根据生产组织模式划分主要分为散养和规模养殖,散养模式目前在我国占比在加速下滑,规模养殖占比在加速增加。
规模养殖中“公司+农户”和“公司自繁自养”两种模式相对较多,近几年国家政策鼓励农民养殖合作社形式,发展也比较迅速。
“公司+农户”模式正在成为我国大型养殖企业的一种扩方式。
“公司+农户”模式是公司提供仔猪、饲料、疫苗等,生猪养殖环节由农户完成,在养殖过程中执行统一的养殖技术、规定饲料以及疫苗的使用,并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指导,根据合同将猪成品交由公司回收并进行统一销售。
公司完成销售后根据委托养殖合同以及合作农户的养殖管理成绩等情况与合作农户进行结算。
国生猪养殖龙头企业温氏股份是“公司+农户”模式创始者并且是发展最成功的企业。
“公司自繁自养”模式是生猪饲料、育种、养殖均由公司完成。
国以公司自繁自养模式为代表并发展成功的龙头企业是牧原股份。
(2)根据养殖阶段专业分工划分分为:专业二元母猪养殖、专业育肥、自繁自养、一体化养殖。
专业二元母猪养殖是从大型规模猪场或种猪场购进二元母猪,通过人工授精或者自然配种专业繁育仔猪,再将仔猪供应给专业育肥猪的养殖户。
主要承担母猪繁育和仔猪成活风险。
专业育肥是通过外购仔猪进行专业育肥,至少需要四个月以后出栏变现。
自繁自养模式涵盖了从种猪到育肥猪的整个生产过程。
按照规模不同分为小、中、大规模自繁自养。
由于产业链周期覆盖较长,小规模自繁自养抗风险能力比较弱,行业占比在逐渐下降。
中大规模自繁自养专业化水平、资金实力和盈利水平都比较好,抗风险能力较强,行业竞争能力比较强。
一体化养殖覆盖产业链比较广,涵盖上游机械设备、饲料加工业、育种、养殖、屠宰甚至终端零售。
例如温氏股份、双汇发展、中粮集团、正大(中国)、牧原股份、天邦股份等。
4.龙头企业引领养殖模式发展5.猪周期拉长最近三轮“猪价格周期”梳理:(1)2003年5月-2006年5月,历时37个月。
图10 猪价格周期图11 猪价格波动周期数据来源:芝华数据(4)2015年4月至今图12 芝华生猪自繁自养头均养殖利润图13 猪成本趋势四、中国生猪养殖发展趋势1.消费升级推动产业升级如果我们把猪肉消费主力算成是70后、80后、90后人群,由于人均收入水平提高以及健康的消费理念,消费者对安全、优质、品牌和特色猪肉产品更加喜好,消费越来越多样化。
消费升级倒推产业升级,安全、健康、有特色的产品将是未来市场发展的方向。
产业链上游积极向下游延伸,下游企业也开始往上游拓展。
猪肉终端需求可分为:低端安全猪肉(饲料喂食)、中端有机猪肉、高端地方特色猪肉。
2.养殖向标准化、专业化发展我国生猪产业发展正处在规模化发展起步加速阶段,生猪养殖专业化进程在不断加快。
未来行业龙头不断纵横向整合壮大,其他养殖户将走专业化分工,生猪养殖模式将会越来越标准化、专业化。
除了传统的繁育到肥猪出栏一体化的养殖模式外,种猪培育→仔猪哺育→育肥饲养,各养殖阶段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比例将不断增加。
3.养殖区域分布调整,冷链物流体系完善根据“十三五”生猪产业发展规划的生猪重点发展区和潜力增长区,重点发展区在满足本区域需求同时,还要供应长三角和珠三角一带。
潜力增长区是发挥其资源优势,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建设,发挥其产业带动作用。
生猪产业龙头企业在东北和西南的云贵地区的布局已有规划和建设,是将来产业发展重点。
不管是重点发展区还是潜力增长区,都离不开生猪或肉品的物流调运。
2018年3月份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加强畜禽移动监管有关事项的公告,公告鼓励畜禽养殖、屠宰加工企业推行“规模养殖、集中屠宰、冷链运输、冷鲜上市”模式,提升畜禽就近屠宰加工能力,建设畜禽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减少畜禽长距离移动,降低动物疫病传播风险,维护养殖业生产安全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
冷链物流配送体系将会有比较好的发展完善。
4.产业与金融深入结合由于生猪养殖天然周期的存在,生猪价格呈现出周期性波动,即“猪周期”。
猪周期对整个产业链影响巨大,猪价上下波动,产业链上下游经营利润极不稳定,市场风险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