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歌谣教案资料

合集下载

2024年幼儿园童谣教案]幼儿园民间童谣教案

2024年幼儿园童谣教案]幼儿园民间童谣教案

2024年幼儿园童谣教案——幼儿园民间童谣教案教案设计:一线教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和学习我国民间童谣,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民间童谣:《小兔子乖乖》、《月光光》、《好汉歌》等。

2.音乐节奏: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休止符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民间童谣,掌握音乐节奏。

2.教学难点:童谣的节奏感,团队合作的协调性。

四、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1)组织幼儿做简单的热身运动,如跳绳、捉迷藏等。

(2)教师带领幼儿做《小兔子乖乖》童谣动作,熟悉童谣节奏。

2.民间童谣学习(1)教师示范演唱《月光光》童谣,引导幼儿跟唱。

(2)教师逐句教唱,纠正幼儿发音,讲解歌词含义。

(3)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音乐节奏训练(1)教师示范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休止符的打法,引导幼儿模仿。

(2)教师带领幼儿用拍手、跺脚等方式感受节奏。

(3)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团队合作表演(1)教师组织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首童谣进行表演。

(2)教师指导各小组进行排练,确保表演顺利进行。

(3)各组进行表演,其他小组观看并给予掌声。

(2)教师针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优秀者。

(3)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将民间童谣传承下去。

五、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民间童谣的兴趣。

2.评估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掌握程度,检验教学效果。

3.关注幼儿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培养集体荣誉感。

六、教学反思1.本次活动中,幼儿对民间童谣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但在音乐节奏方面还需加强训练。

3.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幼儿发现和解决问题。

4.今后教学中,教师可尝试引入更多民间童谣,丰富幼儿的音乐素养。

七、教学拓展1.组织幼儿参观民间艺术展览,了解民间文化的魅力。

2.邀请民间艺术家来园进行表演,让幼儿近距离感受民间艺术。

幼儿园中班民间童谣教案:板凳谣

幼儿园中班民间童谣教案:板凳谣

幼儿园中班民间童谣教案:板凳谣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和掌握民间童谣《板凳谣》的内容,理解其寓意。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记忆力、表达力和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民间文化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掌握《板凳谣》的歌词,学会吟唱。

难点:帮助幼儿理解《板凳谣》的寓意,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板凳、图片、音频设备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有利于幼儿专注学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板凳,引导幼儿观察板凳的形状、颜色等特征,激发幼儿的兴趣。

2. 教学童谣:教师播放《板凳谣》音频,让幼儿倾听并跟唱。

重复播放,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3. 解读童谣:教师讲解《板凳谣》的寓意,引导幼儿发挥想象,理解故事情节。

4. 情景扮演:教师组织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如:板凳、小猫、老鼠等),进行情景扮演,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童谣的魅力。

5.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幼儿谈谈自己对童谣的理解,分享学习心得。

鼓励幼儿创作自己的民间童谣。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板凳谣》的掌握情况。

2. 关注幼儿在情景扮演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表达力和合作精神。

3. 搜集幼儿创作的民间童谣,评价他们的创造力和对民间文化的理解。

六、教学内容1. 回顾《板凳谣》:教师带领幼儿复习《板凳谣》,巩固所学内容。

2. 学习新童谣:引入另一首民间童谣《小猫咪》,让幼儿倾听、跟唱,学习新歌词。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小猫咪的特征,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 教学童谣:教师播放《小猫咪》音频,让幼儿倾听并跟唱。

重复播放,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3. 解读童谣:教师讲解《小猫咪》的寓意,引导幼儿发挥想象,理解故事情节。

4. 情景扮演:教师组织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如:小猫咪、小狗、小鸟等),进行情景扮演,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童谣的魅力。

传统民谣教案设计方案模板

传统民谣教案设计方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传统民谣的起源、特点及其在我国文化中的地位。

(2)学会欣赏和演唱传统民谣,感受其韵律美和情感表达。

(3)掌握传统民谣的基本演唱技巧,如呼吸、咬字、音准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聆听、模仿、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传统民谣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完成演唱任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传统民谣的起源、特点及其在我国文化中的地位。

(2)学会欣赏和演唱传统民谣。

2. 教学难点:(1)掌握传统民谣的基本演唱技巧。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传统民谣的音频,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其韵律美和情感表达。

(2)介绍传统民谣的起源、特点及其在我国文化中的地位。

2. 学习歌曲(1)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歌词等,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含义。

(2)讲解歌曲的演唱技巧,如呼吸、咬字、音准等。

3. 模仿练习(1)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首传统民谣进行模仿练习。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演唱错误。

4. 演唱比赛(1)每组进行演唱比赛,评选出最佳演唱组。

(2)教师点评,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传统民谣在我国文化中的地位。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与家人一起欣赏传统民谣,感受其魅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演唱技巧、团队协作等方面。

2. 演唱比赛:评价学生的演唱水平、舞台表现等方面。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传统民谣的了解程度,以及是否能够与家人分享和传承。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教师应不断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传统民谣。

[幼儿园童谣精品教案]幼儿园民间童谣精品教案

[幼儿园童谣精品教案]幼儿园民间童谣精品教案

[幼儿园童谣精品教案] 幼儿园民间童谣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选取幼儿园教材中“民间童谣”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小老鼠,上灯台》、《月亮粑粑》、《两只老虎》等经典民间童谣欣赏和学唱。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感受民间童谣韵律美,培养他们对民间文化兴趣。

2. 培养幼儿歌唱能力、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3. 帮助幼儿理解童谣中寓意,培养他们道德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熟练掌握民间童谣歌唱技巧,体会童谣韵律美。

难点:引导幼儿理解童谣寓意,培养他们道德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童谣挂图、小老鼠和月亮粑粑道具。

学具:童谣歌词卡片、画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讲述小老鼠故事,引导幼儿关注小老鼠特点,进而引入《小老鼠,上灯台》童谣。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唱《小老鼠,上灯台》,让幼儿跟随老师学唱,注意韵律和节奏。

(2)解释童谣中寓意,让幼儿明白不能偷吃东西道理。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组学唱《月亮粑粑》和《两只老虎》,鼓励幼儿互相合作,共同完成歌唱任务。

(2)进行童谣接龙游戏,培养幼儿创造力和反应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童谣歌词,标注重点节奏和韵律。

2. 画出小老鼠、月亮粑粑等形象,增加趣味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长演唱所学童谣,并讲述童谣中寓意。

2. 答案:根据课堂所学,幼儿能够正确演唱童谣,并大致讲述寓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收集其他民间童谣,下节课分享,提高幼儿对民间文化兴趣。

同时,开展家庭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童谣学习,增进亲子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例题讲解中童谣寓意理解2. 教具与学具准备,特别是与童谣内容相关道具3. 板书设计中趣味性和互动性4. 作业设计中与家长互动环节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家庭亲子活动在例题讲解中,我需要特别关注童谣寓意理解这一环节。

《小老鼠,上灯台》等童谣不仅仅是对幼儿语言韵律培养,更重要是其中蕴含教育意义。

民间歌谣教案资料

民间歌谣教案资料
2020/6/2
• 《中国民间歌谣集成》分为:

劳动生产、社会斗争、爱情婚姻、世情
风物、传说故事、儿童生活六类。
2020/6/2

钟敬文主编的《民间文学概论》从内容出发,结
合歌谣的某些功能和服务对象,分为6类:劳动歌、仪
式歌、时政歌、生活歌、情歌、儿歌。
2020/6/2
• (1)劳动歌

劳动歌是劳动者在生产实践中直接配合劳动所唱的
第五节 民间歌谣:美妙的天籁 • 主要内容: • 一、歌谣 • 二、谚语和谜语 • 三、歇后语
2020/6/2
• 一、民间歌谣
• 1、民间歌谣的概念

民间歌谣是劳动人民集体的口头诗歌创作。 有广
义和狭义的概念之分。
• 广义概念:是指民间文学中以歌唱或念诵为主的韵 文体作品,包括民歌、民谣、谚语、谜语。
运用当地的口语的叠词,句中还常常加有那个、亲亲、
哎嗨、吆嗬等衬字、衬句,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2020/6/2
• 白格生生脸蛋碎纷纷牙,
• 毛葫芦芦花眼眼该叫哥哥咋?”


一(嘞)对对(那)花(嘞)蝴蝶花(嘞)蝴
蝶牡(那)丹花上(哎咳)落,

一(嘞)对对(那)毛(嘞)眼毛(嘞)眼眼朝
着哥哥(嘞哎咳)瞭。
歌、节令歌、礼俗歌和祀典歌四种。
2020/6/2
• 第一种 诀术歌。
《周礼·郊特牲》:神北行,先除水道,

决通沟渎!土返其宅,
水归其壑,昆虫勿作,
草木归其泽。


拍拍胸,三年不伤风;

拍拍背,十年不生瘰

摩摩头,保养脑子想理由。
2020/6/2

幼儿园民间童谣教案

幼儿园民间童谣教案

幼儿园民间童谣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教育教材《民间童谣》的第二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小老鼠上灯台》、《两只老虎》、《捉泥鳅》等经典民间童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感受民间童谣的韵律美,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词汇量和语言节奏感。

3. 培养幼儿的集体合作意识,增强他们的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和掌握童谣的节奏感,能自主地演唱和表演。

重点:培养幼儿对民间童谣的兴趣,激发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童谣挂图、卡片等。

学具:小铃铛、手鼓、沙锤等打击乐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如小老鼠、小老虎等,引导幼儿进入民间童谣的世界。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一首童谣,如《小老鼠上灯台》,通过讲解歌词、演示节奏,让幼儿理解和学习。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童谣练习,让幼儿自主演唱、表演,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4. 打击乐器演奏(10分钟)教师带领幼儿用打击乐器为童谣伴奏,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和合作意识。

5. 互动游戏(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捉泥鳅”等互动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童谣的乐趣。

教师邀请幼儿展示所学童谣,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童谣歌词:用大字书写在黑板上,方便幼儿观看。

2. 节奏符号:在歌词旁边标注相应的节奏符号,帮助幼儿理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长演唱本节课所学的童谣,并尝试自己创编动作。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在学习童谣过程中的困难和需求,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收集其他民间童谣,与同伴分享,丰富课堂内容。

同时,组织家长参与课堂活动,增进亲子关系,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的方法和技巧3. 打击乐器演奏的指导4. 互动游戏的组织和实施5. 作业设计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情景引入1.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幼儿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2024年[幼儿园童谣精彩教案]幼儿园民间童谣精彩教案

2024年[幼儿园童谣精彩教案]幼儿园民间童谣精彩教案

2024年[幼儿园童谣精彩教案] 幼儿园民间童谣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童谣世界》的第二章节,详细内容为民间童谣《小老鼠上灯台》。

通过学习这首童谣,让幼儿了解民间文化,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节奏感。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熟练地朗读和背诵童谣《小老鼠上灯台》,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 了解童谣的文化背景,培养幼儿对民间文化的兴趣。

3. 通过童谣学习,锻炼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和协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童谣的节奏感和动作协调。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和背诵童谣,理解童谣的文化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老鼠玩偶、灯台道具、小鼓、铃铛等。

学具:幼儿用书、画笔、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用小老鼠玩偶和灯台道具,创设一个生动的故事情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导幼儿进入童谣的世界。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带领幼儿朗读童谣《小老鼠上灯台》,讲解童谣的内容和节奏,让幼儿感受童谣的韵律美。

3. 随堂练习(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一名组长,带领组员一起朗读和表演童谣。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动作。

4. 互动游戏(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老鼠上灯台”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童谣的乐趣,锻炼节奏感和协调能力。

教师邀请各组幼儿进行展示,评选出表现最佳的小组,给予表扬和奖励。

六、板书设计1. 童谣《小老鼠上灯台》的文字内容。

2. 童谣的节奏图谱。

3. 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教学目标。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长背诵童谣《小老鼠上灯台》,并表演动作。

2. 答案:幼儿完成作业后,家长签字确认,教师检查并给予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幼儿学习童谣,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让幼儿收集其他民间童谣,了解不同地区的民间文化,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童谣的节奏感和动作协调。

民间童谣幼儿园教案

民间童谣幼儿园教案

民间童谣幼儿园教案一、学习目标1.认识民间童谣,了解民间童谣的传统文化价值;2.能够唱出多首民间童谣,并表达出相应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民间童谣的介绍与背景知识;2.民间童谣的常见旋律及歌词;3.民间童谣的情感表达与情感学习。

三、教学重点1.认识民间童谣,了解民间童谣的传统文化价值;2.能够唱出多首民间童谣。

四、教学难点1.民间童谣歌词的理解和情感表达;2.民间童谣旋律的掌握和演唱。

五、教学过程(一)走进童谣1.教师向学生介绍什么是童谣,并解释童谣在中国民间文化中的传统重要性和文化价值;2.以多媒体形式播放经典的童谣,并与学生一起欣赏及聆听。

(二)童谣的唱法指导1.通过细节、曲调等方面指导学生掌握民间童谣的唱法,帮助学生了解民间童谣的表达情感方式;2.教师对学生进行示范,鼓励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三)童谣的情感表达1.将一首经典童谣的歌词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认真理解歌词,了解其中丰富的情感表达;2.帮助学生理解歌词中情感的表达,并引导学生通过唱出歌曲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童谣的创作1.引导学生感知生活,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及其他现象,并思考如何把这些事情写成童谣的形式;2.教师对学生进行童谣创作的指导,鼓励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创作。

(五)童谣与其他活动相结合1.通过幼儿舞蹈、游戏等形式,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童谣文化;2.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教学内容的相互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表达。

六、教学反思1.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童谣创作,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2.通过多媒体形式播放童谣唱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3.通过童谣和其他活动的相结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延伸活动1.教师可邀请家长或其他学科老师到班级进行更深入的童谣交流和学习;2.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意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族的鲁体民歌改编创作的。
2020/6/2
• 4、歌谣的特点

据不完全统计,现已出版歌谣选集716种,已收集
山为中心,故又称“莲花山花儿”。

洮岷花儿曲调比较单一,一般为每首三句,每句
七言,叫“单套子”,也有由两首单套子组成一个“双
套子”。
2020/6/2

你像园里大丽花,

折到我的柜上插,

看见花儿忘不了。

再加一段:

活着一回连你离不开,

死了装进一个棺材,

变成一对蝴蝶来。
2020/6/2
• (5)民间小调 ,是民歌中的一个大类,它形式多 种多样,南北各地都有,一般曲调优美,唱词生动,富 有诗意。如凤阳花鼓、小放牛、绣荷包、沂蒙小调、秧 歌调、四季歌、孟姜女、杨柳青和刮地风(甘肃小调) 等等。

民间小调多为五、七言句式,曲式比较自由多样
。《东方红》、《绣金匾》、《绣荷包》等著名歌曲都
是在传统的民间小调的基础上创作的。
2020/6/2
• (6)少数民族民歌

少数民族民歌十分丰富,各民族都有独特的民歌
体式,如壮族的欢、藏族的谐与鲁、白族的白族调、苗
族民歌等等。大家熟悉的《金瓶似的小山》就是根据藏
叙事体的长诗《孔雀东南飞》,说明民歌的叙事性在汉代已大大
加强。

南北朝民歌除了抒情短歌外,叙事体的民歌也有发展,出现
了具有传奇色彩的《木兰辞》。南北朝的民歌形式更加稳定与成
熟.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后世民歌的发展形态。隋唐五代是中国
歌谣史上的黄金时代。
2020/6/2

唐代无论是歌谣,还是民歌和山歌都表现出其题
运用当地的口语的叠词,句中还常常加有那个、亲亲、
哎嗨、吆嗬等衬字、衬句,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2020/6/2
• 白格生生脸蛋碎纷纷牙,
• 毛葫芦芦花眼眼该叫哥哥咋?”


一(嘞)对对(那)花(嘞)蝴蝶花(嘞)蝴
蝶牡(那)丹花上(哎咳)落,

一(嘞)对对(那)毛(嘞)眼毛(嘞)眼眼朝
着哥哥(嘞哎咳)瞭。
名长诗《王贵与李香香》。

何其芳等编著《陕北民歌选》

严辰编写《信天游选》。
2020/6/2
• (4)花儿,又称少年,流传在甘肃、青海、宁夏
等地的汉、回、东乡、撒拉、保安、藏和土等会说汉语 的民族中。

花儿分为河湟花儿(又称临夏花儿)和洮岷花儿
两大系统。

花儿分为长短句,其体式与古典词曲相似,其曲

山歌的名称始于唐代,白居易《琵琶行》:“岂无
山歌与村笛”。

刘禹锡的《竹枝词》就是仿巴渝一带的乡土歌谣创
作的。
•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行;
• 202东0/6/2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还有清。

明代冯梦龙收集江南民歌二百多首,十卷《山歌
》,山歌有对唱、和唱、独唱形式,多为即兴演唱。句
式多为七言四句,也有五句的。
2020/6/2
• (3)信天游 流行陕北、宁夏一带。
• 形式与爬山调相近,也是两句一组,每句字数变化 较少,多用叠音词和比兴的手法。

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格英英的彩,

好一个蓝花花实实的爱死人。”
• 信天游多唱恋歌、苦歌。信天游曲调高亢,音乐节 奏强。
2020/6/2
• 著名的诗人李季成功的运用信天游的形式传作了著
材的广泛性和形式多样性的特点,唐代民歌主要形式是
七言四句体山歌,也有五言体式,这两种形式对后世歌 谣有较深远的影响。

宋元时期最突出的是谣体形式较多,而且以政治歌
谣为主,如农民起义歌谣数量多,而且很有特色。
2020/6/2

明代民间歌谣最为繁荣,尤其是明中叶后时调小曲
兴盛起来,并开Βιβλιοθήκη 形成一歌一调的发展趋势,同时在明•
不唱是由不得自家。(八言 双数)

刀刀拿来头割下,(七言 单数)

不死了还这个唱法。(八言 双数)
2020/6/2
• “折断腰”型花儿 • 园子里长的绿菜, • 不要割, • 就让它绿绿地长着: • 尕妹是清水阿哥是泉, • 不要断, • 就叫它清清地淌着。
2020/6/2

洮岷花儿流传在甘肃的洮河、岷山地区,以莲花
代民歌中还出现了大量的儿歌和童谣。

清代歌谣流行的地区比明代还广泛:如粤歌、吴歌
、台湾民歌等都相当活跃。还有时唱山歌、采茶歌、摇
船歌、采菱歌等。多方面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受到群众
的喜爱。
2020/6/2
• 3、民歌体裁类型
• 我国民歌名目繁多,类型相当复杂,主要有如下几 种体裁:
• (1)山歌,流传在西南、中南、江南等广大地区。
第五节 民间歌谣:美妙的天籁 • 主要内容: • 一、歌谣 • 二、谚语和谜语 • 三、歇后语
2020/6/2
• 一、民间歌谣
• 1、民间歌谣的概念

民间歌谣是劳动人民集体的口头诗歌创作。 有广
义和狭义的概念之分。
• 广义概念:是指民间文学中以歌唱或念诵为主的韵 文体作品,包括民歌、民谣、谚语、谜语。
• 民谣则带有客观描述性质,民谣只说不唱,节奏鲜 明,韵律自由。民歌多抒情成分,民谣多讽刺意味。

现在人们提到的民歌,大都包含民谣在内,成为歌
谣的总称。
2020/6/2

汉代出现了大量乐府民歌,是一种合乐并富有音乐特点的
民歌。乐府民歌种类繁多。

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就分为十二大类。

汉乐府民歌从反映内容上看也是相当广泛的,形式多样。有
• 狭义概念:是指劳动人民集体口头创作的短小韵文 作品,包括民歌和民谣两部分。
2020/6/2
• 古代,歌与谣是有区别的。 • 《毛诗故训传》中说;“合乐曰歌,徒歌曰谣。”
2020/6/2
• 歌与谣从内容上有不同特点:
• 民歌多是抒发主观感情的,并通过乐曲来表现。民 歌因可唱,多用衬字调整节奏,句法较齐整,
调称为“令”,如河州令、撒拉令、互助令、土族令、
白牡丹令、大眼睛令等,都是以地名或衬词命名的。
2020/6/2

河湟花儿主要流传在黄河上游与湟水交汇的临夏地区与青
海东部;

河湟花儿曲调较多,句式多样,一般每首四句,分成两个乐
段,句式长短不一。一般要求单句为单字句,双字为双字句:

花儿本是心里话,(七言 单数)

歌舞剧《刘三姐》中刘三姐与秀才对歌:
• “你的山歌没有我的多,

我的山歌牛毛多,

唱了三年三个月,

还没有唱完一只牛耳朵。”
2020/6/2
• (2) 爬山歌,又称爬山调、山曲。

流传在今内蒙西部、山西北部(山曲)的汉族群
众中,两句一组,每句字数不定,变化自由,有的句字
六、七字一行,也有的长句多达十六个字。歌中大量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