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新材料作文如何处理材料作文所给材料

合集下载

新材料作文的步骤与方法

新材料作文的步骤与方法

新材料作文的步骤与方法 :一老一少种胡杨树一、分析材料的过程一般包括五个步骤:(1)材料讲述了一件什么事;(2)材料涉及的对象有哪些;(3)材料描述这些对象有哪些句子,这些句子隐藏着什么意思。

(4)事情的结果是怎样的。

(5)由果溯因,联系实际,确定立意。

二、提炼观点的原则:(一)准确,并力求新颖。

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

(二)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三、材料作文对原材料的处理常见问题1:不用材料,另起炉灶;写作建议:新材料作文(议论文),开头建议要引用材料。

常见问题2:照搬材料,或用比原文还要多的字数复述材料;写作建议:引用材料要简洁,要概述材料。

常见问题3:通篇在评论原材料。

写作建议:原材料是用来提炼观点,得出观点后就要论证观点,结尾处要重新提一提原材料和观点,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四、新材料作文开头的方法:方法一:概述材料+简析+观点。

方法二:联系实际+分析材料(形成对比)+观点方法三:边叙边议+观点。

方法四:普遍现象+引用材料+分析材料+观点。

运用这些方法升格你文章的开头!五、运用例证法写作你的议论文(例证法是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论点正确的一种方法。

是最常用的论证方法。

)(1)例子不新颖,不丰富。

如现在的学生作文中常举司马迁、曹雪芹、张海迪、谢坤山、海伦凯勒、居里夫人、贝多芬、爱迪生等为例,例子不新颖;一篇文章只有一两个例子,例子不丰富。

(2)叙例不简洁,没有例后分析,或例后分析不到位,议论段不规范。

(例证法要力求做到精选事实与深入说理相互结合。

)议论段不规范:“观点+例子=议论段”议论段应该依次包含如下五种功能不同的句子: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

六、写议论段的“五步法”:(1)第一步,段的首句:一定要摆放这一段的分论点。

开门见山,使阅卷老师明白你这一段要论证什么问题。

(观点句)(2)第二步:引用名人名言。

从理论上对分论点进行论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理论论证。

新材料作文的“材料”处理技法

新材料作文的“材料”处理技法

新材料作文的“材料”处理技法作者:王朋宾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4年第04期新材料作文,是在材料作文的基础上注入新元素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作文新样式。

它具有限制性与开放性结合、指向性与灵活性统一的新特点,已成为高考作文的主流命题形式。

从2006年出现以来,受到命题者的普遍青睐。

由于各地阅卷的要求不同,教师指导时要求不一,对新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处理方式不同,使考生的高考成绩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这一问题予以梳理与澄清。

新材料作文的“材料”处理多年来仁者见仁。

比如,上海市高考作文阅卷名师李理在《高考作文6种模式难得高分》一文中指出,其中一种模式难得高分就是“没有联系所给材料”,并阐明:“既然是材料作文,所给材料就应当是一个整体,不能割裂,不能脱离材料,自说自话。

即便从材料中任选一个角度,可以缀文成篇,但也不能将它同材料割裂开来,将材料抛在一边,与文章不搭边。

有的考生,对于考卷上的材料只字未提,这是‘给材料作文’所不允许的”。

张祥伟先生主编的《步步高高考总复习(语文》一书中说:“有人说通篇不用材料就是偏题,我是不赞成的,只要内容上有联系就是用了材料,老师应注意正确引导。

”面对不同的指导,我们的考生该何去何从?笔者认为,这种脱离具体作文材料与要求的指导是有失偏颇的,必须具体作文要求具体对待。

下文仅以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的18套试题为例,具体阐述要不要引述材料和怎样引述材料的问题。

先看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Ⅰ作文题(原题略)。

要求之一是“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考生只要能抓住材料内容和含意指向的范围“经验、技术、勇气”就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至于文中提不提到材料是无关紧要的。

有一篇满分作文题目是“心灵的勇气”。

这篇作文没有提及材料内容,它扣题的诀窍就是抓住了材料里的一个关键词语“勇气”。

像这样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或“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的,2013年还有全国新课标卷Ⅱ、广东卷、广西卷、重庆卷等8道作文题,一般说来,行文中提不提到材料不会作硬性的要求,不会以提不提到材料为是否扣题的标准。

新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及例文

新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及例文
材料作文 写作指导及例文
新材料作文写作六步法
1、读材料 2、找角度 3、联现实 4、立论点 5、拟题目 6、列提纲
第一步、读材料:高度概括材料的 主要内容。
第二步、找角度:看材料对象之 间是何关系。 1、并列关系 2、主次关系 3、整体关系
第三步、联实际。 方法: 找到立意角度与社会现实的对应 点。联想要丰富,思想要清晰。
点:提出论点。 注意:论点要明确,旗帜要鲜明,文字 要简炼,一两句话即可。
联:联系事实举例。 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也可联系 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 也可以反面证明;摆事实,讲道理。 最少举两例,或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 三四百字 。
析:深入分析
析原因,说危害,找症结。这是亮点,也是最
纵横不过数载,祸患已有万端,白门楼上,英雄气 短,如今安在?方天画戟不知谁手,赤兔宝马另载 新主,能有谁顾忌百万军中,当年哪一骑当先?”

关羽沉吟不语,翼德面有愧色。“那大哥是重
智而轻勇了?”

“非也!”刘备哂之:“天塑雄才,有文士,
有武师,能文则潜心书海丰盈谋略;能武则醉于剑
舞精进射骑。天下英王,不过择文武而用,即可位
• 7、为梦,不露锋芒的力量
• 8、学无止境
标题,文章的眼睛
• 二、论题化
• 9、为青春而拼搏,为梦想而进发
• 10、行千里,不言弃
• 11、优胜劣汰
点题,
• 12、高考成就未来 • 13、终生(身)学习 • 14、论应试教育 • 15、志在远方,砥砺前行
从阐释 标题开

• 16、成功路上不拥挤
第六步:列提纲
点题, 从阐释 标题开

• 7、破茧成蝶

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原则和方法及实战演练

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原则和方法及实战演练

高二作文学案二: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原则和方法及实战演练砺儒中学高二()班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谓“新材料作文”,即命题人给出供写作的材料(一首小诗,一则寓言故事,名人故事,时事新闻,一种自然现象,一次科学实验,一幅漫画等),但不给话题,要求考生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比较而言,这种作文题目更具开放性,更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自己的才华。

但有时隐性材料也曾加了同学们的审题难度。

一、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三原则1.整体性原则,即审题立意时必须从材料整体出发,全面把握所给材料的意旨。

忌据材料局部“断章取义”立意作文。

2.筛选性原则,即命题人所给的材料有几个不同的审题立意角度,在写作时,要对不同角度的立意进行筛选,选取自己占有材料丰富、见解新颖深刻的立意角度去写。

3.创新性原则,即立意要有独到新颖之处,要有不同于一般考生的见解,避开“大众化”,选取新视角,开拓新思维,发表新见解。

但创新不可脱离原材料,观点要能自圆其说,否则,立意就偏离题意了。

二、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切入点1、从材料的关键词句入手。

2、从分析原因入手。

3、从不同角度入手4、从辨明关系入手。

5、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

6、从材料的互补(同异)关系入手。

三、重要并常用的审题立意方法1、抓关键句法——即抓住所给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正确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关键语句要么是所给材料中议论性的语句,要么是材料中反复出现的语句,要么是人与人或物与物之间的对话,要么是转折复句“但是”后面的分句。

关键词语往往是“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

一段材料其主旨有时在文字上有所表现,抓住这些词句往往能事半功倍。

例:鞋匠的好奇燕子是一种候鸟,起初人们并不是这么认为的。

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这是古希腊伟人亚里士多得得出的结论。

天经天义,人们尊奉了2400多年。

高考新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高考新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高考新材料作文写作策略高考新材料作文写作策略新材料作文是指提供材料或图画,要求考生根据自己对材料或图画的理解、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的一种作文形式。

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是话题作文;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

新材料作文材料来源:寓言故事、历史事实、诗歌、漫画、名人名言、新发生的事件、报刊上的新闻、一段歌词、一组素材、一句格言、一个成语等。

材料形式:材料可分为单则材料和多则材料。

下面就审题、拟题、布局以及材料运用等方面谈谈新材料作文的写作策略。

一、审题立意策略原则:全面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

方法:抓关键句法、因果分析法、多角度切入法。

1.抓关键句法关键句主要指开头句、结尾句、对话句和结语句。

[例1]有人问巴西球员贝利:“你最满意的进球是哪一个?”贝利答道:“下一个。

”立意:永不满足,再接再厉,追求是无止境的。

[例2]中国移动通信有一则广告词,它引用了一名业余攀登爱好者的话:“每个人都是一座山,其实最难攀登的是我们自己。

有时哪怕是一小步,也有新高度。

做最好的自己,我能!”立意:挑战自己,超越自我,不断树立新目标,不要忽视一小步,勇于登上自己的高峰,做最好的自己。

要善于抓住关键词语。

关键词语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将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

2.因果分析法[例3]猩猩喜歡喝酒。

村里人摆上甜酒,用大小杯子装着。

猩猩见了,知道是诱惑。

但其中一只猩猩对大家说:“何不尝一点点呢?不吃多了就行!”于是大家先喝小杯,不久又取大杯喝。

它们实在抵制不住甜酒的诱惑,大饮而醉。

村人趁机追捕,猩猩无一幸免。

[材料分析]原因:它们实在抵制不住甜酒的诱惑。

结果:村人趁机追捕,猩猩无一幸免。

立意:戒贪婪,懂得放弃。

当然,也还可以以果溯因。

[例4]枭逢鸠。

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

”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老师新材料作文如何引述运用材料

老师新材料作文如何引述运用材料

老师《新材料作文如何引述运用材料》上周我们我们谈到新材料作文的引述问题,今天我们谈一下新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在文章中的呈现问题,也就是说如何在行文中运用材料。

个人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1、如果不引述材料,我们可以将材料作为论据来佐证我们论述的观点2、在行文的过程中不时地回敲材料3、为了避免千篇一律地开篇就引述材料,可先议论,总结材料的旨意,然后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先从第三点开始吧鉴于绝大多数同学都会先引述材料,然后分析材料得出结论,考场作文几乎是千篇一律,难免让阅卷老师产生审美疲劳。

因而,聪明的同学会换一种方式去引述、运用材料。

即先议论,总结材料的旨意,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材料作文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

我们来看下面一段文字一个有故事的人总期待自己死去的那一天,去享受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平静;一朵曾怒放的鲜花,长出来就是等待着凋零的那一天,等待着回归尘土那一刻宁静。

平静的凋零是很多人所追寻的美丽,但真正能在粲然绽放后,平静地凋零的,又有几人?当人们问一朵生活在恶劣环境中,吐露了自己芳香的花,最渴望什么时,“平静地凋零”成了它的答案。

实际上,它并不是真正渴望死亡,它仅仅是渴望繁华过后有一方能结束自己的净土,保持自己的一份本真。

但,很可惜,它在尘世中很难找到。

十年前的张国荣,正是这样一朵花,他在生命、事业最繁华的时候,希望追寻一种属于自己的平静,因而一度告别歌坛,尝试去隐居,但隐居实在难以带给他渴望的平静。

追求不到凋零的平静而无奈的他,只能以极端的方式彻底凋零,在天国享受本该属于他的那份宁静。

这篇名为《平静地凋零》的小作者很准确地把握住了材料的主旨,然后以一段较优美的文字提出自己的论题——平静地凋零。

第二段才用极为简洁的语言去引述材料,并稍作分析,然后转折提出这种“平静地凋零”很难做到。

难能可贵的是,小作者立刻用张国荣的事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这种以论述为主、引述材料为辅,逻辑性非常强、论述力度非常大的文章很难得,也是我们广大同学可以、而且应该学会的。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关于高考新材料作文原材料的处理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关于高考新材料作文原材料的处理

处 理 材 料 常 见的 问题 ( 1 )照 搬材 料 、不 会变通 。导 致 文章 不够 简洁 ,没有 充分 地将 内容 进行 概 括 ,因为 评分 老 师对 原材 料 较为 熟悉 ,如 若不 能 高度概 括就 容 易 对 文 章产 生 反 感 。 ( 2 )不 符 合材 料 ,另起 话 题 。这 样 的 做 法 违 背 了新材 料作 文 中 “ 不要 脱离 材料 内容 及 含义 的范 围作 文 ” 的 要求 。 ( 3 )运 用 位置 不 当 。 引用 材料 的位 置 不恰 当 ,使 得 引述 的 目的不 明 确 。 ( 4 )没 有 对材 料 和 观 点进 行 合 理 的分 配 和融 合 , 使 材 料和 论述 相互 分 离 。
【 中图分类号 】G 6 3 2
在 新材 料作 文 中 ,如 何对 材料 进行 处理 这一 问题 是材 料作 文 的 关键 因 素 ,对 原 材料 怎样 应 用 ,是新 材料 作 文写作 中的一 个难 题 。 学 生 对材 料 运用 不恰 当 ,或者 不 引用 原材 料 而另 起炉 灶 ,都是 导 致 作文 分数 偏 低 的因 素。 另外 ,对 材料 的运 用过 程 中过 于烦 琐 ,会 引
2 0 1 5 年第 1 0期
T e a c h i n g e s s a y
课岁 { . 语 丈
运用之妙 , 存乎一心
关于高考新材料作 文原材料的处理
闫 蓉辉
( 广 东省华 附南海 实验 高级 中学 ,广 东 佛 山 5 2 8 2 0 0 )
【 摘要 】 新材料作文怎样处理材料是文章成功与否的关键,这个问题也在一直困扰着广大考生,考生对材料的引述方法掌握不好 ,
使 得 文章 的 分数偏 低 ,考 生在 对新材 料作 文 中的 材料进 行 引 用的 时候 常 会 出现照搬 现 象、另起 话题 、 材 料 与文章 主题 相分 离的情 况。因此 , 对材 料作 文 中材料 引述 问题 进行 分析 和 阐述 ,对 考生 的作 文写作 具 有很 大 的帮助 。 【 关键 词 】高考新材 料作 文 ; 高考 作 文原材 料 ;处理 方 法

作文技巧之材料处理方法

作文技巧之材料处理方法

作文技巧之材料处理方法作文是学生们在学习中经常要进行的一项任务。

在写作文的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处理大量的材料,包括观点、事实和例子等等。

正确地处理这些材料,能够使我们的作文更具说服力和可信度。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材料处理方法,帮助大家提升作文的质量。

第一种材料处理方法是分类处理。

当我们面对大量的材料时,我们可以将其按照共同的特征进行分类,使得各类材料更加互相关联,并且能够清晰明确地呈现给读者。

例如,假设我们要写一篇对待污染问题的议论文,我们可以将事实材料分为环境污染、水污染、空气污染等几个类别,分别列举每个类别的观点和例证。

这样一来,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我们的观点,并认可我们的论述。

第二种材料处理方法是对比处理。

有时,我们面对的材料可能是对立的观点或不同的事实例证。

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对比的方式来处理这些材料,突出自己观点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例如,假设我们要写一篇关于是否应该实行校园禁手机的议论文,我们可以列举支持禁手机的观点和例证,并对比反对禁手机的观点和例证。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指出反对禁手机的观点存在的不足和不合理之处,进而加强自己的观点的说服力。

第三种材料处理方法是逻辑推理。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面对一些材料,这些材料之间看似没有直接的关联,但我们可以通过逻辑推理来发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例如,假设我们要写一篇关于互联网对青少年学习的影响的议论文,我们可以列举一些相关的事实材料,例如互联网的普及程度、学生的学习习惯改变等。

然后,我们可以通过逻辑推理,指出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学生获取信息更加方便,学习方式也得到了创新,从而引发对青少年学习的影响。

第四种材料处理方法是引用权威观点和专家意见。

当我们面对一些复杂的问题时,我们可以借助权威观点和专家意见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例如,假设我们要写一篇关于是否应该推行素食主义的议论文,我们可以引用一些专家的观点和研究报告,从而增加我们的写作分析的深度和说服力。

这样一来,读者会更加相信我们的观点,并认可我们的立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 3.
4.
5. 6.
不要无中生有,自己添加编造 不要全文引述,要简洁而有选择地引述 不能就材料说材料,要说开去 不宜在中间引述,要在开头引述 提倡材料中关键词在行文中多次出现 末尾宜再提一下材料,与文首呼应
材料作文开头“四步走”
1. 2. 3.
4.
捋顺引信:有选择地一两句话地摘引材料,或简洁 概括 点燃引信:有目的地分析评论材料中的现象或角色 烧及炮仗:或推演或类比(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 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此及彼)联系社会或人生 实际,提炼升华 起爆:亮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观点(大道理类,社 会人生哲理或值得倡导的精神品质),观点表述应 准确、简练



材料作文,开放中有限制。但是许多学生 在写作中没有把握好开放和限制有关系,写 成了话题作文。背离了“不要脱离材料内容 及含义的范围作文”的要求,率性而为,自 由作文,甚至偏题、跑题。 议论文中对材料进行必要的引用是一个重 要环节。这个环节完成的质量高低,直接影 响到文章的成败。 所给材料是导火索,引信,思考出发点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写一篇作文。
动物们在院子里谈论各自走错道路的经历。 老牛说:“田间的路是迂回曲折的,那些纵横交错的阡陌, 常常使我绕了许多圈子。” 老马说:“我走的路太远,而且往往是没有走过的,走错 了,不知道走了多少冤枉路。” 猎狗说:“深山里几乎谈不上有什么路,前进的时候只顾 前进,忘了回头看看怎么走的。我多次迷失在山谷里,要不是 远处山峰的指引,我几乎回不来了。” 猪隔着圈门搭嘴道:“啰啰!你们的脑子太不管用了,连 个路都记不住,我还不知道走错路是怎么回事呢!” “这个我相信,”老马回答说,“但如果你走出你的猪圈 门,你也许会有新的体验了……”
1.
2.
3.
4.
主体活用原材料,中流砥柱
材料作文结尾部分
1.
2.
3.
4.
首先,要根据表达的需要或文章行文趋势来确定是 否运用,不能千人一面,形成一种“故事+结论 (引用原材料)”的模式,要有自己的创新。 其次,结尾对原材料的处理要比开头引用更巧妙, 可摘取关键语句来画龙点睛,不必为过分追求首尾 呼应的完美效果而在语言表达上不简明。 再次,文章结尾要水到渠成,不必为求扣题大段摘 抄原材料,给人一种打擦边球的感觉。 最后,引用原材料一定要有考生自己的感受体验, 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不能显得凝滞、呆文


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写作的根本依据 和出发点。故材料作文在行文时必须紧扣“材 料” 。如果通篇没有提到“材料”,那就属 于严重的偏题,后果不堪设想。 “引、议、联、辨、结”的模式
例文
2006 年高考全国卷I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 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 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 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 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 定立意,确定文体 ,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1.引——从材料中引出论题或论点。或开门见山,或边联系实际 边叙述感受,或述读材料,或引用名言警句等方式提出论题或 论点。需要注意的是,“引”的语言要精练,概括力要强, 80字左右为宜,否则,会让人觉得拖泥带水,不简洁。“论题 或论点”从材料中“引”出,是一种高层次的紧扣“材料”。
开头巧引原材料,先发制人
注意





对原材料应有删舍,只摘引材料中反映下文观点的部 分,不引述不能反映观点的部分。 摘引完后要分析评论,不能直接就是“这则材料告诉 我们”。要快速转入中心或话题,让阅卷老师“一眼 见到底”。 所升华出的观点即是下文将要大篇幅展开、深入论述 的中心观点 转述时尽可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述,做到通俗化、个性 化,勿故弄玄虚。 整个上述几步不宜超200字。
2.议——分析议论材料。分析议论,挖掘材料的内涵, 强调论题或论点,弥补引出论点时因过于含蓄概括而 造成内容上的突兀、断层等方面的不足。
老鹰凶猛、健壮,飞翔速度迅猛,从鹫峰顶俯冲 而下,捕获猎物,这是它生存的本领,是它依附的枝 头。而乌鸦性本弱小,却一味模仿老鹰,事倍功半, 最后落入牧羊人手中,也是可以料想的。诚然它的精 神是可嘉的,然而它却忘记了考虑自身的优点与弱点。
材料作文中间部分
主体部分对原材料处理一定要慎重,根据自己表达的需要确 定是否引用,尤其不要对原材料罗列的现象或进行简单地拓 展 首先,要防止对原材料大段的抄录,要用自己的话来转述, 应有加工和创新。 其次,运用时要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因为原材料大多是多 义性的,具体运用可正可反,可大可小。 再次,运用原材料时,要打开思路,不能就事论事,应该联 系生活实际旁征博引,不能给人一种内容单薄之感。 最后,运用原材料要处理好与上下文的联系,做好衔接过渡。 时机恰当,主次分清,文章不能刚转入主体,原材料就喧宾 夺主,给人一种江郎才尽之感。
【开头示例】
一只被禁锢在猪圈门内的猪,由于从没走出 过圈门,因此它对走错路没有任何体会,以致用 自己的无知去嘲笑曾有过走错路经历的老牛、老 马和猎狗。(边引边评)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也 是一样,他们往往被封锁在各种各样的“牢笼” 里,对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于是常常暴露出自 己的无知。(类比,联系现实)所以我呼吁:走 出牢笼,告别无知。(提出论点)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这是曹孟德的《短歌行》诗中的诗句。 我们何不以此自问,“何枝可依?”问自己什么 是适合自己的,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归属。
开头,借曹操的诗句引出“何枝可依?”的疑问,顺势提 出观点——“找准自己的位置”——“引”得巧妙又干脆—— 论点源于材料又高于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