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家拳旧闻

内家拳旧闻
内家拳旧闻

内家拳旧闻——太极拳及内家拳名家旧事录(2 )

内家拳旧闻七——国术大赛

旧事之一纯阳叙述:

胡凤山曾是形意门风云一时的人物。29年杭州国术大赛采取分组循环双败淘

汰制。在进入到前六名时惟胡凤山全胜,没有败绩。在前面的循环赛上,虽然每

个人出赛的次数相近,但内容不同。因胡凤山赛前就是夺标大热门之一,因此为

众矢之的,遇胡凤山者无不竭力相搏。整个比赛过程中没有因为客套自动退场者。

而朱国录、曹砚海、章殿青和王子庆等皆有两场左右的相互礼让、未战自退的场

次,当时比赛密度较大,胡凤山体力消耗大于他人也是实情。这可由当时的大会

汇编文件上看出,该汇编材料在李天骥先生处我曾亲眼见到。此外,胡凤山受到

朱国录和王子庆的算计也是事实,南京的徐铸仁先生曾多次谈起过此事,徐先生

曾参加此次大赛。至于说孙先生为徒弟在比赛中的表现找说词则为无稽之谈,据

徐铸仁讲:此次比赛孙先生的新老弟子在分组赛中出线者甚多,然而孙先生劝他

早一点的弟子们不要再打,把机会多留给新近入门的弟子,所以参加决赛的都是

孙先生带了不到两年的弟子。

顾坚叙述:胡凤山是李景林的女婿,是当时形意八卦门的硬手之一,遭同门

师兄弟的暗算而败北。

内家拳旧闻八——内劲的功效稀音叙述:

内劲自有其独到的功能,这个功能是可以通过实证来检验的。否则,内劲这

个概念则无存在的必要。如何实证呢?62年孙存周先生去上海,亲朋故旧为老先

生接风,余师亦前往。斯时谈及内劲,众说不一,存周先生命众人抚其手臂或身

体其他部位,触者无不惊讶,谓之如电,有麻嗦之感穿流而过。余师疑之,亦求

一拭,余师按之稍重,未见存周先生有一丝动作,余师竟腾然跌出,心悸难挨。

余师事后曰:真如电击。故真内劲是一种功能态下的场效应,即能合于形,亦可

脱于形而独立存在,故完全可以通过实证来检验其真伪。七十年代初,汪永泉的

弟子孙德善先生问一投师者中午吃的是什么?答曰:炸酱面。孙德善的三个手指

在其心口处一转,投师者当即呕吐。孙德善看着地上吐出的东西说:你小子说话

还挺实在。我并不赞同孙德善先生对待投师者的这种做法,举这两个例子旨在说

明内劲是有独到的功能效果的,这种效果完全是可以显于外,而得以实证和检验。

而并非仅仅是一种囤于自身体内的感受经验。几十年了能得内劲者确是代不数人。

自称得内劲者多如牛毛,然绝大多数经不住实证的检验。故凡谈内劲多有两种倾

向,一为全盘否认。二为虚幻迷离。此二者皆未得中道。

内家拳旧闻九——孙存周小记童旭东叙述:孙存周先生(1893一1963年)是

近代武术界具有极深造诣的实践家。只因未逢其时,中年在民族生死存亡的抗战

中度过,晚年又遇上武术运动受“左”的思想影响,武术界不倡导对武术技击功

能的研究,致使先生对武术研究的苦心孤诣未得其彰,对武术运动欲鼎革一派之

宏愿未能遂意。

存周先生弱冠时,曾北胜臂圣张秀林,南赢妙手谢铁夫,壮游南北未遇其匹,

不可谓不狂,中年尝舍家财助妇婴,自守饥贫不为日寇折腰,不可谓不耿;晚年

大隐于市,舍功弃名,从容中道,不附世俗武道,恬澹苍茫,机圆神完,不可谓

不合于中庸。

纯阳叙述:孙存周先生是位传奇人物,寡言孤傲,不易接近。与我师子珍先

生迥然不同。我见过存周先生几次,但够不到跟前去。存周先生的打扮与一般的

拳师不同,第一次见到存周先生来四民时,他身穿米色风衣,头戴鸭舌帽,眼睛

上还戴着付大墨镜,嘴上留着长长的花白胡须,身板瘦高笔直,元阳贯顶,神采

傲然。按当时的穿戴习惯,他简直就象个老特务。按今天的眼光,他颇有几分象

个搞艺术的大导演。他身边还跟着个十五六岁的小孩,小个儿,留着个油光光的

小分头,身板看上去挺瓷实。不知是谁?两人都不怎么说话,看一会儿就走,我

师对他们极为尊敬,甚至可以用恭敬来形容。当时我很看不惯,他们走后,我问

吴师他们是谁?我师告诉我:老头儿是孙存周,孙禄堂老先生的儿子。并说,孙

存周的功夫如何了不得。说他能在墙上跑四步。以后,又见孙存周来过一次,孙

存周穿着件长衫,再我师力邀下,示范了一个虎形,孙存周连长衫也没脱,双脚

向前一跃,疾如灵猿,确实跃出很远。吴师让我用脚量量,这一跃足足有十大步。

至于凌空走八步,我没见过。这可能是对身体轻灵,纵高蹦远的一种形容吧?孙

剑云练拳时也是身法轻灵,但由于她是女同志,接触不多。据说宋老前辈有墙上

挂画之能,但宋前辈去世的时候我还没有出生,我也是听说而已。

顾坚叙述: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了一系列的革命运动,孙存周的好几个师兄

弟因在旧政府担任伪职,所以在镇压反革命运动中下了大狱,甚至被打残,当时

孙存周对此很有微异,所以当国家体委找他要求拍摄形意录像时,被拒绝了,口

气很硬的对来他家的李天冀说,我把他(指形意八卦)带到棺材里去。体委无法,

只好找他妹妹孙剑云。

同道叙述:郭云深先生的功夫我只是听说过,孙存周先生的功夫我是曾亲眼

见过,由是可以令人体味何为超神入化、何为石破天惊!孙存周先生功夫之绝,

言语难以表达,真是不可思义!斯人已逝,多说也是白搭,有位老友说的有点儿

意思:看着他(指孙存周)练拳,我以为自己都上了天。

skate 注:谢铁夫在技击方面造诣极深,平生与王芗斋交手十次,皆战而胜

之。关于孙存周战胜王芗斋之事,请参见《中国太极拳》1994年第3 期。

内家拳旧闻十——孙存周战胜过陈发科?

求实问:请教瀛人、纯阳前辈:螳螂拳家马汉清曾说孙存周战胜过陈发科,

但我看过的所有关于陈发科的报道文章都说陈发科一生未有败北记录,与人较技,

都是轻松取胜。不知孙存周战胜过陈发科是否确有其事?如有,可否详述经过。

多谢!

瀛人叙述:战胜一词过重。其实平日里相互切磋,谈不上谁战胜谁,相互体

认一下而已。

大约抗战胜利后的第二年(1946年),北京武术界的老武术家赫寿岩过七十

大寿,很多人都去捧场。本来,陈杨两派太极拳很少来往,但是雷慕尼即拜过陈

发科又拜了赫寿岩,所以陈发科也被请了去。孙存周作为武术名家也

被请了去。

去的大多是太极门的人,形意、八卦和其他门派的也去了一些。由于去的大

多都是些练家子,话题自然就谈到拳上,沈家祯、雷慕尼与其他的人讨论起缠丝

劲,谈的挺热烈。话音儿传过来,赫寿岩就问陈发科有关缠丝劲之意,陈略作讲

解,众皆称善,时孙存周与陈发科和赫寿岩同在一桌,孙存周睥睨众人,不作一

言。

赫寿岩是老江湖,看出孙存周的意思,趁着兴头儿就故意问孙存周:“你们

家的拳里有缠丝劲没有?”孙存周说:“什么缠丝劲,我只知道里裹外翻就够用

了。”

后来听雷慕尼讲,孙存周与陈发科曾有过接触,陈发科说,我缠不上他,就

是缠上了也没用。

纯阳叙述:孙存周不爱说,好通过交手来表达他的意思。所以当时他的名声

不是太好,同道们都有些怕他。孙存周是位罕见的技击家,其技击水平可以代表

一个时代。陈发科是位好老师,虽然自己的文化水平不高,但教人不保守,诲人

不倦。这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因此陈发科和陈照丕能够成为陈式太极拳的中兴

之主。当时很多年轻人都爱跟他们学拳,他们为陈式太极拳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有人说陈发科靠打擂在北京成的名,这是胡说。陈发科是有工夫的,不过他

赖以成名的是他的为人和武德。至于谁打败谁,没什么意思。其实无论陈发科是

否输过手,都不影响他作为陈式太极拳一代宗师的历史地位和所传拳术的学术价

值。

内家拳旧闻十一——对大成拳的非议之一netevil 问:王芗斋的言论让人感

到别扭,但他是大师,大成拳影响很大,<<精武>>上有“王芗斋研究”

专栏,让

人不能不仔细分析他的话。我这次是把“答记者问”中有关太极拳的话摘出来,

看看大家的反应,与我心中的看法相印证。研究一个人是要把他放到当时的历史

背景下看的,如你所说许禹生是亲日派,这一点是我前不久才知道的,而你说王

芗斋也是,还是头次听说。在答记者尚中,王芗斋提到刘凤春,但说他造诣稍逊,

但很推崇程廷华。其实程1900年去世(享年52岁)王才十五岁(1885年生),实

在没有理由不服程。你要看答记者问全文,就知道王当年在北平登报比试时,应

者寥寥,只有两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登门。现仍有两个问题请教:其一:大成拳在

60年代(王1963年去世)为什么被称为“流氓拳”?其二:大成拳登报办班并异

常火爆,宣传强劲,然此拳名符其实否?

北风叙述:王芗斋当年借答记者问,对中国传统武术所发的一通议论,与今

天的吴兴刚在《武魂》上的做法如出一辙,其本质是一样的,借指点

流弊,踩蛊

别人,为自己作广告,目的是为了多挣俩儿钱。1940年的北平,是日伪正猖獗的

时期。由于许禹生与王芗斋都是亲日派,故他们都得到了日寇的承认。又由于许

禹生是当时北平太极拳的代表,王芗斋要想抢夺北平这个市场就不得不向以许禹

生为代表的北京太极拳派发难。故运作了此答记者问。并为了推广他的大成拳把

太极拳及其他拳派贬得一钱不值。但对八卦掌给予了肯定,是因为王芗斋曾栽在

许禹生的老师刘凤春的手里。加之,都知道刘凤春除了自己的儿子刘文华,没有

真传给任何人。所以夸上刘凤春两句不仅影响不了多少生意,反倒能貌似公允,

在舆论上占了主动。其实这本是当年那些跑江湖的惯常用的生意经,今天却被一

些人当成什么拳论,在哪里胡琢磨,越琢磨越偏。看看王芗斋有点儿名的弟子哪

个是按照他的拳论练的?!

在答问中,王全盘否定套路,而赵道新晚年创编心会掌,王选杰

创编18式。

这边王否定力的作用,那般姚宗勋不仅练力还戴上拳套打砂袋。所以,谁真

的按照王的所谓拳论去做,谁就真是个大傻瓜。今天吴兴刚颇为人所不耻,当年

王芗斋又何曾不是为当时的武术界所不耻。把骗子的谎言当学问来研究,不是傻

瓜又是什么?!

关于王芗斋是亲日派,来源有三,其一是杨松山何福生顾留馨等老拳家曾直

言王芗斋是汉奸,是靠日伪势力起的家。其二,王确在日伪时期参加亲日组织"

新民会".其三,在1940年,若没有日本人的支持,谁敢如此气焰嚣张。看看老舍

先生的“四世同堂”便知当时人们是在什么样的一种情景下生活。

关于王的出生年,王选杰根据王芗斋的户口本,确定王生于1890年。由于这

一年份与王自称从学于郭云深有矛盾,故北京意拳研究会把王的出生年提前至1885

年。

关于流氓拳之说,源于吴图南。吴甚蔑视王,加之文革前,武术界没有大成

拳的地位,此外大成拳中从王芗斋到其门人在与其他门派切磋时,战绩不佳。故

此说流传颇广。

关于办班火爆。其一源于今人急功近利的心理。其二源于文革后姚宗勋与王

选杰等较早地倡导技击实践。但是,其教学效果并不佳,故有李紫剑对大成拳的

质疑。

一叶叙述:郭云深先生的传人众多,但真正得其精髓的要算隔代弟子孙禄堂

先生。至于王乡斋,只不过是从学于姐夫李豹(郭的弟子),加之时间短暂,并

不真正了解形意的真意,他所学是汇杂了形意、八卦、太极、鹤拳、少林拳、西

洋拳击的一些练法而成,谈不到什么集大成,只是拼凑而已。

李紫剑叙述:赵道新先生大家都说他是某大师(skate 注:该大师即为王芗

斋)的高徒,但是赵道新先生自己就从来没有承认过。为什么?用道新先生自己

的话说,那就是当年拜在这位大师门下,“凡五载终无所得,”学了五年什么都

没学到。既然什么都没学到,为什么要承认他是师父呢?(skate 注:赵道新先

生原来是张占魁的弟子,实战功夫惊人,一直以来与姚宗勋被大成门人称为王芗

斋的两大得意弟子)

江南客叙述:童旭东先生“发表在《武魂》1998年1 期上的《桩架之作用》

一文从人体发生机制的角度,较严密地论证了练习走架是拳术欲臻上乘的不可或

缺的必要阶段。从而说明王芗斋否定套路练习在练拳中的必要性的拳学论点是错

误的。而否定套路在练拳中的作用是王芗斋拳学观点的最显著的特色,因此,该

文确实起到了否定王的拳论的作用。此外,赵道新的创编心会掌、姚宗勋的打沙

袋、王选杰的大成拳的五行拳与十八法等,无论其主观愿望如何,事实上都以其

实践的结果否定了王芗斋的拳论。这是不容质疑的事实。

skate 评述:王芗斋在老一些人中口碑都不好,这倒是件很奇怪的事。不过

skate 认为王芗斋依然可算做一代拳术宗师。大成拳讲究实战,易于学习,是技

击者爱好者的方便法门之一。了解一下反面的评价也并非一件坏事。佛家说:依

法不依人,只要觉得东西是好的就行。一位意拳练习者说的好:武功成就与人格

是两方面,不能因为人品不成而否定他的功夫,否则为什么有着那么多练意拳的

朋友?

内家拳旧闻十二——对大成拳的非议之二瀛人叙述:尚云祥的形意功夫是够

硬的。从未听说过尚云祥与欧洲拳击手比划过。人称尚云祥半步崩拳打天下,足

见他功夫之深了。据吴图南讲,王芗斋在北京混不下去就是栽在了尚云祥的手里。

那时王芗斋充大辈,自称是郭云深的徒弟,跑到尚云祥家充大,被尚云祥捏

住了他的胳膊,使王芗斋痛的受不了,于是跪在尚云祥面前,反叫了尚云祥三声

师叔。

这是吴图南亲口说的。为此姚宗勋很生气,说吴图南没有口德。还不是因为

揭了他师傅的老底。

昌昌叙述:说尚云祥败于王芗斋是出于大成拳的胥荣东之书。那章叫“剑败

枪手尚云祥”不过这是撒了个弥天大谎,分析一下就知道了。此章说是郭云深先

生一时兴起,让尚、王二人试试兵器。郭先生1898年去世,就按王芗斋1885年生

人计算,不过是13岁的孩子,尚云祥30多岁,早已出师,在江湖上已闯出名气来

了,这可能吗?再说王芗斋之户口上载其生年为1890年,据说是意拳研究会为了

圆“王芗斋是郭云深之徒”之说,硬把其生年提早了五年。据深县郭

子坤一系传

人说,王芗斋是跟郭云深之徒李豹学的,在坟前磕的头(见2000.3《精武》杂志)。

所以很多老人并不承认王是郭云深的徒弟。

但我主张把人和其学术水平分开来看。也并不因为意拳界有个别的害群之马

就把意拳说得一文不值。郭云深墓志铭说“得其一鳞一爪,皆能跃,能飞”真是

不错。

北风叙述:据我所知意拳大成拳是最喜欢胡吹的。他们煞有介事的说王芗斋

曾被北洋政府陆军部聘为陆军武技教练所的教务长,但根据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提供的档案资料表明:不仅陆军武技教练所的两届教务长都不是王芗斋,而且在

其所有职员录中根本就没有王芗斋或王宇僧或王尼宝这些王芗斋曾经使用过的名

字。所以说王芗斋担任教练所教务长一说纯属伪造历史。可谓子无虚有。再有他

们说1913年王芗斋进京与李瑞东比武,可事实是,李瑞东早在1912年就已告老还

乡了。李除了有时参加一下天津中华武士会的活动外,基本已处于隐居状态。怎

么可能跑到北京,去与王芗斋比武呢?至于说王芗斋与刘伟祥比武之事,马礼堂

曾亲口讲过是刘伟祥把王打进烟筒里。其实王芗斋与人比武输过许多次。即使关

于谢铁夫方恰庄衡林的事不计在内,在1925年他就曾先后负于刘伟祥和尚云祥。

1929年他又负于胡凤山,而且输得很惨。以至浙江国术馆的苏景由打消了聘

请王芗斋来馆中担任教习的念头。以后王又先后负于黄伯年、胡耀真。解放后他

又负于孙存周。所以何福生讲当年王芗斋在上海根本就站不住脚。而几十年后却

被演义成威震上海滩。这难道还不够滑稽可笑吗?王芗斋的得势完全是靠日伪时

期在日伪汉奸的帮助,他是在日伪时期发迹起来的。按他在拳术上的实际造诣,

其实他仅得到了形意拳的初级功夫——整体发力的一些要领而已。

过去保定人也是睡热炕,烟筒是用泥和芦苇做成筒壁(也有用砖坯的),烟

同一般是方形的约有尺来宽是从炕角一直穿过屋顶。当年刘伟祥把王芗斋打到烟

筒里,是由于王芗斋被击出后撞破了烟筒的侧壁,于是王掉进烟筒里。此事马礼

堂先生曾讲得很详细。

关于刘王较技这件事,马礼堂是专门给武协写了一个材料的,在该材料中马

先生讲述了意拳的来源,并谈及此事。

瀛人叙述:北风先生:您谈的武林旧事基本都属实。但有一点似需商榷,就

是关于李瑞东先生的事。据“国术名人录”中金警钟的说法:李瑞东先生民国二

年曾为袁世凯担任护卫军总管,后去天津创立中华武士会。金先生的这个说法本

身是有毛病的:民国2 年是1913年,而中华武士会是1912年成立的。因此李瑞东

先生不可能在担任袁世凯的护卫总管后才去创立中华武士会。因此,

李瑞东是否

当过袁大总统的护卫总管似尚需作进一步的考证。但有一点,我与你的看法一致,

就是王芗斋不可能与李瑞东比过武。王芗斋的父亲是个烟土贩子,家里有些钱,

与军界也有些来往。王芗斋的一个夫人姓吴,其家庭有北洋军界的背景。王最早

是在县衙门里做过一段儿刀笔,后来又在北洋军中做过一段儿文书。以后随着军

队的调动去了南方。那时在北京武术界里是根本没有他的地位的,可以说他那时

还是个无名鼠辈。民国13年回到北京一次,他去找到尚云祥,结果没几天他就让

尚云祥打跑了。后来就去了天津。跟张兆东搞到了一起。张占魁那时身边没有得

力的人,他见王芗斋能说会写,也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功夫还算过得去,就

把王芗斋留了下来,并把他带进了武术圈。王的品性很差,是个下流低俗之辈,

在上海嫖妓女,又和他的徒弟争抢女人。过去武术界老一点儿的没人看得起他。

内家拳口诀

神凝意静。不僵不拙。自然合度。首尾一贯。一气呵成。滔滔不绝。长如江流。 神凝。精神集中之意。不论练拳或打手。如精神散漫。便会全失灵气。练拳难得宏验。打手肇失败之机。皆为病之在己。故我内家以精神为第一条件第一原则。深意。 意静。头脑冷静。不可心浮气急。若此。必致四肢失灵。反应失常。伏失败之朕兆。切切当心在意。置敌人于己意之完全监视中。才能置敌于己控制中。 沉稳。沉稳虽为轻快相对之词。如欲能轻快。但必从沉稳中下过功夫。否则不能至轻灵之境。所谓轻快乃谓临敌每觉游刃有余的轻灵。而不是燥急而言。这两者是显然有别的。 要求神凝意静。必当在沉稳中见得功夫。万不可浮燥。而这个缓字。不要当作慢得错过机会讲。乃是在缓中以求发现机会。自然可免缓不济急之弊。 松静。因有沉缓之教。则易导致凝滞不活之失。务求每一关节。每一肌肉。都能松透。以精神照顾原则。如汤泼雪。须毫无拙力之渣滓存在。能致此。方能关节灵活。反应灵敏。不呆不滞。关防的紧。间隙全无。不予敌人可乘之机。反能在敌身信手拈来妙招即得。若非松净之妙。则何能致此。 不僵。内家练法要求意静而沉稳。但不可故作僵尸跳舞之状。此弊也。以致不能达灵活松透之妙。举凡虚实不分。开合不明。向背不知。皆有此病。其间大病。端在身手有无灵气耳。 不拙。拙的病。因其用力。所以见拙了。要知内家拳跟一般拳术大相径庭。不懂内家才妄自用力。用力便是等于离弃内家了。内家拳所用之力。不是普通拙力。而是用经过琢磨教育的纯劲。若开始入门便师心自用。不肯抛下笨力。岂能够把内家拳学好。 自然。活动要领。务求适应身体之自然。以腰脊为发动全身的枢纽。凡是不根据自然原则之拳法。直如谴人背负牛轭。徒施折磨。徒增劳苦。内家拳虽是以全身运动与技击为目的的一种活动。然其开合进退。升降浮沉。都是力求谋合自然原则。求身心能力的再发展。 合度。谚语说。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练拳的效果问题。都受谚语支配的。练拳的效果问题。乃是遵守原则的准确性的问题。而交手的胜负。乃是接劲取招的精确程度。这两者必求合度。此也是拳术精奇的核心。余足难足与论。较手本是一件非常直接的竞争活动。生物论之法则。曰。最适者生存。文明社会不以战斗为生存手段。然缩小范围。胜败问题既合度问题。适者恒操胜算。因为搏斗运动中的技巧问题。实际上就等于从事者的身躯手足之位置。用劲的大小。取法的上下。等等的求适问题。平时练拳。须不断的校正自己。明显地为这个目的而预备。就在这个适字上下功夫。要问胜不胜。先问自己合不合。故应在合度的原则下求磨练。 相续勿断。后四句诀曰。首尾一贯。一气呵成。滔滔不绝。长如江流。可纳之于一连相续勿断四字。初习拳时。须一笔一划。一呼一吸。一招一式。厘然分明。不宜有丝毫不明之处。不得有丝毫不匀之处。然而习拳久久。一笔一划的妙处。均已讲究到了。已能百骸皆松。透体的玲珑。此际要求。内须内劲贯穿。外须首尾一贯。衔接完善。如环无端。一套拳乃是一个动作。以达化生莫测。运用灵妙之效。端在能轻灵柔顺。始能相续勿断。故平时下功夫。能作到相续勿断。乃能施之于人。一招不灵。既换他招。招招相续。滚滚而去。右实左已沓。左实右已沓。有上便有下。有下便有上。处处是引招。处处是实招。处处不见真力。

音乐基础知识教学教案.doc

音乐基本知识 李晓惠 教学内容:音乐基本知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简谱的基本知识,能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鉴赏音乐作品夯实基础。 2、培养学生识谱的能力,让学生在教与学、学与学的互动中获得知识。 3、通过识谱教学,培养学生认真、细致、耐心的品质,通过不断练习,熟悉简谱。 教学重难点:对音高、音值和休止的理解与实践。 教法与手段: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音和音符:一切发音物体如声带、琴弦、簧片等经过物理振动、共鸣以后产生的结果都称为"音",用以记录不同长短的音的进行的符号叫做音符。 1、音符 在简谱中,记录音的高低和长短的符号,叫做音符。而用来表示这些音的高低的符号,是用七个阿拉伯数字作为标记,它们的写法是: 1 2 3 4 5 6 7 读法为: do re mi fa so la si (多来米发梭拉西)。 音符是和音高紧密相连的,没有一个不带音高的音符。 2、音高 音符的数字符号如1 2 3 4 5 6 7就表示不同的音高。在钢琴键盘上可以很直观地理解音符和音高。广义上说音乐里总共就有7个音符。 钢琴上的琴键由黑键和白键组成,共有88个键盘。上图标示出这88键盘以及对应的音符和音高。现在重点看黄线框里面的音符---七个白键和五个黑键。搞懂了这12个音符和位置规律就可以将所有88个键盘掌握了。 黄线框里面的音符上下都不带圆点的一般叫中音区音符。如果您记忆的话先将中央1(C) 牢记在心---这可以说是所有88个键盘位置的基础。至于说为什么还叫C您可以参考有关调式的解释。这7个白键的就是如我们通常唱的1 2 3 4 5 6 7 这七个音符。那么5个黑键呢?请看下面有关半音/全音的解释。 黄线右面的音符上边出现有圆点的,则表示要将该音升高一个音组,行话说“高8度”。如出现加两个圆点就表示将该音升高两个音组,余类推。在音符下边出现有圆点的,则表示要将该音降低一个音组,即“低8度”。如出现加两个圆点就表示将该音降低两个音组,余类推。

内家拳旧闻四十一——杨式府内派太极拳之一

内家拳旧闻四十一——杨式府内派太极拳之一内家拳旧闻四十一——杨式府内派太极拳之一 剑阁闻铃叙述:府内派太极拳是肖公卓所创。 富英在家中行二,人称富二爷,与陈微明时有过从,并向陈讲述其习拳经历。 这是民初时的事,当时富二爷就已经40余年不练拳了。因此肖功卓从富英处得府内派之说难以成立。肖功卓是1892年生人,完全有可能接触过李瑞东的传人如陈继先、李季英等。因此肖功卓结合其通背、八卦,完全有可能创编出他的太极拳。 肖功卓在世时,从未提过什么府内派。其三传时,才有府内派之说。况且李派传人武淑清长期在保定普及太极五行捶,因此客观上也为所谓的“府内派”太极拳的创编提供了参考。其实,浪涛东去先生谈的很有道理。当年肖功卓先生本身一代名家,其功夫远在缀拳40余年的富英先生之上。肖氏武艺之全面、精到,即使与李瑞东先生比也毫不逊色。因此完全没有必要画蛇添足去杜撰什么府内派,就称以肖派太极拳也未尝不可。若强称什么府内派,专业学者一番考证下来,难免落个伪拳之讥。本来是挺好的东西,何苦要自找这番不待见呢, 雍阳人叙述:关于府内派的称谓,我也以为不太妥当。但是,他们的东西绝非李派所传,这是其一,因李派传人过去很保守的,比如象“太极十三丹”这样的内容,连入室弟子都未必一定能学到,何况外人乎,武淑清老师在门中属于李派第三代传人,笔者称她师姑。关系很好的。武老师根本就不会十三丹和上述内容,这一点笔者很清楚。其二是,上述内容也绝非肖公卓所创,因李派早就有上述内容。其三,肖公卓的功夫如何,与李瑞东先生没有可比性,硬要相比的话似有“关公战秦琼之嫌”。考证历史要真有考证才行,不能靠揣测估计,可以推理,但要遵循逻辑

初级长拳第三路

初级长拳第三路: 预备动作:(1)虚步亮掌(2)并步对拳 第一段: (1)弓步冲拳(2)弹腿冲拳(3)马步冲拳(4)弓步冲拳(5)弹腿冲拳(6)大跃步前穿(7)弓步击掌(8)马步架掌 第二段: (1)虚步栽拳(2)提膝穿掌(3)仆步穿掌(4)虚步挑掌(5)马步击掌(6)叉步双摆掌(7)弓步击掌(8)转身踢腿马步盘肘 第三段: (1)歇步抡砸拳(2)仆步亮掌(3)弓步劈掌(4)换跳步弓步冲拳(5)马步冲拳(6)弓步下冲拳(7)叉步亮掌侧踹腿(8)虚步挑掌 第四段: (1)弓步顶肘(2)转身左拍脚(3)右拍脚(4)腾空飞脚(5)歇步下冲拳(6)仆步抡劈拳(7)提膝挑掌(8)提膝劈掌(9)弓步冲拳 结束动作: (1)虚步亮掌(2)并步对拳(3)还原 二十四式太极拳 第一节:(1)起势(2)左右野马分鬃(3)白鹤亮翅(4)左右搂膝拗步(5)手挥琵琶 第二节(6)左右倒卷肱(7)左揽雀尾(8)右揽雀尾 第三节(9)单鞭(10)云手(11)单鞭(12)高探马(13)右蹬脚(14)双峰贯耳 第四节(15)转身左蹬脚(16)左下势独立(17)右下势独立(18)左右穿梭(19)海底针(20)闪通背(21)转身搬拦锤(22)如封似闭(23)十字手(24)收势 第一章 1、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功法、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2、唐朝建立了武举制 3、明清时期,是武术的集大成发展时期,其标志或特征是: (1)武术拳种流派的形成 (2)武术内功的形成 (3)武术套路的形成 (4)内家拳的出现 (5)对武德有明确要求 4、国民党政府1928年在南京成立了中央国术馆 5、1958年在北京成立了中国武术协会。 6、《武术竞赛规则》是中国第一部以长拳、南拳和太极拳为主要内容并于1959年由国家体委正式批准公布施行。 7、自1990年底11届亚运会起,武术成为亚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自1997年第8届全运会开始,武术不仅是全国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而且是全运会的唯一非奥运会项目。 8、按照运动形式的分类方法,将武术分为功法运动、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三大类。 9、功法运动包括(1)内壮功(2)外壮功(3)轻功(4)柔功 10、套路运功:是指以技击动作为内容,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为依据编成的组合和整套练习。其内容包括:单练、对练、集体演练。 11、武术的特点: (一)动作具有攻防技击含义 (二)动作具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特点

零基础学唱歌教程 ,新手如何开始学习声乐!

零基础学唱歌教程:新手如何开始学习声乐! 现在很多的话题就是零基础学习唱歌应该怎样去学习呢?那么就让小编我来告诉你们一些零基础学唱歌教程:新手如何开始学习声乐,希望能对你们有帮助! 零基础学唱歌教程:新手如何开始学习声乐 要想唱好通俗音乐,首先歌者一定要做到声情并茂! 要想唱好通俗音乐,首先歌者一定要做到"声情并茂"!!! 声:指的是发声的技能(也就用那些动作去唱歌) 情:演唱时所要表达的一种情绪或一种气氛(一般被视为是不是投入,是不是有歌者的气质) 就算一个发声技能高超的人,他的声音还是会有瑕疵的,因为在声乐表现中,人声始终是精益求精的,如果缺少了感情的支撑,那他充其量是一部发声机器,而且是有瑕疵的。 反之,如果凭一时之勇,一时之情去发泄的话,那就往往脱离不开K歌,叫喊等行为了。 误区:声、情两者不能良好的结合起来,盲目训练导致成为一个麻木的发声工具,而过分的热情似火又太容易染上市井演唱之气,今后就难改了! 2分为声、情这两方面来探讨通俗音乐的演唱规律 我们下面就分为声、情这两方面来探讨通俗音乐的演唱规律! 当然,在字面表达以及动作训练的过程中,是以声为主,情为辅,但希望大家在运用表演的过程中反之,衡之。 提高声乐技能主要分为四大门功课:气息,发声,传声,咬字。 情:在一开始的时候,主要是要能听得出好声音的“质”,“气”,“词”,“乐”。(在演艺,欣赏歌曲的过程中要学会从感性变为理性再回到感性)很多人盲目的练习唱歌,但他并不知道在唱歌的过程中,声的四大部门都在工作,这才叫唱歌,练习是有效的。但同时,歌曲演唱的好坏是在欣赏一个整体,一个情绪,不是在检验这四门功课的高低!

内家拳旧闻

内家拳旧闻——太极拳及内家拳名家旧事录(2 ) 内家拳旧闻七——国术大赛 旧事之一纯阳叙述: 胡凤山曾是形意门风云一时的人物。29年杭州国术大赛采取分组循环双败淘 汰制。在进入到前六名时惟胡凤山全胜,没有败绩。在前面的循环赛上,虽然每 个人出赛的次数相近,但内容不同。因胡凤山赛前就是夺标大热门之一,因此为 众矢之的,遇胡凤山者无不竭力相搏。整个比赛过程中没有因为客套自动退场者。 而朱国录、曹砚海、章殿青和王子庆等皆有两场左右的相互礼让、未战自退的场 次,当时比赛密度较大,胡凤山体力消耗大于他人也是实情。这可由当时的大会 汇编文件上看出,该汇编材料在李天骥先生处我曾亲眼见到。此外,胡凤山受到 朱国录和王子庆的算计也是事实,南京的徐铸仁先生曾多次谈起过此事,徐先生

曾参加此次大赛。至于说孙先生为徒弟在比赛中的表现找说词则为无稽之谈,据 徐铸仁讲:此次比赛孙先生的新老弟子在分组赛中出线者甚多,然而孙先生劝他 早一点的弟子们不要再打,把机会多留给新近入门的弟子,所以参加决赛的都是 孙先生带了不到两年的弟子。 顾坚叙述:胡凤山是李景林的女婿,是当时形意八卦门的硬手之一,遭同门 师兄弟的暗算而败北。 内家拳旧闻八——内劲的功效稀音叙述: 内劲自有其独到的功能,这个功能是可以通过实证来检验的。否则,内劲这 个概念则无存在的必要。如何实证呢?62年孙存周先生去上海,亲朋故旧为老先 生接风,余师亦前往。斯时谈及内劲,众说不一,存周先生命众人抚其手臂或身 体其他部位,触者无不惊讶,谓之如电,有麻嗦之感穿流而过。余师疑之,亦求

一拭,余师按之稍重,未见存周先生有一丝动作,余师竟腾然跌出,心悸难挨。 余师事后曰:真如电击。故真内劲是一种功能态下的场效应,即能合于形,亦可 脱于形而独立存在,故完全可以通过实证来检验其真伪。七十年代初,汪永泉的 弟子孙德善先生问一投师者中午吃的是什么?答曰:炸酱面。孙德善的三个手指 在其心口处一转,投师者当即呕吐。孙德善看着地上吐出的东西说:你小子说话 还挺实在。我并不赞同孙德善先生对待投师者的这种做法,举这两个例子旨在说 明内劲是有独到的功能效果的,这种效果完全是可以显于外,而得以实证和检验。 而并非仅仅是一种囤于自身体内的感受经验。几十年了能得内劲者确是代不数人。 自称得内劲者多如牛毛,然绝大多数经不住实证的检验。故凡谈内劲多有两种倾 向,一为全盘否认。二为虚幻迷离。此二者皆未得中道。 内家拳旧闻九——孙存周小记童旭东叙述:孙存周先生(1893一1963年)是

孙少甫心意拳课程内容

一、心意拳是罕见的健康长寿拳,适合于男女老少各年龄段失去健康,人生便失去很多快乐。 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独特的拳架古朴、科学、高效、合理。拳功一体,核心在丹田和中节。全程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其功效是通奇经八脉、生命力旺盛、身心处于最佳健康状态。习练心意拳的师傅哪怕是到了八、九十岁依旧身体康健、仍然能课徒自娱者比比皆是,生理和心理年龄远小于实际年龄。马梅虎与卢嵩高前辈皆七、八十岁时还如青壮年一般健康生子。经一定时间的习练,可改善大多数慢性疾病直至痊愈。长期习练基本能一劳永逸的获得一生的健康。可极大地提高当代人的生活与生命质量! 戴龙帮,1713-1802,89岁戴文熊,1769-1861,92岁戴良栋,1934-1915,81岁李洛能,1803-1888,85岁车毅斋,1833-1914,82岁布学宽,1882-1971,90岁宋铁麟,1885-1979,94岁买壮图,1779-1877,98岁丁兆祥,1835-1932,98岁尚学礼,1865-1939,75岁卢嵩高,1874-1961,87岁宋国宾,1885-1960,75岁马承智,1888-1974,89岁丁克重,1888-1974,86岁郭汉之,1881-1980,99岁吕瑞芳,1908-1999,91岁李尊 思 1918-2014,97岁于化龙1916-2011,95岁王多凤(女)1918-2012,94岁白云飞1913-2012,100岁王书文1919-2012,93岁凌汉兴在世之百岁老人王木林和李行功已逾九十岁仍教拳。。。 二心意古拳被称为内家拳之母,孕育出如形意拳,大成拳、意拳等诸多著名拳种,有内家拳鼻祖美誉。极具格斗魅力。 自古以来,先人们以并不占优势的体形体格和身体素质,以极高的智慧,千锤百炼,创造出了具有显著民族特质的东方格斗文化之瑰宝——心意六合拳。因其杀伤力太强,被历代宗师视为生存之本,它是

内家拳真传功力训练方法(形意,太极)

内家拳真传功力训练方法(形意,太极) 我所习练的北派拳法为形意拳,太极拳。现在把这两派功夫的功力训练方法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真功夫是要练成这样的:滑如冰,粘如胶,软如棉,硬似铁。太极拳是这样的,形意拳的核心其实也是一样的。 太极拳技击讲“挨得上,打不上”,形意拳要硬打硬进无遮拦。太极如水,打他时如入水中无处着力。形意如山,打他时如遇大山无法撼动。 在近身搏斗时,丝毫不怕对方的打击力,且越是高手越是喜欢对方猛扑硬撞,以使对方自做自受,而为此就必须通过技击基本功,训练出不怕对手打击的身体素质。 以下对此基本功做一简略介绍:要把传统技击架作为基本功训练的主要课程,最好先找个明白理论和方法的师傅, 拳论指出:“入门引路须口授”。没有师傅带是不可能入门的。必须是明师!·不一定要名师! 先练桩功找对身形后,再练拳架发力等法。除练拳架之外,还须抽出几个式子刻苦练习发劲,一个动作,一个式子要练它上百遍、千遍、万遍,甚至十万遍、直至纯熟。但练习发劲仍然要遵守原则。腰裆劲下沉,掌、拳、腕、肘、肩、腰、胯、膝、脚,劲用在何处,浑身内力即集中于何处。一发之后,立即放松,切忌未到落点,就浑身鼓劲。有了一定的

基础后,拳架可以快练,同时为了全面了解技击运动规律。我个人认为可以习练涉猎其它门派拳法如:八极拳、翻子拳、通备拳、等。 还可参照练习外国搏击术如:拳击,摔跤,柔道,泰拳等。实战技击训练的基本功训练大致如下: 站桩、单操、抖杆子、拧棒子、抓荫芦、太极球、拉皮筋、抖麻辫、抛沙袋、负重步法等等。 尤其桩功、单操、步法(腰腿)、动作组合发劲练习是不可少的功力操练,是对拳功的深入锤炼和发展。桩功训练才能使定势尽快产生功力,腰腿强健,中线如轴立。练习桩步稳固,要配合呼吸行气,发展内劲和耐力,练拳前后应练习30分钟桩功。 除此以外,调架子时,尽可能地将势下压,使大腿处在水平位,拉长时间慢慢行架,并且自始至终让体重落在一条腿上,这样练出来的腿功极佳。腰腿功夫除在上述练法中获得以外,还要练习踢腿、下腰以提高柔韧性,重在追求腰腿功夫。年轻人还可进行如单腿跳、蛙跳、负重跳、旱地拔松(即深蹲跳提膝高抬)、单足独立深蹲起、悬垂举腿等等,来加强腰腿腹背韧性功力的训练。 单操是对拳架中各种动作,发劲的反复操练,也是对拳架的锻炼。 单操手也可作为实战散手练习,但要准确掌握技击意图。实

形意拳站桩秘法

形意拳站桩秘法 [转] 一个孙门内家拳实修者的练功心得(上)...大森林木 真诚希望各位会员有空就多练劈拳,咱们的国术真功全在里面,拳中真意言语无法尽传,您能多练多看,得了我的拳意,就得了真传。祖师尝云:“通者,拳与性合。每出一手,既合其拳之性,亦合自身之性,如此方可称通。”国术乃生生不已之道也,练好劈拳,即能生五行,养五脏。国术,在龙形。子曰:“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余云:“拳也者,不可片时辍也,可辍非拳也。”国术真入道者,人练拳如鱼得水,人辍拳似鱼离水。 一个孙门内家拳实修者的练功心得2郭西金 是拳中规矩吗?拳是天地能养人,拳是美酒能醉人,拳是知音能解人,拳是仙佛能渡人。真诚希望各位会员有空就多练劈拳,咱们的国术真功全在里面,拳中真意言语无法尽传,您能多练多看,得了我的拳意,就得了真传。国术习练之初基,在专而不在博也,形意之五行拳,劈拳一通,诸拳皆通;祖师尝云:“通者,拳与性合。每出一手,既合其拳之性,亦合自身之性,如此方可称通。”国术乃生生不已之道也,练好劈拳,即能生五行,养五脏。

内家功夫真传形意拳三体式业随身 内家功夫真传形意拳三体式内家功夫真传形意拳三体式在近代中国武术史上,形意、八卦、太极是流传最广泛的三大内家拳术,并且也的确涌现了很多名家名师,他们对内家拳的发扬光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正文:大道至简的形意桩功――三体式:形意拳非常重视三体式桩功的训练,有"万法源自三体式"之说。因此初步练拳入要站三体式,站三体式内三合,不挺胸,不可鼓腹,不尚拙力,这拳中三。为什么要从站三体式入手? 论形意拳的三体式-----郭云深ymgsxyh 论形意拳的三体式-----郭云深。形意拳,是中国传统功夫中的佼佼者,以其显著的功效而闻名于世,其属于中国功夫中的传统的内家拳体系,有很好的健身养生和技击的效果,下面就郭云深的文章"形意拳三体式"让大家了解下形意拳的特点:形意拳之道,练之极易,亦极难。"所以形意拳之道,即丹道之学也,丹道有三易,即练精化气;余恐后来练形意拳术之人,只用其后天血气之功,不知有先天真阳之气,故发明形意拳术之道,只此神气二者而已。 壽關順老師對《身邊的武林》作者老師的答問天地虚怀

内家功法整理1

内家拳拉筋法 先在地上画一直线,①而后前后脚分开蹋入直线,要求是:前后脚分开至能前后拉开的极限,前脚掌在直线右侧与直线平行,后脚在直线左侧,脚跟与直线成90°左右的夹角;②整体下蹲后坐,身体保持重心平衡,双臂在体前成抱球状(此动作只是辅助,没有特别要求,关键是下肢),前膝前顶,后膝横开,并有向后拉之意,使胯与双膝在一条直线上;③做好上姿势后,通过腰胯之力全身极力向地面下坐降,在保证整体劲力不失的情况下,一直到无法下落为止,然后以后胯之力摧动身体向前移动,此时切不可把重心提起最后待胯部前移至不能继续前移时再把重心提到与双膝成一条直线,也就是还原至起式如此反复练习。(并可左右互换) 技术要求:动作时要呼吸自然,不要故意加深呼吸;动作时始终保持功架大型不变(关键之处);动作时要特别重质,不要因为次数而忽略了质的保证。上面系统的介绍了的柔韧性训练,下面讲讲柔韧性训练的要点和理论。 其一:练柔韧的时间最好选择在下午,而不要在早上跑步后猛练柔韧,因为早上人刚起床,各部位的关节还没有活动开来,既使是跑完步也不会对身体有很好的活动(针对练柔韧来说)。因为下午或晚上是一个人在白天活动了一天后身体不管是哪个部位都相对的活动开了,而且体温也升高,由于体温越高练柔韧会见效越快,还有一点是为什么早上跑完步不亦过度练柔韧,是因为跑完步后,一般对体力的削耗也比较大,而大量削耗了体力后练柔韧性也是不科学的,因为身体疲劳时,肌肉的运动机能会下降很多。 其二:练习柔韧时最好要掌握三种辅助方法,那就是静耗、精神意念、助力压腿。对于静耗和意念在前面都已讲过,这里说一下什么是助力压腿,助力压腿就是说一个人在久练无效(这种可能主要是因为习者方法不得当或怕苦所造成)的情况下用一个助手来辅助你练习,方法是:例如练横劈时,可让助手用力按住你的双膝助力向下压要比一个人练时效果好,但切要记住的是练习时千万不能乱开玩笑,以防伤身。 其三:练柔韧时一定要将压腿(劈叉)配合于踢腿练习效果方会更佳。拳谚云:”只压不溜不中用,只溜不压笨如牛”。可见压与踢的配合是非常之重要。其四:练柔韧前一定要充分活动全身,使身体发热后再压腿,在压的过程中要同时和静耗、精神意念相配合,只有这们才能更加更好的提高练习的效果。这个动作的训练对增高没有帮助,但是可以拉长韧带,使活动更加灵活柔韧,有助于发展弹跳潜力,有空练练也不是什么坏事,但是不要贪多,会挤压关节,影响生长速度谢谢可以,天天坚持压腿。 内家拳桩功的境界和层次 内家拳桩功的境界是怎样的?所谓内家拳就是以内练为主,内景气氛为内家拳桩功境界。 内家桩功训练的初始会有热、胀、麻感觉,这是通俗说的得气感。接着身体就会产生极大的内景反应,一鸣三动九触都会出来,正确地处理这些内景气氛,往下就会有气循经络游走,通周天现象。有些武友说形意拳是不讲究经络周天的,它练的是混元气。在形意系的明劲训练阶段,打一段时间明劲,会有种整劲出现。整劲是怎样的?就是一打拳,会送着拳头出去。身体觉得轻飘飘的,不用加大呼吸下大的意识,有种力会牵动肢体运动,也就是不用很大力去打拳,打出的拳很有力。这时细心体察体内,会感觉到有股热力从丹田往肢体催动形体运动。这些气感是真气刚刚激发出来,游走于丹田肌肤之中,是肤表膜络之气,离浑元一体境界远矣。气走经络周天是练内家拳的必经境界,经络是人体新陈代谢最基本架构模型,它是

内家字门拳

内家字门拳 “字门拳”,属南拳的一种。其特点是:刚柔相济,柔中寓刚,圆活连贯,后发制人,讲究八大手法和八大身法。 八大手法是:“残、推、援、夺、牵、捺、逼、吸”。残者疾也,推者吐也,援者救也,夺者擒也,牵者吸也,捺者按也,逼者阻也,吸者吞也。 八大身法是:“方、圆、扁、侧、吞、吐、浮、沉”,“方、圆、扁、侧”指巧妙进攻的方法,“吞、吐、浮、沉”指形象进攻的要点。其口诀:“吞气如鹤宿,吐手如蛇奔,浮纳如出神,沉重石斗杠。眼似猫儿身似虎,手似摇镰脚似弓。手是两扇门,全靠脚打人,脚下是两块板,全靠一双眼。” 字门拳是一种练拳与练气相结合的拳术,讲究外练手、眼、身、法、步,内练精.气,神。因此,尽管字门拳"文人弱士皆可练习",但要练好并且能够在散打中应用并不容易。俗话说: "练拳能得法,功效自不差","得法"即正确地掌握基本要领,对初学字门拳的人尤其重要.拳谱曰: "练功者,首练八素也。何谓八素焉,一曰:精神也,二曰:姿势也、三曰:方法也、四曰:身法也、五曰:手眼也、六曰:劲力也,七曰:呼吸也、八曰:节奏也,此皆八要素也"。初练字门拳的人,如能够按照这"八素"的要求做封,则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将"八素"运动的要求分别叙述如下,供武林同道参考。

一、精神精神,是字门拳内练精,气、神的基本要崇。字门拳要达到练精,聚神和气遍周身的境界,练习时就必须精神贯注,神态严肃。精神集中,才能做到心静,心静才能有耐心和专心。如果练习时焦躁和心猿意马,就会举止失措,使动作、方向、姿势都出现错误,就难以把字门拳练好。但是,精神也不可过份紧张,应该做到"神舒"、 "体静",即在情绪上尽最做到放任自然;在动作上松项松腰,全身处处都放松,使各部位互相配合,毫无牵掣。如果精神过份紧张.则肢体就紧张:体不松,身手就难以做到轻灵自如{体不松,关节也松不了;关节不松.垒身就僵滞而不沉;身不松沉,步履又如何能稳?气又如何能贯丹田?因此。初练字门拳的人对"精神"的要求,还须格外讲究些,切不可一开始就把字门拳当作"硬拳"(江西各地如高安.丰城、清江等地就有把字门拳当作"硬门拳"又名岳家拳来练的现象)来打,否则,一旦习惯成了自然,要想纠正就得事倍功半了。 二、姿势拳谚云: "点头哈腰,武艺不高',可见姿势在拳术练习中的重要性。字门拳的练习,要求式正招圆,舒展大方,联贯协调.谱曰:。龙爪虎尾蟹弓背,风速阴,美人腰;丁不丁,八不八",具体说来,宇门拳在姿势上有如下要求:第一, "餐弓背"即含胸拔背."含胸'就是胸部收进;"拔背"就是背部弓出。谱曰: "前胸要圃,两肋力全","脊背要圆,其力催身"。第二、 "风避阴、美人腰"即弓

音乐简谱学习入门教程

音乐简谱学习入门教程 1、什么是简谱 简谱是用阿拉伯数字1、2、3、4、5、6、7来记录音高的一种记谱法,读过书的中国人几乎都认识它。这种记谱法的是法国的修道士苏埃蒂1665年提出来的。后来,将它加以改进和积极推广的竟然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卢梭。由于这种记谱法不方便于记录多声部的、复杂的音乐,在欧洲几乎从未普及过。1882年前后,美国人梅森到日本讲学时把它传入日本,19世纪曾有一度在日本学校通用过,不过后来他们也不用了。清朝末年,简谱通过留日学生传入我国。1904年,沈心工先生编写的“学校唱歌法”一书出版,曾风行一时,从此简谱便在我国普及开来。笔者认为,简谱作为一种大众化的记录方法,在我国普及和推广音乐方面曾经而且仍在发挥很大的作用。不过由于它记谱有不少局限,而且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又都不用它,我们应当创造条件推广、普及五线谱,以利于提高音乐水平及与世界各国进行音乐文化交流。 2、轻轻松松了解一下简谱 简谱是记谱法一种。由于它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在记谱、读谱上有很大的方便,因此在我国广泛流传。 简谱有它的优点,但也有它的缺点。例如记合奏合唱,它就不象五线谱在视觉上那么清楚,而记钢琴谱几乎是不可能的。过去有人认为简谱简单、不科学,因而否定了简谱在现实音乐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那是错误的。应该承认:简谱对音乐的普及和推广,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简谱将会继续发挥它的积极作用,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服务。 简谱的创造和发展过程,因为缺乏有关的材料,还不能作准确的介绍。法国的加林(1786-1821)和舍维(1804-1864);英国的格兰威尔(1785-1867)和葛尔文(1816-1880),在简谱体系方面,都曾作过研究和整理。我国的简谱是由日本传来的。这种体系与舍维的体系已有所不同。按照舍维体系,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短线,都加在音符的上方。然而日本的简谱到了我国,特别是解放后十年来,又起了许多变化和发展,现在只将现行的简谱作如下的简单介绍。 在简谱体系中,音的相对高度暖和七个阿拉伯数字来表示的。这几个音的相互关系,除3 4、7 i 半音外,其他全为全音。 标记:1 2 3 4 5 6 7 i 唱法:do ri mi fa sol la si do

学习内家拳须知(孙存周)

學習內家拳須知--孫存周 今之學拳術者,每好高騖遠,輒以練氣凝神,勿須拘泥於形式,理論固高深矣。然不切合於初學。何?夫拳術,無論少林、武當,欲舍形式之外,實無致力之途。且拳術貴在順中用逆,導氣下沉,動中求靜,神不外散,則自然氣聚神凝。其形式純正者,呼吸即調;形態乖謬者,則呼吸亦如其形態而散亂矣。 余聞之先嚴(孫祿堂)云:「拳術練氣凝神須向姿勢平正中求之。形正則氣和,形偏則氣亦偏。」又云:「增其華者,減其骨;飾其外者,喪其中。」此言讓初學宜注重姿勢而不尚奇特,概可知也。 學習拳術,門派之見,實屬萬不可有。然選擇拳術,首戒標奇立異。設二三其志,尤易趨入岐途。但即經選擇之後,尤宜繼循正軌。所謂探驪,貴得其竅。(驪:古指黑龍。在驪龍的頷下取得寶珠。原指冒大險得大利。後常比喻文章或技

藝含義深刻,措辭扼要,得到要領。) 矢志前修,持之以恆,不特真詮可獲,且其成功可待也。 練習拳術,必須心靜。心靜則意專,意專則舉手進退,左右往來,前後進退,上下伸縮,無不如意。意之所至,即力之所至。尤須知拳術姿勢,變換在腿。內外一氣,含蓄在胸。兩肩鬆開,氣自下沉。力起於腳跟,主宰在腰腹。而運用則在兩肩。往來伸縮,如前面有物阻擋,前進後退,有不丟不頂之意。 初練時務要認定一種。勿貪多,勿嫌少。須知:拳雖一派,而式不同。法出一源,而用殊異,故學一式須時加練習。勿專求重,重則滯。勿專求輕,輕則浮。尤不可專求一部之氣、一部之力,務求全身平均發展。蓋拳術順者,自然有力。內外和者,自然氣聚神凝。得其中正者,身體自然沉重。神意靜逸者,身體自然輕靈。故切不可專術一事。久之,身體自然強健,自然可以卻病延年矣。今請與初學諸君約:嗣後學習,請照各則循序漸進。雖不能皆成名家,亦以可免誤入歧途矣。

内家拳:一条鱼的功夫

内家拳:一条鱼的功夫 大凡武术者,都要修内外,所谓“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 何谓内功,内功者气功也。从这方面讲,武术原本不分内外。说达摩为少林外家始祖,张三丰为武当内家之源,毫无道理。 其实分内家拳和外家拳最好的方法还是看形体,看人体最重要的一个部位,也就是看臀部。打拳时臀部突出的就是外家拳,臀部往里收的就是内家拳。 太极拳原本是内家拳,但现在很多习练者都撅着臀部打,可见其内家拳基础功力的缺乏。 内家拳一般是指形意拳、太极拳和八卦掌。形意拳公开面世得最早,所以要把它排在前头。太极拳、形意拳和八卦掌又被称为内家拳一条鱼的功夫,太极拳代表鱼头,鱼头的反应是最快的。形意拳代表鱼的腰腹中部,有极强的爆炸力。八卦掌代表鱼尾,象征着灵活。 习练内家拳者,都想早日练就内在功夫,然而人的内功敏感程度是大不相同的,一般可分为四种。 1、极敏感者,一点就通。 2、较敏感者,不用很努力就出功夫。 3、需精进者,要努力精进才能出功夫。 4、不敏感者,此生练死也不出功夫者。有的人三年站出内功,应属于较敏感者。有些人站三体式,一辈子也没站出东西来,或是不够精进,或是属于不敏感者,出功夫很慢。内家拳一定要练出内功,否则手舞足蹈,不外乎内家操。 体悟较好,悟性高者,初练太极时,亦觉脐下空瘪,不知丹田为何物。三年后始觉,所谓丹田者,能蓄气,能养气,能发气,实为人身气之总

机关,若气足则丹田充盈,按之如鼓然。艺高者呼吸,每以丹田为换气之所,所谓逆腹式呼吸,与普通人呼吸似有不同。 一代宗师陈发科少时身体较弱,习武练拳亦晚于诸堂兄弟,曾是诸堂兄弟中最弱的一个。后发奋苦练,夜深人静时独自用功。三年后,轻松地击败了身手矫健的堂兄,堂兄怀疑他保有祖上秘诀,秘诀其实没有,反而他的拳学自其堂兄。秘密倒有一个,勤学苦练,悟性极高且是内功敏感者。 在任何时候,内功敏感者都是少数,大多数人都属于需精进者和不敏感者。需精进者要方法对路,加上忍耐和精进也能取得大成绩,好成果。不敏感者很难练出功夫,不过长期习练内家拳,能够强身健体,修身养性仍不失为一项很好的运动方式。

简谱学习入门教程

简谱的学习 附点全音符: 1- - - - - 附点二分音符: 1- - 附点四分音符: 1. 附点八分音符: 1. 附点十六分音符:1. 表示音的休止的基本符号是0。为了表示不同长度的休止,可用增加0的数目、在0的右面加附点来标记。通常所用的休止符如下: 全休止符: 0 0 0 0 附点全休止符: 0 0 0 0 0 0 二分休止符:0 0 附点二分休止符: 0 0 0 四分休止符:0 附点四分休止符: 0. 八分休止符:0 附点八分休止符: 0. 十六分休止符:0 附点十六分休止符:0. 三十二分休止符:0(下加三横线)附点三十二分休止符:0(下加三横线) 长达数小节的休止,可用长休止号。写在小节内,上面的数目字表示休止小节的数目。仅有长度而无一定高度的音,用X记号来表示,音的长短则用在X后面或下面加短横线来标记。 在简谱体系中不存在谱号问题。它的音高是通过音符和调号来表示的。 简谱中的拍号和五线谱一样,用分数标记,它和调号一起记在乐曲名称的左下方,先记调号后记拍号。乐曲名称的右下方则词曲作者的姓名。 速度标记和表情术语记在第一行乐谱开始处的上面。 在多声部的记谱中,小节线多半是分开的,各声部单独记写。但有的器乐曲的小节线是按照乐器的分组连起来的。不论是分开或不分开,各声部的小节线一定要上下对齐。

记谱时要注意音符的空间距离,使小节与小节,拍与拍的距离大致相等,一拍之内音符少的要写松一些;音符多的要写紧一些。少于四分音符的各种音符,低音点要记在短横线下面。 简谱体系中音值组合法的规则,基本上与五线谱相同。只是在复拍子中不用代表整小节的一个音符,而用连线把音符按单拍子分组后连结起来。 休止符的组合法和上面所谈情况相同,当然不必再用连线。 连音记号记在音符的上面,用开口的括弧加上表示连音的数目字来标记。 简谱中的移调非常简单,只要把调号改动一下便可以了。例如C大调的乐曲要移高大二度时,只要把1=C改成1=D便完成了。 简谱中变音记号只用升(#)、降(b)和还原三种,重升(×)、重降(bb)是不用的。 在简谱体系中,较长的确定的转调,不用临时变音记号,而用转调后的调号来标明。 五线谱中所用的装饰音记号、省略记号、力度记号、速度记号基本上都适用于简谱。 为了避免代表断音的圆点和高音点相混,在简谱中断音用▽或▼来表示。 短倚音用小的十六分音符或十八音符标记,写在主要音的左上方或右上方,并用连线与被装饰的主要音相连。 前奏、过门、尾声和五线谱一样,用小音符标记,有的也用括弧括起来。 记写和弦时,音符下面的短横线,仅在最低音下记出。 关于简谱的记谱法,目前还没有一个较完整的体系,以上所谈的仅是简谱中一般最普通的知识,是很不全面的。 音和音符 一切发音物体如声带、琴弦、簧片等经过物理振动、共鸣以后产生的结果都称为"音",用以记录不同长短的音的进行的符号叫做音符。

内家拳旧闻

一、内家拳 1. 内劲的功效 稀音叙述: 内劲自有其独到的功能,这个功能是可以通过实证来检验的。否则,内劲这个概念则无存在的必要。如何实证呢?62年孙存周先生去上海,亲朋故旧为老先生接风,余师亦前往。斯时谈及内劲,众说不一,存周先生命众人抚其手臂或身体其它部位,触者无不惊讶,谓之如电,有麻嗦之感穿流而过。余师疑之,亦求一拭,余师按之稍重,未见存周先生有一丝动作,余师竟腾然跌出,心悸难挨。余师事后曰:真如电击。故真内劲是一种功能态下的场效应,即能合于形,亦可脱于形而独立存在,故完全可以通过实证来检验其真伪。七十年代初,汪永泉的弟子孙德善先生问一投师者中午吃的是什么?答曰:炸酱面。孙德善的三个手指在其心口处一转,投师者当即呕吐。孙德善看着地上吐出的东西说:你小子说话还挺实在。我并不赞同孙德善先生对待投师者的这种做法,举这两个例子旨在说明内劲是有独到的功能效果的,这种效果完全是可以显于外,而得以实证和检验。而并非仅仅是一种囤于自身体内的感受经验。几十年了能得内劲者确是代不数人。自称得内劲者多如牛毛,然绝大多数经不住实证的检验。故凡谈内劲多有两种倾向,一为全盘否认。二为虚幻迷离。此二者皆未得中道。 2. 内家拳的一些掌故 米儿叙述: 我师童先生说话直,不知道的,以为童师喜欢起事端。所以童师的话,许多人都听不进去。关于吴鉴泉,童师说吴图南曾亲口讲吴鉴泉推不过他,所以他又去拜杨少侯。吴派出自杨派,但始终没有赶上杨派。张义尚称孙式太极拳“是形意八卦的底子,讲主动的快,松软程序度尤差,更不要说轻灵虚无的境界了。”本人的体会与张义尚的认识完全不同。本人练孙式太极拳有年,说此拳是形意八卦的底子不假,但是此拳的特点之一就是松沉灵虚,在这方面比杨式太极拳有过

武当拳十八式

武当拳十八式 简介 武当拳发源于道教圣地武当山,在中国传统武术流派上称内家拳,是中国武术一大名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的产生与发展是以先秦道家思想为核心,以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指导,以养身、修身、防身为目的,以静功、动功相结合的一种“内功外拳”内外双修的技艺。它在古代太极说、阴阳说、五行说、八卦说等影响下,形成了刚柔相济、内外合一、整体圆融、直观体悟、顺其自然、阴阳辨证、崇下尚退、后发先至、积功累德、化恶扬善的独特文化。以“清静为基,圆柔为形,养气为宗,阴阳为本,自然为韵,性命双修,整体圆融”为主要特点。它从强身、健体、袪病、延年、逐步发展到防身、应敌,最后上升到修心、养性、怡情、悟道,形成一套完整的“兼内外之功熔养生与技击于一炉”的理论的和技术体系。具有自娱、修性、保身的鲜明特色,体现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道德精神和文化精髓。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作为武当武术发祥地的武当山,复经数百年流传发展,武当拳功经过人民群众长期的习练和探索;在流传、演变和延伸的过程中,不断涉取众家攻防实用精华,逐渐扩展了形式和内容,繁衍形成了多种不同的拳种和门派,又各自形成不同的特色。其内容丰富,精深博大,微妙无穷,成为养生功法,养防兼备功法,以及拳械等多层次的系统体系。宋代以前,武当道士中就有武林高手。元末明初,高真道人张三丰穷其毕生精力,潜心精研武当武术,进一步阐化和发展,成为中国最有影响的拳派之一。张三丰是武当武术的创始者、奠基者,也是集大成者、发扬光大者。 为了弘扬武当武术,再展武当武术雄风,根据中国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和中国武术协会领导同志关于要编写一套便于推广的、简化的武当拳套路,以便在群众中普及的指示精神,在十堰市政府的重视支持下,成立了以胡仲军副市长为主任的编委会,由中国武术七段,高级教练、国家级裁判杨群力为主编,编辑了这套《武当拳十八式》。 整编的理论基础是依据武当拳的“三说四论”即“养生健身起源说”、“拳法自然本体说”、“圆弧运动轨迹说”、“后发制人战术论”、“拳法阴阳技击论”、“守柔处雌战略论”、“化恶扬善道德论”等传统文化思想(见《武当拳之研究》)。技术动作则依据《武当太乙五行拳》、《武当逍遥掌》、《武当绵掌》、《武当太极》、《武当自然门》、《武当智捶》、《武当纯阳拳》、《赵堡太极》、《武当五形养生功》等门派套路,力图使《武当拳十八式》在理论上、技术表现上符合武当武术的技术性、健身性和艺术性。 其一,据阴阳是万物变化的契机与本质,由阴阳对应观念,在动静、刚柔、虚实、开合、起伏、显藏、进退等等诸多对应因素的不同动作组合及其对应与转化的种种变化构成了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技击原理和方法,从而体现出内家拳战术的要旨。 其二,讲究形神一致,内外俱修,十分强调心、意、气、身的统一,重视意念与动作的结合,“先以心使身”而后“身从心”,“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意到、气到、劲到”。在客体上呈现为动静结合,在主体上反映形神合一,意、气、劲、形协调完整,求得人体心理意识上阴阳平衡,血气调和,使身体内部平衡和脏腑经络功能协调有序,与日、月、星、辰、天地万物、四时气候、地理等

音乐符号-简谱入门教程

教你识别简谱 一、简谱怎样表示音的高低 在记谱法中,用以表示音的高、低、长、短变化的音乐符号称这音符。通过一定的节奏、节拍组织起一些相同或不同高低、长短的音符,即构成了一首具有一定音乐形象的曲调的基本部分。因此,要掌握简谱的规律,首先必须认识各种音符,理解其意义。 在简谱中,用以表示音的高低及相互关系的基本符号为七个阿拉伯数字,即1、2、3、4、5、6、7,唱作do、re、mi、fa、sol、la、si,称为唱名。 音符:1234567 唱名:do re mi fa sol la si 汉字:多来米发梭拉西 对照: 显然,单用以上七个音是无法表现众多的音乐形象的。在实际作品中,还有一些更高或更低的音,如在基本音符上方加记一个"·",表示该音升高一个八度,称为高音;加记两个" :",则表示该音升高两个八度,称为倍高音。在基本音符下方加记一个"·",表示该音降低一个八度,称为低音;加记两个" :",则表示该音降低两个八度,称为倍低音。 在一般歌曲中,无论是在基本音符上方或下方加记两个以上的"·"的音符都是很少见的。 现将高音、中音、低音分组如下: 在简谱中,不论基本音符是高音还是低音,七个阿拉伯数 字所表示的唱名是始终不变的。在简谱体系中,如果将1→iArray或i→ 1之间的音像阶梯一样按高低次序进行排列,称为音阶。 顺方向1→i,一个音比一个音高;逆方向i→ 1,一个音 比一个音低。(参见图右图) 音阶的种类很多,以上为最基本的自然大调音阶。在音阶 中,相邻两音之间的音高距离不是均等的,其中3与4、7与i 之间为半音关系,其余各相邻两音之间为全音关系。一个全音 等于两个半音。 在键盘体系中,白键与黑键按固定规律排列,每个键均有

缠丝劲就是里裹外翻

从里裹外翻看太极拳桩法 《内家拳旧闻》记载,北京老武术家赫寿岩七十大寿,很多武人都去捧场:「由于去的大多都是些练家子,话题自然就谈到拳上,沈家祯、雷慕尼与其它的人讨论起缠丝劲,谈的挺热烈。话音儿传过来,赫寿岩就问陈发科有关缠丝劲之意,陈略作讲解,众皆称善,时孙存周与陈发科和赫寿岩同在一桌,孙存周睥睨众人,不作一言。赫寿岩是老江湖 ,看出孙存周的意思,趁着兴头儿就故意问孙存周:“你们家的拳里有缠丝劲没有?”孙存周说:“什么缠丝劲,我只知道里裹外翻就够用了。”后来听雷慕尼讲,孙存周与陈发科曾有过接触,陈发科说,我缠不上他,就是缠上了也没用。」 孙存周先生是孙禄堂的公子,孙禄堂精通内家形意、太极、八卦三大内家拳,人称独步武林五十年,平生未遇敌手,被时人誉为「独步当时,超越前代」。孙存周先生继承父亲的武学,「弱冠时,曾北胜臂圣张秀林,南赢妙手谢铁夫,壮游南北未遇其匹。」 《内家拳旧闻》的记载中,孙存周以不作一言,睥睨众人对陈发科「缠丝劲」的称善。而他对陈发科「缠丝劲」的睥睨,则是对之以:「里裹外翻就够用了!」孙存周睥睨陈发科当场讲解的「缠丝劲」,用「里裹外翻」来对应,言语中显然有「里裹外翻」胜过于「缠丝劲」的意味。 「里裹外翻」是内家武学中非常重要的技术,王宗岳太极拳的肘和靠进入斜角,时自然会形成「里裹外翻」的缠法。「里裹外翻」确实是整个缠法中的灵魂,如果不知道「里裹外翻」的技术,所谓缠法只是骗人的花样而已,根本没有孙禄堂说:「神行机圆,人亦莫能胜之」的本质,所以说即使是谈缠法,不知道「里裹外翻」也是依草附木的「野狐缠(禅)」。 陈家太极拳的「缠丝劲」是一种明劲技法,而孙存周的「里裹外翻」是一种「神行机圆,人亦莫能胜之」的非明劲技法,「缠丝劲」和「里裹外翻」本质上是有很大差别的。 「里裹外翻」这种缠法技术,一般人很少能够了解其全貌的,内家武术要练成「神行机圆,人亦莫能胜之」对「里裹外翻」是绝对不能忽视的。 缠法不是两手在身前绕圆圈这么简单的,尤其是缠手的手法更是必须精确到不能有一丝偏差,因此我们很难用言语说明是缠手的手法,但是我们可以就桩法来讨论「里裹外翻」的两种桩形。 一般人不了解「涵胸拔背」的意义,以为把胸部凹下去,把背凸出来,或者把近于直立状的凹胸凸背当成是唯一的「涵胸拔背」,于是每一个人都练成只有凹胸凸背、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