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上元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11 敬畏自然教案1 新人教版
八年级下11课 敬畏自然(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八年级下11课敬畏自然(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自然的伟大和生命的宝贵,培养学生的自然敬畏情怀。
2. 培养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行动力。
3.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体验自然之美,提升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自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认识到自然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 生命的宝贵:教育学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关爱生命。
3. 敬畏自然的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敬畏自然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是对生命价值的肯定。
4. 保护自然、爱护环境:培养学生从自身做起,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保护自然、爱护环境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理解自然的重要性,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培养敬畏自然的情感。
难点:引导学生将敬畏自然的理念转化为保护自然、爱护环境的实际行动。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体验自然之美,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引发学生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3.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提出保护自然、爱护环境的建议,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行动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景观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之美,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2. 讲解自然的重要性:讲解自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自然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 讲解生命的宝贵:教育学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关爱生命。
4. 讲解敬畏自然的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敬畏自然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是对生命价值的肯定。
5. 案例分析:分析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引发学生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6.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提出保护自然、爱护环境的建议。
7.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保护自然、爱护环境的重要性。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情况,了解他们对敬畏自然的理解和认同程度。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敬畏自然》第一课时教案新人教版.doc

第小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教师活学生活二次备查预思考回听写重蓬蒿(导人阅读课 (c h 神秘而感知的智慧是否想仔细思 借指然那回答慧创的心明确受到深意:形容服自错误显出然的四、海, (一)慧就是二段一滴二段意: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
思考…卜,笑人。
(理由: 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1.打开的空间只不过咫尺之间。
2.今人也会变成古人。
3.科学史也是指导学生犯错误的历我们自己"?学生交流感受和见解,同学问互相补充。
思考问•题。
)明确:第三段:人类发明的工具可能二)学冃第三至第 2•学生发表自己五段。
1・学生阅籀是人类的陷阱。
第四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 高级的生物。
第五段:大自然的智慧也粧 于人。
三至五段,概括大(1) 如果说至今人类的作品万年后)还是可笑,那么本文是不是 也是可笑的?( 或者本文不可笑,那么人类的作品有的一万年后不可笑。
)(2)作者有没有否定现今人类科学的成就?( 对人类的理智有一点否定。
)(3)我们的正确看法应当是怎动了吗群•• •(要尊重人类的科学研究, 人类的命运变好。
例如人的寿命从 二三十岁进为七十几,不管是一万 年后,人牛寿命的~~延长,刘 人类来 说不会是“可笑的”。
)如:被动拠看法,对本文作(1)说说人类变化的历史。
(旧石器、 新石器 ..... )(2)人类从 者的观点进統 疑。
小级 作,共同解决 问题⑶人类成为 大自然的主人 了吗内容小 结 TH®—置 学习本文要认识“征服自然”不合理的一面,作者就是以科学理性精神比较人与自然,析 人与自然的关系,得出敬畏自然的结豁,i 莉人类长踱展L 研讨与练习一。
2・选用课瞇标板锻it-教学反 馈。
八年级语文下册 11 敬畏自然教案1 新人教版 教案

狼藉(jí) 相形见绌(chù) 美味佳肴(yáo)
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 精巧 咫尺 狼藉 呐喊 佳肴 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或抽读、X读。
2、思考:找出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
明确:课文最后一段。明确是一篇议论性散文。
第11课 敬畏自然
章、节
第三单元
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精读课文
教学
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
2、掌握重点词语的音、形、义。
3、整体感知,把握文意。
重点
难点
1、掌握重点词语的音、形、义。
2、整体感知,把握文意。
教学过程
教师复备
一、导入新课
1、导语
我们常常说:“人定胜天”“征服自然”,口口声声说要创造自然,的确,几百年才长成的林木,人类可在短短几十分钟内让他在地球上消失;上千年的热带雨林,可以在几年内让他变的光秃秃的平地;几百万年才进化而成的物种,可以在几十年间让它绝迹。但是,当我们陶醉于青山绿水的大自然中时,你是否觉得我们应该爱护大自然,敬畏大自然呢?
2、作者简介
严春友,师X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学新论》、《大自然的智慧》、《宇宙全息统一论》(与王存臻合著)等。
3、文章介绍
这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作者认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类应该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再也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二、指导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3、介绍议论文的相关知识。
四、合作研讨,把握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概括段意。
第1段:人类“征服自然”的想法是错误的。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敬畏自然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敬畏自然教案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敬畏自然教案《敬畏自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速读文章,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的语句,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
3、体会反问加强语气的表达效果。
过程与方法:学习在速读课文中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理性与人文关怀精神。
【教学重点】1、学会速读文章,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的语句,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
【教学难点】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的语句,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作者的图片、资料,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预习课文。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中国有愚公移山的神话故事,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决心和勇气,但是,现在许多人提出要敬畏自然,到底哪个观点正确呢?今天我们学习《敬畏自然》,详细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
(板书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1、学会速读文章,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的语句,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
3、体会反问加强语气的表达效果。
4、培养科学理性与人文关怀思想。
三、汇报自学,展示自我说说你自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的自主学习成果吧!1、展示作者名片严春友,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学新论》《大自然的智慧》《宇宙全息统一论》(与王存臻合著)等。
其中《大自然的智慧》一文入选1998年中国散文排行榜,并被收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和高中语文课本及广西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读本。
2、展示搜集资料如: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经历了四个时期———依存、开发、掠夺、和谐。
第一个时期,在原始社会,人和自然是一种依存的关系,人依附于自然。
第二时期,青铜器、铁器的使用及至农业、畜牧业出现后,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改变自然,进入了开发阶段。
八年 级语文《敬畏自然》教案

八年级语文《敬畏自然》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敬畏自然的含义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和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课文《敬畏自然》的阅读与理解。
讨论敬畏自然的意义和原因。
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运用小组合作法促进学生互动和合作。
2.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提供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阅读材料。
使用讨论板或黑板进行重点知识的记录和展示。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活动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景观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自然的关注。
提出问题:“我们对自然应该持何种态度?”引发学生的思考。
3.2 阅读与理解分发课文《敬畏自然》给学生阅读。
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老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3 讨论与思考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敬畏自然的意义和原因。
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老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中的观点。
第四章:课堂练习与互动4.1 课堂练习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老师进行批改和反馈。
4.2 互动环节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展示对自然敬畏的行为。
每个小组进行展示,其他学生和老师进行评价和讨论。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总结老师对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
学生分享自己对敬畏自然的理解和感受。
5.2 反思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和表现。
老师提出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敬畏自然的态度。
第六章:扩展阅读与讨论6.1 扩展阅读给学生提供与敬畏自然相关的额外阅读材料,如文章、故事或诗歌。
学生自主阅读扩展材料,理解其主题和观点。
6.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比较课文和扩展材料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敬畏自然》教案

《敬畏自然》教案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培养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2.引导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难点,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2.难点:帮助学生认识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些自然景观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论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阐述主题讲解课文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进入主题,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介绍作者严春友的知识背景和写作此文的初衷。
三、分析课文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几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作者的态度是什么?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2.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体会自然的美好。
2.解读课文内容。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讨论以下问题:1.课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作者用了哪些事例来支持他的观点?3.这些事例给你哪些启示?2.通过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确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四、拓展延伸1.小组讨论。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结合生活经验谈谈对自然保护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2.讨论内容可以包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你认为人类应该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等。
2.分享交流。
1.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和补充。
2.通过分享交流,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加深对自然保护的认识。
五、课堂总结1.总结课文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1.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
2.强调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的重要性,以及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性。
2.布置课后作业。
1.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短文,可以是议论文、记叙文或散文等文体形式。
2.通过写作练习,巩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八年级下11课 敬畏自然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八年级下11课《敬畏自然》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自然的伟大和生命的可贵,树立敬畏自然的观念。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处,提高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理解自然的重要性和生命的可贵。
2. 培养学生敬畏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自然的重要性和生命的可贵。
2. 如何培养学生敬畏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大自然的伟大和生命的可贵。
2. 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深入理解敬畏自然的意义。
3.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教学内容:1. 自然的重要性和生命的可贵:通过展示大自然的伟大和生命的顽强,让学生深刻理解自然的重要性和生命的可贵。
2. 敬畏自然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敬畏自然是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的敬畏。
3. 如何敬畏自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处。
4. 环保行动: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活动,提高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和生命的奇迹,引起学生对自然的兴趣和敬畏之情。
2. 新课导入:介绍自然的重要性和生命的可贵,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3. 课堂讲解:讲解敬畏自然的意义,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人类破坏自然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敬畏自然的重要性。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实践敬畏自然,保护环境。
7. 课后作业:布置一篇关于敬畏自然的短文写作,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巩固所学内容。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敬畏自然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八、教学资源:1. 图片和视频素材:收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和生命的奇迹图片、视频。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敬畏自然》教案新人教版(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敬畏自然》教案新人教版(新)11《敬畏自然》教学目标:1介绍人与自然人与自然统一的道理,加深学生对自然的重新认识,践行环保意识。
2把握住文章的重点、关键句,认知分析课文,锻炼身体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一是辨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者是如何得出“敬畏自然”这一观点的,二是学习文章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的通俗易懂的写作手法,教学难点:一就是认知“敬畏自然”的内涵,二就是认知文中富于哲理性的语言。
教学过程:一、出示图片,从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导入新课。
二、读准字音理解词义:①敬畏②蓬蒿pénghāo③精致绝伦④不自量力⑤相形见绌chù⑥咫尺zhǐ⑦深邃suì⑧狼藉斑斑⑨混淆xiáo三、学习课文1、阅读课文,参照同步练,找到每一自然段中抒发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然后总结作者的思想观点。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作者运用了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
首先,驳斥“打败自然”的口号,接着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表示人类的智慧也就是小自然所剥夺,人类的智慧也就是小自然的智慧;进而从论智慧至学说生命,表示宇宙就是存有生命的,人类固然就是高级的生命形态,但也只是物质的一种存有方式,人类和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真的就是兄弟关系;最后作出“敬畏自然”的结论。
文章的最后一段就是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即作者思想观点的总结。
2、本文许多语句富有哲理性,请仔细体会:(1、人类为自己获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够断言那些瓦砾斑斑的矿坑不能就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掉入陷阱,就是危机。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类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
)1(2、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这句话的意思是,宇宙创造了人类这种智慧生物,等于宇宙长出了大脑,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节第三单元课时第1课时课型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
2、掌握重点词语的音、形、义。
3、整体感知,把握文意。
重点难点1、掌握重点词语的音、形、义。
2、整体感知,把握文意。
教学过程教师复备
一、导入新课
1、导语
我们常常说:“人定胜天”“征服自然”,口口声声说要创造自然,的确,
几百年才长成的林木,人类可在短短几十分钟内让他在地球上消失;上千年
的热带雨林,可以在几年内让他变的光秃秃的平地;几百万年才进化而成的
物种,可以在几十年间让它绝迹。
但是,当我们陶醉于青山绿水的大自然中
时,你是否觉得我们应该爱护大自然,敬畏大自然呢?
2、作者简介
严春友,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学新论》、《大
自然的智慧》、《宇宙全息统一论》(与王存臻合著)等。
3、文章介绍
这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
作者认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类应该从
根本上转变观念,再也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二、指导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kūn)鹏斥鴳(yàn) 蓬蒿(hāo)
咫尺(zhǐ)
狼藉(jí) 相形见绌(chù) 美味佳肴(yáo)
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精巧咫尺狼藉呐喊佳肴自不量力相
形见绌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或抽读、范读。
2、思考:找出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
明确:课文最后一段。
明确是一篇议论性散文。
3、介绍议论文的相关知识。
四、合作研讨,把握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概括段意。
第1段:人类“征服自然”的想法是错误的。
第2段:大自然窃笑人类。
第3段:人类发明的工具可能是人类的陷阱。
第4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高级的生物。
教学过程
教师复备
第5段:大自然的智慧也远胜于人。
第6段:人类的智慧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
第7段:人类只是宇宙大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8段:宇宙本身就是硕大的永恒的生命。
第9段:生命都是宇宙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
第10段:在宇宙中处处都是人类的兄弟。
第11段:我们应当视其他生物为我们平等的生命,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
宙,敬畏自然,敬畏我们自己。
2、划分文章结构,理清行文思路。
全文一共有11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指出人类宣称“征服自然”,实在是不自量力的狂想。
第二部分(2~10段):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
第一层(2~5段):着重比较人类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
第二层(6~7段):进一部阐述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
第三层(8~10段):作者从自然智慧进而论述宇宙生命。
第三部分(11段):得出人类理应敬畏自然的结论。
五、教师小结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解释词语。
2、完成《补充习题》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敬畏自然》议论性的散文
第一部分(1段):指出人类宣称“征服自然”,实在是不自量力的狂想。
第二部分(2~10段):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
第一层(2~5段):着重比较人类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
第二层(6~7段):进一部阐述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
第三层(8~10段):作者从自然智慧进而论述宇宙生命。
第三部分(11段):得出人类理应敬畏自然的结论。
教
学
反
思
授课时间:年月日
江苏省南京市上元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11 敬畏自然教案1 新人教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