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糠醛精制文献综述
糠醛精制抽出油的利用研究

摘 要:利用石蜡基和中间基混合重质糠醛精制抽出油与轻脱沥青调合可以生产符合JTGF40-2004要求的C 级道路石油沥青。
采用降温沉降法可以降低抽出油蜡含量,用作较低蜡含量的沥青调合组分;利用石蜡基和中间基混合糠醛精制抽出油,采用降温沉降法可以开发普通橡胶芳烃油。
糠醛精制抽出油采用糠醛二次抽提工艺、ARE 环保型芳烃橡胶填充油抽提工艺、加氢处理-溶剂抽提组合工艺、加氢精制/ 加氢改质-溶剂抽提组合工艺等都是开发环保型橡胶填充油的可行技术路线。
关键词:糠醛精制 抽出油 沥青 橡胶芳烃油 环保型橡胶填充油糠醛精制抽出油的利用研究黄灏(中国石化荆门分公司,湖北荆门 448002)收稿日期:2020-7-10作者简介:黄灏,高级工程师,硕士。
1992年毕业于抚顺石油学院工业分析专业,目前主要从事新产品开发和炼油工艺技术服务工作。
中国石化荆门分公司(以下简称荆门石化)采用先糠醛精制后酮苯脱蜡的正序“老三套”工艺流程,用于生产石蜡和MVI 类润滑油基础油;采用浅度糠醛精制-加氢改质-溶剂脱蜡工艺流程,生产满足API Ⅱ类标准要求的润滑油基础油[1]。
糠醛抽出油是润滑油基础油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属于典型的高芳烃油,具有黏度范围大、芳烃含量高等特点。
由于不同原料和馏分段的糠醛抽出油性质如运动黏度、芳烃含量、硫含量、氮含量及组成分布情况等的差异,其开发利用方式也不同。
目前,荆门石化糠醛精制装置分为轻、重两套,每套设计加工能力均为30万t/a ,每年产出抽出油10万t 左右。
综合利用好这部分资源,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1 糠醛抽出油利用途径1.1 调合道路沥青荆门石化利用仪征管输油减渣和石蜡基原油减渣混合生产的脱油沥青与润滑油糠醛精制抽出油进行调合,可以生产符合JTJ F40-2004标准要求的70号C 和90号C 道路石油沥青,其工艺流程短、投资少、经济效益显著[2]。
1.2 掺炼生产高标号沥青糠醛抽出油含有大量单环或多环芳香烃,其中重芳烃是生产沥青的理想组分。
润滑油糠醛精制工艺改进研究

润滑油糠醛精制工艺改进研究发布时间:2021-09-15T07:44:02.037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1年6期作者:陈鑫[导读] 不仅要求润滑油的稳定供应量,同时对于润滑油的品质要求也日益严苛。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化分公司辽宁省大连市 116031摘要:对润滑油糠醛精制进行运行工艺优化,可以降低装置运行单位负荷,同时润滑油生产过程中还能有效回收糠醛溶剂,进一步改善运行经济性,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本文主要对糠醛精制工艺进行优化分析。
关键词:润滑油糠醛1引言随着机械技术的高速发展,润滑油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主要体现在数量和质量上,不仅要求润滑油的稳定供应量,同时对于润滑油的品质要求也日益严苛。
因此对润滑油糠醛精制进行运行工艺优化,可以降低装置运行单位负荷,同时润滑油生产过程中还能有效回收糠醛溶剂,进一步改善运行经济性,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本文主要对糠醛精制工艺进行优化分析。
糠醛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常温下呈无色液体状态,存在苦杏仁气味。
在工业上,糠醛主要作为一种萃取溶剂使用,同时在药品、化妆品和香料等领域使用。
另外,由于糠醛分子内具有活泼的呋喃环和醛基基团,具有高反应活性,可以进一步合成糠醇、糠酸和四氢呋喃等化学品,同时糠醛也能进一步合成2-甲基呋喃、糠基醚生物燃料,在农药、日化和纺织、石油等领域均有应用。
2糠醛精制原理糠醛精制实际是精馏过程,将润滑油馏分中的理想物质与非理想物质利用沸点差异、溶剂溶解度不同进行分离,改善油品的特性,如粘度随温度变化特性、酸值、残炭值等,提升油品的应用性能。
拓宽使用领域。
通过糠醛精制可以将油品的抗高温氧化效果提升一个等级,可以避免长时间使用油品过度变黄的情况。
润滑油溶剂精制过程是一个利用溶剂的可选择性将原料油中的理想组分和非理想组分进行有效分离,润滑油的糠醛精制工艺是利用糠醛作为溶剂油进行分离的过程,由于糠醛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对于润滑油中的不同烃类溶解度差异较大,糠醛多能溶解多环短侧链的芳香烃和环烷烃,同时胶质和单质硫组分均可在糠醛中有较高的溶解度,少环长侧链的烃类则在糠醛内的溶解度小,利用糠醛的这一特性,可以有效对润滑油内的物质进行提纯分离。
润滑油糠醛精制装置设备的腐蚀与防护

润滑油糠醛精制装置设备的腐蚀与防护
徐祗宏;李勇
【期刊名称】《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
【年(卷),期】2003(020)003
【摘要】济南分公司糠醛精制装置于1992年5月建成投产,主要以临商原油的减压馏分脱蜡油为原料,设备腐蚀严重.在1994~1996的两年内,设备4次腐蚀穿孔,6次短期停工.装置腐蚀主要是由糠醛氧化生成糠酸引起的腐蚀、糠醛结焦引起的缝隙腐蚀和糠醛相变引起的空泡腐蚀.在溶剂回收系统采取充氮保护措施,减少糠醛酸的生成,使用KQ-1缓蚀阻焦剂控制结焦,尽可能减少弯头和变径管防止空泡形成和抽提塔填料改用18-8不锈钢耐蚀材质等措施,可使装置实现三年一修.
【总页数】4页(P9-12)
【作者】徐祗宏;李勇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山东,济南,250101;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山东,济南,2501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G174
【相关文献】
1.糠醛精制装置的腐蚀与防护 [J], 王金贵
2.润滑油糠醛精制装置设备的腐蚀与防护 [J], 金南燕
3.糠醛注水——润滑油糠醛精制装置的节能途径 [J], 李京宾
4.糠醛精制装置设备的腐蚀与防护 [J], 胡志强
5.润滑油糠醛精制装置设备的腐蚀及防护 [J], 郭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糠醛精制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3国内糠醛精制装置技术现状
(1) 中石油典型糠醛精制装置现状
装置名称 大庆石化 糠醛Ⅰ套 糠醛Ⅱ套 大庆炼化
糠醛Ⅰ套
抚顺石化 糠醛精制
加工能 力/万 t
2000年 加工量/万
t
2001年 加工量/万
t
能耗 /KgEO.t
-1
物耗t.t-
1
工艺特点和现状
30.5
,
32.25
25.8 27.04
33
24
6 糠醛精制技术进展
6.1 萃取塔的发展历程: (1)润滑油精制过程经历了从混合澄清槽
到填料塔,再发展到转盘塔,再向填料发展 的过程。
随, 着工业技术的迅速发展,润滑油广泛 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对其品质的要 求也越来越高。
因当时填料水平低,美国的SHELL公司、 TEXAS发展有限公司相继开发了用转盘塔精制 润滑油的工艺。
19
4 糠醛精制过程节能措施
4.6新型萃取技术的应用 双溶剂萃取工艺等新技术的应用,减少
系统糠醛量。
,
20
5 糠醛精制过程的降耗措施
5.1严把糠醛溶剂质量关 新鲜糠醛溶剂的优劣是糠醛氧化结焦跑
损的一大诱因,对糠醛溶剂的馏程控制是一 大关,键指标。
21
5 糠醛精制过程的降耗措施
5.2严控装置的跑、冒、滴、漏 通过机泵采用变频控制,减少机泵的维
17
4 糠醛精制过程节能措施
1995年,茂名分公司三糠醛装置与石油大学合作,采 用狭点理论对抽出液回收系统进行优化,调整三效回收换 热网络,增加中压塔压力控,低压塔采用微负压操作,适 度提高高压塔压力,拉开各效间的蒸发压力差,从而增大 传热温差,提高换热蒸出率和热回收利用率,降低了装置 能耗。
提高糠醛精制润滑油收率的方法研究

秦 晓雪
摘要 研 究 了工 业生产 中提 高糠 醛精制 润滑 油收率 的方 法 , 包括 :提 高抽 提 塔顶 温 ,降低抽提塔底 温 ,增 大抽提 塔 内的温度梯度 ;适 当降低溶剂 比 ;适 当增 大精制液 汽提塔 汽提段 回流量 ,降低 汽提段 回流温度 ,减 少精制 油损 失 。同 时 ,为 了保证精制油 的质量和生产 的平稳 ,调 节时应 注意把握尺度 。 关键词 润滑油 ;糠醛精制 ;溶剂 比;收率
非理想组分分开 ,从而提高精制后的油品的抗氧化安定性 和抗腐蚀性能 ,改善油品粘温性能和颜色 ,并可降低油品
的残炭 值 。
格昂贵 ,易水解 ,易被氧化生成酸性物质而腐蚀设备等问 题 ,只有个别装置采用NMP,8 0 %以上装置都采用糠醛
来做 溶 剂 … 。糠 醛 用作 溶 剂 精 制 的溶 剂 ,选择 性 强 ,成 本
的 方法 。
2 . 生产数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录及分 析
( 1 )提高抽提塔顶温 ,降低抽提塔底温 ,增大抽 提
塔 内的温 度梯 度 。
1 1 2 —
一
中国科技信息 2 0 1 4年第 O 2期
C H I N A S C I E N C E AN D T E C H N OL O G Y I N F OR MA T I O N J a n . 2 o 1 4
推 广 技 术
由 国 科 技 信 息 2 0 1 4 年 幕 0 2 期, C H I N A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F O R M A T I O N J a n . 2 0 1 4
(1)糠醛精制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1
主要内容
1 2 3 4 5 6 7 糠醛精制是润滑油精制的主要模式 糠醛精制的原理及溶剂要求 国内目前糠醛精制装置现状 糠醛精制过程的节能措施 糠醛精制过程的降耗措施 糠醛精制技术进展 糠醛精制操作点讨论
,
2
1糠醛精制的地位
具有精制效果好、适应原料范围宽等优点, 在我国润滑油溶剂精制中占据主导地位,在溶剂 精制装置中占总加工能力 87%(至2003年,中国石 化集团公司的12套溶剂精制装置中,糠醛精制装 置占 10 套,占加工能力 87%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 团公司的19套溶剂精制装置中,糠醛精制装置占 16套,占加工能力86%。)
,
17
4 糠醛精制过程节能措施
1995年,茂名分公司三糠醛装置与石油大学合作,采 用狭点理论对抽出液回收系统进行优化,调整三效回收换 热网络,增加中压塔压力控,低压塔采用微负压操作,适 度提高高压塔压力,拉开各效间的蒸发压力差,从而增大 传热温差,提高换热蒸出率和热回收利用率,降低了装置 能耗。 经过优化后,中压塔蒸出率(相对总进料糠醛量)由原 来的19.03%提高到31.35%,总换热蒸出率由51.26%提高到 55.46%,燃料消耗下降8%,热量回收率从76.04%提高到 78.35%,总能耗由997.96MJ/t下降到982.78MJ/ t(1998年 标定结果)。
0.05 0.008 99.0
0.20 0.008 98.5
GB1926-80中第11条
GB1926-80中三第12条 GB1926-80中三第13条
√ √ √
糠醛含量,ω/% , ≥ 馏程: 初馏点,℃ ≥
155 3 94.0 99 170 1 无
150
158℃前馏分,mL ≤ 158~164℃馏分,mL≥ 总馏出量,% 干点,℃ 残渣,% 硫酸盐(SO4) ≥ ≤ ≤
糠醛抽出油的综合利用糠醛抽出油

糠醛抽出油的综合利用糠醛抽出油0前言随着炼油技术的进展,加氢工艺过程和设备的不断进步与完善,国内外越来越多地实行加氢工艺替代溶剂精制工艺来生产润滑油基础油。
由于受到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大多数炼油企业仍旧将溶剂精制工艺作为生产润滑油根底油的主要加工手段,所以溶剂精制在国内照旧占有格外重要的地位。
在传统的“老三套”(酮苯脱蜡―溶剂精制―白土处理)工艺生产过程中,溶剂精制工艺可以很好地改善原料油的氧化安定性、光热安定性等性能,使根底油质量水平有了全面提高。
溶剂精制工艺除了在“老三套”工艺中起着重要作用外,还用于与加氢工艺进展组合,作为优化原料性质的预处理过程,在确保根底油质量的同时可以降低加氢工艺中的苛刻度,到达提高产品收率的目的。
溶剂精制工艺所用的溶剂主要有糠醛、苯酚、双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NMP〕等,国外的溶剂精制技术主要应用于润滑油的生产,建装置大都承受NMP 溶剂精制。
在美国和加拿大,进入90 年月后,糠醛精制份额由40%降到30%,酚精制由28%降到10%,NMP 精制上升到56%,取代了糠醛和酚精制,位居首位。
在我国,糠醛精制是润滑油溶剂精制的主要方式,占全部溶剂精制装置的75.8%,占总处理力量的80.3%。
糠醛精制技术接近国外先进水平。
糠醛比重较大,是一种选择性较大的溶剂,它对油品中多环短侧链的烃类〔即重质芳烃〕溶解力量强,而对油品中少环长侧链的烃类溶解力量弱。
糠醛精制就是利用糠醛对原料中不同组分的溶解度不同,在与油品逆向接触过程中逐步溶解原料中的非抱负组分,在低于临界温度条件下因比重差形成界面,从而将非抱负组分和抱负组分萃取分开。
由于减压馏分的氮含量和芳烃含量很高,尤其是稠环芳烃和碱氮化合物,严峻影响油品的安定性,所以通过糠醛精制工艺来脱除馏分中的稠环芳烃和氮化物,得到的抽余油经补充精制可以生产出优质的润滑油产品,如绝缘油、冷冻机油、橡胶油等,而相应的抽出油则裂化为轻质燃料或直接作为化工原料。
聚合胺用于润滑油糠醛精制的实验研究

0t 0 1 c. 1 2
润 滑 油
L 瞰CA I L uB TNG OI
第 2 卷第 5 6 期
V 2 N 5 0I 6.0_ .
文章编号 :0 2 1 ( 0 1 0  ̄ 4 - 10 419 2 1 ) 5 0 30 4
聚合胺用于润滑油糠醛精制的实验研 究
孙 汝柳 唐 晓东 卿大咏 , ,
( .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 , 1 北京 10 1 ;.两南石 油大学化学化 工学 院 , I成都 6 00 ) 0 0 32 四川 15 0
摘要 : 针对糠醛精制存在精制 油收率低 、 脱酸与脱 碱氮选择性差 以及 溶剂 用量 大等技术 经济 问题 , 在纯糠醛溶 剂中加入聚合胺
Ab t a t J r e o r s l h c n m i a d t c nc lp o l ms i u e o l u f r lr f ig p o e s s c s Iw il sr c : n o d r e ov t e e o o c n e h ia r b e n Ib i f ru a e i n r c s u h a o ye d, t e n p o ee t i o cd r mo a n i o e e o r l c i t f ra i e s vy v l d nt g n r mo a ,a d lr e s v n o s mp i n,e p r a r v l n g ole tc n u a t o x ei men e e r h w a a r d o t tr s a c s c ri u e w i h u f r l s it n ih wa o m e y a p la ie a ss a t Z a d f ru a ,t kn h e o d v c u sd — t t e f ru a ss a tZ whc s f r d b oy m n s i n n u f r l a i g t e s c n a u m ie h a 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润滑油糠醛精制文献综述国内润滑油状况1.国内润滑油产量及市场情况早在2004年, 我国润滑油生产能力约464万吨/年,居世界第三位。
2010年12月国内润滑油产量在80.3万吨,同比上涨 11.8%。
由此,全年润滑油产量达到856.9万吨,同比上涨13%。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润滑油消费国,车用润滑油占中国润滑油消费总量40% 以上,是润滑油中升级换代最快的品种,也是润滑油利润的主要来源。
近两年来,国内汽车市场产销量飞速发展使润滑油用量不断攀升。
2010年,汽车产销量双超1800万辆,润滑油消费量接近650万吨,在资源配比上,国产资源占一半以上市场份额,主要表现在中石油、中石化和其他地方炼厂方面;进口部分占30%左右份额,包括成品润滑油和原料形式进入国内后生成的成品资源。
2011年4月份,中国润滑油产量为76.2万吨,环比下降7.75%,同比则上升4.8%。
4月全国产量环比出现下滑。
中国主要的润滑油生产商为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中石化)和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中石油),占据市场57%。
跨国石油公司如埃克森美孚、壳牌、BP嘉实多、加德士、道达尔、福斯、Valvoline等占润滑油市场23%。
地方调合商占20%。
2.中国润滑油发展趋势中国润滑油市场在未来5年中将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润滑油消费量将会超过美国。
纵观当前国内外润滑油行业现状,欧美发达国家已基本进入全合成润滑油时代,而中国的润滑油基础油生产工艺中,“老三套”(溶剂精制、酮苯脱蜡、白土补充精制)仍占65%以上,其生产出来的基础油资源难以符合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标准。
运用加氢工艺(加氢补充、加氢处理、加氢降凝)生产国标基础油的厂家屈指可数。
因此,在提倡节能环保的现在及未来,润滑油基础油行业无论是生产工艺还是供应格局均将面临着新的洗牌。
综合当前国内润滑油行业现状来看,后期润滑油产品将表现为以下五种趋势:老三套生产工艺将逐步被加氢工艺所取代,高品质润滑油原料将占据市场主流;低端产品如CC、CD及SF等级别将逐步退出市场,CF-4、CH-4、SJ、SM等级别将逐步成为市场主流;新型环保、节能产品开发是企业发展之根基;多级油应用将更加广泛,单级油市场进一步萎缩;高效能的添加剂,尤其是复合添加剂、纳米材料、复合剂加极压抗磨剂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总的来看,我国润滑油产业的发展方向可以总结为六个字:节能、环保、经济。
世界润滑油状况未来润滑油的发展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降低润滑系统成本,二是在工作条件下长期对环境无害和安全。
所以,未来对润滑油基础油的技术要求主要有以下六点: 1.热氧化安定性好;2. 低挥发性;3. 高粘度指数; 4.低硫/无硫;5.低粘度;6.环境友好。
随着产业升级及环保节能要求的提升,北美、西欧所占比重将进一步下降。
而亚太地区由于人口基础庞大及经济的持续发展,其所占比重将进一步增加,与发达经济体不同,以中国、印度为核心的亚太地区低端用油市场需求也将出现一定增长,但增幅将远远低于高端用油的增长。
1.北美地区在过去10年间, 北美润滑油市场的变化使其基础油生产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1996年北美生产石蜡基基础油18.03万桶/日, 其中溶剂精制生产的Ⅰ类基础油为14.21万桶/日(占78.8% ) , 采用加氢技术生产的Ⅱ、Ⅱ+ 和Ⅲ类基础油为3.82万桶/日(占21.2% )。
可是到2004 年, 生产石蜡基基础油18.14万桶/日(增长0.6% ) , 其中Ⅰ类基础油减少到8.86万桶/日(占48.8% ), Ⅱ、Ⅱ+ 和Ⅲ类基础油增加到9.28万桶/日(占56.2% )。
一些溶剂精制厂已经关闭, 有的经过改造用氢加工生产Ⅱ /Ⅲ类基础油。
这将一直持续到2006年的Motiva公司PortAuthur 炼厂润滑油装置扩产竣工。
如果没有其他变化, 氢加工能力将占到基础油总能力的55%, 异构脱蜡能力将达到10.65万桶/日, 接近脱蜡总能力的40%。
2.欧洲地区欧洲使用高性能Ⅲ类基础油的时间已经很长,这是因为欧洲实际上没有加氢裂生产的Ⅱ类基础油。
欧共体国家的主要问题是污染, 因而要求轿车和重负荷车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措施是使用低硫的清洁燃料和改造发动机尾气处理系统。
可是, 2004年公布的欧洲汽车工业协会ACEA规格不能完全满足OEM的要求。
为满足燃油的经济性要求,欧洲趋向于使用低SAE燃油。
现在一些OEM认识到不仅要使用SAE5W-XX级油(也是北美OEM 的部分要求), 而且要使用SAE0W-XX级油。
从2005年开始,欧洲对润滑油化学组成又有更加严格的规定和限制,以确保尾气处理器的性能,从而达到环保的目的。
3.亚太地区亚太地区的市场非常复杂, 因为经济、工业化水平和技术要求差别很大。
因此, 高档润滑油和基础油只在日本和韩国等国使用, 这些国家的市场也比较成熟。
2002年,日本SG级轿车发动机油已占到市场的100%, 韩国也占到90% ,中国只占23%。
为提高燃料经济性, 要使用低粘度润滑油。
日本特别明显, 2005年其汽油车和柴油车提高燃料经济性的目标已经确定。
低SAE级的5W-30油用得多的还是在日本和韩国, 其他一些国家如中国, 主要还在用SAE10W-30、15W-40和单级油。
亚太地区高性能基础油主要用在轿车发动机油中。
另外,中国和印度润滑油需求继续保持强劲增长,这是亚太地区润滑油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2010 年亚太地区占全球的比重继续保持36% ,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
润滑油精制技术润滑油基础油的加工方法基本可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大类。
物理方法包括溶剂精制、溶剂脱蜡和白土补充精制等;化学方法包括加氢处理、催化脱蜡和加氢异构脱蜡等。
根据原料性质以及生产需求可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组合,从而形成不同的工艺。
20 世纪30 年代,润滑油基础油的生产基本采用的是物理方法,即由溶剂脱蜡、溶剂精制和白土补充精制所构成的“老三套”传统工艺生产润滑油基础油。
1.溶剂脱蜡溶剂脱蜡工艺主要包括结晶、过滤、溶剂回收和冷冻四部分,其目的是除去油品中的石蜡,降低润滑油基础油的倾点。
该工艺在加工较轻的原料时有技术优势,脱蜡油收率高、粘度指数较高。
为了降低能耗、节省操作费用、减少投资,国内外润滑油基础油生产企业都采用溶剂脱蜡和蜡脱油联合工艺,近几年主要是在节能、提高油和蜡收率等技术方面有比较大的改进。
2.溶剂精制润滑油溶剂精制是指选用一些对润滑油中理想组分和非理想组分具有选择性溶解的溶剂对润滑油原料进行精制,将非理想组分(沥青质、胶质、短侧链稠环芳烃等)抽出,理想组分(饱和烃、长侧链环芳烃等)留在润滑油品中的过程。
目前, 工业上主要采用溶剂精制这种方法来生产润滑油,溶剂精制主要有糠醛精制、酚精制和N-甲基吡咯烷酮( NMP) 精制。
用溶剂精制方法生产润滑油基础油对原油质量依赖性很大,并不是所有原油都可以用溶剂精制法生产润滑油基础油。
但其优点是,高粘度基础油产率高, 能副产高熔点石蜡;生产成本较低。
此外, 用溶剂精制方法生产的基础油含有一定量的芳烃, 对氧化产物及添加剂的溶解能力强。
如果采用传统的基础油生产工艺(溶剂精制+溶剂脱蜡)生产Ⅱ/Ⅲ类基础油,必须提高溶剂精制的苛刻度,这样基础油收率太低,经济不合算。
但如果先经缓和溶剂精制,再经加氢处理,就可以得到收率高、粘度指数高的基础油,其优点是溶剂用量少、精制温度低、简化了溶剂与抽提物的分离,提高了精制油收率。
有人估计, 用传统溶剂精制技术与用加氢技术生产润滑油基础油并存的局面将持续较长的时期。
采用溶剂精制工艺生产润滑油基础油的流程大致有以下几种:流程1:溶剂抽提——溶剂脱蜡——白土精制;流程2:溶剂脱蜡——溶剂抽提——白土精制;流程3:溶剂抽提——溶剂脱蜡——加氢补充精制;流程4:溶剂抽提——溶剂脱蜡;流程5:溶剂抽提——催化脱蜡。
糠醛精制1925 年, 英国壳牌公司发现了糠醛溶剂, 于1933 年在美国印第安纳建成了第1 套糠醛精制装置,因为溶剂回收的进步,随后糠醛精制得到快速发展,到20 世纪80 年代末已经在全世界建成了100 多套装置。
至2003年,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12套溶剂精制装置中,糠醛精制装置占10套,占加工能力87%;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19套溶剂精制装置中,糠醛精制装置占16套,占加工能力86%。
糠醛精制在我国润滑油精制中处于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糠醛的精制效果好,适应原料范围宽,容易生产,价格较低(我国是糠醛出口国),特别适于处理石蜡基和环烷基油料。
但糠醛精制也有它的不足之处,主要缺点表现在:糠醛的溶解能力较小,糠醛用量大,增加了溶剂的回收能耗,而且精制深度不够;糠醛的热稳定性较差,大于230 ℃糠醛分解,增加溶剂损耗;糠醛易氧化为糠酸,加热时易结焦,堵塞管道及设备,既影响生产,又加大剂耗。
NMP精制NMP( N-甲基吡咯烷酮) 作为新溶剂的应用研究开始于20 世纪六七十年代, 1975 年在美国什里夫波特首先完成了由NMP 溶剂取代酚溶剂的改造。
德士古公司1976 年完成了由NMP 溶剂取代糠醛溶剂的改造,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NMP 溶剂精制技术到80 年代末90 年代初逐渐在世界范围内被认可和采用。
从NMP工业应用以来, 特别是上世纪90 年代以来, NMP溶剂以其较好的使用效果和环保性能受到广泛重视, 逐渐地被应用于新建装置和替换苯酚、糠醛溶剂的装置改造工作中。
Bechtel 公司的NMP 精制工艺在20 世纪80 年代已应用了13 套装置, 其中11 套由酚或糠醛精制改造而成。
俄罗斯近二十年来大多数炼厂也都完成由苯酚过渡到NMP 溶剂的装置改造。
截至1990 年,NMP 精制占润滑油溶剂精制总加工能力的比例在北美地区已达到56% 以上。
NMP 不但具有比酚、糠醛溶解能力强和选择性高的优点, 而且相对于酚及糠醛具有高化学稳定性及热稳定性,NMP 毒性小,产品收率高,被推荐为绿色溶剂。
国外新建装置大多采用了NMP精制 , 而我国目前润滑油溶剂精制中糠醛精制仍占主导地位, 造成NMP 精制工艺未能在我国推广主要受两大因素制约,一是NMP 装置的腐蚀问题;二是NMP溶剂依赖进口, 价格昂贵。
酚精制酚精制的第1 份专利发表于1908年, 帝国石油公司1928 在美国萨尼亚炼厂建成第1 套酚精制装置。
前苏联主要采取酚精制技术,但是该技术逐年被糠醛等溶剂精制所代替。
酚适于精制石蜡基原料, 但对环烷基油料的适应性比糠醛和NMP差。
酚的溶解能力较强,选择性适中,但有毒,对环境污染严重,所以渐渐被其他溶剂代替。
3.白土补充精制白土是一种含氧化硅和氧化铝的天然陶土,用盐酸处理后,活性大增, 它不仅吸附能力强, 且选择性好。